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楼
李商隐《安定城楼》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安定城楼》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
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
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
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
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唐诗赏析-《安定城楼》原文译文鉴赏
《安定城楼》原文|译文|鉴赏'《安定城楼》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
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定城楼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译文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
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⑷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安定城楼
李商隐诗中“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 远游”一句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用典、类比。以贾谊、王粲自比;抒发年轻有为, 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寄人篱下的愤慨。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忧时言志
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 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 之后。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 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 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 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 而退。“欲回天地”说的是自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 李唐王朝,即抱建立功业之志。 “永忆江湖”强调自己 并非贪慕功名利禄,而有功成身退之心,即怀淡泊名利之 心。“永”字表达的是诗人毕生的理想,“欲”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用世之心。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 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 气。
古往今来,登高临远的文人骚客总爱赋诗 言志。不同遭际的诗人,把酒临风,登高 望远,总是思绪飞扬,感慨万千。相似的 主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人世感慨, 登楼诗成为中国诗歌里颇有意味,颇有深 度的一类作品,涌现出大量的千古名篇。 那么,当失意的李商隐站在安定城楼上举 目远眺时,他又有什么独特的人生感喟呢?
纵观义山诗的用典,大致有这样一 些较为深层的内在心理动因
1.因身世履历上感到与古人是异代的天涯沦落人而产生的仿同心理。 在类比联想的心理状态下,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直用其事”,表现出与 古人思想感情上的古今同慨。 2.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而产生的存异心理。诗人在对比联想心态 下,自觉地对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即正典反用,由此体现与古人或时 人思想和情感上大不相同的存异心理。 3.出于“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发兹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 志在讽讥,而文多隐避”的“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语之”的安全需求而 产生的自我卫护心理。 4.审美体验上的异代美感共鸣心理。诗人因此直接借用或移置(植) 那些积淀和凝缩了一定的美感境界的故实(可称作一种美学上的“有意味 的形式”),这是一种创造美感和意境的用典。
安定城楼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典故二: 典故二: 魏书·王粲传 《三国志·魏书 王粲传》说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 三国志 魏书 王粲传》说他“性善算,作算术, 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理。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 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由于王粲才高名重,十七岁那年, 由于王粲才高名重,十七岁那年,东汉朝廷便征召王粲为 黄门侍郎,王粲却以长安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为由,不应征召。 黄门侍郎,王粲却以长安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为由,不应征召。 为躲避战乱, 前往荆州投奔了刘表,进入刘表幕府工作, 为躲避战乱,他前往荆州投奔了刘表,进入刘表幕府工作,开 始了他的幕府生涯。 始了他的幕府生涯。 在荆州十余年, 在荆州十余年,王粲始终只是依附于刘表的一个普通幕 有一个安身之处,却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僚,有一个安身之处,却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对王粲来 一方面是汉室丧失权柄,各地军阀割据, 说,一方面是汉室丧失权柄,各地军阀割据,像他这样有才华 的文人,却无法为朝廷出力; 的文人,却无法为朝廷出力;另一方面是他所依附的刘表才能 庸劣,量小识浅,又不知道使用人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庸劣,量小识浅,又不知道使用人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而前途渺茫,所以,是留是去,进退两难。 而前途渺茫,所以,是留是去,进退两难。王粲本是一个热中 于仕途功名的人, 于仕途功名的人,其郁郁而不得志 。
典 故 三:乘扁舟游五湖 越王勾践大败,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 越王勾践大败,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他向勾 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 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 屈身以事吴王, 转机。 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 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 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其中“美人计” 兴越灭吴九术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其中“美人计”, 范蠡亲自跋山涉水, 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 西施, 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 西施 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 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认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 飞鸟尽,良弓藏; 范蠡认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 狡兔死,走狗烹”。