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小说情节因果链条中的“偶然因”——以张实《流红记》为例

合集下载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赏析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赏析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赏析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节录)[原文]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2],是矣。

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3],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

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

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4]。

人无经济[5],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

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事。

譬如大匠操斤[6],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7],何处设施[8]?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

故文人者,大匠也。

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9],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

神者,文家之宝。

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

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

神只是气之精处。

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已。

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

李翰云:“文章如千军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

”[10]此语最形容得气好。

论气不论势,文法总不备。

文章最要节奏;管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窃渺处[11]。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然余谓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

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12]。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13],以字句准之。

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

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14]。

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15],有奇在丘壑者[16],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

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

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自是文家能事。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专题七:整本书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专题七:整本书阅读

专题七整本书阅读题组1. (2022北京卷,10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开头,作者自道书名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

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6分)答:示例以《石头记》为名,是因为全书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

以《情僧录》为名,是由于书中人物因情而参透世相,有助人解脱苦恼之意。

以《风月宝鉴》为名,是由于“风月宝鉴”是小说中出现的道具,小说以此命名,有规劝人去淫向善之意。

以《金陵十二钗》为名,是由于“十二钗”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凸显“为闺阁立传”之意。

(答出其中三个即可)[解析]关于为什么定名为《石头记》,书中第一回有记载:远古时期女娲娘娘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补天,最后剩下一块,扔在大荒山青埂峰下。

后来有一僧一道来到青埂峰下,石头请求他们带自己入红尘享受,于是和尚将石头变成美玉放入袖中,入世历劫。

后来,有个空空道人路过青埂峰下,见到一块巨石上面刻着石头被携入红尘、投胎人世间的一番经历,就将石头上的文字抄下来,定名为《石头记》。

故《石头记》全书便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

至于命名为《情僧录》的原因,题中直言“(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再联系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惨结局,可以理解“自色悟空”的道理,进而可以理解本书有教人参透世相、摆脱苦难的意味。

书中第十二回介绍了“风月宝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

娇红记

娇红记

男女相悦、无媒而合,赞成为情殉身,一向被当作淫书,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江苏按察使设局查禁淫词小说目,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江苏巡抚、学政开列禁毁书目,同治七年(1868年)江苏巡抚丁日昌禁毁书目,均列有《娇红记》。

《娇红记》与中篇传奇小说格局的形成综述《娇红记》小说的面世,打破了中国历史上文言小说篇幅简短的格局,它以生死不渝的爱恋悲剧,取向中篇的叙事格局,以及韵散相间的叙事技法,在元明两代形成了一个蔚蔚壮观的中篇传奇小说流派。

《娇红记》在明初的直接效应,就是明代洪武时期桂衡的《柔柔传》和永乐十一年(1413)李昌祺的《贾云华还魂记》。

(桂衡的《柔柔传》虽然已经散佚,但它的摹仿作品李昌祺《贾云华还魂记》的存在,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同《贾云华还魂记》一样,是一部中篇传奇小说。

)从元代中期《娇红记》、《龙会兰池录》的横空出世,到明代初期桂衡、李昌祺的仿效、学步;从一无所傍的中篇叙事模式的创制和新变,到有例可循的主观模拟与竟胜,标志着中国小说历史上一类新型的、中篇格局的传奇小说叙事体制的成立。

所谓中篇传奇小说,是指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小说之间,文体上因循唐宋传奇体制,题材以家庭、爱情、婚姻为主要题材,“语带烟花,气含脂粉”,叙事婉丽,文词华艳的一系列独立成篇、自成系列的传奇小说。

中篇传奇的外在标识是篇幅曼长,整篇小说的字数多达万余言;中篇传奇小说大都单本印行。

中篇传奇小说是传奇小说的一大创举和破例。

以《娇红记》为嚆矢、滥觞的中篇传奇小说,至此大体具备了三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一、以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家庭为创作视野的言情审美趣味,二、以散为主、韵散相间的诗文化叙事语言体制,三、规范化的中篇文言小说体制。

早期的元明四部中篇传奇小说,在白话长篇小说叙事艺术还未成熟、稳定之际,以文人为主要潜在阅读群体,在近一、二万字的宏大叙事篇幅中,对人们普遍关切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世界进行了细腻、倾心的刻摹。

流传学及其流传中的变异[宝典]

流传学及其流传中的变异[宝典]

流传学及其流传中的变异(一)文学流传的五种形态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流传学研究,是影响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受学者关注与支持的一支。

如果是单纯地研究某一作家在国外的流传,那是具体的考察,意义重大。

但我们也有必要从总体上认识文学流传中产生过哪些方式,形成了哪些形态。

从已经形成的历史来看,文学流传主要存在以下五种形态:1、从个体到个体:单向流传形态。

讨论一:沈从文《湘行散记》受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在人物和景物的处理上,受者与传者都十分喜爱和追求将人、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境界。

