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读品味)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社会的熏陶,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社会的熏陶,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诗人,读中解题1、课件逐一出示提示语。

学生根据词语提示,猜诗人。

提示语:盛唐诗人浪漫主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仙“床前明月光……”2、利用以上提示语组成一段话,简介“李白”。

李白(701—762),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被称为“诗仙”。

3、根据课前准备,补充介绍“李白”。

例如:生平简介、文学成就、主要作品、名言佳句等。

在资料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吟诵积累过的李白诗句。

4、过渡:在《李太白全集》中有一首七言绝句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5、自读诗题,你觉得诗题中哪一个字或者词语应该读出重音?预设:生1:朗读时,强调“望”字。

理由一:因为“望”写出了作者到庐山的目的。

教师适时补充: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望瀑布”时所见、所听、所感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理由二:“望”是远看的意思。

“望”清楚地说明诗人是站在离瀑布很远的山下看到这般景色的。

教师适时补充“望”字点明了作者的观察视角。

生2:朗读时,强调“庐山瀑布”,尤其强调“瀑布”二字。

因为这首诗重点描写的就是庐山瀑布。

6、生利用投影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与“庐山瀑布”有关的旅游照片和图片,在教师的配乐中交流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3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3苏教版

13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学习《绝句》)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

2.古诗二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中的五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含”“泊”“怜”“鸣”等字以及“东吴”“幽草”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学生齐声回答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讲解课题、背景: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763年,唐王朝的叛乱被平息之后,重返成都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朝叛乱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全班齐读古诗。

4、课件出示需要注意读音和写法的词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呀?(1)指名朗读(2)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自由练习朗读。

6、学生自学古诗,小组讨论,探究古诗的大意。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3古诗两首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3古诗两首

1古诗 两 首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①这句诗有什么作用?]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这句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2诗意: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被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

赏析:前两句描绘瀑布背景,描摹出香炉峰之美。

飞流直下三千尺,3[③“飞、直下”分别写出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这个比喻有什么好处?]4诗意:那激起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1 ☜ 1①这句诗不仅把香炉峰描写得很美,而且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瀑布不寻常的背景。

2②前四字点题;“挂前川”是“望”的第一眼景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用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3③“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当之状如在眼前。

4④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赏析:后两句十分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雄奇、壮丽,用“三千尺”和“疑是银河落九天”把气势宏大的庐山瀑布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绝句5两个黄鹂鸣翠柳,[⑤这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一行白鹭上青天。

[⑥两句中用了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6诗意: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悦耳的歌声。

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

7赏析:诗人捕捉住初春的典型景物,构成了有声有色、清新活泼的画面,大自然的绚丽和生气显而易见,诗人的欢悦心情我们可想而知。

窗含西岭千秋雪,[⑦“含”字好在哪里?“千秋”点出什么?]门泊东吴万里船。

8诗意:从窗口看去,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

门外停泊着万里之外东吴来的航船。

赏析:这两句将远近距离连在一起,开拓出“千秋、万里”之时空,显示出诗人的宏伟气概和博大胸怀。

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苏教版语文3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苏教版语文3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2、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准备: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

”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三、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

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

(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四、研读1、自学诗句。

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苏教版

13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

1.学会生字“紫、尺、疑、绝”、多音字“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读懂古诗的意思。

反复朗诵古诗,抓住重点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生动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

3.采用“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拓展诵读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富自己的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

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

【难点】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诗眼,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画面,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

特别是《望庐山瀑布》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

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材分析:这两首描写的都是寒山秋天景色的古诗,诗人被那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陶醉,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学生非常喜欢背诵古诗,对《山行》《枫桥夜泊》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这两首诗。

但学生对古诗中的词义及内容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构想: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两首诗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里理解重点词语,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山行》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1、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二、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三、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径""飘"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四、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1为什么称为"寒山"?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3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2、读第二句。

1理解"白云生处"。

2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3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读第三行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3 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3 古诗两首
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我的印象中也是非常深刻的,而这种深刻不是诗的本身意义在我的头脑中深刻,而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对这首诗的特殊之好,改变了我的许多认识。因为读杨振宁博士的独特见解,我才明白了这类诗该怎么教,这类文章该引导学生怎么去学。杨振宁博士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这首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从美国回国到了许多地方讲学,结果游览了庐山,当他看到瀑布时,吟起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并说:“六七十年了,今天我才明白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才终于明白了李白真的是诗仙。”难道杨振宁的想像力不好吗?不想肯定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抽象的文字与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事物、真实的具体事物,是有差距的,再美的图片,就是刚刚录制的电影、电视,也不可能展现那具体的世界。杨振宁看完庐山后,说的这段话很快就发表在有关报纸。我看到后,我想到了语文教学,想到这类课,老师们没有有着这种思维来教学着。这类诗老师真的不要把精力花费在理解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读到能诵,读到几十年后还能诵,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抽象的积淀、未来的感悟。我没有去过庐山,这首诗我也早就会背诵了,也许有一天我去过,那我才会有真正的感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课题
13、古诗两首
课时

苏教版_新)三下_13.古诗两首【优质教案】.docx

苏教版_新)三下_13.古诗两首【优质教案】.docx

13.《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二、学习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2)指名读一读(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评议,他讲得怎样?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6.指导朗读7.总结全文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 指导背诵出示轻重节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指导书写紫:上宽下窄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三、作业1.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望庐山瀑布》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学习《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2.简介作者及背景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一、二两句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一、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会本课7个生字。

