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鹧鸪词(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河,郎从何处归?鹧鸪词(李涉)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
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2,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3,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 B.有是哉,子之迂也C.吾道一以贯之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4,指出下列“徒”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B.夫召我者而岂徒哉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5,指出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曾是以为孝乎子路行以告B.则修文德以来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C.公山弗扰以费畔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以吾从大夫之后以勇气闻于诸侯6,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7,人而不仁,如礼何?,?8,一日克己复礼,。
9,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 B.趋而避之道之不行C.道千乘之国是社稷之臣也 D.百姓信之矣末之难矣10,是可忍也,?11,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2)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答:12,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 B.末之也已子之往也C.道千乘之国是社稷之臣也 D.百姓信之矣末之难矣13,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组()A.阳货欲见孔子则修文德以来之B.君子之德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守死善道D.请事斯语矣子路从而后1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第一课 “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一、基础积累(11*3=3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项(A)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 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 D富.之/ 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C)A举善而教不能..C而..,则劝 B民免而无耻求也为之聚敛..于颛臾..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一项是(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来源与孔子言论无关一项是(B) A、祸起萧墙 B、舍本逐末 C、分崩离析 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论语》选读练习与答案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一、为政以德1、子适卫,冉有仆(1)。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3、孔子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二、克己复礼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孔子“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2•8 )请结合以上文字,说说孔子所说的孝与礼的关系,并作简要评价。
8、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四、知其不可而为之9、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
高二语文:《论语》之《为政以德》课后练习苏教版(通用)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累积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A、庶民遮盖摭拾...C、案牍渎职..甘蔗.B牛犊买椟还珠..、颛臾吉祥揣摩水流湍急....D 、郾城都江堰消声匿迹揠苗滋长....2、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助)...、齐之以刑(齐全)使民敬、忠以劝(努力)B..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以内(宫门照壁)....、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怪)D..3、以下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同样,③④同样B、①②同样,③④不一样C、①②不一样,③④同样D、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4、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羿善射举善而教不可以、富之C..D.)民无信不立.季氏富于周公.5、以下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①曰:“富之。
” ②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 / ②④ / ⑤⑧/ ⑥B、①④⑦ /②③⑥ /⑤⑧C、①②⑤ / ③④⑦ / ⑥⑧D、①④⑤ /②③⑧ /⑥⑦6、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A..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7、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B)8、以下句子停留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无乃 / 尔是 / 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 是过/ 与D、无乃 / 尔/ 是/ 过与9、以下各句句式与其余三句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兵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以下成语的根源与孔子的言论没关的一项为哪一项(B)A、祸起萧墙B、因小失大C、土崩瓦解D、既来之,则安之1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首创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高中语文选修《克己复礼》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选修《克己复礼》同步练习语文的学习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像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集的高中语文选修《克己复礼》同步练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一、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周监于二代( )通( )__________盖十世希不失矣( )通( )__________民无所错手足( )通( )__________其为仁之本与( )通( )__________于女安乎( )通( )__________盖阙如也( )通( )__________孝弟也者( )通( )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古今异义词一日克己复礼( ) 先生馔( )是以为孝乎( ) 弟子服其劳(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1、请事斯语矣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2、子将奚先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3、觚不觚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5、君不君,臣不臣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6、必也正名乎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7、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8、衣夫锦,于女安乎 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天下归仁焉( ) 请事斯语矣(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 无所苟而已矣(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五、指出下列各句属什么特殊句式⑴奚其正? ____________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____________⑶八佾舞于庭 ____________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____________⑸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⑹有是哉,子之迂也! ____________⑺甚矣吾衰也 ____________⑻曾是以为孝乎 ____________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____________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____________⑾野哉,由也! ____________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____________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____________六、根据语义写出出自本篇的成语1、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一、《为政以德》第五题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
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
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二、《克己复礼》第四题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
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译文: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
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会有父子共妻。
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及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
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 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 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 夫,大夫臣士”(《左传。昭公七年》) 的关系。 • 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 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
二、克己复礼
