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人口用地规模预测
黄山市市情简介

黄山市市情简介黄山市自秦初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人口146.9万。
黄山市旅游资源品位极高,异常丰富,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城市。
黄山市又是徽商故里、徽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三百余年,有“无徽不成镇”的美誉。
徽州文化体系完备,博大精深,为我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
黄山市生态环境一流,有4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十五”时期,是建市以来发展形势最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把黄山建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的要求,坚持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为支撑,先后荣获了中国魅力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智力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1246美元,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2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8亿元,增长54.4%;实际利用外资5303万美元,引进内资49.1亿元,分别增长25.9%和46.8%;接待游客1001.3万人次,创汇80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亿元,增长13.5%。
“十一五”期间,黄山市将围绕把黄山风景区大灶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把黄山市建设成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实现奋力崛起,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快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确保经济总量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指标进入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递14%;财政收入达25亿元,年均递增15%。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南阳一中2023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组(每小题1.5分,共40题)城市土地出让是指城市政府土地主管部门依法将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出让给用地单位,是联系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纽带。
土地出让空间区位选择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其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出让具有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黄山市城市土地出让区位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V区虽位于城市外围,但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大,主要原因是()A.位于城市外围,土地租金廉价B.人口规模较市中心大,商业服务需求高C.中心城区环境差,商业服务外迁D.位于旅游景区,经济发展水平高2.黄山市城市用地的分布特点是()A.分布均衡,集聚程度较低B.住宅用地分布在近郊和旅游区C.集中度高,成多中心状态D.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外围低【答案】1.D 2.C【解析】【1题详解】黄山市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V区可能为旅游区,虽然与市中心距离较远,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土地租金并不廉价,A错误;V区位于城市外围,人口规模并不如市中心大,B错误;没有信息说明中心城区环境质量差,C错误;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商业和度假旅居型、疗养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得V区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较大,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据图及上题可知,黄山市三类用地区域位置差异较大,A错误;住宅用地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重要旅游区附近,B错误;商业服务用地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集聚区、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周围、重要交通设施附近,因此,黄山市各类用地集中程度高,成多中心状态,C正确;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外围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波兰首都华沙的工业园区逐步转型成为次级商务区(SBD),其与西南运输走廊(IBD)和主城区的中央商务区(CBD)共同构成华沙的经济增长极。
下图示意华沙经济增长极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黄山市的地形地貌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
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洗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汤显祖)。
多少文人曾对他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彻,遂久居。
”天目山和黄山山脉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
主要座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
横贯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
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柴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没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本英目厂区为园区用地。
厂区周围无岩溶洞穴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一般认为:建造一般工厂房,应属良好地质条件。
4、生态环境黄山市具有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自然分布着七百多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1000多种之多。
