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竖向

合集下载

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市政道路的线型、横断面以及路面结构都在城市规划中已经确定,可调整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道路竖向设计却是千变万化,可以设计出很多方案,如何使道路竖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竖向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纵坡坡度拟定原则1)从汽车的行驶方面考虑,根据汽车的动力性能、行车速度、行车安全、驾驶条件等因素拟定不同的道路坡度。

一般城市道路纵坡度0.5%≤i≤2.5%,i=0.5%是保证路面排水的最小坡度,但是像一般平原地区,例如北京,地势平坦,纵坡坡度不满足大于最小纵坡度的要去,这种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标准,坡度控制在0.2%以上也是可以的。

另外2.5%的坡度是自行车最大爬坡坡度,城市道路中自行车较多,要充分考虑自行车的行驶条件。

2)交叉口范围的道路纵坡坡度要≤2%,如果困难可以控制在3%以内。

交叉口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如果坡度过大,车辆停止不及,失去控制,造成追尾、侧滑、失灵等交通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3)城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当道路设计纵坡度大于贵的的推荐值时,应控制坡长,以减少低档而增加的燃料消耗,另外还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线位标高确定原则1)城市道路标高应略低于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以保证建筑物的出入口平缓,以及自建建筑向路面排水的通畅。

一般道路线位标高应比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低20~30cm左右。

2)道路起终点标高的确定。

如果有已建的道路,则以现状道路边缘的路面标高为施工道路的终点标高,与现状路顺接。

如果没有已建道路,不仅要考虑起终点的标高对于本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还要充分考虑道路再延伸线和与之相交道路延伸线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然的和谐。

避免延伸线出现大填大挖,避免延伸线纵断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洪水水位和地下水位。

大部分路面和路基在浸水的情况下强度会减弱,路基设计标高应位于洪水水位或者地下水位以上,对于城市道路,路基标高应位于50年或25年一遇洪水水位以上0.5米,最高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水位。

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技术要点分析摘要:城市道路建设主要讲究平纵横、路基路面等,而竖向设计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如何让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显得更合理可行尤为关键。

本文根据设计规范及多年设计经验,并结合案例,对城市道路竖向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根据多年道路设计经验,依据规范并结合工程案例,对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时应注意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道路;竖向;高程;交叉口1引言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条条崭新的道路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城市道路主要位于城市规划区域,道路的平面线形与路幅宽度在城市规划阶段已基本成型,路面结构也大同小异,而道路的竖向设计虽在规划阶段已有控制交叉节点高程,但沿线的竖向却是千变万化,可以根据设计师不同的经验,产出多种不同的竖向方案。

2纵坡选择2.1一般纵坡选择道路最小纵坡是指各级道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

为了保证基本排水要求,需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

尤其在雨期长、雨量大的南方地区,道路竖向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路面在暴雨期的排水能力,满足最小的排水坡度,能减少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

雨水量大、排水要求高的地区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道路最大纵坡指在汽车以适当的车速顺利上下坡,而不致发生危险的最大坡度值。

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根据地形条件、道路等级、汽车的动力性能以及工程造价、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而确定。

近年来,国家更加提倡“绿色出行”,而随着共享单车、电单车的发展,现今城市道路上出现大量的非机动车行驶,这就对城市道路纵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综合考虑非机动车出行的需求。

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远不如机动车,而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离式设置不可能成为常态,这就要求在道路竖向设计时控制道路最大纵坡的时候,以非机动车的最大爬坡坡率进行控制。

道路纵断设计易于在该范围内控制纵坡。

浅谈总图中竖向布置的几个要点

浅谈总图中竖向布置的几个要点

浅谈总图中竖向布置的几个要点无论是民用场地还是工业场地,很多的地形都是高低不平的,特别是山地,地形条件特别复杂,这给项目中各种建构筑物、管线以及场地排水的设计标高增加了很多困难。

所以,应该根据总平面设计的要求对场地进行平整,从而满足场地内交通和运输的流畅以及雨水能够快速排除,我们把这种对场地垂直方向的设计称作为竖向布置设计。

在总图的设计工作中,竖向布置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和总平面布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总图的竖向布置有以下四个要点,分别为场地平整、场地及道路的竖向设计、建构筑物的竖向设计以及局部竖向设计处理,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要点来谈论一下竖向布置。

