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战国争雄》教案 川教版
最新整理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下面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供参考!范文一【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合纵与连横。
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2.教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一)“战国七雄”1.观察地图,谈发现。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二)战国时期的战争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特点?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
思考:体现了哪些战争艺术、成语?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
(三)、合纵与连横1.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何为纵、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影响?在地图上出示意出来。
2024年初中七年级历史《战国争雄》教学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历史《战国争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战国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包括主要国家、重要事件和时间线索。
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熟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对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提高学生的历史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学会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
锻炼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战国历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引导学生理解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主要国家及其争霸战争。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经过、结果及影响。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军事斗争。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国时期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片段或讲述历史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
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指导材料,包括历史地图、时间线、重要事件概览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自主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或国家争霸进行讨论。
小组内成员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思维碰撞和辩论。
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讲解与互动教师详细讲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课堂互动性。
结合历史材料或多媒体资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历史知识和故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课战国七雄教案川教版1
战国七雄教案【教学目标】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了解“合纵〞及“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教学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图表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战国七雄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师展示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形图。
教师复习提问:春秋时期有哪五霸?学生活动:学生答复春秋五霸的名称,教师展示课件。
见第2张PPT。
教师讲述:我国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场,经过商、西周,到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现在学习第7课战国七雄。
见第3张PPT。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合纵及连横第一篇章:战国七雄课题理解:教师引用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那么绝不言王矣〞。
教师解释:春秋时期(人们)还尊崇周王,而七国没有人谈论王道。
说明战国时期各自称雄了。
见第6张PPT。
课件展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见第7张PPT。
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自学,记住战国七雄的名称,都城:齐(临淄);楚(郢);秦(咸阳);燕(蓟);韩(郑);赵(邯郸);魏(大梁)。
见第8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2.4《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
光剑影、杀声震天是
常见的事情。要了解
中国古代的军事,探
索战争的规律,就要
关注战国的历史。
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
.
4
三家分晋-韩赵魏
田氏代齐
四王冢
这四个在临淄附近的墓,相
传是齐威王、宣王、湣王、
襄王之墓,又名四豪冢。东
西绵延0.5公里,每座高
120米,宛如四座山峰
.
5
.
6
晋北
南
.
7
战国时的战争
1、兵器的原料和种类
第4课
战国争雄
.
1
年代示意图
周朝
西周(镐京)
东周(洛邑)
公 元 前 1046 年
公公
公公
元元
元元
前前
前前
771770
476 475
年 年 春秋 年 年
.
战国
公
元
前 221 年
2
战国争雄
•战国的由来 •战国七雄 •战国的战争 •战国的外交
.
3
“战国”因战争众多、 争夺激烈而得名。那
时,争城夺地 、刀
2、主要的兵种
3、战争的规模
4、著名的军事家
5、经典战例及.启示
8
战国时期三戈铜戟(湖北 省随县出土)
战国时期铁兜鍪(秦始皇
. 陵出土)
9
金钩是春秋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 短兵器, 称之为“吴钩”,是一种端的机 械装置
铜镞 是配合远射程兵器弓弩 使用的
楚
以
攻
纵
.