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10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彬,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都很名贵,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约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
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宁、黄山区和祁门,其它杂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凉峰,以及祁门、黟县、歙县和黄山区。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3%,木材蓄积量为2400万立方米,毛竹约5000万根,年产茶叶2.5万吨左右,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
黄山市的地形地貌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
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洗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汤显祖)。
多少文人曾对他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彻,遂久居。
”天目山和黄山山脉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
主要座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
横贯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
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柴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没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本英目厂区为园区用地。
厂区周围无岩溶洞穴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一般认为:建造一般工厂房,应属良好地质条件。
4、生态环境黄山市具有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自然分布着七百多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1000多种之多。
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10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彬,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都很名贵,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约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
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宁、黄山区和祁门,其它杂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凉峰,以及祁门、黟县、歙县和黄山区。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3%,木材蓄积量为2400万立方米,毛竹约5000万根,年产茶叶2.5万吨左右,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

!>智能规划94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NO.152020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石中钰(黄山市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安徽黄山245000)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形式到风格,从结构到布局,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随时都在发生改变。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突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特点,有效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针对空间发展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现阶段城市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主城区;形态演变历程;可持续发展1背景概述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处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交界处,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西南边界紧邻着江西景德镇、婺源县,东南依靠浙江临安市、开化县等地,东北则与宣城相连,西北部与池州接壤。
黄山市成立于1987年,辖区内三区分别是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四县分别是黟县、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总面积9807km2。
市政府驻地为屯溪区,毗邻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等地,地理位置优越。
2主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在黄山市的三个城区中,黄山区与屯溪区、徽州区两区只有在行政上的联系,而在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未实现一体化。
休宁、歙县与屯溪区、徽州区在区位、交通和经济联系上较为紧密,共同形成了以屯溪为核心的南部城镇群。
该城镇群是黄山城镇体系的核心,市域发展的主体空间。
黄山市在城市空间布局当中,对于屯西县的发展目标极为明确,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地带进行布局;属于皖南地区的交通重要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产品加工基地。
徽州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和物资集散地;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休宁是区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歙县是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次级旅游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地理位置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117°12'-118°53'和北纬29°24'-30°31'之间,辖三区四县,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皖赣铁路横贯辖区,公路四通八达,水陆空交通极为方便。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皖南地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之间,总面积2122平方千米。