所以两者都成为世界一流散文作品,受到高度评价。

讨论二:狄更斯的小说影响到老舍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成为“中国的狄更斯”:老舍在英留学时读过狄,并在《二马》、《骆驼祥子》等早期小说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注重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关注人物形象种种因素中的社会因素,对自然风景的简洁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简单勾勒。

这种单向度的流传,在世界文学交流史上大量存在。

一个作家在接受他国文学作品时,总是有着自己的偏好,往往特别欣赏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其创作中产生影响的,往往就只有一个特别突出。

研究者只要将两个作家的相关资料找到,看作为放送者的作家在作为接受者的作家身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印痕,并如何有机地将那些因素融入到了作品中,有什么样的承传,有什么样的变异。

2、从个体到群体:多向流传形态。

讨论一:在60年代的美国最受欢迎的寒山诗,对美国一群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年轻诗人们“反大众”、“逆潮流”而行,其所主张的“幻觉”和“感悟”的艺术理念,决定了他们对寒山诗的倾心。

正如史德在寒山诗集的“前言”中所说的:“他们的卷轴、扫帚、乱发、狂笑—成为后来禅宗画家特别喜欢描绘的对象。

他们已成为不朽人物。

”这是许多中国学者所没有料到的,因为寒山在中国唐诗里面没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甚至一般的人都没有读过他的诗,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位唐代诗人。

在个体对群体的流传中为什么在不同的作家身上有不同结果:第一,可能是由于放送者本身就有多面性;第二,可能是接受者不同的个性与气质所决定的;第三,可能是各个时段的历史语境的不同所造成的。

北宋书序作者所选择的传播因素分析

北宋书序作者所选择的传播因素分析

北宋书序作者所选择的传播因素分析作者:张静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1期摘要:书序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以北宋诗文集序为对象考察,书序作者在选择推动传播的因素时,对作品艺术性、知识性等文本因素的关注不如对作家身份、生平轶事等非文本因素普遍。

其中原因,从书序作者的操作层面来看,是因为在书序中进行文艺批评是很难把握的;从面对读者的传播效果层面来分析,是因为非文本因素较之文本相关的评论因素可以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

于是,非文本因素在文学传播中变成了一位无形的操纵者,虽然它不是长远的传播之道,但却常常起着奇妙的传播作用,从而给书序这一文体增加活力。

关键词:北宋;书序;传播效果;文本因素;非文本因素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2)在书坊广告尚未形成风气的北宋时代,书序也就充当了一书之广告和海报的作用,也便是文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媒介。

北宋人对于书序的传播作用是十分看重的:“曷不为我序而流通之?”(晁说之《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序》)[1]第130册P68 “久不以视人,宜为序以布露之。

”(晁说之《不二门指归叙》)[1]第130册 P69书序可以帮助流布,直到现在仍是人之共识。

那么在一篇书序中尤其是他序的情况下,选择什么书写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传播呢?这个问题,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实际上却是很值得讨论的。

据笔者以北宋他序中的诗文集序为对象考察,书序作者在选择推动传播的因素时,对作品艺术性、知识性等文本因素的关注不如作家身份、生平轶事等非文本因素普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种做法,又具有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分析。

一、文本价值为文学传播的核心因素任何文学作品只有经过传播、接受之后才算最终完成,如果离开了传播,文学存在的链条就会中断,如果缺少了传播,任何文学都将终止和消亡。

所谓文学传播,就是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的物质载体,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作品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作业标准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作业标准答案

单项选择题1、宋元话本小说的烟粉类题材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讲强梁恶霸杀人越货.讲各种断案故事.讲神仙妖术和异物显灵作怪2、南宋时“说话四家”指的是.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四家.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四家.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四家.“说三分”中四个流派3、金圣叹删节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的回目数是.100回.80回.70回.120回4、《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新刻按鉴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嘉靖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5、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是由.题目、诗歌、词赋、得胜头回、笑耍头回、篇尾六个部分组成.题目、七绝、七律、笑耍头回、七绝、篇尾六个部分组成.题目、入话、得胜头回、笑耍二回、笑耍三回、篇尾六个部分组成.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六个部分组成6、《红楼梦》有五个书名,正确的一组是.《石头记》《石头录》《红楼梦》《风月录》《金陵十二钗》.《悼红轩》《情僧记》《红楼梦》《风月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石头录》《情僧记》《红楼梦》《风月宝钗》《金陵梦》7、《三国演义》中描写“怒鞭督邮”“义释严颜”的人是.关羽.曹操.张飞.刘备8、现存的宋人讲史话本有.《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书》.《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9、《三国演义》中描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的将领是.张飞.刘备.关羽.曹操10、塑造几个侠盗,劫富济贫为穷人伸张正义的话本小说是.《错斩崔宁》.《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宋四公大闹禁魂张》11、《水浒传》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百回繁本是.嘉靖刻本.袁无涯刊本.容与堂本.贯华堂刊本12、《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公权.柳开.柳宗元.柳永13、描写女侠聂隐娘的故事《聂隐娘》出自小说集《传奇》,他的作者是.裴铏.杜光庭.袁郊.皇甫枚14、《史记》记载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情况,安排在.书中.列传中.世家中.本纪中15、《儒林外史》中塑造讲究“文行出处”、鄙弃功名、自由独立的人物有.杜少卿、沈琼枝、庄绍光.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王惠、汤奉、张静斋.娄三、娄四公子、蘧公孙16、与《三分事略》内容基本相同的讲史话本是.《前汉书平话续集》.《秦并六国平话》.《薛仁贵征辽事略》.《三国志平话》17、《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贯华堂刊本,简称.容本.毛本.金本.袁本18、下列论著属于“新红学的是.王希廉评点《红楼梦》.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19、“说话四家”中的“小说”意思是.讲史书.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铁骑儿20、《史记》记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是安排在.书中.本纪中.世家中.列传中21、《红楼梦》“程乙本”中的续写者是.高鹗.脂砚斋.程伟元.曹雪芹22、司马迁著史的目的是.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23、《墨池记》记叙墨池遗迹,说明王羲之书法并非“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勉励学子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北宋书序作者所选择的传播因素分析

