黄山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谈统筹理念指导下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总体规划

谈统筹理念指导下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总体规划
划 的 主要 任 务 之 一 。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3 ) 0 3 — 0 0 5 0 — 0 2
0 前

2 _ 2制定村镇发展 战略 。 优化资源配置
在认真分析新丰乡现状发展优 劣势 条件 、 发展机遇和面临
的挑战基础上 , 认真研究新丰 乡社会 经济发展 的趋势 , 从而制
关键词 : 和谐社会 ; 统筹城 乡; 统筹人 与 自 然; 环境保护 ; 分区 控制
中图分类 号: T U9 8 2 . 2 9 文献标识码 : A
配合黄 山市 的经济建设 , 调整 乡域村镇布局 , 促 进城镇化 发展 的过程结合 移民迁移 , 引导农 民 向城镇集 中 , 协 调产业布 局与 区域发展 , 统筹乡域公共设施 与基础设施建设 , 是本次规
依 据《 黄 山市城市 总体规划  ̄ > ( 2 o o 8 — 2 0 3 0年 ) , 结合新丰乡
定科学 、 合理、 可行 的村镇 发展战略 , 协调好经济社 会发展 、 生 态环境保护和村镇建设 的关系 , 优化 各项资源 的配置 , 促 进各
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建 的特点 ,特别是在 区域 层面上充分分 析新 丰乡应该 发挥的作
互动 ,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性发展。规 划以统筹的理念指导设 计, 统 筹考虑影响发展 的主要 因素, 系统分析 , 梳 理 内在联 系, 把代表现代规
划发展 方向的理念融入到设 计 中, 以此构建和谐 井 岗, 为其 发展提供
空 间支 撑 。
2 规 划 重 点
2 . 1 调 整 乡域 村镇 体 系布 局 。 促 进 城 乡统 筹 发 展
花潭镇 毗邻 , 北 与泾县的包合乡 以丹 山为界 , 西北与泾县 厚岸 乡相连 , 仅西南与南面与游山林 场及本 区永 丰 、 新华两乡相连 。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一体化、高质量为统领,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汇聚发展动能,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新样板。

一、构建一体化合作新格局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强与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格局。

聚力推进“融杭接沪”。

落实与杭州都市圈城市“1+9+4”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政策规则接轨,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完善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与杭州同城化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主动加强与上海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外溢,推进与杨浦区战略合作,以上海茶林场、练江牧场等“飞地”为纽带,加强情感人文交流,做足知青文章,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发展互补。

以杭黄毗邻地区生态旅游合作先行区等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杭黄绿色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城市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共建合作为重点,以各县(区)与沪苏浙相关县(区)对口合作为支撑,聚力形成“四个区块链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

全面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省自贸区等,主动承接科创、人才等创新资源外溢,拓宽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通道。

