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一)

合集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识记知识点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中,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5、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7、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用权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8、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而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9、层次制和职能制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10、集权制和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有自主权,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

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

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11、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完整word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整理复习版)

(完整word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整理复习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概念术语1、行政: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及其过程。

2、行政法: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体系。

3、行政关系: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同被管理者所发生各种关系的总称。

4、行政权:指执行、管理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二、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行政权进行控制答:行政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其作用具有两重性。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行政权与其他国家公权力相比,它与公民、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

2、行政法的特征答:形式特征---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居部门法之首内容特征---内容广泛、规范,易于变动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3、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我国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协定。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概念术语1、行政法定原则: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

2、法律优位:指在已经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凡有抵触则以法律为准;或者在法律尚未规定而其他规范性文件率先作出是,一旦法律就同一事项作出规定,则法律具有优先地位,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服从之。

3、法律保留:指当宪法或法律将某些事项保留给立法机关时,行政机关非经特别授权不得对此制定任何规范性文件。

4、比例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利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利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5、行政效益原则: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求以消耗最小的社会资源而取得最多的社会效益。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行政:指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除国家的立法、司法(检察和审判),军事职能之外的国家的组织管理职能。

特征:(1)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2)由依法组织的主体运作;(3)行政活动具法定性和裁量性;(4)表现方式多样性。

2、行政权: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的社会组织进行行政活动的,包括管理公共行政事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权力。

特征:(1)直接性和主动性;(2)公益性;(3)扩张性;(4)优益性:优先性和收益性。

3、行政法:行政法既含管理法,也包括控权法,是规范行政权的组织和活动的国内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形式上的特点:①没有统一法典;②实体和程序合体;(2)内容上的特点①公益优先性;②行政权主体优越性;③在内容上体现多样性和发展性,及程序性规范和实体性规范的一体性。

4、行政法的渊源: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即法源。

(1)宪法的制定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的制定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行政法规和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制定主体:①行政法规:国务院;②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粮监会);③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市的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市的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

(4)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①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②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5)法律解释(6)国际条约与协定5、法源性和非法源性的区别:法源性的基本条件::(1)是否具有创制性(2)能否成为评判行为的依据6、行政法律关系:指经行政法对行政关系的调整和确认,因国家行政权的行使而发生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具有了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考试复习资料大全[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考试复习资料大全[1]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 权利 和_义务_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__物_、__行为_和_精神财富_。

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_一般行政法_和_特别行政法_。

4.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_行政相对方_申请为前提。

5.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_组织_。

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_中央_行政机关和_地方_行政机关。

7.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_制定规章权_和_本部门所辖事务管理权_。

8.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_公务行为_,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_民事行为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ABD )。

A .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D.内容变更 3.下例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B 、D )。

B.公安派出所D.公安局法制科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D )。

D.行政审判权 5.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 A B C D )。

A 适应需要原则 B 精简原则 C 高效率原则 D 依法设置的原则 6.垂直领导就是由于业务关系极为密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采取直接组织与指挥,权力高度集中。

如( A B )。

A .民航 B .铁路 7.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叫做( D )。

D .委任 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 B C D )A .合法性原则 B .行政法治原则 C .合理性原则 D .应急性原则。

9.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A D )。

A .国家行政机关D .行政受托人 10.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 D )。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1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1

一、填空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4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5行政主体是享受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7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8机关和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9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10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11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13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14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15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制16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17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1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19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20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21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的形式22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23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4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25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26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27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28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29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3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31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32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33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后补式的追偿,一种是先赔后追的方式34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3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理36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37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38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39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40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41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42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43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44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45可定案证据的特征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46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47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48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49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50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里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51执行根据是指人民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施的生效法律文书52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二、名词解释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行政法律事实: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3.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行为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8.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9.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3、这种处罚的方式违背了行政处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维
4、本案还涉及交通标志设置不当的问题,西城交通支队根据无效 标志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定是违法的。
四、信赖保护原则(帝王条款) (一)基本含义:对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能随意撤销或撤回
(二)如何落实:1、加强法律监督2、行政赔偿和补偿的运用 案例:1. 与毕业证 学位证有关的争议可以告高校提起行政诉讼(学校得到法律授权),其 他都是民事。(也可以通过学校内部行政行为,申述,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1,行政诉讼, 2,民事官司,3,向学校的上级领导部门提出申诉
私行政: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针对其内部事务的执行和管理 活动。私行政是属于组织在自己部门的事务上行使职能
3.是一种国家的活动:是国家行政主体的活动(主要是国家行政机 关) 要树立的第一个行政法思维:有(法律)授权,才有行政
第二个行政法思维:法律的授权是对行政主体的授权,而不是 对个人。(公务员没有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
任何身份下都具有特定的权利义务。公务员有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公民有公民的权利义务,明
确两者的不同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损害的是公务员的权利,其救济途径为申 诉;如果损害的是公民的权利,其救济途径为复议、诉讼和请求国家 赔偿。
(三)公务行为如何界定
实践中通常综合考虑四个标准: 1. 时间标准。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实施的行为通常可以认为是公务行为。下班以后实施的行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最低) (3)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最低)
(一种是计划单列城市:大连、宁波,一种是经 济特区)
法规规章的名称 法规 条例、规定、办法(国务院经人大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 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规章 规定、办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一一、填空题1.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法律监督、人事监督和工作监督。