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 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 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 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 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 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 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 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 “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 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才三年, 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才三年,他再 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作品介绍】《安定城楼》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49首。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
【原文】安定城楼作者: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注释】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
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
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
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
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安定城楼
九、安定城楼
清代查慎行谓:‚王半山(安石)最赏此联,细味之,大有杜意‛(《查 初白十二种诗评》)。从诗的表达形式看,这两句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功夫 确实接近杜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有志之士的积极向上 思想,既怀着恬淡的情怀,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 相似。王安石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该诗借登楼抒写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懑,既表明了个人远大的理想, 也抨击了无耻小人的猜忌,展示了诗人面对挫折忧伤而不绝望、愤慨而不失斗志的情怀。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城楼高峻,城下绿树成荫,河流绵延远方,景色极为开阔;颔 联承接首联抒怀:上句借年少有才的贾谊被迫离开京城远赴长沙,抒发自己落第后壮志难 酬的愤慨,下句用王粲屈依刘表抒写自己寄人篱下的悲哀;颈联言志:用范蠡功成身退泛 舟五湖为榜样,表明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尾联愤怒反击:用庄子嘲笑惠子典故,对猜忌 不休、极力排挤自己的小人加以辛辣讽刺,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自己高尚的胸襟。
九、安定城楼
一、古人文章中常用典故表情达意,使文章意念表达更加含蓄、深远、典雅,但是 要求读者必须对典故中的人和事了然于心。这首诗中用了贾谊、王粲、范蠡和庄子四个 人的典故,分别用来表达诗人遭人谗毁而怀才不遇、胸怀大志、对鼠目寸光的小人予以 锐利讽刺等思想。全诗正是通过这些典故的运用,含蓄而不失锋利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 遇的愤懑。 二、这首诗的首联写景很成功:一方面紧扣题目,理显自然;另一方面意境深远: 景色雄伟壮阔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有陡然壁立之感,令人称奇;而景色绵延渺茫则 引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无限感慨,可谓意韵深远。颔联借贾谊和王粲二人流 落江湖、怀才不遇抒发个人悲伤感慨,既是首联绵延渺茫景象的自然生发,又将时空伸 向遥远的汉代,扩大了诗歌意境的时间、空间。颈联仍然顺承首联背景,把时空进一步 伸向春秋时代,以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为榜样,表明自己的心志,但情意富于变化: ‚永忆江湖‛似一意归隐,‚欲回天地‛却表明志远初衷,并为后面讽刺小人作引,整 个颈联显得既远又活。尾联以《庄子》中的鹓雏自比,对那些鼠目寸光、猜忌不休的鸱 类小人进行尖锐讽刺和有力反击,再次表明自己的远大胸襟,这既是对前面写景抒情的 整合,又是诗人满怀愤懑的尽情发泄,集中、坚实而有力。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摘要:一、安定城楼简介二、四个典故及其来源1.杜甫《春望》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4.文天祥《正气歌》三、典故在诗词中的用意四、安定城楼的文化价值正文:安定城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包含了四个著名典故。
第一个典故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望》。
诗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描绘了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杜甫流离失所的情景。
在诗中,他用“国破山河在”的典故,表达了即使国家破碎,但仍要对家园充满信心的信念。
第二个典故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词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安定城楼繁华的景象,展示了当时城市的富饶与文明。
第三个典故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诗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通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河山破碎的悲痛之情,同时也显现出安定城楼地理位置的险要。
第四个典故出自元代文天祥的《正气歌》。
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益气,永言观玉京。
”在这首诗中,文天祥以“天地有正气”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崇高的家国情怀,以及坚定的民族气节。
这四个典故在安定城楼的历史背景下,赋予了这座古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体现了诗人们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忧虑,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摘要:一、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1.贾谊和王粲的典故2.宛雏腐鼠的典故3.庄子的典故4.李白的典故二、典故用意1.表达作者有贾谊、王粲之才而不受重用2.表达高洁而为人所嫉恨的苦闷与无奈3.反击政敌的恶意中伤4.反映作者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正文:安定城楼是李商隐的一首诗,其中运用了四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曲曲心事。
这四个典故分别是贾谊和王粲的典故、宛雏腐鼠的典故、庄子的典故以及李白的典故。
首先,贾谊和王粲的典故用于表达作者有贾谊、王粲之才而不受重用。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粲则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人物,但是都曾遭遇过不被重用的困境。
在李商隐的这首诗中,作者借助这两个典故,暗示自己也有着像贾谊和王粲一样的才华,但是却不被重用,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次,宛雏腐鼠的典故用于表达高洁而为人所嫉恨的苦闷与无奈。