北宋书序作者所选择的传播因素分析

过程中, 文本 自身 的价值便 是其 核心要 素 。
文学 活动 的根 本 只在 作 品 , 品是文 学 活 动 的 作
书序 可 以帮助流 布 , 到 现在 仍 是人 之 共 识 。那 么 直 在一 篇书序 中尤其 是 他 序 的情 况 下 , 选择 什么 书 写 内容 能够更 好地 帮 助传 播 呢 ?这 个 问题 , 目前 尚没 有相关 研究 , 实际上 却是很 值得 讨论 的 。 据 笔 者 以北 宋他 序 中 的诗 文集 序 为对 象 考 察 , 书序作 者在 选择推 动传播 的 因素时 , 作 品艺术 性 、 对 知识 性等文 本 因素 的关 注 不如 作 家 身份 、 生平 轶 事 等非 文本 因素普 遍 , 是 什 么原 因造成 的 呢?这 种 这 做法 , 又具有 什 么样 的传 播效 果 呢 ?本 文 就此 问题
篇 书序 作 品 , 者谈 其 审 美 属 性 , 者 谈 其 认 识 属 或 或 性 , 者谈其 文化 属性 , 之都是 紧密 地结合 书籍文 或 总 本 本身 来 向读 者进行 推介 :
比较复杂 的 , 就 总体而言 , 但 主要 取决 于文学 作 品的 思 想性质 、 审美 价值 。L 实 际上 , 个论 述还是 有点 ”2 这 不 够严 密 。当代文 艺 理论 研 究 表 明 , 文本 本 身 所包
含 的认识 属性 、 美 属性 、 化 属 性 三大 因素 , 当 审 文 应
形 的操 纵 者 , 然 它不 是 长 远 的 传 播 之 道 , 却 常 常起 着奇 妙 的 传 播 作 用 , 而给 书序 这 一 文 体 增 加 活 力 。 虽 但 从
关键词 : 宋; 序; 播效果 ; 北 书 传 文本 因素 ; 文 本 因 素 非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72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0 3 ( 0 2 0 — 8 ・ 5 1 7 - 5 9 2 1 ) 10 5 0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_笔记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_笔记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阅读札记1. 中国文学概述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中国文学就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包括《诗经》、《楚辞》等,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汉赋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以辞藻华丽、结构严谨著称,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扬雄等。

唐诗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以其音韵美、意境深远而脍炙人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宋词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高峰,以其婉约柔美、清新脱俗而著称,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元曲则是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明清小说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鼎盛时期,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以其宏大的叙事气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中国文学是一部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阅读《传学:中国文学讲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1.1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古代文学,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最早的文字记载如甲骨文、金文等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学的雏形。

在商周时期,祭祀、卜辞等活动中所留下的文字,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精神面貌。

随着历史的演进,文学形式逐渐丰富多样,从诗歌到散文,再到戏曲小说,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交锋为文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红楼梦

红楼梦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 【甲戌侧批:是金陵。】有城阊门者,最是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甲戌侧批: 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这 阊门外有个十里【甲戌侧批:开口先云势利, 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街,街内有个仁清 【甲戌侧批: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 笔。】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 【甲戌侧批:世路宽平者甚少。亦凿。】人 皆呼作葫芦庙。【甲戌侧批:糊涂也,故假 语从此具焉。】【蒙侧批:画的虽不依样, 却是葫芦。】
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侧批:剩 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 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 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 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 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 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 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 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 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戌侧批:“隔 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 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甲戌侧批:假话。 妙!】表字时飞,【甲戌侧批:实非。妙!】 别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 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者走了出来。 这贾雨村原系胡州【甲戌侧批:胡诌也。】 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 【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 ……
《红楼梦》的版本
脂评本 程高本
找个好的本子读《红楼梦》
普及本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人民文学出
版社),带注释,为最好的本子(以脂 砚斋本为底本)
一《红楼梦》的象征隐喻系统——满纸荒唐言
第一回是关键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 虽近荒唐,【甲戌侧批:自站地步。自首 荒唐,妙!】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 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十字路口”情结的执拗和超越——论从《红豆》到《东藏记》话语系统的融合形态