1 场地平整场地平整也叫场地初平,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基础。

在场地初平之前,首先应该根据现场条件以及工程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场地的竖向设计形式以及场地平土标高。

场地平整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竖向设计形式,其布置形式一般有三种,分别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利用实际条件,做出合理的选择。

平坡式就是利用场地的自然地形,把场地处理成一个或者几个坡度的平面,并且相互连接处的坡度和标高并无显著变化。

平坡式布置一般可用于平缓地面(场地自然坡度小于2%),建筑的密度很大,路线多,以及管线密集的场地等等。

阶梯式就是把整个场地设计为几个台阶,中间利用陡坡或者挡土墙连接,每个平台之间有较大的高差,而且基本大于1米。

阶梯式布置一般情况下用于自然地形坡度大于4%的场地,而且建筑密度较小,一般在山区建立厂区,采用阶梯式比较合适。

场地平整的第二步就是确定场地的平土标高,只有确定的平土标高后,才能进行整个场地的平整工作,依据平土标高,可以确定建构筑物以及道路的设计标高。

确定平土标高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场地的雨水能够快速排出,场地不被雨水淹没;必须满足整个场地内外的运输要求;平土标高必须高于地下水位;减少土石方量等等。

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接下来就是场地初平,在确定好竖向设计形式以及平土标高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土方计算。

竖向设计的六大原则

竖向设计的六大原则

2015-01-03微设计一、竖向设计的概念:(垂直设计、竖向布置)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在研究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因地制宜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位置,合理地组织地面排水、有利于地下管线的敷设,并解决好场地内外的高程衔接。

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 进行场地地面的竖向布置• 确定建、构筑物的高程• 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安排场地的土方工程• 设计有关构筑物二、竖向设计的原则:①满足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②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方量③满足道路布局合理的技术要求④解决场地排水问题⑤满足工程建设与使用的地质、水文等要求⑥满足建筑基础埋深、工程管线敷设的要三、竖向设计的现状资料:地形图——地形测绘图(1:500、1:1000)(0.05-1.00等高线)(50-100m 纵横坐标网)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资料场地平面布局——场地内的建、构物场地道路布置场地排水与防洪方案地下管线的情况填土土源与弃土地点四、竖向设计的成果:设计说明书、竖向布置图、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土方图五、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场地平整程度、高差变化)平坡式:台阶式:六、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的相关内容:自然地面坡度划分: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1、台阶式1)台阶式布置:台阶的尺寸:需要宽度、容许宽度容许的宽度:B=(175~180)× H填/ i地-i整一般整平坡度应在0.5%——2%2)台阶的高度:相邻台阶之间的高差称为台阶高度。

台阶高度主要取决于场地自然地形横向坡度和相邻台阶之间的功能关系、交通组织及其技术要求。

台阶高差一般以3.0——4.0m为宜(最高4.0——6.0m),以免道路坡道过长、交通组织困难并增加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工程量。

台阶高度也不宜过低,一般不小于1.0m。

3)相邻台阶的连接方式:边坡处理和挡土墙:4)按降雨量划分台阶高度:5)两个的关系:护坡是建筑在边坡上的附属工程,是起保护边坡不被雨水冲刷或边坡绿化作用的,而挡土墙是为了保护高路基减少放坡或保护河道等作用,它们之间没有特别的关系,有的护坡底角(力点)作用在挡土墙上,它们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两两相帮衬,但护坡必须在边坡上。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边线竖向设计新探江光兴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徐信孟惠州市公路建设总公司1 总论道路交叉口设计作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安全程度。

一般来说,道路交叉口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即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和横断设计。

平面设计一般包括:道路中心线、车行道、人行道、缘石半径及交叉口设计计算范围的确定。

竖向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交叉口的类型、特点选用方格网法和等高线法,大型交叉口选取用方格网等高线法计算交叉口范围的施工标高。

横断设计主要是选择路拱的型式,常用型式有:抛物线型路拱、直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

2 常用竖向设计方法边线竖向设计的缺点在三种竖向设计方法中,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是先计算出E、D、F的标高(如图一),然后根据有关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计算出施工标高。