宛雏是古代的一种鸟,据说它的羽毛非常美丽,但是却常常被人恶意中伤。
腐鼠则是指被腐烂的老鼠,它的出现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不祥之兆。
在诗中,作者用宛雏腐鼠的典故,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质却被人嫉恨,感到非常苦闷和无奈。
第三,庄子的典故用于反击政敌的恶意中伤。
庄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邃,富于批判精神。
在诗中,作者借助庄子的典故,对政敌的恶意中伤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表达了不屈服于压力的决心。
最后,李白的典故用于反映作者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豪放奔放,具有强烈的个性。
在诗中,作者借助李白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意志。
安定城楼古诗首联赏析
安定城楼古诗首联赏析安定城楼,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城市防御体系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安定城楼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被诗人们用来描绘城市的宏伟和壮丽,以及城市的安定和稳固。
其中,有一首古诗以安定城楼为题,首联为“城楼高,城楼寒”,这首诗通过对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怀。
本文将通过对这首古诗首联的赏析,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城楼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古诗的首联,“城楼高,城楼寒”。
这两句诗简洁而有力,通过对城楼的高和寒来描绘城市的气势和氛围。
首先,诗中提到了城楼的高,这表明了城楼的雄伟和壮丽。
城楼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通常都是建造在城市的最高处,因此它不仅具有防御功能,更是城市的象征。
城楼高耸入云,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城市的繁荣和昌盛。
其次,诗中提到了城楼的寒,这表明了城市的冷清和孤寂。
城楼通常是建造在城市的边缘或者角落,它孤立在那里,既是城市的守护者,也是城市的孤独者。
城楼的寒意让人联想到城市的边缘和角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孤独和凄凉。
因此,这两句诗通过对城楼的高和寒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壮丽和孤寂,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诗人为什么选择城楼作为描写对象。
城楼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既是城市的象征,也是城市的守护者。
在古代,城楼是城市防御体系中的核心所在,它不仅是城市的防御工事,更是城市的精神支柱。
城楼的高大和坚固,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稳固和安定。
因此,诗人选择城楼作为描写对象,既是为了表达对城市的热爱,也是为了表达对国家的关怀。
城楼是国家的象征,它的高大和坚固代表着国家的强大和稳固。
诗人通过对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期盼和祝福。
因此,城楼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成为了诗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寄托。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首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在古代中国史书中,关于安定城楼的典故有很多,这些典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和智慧,具有丰富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四个典故,并探讨其用意。
第一个典故是《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的“安定城楼”。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筑安定城墙。
李斯建议在城墙上建造城楼,用来监视和控制城市的状况。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城市要稳定和繁荣,就需要有稳定的管理和监控机制。
只有在安定城楼的指导下,城市才能真正实现治理和管理的目的。
第二个典故是《汉书·王莽传》中提到的“安定城楼”。
这个故事发生在王莽篡位之后,他在京城洛阳修筑安定城楼。
这个城楼是为了巩固他的政权,而采取的权术手段。
然而,这个城楼最终成为了他权力膨胀的象征,也是王莽统治失败的信号。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权力是容易被滥用和误用的。
只有在明智和公正的管理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定和治理。
第三个典故是《资治通鉴·宋太祖纪》中提到的“安定城楼”。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他下令修筑安定城楼。
这个城楼不仅是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还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他的权威和实力。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领导者在管理和治理中,需要有权威和实力的支持。
只有在安定城楼的掩护下,领导者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治理。
第四个典故是《后汉书·陈留王贾后传》中提到的“安定城楼”。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陈留王贾后建造安定城楼,意在稳定社会秩序。
然而,在王朝衰落和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这个城楼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动荡和不稳定的时期,单靠城楼和建筑物是无法真正稳定社会的。
只有在治理和管理方面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定和稳定。
综上所述,安定城楼作为一个典故,在古代中国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四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在管理和治理中,需要有权威和实力的支持,同时也要慎防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对于领导者来说,建立稳定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安定城楼原文
安定城楼原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安定城楼原文《安定城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讲】①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
王茂元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把小女儿嫁给了他。
李商隐婚后应考博学鸿词科,落第而归,回到泾州继续幕僚生涯,郁郁不乐之下登泾州城楼抒怀,写下了这首《安定城楼》。
安定,即安定郡,泾州的别称。
②迢递:高峻。
汀洲:水边平陆。
③贾生年少虚垂泪:贾谊青年时即被汉文帝破格擢升,建议屡被采纳,因此遭到元老大臣们的忌恨,终被排挤出朝廷。
贾谊向汉文帝上书有所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之语,沉痛恳切,但终于不为所用。
李商隐在这里以贾谊自比,认为自己应试而不中的心情与贾谊类似。
王粲春来更远游:王粲是汉末著名才子,17岁时逃离京城长安到荆州避难,依附于荆州刺史刘表。
他曾经于一个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痛悼身世。
李商隐依附王茂元,与王粲依附刘表的境况类似,故而李商隐这里以王粲自比。
④这一联是说自己希望能做一番回天转地的事业,然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并无功名利禄之心。
