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

合集下载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所谓“八佾舞” 就是舞蹈者列成八排,每排八人, 所谓“八佾舞”,就是舞蹈者列成八排,每排八人, 共八八六十四人,边歌边舞。这是周天子祭祀时用 共八八六十四人,边歌边舞。这是周天子祭祀时用 的规格最高的舞蹈。因为鲁国对周王朝的项献最大, 的规格最高的舞蹈。因为鲁国对周王朝的项献最大, 所以周天子特许鲁国祭祀时可享受天子待遇, 所以周天子特许鲁国祭祀时可享受天子待遇,使用 八佾之舞。其他诸侯用六佾,六八四十八人; 八佾之舞。其他诸侯用六佾,六八四十八人;大夫 用四佾,四八三十二人。如果超越了这一规格, 用四佾,四八三十二人。如果超越了这一规格,便 是违规。从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虚荣, 是违规。从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虚荣,不仅是自高 自大,而且暗示出越位的贪心 意味着心术不正。 暗示出越位的贪心, 自大,而且暗示出越位的贪心,意味着心术不正。
要义:要各守本分。
其实,这段话不过是说,只要人人安分守己, 本色当行,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 一 份职责、义务,社会也就相安无事,正常 发展了。不然的话,上司不像个上司,下级 不像个下级,父亲不像个 父亲,儿子不像个 儿子。教师去卖布,文盲来教书,屠夫来治 病, 医生去杀猪;或者,“党政工青妇,一 起来出书”,工农商学兵,都 去做生意。那 岂不会乱套了吗?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 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 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 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 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 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 的基本态度。
阅读16.2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 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 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 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 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 执国命,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 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不议。 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孔子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6)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 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 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 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 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 2) ——天下“有道”和“无道” 天下“有道” 无道” 天下 评析】 天下无道 指什么?孔子这里讲, 天下无道” 【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 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 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 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 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 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 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 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 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10)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 (1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 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 乎?” (2•8) 8 ——说孝:敬爱、顺从 说孝:敬爱、 说孝 【评析】《论语》的许多章节,都是孔子谈 评析】《论语》的许多章节, 】《论语 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 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 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 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 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 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论语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两千多年来许多学者把这四个字分为两半解释,“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己,“复礼”是实践礼的要求;合起来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

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

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

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

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

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

所以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

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古人对“四勿”很重视,许多古代图画以四只猴子做代表,第一只猴子把眼睛蒙起来,“非礼勿视”;第二只把耳朵遮起来,“非礼勿听”;第三只把口遮起来,“非礼勿言”;第四只把手放后面或放在前面抱拳,“非礼勿动”。

克己复礼(2024)

克己复礼(2024)
2024/1/30
定义
克己复礼,源于儒家思想,意指 通过自我克制与修炼,恢复并实 践礼仪之道。
内涵
它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行 为的和谐统一,注重通过自我约 束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4
儒家思想中克己复礼地位
核心思想
在儒家学说中,克己复礼被视为实现 仁的重要途径,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儒家观念关系
团队协作精神
企业领导者应具备团队协作精 神,能够带领员工共同为实现
企业目标而努力。
20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 括人事、财务、生产、销售等各个方 面,确保企业运营有序。
严格执行制度
制定好的制度需要得到严格执行,确 保每个员工都能遵守规章制度,维护 企业正常运营秩序。
25
推广活动及成果展示
2024/1/30
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市民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情,提高市民的文明 素质。
开展“文明使者”评选活动
评选出在公共场所表现出色的市民作为“文明使者”,发挥榜样作 用。
举办文明礼仪成果展
将公共场所推广实践的成果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更多 人了解和参与到克己复礼的行动中来。
22
06
克己复礼在公共场所推 广实践
2024/1/30
23
公共场所秩序维护与改善
1 2
制定和执行公共场所行为准则
明确各类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通过宣传、教育 等方式引导公众自觉遵守。
加强管理和监督
加大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力度,配备专门的管理人 员,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纠正。
完善公共设施
3
优化公共场所设施布局,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 服务,减少因设施不足或不合理而引发的混乱和 冲突。