弱 2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殳是一种锤击武器,本为战车上的. 五兵之一。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ppt1 川教版
燕 赵 秦 魏 韩 楚 “合纵”图解之一 楚 “合纵”图解之二 齐 秦 韩 魏 赵
燕
齐
燕 赵 秦 魏 韩 楚 “连横”图解之一 楚 “连横”图解之二 韩 齐 秦 魏 赵
燕
齐
思考:
我们如何看张仪这个人?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初中七年级《战国争雄》历史教案:学习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战国争雄》历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个民族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经历过多样的历史变迁,体验到过不同的社会制度。
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事情,从而更好的理解现在,预测未来。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融入时代的脉搏,不断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更好的实践与贡献。
一、为什么要学历史1. 让我们认识历史的意义历史是记录人类历史变迁的一份文件,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人类文明史、自然地理变迁、科技文化发展,了解过去的遗产与现在的社会,理解社会发展变革。
2. 让我们感悟历史的价值历史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精神价值。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受到精神与思想上的历史传承,感受历史是如此的强烈和真实。
这种感悟是我们探究历史的正确方法,也是激发我们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的源泉。
二、《战国争雄》教学内容《战国争雄》是初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本文的教学案例。
当我们沉浸在战神赵子龙、天下皆知的孙子、匡扶汉室的钟离春等英雄人物中,深入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军事思想、哲学思想、文化传承,才真正意识到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战国争雄》教材该如何展开教学?1. 了解中华文明发展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四千年的大事纪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2. 了解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国家选举方式、兵器制造、政治思想以及经济状况等。
3. 历史名人的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战国争雄》中的历史名人、著名管家、文化大家、科技高手等,并展开二级课堂的陈述和讨论。
4. 运用历史知识解析当今中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讲述、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将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运用到当今社会,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
战国争雄教案
战国争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战国时期的背景与特点,掌握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及其主要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理解和解读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
2. 教学难点:学生分析和解读战国时期社会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于战争和历史的思考。
2.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分享观点。
3. 看图解说法: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先通过简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你们对于战国时期的印象是什么?”等等。
2. 新知讲解(20分钟)教师依次介绍战国时期的六个主要国家:秦国、齐国、楚国、魏国、赵国和韩国。
重点解释每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并结合图片进行解说。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进行讨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该国家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制度如何?军事实力如何?文化传承有哪些?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图片观察与分析(25分钟)展示多张战国时期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图片中的人物是哪个国家的?这些人物可能是什么身份?图片中的场景和细节反映了哪些社会历史现象?5. 总结归纳(15分钟)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和图片分析的结果,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战国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六、教学延伸1. 作文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国家,撰写一篇关于该国家的政治、军事或文化特点的文章。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七雄》说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七雄》说课稿一、教材简介《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是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必备教材之一。
本说课稿将以其中的第一单元《战国七雄》为例,详细介绍本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战国七雄》,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了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了解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了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和国家间的斗争。
3.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和文献阅读,分析历史事件。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归纳整理历史事件和国家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复杂性。
3.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献和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和文献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提出、谜语或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七个国家是哪些吗?”等。
2. 学习新知(30分钟)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战国七雄》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战国七雄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文章和图表,了解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包括秦、楚、齐、燕、赵、魏、韩。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活动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从而理解战国时期的国家间斗争。
通过归纳和比较,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活动三:运用历史思维和文献阅读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和文献阅读,分析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历史文献或资料,让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培养其历史思维和文献阅读能力。
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
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个诸侯国的主要特点;(2)掌握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3)了解战国争雄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战国时期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差异和竞争关系;(3)运用史料分析法,探讨战国争雄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个诸侯国的主要特点;(2)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3)战国争雄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和战国争雄的内在原因;(3)战国争雄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兴趣;(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战国争雄吗?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个诸侯国的主要特点;(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国争雄的原因和影响;(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个诸侯国的主要特点;3. 请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