E、F点在缘石半确定以后根据中线纵坡、道路宽度及道路横坡即可计算出标高。

对于D点标高应取决于交叉口的交角和相交道路宽度是否相等(或是否同一个等级)。

在有关的教科书和设计手册里关于计算D点的标高仅对道路正交和相交道路同宽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即:如图一:(图一)hc=[(he+T*i1)+(hf+T*i2)]/2 (1)式hd=ha-(ha-hc)*AD/AC (2)式通过几何计算,我们不难得出,当道路宽度相等时,AD=AC+E。

当道路宽度不等时,AD≠AC+E,A、C、D三点不在同条直线上,显然再用(2)式计算D点的标高就有可以。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1)式,C点标高取值也是不够合理的。

我们将(1)式改写如下:hc=(he +hf)/2+T*i1/2+T*i2/2(令:△h1=T*i1/2,△h1=T*i2/2)△h1和△h2两个增量随着i1与i2递增(减)方向相同而大小相差较大时,这时计算出的hd在EDF边线上,D点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凸变。

比较合理的取法是按i1、i2递增(减)的大小去计算hd。

即:h1=he+T*i1 hf+T*i2 h=∣h1-h2∣则:hd=he+h*i1/(∣i1∣+∣i2∣)或hd=hf+h*i2/(∣i1∣+∣i2∣)(2)式我们不难得出,用(2)式计算的标高比(2)式趋于合理,但就整个边线的线型来讲,不是一条顺适的线,而是一条折线,虽然可以通过调整等高线来加以改良,但增加了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取决全设计者的经验和水平。

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市政道路的线型、横断面以及路面结构都在城市规划中已经确定,可调整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道路竖向设计却是千变万化,可以设计出很多方案,如何使道路竖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竖向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纵坡坡度拟定原则1)从汽车的行驶方面考虑,根据汽车的动力性能、行车速度、行车安全、驾驶条件等因素拟定不同的道路坡度。

一般城市道路纵坡度0.5%≤i≤2.5%,i=0.5%是保证路面排水的最小坡度,但是像一般平原地区,例如北京,地势平坦,纵坡坡度不满足大于最小纵坡度的要去,这种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标准,坡度控制在0.2%以上也是可以的。

另外2.5%的坡度是自行车最大爬坡坡度,城市道路中自行车较多,要充分考虑自行车的行驶条件。

2)交叉口范围的道路纵坡坡度要≤2%,如果困难可以控制在3%以内。

交叉口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如果坡度过大,车辆停止不及,失去控制,造成追尾、侧滑、失灵等交通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3)城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当道路设计纵坡度大于贵的的推荐值时,应控制坡长,以减少低档而增加的燃料消耗,另外还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线位标高确定原则1)城市道路标高应略低于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以保证建筑物的出入口平缓,以及自建建筑向路面排水的通畅。

一般道路线位标高应比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低20~30cm左右。

2)道路起终点标高的确定。

如果有已建的道路,则以现状道路边缘的路面标高为施工道路的终点标高,与现状路顺接。

如果没有已建道路,不仅要考虑起终点的标高对于本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还要充分考虑道路再延伸线和与之相交道路延伸线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然的和谐。

避免延伸线出现大填大挖,避免延伸线纵断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洪水水位和地下水位。

大部分路面和路基在浸水的情况下强度会减弱,路基设计标高应位于洪水水位或者地下水位以上,对于城市道路,路基标高应位于50年或25年一遇洪水水位以上0.5米,最高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水位。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整理版]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整理版]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总图设计是目前工业项目设计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在已经确定好的厂址和工业企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艺、生产、安全、卫生、规划等要求,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地上及地下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航运)、工程管线、及绿化的平面和竖向高度的设计过程。

现在我就结合我自身的工作经验。

简单的发表下我对竖向设计的一些看法。

竖向设计即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

包括:选择竖向设计的形式和平土反方式:确定工业场地平土标高,计算土石方量,是总填挖方量最小,接近于平衡;确定建构筑物、道路及排水设施的标高,使之互相协调适应;确定场地排雨水方式和措施,是厂区能够迅速排出雨水,保证厂区不会受到洪水和内涝的威胁等。

竖向设计是总图运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

当地域范围大、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功能分区、踌网及其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受到竖向高程关系的影响。

所以。

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一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

