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及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CATALOGUE 目录•交叉口竖向设计概述•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实施•案例分析交叉口竖向设计概述0102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交叉口竖向设计是指对交叉口进行竖向设计,以满足交通运行安全和排水要求的设计过程。

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减少车辆拥堵和延误,提高交通效率。

提高交通效率正确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确保车辆在交叉口处有足够的视距和明确的行驶轨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障交通安全交叉口竖向设计要考虑到雨水等自然降水的排放,以防止积水对交通造成影响。

满足排水要求排水顺畅交叉口竖向设计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置,确保雨水等自然降水能够及时排出,不产生积水。

满足交通需求交叉口竖向设计应满足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的要求,保证车辆在交叉口处能够顺畅、安全地通过。

便于施工和管理交叉口竖向设计应考虑到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后期管理的便利性,选取合适的方案进行设计和实施。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交叉口转弯半径合理根据车辆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计交叉口的转弯半径,确保车辆在转弯时不会因为摩擦或刮擦而发生事故。

交叉口视距充足在交叉口范围内,应确保驾驶者有足够的视距,以便及时观察到其他车辆和行人,避免事故发生。

确保交叉口视线良好通过合理设计交叉口的高度和坡度,使驾驶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其他车辆和行人,减少盲点,提高行车安全性。

满足行车安全的要求1 2 3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设计交叉口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确保排水顺畅排水系统应与道路设计相结合,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路面损坏,影响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提高道路承载能力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洪水等水患,应采取相应措施,如设置防洪堤、排水沟等,确保道路不受水患影响。

防止水患影响03注重细节处理对交叉口的细节进行处理,如绿化、小品等,使道路更具美感。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
显。
及 时发 现交 叉 口可 能存 在 的 问题 ,采 取具 有 针对 性 的解
决措施 。
2 . 2合 理 的平面 布置及 竖 向设计 平 面布 置 的合 理性 是 竖 向设 计 的前 提 ,在 条件 不 受 限 制 的情 况下 ,尽量 减 少异 形 交 叉 、多 路交 叉 、大 斜 交
度 不 理 想 的 情 况 下 ,容 易 忽 略 中 心 点 至 转 弯 圆 弧 方 向 的
路 相交 时 应按 “ 规 范” 要求 进 行 车道 拓 宽 ,将 交 又 口真
正的 “ 打 开 ” ,以满足 通 行需 求 。在 进 行道 路 纵坡 设 计 时 尽量 将 变坡 点 远 离交 叉 口。一 方面 方便 后 期 进行 交 叉
使 车辆 、行人 不 约 而 同的 汇集 至此 并 往 返穿 行 ,错 综 复 杂 的环 境 和 各式 各样 的行 为元 素 相互 的干扰 ,不但 增 加 了道路 的通行 压 力 ,还 增加 了交 通事 故 发生 的概率 。 因 此 ,合 理 的交 叉 口设 计 自然 显 得尤 为 重 要 。交 叉 口按 交 叉形 式 分 为平 面 交 叉和 立体 交 叉 ,按 设 计 内容 分为 平 面 设计 和竖 向设 计 。
口 竖 向 设 计 ,减 少 繁 琐 的 计 算 程 序 ;另 一 方 面 也 避 免 因 竖 曲线 设 置 不 当 造 成 “ 盲 区 ” 的 形 成 , 人 为 的 制 造 一 系 列 的安全 隐患 。 2 . 3 主 路 优 先 原 则 在 城 市 道 路 路 网 中 ,快 速 路 、 主 干 路 等 主 要 道 路 承 担 着 一个 城 市 的主 要交 通 流量 。因此 ,在进 行 道 路设 计
度 , 同 时 对 城 市 的整 体 景 观 效 果 也 产 生 一 定 的 影 响 。 1 . 5 道 路 狭 窄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

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

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

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

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

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

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

在整个道路网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卡口。

文章分析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关键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城市建设1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道路的畅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处理的好坏。

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由于交叉口上产生的延误约占行程行车时间的三分之一,而交叉口拥挤严重时波及路段甚至整个路网系统,造成城市整个区域严重拥堵,耽误行车时间的同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引发路段更严重的噪声、废气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交叉口的设计涉及到平面几何设计、交通组织、交叉口型式的确定、竖向设计等问题。

前几个都与路段设计、规划设计关系较大,而竖向设计对一个交叉口的优劣应是一个道路设计工程师考虑的重要问题。

2 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问题2.1 车道划分问题就一般情况来说,城市道路系统的运行能力取决于道路交叉口的进出口车道多少。