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区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截至2020年末,歙县辖15个镇、13个乡,常住人口为36.3万人。
自然环境概况1.1.1地形地貌黄山市境内具有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从属,其地层为扬子江地层江南地层分区,发育较全。
总厚度3.7万米,建设项目拟建厂址周围地形以低丘山涧河谷平原盆地为主,低丘绝对高程300m,相对高程50m,组成物质以浅变质岩石灰岩和红色沙砾岩为主,无一定延伸方向丘顶,多呈浑圆状坡度,一般小于15,最大不超过20。
丘间谷地低部多呈U形或箱形,分为高谷地和低谷地盆地,绝对高程200m,相对高程30m。
多发育在断陷带,呈北东至南西或北西至南东向延伸。
谷地边缘可见清晰的断崖和三角面。
地势低下,为水流汇集之区,经长期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宽广的沿河冲击平原。
1.1.2土壤植被生态丘陵地带为红壤中的黄红壤亚类和黄壤,呈酸性,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13%,保水保肥力较差。
分布在歙县大阜王村等地的侏罗纪紫色土,呈酸性,分布在临溪至歙县桂林等地的白垩纪紫色土呈中性或微碱性,旱地和岗地主要为黄红壤紫色土和沙泥土。
水田土主要有潴育型淹育型和潜育型三种,沼泽型和侧渗型较少。
土地利用规划

歙县深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08土地资源管理(1)班组员:路才、王旭、徐朦朦、张雅琼、吴海霞、盛书薇材料收集:盛书薇、徐朦朦、张雅琼、吴海霞编制图表:王旭、路才文本编辑:徐朦朦、盛书薇文本修改:吴海霞、张雅琼一、地理概况:深渡镇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南部,深渡镇的纬度是:30°43 ′,经度是119°02′。
山丘屏列,邻谷交错,波流清澈,到处清荣俊茂,山灵水秀。
其中新安江最具特色,它是全镇的主要河流,属于钱塘水系。
它源出休宁冯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它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江面展宽,流至歙县城南朱家村又有练江来汇,始称新安江。
深渡镇的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深渡镇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
根据2008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深渡镇的年平均气温15°C―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
平均年降水量1670mm,最高达2708mm。
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深渡镇植被资源丰富,林木种类多,生产贡菊。
森林覆盖率80%,境内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林、果、茶、桑、鱼资源丰富,特别是“三潭枇杷”闻名遐迩,深渡镇因此有“中国枇杷之乡”之誉。
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二、社会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趋势:深渡镇始于唐,兴建于宋,历史悠久,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为历朝郡县之重镇,是“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主景区、“三潭枇杷”源产地。
地处于黄山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交通枢纽,拥有黄山市最大的水陆码头,距千岛湖景区60公里,黄山风景区80公里,水路距浙江淳安千岛湖镇65公里,黄山机场50公里,徽杭高速公路10公里。
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2Isteo G or h dM r e c ne N j gU vrt,aj g 10 3 C n) . tu f ega ya a n i c, a i n e i N i 09 ,h a nit p n i Se n n i s y n n2 i
Ab ta t Opi z g te srcu ea d ly u f i d c u t s e l du  ̄z t n w ste i ot t o t t f ln i g tect dc u t ・ sr c : t i t tr n a o to t a o n r i t i i a h mi n h u cy n yd a n ao mp r ne a nn i a o r n a c nop h yn n y
1 黄 山市城 乡用地结构 与布局 的现状 分析
1 :96 20 , 4年 居 7h 2 占 城镇 用 地 增 加 量 的 3 % ; 共 设 施 用 地 面 积 增 加 8 公
3 5 m2 9h
,
1 1 城 乡建设 用地 的现状 特点 . 19 96年黄 山市城 乡建设 用地 面 积为 164 6 h 2 7 6 .3m , 20 0 4年增 加到 12 9 1h 28 9 7 .9 m , 年来 城 乡建设 用 地共增
‘ 。。‘。。。 。。— —
A s fUu n h n t Ca e o a gs a Ciy
Y N P n —fi, 【 C e g—s u , AO Xu 2 I eg e LJ hn h C e
( . o e e f e i r n or m, | u N m a U i r t, h 4 0 0 C ia 1 C H g T r t i adT u s A1 l o l n e i Wu u2 10 , h ; o ro a l i h l v sy n
黄山市中心城区土地级别范围表(1)

东至仙灵酒店、军分区干休所一线;南至电信大楼一线、延安路以北;西至华山宾馆、水厂、华山新村、福林嘉园一线;北至皖赣铁路
四级地
1
东至新安江,浯村小学以东一线,南至新安江,西至慈张公路以东、横街头一线,北至王村东路以北定级范围界
2
东至柏山路以东定级范围线,南至东临溪路以南的定级范围边界,西至率水,北至杭瑞高速公路
3
东至金马水泥厂一线,南至定级范围边界,西至率水,北至杭瑞高速公路
4
东至率水,南至杭瑞高速公路、黄山机场发报站一线,西至环城西路,北至迎宾大道
5
东至定级范围边界,南至皖赣铁路、甘棠路,西至定级范围边界,北至定级范围边界
四级地
定级范围内的其他区域
注:(1)二级地区域需扣除一级地区域,三级地区域需扣除二级地区域,依次类推;
4
东至西海路,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率水,北至率水
5
东至横江、隆阜小学、屯溪汽件附件厂、黎阳转盘、黄山市拘留所、率水一线,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宾虹大道、九龙大道、戴震路,北至横江
6
东至新十路,南至横江,西至西干山路,北至皖赣铁路
四级地
1
东至新安江,南至新安江,西至新安江,北至王村公路以南规划道路,礼堂下一线
5
东至丹霞路、轩辕大道、西干山路,南至横江,西至玉屏路、芙蓉路、紫霞峰路,北至岩寺路
五级地
定级范围的其他区域
工业用地定级各级土地分布范围表
土地级别
分布范围
控制区
1
东至铁路专线,南至新安江,西至横江,北至皖赣铁路
2
东至观光索桥、黄口度假村以南的定级范围边界、黄山市阳湖变电所一线,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率水,北至横江
3
东至率水,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宾虹大道、休闲旅游度假村、博村林场一线,北至横江;以及江心洲远洋桃花岛植物园
西溪南镇总体规划评审汇报(上集)

1.以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主,主导产业是农业和旅游业 2. 西溪南镇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约在10%以 上
一、规划总论
1.2社会经济现状