“十字路口”情结的执拗和超越——论从《红豆》到《东藏记》话语系统的融合形态

失却 以前 的记忆 , 尤其是少女时代带有几 分

梦幻 色彩 的情感世 界。在对爱 情 的描写 上 , 家越 过 了 7 作 0

式 。但除去卫凌故事 外 , 东 藏记 > 的爱 情都 执著 或局 限 《 里 于单纯情感 的范 围, 是任何环境下都可能会发生的或美好 或 无奈 的人 问常情 : 天性 就风 流的钱 明经 , 爱弄 鬼怪 又不理 家
爱 留一 个地 盘” 。终 身都 在 为 “ 与信 ” 徨 爱 彷 的卫葑一辈子也没有解决这个 矛盾 。还 有 , 圣
母般的雪妍对爱情无怨无悔 , 炫子能够 给他带 来超过雪妍 的爱情 吗?如若 炫子 将来 变 得跟 雪妍相差无几 , 置换 女主人 公 的意义 何 在? 那 显然 出身富裕 、 格任性 、 抗 战之初 认 为战 性 在
家和学 校师生在 国破 家亡 、居无 定所 的情 况下的生活 , 生动地刻画了众 多知识 分子亦 俗亦雅的人格形 象和青 年男女朦 胧纯 真的 情感世界。小说 20 0 1年 出版 ,0 5年 获第 20 六届茅盾 文学 奖后 引起 了各界极大的关 注。 目前评论界大多是从作品深蕴的史诗 品格 、 儒家文化素养或典 雅流丽 的语 言等角 度对 其进行评论 , 但少有人把作品放置在 宗璞近
维普资讯
叟 性 文 学 论
19 90年 , 宗璞在《 致金 梅书》 中写道 : 写 一部反 映抗 日 “ 战争时学校生活的长篇小 说 , 想法 5 这 0年代 就有 了……我 很庆幸 5 0年代有的想法 , 贮存 了 3 0多 年才动 笔。确实 , 我 这个人活到现在 , 才会写 出现在 的《 渡记》 若是 5 南 , 0年代 , 肯定是另外 的样 子。 宗 璞 在文 中坦 言 了《 葫芦 引 》 ” 野 与 15 96年的《 红豆》 创作上 的距离 。从 5 在 0年代 到 9 0年代 , 宗璞的作品 中爱情的失败有两种模式 , 一种是在 十字路

李玫《纂异记》对策

李玫《纂异记》对策

绪论绪论中唐李玫的<纂异记》是唐代传奇集鼎盛时期的优秀作品。

《新唐志》小说家类、《崇文总目》小说类、《:通志略》传记冥异等皆著录一卷。

原书散佚。

《太闻实录》、l:异闻录>。

作者李玫事迹史传未载,‘剧谈录》称其应试落第,在愤懑中创作了<纂异记》。

从唐代小说作者身份这一视角可以牵系起科举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关于李玫的交游,以往的研究并不深入,钱易<南部新书》认为李玫早年受王涯恩赐,故作<许生》篇悼念甘露四相。

然而李宗为认为与李玫交往的应是李训,李剑国和王梦鸥则认为应是舒元舆。

研究李玫的交游,可以还原甘露四相和在甘露之变中罹难的诗人卢仝的真实死因。

《纂异记》开创了用传奇样式创作政治讽刺小说的先河,《:许生》《蒋琛》、<徐玄之》等篇皆有政治影射,是<儒林外史》等讽刺小说的雏形,对于此点学界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纂异记》中展示了中晚唐的社会生活状况,如《陈季卿》、《浮粱张令》等篇体现了唐代士人的佛道思想。

据《嵩岳嫁女》篇中的民间婚俗等可以研究中晚唐的民俗风貌。

《纂异记》是一部作者自创的传奇集,每篇作品都穿插了大量的诗歌,据此可以研究诗与传奇的联系。

通过对《纂异记》的研究,可以迸一步研究唐传奇创作的演进过程。

由此可见对《纂异记》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现今对李玫及其《纂异记》的研究较少,只在13本论著里提及,单篇研究论文9篇。