相对于标准车道,交叉口处应该留有多1至2个车道的余地。

使进出车辆时能够宽松、不拥挤。

并且要根据实际车流量,来分配进出方向的车道数目。

当前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容易出现交叉口处没有多设车道、以及进出交叉口车道划分与实际车流量状况不符等问题。

2.2 车道渠化问题渠化路口,是通过对路口车流量以及交通特征的掌握,而实现划分人与车、车与车各自通口、进行交通导流的方法。

渠化路口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生命安全。

在交通设计中,除了一些支路相交不需设置渠化之外,在具有一定级别的道路上,一旦有两条及以上的车道交汇,就需要使用渠化设计。

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却经常出现不设渠化以及渠化不合理现象。

2.3 标志线设置问题因为交通指示牌安装和路面标志线划线是错时进行的,指示牌安装在前,路面划线在后,而在路面统一划线时容易产生误差。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根据行车视距确定
保证驾驶员在交叉口范围内能 够看到前方的车辆或行人,并
作出相应的驾驶反应。
根据道路纵坡确定
保证车辆在交叉口范围内能够 顺利通过,避免出现车辆爬坡
或下坡的情况。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素
交通流向设计
明确各进口道的车流量及方向,确 定车道数及车道布置。
竖向标高设计
确定交叉口的纵向坡度、横向坡度 和边缘标高。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 竖向设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绪论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础知识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具体方法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优化方案 • 工程案例分析
01
绪论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1 2
保障行车安全
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设计要点
合理确定交叉口竖向标高,确保排水顺畅,同时应考虑行车视距 、道路横坡、纵坡等因素。
案例介绍
以某市某十字交叉口为例,介绍竖向设计时如何运用平坡、反坡 等手法进行优化设计。
工程案例二:某高速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高速公路特点
高速公路车速较快,交叉口面积 相对较小,同时需要考虑到高速 公路排水系统的特点。
设计要点
高速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着重 考虑行车安全,避免出现明显的 凹凸地形,同时应确保排水顺畅 。
案例介绍
以某高速公路上的十字交叉口为 例,介绍如何通过调整竖向标高 来提高行车安全性。
工程案例三:某山区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山区公路特点
山区公路地形起伏大,交叉口位置可能存在高差大的情况。
设计要点
山区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应根据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竖向形式,同时应注意排水系统的合理设置。

道路勘测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6-4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1 竖向设计的要求 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协调等因素,合理
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
应合理布设雨水口。坡向交叉口道路的人行横道上游应设置雨水口,低洼处应布设雨水 口,要求交叉口范围不产生积水现象。
16
《道路勘测设计》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10)计算路脊线上各等分点的高程
方 格 网 法
① 圆 心 法
i1
o
3
2
1
平 行 线 法 等 分 法
17
《道路勘测设计》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11)交叉口内点的标高计算
(1)方格网法:直接计算方格网节点标高
i1
o
1
i2 A
i3 2
i4 18
《道路勘测设计》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1什么叫冲突点?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途径有哪些? 2常见交叉口的类型有哪些?设计时分别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3环形交叉口的半径如何确定? 4什么叫渠化交通、交织长度、交织段长度? 5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步骤?
23
《道路勘测设计》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本章习题】 AB、OC两条主干道路成T型斜交,路中心交点O点设计标高为9.00 m,如图所示:
圆心
路 脊 线
A 等分路脊线与相应的缘石曲线 (对应等分比例) B 连接相应的等分点
14
《道路勘测设计》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③ 平行线法
圆心
路 脊 线
A 等分路脊线 B 由等分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 交于缘石曲线
15
《道路勘测设计》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④方格网法 标高计算线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边线竖向设计新探江光兴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徐信孟惠州市公路建设总公司1 总论道路交叉口设计作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安全程度。

一般来说,道路交叉口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即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和横断设计。

平面设计一般包括:道路中心线、车行道、人行道、缘石半径及交叉口设计计算范围的确定。

竖向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交叉口的类型、特点选用方格网法和等高线法,大型交叉口选取用方格网等高线法计算交叉口范围的施工标高。

横断设计主要是选择路拱的型式,常用型式有:抛物线型路拱、直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

2 常用竖向设计方法边线竖向设计的缺点在三种竖向设计方法中,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是先计算出E、D、F的标高(如图一),然后根据有关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计算出施工标高。