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

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场地是不可能全都处在设想的地势地段。

建设用她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场地布置的要求。

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

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

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

常见的竖向布置形式有平坡式和阶梯式。

平坡式分为水平型、斜面型和组合型。

水平平坡式的竖向布置能为铁路、道路布置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但是遇到起伏不平的场地,平整的土方量大,平整的场地边缘与周围原地形的标高不协调,排水条件较差。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考虑交通流量和流向:交叉口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 和流向,合理确定交叉口的标高和排水设施,避免出现积水 、拥堵等问题。
提高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安全性
确保视距
在交叉口竖向设计中,应保证驾驶员的视距,使得驾驶员在通过交叉口时能够清 晰地看到交通信号和其他车辆的行驶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避免反坡现象
在交叉口竖向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反坡现象的出现,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判 断能力,降低行车安全性。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 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绪论 • 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理论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工程实例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优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绪论
交叉口概述
交叉口定义
交叉口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相 交形成的交通节点,用于引导
交通流的安全、顺畅转换。
交叉口类型
根据相交道路的数量和交通功能 ,交叉口可分为十字交叉、丁字 交叉、Y字交叉等。
在交叉口竖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问题,确保排水设施、 交通标志等能够方便地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交叉口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考虑后期管理
在交叉口竖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后期管理问题,包括交通组织、安全监控 等方面,力求使交叉口的设计与管理相协调,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
05
结论与展望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工程内容
路基设计、排水设施设计、安 全设施设计等。
04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优化建议
合理确定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案
合理确定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地形起伏变化、排 水要求、道路纵坡等因交叉口竖向设计时,应根据地形起伏 变化和排水要求,结合道路纵坡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确保交叉口的排水顺畅、行车安全。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和竖向标高的布置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和竖向标高的布置

简答题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和竖向标高的布置,与公路的有何不同2.城市道路纵坡的变化与车流密度有何关系,研究它有何意义,从对汽车的动力引述的分析可知,当车辆驶上较大的纵坡时,必然要降低车速,增加车流密度。

因此,为了保证一定的设计行车速度,道路的纵坡就不能过大。

3.何谓合成纵坡?城市道路在什麽情况下出现合成纵坡?合成纵坡比道路纵坡大还是小?为什么?4.分析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善方案5、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特征?分析它们有何作用?6.城市某一条城市道路上,公交线路集中,站点多,造成站点堵塞。

提出解决的办法(不考虑经济因素)7除了道路交通量是影响道路横断面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道路的红线和道路横断面。

1、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横断面设计时有什么不同,如果山城道路横坡度>10%,横断面形式有哪几种类型,请图示。

2、如果一个大城市的二条相交道路的交通量都很大,请问在设计交叉口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可图示。

3、如图,有一条新规划的干道,一边是居民区,一边是工业区,且依次下穿一条现有的铁路,与一条交通主干道平面交叉,上跨一条沿河次干道和通航河道,问此条干道的平面和竖向断面线型规划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图略)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城市道路系统2.交通量3.交通等时线4.渠化交通5.冲突点6.城市道路网密度7.视距三角形8. OD调查 9. 设计小时交通量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试说明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并具体说明各种横断面形式的适用性。

2、城市道路所允许的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是根据什么确定的?3、我国大城市的居民出行宜以何种交通方式为主,为什么?4、简述城市对外交通方式及其适用性。

5、交通规划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6 不宜采用环形道路交叉口设计的情况有哪些三、计算题( 20分)1、设有一个四条道路直交的环行交叉口,每条道路上仅有直行车辆,且交通量相等,已知环行交叉口的各项技术标准均满足要求,试求环行交叉口,环道交织车道,环行交织车道断面的通行能力?(10分)2、设i1=-2.4%,i2=0.6%,变坡点桩号为0+620,已选择竖曲线半径R=3000m;若在曲线内C、O、D三点的桩号分别为0+607.5,0+620,0+650,变坡点的设计标高为100.5m,求C、O、D三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要素值。