《新唐书·艺文志》称李玫为“大中时人",其具体的生平事迹,则未载录。

宋代钱易《南部新书》称其早年受王涯恩赐。

李宗为《唐人传奇》考证李玫早年受李训恩赐,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考释为舒元舆,王梦鸥《唐人纂异记试考》亦以为乃舒元舆,宁稼雨则认为李玫受知于王涯和舒元舆。

此问题尚有争议。

康骈《剧谈录》记载李玫“苦心文华,厄于一第’’,终生未登第做宙口O关于《纂异记》思想内容的研究,李宗为《唐人传奇》认为李玫以传奇小说抨击时政,开创了用传奇样式创作政治讽刺小说的先河,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第一章李玫生平事迹及交游考李玫以养病端局,则《纂异》之记作。

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中的同名异书现象

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中的同名异书现象

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中的同名异书现象在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中,同名异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

指的是不同作者写作的书籍,但它们的书名相同或者非常相似。

同名异书现象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文学、哲学、历史和医学等领域。

这种现象既反映了当时的学术和文化环境,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学术或思想立场。

下文将就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中的同名异书现象进行探讨。

一、同名异书现象的成因1. 学术传承因素。

在中国古代,师徒传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很多学者或作家都会以恩师或前辈的书名为自己的著作题名,以表达对师徒关系的尊崇和传承。

比如《庄子》就有很多不同版本,每一本都是以庄子为师的学生所著,但内容和观点可能不尽相同。

2. 学术争议因素。

在学术领域,常常会有不同学派或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议。

有时候,为了彰显自己的学术立场或者对抗对手,学者会选择以对方的书名为自己的书名。

这种情况下,虽然书名相同,但内容和观点却可能大相径庭。

3. 被动模仿因素。

在中国古代,有些作者的著作非常有影响力,以至于其他作者会不经意间拟用其书名。

这种情况下,尽管两本书的作者不同,但内容和观点可能有所相似。

1. 学术交流不畅。

同名异书现象会影响学术交流的顺畅,因为读者在选择和阅读书籍时很容易混淆,难以确定某一本书究竟是哪位作者所著。

这对学术研究和思想传承都是不利的。

2. 学术立场模糊。

同名异书现象还会使读者难以判断作者的真实学术立场。

因为即使两本书的书名相同,但内容和观点可能迥然不同,这就给读者带来了误导和困扰。

3. 学术争议不断。

在同名异书现象的情况下,不同作者之间的学术争议会更加复杂和频繁。

一些不法之徒可能利用同名异书现象进行抄袭或篡改他人著作,这会进一步恶化学术争议或造成学术混乱。

1. 加强版权保护。

对于已有的同名异书,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力度,使读者在购买和阅读书籍时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位作者所著,防止版权侵权和学术混淆现象的发生。

2. 加强学术引用和评述。

学术界应该加强对同名异书现象的引用和评述工作,在阐明学术观点的尽可能地将同名异书进行区分,这样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各自的立场和观点。

一根奇异的红线———略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神相恋题材

一根奇异的红线———略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神相恋题材

撷英篇一般说来,人神相恋的题材繁盛于汉唐之间,但它的源头完全可以追溯至先秦。

《诗经》中有名篇《蒹葭》,其中伊人的形象若即若离,求之不得,仿佛雾中之花、水中之月。

而且全诗意境朦胧凄婉,若联想《古诗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写神仙相恋的句子,很容易让人隐约地感觉到《蒹葭》中的人神相恋的气氛。

“诗三百”之后的《楚辞·九歌》应为这一题材更明显、更确切的源头。

《九歌》夏时即传,《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开(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九歌》以下。

”今天所见《九歌》虽为屈原根据民间传说加工而成,却大致保留着原来面目。

《九歌》中,诸神常被描绘成威严男子或温柔女性。

《少司命》《云中君》等篇都笼罩在浓郁的人神相恋的氛围中,《山鬼》更是描绘了一个对情人情意绵绵的女神形象。

当然,这里的神人之恋与后来人间世俗意义上的精神加肉体的恋爱有所不同,但这至少可以证明,楚巫文化中的祀神娱神文化是人神相恋题材的一个源头,由此可见,人神相恋的意识和反映这一意识的作品是出现极早的。

人神相恋题材真正开始繁盛应是在神仙家兴起之后,即战国末期秦汉之际,道徒方士宣扬飞升成仙、“玉女来御”等宗教思想,并在《十洲记》《洞冥记》《拾遗记》《列仙传》等书中出现了早期的人神相恋作品,这与汉唐之间这一题材作品大量出现是源与流的关系。

人与神能够真正相恋是要有条件的。

首先,神的形象必须改变,即由凶恶恐怖变成美丽可亲;其次,神仙与凡人的关系必须靠近。

而这条件,也正是在道徒方士手中完成的。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齿”“蓬头戴胜”,而到了道家庄子笔下,神人已经是“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了,但是他们“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

尚不与人类交接。

只有到了汉代方士那里,西王母不但成了“年可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丽人,而且可与穆天子“瑶池相会”“赋诗交欢”赴汉武帝大会更是人神相杂,仙姝如林。