《论语·克己复礼》

《论语·克己复礼》

24孝的可笑之处!
1、故事假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 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 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 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 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 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 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
思考题:
1、自天子出,能保持几世不失?
①历史已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为何如此重视正名? 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
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3、愚民的手段
4、有些还可以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 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 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 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 而无度量分界,则 不能不争;争 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 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 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 礼之所起也。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 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 语砖雕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 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 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 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 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宰我说“吾安”;于是,孔子说宰我不仁。对此场争 论,你怎么看?请谈谈自己的理由。
①我觉得孔子的主张过于迂腐,太注重形式。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

• 《礼记· 檀弓上》中说道有一个叫伯高的人死了,孔 子却到了他的学生子贡的家里里去哭。这让大家很纳 闷吧,为什么他不到伯高的家里去,却到子贡的家里 哭呢?在失去亲人时的哭也是很有讲究的。孔子说如 果死去的这个人与我是兄弟关系,那我就得到祖庙里 去哭;如果死去的那个人是我父亲的朋友,我就得在 祖庙外面哭;如果那人是我的老师,我就在他的正寝 就是主卧室里哭;如果那过世的人是我的朋友,我呢 就在正寝的外面哭;那人如果跟我是泛泛之交,我就 得在郊外哭。可是孔子想伯高和我是什么关系呢?似 乎比泛泛之交要深一点,但还没有达到朋友的程度, 他想那我得去哪儿哭呢。我和伯高的关系该去哪儿哭, 周礼中没有规定。既然周礼没有规定,我就创造礼。 伯高是子贡介绍我认识的,我就到伯高的家里去哭吧。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 见周公(1)。”
•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 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 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 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 拜和拥护。 •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 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
•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孔子目睹列国 交争,于是愈加感到西周以道德为 本位、以天子为核心的典章制度礼 乐文物,不仅给人从肃穆庄重的感 染力,而且因此而对周初制度发出 由衷的赞叹。本章内容,正是孔子 面对现实而生发的思周情怀,才使 他有条件据鲁而创立儒家学派。
• 在孔子看来,周礼是最完善的政治 制度和伦理规范。因为周公受封于 东方的鲁国,文化中心东移,于是 春秋时代“周礼尽在鲁矣”(《春 秋左传》)。所以“吾从周”,也 指“鲁所存周礼而言”,“从周” 也就是“从鲁”。由此可见,孔子 是个持文化发展论者。
• 【评点】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 治思想,源于周公的“明德、慎罚” 的治国原则。孔子在学术思想上继 承了周公治世治国重在人类精神道 德建设,尤其重在修民之德的思想 传统。孔子盛赞周公的文治武功, 而且向往能够践履躬行周公之道。

克己复礼为人的意思

克己复礼为人的意思

克己复礼为人的意思
克己复礼为人,是指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恪守道德规范和社会礼仪,以恳切、真诚、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并且尽力去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克己指的是个体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考虑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克制意味着个人要有自律能力,不被自己的欲望所左右,能够做到合理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复礼指的是恪守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

一个克己复礼的人会遵守行为规范,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利益,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克己复礼为人的意思是希望一个人能够在为人处世中能够自省自律,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并且以真诚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这样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克己复礼现在的意思

克己复礼现在的意思

克己复礼现在的意思
1. 克己复礼现在的意思呀,不就是要克制自己那些不好的欲望和冲动嘛!就好比你特别想吃很多蛋糕,但为了健康你忍住了,这就是克己复礼的一种体现呀!
2. 克己复礼现在就是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呀!就像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也是在践行克己复礼呢,不是吗?
3. 克己复礼现在说来,那就是学会约束自己呀!比如你和朋友约好了时间,你就不能随便迟到,得守时,这就是克己复礼的实际例子嘛!
4. 克己复礼现在不就是提醒我们要保持自律嘛!像每天坚持锻炼,哪怕很累也不放弃,这就是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表现啊!
5. 克己复礼现在的含义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呀!当你生气想发脾气时,能忍住不发,不就做到克己复礼了吗?
6. 克己复礼现在讲的就是要注重自身修养呀!好比你看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扔垃圾桶,这也算是克己复礼的行为呀!
7. 克己复礼现在其实就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呀!像是学习一项新技能,刻苦努力不偷懒,这难道不是克己复礼吗?
8. 克己复礼现在意味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呀!就跟在长辈面前有礼貌,不随便顶嘴一样,这就是克己复礼的例子呀!
9. 克己复礼现在就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呀!比如你想改掉粗心的毛病,努力变得细心,这就是在实践克己复礼呀!
10. 克己复礼现在说的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呀!像面对诱惑能坚定拒绝,这不就是克己复礼的体现嘛!
我的观点结论是:克己复礼在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让我们成为更有素养、更自律、更优秀的人。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
尊重他人
工作中要尊重他人,与同事、上级或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关系。
勤奋尽责
要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和团队带 来更多贡献。
在家庭中的应用
孝敬父母
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让 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孝心。
尊重家人
要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充分沟通和协商 ,达成共识并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重视克己复礼的价值,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克己复礼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承与创新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克己复礼 的基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应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 展。
普及与提高
克己复礼的普及和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推广普及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人 们对克己复礼的认知和理解,使其真正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自觉意识。
3
理解
克己复礼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以道德 自律,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克己复礼的历史背景
儒家思想
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是孔子思想 体系的核心之一。
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克己复礼被视为个人修养 和品德的标准。
历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克己复礼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 和丰富。
克己复礼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守规矩讲礼仪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刻意打破或抵触。
遵守社会规矩和礼仪规范,不违反交通规则 ,不失礼于人。
实践克己复礼的困难与应对
要点一
社会环境影响
要点二
个人心理挑战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可能影响个人 实践克己复礼,需坚定信念,远离不 良风气。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它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历史。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礼仪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聪明好学,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非常重视礼仪和道德,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追随。