1.旅游经济产业已成为西溪南镇的主导产业 2.养蜂业是西溪南镇的特色支柱产业 3.生态观光农业、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一、规划总论
自然村
8
尹坎村 横山村 郑村
二坝村
琶塘村 东红村 竺川村 过塘村 总计
500
300 350 350 500 24500
1.6
1.3 1.5 1.5 2 100
现状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三、城乡统筹规划
三、城乡统筹规划
7、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禁建区:包括规划河流、山体、基本 农田保护区和其它农用地保护区等。 限建区:城镇发展备用地、城镇绿线 控制范围、高压走廊控制带 适建区: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减去现状 城乡建设用地的增量部分 已建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村庄建
设用地等。
三、城乡统筹规划
8、镇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二、城镇发展战略
5、城镇性质、职能
城镇性质要点
职能等级 职能类型 城市(镇)名称 五城、仙源、闪里 、汤口、历口镇 平里、北岸、溪口 焦村、宏村、西递 、万安、齐云山、 太平湖、西溪南、 谭家桥、耿城、潜 口 深渡、渔亭、三阳
1.旅游生态文化为特色 2.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市域重点镇 综合型
工业型
数 量
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 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3、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镇区集中布置镇级教育、文化、
黄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黄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征求意见稿)黄山市规划编审中心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13.6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强制性内容 (4)第三章建设用地 (5)第四章建筑容量控制 (6)第五章建筑间距 (7)第一节一般规定 (7)第二节住宅建筑间距 (7)第三节非住宅建筑间距 (10)第四节住宅与非住宅建筑间距 (10)第五节其它规定 (11)第六章建筑退让 (11)第一节一般规定 (11)第二节退让用地边界 (12)第三节退让城市道路 (12)第四节地下建筑退让 (13)第五节其它规定 (14)第七章建筑高度 (15)第八章交通停车及地下空间 (15)第九章配套设施 (17)第一节公共服务设施 (17)第二节市政设施 (19)第十章绿地 (20)第十一章景观与环境 (21)第十二章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23)第十三章附则 (24)附录一:计算规则 (28)附录二:黄山市建设项目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试行) (29)附录三:名词解释 (32)附录四:建筑间距图标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有效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与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黄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详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项建设工程的实施,除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各区县的建制镇参照执行。
第三条黄山市控规体系由控规通则、地块控规图则二个层级组成。
控规通则既是城市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引导和控规的一般性通用规定,也是编制地块控规图则和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地块控规图则是根据城市建设时序、年度建设计划,市场开发需求等分期、分批编制的地块控规。
其主要内容是落实城市专项规划对地块的控制要求,明确各开发地块的使用性质、建设容量、建筑高度、配套设施等具体规划控制指标和其它特殊控制要求,成果以图则为主、文字为辅。
黄山市城市控规通则

本通则允许适建范围与规模控制要求
B 商业 服务 业设 施用 地
M 工业 用地
W 物流 仓储 用地
G 绿地
B14 旅馆用地
B3 娱乐康体 用地
Ml 一类 工业用地 M2 二类工业 用地 M3 三类工业 用地 W1 一类物流 仓储用地 W2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 W3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
G1 公共绿地
G2 防护绿地
4
表 2-1 中“本通则允许适建范围与规模控制要求”中相关设施的名词 解释详见以下说明:
(一)管理与服务设施:包括社区的居委会、警务室、服务中心、 服务站,及配套管理用房等;
(二)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包括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室)、社区体育 活动场地、室内外运动设施、社区绿地等;
(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小型超市、净菜市场、零售商店、 会所、食堂、餐饮、娱乐、邮政网点、电信营业厅,用于培训、金融、 保险、证券等的营业网点等;
第三节 混合用地 第九条 混合用地的使用 (一)混合用地是指当土地使用功能超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 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关于单一用地性质的适建用途要求时, 需要采用两种或以上用地性质组合表达的用地类别; (二)混合用地的用地代码之间可采用“+”连接,排列顺序原则上 按照建筑与设施所对应的建筑面积(如混合用地无建构筑物,则以用地
G3 广场用地
宾馆、旅馆、招待所、服 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
1、A 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 类 中除了 B12 批发市场用地之外的商业服务业 设施(不超过总建筑规模的 50%) 2、一般道路交通设施、一般市政环卫设施
剧院、音乐厅、电影院、
歌舞厅、网吧以及绿地率
小 于 65%的 大 型 游 乐设 施、赛马场、高尔夫、溜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之研究——以徽州区为例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之研究——以徽州区为例摘要:在我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和城镇化高速推进的今天,“资源扩张型”到“节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土地资源供应压力越来越大。
当前,政府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何推动低效用地利用效能的提升等潜在困境。
本文通过分析徽州区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对2023-2025年城镇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规划,确定再开发潜力和时序。