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一向被视为人神相恋的开山之作,但就其中人神关系看来,显然已经受秦汉方士影响,似乎应为托名之作。

流叶千古总牵情_宋代传奇_流红记_及其在元明时代的传播

流叶千古总牵情_宋代传奇_流红记_及其在元明时代的传播

[收稿日期]2002212210[作者简介]李源(1978—),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河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01级硕士研究生。

流叶千古总牵情———宋代传奇《流红记》及其在元明时代的传播李 源(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红叶定情的故事自唐代肇始起,便以其神奇浪漫的情思,吸引了众多文学家涉笔于此。

北宋张实在前人基础上创作的传奇《流红记》,为流水红叶故事设定了一个雏形框架。

由元及明,故事原型在戏曲、小说家笔下不断增饰,愈入愈曲。

本文旨在梳理其在宋元明时期的传播情况,并展示各个时代大异其趣的时代意识与审美特征。

[关键词]流红记;传播;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I20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238(2003)0120085204582003年 殷都学刊明杂剧、传奇中,男主角的痴情程度却逐渐减弱,不得不将情感主体让位于女主角。

其三,逞显女子才学。

中国古代妇女教育素以“礼教”为本,“知书”乃为“达礼”。

社会对其修习文化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蔓延开来则要到明清时代[1](P62),一般中上层家庭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宽容甚至鼓励女子读书,“自来淑女,无不知书”(《牡丹亭・延师》)。

唐代科举制兴,世风开放,文化教育普及,女子亦受此风熏染。

另外,宫廷选妃时除门第姿容外,才艺亦一重要条件。

朝廷还在后宫设立文学馆并令学士教习宫人①,大大提高了宫廷妃嫔的文化素质。

故唐时所录红叶故事中,宫人皆走笔生花。

宋代妇女地位与受教育状况,虽曾受理学的负面影响,但总体上与唐代亦相去不远。

《凤儿》中王才人养女凤儿“初从母学《文选》、《初学记》,及慕陈后主及孔贵嫔为诗”②。

《流红记》中,韩夫人除有前般题叶诗外,当韩泳自喜为媒时,还颇有见地地指出此婚“乃天也,非媒氏之力也”,并即席赋谢媒七绝一首,才思飘逸,历历可见。

尽管司马光时曾试图限制女子习风俗之诗③,但从二位女主角身上,约略可见宋代宫廷上层妇女习诗爱诗已蔚成风气。

浅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因果轮回背景

浅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因果轮回背景

浅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因果轮回背景
梁子龙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5(000)023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梁子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因果报应与轮回转世--对《刽子手之歌》中吉尔摩死亡选择的思考 [J], 邢雅琴
2.总星系中“暗质量”形成和分布的基本规律及与“真空背景微波辐射”、“宇宙常数”的因果关联 [J], 黄锡龄;袁琳;赵云辉
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分析方法 [J], 杨莉;
4.哲思的抽离娱乐的注入——浅谈电影中的“永恒轮回”观 [J], 尤达
5.在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浅谈中国古典小说的对比手法及其艺术美 [J], 金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业|小说情节的因果关系

作业|小说情节的因果关系

作业|小说情节的因果关系一、简要概括所学内容在8月29日的课上,卓老师重点讲授了如何设计小说的情节。

卓老师认为,小说的情节设计是没有套路的,但它是有规律性的。

这个规律性体现在:一是经验性的情节。

借助个人的经验或根据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来设计情节。

二是逻辑性的情节。

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性来设计情节。

这个逻辑性,就是事物的前因后果,也就是因果关系。

接着,卓老师以《玉字》和《露天电影》为例分析情节设置的因果关系。

在这里重点梳理一下卓老师对刘庆邦的《玉字》的因果关系分析。

这个故事,王安忆曾在讲课时,引来作为“什么是小说”的一个例证。

小说的故事是刘庆邦从母亲那里听来的,就发生在临村:姑娘和奶奶一起去看电影,天黑,被两个人拉到高粱地强暴,姑娘回家后不吃不喝想死,结果就病了,后来就真的死了。

“其实她知道施暴的人是谁,但就是不敢说,于是我的小说构思开始了,我设计姑娘当时闻到了那两个人身上的膻味,回想起以前有人给她介绍过一个杀羊的,她没答应。

她于是开始向杀羊的复仇,她起来吃饭了,说不想死了,并主动嫁给了那个男人,随后采取了一系列复仇,向两个凶手复仇。

”王安忆说,本来一个受气包,现在变成了复仇女神。

这就是生活通过逻辑力量,变成了小说。

如果我们写这样的故事,只是写一个姑娘被人欺负,然后她回家躺在床上很痛苦,被人看不起,她哥哥也拿各种难听的话来刺激她。

这些都可以写得很细腻,也能把她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如果写到这里,对于我们来说也很不错。