有一天,孔子受到了当地一位颇贵的士人之邀,要去做客。

他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而这位士人也派了人去打探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喜好。

打探的人回来向主人汇报说,孔子平时的生活非常简朴,不喜欢张扬和排场,看来他并不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

主人听了很不高兴,他觉得孔子太过于不合常规,不讲究待客之道。

于是他打算取消邀请,但是又觉得这样不够礼貌。

他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恰当的理由。

他说:“孔子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他不爱好幻象,这次的宴会只是一个形式,没有什么意义。

”于是他就派人去告知孔子取消宴会的决定。

孔子接到消息之后,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责怪对方。

他只是微笑着说:“礼尚往来,既然对方不愿请客,那我也不好勉强。

礼貌是一种互相尊重的表现,我应该尊重主人的决定。

”不久,这个消息传开了。

有人认为孔子的行为是在示威,有人认为孔子在委屈自己。

但是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孔子说:“你的行为真好,你不和对方争执,不向对方低头,保持了自己的风度。

这样的行为,不正是一种克己复礼的表现吗?”这位朋友的话让孔子觉得很有道理。

他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要充满尊重和理解。

如果对方不愿意,请客,那就让他们愿意。

如果对方取消了邀请,那就让他们取消。

自己是否有所委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礼貌和风度,保持心中的宽容和理解。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克己复礼的境界。

孔子听了朋友的话后,心中感受颇深。

从那以后,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加注重和他人的相处方式。

他总是用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一切,无论是取悦别人,还是受到别人的冷待,都能洒脱应对。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古时候,有一个国家叫做秦国,这个国家的国君非常威严,非常自负,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他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最聪明的人,最受人尊敬的人。

有一天,秦国的国君听说有一个人叫孔子非常聪明,就想要请他到自己的宫殿里做客。

这位国君为了骄傲地展示自己的智慧,决定与孔子比试才智。

孔子一听说这个邀请,很高兴地前往了秦国。

当孔子到达秦国的宫殿时,秦国的国君迎接他的时候,却没有一个礼貌性的招呼,仅仅只是非常傲慢地给了孔子一个不屑的眼神。

孔子心里虽然有些不快,但他仍然保持着冷静。

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怨言,而是微笑地问道:“君王有何贵幸之事,竟请我到来。

”秦国的国君得到这个问题后非常高兴,低头笑了笑,然后快速地提出了一个难题:“我有一难题,我要你来解答。

”孔子听到了这个问题,立刻开始思考。

他迅速回答:“如果君王有难事,臣妾愿效一丝微薄之力。

”秦国的国君得到这个回答,深为感动,他决定给孔子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才华。

他说:“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世人都说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想测试一下你的聪明才智。

”秦国国君拿起手中的一只杯子来,对着孔子说:“我今天把这只杯子放在这个地方,你能不能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孔子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然后把手中的杯子放到了原来的位置。

他微笑着说:“君王想要把这只杯子放回原来的位置,只需要把手放下就可以了。

”秦国国君被孔子这个答案给唬住了,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竟然是如此简单。

他有些失望,但又觉得自己不该输给一个没有什么权势、地位的人,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更难的问题。