研究结果表明,徽州区低效用地现有28.25hm,规划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可实现潜力15.90公顷,经济潜力9.15亿元;2023年再开发地块面积11.93公顷,2024年再开发地块面积8.57公,2025年再开发地块面积7.75公顷;现状用途主要为居住用地、工矿用地。
通过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可优化徽州区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土地承载力。
关键字: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再开发时序;土地承载力“十四五”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努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有效的方式促进高质量可持续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到用地的可持续性,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施可持续的经济健康发展[1-2]。
目前,相关学者对于低效用地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前期识别研究,学者们通过构建宗地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程度等来识别低效用地[3-4]。
其次是低效用地再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研究,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被普遍认为是再开发工作难以继续的主要原因[5-7]。
最后是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有关学者通过城市发展角度分析低效用地再开发结果对房价、就业率等变量的影响。
但这些研究探讨角度较为宏观,主要通过具体案例对低效用地模式和措施进行研究,忽视了小区域内低效用地现状、开发潜力和时序研究[8]。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徽州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研究该地区低效用地现状及开发潜力,评估2023-2025年再开发时序。
黄山市城市各方面调研报告

黄山市城市各方面调研报告黄山市城市各方面调研报告黄山市城市各方面调研报告摘要: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品牌世界一流,黄山发展旅游“天时”“地里”“人和”。
黄山市乡村旅游景点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交通比较方便,旅游资源优势与黄山风景区互补,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
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乡村旅游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如:景区类型比较单一,参与性旅游项目少,一些景点资源品位很高但是知名度却不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目的: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的了解黄山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包括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目前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接下来该如何科学地深入发展等。
搜集信息:为了全面真实的完成这次调研,我们小组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
一方面,我们阅读相关文报资料,浏览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官网;另一方面,我们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游客和市民。
向游客发放问卷需要我们到相关的旅游景点,所以,这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得找各个景点的导游交谈,这为我们的调研也提供了一部分信息。
一、黄山市乡村旅游背景的分析1、乡村旅游背景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从黄山旅游部门获悉,2007年黄山市旅游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535.16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23.70%。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8.55万人次,增长25.73%;接待国内游客1466.61万人次,增长23.61%。
那么,中国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是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中一个很现代化也很复杂的重要课题。
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对第三次浪潮中现在科技与农耕文化奇妙重叠的.时代特征论述:“这种神奇的一致性,将使今天许多第一次浪潮的国家,可以不搞全盘照搬,不完全牺牲他们的文化或者不首先通过第二次浪潮发展的阶段,就带有第三次浪潮文明的特点。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农耕文明和第二次浪潮文明的席卷后,已进入第三次浪潮席卷期。
谈统筹理念指导下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总体规划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3 ) 0 3 — 0 0 5 0 — 0 2
0 前
言
2 _ 2制定村镇发展 战略 。 优化资源配置
在认真分析新丰乡现状发展优 劣势 条件 、 发展机遇和面临
的挑战基础上 , 认真研究新丰 乡社会 经济发展 的趋势 , 从而制
关键词 : 和谐社会 ; 统筹城 乡; 统筹人 与 自 然; 环境保护 ; 分区 控制
中图分类 号: T U9 8 2 . 2 9 文献标识码 : A
配合黄 山市 的经济建设 , 调整 乡域村镇布局 , 促 进城镇化 发展 的过程结合 移民迁移 , 引导农 民 向城镇集 中 , 协 调产业布 局与 区域发展 , 统筹乡域公共设施 与基础设施建设 , 是本次规
依 据《 黄 山市城市 总体规划  ̄ > ( 2 o o 8 — 2 0 3 0年 ) , 结合新丰乡
定科学 、 合理、 可行 的村镇 发展战略 , 协调好经济社 会发展 、 生 态环境保护和村镇建设 的关系 , 优化 各项资源 的配置 , 促 进各
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建 的特点 ,特别是在 区域 层面上充分分 析新 丰乡应该 发挥的作
互动 ,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性发展。规 划以统筹的理念指导设 计, 统 筹考虑影响发展 的主要 因素, 系统分析 , 梳 理 内在联 系, 把代表现代规
划发展 方向的理念融入到设 计 中, 以此构建和谐 井 岗, 为其 发展提供
空 间支 撑 。
2 规 划 重 点
2 . 1 调 整 乡域 村镇 体 系布 局 。 促 进 城 乡统 筹 发 展