但这样写,会给人一个“片段”的感觉,这样的情节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只是呈现了一个单独的事件,所以故事就会显得比较单一刘庆邦就不是这样来写,他只是把这个事件当作“因”。

我们设想一下,被欺负了的这个姑娘,她会去做什么?有很多种选择:要么是逃离这个村子,跑到别的地方去;要么如别人说的那样,去死了算了。

除此,还有什么可能发生呢,她可不可能去复仇?于是,作者就设计了女主复仇的情节。

她去找马三,和他结婚,通过语言和一些行为的暗示挑拨,让马三亲手杀死了与他合伙施暴的人,成功地让自己复了仇。

“历三变尽失古人之源流”--简论章学诚的小说流变观

“历三变尽失古人之源流”--简论章学诚的小说流变观

“历三变尽失古人之源流”--简论章学诚的小说流变观
张富林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章学诚有自己明确的小说流变观,他以敏锐的眼光和丰厚的文史知识积淀,将小说部次条别,清晰准确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简史。

章学诚把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分为四种类型:目录学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和演义小说,揭示了小说“历三变尽失古人之源流”的演变趋势。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张富林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 22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5
【相关文献】
1.章学诚文道观简论 [J], 张富林
2.章学诚文质观简论 [J], 张富林
3.章学诚文质观简论 [J], 张富林;
4.章学诚文气观简论 [J], 张富林
5.长篇小说源流变化及反思——中西方长篇小说创作比较 [J], 高守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连故事流播研究四题

目连故事流播研究四题

目连故事流播研究四题
李小荣
【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6)1
【摘要】通过版本比对和梳理相关佛教伪经史料,可以确认张祜嘲笑白居易《长恨歌》的用语不是“目连变”,而是“目连经”;而《东京梦华录》所说“尊胜目连经”,实指《尊胜经》和《目连经》,其“目连经救母杂剧”之“目连经”实指《佛说目连救母经》。

此外,宋元以来的禅宗语录,也是检讨目连故事传播及目连文化生成史的重要宝库,很值得深入挖掘。

【总页数】9页(P85-93)
【作者】李小荣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9
【相关文献】
1.另一个版本的中国故事——贾樟柯电影与中国现代性体验四题
2.中国政法大学二00四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民法(第一题必做、第二、三、四题任选其一)
3.目连戏四题
4.绵阳人的奉献——’93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演出筹备纪实
5.新的探索与新的成果——四川目连戏研究部分论文读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偶然 的。这 种在小说情 节的 因果链条 中作为
【 收稿 日期 ]2 0 1 6—1 0—3 0 [ 作者 简介]马路路 ( 1 9 9 1 一) , 女, 汉, 甘肃省平凉市静 宁县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 院。研究方 向 : 中国古代文学 。
马路路 : 论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情 节 因果 链 条 中 的 “ 偶然 因” —— 以张 实《 流 红记 》 为 例
国古代 小 说 , 除部 分 志 怪 小 说 和志 人 小 说 基 本 只 是叙 述事 件 、 没有 明显 地 揭 示 出事 件 的 因果 关 系 外, 大部 分作 品情 节 中都 含 有 内在 的 因果 关 系 和 因缘 巧合 , 而 且这 种 因果 关 系 和 因 缘巧 合 常 常 都
题诗二句 , 日: “ 曾闻叶上题 红怨 , 叶上题 诗寄 阿 谁? ” 置 于御 沟 上 游 流人 宫 中。后 来 于 祜 多 次 参
小 说情 节 中 的因果关 系越 深刻 、 充分, 便 越 能够 揭