E、F点在缘石半确定以后根据中线纵坡、道路宽度及道路横坡即可计算出标高。

对于D点标高应取决于交叉口的交角和相交道路宽度是否相等(或是否同一个等级)。

在有关的教科书和设计手册里关于计算D点的标高仅对道路正交和相交道路同宽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即:如图一:(图一)hc=[(he+T*i1)+(hf+T*i2)]/2 (1)式hd=ha-(ha-hc)*AD/AC (2)式通过几何计算,我们不难得出,当道路宽度相等时,AD=AC+E。

当道路宽度不等时,AD≠AC+E,A、C、D三点不在同条直线上,显然再用(2)式计算D点的标高就有可以。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1)式,C点标高取值也是不够合理的。

我们将(1)式改写如下:hc=(he +hf)/2+T*i1/2+T*i2/2(令:△h1=T*i1/2,△h1=T*i2/2)△h1和△h2两个增量随着i1与i2递增(减)方向相同而大小相差较大时,这时计算出的hd在EDF边线上,D点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凸变。

比较合理的取法是按i1、i2递增(减)的大小去计算hd。

即:h1=he+T*i1 hf+T*i2 h=∣h1-h2∣则:hd=he+h*i1/(∣i1∣+∣i2∣)或hd=hf+h*i2/(∣i1∣+∣i2∣)(2)式我们不难得出,用(2)式计算的标高比(2)式趋于合理,但就整个边线的线型来讲,不是一条顺适的线,而是一条折线,虽然可以通过调整等高线来加以改良,但增加了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取决全设计者的经验和水平。

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优化探讨

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优化探讨
关 键词 : 城 市道 路 交叉 口 竖 向 设 计 控 制 点


引 言
交叉 口竖向设计是在道路总体设计中,综合各相交道路设计平面线形 、
如下图3 、 图4 中交叉口A H GF E D C B, 天成路 比君兰路等级要高 , 其纵坡接 近平坡 。本交叉 口原设计下交叉 口竖 向图如 图3 ,可以得 出等高线接近于平 行, 排水 只 能通 过横 坡 实现 。 本交 叉 口水 平 向进 口为 同一纵 坡 , 不 能如 上 图 1 、
2 、 缓、 平坡 交 叉 口
顺 段 加 密控 制 点 , 右 转 车道 P Q 2 1 1 密 控 制点 , 前者 为 了与现 状 相交 道 路 实 测标
高接顺 , 后 者为 了避 免 道路 纵坡 过 小造 成 排水 不 畅 。 同理图6 交叉E I A B D Q F E P C ,与设计道路相交的沥青路面道路C D 交通量 况, 针对这种缓 、 平坡( 纵坡小于0 . 3 %) 情况 , 路面的排水能力主要体现在横坡 上 ,因此 在此 基础 上 的排 水 管道 设计 对 整个 系 统 的排 水 能力 提 升并 不 大 , 而 较 大 , 实 际施 工 范 围为 C D Q F E P , 设计 采 用 与现 状道 路 中线 接顺 , 铣刨 C D Q P 范 采用 在 C D、 P Q  ̄ J I 1 密控 制 点设 计 。 这 个 问题 处理 不好 往 往会 出现积 水 的现 象 。 因此 设计 规 范要 求对 于 这种 缓 坡 围沥青 , 的 情况 需 要设 置锯 齿 边 沟 , 而 在交 叉 口范 围 内 , 笔者 对 出 现缓 、 平 坡 的交 叉 口
2 所 述 的通 过调 整交 叉 口中心点 标 高来 优 化设 计 , 针 对 这种 情 况 的交 叉 口 , 对 横 坡进 行 适 当调 整 , 并 避免 交叉 1 3范 围 内计算 横坡 过 大 , 在 对 控制 点 O P Q R 进 行 多 次优 化 设 计基 础 上 , 使 交 叉 口在 水 平 方 向保 持 原 先缓 坡 的指 标 , 通 过横 坡 进行 排 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及实例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基本方法和一般形式,学习并分析了一个工程设计实例,同时涵盖路脊线调整、交叉口渠化设计和施工。

关键词:交叉口;竖向设计;实例分析;路脊线调整;渠化设计;施工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general form of the road intersections vertical design,study and analyze an engineering design example, while covering the road ridge line adjustment, intersec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intersection;vertical design;case study;road ridge line adjustment;channelization desig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工程概况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部位。