城市道路竖向规划

城市道路竖向规划
用箭头表示用地的排水方向; (3)主要干道交叉点的控制点,干道的纵向控制坡度; (4)拟定其他主要控制点(如桥梁、干道与铁路平面交叉的道口、
跨线桥、隧道等)的控制位置和控制标高。 如镇的总规竖向规划!!省规院和其它不一致!!
此外,在编制竖向规划示意图的同时,编写说明书, 以说明分析城市用地的自然地形情况和竖向规划的 示意图,以及坚向示意图中未能充分表明、必须用 文字说明的内容。
打开原规范!!!
7.0.2 道路规划纵坡和横坡的确定,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应符合表7.0.2-1 的规定;海拔3000-4000的高原城市道路 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6%; 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 表7.0.2-1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最大纵坡(%)最小坡长(m)
快速路0.2
第二、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3 一般规定 3.0.1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与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
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3.0.2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3.0.3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2 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城乡规划部分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城乡规
划部分)的通知 建标[2000]179号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 83-99
3.0.7 同一城市的用地坚向规划应采用统一 的坐标和高程系统。水准高程系统换算应符 合表3.0.7的规定。 水准高程系统换算 表3.0.7 (略)

关于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城市道路设计是一个繁锁而细致的工程,本文根据笔者20年的设计经验,对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常用做法作一个疏理和总结,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及交叉口设计引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于9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作为从事城市道路专业设计的一名工作者,笔者有幸经历并参与了这段道路建设的黄金时期。

本文是根据笔者20年的设计经验,对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常用做法作一个疏理和总结。

1平面设计1.1平面设计要点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应按照所在片区规划道路网布置,如果道路等级较高或规划路网未最终审定,可适当对规划线形进行优化处理。

在进行平面线形设计的时候,项目应考虑与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城市景观、交通枢纽等的衔接与协调,处理好与规划、已建构筑物、现状地形地物、待建构筑物以及需要分段、分期设计实施道路之间的关系。

应结合片区综合交通规划进行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机动车交通等方面交通组织设计。

1.2平面线形设计路线平面线形,通常是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3种基本线形要素的组合。

在道路上各要素所占比例难以量化规定,只要各组成要素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组合得当,可以得到较为舒适的平面线形。

1.2.1最大直线长度设计在公路设计中为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最大直线长度通常参照德国的规范,以20倍设计速度的值控制。

但在城市道路里,根据实践经验,长直线不会产生上述弊端,相反,长直线更显大气,也更有利于两厢用地开发。

1.2.2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设计两平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宜过短。

根据实践经验,同向曲线之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控制在设计车速6倍左右;反向曲线之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控制在设计车速2倍左右,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当线形半径小于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值且车速较小时(≤40km/h),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但应满足规范要求最小长度。

001第十章城市道路竖向规划

001第十章城市道路竖向规划

第三、竖向设计的基本内容操作(主要是 道路竖向)
1.总体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就全市用地进行竖向规划,编制竖向规划
示意图。图纸比例尺寸和总体规划图相同。 竖向规划示意图主要表示以下内容: (1)由主要街道组成的干道网,城市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用地的
布局,以及建筑分区; (2)根据地形定出各汇水线和分水线,分别定出它们的标高,
2.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各项建设用地的平整标高;确定建筑物、 构筑物、室外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设计标高, 并使相互间协调;确定地面排水的方式和相应的排 水构筑物;确定土(石)方平衡方案。(与镇的总规 竖向规划深度基本一致,见丰城小港和洛市镇)
第四、竖向设计的基本操作(主要是道路 竖向)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城乡规划部分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城乡规
划部分)的通知 建标[2000]179号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 83-99
3.0.7 同一城市的用地坚向规划应采用统一 的坐标和高程系统。水准高程系统换算应符 合表3.0.7的规定。 水准高程系统换算 表3.0.7 (略)
3 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3.0.4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 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3.0.5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合理选择规划地面形式与规划方法,应进 行方案比较,优化方案。
3.0.6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对起控制作用的坐标及高程不得任意改动。
车长 自行车
板车、三轮车
150 200 300

道路竖向一般控制方法

道路竖向一般控制方法

道路竖向一般控制方法(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道路竖向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1.概念2.重要性三、道路竖向控制的方法和技巧1.规划和设计阶段的竖向控制2.施工阶段的竖向控制3.竖向控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四、道路竖向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存在的问题2.解决方案五、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日益繁忙,道路竖向控制变得愈发重要。

道路竖向控制不仅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

本文将从道路竖向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方法和技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道路竖向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一)概念道路竖向控制是指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道路高程、坡度、排水等竖向要素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以实现道路交通的便捷、安全和舒适。

(二)重要性道路竖向控制对于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理的竖向控制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其次,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排水问题,减轻城市内涝灾害;最后,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美观度,提升城市形象。