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宁淮宣黄经济成长带。

主动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畅通我市物流出海通道。

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闽浙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载体,深化与周边地区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无锡、宁波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开展物联网产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接”打造工程二、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规划文本规划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零六年九月项目名称: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项目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法人代码:72146607—0证书等级:甲级[建] 城规编第(021004)规划顾问吴良镛两院院士秦佑国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素伟高级工程师郑光中教授左川教授单德启教授胡学凡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山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程迎峰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项目主持人尹稚教授清华规划院院长项目负责人杨锐教授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项目组成员庄优波博士袁南果硕士邹桂武高级工程师罗婷婷硕士崔宝义硕士刘晓冬硕士祁黄雄博士后王萌硕士王彬汕讲师杜鹏飞副教授林瑾硕士龚道孝硕士陈海燕硕士.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的 (1)第二条依据 (1)第三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第四条规划期限 (2)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六条缓冲区范围 (3)第七条性质 (3)第三章资源评价 (4)第八条资源价值 (4)第九条资源特征 (4)第十条资源分类 (5)第十一条资源重要性评价 (7)第十二条资源敏感度评价 (10)第四章目标体系规划与发展规模 (14)第十三条目标体系的层次 (14)第十四条无期限目标 (14)第十五条资源与环境保护长期目标 (14)第十六条游客管理长期目标 (15)第十七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 (15)第十八条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6)第十九条瞬时游客容量 (17)第二十条全区游客容量 (21)第二十一条市场游客规模预测 (21)第二十二条规划总人口规模 (21)第五章战略规划 (23)第二十三条科学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四条资源整体保护战略 (23)第二十五条游客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六条统筹社区发展战略 (24)第二十七条区域统筹战略 (24)第二十八条伙伴合作战略 (25)第二十九条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战略 (25)第六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26)第三十条用地布局结构 (26)第三十一条资源保护结构 (27)第三十二条旅游空间结构 (27)第七章分区规划 (31)第三十三条分区规划目的 (31)第三十四条分区分类 (31)第三十五条核心景区 (31)第三十六条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第三十七条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第三十八条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3)第三十九条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第四十条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第四十一条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 (37)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38)第四十二条受保护和管理的自然资源类型 (38)第四十三条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38)第四十四条地质地貌资源保护和管理 (39)第四十五条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41)第四十六条自然音景管理 (44)第四十七条自然光景观管理 (45)第四十八条自然化学信息与气味管理 (45)第四十九条自然视觉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45)第五十条受保护和管理的文化资源类型 (48)第五十一条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48)第五十二条摩崖石刻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三条历史建构筑物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四条博物馆收藏资源管理 (49)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49)第五十六条大气环境质量保护 (50)第五十七条水环境质量保护 (51)第五十八条声环境质量保护 (53)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55)第五十九条解说教育内容 (55)第六十条解说教育场所 (56)第六十一条解说教育方式 (58)第六十二条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 (59)第六十三条其他解说教育内容 (60)第六十四条教育解说规划监测 (61)第六十五条游客时空分布管理规划 (62)第六十六条游客行为管理规划 (65)第六十七条旅游产品管理 (67)第六十八条游客管理数据统计 (77)第六十九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 (81)第七十条游客安全管理设施布置 (82)第七十一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 (83)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84)第七十二条视觉景观控制程序 (84)第七十三条建筑景观控制 (85)第七十四条村镇景观控制 (85)第七十五条植物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六条道路景观控制 (86)第七十七条设施建设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八条水体景观控制 (87)第七十九条小品景观控制 (87)第八十条主要景点景观控制 (87)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91)第八十一条游览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 (91)第八十二条游览设施总量控制 (91)第八十三条游览设施分级规划 (91)第八十四条游览设施规模 (92)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97)第八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97)第八十六条对外交通 (97)第八十七条班车路线和换乘点 (97)第八十八条机动车观光路 (98)第八十九条步行观光路 (99)第九十条探险路 (101)第九十一条索道 (102)第九十二条停车场 (102)第九十三条其它规定 (103)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105)第九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的原则 (105)第九十五条电力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六条邮政通讯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七条给水规划 (106)第九十八条排水规划 (107)第九十九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08)第一百条防火规划 (109)第一百零一条防洪规划 (110)第一百零二条其他防灾规划 (110)第一百零三条社区基础工程规划 (111)第十四章社区调控与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四条社区规划原则 (112)第一百零六条社区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七条社区文化教育规划 (112)第一百零八条社区分类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零九条服务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一十条普通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一条搬迁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二条低山景点管理机制 (115)第一百一十三条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5)第十五章缓冲区调控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四条缓冲区土地利用管理 (117)第一百一十五条缓冲区资源与环境管理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六条缓冲区基础工程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七条缓冲区社区管理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八条缓冲区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9)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20)第一百一十九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政策 (120)第一百二十条土地所有权 (120)第一百二十一条土地管理权 (120)第一百二十二条集体所有土地分类 (120)第一百二十三条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 (120)第一百二十四条集体所有土地征用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五条集体所有土地限制用途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六条周边社区土地规划 (121)第一百二十七条临时使用土地 (121)第一百二十八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21)第一百二十九条土地利用监督 (121)第一百三十条土地利用平衡表 (122)第十七章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123)第一百三十一条资源与环境保护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二条游客管理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三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近期目标 (124)第一百三十四条组织效率近期目标 (125)第一百三十五条“数字黄山”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六条文化资源、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展示 (125)第一百三十七条温泉地区整治 (125)第一百三十八条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九条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整治 (126)第一百四十条基础设施建设 (127)第十八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28)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划地位 (128)第一百四十三条统一管理 (128)第一百四十四条管理系统 (128)第一百四十五条管理机构组织效率 (129)第一百四十六条管理经费 (131)第一百四十七条专项资金 (132)第一百四十八条监督与协调机构 (132)第十九章附则 (133)第一百四十九条成果组成 (133)第一百五十条实施日期 (133)第一百五十一条解释权 (133)表目录表3-1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分类表 (5)表3-2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重要性评价分类表 (7)表3-3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敏感度评价分类表 (10)表4-1 机动车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2 步行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3 观景平台瞬时容量 (19)表4-4 低山漫游区瞬时容量 (19)表4-5 服务区瞬时容量 (19)表4-6 索道建设区瞬时容量 (20)表4-7 全区瞬时容量 (20)表4-8 拥堵景点瞬时空间容量表 (21)表4-9 规划期限内历年游客规模预测值一览表 (21)表6-1 近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2 远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1 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表6-2 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表6-3 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4)表6-4 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表6-5 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表6-6 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示意表 (37)表8-1 本地特殊物种一览表 (42)表8-2 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带谱一览表 (43)表8-3 自然视觉景观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6)表8-4 摩崖石刻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8)表8-5 历史建构筑物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8-6 博物馆收藏资源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9-1 游客中心一览表 (56)表9-2 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一览表 (59)表9-3 解说教育规划监测一览表 (61)表9-4 有待修整的步游道一览表 (63)表9-5 设置监测的拥堵路段一览表 (64)表9-6 各景点停留时间一览表 (65)表9-7 游客行为管理分区措施 (66)表9-8 旅游路线规划一览表 (67)表9-9 南北一日游之一 (69)表9-10 南北一日游之二 (69)表9-11 南北一日游之三 (70)表9-12 南北两日游之一 (70)表9-13 南北两日游之二 (70)表9-14 南北两日游之三 (71)表9-15 南北两日游之四 (71)表9-16 南北一日半游之一 (71)表9-17 南北一日半游之二 (72)表9-18 周边低山半日游 (72)表9-19 东西生态六日游 (73)表9-20 西面生态四日游 (73)表9-21 东西生态五日游 (74)表9-22 东西生态六日游 (74)表9-23 黄山文化三日游 (75)表9-24 黄山文化一日半游 (75)表9-25 南北地质四日游 (76)表9-26 南南地质三日游 (76)表9-27 游客时空分布数据统计 (77)表9-28 游客体验待选监测指标 (78)表9-29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一览表 (81)表9-30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一览表 (83)表10-1 视觉景观控制规模标准 (84)表10-2 主要景点景观控制一览表 (88)表11-1 游览基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2)表11-2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旅游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3)表11-3 主要区域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 (94)表11-4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宾馆住宿设施综合控制 (95)表11-5 解说咨询设施详细列表 (95)表12-1 班车路线一览表 (98)表12-2 机动车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3 步行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4 探险路规划一览表 (101)表12-5 索道规划一览表 (102)表12-6 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103)表13-1 水库规划蓄水量 (107)表13-2 污水处理设施一览表 (108)表13-3 防火分区一览表 (110)表14-1 寨头村、苦竹溪村、翡翠新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2 田段村、舒家村、乌泥关村、黄狮土党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3 低山景点规划具体措施一览表 (116)表15-1 缓冲区社区调控一览表 (119)表16-1 现状与规划用地平衡表 (122)表17-1 近期住宿接待服务设施整治 (127)表18-1 规划管理办公用房一览表 (129)表18-2 山上值班住宿床位空间分布表 (130)表18-3 山上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表18-4 山下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图目录图6-1 用地布局结构图 (27)图6-2 旅游服务设施结构规划图 (29)图6-3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图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 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 20 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