花潭镇 毗邻 , 北 与泾县的包合乡 以丹 山为界 , 西北与泾县 厚岸 乡相连 , 仅西南与南面与游山林 场及本 区永 丰 、 新华两乡相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专题研究报告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10.10目录专题一:黄山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专题报告专题二:黄山市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与发展目标专题三:黄山市旅游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专题四:黄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分析专题五:黄山市产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专题六:黄山市南部城镇群生态基础设施专题研究专题一:黄山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专题报告前言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交界,东北和西北分别与本省宣城、池州两市接壤。
屯溪距上海446公里,距合肥409公里,距南京372公里,距杭州240公里。
黄山市现辖三区四县和黄山风景区,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
市政府驻地设在屯溪区,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
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山水风光,而且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旅游资源使得黄山市的旅游发展拥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也使得旅游产业成为黄山市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带动了黄山市旅游人口的快速增加。
未来黄山市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要求,科学研究和预测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对黄山市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一、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一)城市发展目标和实施情况分析现行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于2002年,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较好地指导了黄山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黄山市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发展活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态势。
但现行总体规划对黄山市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态势估计仍嫌不足,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等指标均超出或接近总体规划2010年规划指标,现行总体规划目前已对黄山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形成了一定束缚。
表1-1:黄山市现状各项经济、社会指标与现行总规对照表指标现行总规规划指标2007年现状2005年2010年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亿元)140 200 400 215.1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9400 13000 26000 14500 全市总人口(万人)148 150 155 149 城镇化水平(%)33 40 58 38.2 旅游接待量(万人)2001年:555 1500 旅游收入(亿元)2001年:17.7 110 外汇收入(万美元)2001年:3500 17000城市建成区人口(万人)主城区屯溪区18 22 30 24.530.74徽州区 4.6 5.5 7.5 6.24副城区黄山区 4.9 6.0 8.5 6.68 合计27.5 33.5 46 37.42城市建成区面积(k㎡)主城区屯溪区18 31.84 27.134.15徽州区 5.5 7.52 7.05副城区黄山区 6.0 8.5 7.5 合计29.5 约35.5 47.85 41.65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人)107.3 按106 104.0 111.3 备注:屯溪区城市人口及建设用地统计数据包括经济开发区相应数据。
(二)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分析现行总规:城镇化水平近期(2005)33%,中期(2010年)40%,远期(2020)58%。
实施情况:2007年,黄山市城镇化水平达为38.2%。
黄山市三区规模扩展较快,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黄山市中心城区辐射力、集聚力进一步增强;耿城、谭家桥、汤口和溪西南等城镇发展相对较快;一般乡镇发展普遍缓慢。
区县进行了撤乡并镇,乡镇数量由2004年的142个减少为现状的101个。
(三)现行总体规划人口预测与实施偏差分析1、主城区城市人口预测及实施偏差分析(1)现行总规预测:1)屯溪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18万;中期(2010年)22万;远期(2020年)30万。
2)徽州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4.6万人;中期(2010年)5.5万人;远期(2020年)7.5万人。
3)主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22.6万人;中期(2010年)27.5万人;远期(2020年)37.5万人。
表1-2:黄山市主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万人)数量年份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暂住人口城市人口屯溪城区徽州城区合计屯溪城区徽州城区合计屯溪城区徽州城区合计2000年(现行总规基准年)10.8 3.5 14.3 1.7 0.3 2.0 12.5 3.8 16.32010年(现行总规预测)18.3 4.8 23.1 3.7 0.7 4.4 22.0 5.5 27.52007年18.0 4.4 22.4 6.5 1.8 8.3 24.5 6.2 30.7 备注:屯溪区城市人口统计数据包括经济开发区相应数据。
(2)实施情况:1)到2007年底,屯溪区城市人口规模为24.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18.0万人,暂住人口为6.5万人,超出现行总规预测2010年的22.0万人。
2)到2007年底,徽州区城区(岩寺)人口规模为6.24万人,超出现行总规预测2010年的5.5万人。
3) 到2007年底,主城区城市人口超出现行总规预测2010年人口2.8万人。
(3)实施偏差原因分析:1)主城区常住人口稳步增长,区域人口向主城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屯溪、岩寺城区常住人口稳步增长,2001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4.0%,区域人口向城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2)现行总规实施以来,主城区暂住人口增长较快,现行总规对此估计不足。
暂住人口增长较快的因素有:①现行总规对黄山市城市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估计不充分,黄山经济开发区以及城北工业园区不在现行总规的规划建成区内,人口规模预测未考虑到两个产业园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发区的建设带来主城区暂住人口的非常规增长;②现行总规人口规模预测未针对黄山市城市的特殊性考虑旅游暂住人口因素。