三、道路竖向控制的方法和技巧(一)规划和设计阶段的竖向控制在道路规划和设计阶段,竖向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道路的合理高程和坡度;2.合理设置道路的纵坡、横坡和边坡,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排水功能;3.充分考虑道路与周边用地的竖向关系,确保道路的接入和转换的顺畅。

(二)施工阶段的竖向控制在道路施工阶段,竖向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控制道路的高程和坡度;2.严格控制道路施工过程中的高程变化,确保道路的平整度;3.对道路的纵坡、横坡和边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排水功能。

(三)竖向控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在道路竖向控制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在我国,道路竖向控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等。

与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施工相互交叉配合

与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施工相互交叉配合

与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施工相互交叉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的相互交叉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配合原则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的相互交叉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项目前期规划和设计时,应该对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的配合关系充分考虑,合理安排项目工程和设施。

在规划、设计、施工等不同阶段,要协调各方面资源,充分协商与沟通。

2.强化监督:通过定期巡查和监督,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督促和调度,让各方知晓项目进展情况,并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共享信息: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间的信息需要进行共享。

例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路面结构不完整,应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以避免影响交通运行。

二、影响因素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的配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施工时间:不同施工阶段对交通运行的影响不同。

因此,在安排施工时间时需要考虑周边交通流量,以避免造成长时间的交通拥堵。

2.施工区域:一些工程项目可能会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需合理协调施工区域,必要时需要暂时封闭道路等设施。

3.交通设施:道路工程往往涉及交通设施的改造或者新建,而土建竖向工程则更多地涉及建筑物的改造或者新建,两者的施工需要进行信息的共享,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交通障碍。

三、配合方式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配合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相互独立的施工:在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个工程单独施工,互不干扰。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电话线路、水、气、电缆线等管线施工,避免与道路工程互相干扰。

2.同步施工:这种方式适用于土建竖向及道路工程之间项目进度紧密衔接的情况,利用两种工程的施工周期的差异进行同步施工,以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

3.倒序施工:该方式适用于首先完成土建竖向工程为前提,才能进行道路工程施工的情况。

例如在地铁隧道施工时,首先需要开挖结构中的地下室、涵洞及车站等土建工程,开挖之后才能进行轨道、电力、通信等隧道内的工程。

道路竖向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道路竖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3. 了解道路竖向设计在道路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纵断面设计;2. 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评价道路竖向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劣;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道路竖向设计的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使其认识到道路竖向设计在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土木工程或交通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竖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实际工程问题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道路竖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道路竖向设计基本概念- 纵断面设计原理- 竖向设计要素及其功能2. 道路纵断面设计方法- 纵断面设计参数及其影响- 纵断面设计步骤与要求- 设计软件应用介绍3. 道路竖向设计案例分析- 实际案例介绍- 竖向设计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4. 道路竖向设计实践操作- 简单道路纵断面设计练习- 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 团队合作与成果展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道路竖向设计基本概念及纵断面设计原理第二周:纵断面设计参数及其影响,设计方法与步骤第三周:设计软件应用与实践操作指导第四周:道路竖向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第五周: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团队合作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道路竖向设计的章节紧密相关,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道路竖向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道路及竖向

道路及竖向

一、道路及竖向《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一)道路交通8.0.1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8.0.1.8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8.0.2 居住区内的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道路不宜小于20m;8.0.2.2 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8.0.2.3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8.0.2.4 宅间小路:路面的宽度不宜小于2.5m。

8.0.5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2 居住区内的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的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民用建筑设计导则》GB50352—20053.6.1 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近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件在住宅建筑内。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6.2新建、扩建的公共建设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市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车位。

4.1.5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路及竖向《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一)道路交通8.0.1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8.0.1.8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8.0.2 居住区内的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道路不宜小于20m;8.0.2.2 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8.0.2.3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8.0.2.4 宅间小路:路面的宽度不宜小于2.5m。

8.0.5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2 居住区内的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的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民用建筑设计导则》GB50352—20053.6.1 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近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件在住宅建筑内。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6.2新建、扩建的公共建设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市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车位。

4.1.5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5.2.1建筑基地内的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入口;5.2.2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3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4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 的回车场地;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4.3.3无障碍通道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的坡度应符合下表规定;且不应光滑。