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

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6.06•【分类】其他正文关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2013年12月24日在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吴斌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委托,现就《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说明如下:一、修订的必要性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珍贵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是展示安徽乃至中国形象的窗口。

长期以来,我省对黄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十分重视。

1989年4月,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结合当时实际制定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的实施,对强化黄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和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修改完善,《条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黄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有必要进行修订:一是适应上位法修改、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

2006年9月,国务院对1985年制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了修订,公布了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规划编制、资源保护、经营管理等作了新的规定。

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城乡规划法,废止了1989年通过的城市规划法,对城乡规划实行一体化管理。

同年,国务院批准了2007—2025年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保护地带等内容进行了调整。

《条例》出台以后,虽然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规定和要求,进行了三次个别条款的修正,但对风景名胜区的行政管理体制、范围界定、保护理念、规划编制、审批备案、资源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未作修改,有的规定与上位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9.04.13•【字号】•【施行日期】1989.04.13•【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9年4月13日)第一条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为了严格保护黄山风景名胜资源及其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黄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范围:东至黄狮口,西至小岭脚,南至汤口,北至二龙桥,面积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按此范围标界立碑。

根据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在风景区外围要确定保护地带(以下简称保护带),其具体范围由黄山市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经黄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报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批准。

第三条风景区的地形地貌、山体、岩石、冰川遗迹、瀑布、名泉、河溪及其他水体、林木植被、野生动植物、特殊地质环境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石雕石刻等人文景物及其所处的环境,均属风景名胜资源,应严加保护。

第四条黄山市人民政府设立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

管委会主任由市长兼任。

管委会在黄山市人民政府领导下,主持风景区的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二)组织实施风景区规划,合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三)审查、监督有关的建设项目;(四)建设、管理和保护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改善游览服务条件;(五)负责封山育林、植树绿化、护林防火、防治林木病虫害和防止水土流失;(六)做好爱护黄山、保护黄山的宣传教育工作;(七)管理与风景区保护有关的其他事项。

风景区内的所有单位必须服从管委会的统一管理。

属集体所有和林业单位管理的土地、林木等,在管委会的指导下,由其所有人或承包人负责管理、保护。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1. 引言黄山风景旅游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凭借其壮丽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恢弘的风景,黄山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制定一份全面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2. 规划目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 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游客体验; - 挖掘和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 推动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

3. 规划内容3.1 生态保护与恢复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将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 - 加强生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生态问题; - 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增加植被覆盖度;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将进行以下改善: - 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 扩建公园道路,提高旅游区交通流通能力; -建设更多的停车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提升旅游区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设施。

3.3 文化资源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规划将开发以下方面: - 建设文化展示区,展示黄山地区的传统文化; - 设立文化学习中心,提供学习和体验黄山文化的机会; - 开展文化艺术演出,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活动。

3.4 区域联动发展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将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 建立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 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 - 完善交通网络,便利游客前往其他旅游景点。

4.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 制定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工作计划,并确保执行; - 逐步改善和升级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 - 完善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 加强区域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特别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至2025年。