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时期的背景和各国争霸的情况;(2)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了解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2)运用历史资料,了解战国时期的争霸过程;(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认识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战国时期的背景和各国争霸情况;(2)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1)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争霸过程;(2)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战国争雄》相关章节;2. 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历史资料;3. 学具: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是如何形成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战国时期的背景和各国争霸情况;(2)分析战国七雄的特点;(3)讲述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图;2. 编写一篇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小论文;3. 推荐阅读: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书籍或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地理位置图和history essay,评估学生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和战国时期历史特点的理解程度。
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
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知道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如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战国争雄时期的社会变革,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内容1. 战国时期的背景介绍2. 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及特点3.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4. 长平之战的起因、过程及结果5. 战国争雄时期的社会变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关键史实。
2.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深度理解,长平之战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历史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商鞅变法、长平之战为例,深入剖析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探讨战国争雄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战国争雄的兴趣。
2. 讲解战国七雄:展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图,详细讲解各国的特点。
3. 分析商鞅变法: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深入剖析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4. 讲解长平之战:讲述长平之战的起因、过程及结果,强调其历史意义。
5. 探讨战国争雄时期的社会变革:引导学生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六、教学拓展1. 结合商鞅变法,引导学生探讨秦国崛起的原因,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长平之战,让学生了解战争对国家的影响,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 对比战国七雄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七、课堂互动1. 开展知识竞答,检验学生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国家的立场,分析战国争雄时期的策略与决策。
3. 讨论: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会如何巩固国家政权,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八、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历史思维能力等。
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关于历史《战国争雄》教案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年级学科:五年级历史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背景,知道战国七雄的名称。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战国争雄的相关史实。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及重要战役。
(3)战国争雄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变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战国时期的背景。
(2)提问: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及重要战役。
(2)每组选取一个战役,进行介绍和分析。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图,并标注主要战役。
2. 写一篇关于战国争雄的小短文,可以是心得体会、观点阐述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3. 针对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君主,模拟战国争雄的场景。
2. 开展一次战国时期文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了解,如战国文字、绘画、音乐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3. 历史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战国争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材《战国争雄》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教学卡片等。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变革第4课《战国争雄》课件(20ppt)
战国时期长城遗址
燕国长城遗址
赵国长城遗址
秦国长城遗址
四、合纵与连横(外交)
• 合纵——“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 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
国构成严重威胁。 • 措施:联合众多弱小国家去打一个强大的国家。
• 连横——“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 原因: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
(山(东山省东临省沂临[yí沂]市市银银雀雀山山汉汉墓墓出出土土))
史海拾贝
孙武与孙膑
孙 膑 (
字 伯 灵 )
孙膑故里
(今山东鄄[Juàn]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的军事 家,曾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 辉战例。孙膑晚年退隐孙家花园,设馆授徒,钻
研兵法战策,兵著家有之《祖孙膑—兵孙法武》89卷,图4卷。
《《孙孙子膑兵兵法法》》竹竹简简
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燕
蓟[Jì](今北京西南)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记忆口诀:东齐西秦,南楚北燕,中间还有赵魏韩。 “丰”字记忆法。
三、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军事)
1、兵器的改进: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 器出现。
2、兵种的改变: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 3、战争规模扩大:各国投入兵力越来越多,
争夺空前激烈。 4、防御手段进步: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坚固
工事。 5、更加重视对军事的研究:孙膑、庞涓、
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 川教版
《战国争雄》教案课标要求: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
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
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一、“战国七雄”(课件显示标题)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