坡度应小于1:20,坡宽应大于1.2m;3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m。

4.3.4居住用地内应配备居民自行车、汽车的停车场地或停车库。

(二)竖向《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5.1 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

住宅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阶间高差大于1.5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面加设安全防护设施;2、土质护坡的坡比值不应大于0.5;3、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住宅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二、绿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7.0.3 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则,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7.0.4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系统,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表7.0.4-1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3)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4)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他通透式院墙栏杆作为分隔;(5)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还应同时满足表7.0.4-2中的各项有求。

表7.0.4-2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7.0.4.2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和本条第1款⑵、⑶、⑷项及第⑸项中的日照环境要求;7.0.4.3公共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规划用地周围的城市级公共绿地的布局综合确定。

7.0.5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康居示范小区同时要符合《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节能省地型住宅技术要点》的有关要求。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4.1新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

4.4.2公共绿地总指标不应少于1㎡/人。

4.4.3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

无护栏水体的近岸2m范围内及园桥、汀步附近2m范围内,水深不应大于0.5m。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指导》(2006版)4.7.1 植物配置的原则⑴植物配置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植物形态、生态习性特点,满足不同绿化用地要求。

其中包括:形态与空间组合的配置,季相色彩的配置,光照与耐阴植物的配置,建筑物、地下管线与植物的配置,种植设计程序从总体构思到具体配置,都要以植物的空间组织与观赏功能为出发点,考虑多种植物相互间的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⑵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

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置,要考虑植物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

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的配置,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⑶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⑷植物是居住区园林景观中最只要的元素,是以植物自然美、形体美、色彩美构筑环境美。

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

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

⑸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4.8 植物的空间组合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响空间的塑造(见下表)。

4.10.1宅旁(间)绿化是小区中重要的“半私密”领域,是居住者使用最频繁的室外空间。

宅旁(间)绿化在居民日常生活的视野之内最便于邻里交往,尤其是幼儿活动最多的场所。

因此,宅旁绿地要贴近居民,突出通达性、观赏性和实用性。

4.10.2宅旁(间)绿化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及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因素进行布置,创造庭院绿化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给予居住者认同感和归属感。

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

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4.10.3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阴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4.11组团绿地4.11.1组团绿地是宅间绿地的延伸和扩大。

一般设置在若干栋住宅组成的团组中,并根据团组的空间构成布置成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封闭式绿地。

与宅旁绿地相比,适宜于更大范围的邻里交往。

4.11.2组团绿地应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要,应布置小型健身场地,供老人休息和幼儿游戏的场所,并设置必要的休闲设施,如座椅、凉亭等。

4.11.3种植植物围合空间,为活动场所提供适宜的绿色背景,为居民创造访风避晒的条件。

种植树木以乔木灌木为主。

地面除硬地外应铺草以美化环境。

并以树木为隔离带,减少活动区相互间的干扰。

4.12隔离绿化4.12.1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

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4.12.2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4.16停车场绿化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

(见下《盐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暂行标准》(盐政发[2008]93号)3.0.4 居住区内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全部绿化,绿地分布均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植物配置科学,层次丰富,强调大苗栽植,每百平方米绿地大乔木不少于5株,重要节点处可少量种植大树。

乔灌木种植的比例一般不少于绿化总量的70%,以落叶大乔木为主健全道路绿化系统。

并大力发展垂直绿化、高层绿化。

三、供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版)系统选择3.3.1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其水量应满足居住小区内全部用水的要求。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

3.3.2居住小区的加压给水系统应根据小区的规模建筑高度和建筑物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加压站的数量规模和水压。

管材附件和水表3.4.5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1居住小区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

2居住小区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环状管段过长时宜设置分段阀门。

3从居住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

4入户管水表前和各分支立管。

6水池水箱加压泵房加热器减压阀管道倒流防止器等应按安装要求配置。

3.4.7给水管道的下列管段上应设置止回阀:1引入管上;2密闭的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的进水管上;3水泵出水管上;4进出水管合用一条管道的水箱水塔高地水池的出水管段上。

注:装有管道倒流防止器的管段不需再装止回阀。

3.4.9 给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时应设置减压阀减压阀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比例式减压阀的减压比不宜大于3:1;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与阀后的最大压差不应大于0.4MPa,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