⑤这一联典出《庄子》:惠子在魏国为相,庄子要去看他,结果有谣传说庄子此来是要取代惠子的相位。
惠子大为惶恐,一连三日三夜在国中大搜庄子。
庄子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鶵,从南海飞到北海,这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而一只刚刚捉到腐鼠的猫头鹰却对着飞过头顶的鹓鶵发出恐吓式的叫喊,生怕他来抢自己的腐鼠。
李商隐当时或是受人猜忌,故而以诗明志。
【名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翻译|鉴赏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
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定城楼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安定城楼》原文唐代: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译文及注释译文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
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安定城楼》鉴赏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
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
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
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
安定城楼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城楼,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这座城楼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重要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以下四个:
1. 安定桥头堡
安定城楼曾经是唐朝的一座关隘,是进入洛阳的必经之路。
在唐朝时期,安定城楼曾经成为一场著名的战役的战场。
唐朝的名将郭子仪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率军抵御了来自西北的突厥军队,这场战役被称为“安定桥头堡之战”,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2. 朱异与刘禹锡
唐朝时期,安定城楼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文化重地。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曾经在安定城楼上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一文,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朱异则是一位唐代的画家,他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画下了一幅名画《安定城图》,这幅画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3. 刘知几的英雄壮举
北宋时期,安定城楼曾经成为一场重要的战役的战场。
宋朝名将刘知几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率领他的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打败了入侵的敌军。
刘知几的这次胜利被人们称为“安定城楼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4. 钟会的投降
明朝时期,安定城楼曾经成为一次著名的投降事件的现场。
明朝的名将钟会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率领他的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因为内部叛变,他被迫向清军投降。
这次事件被称为“安定城楼之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悲剧。
安定城楼 古诗赏析
安定城楼古诗赏析安定城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是城市的防御设施,又是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安定城楼常常被用来抒发诗人对家国安定的愿望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其中一首名为《安定城楼》的古诗,正是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赏析,探究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全诗如下:安定城楼高百尺,。
手持短剑斩长虹。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首诗共四句,通过对安定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祈愿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安定城楼高百尺”,这里的“安定城楼”并非具体的一座城楼,而是象征着家园的安宁和稳定。
其高百尺,不仅显示了城楼的雄伟壮观,更寓意着家园的稳固和安定。
接着,诗中写到“手持短剑斩长虹”,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愿意以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家园,斩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变故。
这种对家园的忠诚和担当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接着,诗中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这里的“天街”指的是城楼上层的街道,而“小雨润如酥”则表现了家园的宁静和祥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最后,诗中写到“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话通过描绘远处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远处的草色虽然看起来很近,但实际上却无法触及,这种遥远的感觉正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安定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祈愿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诗人以城楼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家园的忠诚和担当,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描写也非常生动,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家园的美好。
总的来说,王之涣的《安定城楼》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期盼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安定城楼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家园的忠诚和担当,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描写也非常生动,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家园的美好。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诗名《安定城楼》,“安定城楼”:(在现在的甘肃“泾jing1川县“,这个县名是民国时才使用的。
最早是“定安郡”,北魏开始设立“泾州”,几经反复到唐高祖又改回“泾州“。
不管名称怎样,“安定城”本来就一直是有的,只是作为了“泾州”的首府。
)据说这“安定城门”:(是泾州的北门,当时最为繁华,最常用。
城中人口曾经达到30万,军队20万。
是有相当规模的城。
四面城墙都是7里,整个城周长28里。
)七里的城墙是挺长的。
我们来看看有关李商隐这个阶段的资料:(唐开成三年(838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想通过考试后获得官职。
但录取并拟官职后,却意外地被中书驳下。