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 和祭祀祖先。“禮”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 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 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 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孔子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 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 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论语》 论语》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 纂的意思。 论语》成于众手, 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经过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论语》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论语》没有严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 章与章之间、 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 只是大致以类相从, 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 节出现。 节出现。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1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论语》原文朱熹的解说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①“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齿、有德者。
②“畏天命"三字好。
是理会得道理,便谨去做,不敢违,便是畏之也。
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与夫戒慎恐惧,皆所以畏天命也。
③要紧全在知上。
纔知得(天命),便自不容不畏。
乙《孟子》原文朱熹的解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
吾何畏彼哉!榱题:屋椽的两端之处。
①这为世上有人把大人许多崇高富贵当事,有言不敢出口,故孟子云尔。
②《论语》说“畏大人”,此却说“藐大人"。
大人固当畏,而所谓“藐”者,乃不是藐他,只是藐他许多“堂高数仞,榱题数尺"之类。
1.下列叙述,不符合数据甲意旨的是()A.君子得识天命所归,遂谨于视听言动。
B.小人处懵然状态,故不知且不畏天命。
C.君子须知得天命,天命可知遂不可畏。
D.小人不畏天命,遂轻慢位高权重之人。
2.下列人物及其言行表现,与孟子所藐的“大人”最接近的是()人物言行表现A 郑文公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 项羽(樊哙)瞋目视项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C 刘备(刘备)每与臣(诸葛亮)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 杨素奢贵自奉,礼异人臣。
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A.A B.B C.C D.D3.下列关于数据甲、乙的叙述,最适当的是()A.小人所狎,是那些徒有高位,但非齿、德兼备的大人。
B.彼等小人专为狎大人、侮圣人之事,因此无法知天命。
C.合于古制的大人,当不为孟子所藐,且同于孔子所畏。
D.孟子提出藐大人的说法,是因自己本无意于大人之位。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含答案)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一、基础积累(11*3=3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D、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阅读选择填空(12-16/18分)阅读课文《季氏将伐颛臾》12、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13、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表引进动作的对象,不译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对于③虎兕出于柙介词,从④龟玉毁于椟介词,在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介词,到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在1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项(D)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15、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D)A、相夫子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谋动干戈于邦内16、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D)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高中语文论语课后练习
《为政以德》1、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
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2、不一样。
农民起义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立场上提出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均无贫”则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出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劫富济贫,而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有这样的主张。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3、“政”“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它带有强制性、威慑性,不能充分调动百姓向善的自觉性,貌恭未必心服。
“德”“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它重教化,是引导性、关怀性的,能充分调动百姓向善的自觉性,会诚心归化。
《克己复礼》1、礼乐和仁的关系“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
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的要求,是核心内质。
乐必须要反映人的仁德。
仁德既是礼乐之前提,没有仁德,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它又是实施礼乐治国的目的,让人更具有仁德之心。
2、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
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一面。
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
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知其不可而为之》(1)“沐浴”即戒斋,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
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 位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 上服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 臣大夫,大夫臣士”(《左传。昭公七 年》)的关系。 • 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 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 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 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 则庶人不议。”(16.2)
3、怎样理解“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6.1)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 “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 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 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 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上下各 得其分,构建和谐社会。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浙江象山第三中学
周良华
《论语》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 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经过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论语》没有严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 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 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 节出现。
6为什么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9)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 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1.5)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 生“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他劝鲁哀公减轻 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
《克己复礼》同步练习
《克己复礼》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周监于二代( )通( )__________盖十世希不失矣( )通( )__________民无所错手足( )通( )__________其为仁之本与( )通( )__________于女安乎( )通( )__________盖阙如也( )通( )__________孝弟也者( )通( )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古今异义词一日克己复礼( ) 先生馔( )是以为孝乎( ) 弟子服其劳(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1、请事斯语矣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2、子将奚先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3、觚不觚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5、君不君,臣不臣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6、必也正名乎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7、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8、衣夫锦,于女安乎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天下归仁焉( ) 请事斯语矣(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 无所苟而已矣(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五、指出下列各句属什么特殊句式⑴奚其正? ____________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____________⑶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____________⑸未之有也____________⑹有是哉,子之迂也! ____________⑺甚矣吾衰也____________⑻曾是以为孝乎____________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____________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____________⑾野哉,由也! ____________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____________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____________六、根据语义写出出自本篇的成语1、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检测题(一)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检测题(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面对经济增长弛缓、就业形势每况愈下的局面,新总统一上任就改弦易张,不断规范利益博弈,消弭.(mǐ)积弊,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B.王健林老师磨砺三十年,其书法融真、草、篆、隶于一炉,走出窠臼,自成风骨,其作品集《观云》“提顿藏露,张弛有度”,已初臻.(zhēn)“拙、重”真妙。