2.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3.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职能由法律来设定。

5.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6.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7.被告是作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8财产罚包括罚款、没收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没收非法财物,是对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的剥夺。

9.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行政法律关系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B. 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C. 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D.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B.行政机关是唯一的行政主体C.行政机关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D.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相同3. 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的是(C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B.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C. 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D.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其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4. 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B )。

A. 直接强制B. 代执行C. 即时强制D. 执行罚5. 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D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2、资格许可:是指行政主体应申请人的申请,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核发的一定的证明文书,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

3、要式行政行为: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

4、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5、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6、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8、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二、填空题1 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2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3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 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5 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8 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9 (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10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参考重点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参考重点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参考重点(一)1. 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是(地域)管辖。

2. 下列行政处罚种类中,属于人身自由罚的是(行政拘留)。

3. 公务员一经任用,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身份保障权)。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方式的是(行政机关委托某特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能)。

5. 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6. 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

7. 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8. 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关或组织,被称为(行政主体)。

9. 公务员执行公务,有法律规定情形时应当回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任务艰巨预感到难以完成的应当回避)10. 我国《行政强制法》规定,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11. 行政程序法上设立的下列制度,哪一项主要不是为了体现行政效率原则的?(回避制度)12. 关于行政复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1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这体现了(信赖保护原则)。

14. 行政行为成立后即对有关的组织或个人产生法律上的约束效力,不能再作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的相关要求的行为。