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
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战国争雄PPT课件4 川教版
返 回
第4课 战国争雄
学习与探究
第4课 战国争雄
学习活动 认识几种古代兵器
战国时期蝉纹铜矛
战国时期箭镞
第4课 战国争雄
学习活动
战国时期三戈铜戟(湖北省随县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学习活动
青铜戈 (商代· 河南郑州出土)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商代· 山东益都出土)
云雷纹矛 (商代· 苏埠屯出土)
青铜镞(zú )(箭头) (商代· 河南郑州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学习活动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矛
第4课 战国争雄
学习活动
越王勾践的剑
第4课 战国争雄
学习测评 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
A.晋
B.齐
C.楚
D.赵
2.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B )。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
第4课 战国争雄
史海拾贝 孙武和孙膑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龙凤云纹皮盾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箭镞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蝉纹铜矛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铜境上的骑兵形象
战国武士复原图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域以战,杀人盈域。 ——《孟子· 离娄》
孟子像
第4课 战国争雄
“围魏救赵”
孙膑祠堂里的孙膑赵”
围魏救赵
川教版七上《战国争雄》课件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第7课
战国争雄
旭日东升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春秋 东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国名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战国七雄简表
都
城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铁刀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铁 战国时期 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 代,铁兵器开始应用。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苏秦画像
(头悬梁 锥刺股)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即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这种联合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
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
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 秦。
张仪画像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
即秦国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ppt4 川教版
返 回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战争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三戈铜戟(湖北省随县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靴形铜钺(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铁兜鍪(湖北铜绿山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燕国长城遗址(辽宁境内)
战国时期燕国长城遗址(北京昌平境内)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赵国长城遗址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魏国车马坑遗址(河南洛阳)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秦国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的兵器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域以战,杀人盈域。 ——《孟子· 离娄》
孟子像
第4课 战国争雄
“围魏救赵”
孙膑祠堂里的孙膑传影画像
第4课 战国争雄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第4课 战国争雄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想象图(孙膑在椅中指挥)
第4课 战国争雄
“围魏救赵”
马陵道 公元前341年,魏将庞涓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 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攻魏。孙膑用减灶之计诱魏太子申、 庞涓入马陵道埋伏之中,万弩齐发,大败魏军,魏太子申被 掳,庞涓自杀。
孙武雕像
《孙子兵法》竹简 (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孙膑
《孙膑兵法》竹简 (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
第4课 战国争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战国争雄》教案川教版(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
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方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合纵与连横。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战国时期多国的变法,是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政治改革。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讨论“商鞅变法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我国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期逐渐瓦解?这其间经历了哪几个朝代?②春秋时期有许多诸侯国,谁能在这幅空白地图上把齐、楚、秦、燕、晋这几个主要的诸侯国标出来?(挂上事先画好的春秋时期空白图)2.导入新课我国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经过商、西周,到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我们知道,我国封建社会时间极长,从战国开始,经过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直到鸦片战争前(1840年)为止,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
而战国时期是这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端。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现在学习《战国七雄》。
3.讲授新课一、七雄并立(板书)1.战国七雄(板书)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
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
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板书)。
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
韩赵魏是怎样形成的呢?(挂战国时期地图,与已经挂在黑板前的春秋地图对照)。
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与此同时,齐国大夫田氏夺了原来姜氏(姜太公的后代)的大权,历史上叫做“田氏代齐”。
不过田氏代齐以后,齐国仍叫齐国,所以在地图上表示不出这个变化来。
历史上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
(看图讲)(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的都城:齐(临淄);楚(郢);秦(咸阳);燕(蓟);韩(郑);赵(邯郸);魏(大梁)。
2.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板书)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共经历了250多年。
在这一时期,七雄之间战争频繁,比春秋时期更加剧烈,规模也更大,一个战役便要出动几十万、上百万的兵力,一次战争便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地打下去,战国便因此而得名。
战国时期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
课本图画《身着甲衣的战国骑兵》,表现了当时骑兵的形象,身上穿着牛皮做的盔甲,手里拿着铁铸的匕首,骑着战马。
图画《战国兵器》画的是戈(用来横击敌人或把敌人钩住)、矛(用来刺杀敌人)、戟(戈和矛的组合)。
战国时期为什么又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呢?这就得从当时多国的变法运动谈起。
因为战国时期正是通过多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社会。
