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重点掌握)
1.3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3张PPT)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新知讲解
活动
4. 按图中人物,分角色说一说,五带的 特征。
我生活在温带。这
乙
里地面得到的太阳
光热比热带少,比
寒带多,四季变化
比较明显。
5.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北温带
我居住在寒带。这里阳
丙
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 一段时间,太阳终日不
出,气候终年寒冷。
甲
我的家乡在热 带。这里正午 的太阳高高悬 在空中,气候 终年炎热。
C. 9月20 3日前后 0 0 0
( B) B. 6月21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0 0
课堂巩固
7. 2018年10月1日,我国南极科考队越冬队员在南极中山站升起国旗,唱
起“我爱你中山站,我爱你中国”。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此时,地球
运行在图中的( B )
④
A. ①~②段
B. ②~③段
①
0 0
0 0
0 0
0 0
2016年,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知讲解
活动
五带的划分
1. 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
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 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 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 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新知讲解
② 太阳东升西落
金
星地 火
球星
木
星
土 星
新知讲解
甲 乙
☞ 左图中甲、乙两点,谁先迎来日出,
请说出你的理由,并总结规律。
受地球自西向东转的影响
同纬度地区, 越往东,越早迎来日出。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初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初中地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并解释自然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运动,并围绕日地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日地关系地球的运动首先涉及到日地关系。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形成了日地关系,这是影响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1. 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规律是:自西向东旋转,每天一周,即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因此需要四年才能形成一个闰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二、地球的倾斜和地理现象地球的倾斜是地球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季节和地理现象。
1. 地轴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的夹角称为地轴倾斜。
由于地轴倾斜的存在,不同季节地区的太阳直射点和斜射点位置不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白夜持续,而南极圈则是黑夜持续;而冬至时则正好相反。
地轴倾斜引起了不同地区的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的差异,也决定了各地区的植被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2. 地球倾斜与极昼极夜由于地球倾斜的存在,在北极圈内会出现连续数天或月的白夜,也就是极昼。
而在南极圈内,则会出现连续数天或月的黑夜,即极夜。
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轴倾斜夹角改变引起的。
三、地球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的综合结果。
1.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国际上的两个重要节气。
春分时,地球上北半球的白昼开始增长,南半球的白昼开始缩短;秋分时则相反,北半球的白昼开始缩短,南半球的白昼开始增长。
2. 冬至和夏至冬至和夏至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两个重要节气。
冬至时,北半球的黑夜达到最长,白昼最短;夏至时则相反,北半球的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而是与之倾斜23°27',这个倾斜称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
这个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2. 自转方向地球绕自转轴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一次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导致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4. 自转不均匀性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自转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地球椭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等,这就是自转不均匀性。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地球有分布着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等重要位置。
3.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公转不均匀性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的,其公转速度会因受地球椭球形状、其他星球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球的公转不均匀性。
三、地球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上不同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所致。
3. 不同地区季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季节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
距赤道越近的地方,所受到的日照时间越长,因此气候更加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方,则会有更长的白夜和黑夜的交替。
四、地球的日照现象1. 白昼与黑夜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大约12小时的白天和12小时的黑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1.3 地球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注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需要根据经度大小变化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某某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明);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1.3_地球的运动(一般特点)
恒星 恒星日 某日晚8:00, 小王从天文望远 镜中欣喜地看到 织女星,若保持 望远镜位置和方 向不变,第二天 小王再次在望远 镜中看到织女星 的时刻是? 太阳日 SUN
P P P E2 E3
E1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观测者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⑷自转的速度: 线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2. 公转的基本特点 ⑴绕转中心: 太阳 ⑵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⑶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⑷公转的周期: 1年 以遥远恒星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以太阳为参照: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 公转的基本特点 快 大 ⑸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较____ ; 角速度_____ 远日点(7月初):较____ ; 角速度_____ 慢 小
公转 太阳
自 西 向 东 1恒星年
1回归年
周期 角速度
1恒星日、1太阳日
极点为0,其余各地15°/h
速 度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Rφ
P
60°
2πR0
R0 赤道 60°
自 转 的 线 速 度
Vx = 2πRx
/TBiblioteka Vx= 2πR0 COS x/ T
注意:近日点与冬至日、远 日点与夏至日不能等同。