能明白得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明白得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酷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明白得诗句,通过诗中所描述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指导朗诵。

教学难点深刻明白得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三、教学评判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畅念书情形。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感朗诵等方式推动学生读懂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预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朗诵磁带。

3.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4.课件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一、导入:同窗们,咱们明白唐朝有两位闻名诗人,一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

他们的诗在唐朝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二、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紫川尺疑绝瀑布银河黄鹂白鹭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指名读,全班读。

(3)交流其中不睬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1)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睬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形: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画出停顿。

环节二、部份明白得——精读感悟,重点冲破一、温习学古诗的方式还记得咱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二、用"四步法"学习《望庐山瀑布》课堂交流。

【最新】苏教版三语下古诗两首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语下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二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中的五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含”“泊”“怜”“鸣”等字以及“东吴”“幽草”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学生齐声回答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讲解课题、背景: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763年,唐王朝的叛乱被平息之后,重返成都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朝叛乱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全班齐读古诗。

4、课件出示需要注意读音和写法的词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呀?(1)指名朗读(2)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自由练习朗读。

6、学生自学古诗,小组讨论,探究古诗的大意。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绝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绝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古诗绝句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营造的那种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画面美。

3.体会诗人的愉悦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歌营造画面的位置和色彩美。

2.结合特定历史背景,明白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预备:课件带有不同颜色的词卡教学过程:诗歌导入,激发爱好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动人的季节。

古往今来的伟大诗人都不吝用最漂亮的语言咱颂扬春天,在高鼎的眼里,春天是“早长莺飞二月天,附体杨柳醉春烟”;的活波动人;在白居易的眼里,它是“好雨知时节,起初乃发生”的润物无声;而在诗人杜甫的眼里,它又是什么模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绝句》,来领会杜甫眼中的烂漫春光。

师生合作,读出节奏读通诗句,尝试节奏1.PPT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尝试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评判朗读,指名读诗,在朗读中相机指导多音字“行”“鸣”“岭”的读音。

3.齐读古诗,读通顺,鼓舞学生尝试有节奏的读。

师生合作,感受节奏1.同学们刚刚差不多读得专门通顺了,一切同学甚至差不多读出的了节奏,下面我们合作着来读,争取读出节奏和韵律。

老师读每一句诗的后三个字,你们读前三个字。

2.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出来了,下面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四个词(生读)恩,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强了。

3.我们把诗句连在一起读一读,老师读标题和作者,你们读全诗(生)。

对仗游戏,再品节奏1.这首诗中还有一切两两相对的词语,通过对他们的学习,我们也能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比如说,两个对一行,差不多上表示数量的,你还能找出如此的词语,按照要求说一说吗(PPT出示句式对,差不多上表示的)2.我们把如此的此类相当,字数相同的语言形式,叫作对仗,下面,请你注意到诗歌中的对仗,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我相信你一定对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了新的感受。

三、联系板书,感受画面与情感的交融(一)品读画面的五彩缤纷1.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通顺,读出节奏和韵律,更要读出诗歌的画面和情感,PPT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诗歌的一二两句,说说顺着诗人的目光,你看起来看到了哪些景物?2.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显现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饰,营造出画面感,相机出示五光十色词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绝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绝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绝句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古诗绝句的基本特点。

2.学会欣赏和朗读古诗绝句。

3.学会运用构思、联想、比喻等方法编写古诗绝句。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感受诗歌美妙的情感体验。

2.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绝句的基本特点。

2.学会欣赏和朗读古诗绝句。

3.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构思、联想、比喻等方法编写古诗绝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绝句的意境和词句。

2.运用周围事物,构思古诗绝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反思:1.你看到这幅画,感觉有哪些人、事、物?2.你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幅画?呈现的图片应包括描绘寒冬的图画和苏轼的这首诗。

2. 分析古诗绝句让学生看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每一句:黯乡饮断魂,浅草才行迹。

旧时脉已衰,战骨销磨益。

声断无消息,空翠湖山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南江北旧时游。

分析句子和词语的意义,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绝句的基本特点和构成方式。

3. 听记古诗绝句教师为学生播放《离骚》和《卜算子》两首古诗绝句的音乐。

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记古诗绝句的内容和意义。

4. 综合训练向学生出示一张图片,在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情景进行构思,并自由发挥写出一首古诗绝句。

学生完成作文后,逐一展示和互相点评。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于古诗绝句的特点和构成方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够欣赏和朗读古诗绝句,也能够运用构思、联想、比喻等方法进行创作。

五、作业1.抄写本课古诗绝句。

2.完成《古诗绝句》主题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总结全文
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 指导背诵
出示轻重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指导书写
紫:上宽下窄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近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舒畅愉快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远景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一课,这篇课文我班学生已经自学了。

自学方式是建立上学期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以及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学习基础上的,因为这几篇课文,都是名人名句佚事,名人名篇趣事等。

教学中先组织学生收集两首古诗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指导学生模仿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的写作方式,在两首古诗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首写成《古诗故事》。

然后通过开展古诗故事朗读会,学生在朗读自己作品中,加深体会。

在聆听他人作品时,理解诗意,产生共鸣。

更加激发学生古诗学习情趣。

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

我们教师再不用为教学课时不够而快马加鞭了,又能腾出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语文活动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