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类型有“十”字形、“t”字形、“x”形、“y”形,环形5种。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确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且满足行车舒适、交通安全、排水通畅、工程量小、街道地面景观等要求。

道路交叉口的排水问题,雨天时城市道路交叉口积水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

再者,由于现代汽车性能结构的不断改进,对交叉口路面平整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整条道路设计的成败。

交叉口竖向设计一般有6种基本形式:凸型、凹型、分水线型、谷线型、斜坡型、马鞍型等。

其中凸型交叉口纵坡指向四周,可不设雨水口;凹形交叉口排水困难,应尽量避免;其他几种形式都应在纵坡指向交叉口的道路的人行横道外设置雨水口,以防止雨水汇入交叉口范围内。

一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原则1.1 保证两条路的路拱和横坡。

1.2 注意两条路交叉口的标高衔接。

1.3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地表标高相协调。

1.4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流畅,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背向交叉口,即纵坡方向远离交叉口。

如图1,工人北路南侧纵坡背向交叉口;图3,福田路与江滨北路纵坡均背向交叉口。

1.5路口设计纵坡不宜太大,一般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3%。

如图1,最大纵坡不到1%;图2最大纵坡大约0.5%;图3最大纵坡不到1%。

1.6横坡应为0.5%~2.0%。

1.7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口。

1.8同级道路相交,纵坡一般不变,横坡可变。

一般是调节纵坡较小道路的横坡,如果调节纵坡较大道路的坡度,会影响道路的平顺性和行车的舒适性。

1.9主、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一般均保持不变(非机动车道纵坡、横坡可变),次要道路的纵横坡度可适当改变,次要道路的双横坡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横坡相一致的单坡断面。

因为主要道路的车辆较多,车速较高,故宜尽量减少对其横坡的改变。

二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和形式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2.1 方格网法: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出5m×5m或10m×10m 的方格网,测出各方格点的地面标高,计算确定设计标高和挖、填施工高度的方法即为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便于施工放样,通常适用于道路正交或接近于正交的简单交叉口设计。

2.2 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一般选择两条道路的中线作为路脊线),并将处在交叉口范围内的路脊线进行等分,和划分标高计算线网,然后根据纵断面标高推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上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根据经验和这些标高数据直接勾画出设计等高线。

设计等高线法能更直观地反映交叉口的实际地形和竖向设计形状且便于设计检验、调整。

但这种方法存在着设计等高线上各点位置不易放样的缺点,当交叉口面积很大时计算施工标高则相对繁琐。

该法普遍用于一般道路的交叉口设计,各种中小型柔性路面的交叉口设计。

2.3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集两者之长处。

它先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设计计算,再进一步利用内插法算出方格网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标出各相应点的地面标高与施工填、挖高度。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适用于大型、复杂的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从以上设计方法比较中可以看出,方格网法多用于刚性路面的简单交叉口设计;设计等高线方法常用来解决柔性路面的交叉口设计;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集两者之优点,适用范围最广,既可解决柔性路面设计问题,又可解决刚性路面设计问题。

本工程设计实例施工图设计都以等高线形式出图。

图1、图2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形式为马鞍型,图3为分水线型。

图1,只有工人北路南侧纵坡背向交叉口,其余三侧的道路纵坡均指向交叉口;图2,北城路东西侧道路纵坡均指向交叉口,稠州北路南北侧基本无纵坡;图3是主辅路斜交的大型“t”形交叉口,以单向交叉道路中线为分水岭,双向交叉道路在交点有一个坡峰,单向交叉道路中线纵坡很小。

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交叉口这个较小的范围。

如图1、图2中,其中一条道路(主路)中线在交叉点设计成坡谷形式,使中线标高在交叉前适当降低,从而使两条中线相交点标高适当降低,避免两条中线相交点标高突出的高的问题。

在两条中线相交点10-20米范围内形成一个渐变区,此中心范围内相对四边标高还是高的,从而既不影响排水,又不影响协调和美观。

把实际高程相顺接,进行了优化,交叉口处标高适当降低,这样一来,交叉口处的高差得到了有效的减少,道路纵坡也得以减小。

三路脊线调整选定路脊线时。

既要考虑行车的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平顺美观。

路脊线通常是道路中线。

在交叉口中,路脊线的交点即控制点标高的位置。

对于斜交的大型“t”形交叉口,其道路中线不宜作为路脊线,应加以适当调整,中心控制点位置应选在双向车流的中间位置。

调整路脊线的起点a,一般取在缘石转弯半径的切点断面处,中心控制点位置由b调整到b’。

非对称的“y”形路脊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对于不是对称的“y”形路脊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一般建议采取等距离方法来确定中心控制点的位置,也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交叉口中心控制点的具体坐标。