示小说 中人物的深层感情与性格 , 情节本身也会
更 加具 有 真实感 。 中 国古 代 小说 尤其重 视 情节 的波 澜起伏 和 生
动曲折 。因为故事情节本身都是较为琐屑和平凡 的 日常生活 , 如果在故事情节 中增加一些偶然因 素 和因缘 巧 合 , 能 够使 情 节 产 生 惊 奇 感 。纵 观 中
加科举 考试 , 都 未能 获得 成 功 , “ 迹 颇 羁 倦 ”, 便 投
靠河中府权势之人韩泳府上作一门客。一段时间 之后 遇上 皇帝 将 二 十 多名 宫 女 遣 出宫 中 , 有 一位 韩姓妇人来投 奔韩泳。韩泳认为于事 占 未娶 , 韩夫 人末嫁 , 便为他们两 人做媒 , 二人结 为夫妇。一 日, 韩氏在于桔的书笥中发现了红叶 , 便告诉于韦 占
兰州 7 3 0 0 7 0 )
要: 中国古代 小说作 品的大部 分故事情节都含有 内在 因果 关 系, 其故事情节链条 中的 因果 关 系往往
不止有 一重 , 故事情节 的发 生也都 带有偶 然性 。宋代 传奇 小说< 流红记》中多处 出现“ 偶 然因” , 使故 事情 节 内
部 有了因果关 系, 具有一 定的逻辑 ; 同时增 强了情 节的传奇性 , 起到 了波澜起伏 、 柳暗花 明 的效 果, 深化 了“ 事
叶, 好 去到人 间 。 ” 于是 于 韦 占 便将 “ 蓄 于 书笥 , 终日 咏昧 ” 。 因为 想 到 御 沟 中水 出 自禁 掖 , 所 以猜 想 红 叶上 的诗 为宫 中美 人 所 题 , 于 是便 又 在红 叶上
自然发生 , 也即偶然发 生的事件 , 更为惊人 , 这样 的情节 比较好 。 ” ’ 戏剧 是如 此 , 小说 亦是 如此 。
岂偶然 ,《 流红记》 ; 故 事情节 ; 偶 然因
高尔基说 : “ 文学 的第 三个要 素是情节。 ” 作
为叙 事文 学 的小 说 , 情 节 要 素 在其 构 成 中显 得 格
“ 因” 的事 件是偶然 的因果关 系便称之 为“ 偶 然
因” 。 I t 】
红 叶上 的诗 正是 韩 氏所 作 。 同时韩 氏也在 水 中拾
传统题材 , 唐五代时的“ 红叶题诗” 的故事已经有 五个: 范摅《 云溪友议》 中的《 题红怨》 记载了其 中 的两个 , 分别 为 顾 况 和卢 渥 从 御 沟 中拾 到 了题 有 诗的红叶 , 感慨而和之 , 但都未涉及书生和宫女的 情爱; 陆龟蒙所作 《 小名 录》 描写贾全虚 的故事 , 贞元年间的进士贾全虚拾得从宫 中流出的题诗红 叶, 德宗 为之 感 动 , 寻访 得 知诗 为宫 中宫女 凤 儿所 题, 因此便将凤儿赐婚贾全虚 ; 孟綮《 本事诗 ・ 情 感》 亦载“ 红叶题诗” 为顾况事 , 相 比《 云溪友议》 有所增加 , 但仍然没有涉及婚恋 ; 又有五代孙光崇 《 北梦琐言》 卷九引用唐人刘 山甫《 金溪 闲谈》 记 载了李茵的故事 , 李茵 曾得到御沟流出的题诗红 叶, 得以与题诗的宫女云芳子结为夫妇 , 后来云芳 子 被 内官认 出 , 逼其离去 , 云 芳 子 自缢 而死 。 【 4 在
果关 系 , 那 就最 能产 生这样 的效果 ; 这样 的事 件 比
古代小说中一些情节形态只属于单纯的故事 的作品, 由于作者主要依靠故事本身来实现其创 作意图 , 人物只不过是故事的载体 , 因此不太注意 揭示人物行为的感情 因和性格因 , 他们情节中的 因果关 系便多属于偶然因果。例如宋代传奇小说 《 流红记》 中“ 红叶题诗” 的故事 : 唐僖宗 时, 书生 于桔晚间散步于禁衙 间, 正伤感于“ 万物摇落 , 悲 风索秋颓 阳西倾 ” , 看见御沟 中有断断续续 的红 叶顺水 流 出 , 于事 占 浣 手 之 际偶然 拾 得 一 枚 “ 脱 叶” , 细看竟有墨迹。原来是 有人在红 叶上题 了 首诗 : “ 流水 何 太急 , 深 官 尽 日闲 。殷 勤 谢 红
J OURNAL oF H oTAN NORM AL CoI 工 EGE
1 . 3 5. No . 5
Oc t . , 2 01 6
论 中 国古 代 小 说 情 节 因 果链 条 中的“ 偶 然 因"
— —
以张实《 流红记》 为例
马路 路
( 西北师 范大学文学院 , 甘肃 摘
外重要。在小说创作与评论 中, 通常将生活事件 、 矛盾冲突的发生称之为故事情节 。亚里斯多德在 《 诗学》 中说 : “ 悲剧之所 以能使人惊心动魄, 之所 以能引起恐惧与怜悯的感情 , 主要依靠情节 中的 ‘ 突转 ’ 与‘ 发现 ’ 。但 ‘ 突转 ’ 与‘ 发现 ’ 必须建立 在‘ 可然律 ’ 或‘ 必然律 ’ 的基础上 , ‘ 倘若一桩桩 事 件是意 外 发生 的 , 但 比较 好 彼 此 之 间 又存 在 因
但张实的流红记在唐人红叶题诗故事的基础上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增添了诸多偶然性原因事件运用鸾胶续弦的结构方法粘合于桔散步于禁衙间拾得红叶和韩氏来到韩泳府中居住两条线索使二人的遇合自然合理而不露痕迹突出事岂偶然莫非前定的主题
第 3 5卷 第 5期 2 0 1 6年 l 0 月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