C.经典《哈姆雷特》的评论汗牛充栋,但因作家本人对创作未曾留下片言只语,资料的匮乏如一道藩.(pān)篱,致使讫今还很少有人能真正走入人物内心。
D.敦煌壁画舞姿丰富精彩,有的动作戛.(jiá)然而止,有的神态温婉妩媚,有的腰肢手臂柔曼美妙,无不体现古代工匠们娴熟的技巧和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禅宗成为士大夫可以在责任和放任,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自我协调和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儒家的传统,是一个入世的、对社会负有责任的传统。
[乙]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想要恢复周礼,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克己复礼。
[丙]儒家所谓的“三不朽”,首先要立德,其次要立功,最不行还得立言。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都要靠社会的承认,一个人的价值要在社会上去体现。
与之相反,禅宗有一套追求自然和放松的道理。
禅宗说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只要放下一切就是自由的。
我们要反省自身,去寻找一个清净..境界。
士大夫在这点受到影响以后,在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官场争斗之外,找到自我解脱和自我放松的方法。
如用书法休养生息....。
....,什么间架结构都不能太刻意,自然就好,一定要挥洒自如禅宗在一百多年以来,已经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
上世纪 60年代是一个现代的西方世界受到文化冲击的时代。
[丁]大家可能听说过那个时候有所谓“垮掉的一代”,出现嬉皮士运动、新浪潮电影、反越战运动。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同步练习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同步练习《<论语>选读》课课练 01为政以德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为.政以德何以伐为. B.既.富矣,又何加焉既.来之,则安之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敬事而信.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庶.(众多)矣哉!B.使.(让)民以时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有若对曰:“盍. (何不) 彻乎”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于斯三者.何先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吾二臣者.皆不欲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②使民以.时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④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道之以.政②则修文德以.来之③是社稷之臣也.④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子欲善而.民善矣 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如之何其.彻也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俱不得其.死然 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为政以德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840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为政以德专项测试同步
训练
2020.03
1,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2,对下列句子中“过”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求无乃尔是过与?过:话说过头 B.且尔言过矣过:犯错
C.是谁之过与过:过错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过错
3,下列对加点“以”字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孙以出之,信以成之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③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 ,。
草上之风,必偃。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
答案
1, 其身正/虽令不从
2, A
3, C(A、B项均介词,凭借,靠;C连词,来;D介词,用)
4,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
5,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D、富.之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于颛臾..而附益之 D、季氏将有事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的来源与孔子的言论无关的一项是()A、祸起萧墙B、舍本逐末C、分崩离析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
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B、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
C、“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D、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季氏将伐颛臾》一章,完成12-20题。
12、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13、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1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1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16、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A、相夫子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谋动干戈于邦内17、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贪,和无寡,安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8、请从《季氏将伐颛臾》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①成语:释:②成语:释:③成语:释:19、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
20、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①②③第二课“克己复礼”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què)如也有酒食,先生馔(zhuàn)B、曾(céng)是以为孝乎旧谷既没(mò)C、八佾(yì)舞于庭觚(guā)不觚,觚哉D、子将奚(xī)先钻燧(suì)取活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附)请问其目.(细目)B、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已经)而好犯上者,鲜.矣(少)C、郁郁乎文.哉(完美)孔子谓.季氏(评论)D、期.可已矣(一周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免除)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③人而.不仁,如礼何④吾得而.食诸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②③④各不相同C、①②④相同,③则是另一种意思D、②和④相同,①和③不同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取火,期可已矣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不君.,臣不臣B、食夫稻,衣.夫锦C、非礼.勿视D、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B、礼云礼云.钟鼓云.乎哉C、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7、下列各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礼乐不兴,则刑罚..者..不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B、有事,弟子..孝乎..服其劳曾是以为C、然后..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免于父母之怀一日D、富贵..不安..而知好礼居处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野哉,由也B、甚矣吾衰也C、齐景公问政于孔子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9、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年年夏季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B、孔子生在春秋末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他大力宣扬“仁”的学说,以“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人格修养准则,并进而在政治上提倡文教德化。
C、长大了,于是失去了光明正大落泪的理由,失去了名正言顺....依赖的理由!D、古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犯上作乱....,被庄公击败。
10、下列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A、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译文:虽然有粮食,我能得到并吃吗?B、人而不仁,如礼何?译文:作为一个人却不仁义,把礼置于何地呢?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爱护弟弟,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
11、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
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
“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说说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子将奚先.必也正.名乎盖阙如..也则言.不顺则刑罚不中.无所苟.而已矣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译文:。
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译文:。
15、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
答:【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