交叉口中心控制点标高的获取主要借助于相交道路的设计横坡度、纵坡度,同时还得全面考虑交叉口实际的路面设计厚度、实际地形以及周遭建筑物的布局这些综合性因素。

在具体确定相交道路中心线交叉点控制坐标或者标高的时候,还得注意相交道路之间的纵坡值相差不要太大,要确保其尽可能相近,这对于竖向设计在技术上的处理较为有利。

接着,对标高计算网加以确定,同时还得将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以具体数字表现出来。

标高计算线网的确定一般采取的是方格网法、等分法以及圆心法,也就是把路脊线上的等分点和圆心有序相连而形成的标高计算网。

而所谓的路脊线也就是路拱定点之间相互组成的连线,也被称作是交叉路面的分水线或者是对行驶车辆轨迹的一个分界线。

路脊选定是否合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排水、路拱与行车之间的均衡与匀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路脊线选择的合理是交叉口竖向设计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点。

而等分法也就是把路脊线和与之对应的缘石曲线分成相同数量的等份,接着有序地形成标高计算网。

为了确保标高计算线可以和行车的方向相互垂直,一般采用等分法比较合适。

“y”形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路脊线的调整。

在收集测量、排水、交通以及交叉道路在技术上的相关资料、绘制交叉口平面图以及对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加以确定、拟定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式之后,则是计算并确定交叉口中心控制点以及各个主要特征点的设计标高,这是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方法的一般步骤。

在计算并确定交叉口中心控制点以及各个主要特征点的设计标高时要注意的是中线控制线的把握。

在“y”形交叉口,当斜交偏角很小的时候,一般可以看作是交叉角度在85°一95°之间,路脊线依旧可以按照原来相交道路设计路中线看待,可以不改变。

可是当两者之间的斜角过大的时候,路中线就不可以充当路脊线了,因为会出现路拱不匀称。

双向交叉道路路脊线为道路中线,如图1、图2。

斜交的大型“t”形交叉口,其道路中线不宜作为路脊线,路脊线应适当调整,两条路脊线交点沿双向道路中线向两中线夹角为锐角方向移动3-5m。

如图3,路脊线交点沿双向道路中线向南侧移动了3m。

“t”形斜交锐角越小,路脊线调整距离越大。

四交叉口渠化设计所谓交叉口渠化,就是指人、车分离,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顺序行驶,通常通过在道路上划线,用绿带和交通岛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顺着一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通过。

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可以通过合理布设交通岛、交通标志、地面标线,以引导车流按一定方向或路径行驶。

4.1交叉口渠化设计基本原则:4.1.1 分离原则: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4.1.2 疏导原则: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4.2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4.2.1 用渠化岛保持交通流顺畅,减少交通隐患。

交通流顺畅与否,既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又影响交叉口的行车安全。

通过增设导流岛,配合导流线和相应的标志标线,明确各股交通流运行轨迹;上流直行进口道与下流出口道对齐,明确转弯车流路径,特别是右转车流,面积过大处增设三角形渠化岛。

4.2.2 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合理组织自行车交通。

国内一般规定,当人行过街横道大于15m时,需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两块板、四块板道路利用中分带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一块板、三块板道路需增设安全岛。

在欧洲发达国家,信号交叉口一般都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信号灯布设在安全岛上。

4.2.3 重视交叉口景观,合理设置交叉口绿化,功能与景观并重。

交叉口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节点,因此从美学上对交叉口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合理的交通设计、增强交通流的连续性,以及使较少机动车在交叉口延误外,道路绿化、线形等景观设计也是交叉口设计的重要部分。

另外道路绿化能够起到交通管制和诱导交通的作用。

如图2,为什么渠化设施只布置在道路交线成锐角方位?有两个原因。

渠化设施起分离直行与右转车辆的作用,道路交叉线锐角部位右转角度大,所以布置在锐角部位;道路交线锐角部位道路边线需设置圆弧过渡,人行道及行人向后退了,而车辆停靠位置却在前面,路边行人与斑马线(车道停车处)有一定的前行距离,为保护路中行人,所以设置渠化设施(渠化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