现行总规实施以来,主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入大幅增加,集聚力增强,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居民来黄山旅游、居住、就业,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和旅游持续人口迅速增加;旅游持续人口达2.15万人,占城市人口的7%以上。
○3主城区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在城市大、中、小学接受教育的外地学生人数在主城区已超过1.1万人。
2、副城区——黄山区城区(甘棠)城市人口预测及实施偏差分析(1)现行总规预测:近期(2005年):4.9万人;中期(2010年):6.0万人;远期(2020年):8.5万人。
(2)实施情况:到2007年底,黄山区城市人口规模为6.68万人,超出现行总规预测2010年人口0.68万人。
表1-3:黄山区城区(甘棠)城市人口规模(万人)数量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暂住人口城市人口年份2001年(现行总规基准年) 3.5 0.5 4.0 2010年(现行总规预测) 4.9 1.0 6.0 2007年 4.92 1.76 6.68 (3)实施偏差原因分析:1)城区常住人口稳步增长,区域人口向城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2001年—2007年,黄山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5.8%,由2001年的3.5万人增长至2007年的4.92万人。
2)暂住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并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2007年底,黄山区城区(副城区)总人口为6.6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4.92万人,暂住人口为0.96万人。
暂住人口增长较快的因素有:①近年来,甘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入大幅增加,集聚力增强,吸引周边市县居民到城区居住、就业,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迅速增加;②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职业学校及民办小学接受教育的外地学生人数已超过0.2万人;○3旅游人口迅速增加,旅游持续人口达0.8万人,占城市人口的12%左右。
二、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因素分析(一)旅游资源突出,旅游人口飞速增加,也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山是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之一,近年来,黄山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大力推进旅游国际化,“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黄山市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地的地级市。
市域现有国家5A级、4A级景区共16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国家级以上旅游资源的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
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黄山风景区在国内最早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3项桂冠,也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
独特的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与自然和谐的古村落与古建筑、美仑美奂的徽州三雕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与国际游客,从事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员也快速增长。
2007年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其中入境游客68.5万人次,创汇1.4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6.7%、15.3%、16.7%和19.7%。
庞大的旅游人群,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黄山市的城市建设提出了较更高的要求。
(二)经济快速发展,中心集聚能力增强黄山市积极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15亿元,年均增长12.3%;2007年的财政收入达20亿元,是2002年的2.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8∶32.4∶47.8调整到14∶37.5∶48.5;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0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是2002年的5倍;茶叶年产值突破7亿元,8家企业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
随着黄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产业空间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进入黄山市城市,促进黄山市城市人口增加。
(三)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成为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黄山市在坚持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工业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域集中。
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60亿元,年均增长1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6.5%提高到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33户,五年净增199户。
累计完成技改投入73亿元,2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
园区建设快速起步,全市工业区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14亿元,入园企业550户,年工业总产值达47.4亿元。
其中,黄山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2006年7月18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正式筹建省级开发区。
规划功能定位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是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此外,徽州区、黄山区的各类园区发展迅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口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