共分两期:近期: 至 ;远期: 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缓冲区范围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第六条性质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03.7项目名称: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委托方(甲方): 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二零零三年七月合作单位: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资质证书:乙级[建]城规编第(1550153)主要编制人员名单: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所技术负责人:靳东晓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郑德高硕士城市规划师李海涛硕士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朱力博士城市规划师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罗赤高级城市规划师王贝妮助理城市规划师张永波助理城市规划师关丹助理城市规划师二、协作单位清华大学:杜鹏飞博士副教授龚道孝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柏兰芝副教授徐辉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张志军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谢正观教授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蒋雅君博士研究生张维修博士研究生陈宜伶硕士研究生刘慧璇硕士研究生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梅一峰局长高级工程师韩建予科长注册城市规划师秦国元注册城市规划师黄山市规划设计院:万国庆院长注册城市规划师江涛工程师黄宏跃工程师顾维芬注册城市规划师胡秀娟助理工程师目录第1章总则 (5)第2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4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第1节城镇体系 (7)第2节南部城镇群规划 (8)第3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8)第4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9) 第5节综合交通规划 (12)第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2)第7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3)第8节旅游发展规划 (14)第5章屯溪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15) 第9节城市总体布局 (15)第10节居住用地规划 (16)第11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第12节综合交通规划 (17)第13节绿地景观规划 (18)第14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19)第15节给水工程规划 (19)第16节排水工程规划 (19)第17节供电工程规划 (20)第18节电信工程规划 (20)第19节环境保护规划 (20)第20节环卫工程规划 (21)第21节燃气工程规划 (21)第22节防灾规划 (21)第6章徽州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22) 第23节总体布局规划 (22)第24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第25节综合交通规划 (22)第2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3)第27节总体布局规划 (24)第28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4)第29节综合交通规划 (25)第30节绿地景观规划 (25)第31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5)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32节市域近期建设规划 (26)第33节屯溪区近期建设规划 (27)第34节徽州区近期建设规划 (28)第35节黄山区近期建设规划 (29)第9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30)第36节屯溪区-徽州区城市远景构想 (30)第37节黄山区远景构想 (30)第10章规划实施措施 (30)第11章附则 (31)第1章总则第1条为促进黄山市城市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以及黄山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9.11•【字号】•【施行日期】2000.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0]32号)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旅游局编制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000年九月十一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两山一湖”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区。

“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在我省旅游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3以上,是我省旅游业的龙头。

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对促进全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一)“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

一是景点多,旅游资源分布密集。

全区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4个,地面文物古迹5000多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重点街区2个。

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平均为5公里。

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三大景点间的距离也只有20多公里。

二是品位高,知名度日益提高。

名山、名水、名城俱备,符合建成世界旅游胜地的条件。

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九华山、齐云山则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和道教四大圣地之一。

黄山区矿产资源规划

黄山区矿产资源规划

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4—2010)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二○○四年十二月《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4—2010)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汤克会副组长:方友连汪长发成员:傅强、周忠建、范茂盛、朱旭东、查玉明、朱拥军汪国际、叶彪、曹恒凤、伍晓春、潘正林办公室主任:潘正林规划编制单位:黄山市黄山区国土资源局规划承编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三二地质队规划承编组成员:傅家聪、郝国胜、任明君、许红兵汪应庚、蔡珍英规划提交日期:2004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编制规划目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1)一、编制规划目的、依据 (1)二、规划指导思想 (1)第二节规划适用范围、适用期限、基准年 (2)第二章区域经济与矿产资源形势 (3)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3)一、自然地理 (3)二、自然经济资源 (4)三、社会经济状况 (5)四、“十五”国民经济计划目标 (5)第二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6)一、地质调查评价情况 (6)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6)三、矿产资源现状 (7)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8)五、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10)六、矿产资源管理状况 (11)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第三节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保证程度 (12)一、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12)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 (12)第三章规划目标 (14)第一节总体目标 (14)第二节分类目标 (14)一、地质调查评价 (14)二、商业性矿产勘查 (15)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15)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16)五、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目标 (16)六、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16)第四章地质调查评价和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17)第一节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 (17)一、总体要求 (17)二、公益性地质调查 (17)三、商业性矿产勘查 (17)四、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 (18)第二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8)一、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要求 (18)二、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 (19)第三节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与综合利用 (20)第五章矿业结构调整 (21)第一节矿业结构调整 (21)一、矿山生产规模调整 (21)二、矿产品结构调整 (21)三、技术结构调整 (22)第二节矿业布局 (22)第三节采矿权市场建设 (23)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 (24)第一节总体要求 (24)第二节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25)第三节生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26)第四节停产和关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27)第五节矿山整治工程 (27)一、治理地区 (27)二、矿山土地复垦 (28)第七章规划的实施 (29)第八章附则 (30)附表1、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储量表 (1)2、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2)3、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 (5)4、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6)5、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11)6、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 (12)7、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 (13)8、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 (16)9、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小矿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19)10、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山生态环境情况表 (23)11、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 (27)附图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分布图1︰10万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1︰10万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保护规划图1︰10万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编制规划目的、依据与指导思想一、编制规划目的、依据为落实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我区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控与管理,强化地质环境和矿山生态治理保护,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07年至2025年。