各国都开展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较彻底,成效显著,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二、商鞅变法(板书)1.变法背景(板书)(1)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春秋以来,在奴隶制瓦解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对新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最早的地主阶级是由奴隶主转化来的,一些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成为他们的私有土地,所以新兴地主拥有很多土地,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权势,有的甚至抓到统治权。
像“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家,“田氏代齐”的田氏,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者。
但是,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
旧的奴隶制度都是保护奴隶主的。
新兴地主要想确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他们的封建经济,就必须改革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多种特权。
(2)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对商鞅变法的影响——战国时期,各国的地主阶级在基本相同的背景下先后都开展了变法运动。
影响比较大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
它们对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有明显的影响。
商鞅是李悝的弟子,商鞅是带着李悝的《法经》入秦的。
商鞅变法的很多措施跟李悝、吴起是基本相同的。
李悝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按功劳的大小授予爵禄;推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地主田租收入;制订《法经》,保护地主阶级私有财产及其统治地位。
楚国吴起变法规定:“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对世袭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精简机构,淘汰冗员,加强士兵训练,增强了兵力……可以说商鞅变法跟李悝、吴起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3)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落后、秦孝公发愤图强,坚决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地处西方,较之东方各国落后,被东方各国瞧不起,连会盟也不让它参加。
年轻有为的秦孝公即位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他发愤图强,下令求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我要升他高官,分他土地)。
”被秦孝公选中的是谁?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所以叫卫鞅。
古代称诸侯之孙为公孙,所以又叫公孙鞅。
他入秦后,因功封给他商于15个城,号为商君,所以又称他为商鞅。
当秦孝公的求贤令在各地张贴出去以后,身在魏国、怀才不遇的商鞅得悉后,马上动身,来到秦国,求见秦孝公。
他向秦孝公端出了全部变法图强的设想:怎样可以富国,怎样可以强兵,又怎样必须把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一项一项连根拔掉。
秦孝公越听越来劲,不知不觉地把他的膝盖往前挪。
两个促膝而谈,“语数日不厌”。
秦孝公决定要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
但是变法是触动整个社会的大变革。
大臣都能支持吗?秦孝公召集大臣,共商变法大计。
奴隶主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甘龙和杜贽竭力反对变法,认为“利不百,不变法。
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据理反驳,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课本图画《商鞅舌战图》是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正在跟反对变法的大臣进行辩论。
他手里拿着竹筒,引经据典,响亮地喊出了“便国不法古”的口号(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一定效法古代),坐在他对面的是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
——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的结果是秦孝公最后拍板,说:商鞅说得对。
决定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变法令公布之前,商鞅“立木赏金”,表明了新法令一公布,就要坚决实行的态度,借立木赏金以取信于民。
2.变法内容(板书)在秦孝公支持下,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商鞅大规模地推行两次变法。
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板书)图画《农民正在掘开田地上的纵横疆界》反映的是秦国的农民正在按照商鞅的法令掘开田地上的疆界。
过去田地上的疆界不作数了,商鞅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制度。
过去旧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控制,不许私有,不许买卖。
因此新法令剥夺了奴隶主贵族控制土地的特权,保护了地主的土地私有权。
②奖励耕战(板书),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
耕是指耕地和织布或织帛,指的是生产。
新法规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图画《奖励耕织》画的是一个农夫在耕地,一个农妇在织布,地上有老母鸡在寻食,房前屋后种上了瓜和果,这不正是封建经济男耕女织的典型写照吗?新法奖励耕织,必然鼓励男耕女织,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战是作战。
新法规定,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授予田地房产。
这就必然鼓励战士勇敢杀敌,促进秦国战斗力的加强。
在旧制度下,爵位是奴隶主贵族专有的特权,而新法却进一步规定,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
奖励耕战又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发展了封建势力。
③建立县制。
(板书)商鞅把全国的城邑和村子合并起来,新设置了31个县。
在全国普遍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这样,封建国君的权力更加集中。
商鞅变法是一场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条条内容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奴隶主贵族进行了拼死的反对。
变法令刚一公布,他们就起来抵制。
太子驷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唆使太子犯法。
商鞅毫不手软,采取严厉措施严加惩处:公子虔割了鼻子,公孙贾脸上刺了字,新法才顺利进行下去。
新法推行了18年,公元前338年,全力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了,被旧势力包围的太子继位,即位后第一件大事便是把商鞅车裂致死。
但是,新法顺应了封建制度一定要发展的趋势,早已深入人心,商鞅虽死,秦法不变,商鞅的政策仍然在秦国继续推行。
3.变法意义(板书)商鞅变法对秦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在“富强”两个字上着眼,变法以后,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这是富;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加强,这是强。
总起来说,秦国很快成为国富兵强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
第二,要抓住“封建”这个性质。
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发展的是封建经济,确立的是封建制度,变法以后的秦国形成为一个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国通过变法形成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全国都先后进行变法,也都先后不同程度地确立了封建制度,成为封建国家。
因此,我们说,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战国中期的事情。
商鞅变法在各国变法中不是最早的。
最早起来变法的是魏国的李悝,魏国也最早强盛起来。
在战国初期的将近100年时间里,无论是西边的秦,东边的齐,还是南边的楚,没有不被魏国打败的。
魏国夺取了邻国一片土地,一时称雄中原,风头十足。
不过魏国的强盛到了战国中期,经过“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两次大战的失败,元气大丧,又衰落下去。
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都是魏国跟齐国之间的交战。
齐的军师是孙膑,魏的主将是庞涓。
(关于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可让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将军庞涓率领军队进攻赵国(边讲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抵挡不住,第二年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来救赵国。
按常情考虑问题,邯郸被围,齐国为救赵国,当把军队开到赵国,去解邯郸之围。
而军师孙膑,却把军队开到了魏国,他要乘魏国精兵北上攻赵,内部必然空虚的当口,来一个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
庞涓虽然被迫从邯郸撤军,回师自救。
军队经过长途行军,疲惫不堪,走到桂陵,遇到早已埋伏在那里以逸待劳的齐军,被齐军打得大败。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