开普勒第二定律 在椭圆轨道上运 行的行星,单位 时间内扫过的面 积应相等。
思考
下图中代表近日点的是?代表远日点的是? 今天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D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 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 (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的日数 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 因是什么。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3 地球的运动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夏至6月22日
春分3月21日
秋分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
23°26′N 0° 23°26′S
4、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
Page 16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 6月22日
太阳
冬至日 12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回归运动)
5、太阳直射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
Page 31
Page 32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Page 33
1. 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南左北右
北
南
北
南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即代表昼夜长短的变化 注:昼弧夜弧均指纬线
Page 21
一、昼夜交替
Page 22
一、昼夜交替 3、周期:24时—太阳日 4、特殊时间点:0点、12点、6点、18点
Page 23
二、时差 1、地方时: (东早西晚) (1)概念:
注:①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②经度隔15゜,相差1小时;经度隔1゜,相差4分钟
(2)计算: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经度差÷15°/h或 经度差×4°/m
注:①东加西减;经度差同减异加 ②方法:数轴法
Page 24
二、时差
2、时区: (1)划分:
Page 25
30°W 15°W 0° 15°E 30°E
37.5°W 22.5°W 7.5°W 7.5°E 22.5°E 37.5°E
2018-9-18-1.3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自转,公转)
远日点
北半球为例: 位置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A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B C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D
你画对了吗?
夏至(6.22)
● ●
23 26 ' N
秋分 ● (9.23)
●
。
春分 (3.21)
春分 ● (3.21)
地球 围绕 运动方向 运动 中心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恒星年:
运动速度
平均角速度: 约1°/日 平均线速度: 约30Km/秒
公 转
太 阳
北极上空看: 365日 逆时针 6时9分10秒 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近日点较快, 远日点较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的概念 2.黄赤交角的大小
目前度数:23°26′
90o
低 中 高 纬 的 划 分
北极 90°N
高纬度
60°N
中纬度
30°N
低纬度 赤道 低纬度 0°
30°S
中纬度
高纬度
南极 90°S
60°S
五 带 的 划 分
有极昼极夜 北寒带 无 直 射
北温带
热带
有直射阳光, 且直射两次
南温带
无 直 射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特殊纬线
0°: 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 低中纬度分界线 60°: 高中纬度分界线 90°: 南北极点 23°26′:
恒星日和太阳日哪个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日
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 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是? 19时56分4秒
3.自转的速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21
日界线西侧 180º 日界线东侧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9
时区与区时 图
时区
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区时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为标准时间。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阳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 边早,即“东早西晚”。
光
3
一.地方时
1.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②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北京的时间:
只是116°E所在经线的时间。
12
时间的计算
一、地方时的计算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1.3地球的运动(地球和地图复习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
稍扁 (1)形状:两极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讲 地球和地图(复习)
赤道 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千米,赤道周长
(2)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 约4万 千米。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经线
纬线(圈)图示源自概念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两极 的线
地球仪上与 赤道 平行的圆圈
(1)所有经线为 长度相等 的半圆 (2)两条 相对 的经线构成一个 经线圈 特征 (3)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4)所有的经线都 相交 于南北 两极点
(1)纬线是 长度不等 的圆圈 (2) 赤道 最长,越往两极,纬 小 线圈越 (3)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4)所有纬线都相互 平行
度数 标定 半球 划分 度数 变化 规律
③经度差的计算: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例]
120°E与75°E相差?
120°W与75°W相差?
120°-75°﹦45°
120°-75°﹦45°
88°E与63°W相差?
88°+63°﹦151°
(2)纬度的判断 ①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 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② 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如图三) ③纬度差的计算: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0°经线 从 向东、向西各180°, 以 赤道 为界,向北至90°N、 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 向南至90°S
20°W和160°E经线圈 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值渐大, 西经度数值渐小;反之亦然 赤道 为南、北半球分界线
自北而南,北纬数值渐小,南 纬数值渐大;反之亦然
3.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地理位置。 (2)确定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方向。
必修1.3 地球的运动(带动画演示)
2、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自转方向。
3、图1位于图2中的 位置(填序号)。此时
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位置
靠近-------(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4、当地球运行到③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 此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
5、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
晨昏线的一般特点
切点 极昼
晨 线
昏 线
极夜
切点
①晨昏线(圈)以 地心为圆心,且平 分地球和赤道。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 阳光线垂直 ③运动方向自东向 西,和自转相反 ④晨昏线上太阳高 度角为0 ⑤二分日与经线重 合,二至日与极圈 相切
(二)、地方时 时区 区时
思考:图中A、B两地,哪一个地点先看到日出?