共分两期:近期:2007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缓冲区范围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第六条性质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黄山风景区规划

黄山风景区规划

风景区规划管理
核心景区 北海、玉屏、云谷、温泉、松谷五个管理区(管理区相关内容见第一百四十二条 规划实施机构相关内容)的资源核心保护区(不包括集体林地)构成黄山风景名 胜区核心景区,面积48.56平方公里,约占黄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0%,空间 分布见核心景区分布图。核心景区的管理措施与该类分区的管理措施等同,但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区域同类分区相比较,具有优先权。
风景区规划管理
风景区规划管理
旅游服务设施结构规划图 2.出入口 规划总体布局上,开放黄山风景名胜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南北方向 为主入口,形成南北贯通格局,开展观光游览。东西方向为辅助入口, 开展生态游览。具体出入口的设置上,根据现状,分为近期、远期两个 步骤设置。 3.旅游路线结构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路线结构为南北观光游,东西生态游,云谷松谷 文化游,周边低山半日游。
风景区规划管理
地质地貌资源保护和管理 地质地貌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包括岩石资源、土壤资源、地热资源、洞穴资源、冰川 遗迹资源、化石资源等六个方面的保护和管理。
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1. 生物资源包括受保护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本地物种。黄山风景名胜区本地 物种是指作为自然过程的结果,在黄山风景名胜区内正在生存或曾经存在的物种。 受保护的所有本地物种以五种生物形式存在——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 和动物,包括开花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霉菌、细菌、哺乳动物、 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无脊椎虫类、甲壳纲动物、显微植物和显微 动物。 2. 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1)生物资源具体保护对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特定的物种,主要包括珍稀 濒危动植物、黄山松、古树名木等;第二层次为普遍意义的物种和种群。 (2)通过持续的监测和科学研究活动,尽可能多的掌握生物资源的基本信息,包括 物种的丰富性、多样性、动态、分布、栖息地和行为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以及人类影响与生物资源之间的关系。 (3)将人类对动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未清 楚人类活动或人工设施的影响之前,对该生物资源尽可能地不加人为干扰。

黄山风景区规划开发分析

黄山风景区规划开发分析

黄山风景区规划开发分析我国资源丰富,山岳风景区数量较多,但作为同质产品的山体景观整体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且许多山岳风景区规划模式单一,缺乏特色,因此进行山岳风景区规划特色分析非常必要。

对黄山在整体功能定位、规划特色进行分析,且在调查中发现它们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旨在同旨他山体风景区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山风景区规划开发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四十公里,东西宽约三十公里,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风景区集中了黄山山脉的主要山峰,以山体观光为主要吸引点,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在我国名山游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一、黄山风景区规划现状黄山风景区的旅游主要集中在核心主峰的观光游览。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黄山风景区旅游容量有限,在旺季已经出现了超载运营的现象;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类型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游客停留较长的时间。

实际上黄山山脉在风景区的外部仍然有很多高档次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所以在供需两个方面的拉动下,黄山风景区外围在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的景点,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的选择,增加游客在黄山停留的时间,丰富了黄山旅游形象。

为了达到规划的目标,通过政府积极推动作用,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配合小企业的支持,在统一的形象战略和分区规划中,,依靠经营管理的改革,逐步推进。

黄山风景区规划的目标定位为: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完善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区。