他再次提取了一只杯子,对着孔子说:“这次,我要你把这只杯子放到桌子的边缘,但是不能让它掉下来。

你能做到吗?”孔子微微一笑,抓紧了手中的杯子,然后轻轻地把它放在了桌子的边缘上,保持了平衡。

他说:“君王的问题拿来非常有趣。

只要我扶着它,它就不会掉下来。

”这个回答让秦国国君更加惊讶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仅在智力上输给了孔子,更重要的是在对待人的态度上也输给了孔子。

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2)焉。

为仁由己(3),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4)。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5)斯语矣。

” (《论语·颜渊第十二》)【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2)归仁:归服仁德。

(3)为仁由己: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行不行全在于自己。

(4)目:细目或条文。

大纲之下是细目。

(5)请事:将按照指示去做。

【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这就是仁。

哪一天人们能克己复礼,天下就能归服仁德。

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怎么会由别人支配呢?”颜渊说:“请问仁的细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看,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听,不合乎礼节的不要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会按照指示去做。

”【评析】“非礼”和“礼节”、“放纵”和“规范”、“喜欢”和“应该”、“情感”和“义理”,从这些属性的尺度,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性修养和成熟度。

要修行“仁”德,就不能光考虑自己了,不能随着情感和喜欢而放纵私欲,必须从义理、规范等角度来看,要多为别人设想才能称得上“仁”德。

也就是要多克制自己的私欲,言行尽量符合礼节规范。

“仁”的礼节规范约束人的言行,但是孔子说的细目,除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外,还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为何连看和听都不行?这就是许多人容易忽视和想不通的。

人对于外在讯息如果没有识别能力、不懂得过滤,就容易被外来讯息污染,大脑就会装满不符合“礼”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还会带动“非礼”的言行。

说白了,仁者就是要能本着善心,思想必须是善的,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当然也要善的。

只有能分明善恶,能区分好坏,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受污染,从外在来看,就是能表现善的言行,也就是合乎礼的规范。

【延展】1、小孩生下来大脑里的思想像白纸一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小孩变坏了,这是不是也反映社会的问题?在社会乱象中,该如何教小孩多为别人着想、善待别人?该如何教小孩正确看待社会或媒体乱象中的讯息和言行?2、人的思想中如果没有道德良知或强有力的规范,往往为了满足私欲,会表现伤害他人的言行。

克己复礼的理解

克己复礼的理解

克己复礼的理解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恪守礼仪规范的行为准则。

这是一种古代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克己复礼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于塑造中国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克己复礼强调的是克己。

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被欲望所左右。

这种克己的精神体现了一个人对于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的追求,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克己的精神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克制住自己的私欲,不轻易放纵,不仅能够提升个人修养,更能够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其次,复礼强调的是恪守礼仪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们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社交交往等方方面面的行为规范。

恪守礼仪规范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尊严,更是对自己修养和品德的要求。

正所谓“礼让三分”,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恪守礼仪规范,尊重他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克己复礼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克己复礼的理念更显得珍贵和重要。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被物质诱惑所左右;要恪守礼仪规范,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修养,提升个人品德素质,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克己复礼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更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行为准则。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克己复礼的品质,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让这种古老而珍贵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克己复礼的理念一定能够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克己复礼的典故

克己复礼的典故

《克己复礼的典故》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克己复礼”这个有意思的典故。

“克己复礼”这四个字听起来好像有点深奥,其实啊,理解起来也不难。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孔子的大思想家。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有点乱,人们的行为也不太规范。

孔子就觉得,得有个办法让大家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有秩序。

于是,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这个说法。

啥叫“克己”呢?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好的想法。

比如说,你特别想吃很多很多的糖果,可是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这时候就得克制住自己,不能由着性子来。

那“复礼”又是啥意思呢?就是要恢复周礼,按照规矩和礼仪来做事。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看到别人有一个漂亮的玩具,心里特别想要,就想直接抢过来。

但是他想起了“克己复礼”,就忍住了这种冲动,而是有礼貌地问能不能一起玩。

还有一个例子,在学校里,大家都在排队打饭,有个同学想插队,可一想到要“克己复礼”,就乖乖地排到后面去了。

在古代,有个官员,面对别人送来的贿赂,心里很想要那些钱财。

但他想到了“克己复礼”,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就坚决拒绝了贿赂,做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克己复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有用呢。