开成三年暮春,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泾原幕府担任从事。
)我们先来看原诗:“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字词典故“迢递”:遥远貌,曲折,连绵不绝的意思。
“汀洲”:水中小洲。
在很多唐诗里头,都是描写春天“汀州”上的草。
(如武元衡《江上寄隐者》“却忆沿江叟,汀洲春草生。
”)赏析李商隐说,连绵不绝的安定城墙,又高又长。
我站在这百尺城楼上眺望城外,只见那嫩绿的杨柳枝外,尽是春草如茵的汀洲。
这安定城城楼前面就是泾水,泾州也是因泾水而得名的。
李商隐长安受挫,来到了五百里外的泾州,站在高楼上望着一派的春天气息,一定是颇有些感慨。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字词典故提这两句诗中提到两个人:“贾谊”和“王粲”,在杜甫的《久客》中说:“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贾生”:即“贾谊”(汉文帝时期,他上书《治安策》,一开篇就是“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可是上书后却不为汉文帝所采纳。
)“贾谊”是古人作为怀才不遇的一个典范。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1. "安定城楼高,烈日暗金桥": 这个典故描述了一座高大坚固
的城楼,即使在炎炎夏日阳光下,楼下的金桥也被遮蔽得暗淡无光。
用意是指城楼坚固稳定,能够给人以安全感。
2. "安定城楼上飞鸟无翅": 这个典故形象地描述了城楼的高度
和固实程度,使得飞鸟无法在城楼上停歇。
用意是指城楼的安定固定,使得城内的秩序得到维护。
3. "安定城楼矮,白日折翼虎": 这个典故指出了城楼的不稳定
以及城外的危险。
虎因城矮而丧失了飞翔的能力,难以攻击城楼。
用意是指城楼的稳定程度与高度对于防御外敌的重要性。
4. "安定城楼耐久好,四季如春可养人": 这个典故说的是城楼
的耐久性和内部环境稳定,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用意是指城楼的稳定与坚固可以提供安定舒适的居住条件,适合人们居住。
这些典故都强调了安定城楼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对于人们安全、舒适保障的重要性。
安定城楼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安定城楼_古诗大全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雏竟未休。
注释中,。
朱楼。
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
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赏析;“冀了尾联。
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雏抢夺而?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
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
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
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
四个典故,都能贴合作者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
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作者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作者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一。
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题为《安定城楼》的七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1、找出诗中化用的四个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贾谊和王粲这两人都是怀才不遇的忧时念国无可奈何,李商隐在自己落第远游的时候和这两个历史人物产生了共鸣,引古人自况,表达自己不幸的遭遇。
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表明李商隐向往离开朝廷归隐,但必须等到自己扭转乾坤,澄清了当前国家的混乱的局面以后,等到唐王朝中兴的时候,才功成身退,要扭转乾坤,但不要利禄。
《庄子》里的鸱鸟,鵷雏的典故,诗人用自己崇高的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卑鄙心理作的对比,狠狠鞭斥讽刺了排挤自己的朋党势力,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词科,不是为了区区利禄,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
对权贵们的造谣中伤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2、在“虚”,“更”,“永忆”,“欲回”中来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虚”既是对贾谊上疏论时事,却没被当权者采纳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更”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对前途的隐忧。
“永忆”是坚持的向往着的意思,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
“欲回”表达了诗人的抱负,意思是永忆江湖,归来白发,欲回天地,才上扁舟。
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背景:
在持续于中晚唐历史上达数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曾经得到作为牛党重要人物的令狐楚父子的帮助,而王茂元却偏被人们看成是李党人物。
因此,这一年李商隐继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便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
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赏析:
《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
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古诗词鉴赏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
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
这是第一层。
四、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
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
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
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
两者似相反,实相成。
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
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
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
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
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
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
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
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
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
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
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
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高官争权的现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