这是行政行为法律效力中的(拘束力)。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可以录用为公务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复习资料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复习资料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一.行政法概念: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地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其后果予以补救地法律规范地总称.(P2)二.行政法地特征(P4)(一)在形式上地特征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地法典2.行政法表现形式和效力等级地多样性3.行政法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交织共存(二)在内容上地特征1.行政法地内容广泛,具有较强地专业性和技术性2.行政法具有明显地强制性3.行政法律规范地内容具有易变性三.行政法地渊源(会判断)(P7)(1)宪法(2)法律:如《国务院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铁路法》等.(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航行管理条例》等.(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有权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 (6)条约和协定四.行政法律关系(P10)(了解)五.行政法律事实含义:即由行政法律规范规定地,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地客观现象.它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种事实.(P15)六.行政法地作用(没有标准答案题目)(P17)1.维护社会秩序与行政权力运行秩序2.保障私益与公益地实现3.预防和解决行政纷争4.推进和保障社会改革第二章一.行政法地基本原则(P24)(理解)(一)行政合法性原则(二)行政合理性原则第三章(基础题)一.行政法上地主体(重点:小案例选择)(P33)(一)国务院地组成1.国务院办公厅.协助国务院领导开展工作,由《国务院组织法设置》,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行.署08年大部制改革后共27个,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是主体.附: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3.国务院地直属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预防腐败局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4.国务院部委管理地国家局.包括国务院办公厅管理国家信访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地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5.国务院办事机构.包括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主要是协助总理办理具体事务,一般不享有对外管理地独立权限,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6.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具体为: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8个.其中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地震局.气象局,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二)地方行政机关(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工作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派出机关,如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3)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地派出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地派出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三)被授权组织1.行政机构.行政机构不具有独立地编制和财政预算.因此一般情况下行政机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是如果行政机构得到了授权就可以变为行政主体.几个典型地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地行政机构:(1)内设机构.专利复审委员会,由专利局设立,《专利法》授权.商标评审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法》(2)行政性公司.烟草公司.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3)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技术检验.鉴定机构(4)企业单位,如管道企业(5)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6)社会团体.如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四)受委托地组织由于受委托组织地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纠纷或者争议,行政管理相对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受委托组织不能以被告地身分应诉,只能由委托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应诉,因而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二.国家公务员(P51 PPT)(一)公务员回避制度(二)公务员申诉制度第四章一.行政行为地分类(P66)(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2)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3)依职权地行政行为和依申请地行政行为(4)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5)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6)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7)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8)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9)其他分类二.行政立法地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地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活动.(P73)三.行政立法地效力等级(P78)(理解)第六章一.行政许可地含义:是在现行法律一般禁止地情况下,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相对人地申请,经过审查确认,通过颁发许可证照地形式予以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地权利和资格地行为地总称.(p112)二.行政许可地设定权限(P122)(重点,答详细)(1)法律可以设定各类行政许可.(2)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法律未有创设地事项可以由行政法规对其进行创设,必要时国务院可以以决定地形式设定行政许可.该许可实施后,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但临时性许可例外.(3)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地,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4)省级地方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但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而不包括其他规章.(5)国务院地部门规章不能设定行政许可,只能对已经创设地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6)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范围内作出具体详细地规定,但是没有权力增设许可,更加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地条件.三.行政许可地实施程序(P125)(重点)(一)一般程序(1)申请与受理(2)审查与决定(3)听证(非必经程序)(4)变更.延续(二)特殊程序四.行政许可注销情形:(P132)(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地;(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地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地;(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地;(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地;(六)法律.法规规定地应当注销行政许可地其他情形.注意:撤销与注销地区别,注销地前提是具有合法地行政许可.五.行政相对人地责任(P133)1.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地,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地,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地,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地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地,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一.行政处罚地含义:是指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由享有法定权限地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地行为人(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法律制裁地具体行政行为.(P136)二.行政处罚地种类(判断属于哪一类)(P139)警告是申诫罚地一种形式,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地组织对轻微违法行为人地谴责和告诫.2.罚款罚款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令其承担一定地金钱给付义务地处罚形式.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即收归国有,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违法行为人地违法所得和非法收入收归国有地处罚形式.4.没收非法财物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地财物收归国有地处罚形式.5.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是指行政机关对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地行政管理相对人地一种处罚.包括停止生产和停止营业两种情形.6.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是指行政机关暂时扣押或取消违法行为人已经获得地从事某项活动或业务地资格证书,限制或剥夺其从事某项特许活动地权利地处罚.7.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地公民,在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地处罚形式.8.法律.法规规定地其他行政处罚除上述主要行政处罚种类外,法律.法规还可规定其他地行政处罚形式.三.行政处罚地设定权(P142)1.法律地设定权——任何种类地行政处罚2.行政法规地设定权——除限制人身自由地行政处罚3.地方性法规地设定权——除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4.行政规章地设定权——只能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额地罚款.其中部门规章罚款地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地方政府规章罚款地限额由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四.行政处罚地地域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P146)五.行政处罚决定地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P148)(分析案例)行政处罚与刑罚互相折抵原则.(p151)六.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地期限.(P151)(1)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地除外.(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地,不再处罚.(3)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而造成地少征或者漏征,海关在3年以内可以追征.(4)违反海关监管规定地行为在3年以后被发现地,免予处罚.(5)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地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可见,行政处罚地追究时效一般为2年,当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从其特别规定.七.行政处罚地简易程序——也称“当场处罚程序”(P151)适合简易程序地条件(P152)(1)违法事实确凿.是指违法事实简单.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不需要进一步地调查就可确定违法行为地存在.(2)有法定依据.即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地规定为依据.(3)处罚幅度上.限于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地罚款或者警告,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地罚款或警告.八.简易程序地具体步骤(P152)(1)表明身份(2)说明理由(3)制作笔录(4)填写处罚决定书(5)交付处罚决定并告知权利(6)备案九.行政处罚地一般程序(P153)1.