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规划开发:(1)规模定位。

大黄山旅游区游客接待规模到2015年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一个黄山风景区,增加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2)功能定位。

通过景点的差异开发和设施的完善,把大黄山旅游区建设成以黄山风景为核心吸引物,以自然和原生态为特色,集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区。

黄山市城市控规通则

黄山市城市控规通则

本通则允许适建范围与规模控制要求
B 商业 服务 业设 施用 地
M 工业 用地
W 物流 仓储 用地
G 绿地
B14 旅馆用地
B3 娱乐康体 用地
Ml 一类 工业用地 M2 二类工业 用地 M3 三类工业 用地 W1 一类物流 仓储用地 W2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 W3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
G1 公共绿地
G2 防护绿地
4
表 2-1 中“本通则允许适建范围与规模控制要求”中相关设施的名词 解释详见以下说明:
(一)管理与服务设施:包括社区的居委会、警务室、服务中心、 服务站,及配套管理用房等;
(二)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包括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室)、社区体育 活动场地、室内外运动设施、社区绿地等;
(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小型超市、净菜市场、零售商店、 会所、食堂、餐饮、娱乐、邮政网点、电信营业厅,用于培训、金融、 保险、证券等的营业网点等;
第三节 混合用地 第九条 混合用地的使用 (一)混合用地是指当土地使用功能超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 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关于单一用地性质的适建用途要求时, 需要采用两种或以上用地性质组合表达的用地类别; (二)混合用地的用地代码之间可采用“+”连接,排列顺序原则上 按照建筑与设施所对应的建筑面积(如混合用地无建构筑物,则以用地
G3 广场用地
宾馆、旅馆、招待所、服 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
1、A 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 类 中除了 B12 批发市场用地之外的商业服务业 设施(不超过总建筑规模的 50%) 2、一般道路交通设施、一般市政环卫设施
剧院、音乐厅、电影院、
歌舞厅、网吧以及绿地率
小 于 65%的 大 型 游 乐设 施、赛马场、高尔夫、溜

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三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 .......................................................................... 15 1 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 .................................................................................. 15 2 黄山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 ...................................................................................... 16
总文本导言23规划依据法规政策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2005年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6年第205号令发布国务院2001年第334号令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2001年第16号令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1999年第263号令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国家旅游局2001年第15号令旅游统计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1998年第10号
I
目录
第六章 黄山市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 38 1 规划思路 .................................................................................................................. 38 2 观光旅游产品规划 .................................................................................................. 38 3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规划 .......................................................................................... 41 4 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 44 5 文化旅游产品规划 .................................................................................................. 45 6 会议/商务旅游产品规划 ......................................................................................... 47 7 节庆旅游产品规划 .................................................................................................. 49 8 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 51 9 红色旅游产品规划 .................................................................................................. 53 10 背包旅游产品规划 ................................................................................................ 54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深做实旅游品质革命,推动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转型,打响“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品牌,建设全新、全景、全业、全球黄山。

力争到2025年,年旅游接待量超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千亿元。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面向国际循环、区域循环、周边循环,优化布局“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构建山上山下联动、城市乡村并进、文化旅游融合、多极多点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建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

深化黄山旅游走下山走出去“二次创业”,强力推进东海景区开发,建成云谷索道下半段、东大门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完成黄山东部开发和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全面打开东大门。

实施南大门客运换乘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北门索道下迁、环黄山公路景区南门-西门旅游快速通道,谋划建设前后山循环道、西海地轨缆车下移工程,规范疏解南大门,加快提升北大门,特色发展西大门,全面实现“四门洞开”,推进“四门串联”,形成四门呼应的大黄山旅游格局,显著提升景区旅游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力争到“十四五末”,黄山风景区年进山游客突破400万人。