比如和小伙伴闹矛盾了,很生气想吵架,这时候如果能克己,冷静下来,好好说话,就能避免一场争吵,恢复友好
的关系,这也是一种“复礼”。

同学们,“克己复礼”虽然是很久之前提出来的,但对咱们现在的生活也很有指导意义。

咱们要学会克制自己不好的想法和行为,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

好啦,关于“克己复礼”的典故就讲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吗?。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翻译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翻译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翻译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翻译:颜渊请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战胜自己的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

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归复到礼的要求上。

做仁义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克,约束,克制。 复,回归。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 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孔子为什么会提出“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 (尽善尽美),而现实又“礼崩乐坏” (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乱了套)。
12.1
归:赞许 目:条目 敏:聪明 非礼:(古义)不合礼节;(今义)调戏(妇女) 请:希望 事:做
用两个主谓倒装句,表达了孔子什么心情?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表明了孔子对 周公的推崇和向往,反映出孔子对周礼的梦寐以求、 无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 悲凉心情,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
觚 【gū】 饮酒器 பைடு நூலகம்礼器。 盛行于商周时期, 作用相当于酒杯。 造型为圆形细长身, 喇叭形大口,侈口, 细腰,圈足外撇。 抓身下腹部常有一 段凸起,于近圈足 处用两段靡棱作为 装饰。
17.21
为礼:修习 期:时间 女:同“汝” 处:居
崩:崩溃 期:一周年 为之:做
9、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报恩)
孔子提出了为孝的哪两个主张? (1)色。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 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 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 (2)守丧三年。
孔子为什么对宰我非常生气?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练习一: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①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
的与外在表现(12.1)。 ②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 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 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1.2)(2.8)(17.21)
练习二: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不是。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 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 基础是“仁”; “明天理,灭人欲” 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 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在古代,有一位叫做纪羡真的人,他和其他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好处和坏处。

他的好处是他很善良,对人很有礼貌,而他的坏处就是他有点自私,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感受。

有一次,纪羡真去了一个朋友家做客。

朋友对他非常热情,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还亲自为他倒了酒。

纪羡真心满意足地吃喝了一顿,回家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朋友给他倒酒时,他竟然没有主动给朋友敬过酒。

他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决定第二天主动去朋友家道歉。

第二天,纪羡真果然去了朋友家。

朋友看到他非常惊喜,问他为什么来,纪羡真说:“昨天我吃了你家的饭,你主动给我倒了酒,我竟然没有给你倒过酒,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特地来道歉。

”朋友大笑起来,说:“没关系,你能想到来道歉,已经很难得了。

而且,你也没有故意冷落我,只是一时疏忽而已。

”纪羡真听了朋友的话,感到非常欣慰。

他发现,自己之所以没有主动给朋友敬过酒,是因为他过于自我中心,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没有顾及到别人的感受。

他决定改正自己的错误,从此克己复礼,不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

纪羡真回到家后,他还是思考着这件事情。

他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品质,更代表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感受,那整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混乱不堪。

他决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

于是,纪羡真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他每天都会主动询问身边的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他做些什么。

他乐于助人,愿意为他人着想。

凡是有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纪羡真的行为举止开始影响周围的人。

他的朋友们纷纷向他学习,也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整个社会氛围也变得温暖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克己复礼这个成语,就是从纪羡真身上得来的。

他通过自己的改变,影响了周围的人,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仅关系到自己,更关系到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 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 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 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 养也。…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克己复礼
• 孔子要复的“礼”是怎样的?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周礼(向往) • 怎么恢复?具体要怎么做? • 正名 • 孝悌 •乐 •仁 • 以乐相辅 • 以仁为本 • 为什么要复礼?
• 为什么“复礼”要“克己”?这说明 孔子倡导的“克己复礼”的终极目标 是什么?
•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一说它们各自是从哪个角 度对“礼”进行阐释的。

《荀子·礼论》
•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 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 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曲礼上》
•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 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
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Hale Waihona Puke • 以下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 甚矣吾衰也 •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上哪儿找啊,你?(疑问句) • 放心吧,爸爸妈妈!(祈使句) • 终于结束了,这一节课!(感叹句) • 多帅啊,这个男孩子!(感叹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