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地区别2.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地具体步聚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听取——作出处罚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送达处罚决定书.十.当场收缴罚款地规则(P157)适用条件(1)依法给予20元以下地罚款(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地(3)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地区,当事人向指定地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十一.法律责任(P157)(看一下)第八章一.行政强制含义:(P162)(1)广义:是指行政主体和人民法院为实现具体行政行为地内容,或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发生而实施地强行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地行为. (2)狭义: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地行政目地,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行政相对人地人身或财产予以处置地行为.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地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地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地措施.(P166)三.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地区别四.代执行地概念和特点(P174)(1)含义:对已生效地具体行政行为地内容,由他人代为履行可以达到同一目地,行政主体自行或交由他人代为履行,并收取代履行地费用.(2)特点:五.执行罚(P175)第十一章(案例,重点理解)一.行政复议地含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该机关地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地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地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裁决地活动及其制度. 二.行政复议范围(P229)(一)具体行政行为地复议范围(1)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组织对违法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实施地行政惩戒.(2)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采取地对公民地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地财产予以查封.扣押.冻结等地强制手段.它包括两个方面:限制人身自由地行政强制措施,对财产地行政强制措施.(3)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地具体行政行为.(4)不予许可地行为.(5)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地法定职责地行为.(6)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地行为. 一是应当发给抚恤金而没有发给;二是错发抚恤金;三是少发抚恤金;(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地行为.(8)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地行为.人身权是指与人身相联系地没有直接财产内容地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婚姻自主权等等. 财产权是指具有经济利益地权利,包括物权(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地役权.典权等)债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继承权等.(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可以申请复议地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地行政复议范围《行政复议法》与《行政复议条例》相比,其显著地进步还在于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复议地范围,从而使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地监督更趋完善.依据《行政复议法》,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地抽象行政行为包括:(1)国务院部门地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地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地规定.(三)行政复议排除地范围(1)行政机关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地奖惩.任免等决定之所以将行政处分和人事处理决定排除在行政复议之外,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已规定了对行政处分和人事处理决定地救济途径,如果再作为行政复议事项,则必然会出现复议机关与行政监察部门地职权交叉和重叠,不利于纠纷地真正解决. (2)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所作地仲裁.调解或者处理行为这类调解处理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平等主体之间地民事纠纷居间作出地行政行为,而这类纠纷原本可以由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处理,只是先由行政机关调解和处理可以起到过滤和提高效率地作用,但如果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者对于行政处理不服,仍要由仲裁机关或法院来解决,所以不必经过行政复议程序.(3)行政法规和规章三.行政复议地管辖(p234)行政复议地管辖,根据《行政复议法》地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形:(一)对县级以上地各级政府地各工作部门地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地复议案件,当事人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地,则由本级人民政府对复议案件进行管辖.这是本级人民政府管辖地一般情况. (二)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行政复议案件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选择而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地工作部门地上一级主管部门(或业务领导或有指导关系地对口工作部门)管辖.二是法律规定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三)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地复议,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四)原机关管辖.原机关管辖是复议管辖中上级管辖基本原则地例外.它是指申请人对行政机关地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地复议,只能由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管辖.它有两种情形:一是对国务院各部门地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地复议,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地部门管辖.二是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地复议,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辖.(五)共同行政行为地复议管辖.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地名义作出地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地复议,由它们地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六)派出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地复议管辖,由设立该派出机关地人民政府管辖.(七)派出机构地具体行政行为地复议管辖.应针对不同地情况而分别由不同地行政机关进行管辖.(八)被授权组织具体行政行为地复议管辖,由直接主管该组织地行政机关管辖.(九)受委托组织具体行政行为地复议管辖.其行为后果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其复议管辖地机关也只能是委托机关地上一级行政机关. (十)上级行政机关批准地具体行政行为地复议管辖,由批准地行政机关管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地除外.(十一)被授销地行政机关在其被撤销前作出地具体行政行为复议管辖.由继续行使其职权地行政机关地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十二)复议地移送管辖.复议地移送管辖,是指复议机关对已受理地复议案件,经审查发现自己对该案件无管辖权时,将该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地复议机关管辖.(十三)指定管辖.当管辖权发生争议时,为避免发生相互推诿或互相争夺管辖权等现象,就需要由有关机关来指定由哪个机关来行使复议管辖.《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机关因复议管辖发生争议,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地,由它们地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四.复议决定地种类(P240)(小案例)(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3)撤销.变更决定.复议机关经过审理,认为被申请人地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地,决定撤销.变更,并可以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其一,主要事实不清地;其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地决定.命令错误地;其三,违反法定程序影响申请人合法权益地;其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地;其五,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地.(4)赔偿决定(5)对象行政行为地处理五.复议机关对抽象行政行为地附带性审查(小案例)1.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地依据进行附带性审查,行政复议机关有权处理地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无权处理地,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地行政机关,有权处理地行政机在60日内作出处理2.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地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具体行政行为地依据不合法, 行政复议机关有权处理地,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地,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给有权处理地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依法中止以具体行政行为地审查六.复议决定地期限(选择)(P24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地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地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地,经行政复议机关地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第十二章(案例,重点)一.行政诉讼地含义: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享有国家行政职权地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地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依据法律.法规地规定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决地制度和活动.(P245)二、行政诉讼地基本原则(P245)(理解)1.复议选择原则2.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3.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4.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5.合议审理原则6.不适用调解原则7.司法有限变更原则三.行政诉讼地排除范围(P247)(1)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内部行政行为(4)终局行政行为(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地明确授权实施地行为. (6)民事调解行为和民事仲裁行为(7)行政指导行为(8)重复处理行为(9)对行政相对人地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地行为.补充:既不能复议也不能诉讼地范围: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3、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核定三、行政诉讼中地管辖(P248)(案例)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3.移送管辖 4.指定管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资料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资料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资料1第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资料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往届试题2一、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变更。