24h
昼
长
由
北
12h
向
南
递
减
0h
北半球: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 出现极昼
南半球: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地 区出现极夜
复习巩固
1、太阳能量的来源 2、太阳大气分哪三层?
每层有哪些太阳活动
3、太阳活动的标志 4、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念: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 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思考1:昼夜现象与昼夜交 替一样吗?
昼夜现象(静态概念),无论地 球是否运动都存在
昼夜交替(动态概念),地球自 转产生的,是昼夜现象的变化
《地球的运动》 知识清单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2)时间的差异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总是比西边的时间早。
比如,当北京是上午 8 点时,东京已经是上午 9 点了。
5、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每小时 15°。
(2)线速度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到两极点为零。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约为 365 天,也就是一年。
4、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5、产生的现象(1)四季的变化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在北半球,一般把 3、4、5 月划为春季,6、7、8 月划为夏季,9、10、11 月划为秋季,12、1、2 月划为冬季。
而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12月 22 日前后)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 23 日前后)昼夜等长。
南半球的情况则与北半球相反。
(3)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北温带和南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地球的运动-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地球的运动-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中的基本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地理必背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中有关地球运动的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从西向东方向旋转一周。
2. 自转的轴心: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南北两极的连线,又称北极轴。
3. 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速度约每小时1600公里。
4. 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5. 自转引起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形成了昼夜不等长的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这一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2. 公转的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一个焦点上。
3. 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4. 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即一年。
5.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变化和一年四季的交替。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1. 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地平面23.5度。
2. 倾斜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光照的不均匀分布,形成了季节变化。
3. 季节的变化:地球公转期间,受倾斜影响,不同地区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和日照时间的变化,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变化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地球的黄赤交角: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2. 黄赤交角引起的现象:地球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导致了昼夜的长度和阳光照射的斜度的变化。
3. 昼夜的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阳光照射最长,昼夜时间最长;而在冬至时,北半球阳光照射最短,昼夜时间最短。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分别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
中考地理考试中需要掌握地球的自转轴、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公转轨道、公转速度、公转周期、倾斜角度、季节变化、黄赤交角和昼夜变化等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6.22 夏半年 3.21 9.23
23.5°N 次年3.21 冬半年 12.22 23.5°S
地球公转运动特点
远日点 近日点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轨道: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1月初 7月初 近日点、远日点
速度:近日点附近较快,远日点附近较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对比
对比项目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球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地球自转规律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 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3、自转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归纳角速度与线速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线速度还会受什么因 素影响?
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
1.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60º 附近为赤道一半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角速度 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 3.在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a点地势高, 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 840 a b 自转线速度大 c d C、a点地势低, 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 自转线速度大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一、地球的自转
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1日
1日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小时呢?
探究1 地球自转的周期
(运用图解法分析)
探究1 地球自转的周期 (运用图解法分析)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自转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除外)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为 0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
N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
径大 线速度大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 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 的一半? (南北纬60°)
当地球位于E3时,地 球已自转360°59′,A又位 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 上。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 日。
一、自转的特点
2、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h56min4s 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h 昼夜交替
探究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思考: 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
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 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23小时56分4秒 约一年365日6 时 9分
运动速度
线速度随纬线 而变化
近日点快,远 日点慢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6.5 ° C
B
A
D23.5° 黄赤交角
A 春分日(3月21日)
B
1月初
D
夏至日 (6月22日)
7月初
冬至日 (12月22日)
C 秋分日(9月23日)
自转转过角度
1恒星日 1太阳日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 24小时
应用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当地球位于E1时,太 阳(S)、恒星(★)、地心、 某地点(A)位于同一直 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 已自转360°,A又位于同一 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 到E2为一个恒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