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做强黄山风景区、黟县世界遗产旅游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屯溪城市休闲旅游区四大优势板块,推动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新安江等重点景区提档提质,加快月潭湖基础配套、招商引资和旅游休闲业态培育,以重点区域整合带动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新安文化度假区等牵动性重大项目建设,培育花山谜窟夜游、黟美小城、潜口养生小镇、歙县湖田山等一批旅游新热点,推出皖浙1号生态旅游路、徽州天路、醉美218、心安月潭等一批旅游风景道,打造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形成区别化与品质化兼备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
3、岩寺组团 (1)功能定位:中心城区重要的工业和物流基地,环境优 良的城市住区,休闲观光旅游的接待基地。 (2)发展要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 设施,充实城市职能,提升城区品质,提高城区的综合服 务功能;提高产业的层次,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用地 的潜力开发,节约使用土地。 4、中部生态绿区 (1)功能定位:城市生态绿区,城市居民及游客不可多得 的休闲、观光、游憩地。 (2)发展要点:按绿线要求进行控制,建设城市生态公园。
黄山
仓储物流发展与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梅林物流园区、机场物流园区、岩寺 物流园区3个物流园区。
绿地系统规划
甘棠城区绿化布局分为三个层次: 近景——公共绿地;中景——生态绿带;远景——自然生态 园。
黄山
景观风貌规划
注重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保护与发扬;注重城市各 类风貌景观相协调;注重发展城市旅游业。形成四大景观 区域——历史风貌景观区、旧区风貌景观区,新区风貌景 观区、自然风貌景观区。
黄山
城市总体规划
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 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 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 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 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 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 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 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 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黄山
1、“一群”—— 黄山南部城镇群 要包括黄山南部中心城区、歙县的徽城、郑村镇、王村镇 等;休宁海阳、万安、齐云山镇等;岩寺的西溪南镇等。 2、“二片”——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 镇密集区 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汤口、甘 棠、焦村、耿城、谭家桥、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 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城镇建 设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以碧阳镇、宏村镇、西 递镇、祁山镇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 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 公路发展轴及南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 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黄山
市域公路网络 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 点城镇与一般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 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 间控制在1-2个小时。
黄山
航空港。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200 米,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水运及港口。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
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黄山
市域交通枢纽
黄山
铁路
建设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黄山段以及配套 设施。建设黄山-金华铁路、铜陵-太平铁路黄山段。
黄山
市域公路系统
(1)市域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 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 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 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 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
黄山
谢谢观赏!
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
黄山
一、 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区域规划
规划期内,屯溪城区以向西北方向黄山经济开发区(新城 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心城区集中紧凑向南发展为主;岩 寺城区以向西、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区所在区域将成 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 二、 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
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 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 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 界线。
黄山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2、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 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
4、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 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 等27个城镇;
黄山
居住及工业区规划
黄山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以“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配套模式为基础,引 导“大融合、小分散”的住区社会空间结构。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徽州经济开发区(徽州城北 工业园区)、发展徽州循环经济园区、逐步调整岩寺城东 工业区,建设岩寺工业组团。随高铁及枢纽站的建设,置 换丰南工业园,调整阳湖帅鑫工业园区(1.4平方公里左 右)。
黄山
黄山总体规划
黄山
地理位置及简介
黄山市原名徽州,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宋徽宗宣 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 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 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 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 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 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境内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 山风景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流动的清明上 河图”—屯溪老街等著名景点。
黄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
分区建设规划
黄山
1、屯溪组团 (1)功能定位:传统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政办公、文 化娱乐、科研文教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新兴的市域旅游 经济增长点;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良的城 市住区。 (2)发展要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优化传统服务 业,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2、新城区组团 (1)功能定位:为全市的旅游接待、旅游集散中心、金融、 商贸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发展要点:加快建设黄山铁路新客站及其附属设施, 以居住、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导,积极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 和无污染加工工业企业,同时带动物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 展,是集旅、贸、居、工于一体的城市新区。站前区应以 旅游接待、商务办公、商贸为特色、包含文化娱乐等综合 功能,是黄山市现代城市风貌集中体现区,现代城市住区。
黄山
甘棠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 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 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 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 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 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
黄山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构成“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