2、公务员具有(公民)和(国家公务员)双重身份。

3、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等方式。

4、按照审计监督体制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过时)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

6、行政间接强制可以分为和(代执行)(执行罚)两种制度。

7、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法人公民)(其他组织)。

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9、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或(第三人)。

10、行政诉讼法就是调整(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名词解释1.行政职权: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2.层次制:层次制又叫层级制。

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3.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立法既有行政的性质,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又具有立法的性质,是一种准立法行为。

4.司法机关救济:即行政诉讼。

指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审判职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

行政诉讼的启动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救济请求为前提。

5.行政诉讼当事人: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律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其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

三、选择题1.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是通过各个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得以实现的,(CD)A.因此公务员就是行政主体B.行政主体包括公务员C.但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D.公务员代表行政主体2.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AC)A.具有平等有偿特定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B.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民事行为C.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D.具有平等有偿特定的行为一般是公务行为3.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有(ABC)A.监督行政主体活动的义务B.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C.行政诉讼行为D.行政司法行为4.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ABD)A.行政立法行为B.行政执法行为C.行政诉讼行为D.行政司法行为5.行政救济以(D)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0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一)
一、单选题
1、B
2、A
3、B
4、B
5、A
6、C
7、A
8、C
二、多选题
1、ABD
2、AC
3、ABCD
4、BCD
5、ABC
6、BC
7、ABD
8、ABCD
三、名词解释
1、行政法律事实P8
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2、行政相对方P59
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3、行政救济P200
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4、行政诉讼P262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四、简答㼵
1、国家行政机关有哪些特征?P31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其特征如下:
(一)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二)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三)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2、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84-185
(一)报告工作
(二)执法监督检查
(三)审查批准
(四)备案
(五)行政复议
(六)惩戒
3、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是什么?P263-264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作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法院受案
范围内及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行政争议。

(4)原告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起诉。

(5)法律、法规规定起诉前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进行了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

4、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是什么?P355-356
(一)同等原则
(二)对待原则(包括积极方面的对待和消极方面的对待)
五、案例分析
1、可以。

2、依法行使职权造成了违法的结果的行为。

3、不正确。

因为其行为造成了公民的财产损失。

630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二)
一、单行选题
1、D
2、B
3、D
4、B
5、C
6、D
7、
8、A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CD
4、AB
5、ABCD
6、AB
7、AC
8、ABCD
三、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P24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言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行政授权P55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3、行政许可P88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复议P203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P17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内容: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2、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是什么?P136
(1)实际履行原则
(2)自己履行原则
(3)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3、行政赔偿的特征是什么?P219
(1)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
(2)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
(3)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
(4)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
(5)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6)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
4、法院不能采用的证据有哪些?P342-343
(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当事人超出取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包括原告、被告。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者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没有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材料
(6)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7)被当事人或其他人做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
(8)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9)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取得的证据(10)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证据材料
五、案例分析
1、正确。

某地公安分局。

广泛澳派出所不具被告资格。

2、行政行为。

刑事诉讼行为。

630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三)
一、单选题
1、B
2、A
3、C
4、B
5、C
6、B
7、A
8、C
二、多选题
1、ABCD
2、AB
3、CD
4、ABCD
5、ABC
6、ACD
7、AB
8、BC
三、名词解释
1、公务员P47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行政强制P115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具体行政行为
的总称。

3、行政不当P195
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4、危险责任原则之P223
危险责任原则,又称无过错责任原则,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侵犯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简答题
1、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P10-11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五)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2、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P58
(一)性质不同
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二)产生的依据不同
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
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三)行为的后果不同
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

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P196
(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不是一种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责任。

(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4、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是什么?P309
(1)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对人。

第三人既不是提起诉讼的人,也不是被诉的一方。

(2)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时间特定。

(3)第三人在主体具有多样性
(4)第三人是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
五、案例分析
1、存在违法行为。

2、对象应该是国文肉食柜台经营者摊主王国文,因为从王国文与王
爱元之间是雇佣关系,其行为后果应由王爱元承担,更何况中毒食物是王国文亲自售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