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

合集下载

克己复礼例子

克己复礼例子

克己复礼例子
“克己复礼”是一个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源于春秋时期的修辞文章,描述了一位贤明的君主、士大夫,居官不骄,政事不贪,忠诚老实,在执行公务时,要求自己修身克己,不做过多追求,不贪图私利。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克己复礼,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克己复礼的例子有很多,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首先,我们可以举例子说明宋代朱熹的勤勉好学。

作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勤奋学习,不畏艰辛,克己复礼,即使他身居贵族,他也不放弃学习,在家里也能认真学习,后来他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举例子说明英雄武松的克己复礼。

武松是一位古代民间英雄,他生活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克己复礼,他把自己的英雄事迹隐藏起来,不去追求荣誉,而是继续担任一个平民,为人民着想,为他们解决社会问题,最终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英雄。

最后,我们可以举例子说明乔布斯的克己复礼。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不仅在科技领域有着极大的贡献,而且他的克己复礼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乔布斯一生不去追求荣誉和物质上的收益,他只想做出更好
的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也是他得到了世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克己复礼”例子的详细说明,从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克己复礼的精神不仅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也可以在现代人物中找到。

克己复礼的理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不仅要谦逊谨慎,更要自觉遵守诚信原则,不贪图私利,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尽心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最大的福祉。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培育公共精神
通过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方式培育公共精神,增强人们的公共意识 和责任感,促进克己复礼的实践。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01
02
03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和不正确的言行。
“复礼”:回归到“礼”的 规范之中。
04
2024/1/28
05
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规范的 统一。
4
历史渊源
01
02
03
起源
源自先秦儒家思想,特别 是孔子的教导。
2024/1/28
发展
在后世儒家学者中得到不 断阐发和深化,成为儒家 修身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8
9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
勤奋努力
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学 习精神,不怕困难,勇于 挑战自我。
2024/1/28
坚持不懈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 轻易放弃。
自强不息
不断自我激励和鞭策,追 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 己。
10
03 复礼:传承与创 新礼仪文化
2024/1/28
2024/1/28
现代礼仪的定义与内涵
解释现代礼仪的概念,阐述其尊重、平等、宽容等核心价值。
现代礼仪的特点
分析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区别,强调现代礼仪的简洁、实用、国 际化等特点。
现代礼仪的实践意义
探讨现代礼仪在社交、商务、政务等领域的实践意义,提高个人和 组织的形象与竞争力。
13
礼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1 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寓意
目录
02 成语故事 04 成语运用
克己复礼(拼音:kè jǐ fù lǐ)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颜渊》。 “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 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成语故事
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穷困潦倒之际,被困于陈、蔡的 山野之中,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弟子们饿了好几天,个个面黄肌瘦,心中充满忧虑。而孔子依然每 天不断地学习,没有丝毫的埋怨与担忧。
子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突破重围,好不容易才买来一袋米,希望给大家解解饥。颜回和子路赶紧在靠墙的 地方生火做饭。饭快熟的时候,恰巧屋上有团黑灰掉落在饭上,颜回觉得扔掉沾灰的饭可惜,就夹起来吃掉了。 子贡和子路去井边打水,子贡一回头,正好看见颜回在用手抓饭吃。子贡当即很生气,认为颜回偷饭吃的行为有 辱君子的操守,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去问孔子:“仁德清廉的人,也会因穷困而改变气节吗?”孔子说: “如果因穷困就改变气节,那怎么还能算仁德清廉呢?”子贡便将看见颜回偷饭的事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后并没有感到惊讶,说:“我相信颜回的人品,我认识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 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怀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缘故。你等一下,我来问问他。”
于是孔子把颜回叫过来,对他说:“我前几天夜里梦见了先人,这大概是神在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端 进来,我要祭奠一下先人。”颜回惶恐地对孔子说:“老师,刚才有团黑灰掉到锅里,留在饭里不干净,丢掉又 可惜,我就把它吃了,用吃过的饭来祭祀先人,是不恭敬的。”孔子说:“原来如此,那就算了,我们一起去吃 饭吧。

《克己复礼》完整版课件

《克己复礼》完整版课件

释题:克己复礼
克,约束,克制; 复,回归;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 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常识链接——知人论著
1.知背景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之间攻伐不断,君不像君,臣不像 臣,孔子非常怀念周公时期君臣、臣民都守礼制的盛世。简单地 说“克己复礼”就是倡导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等级秩序 ,恢复到周公时君臣和睦、社会安定、人人守礼的状态。
这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颜渊问仁、 仲弓问仁、司马牛问仁、子贡问仁、子张问仁,他 的答案都不同;就是对待同一个学生,他也会按照 当时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如樊迟三次问仁,孔子的 回答也都不同。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 周。”(3.14)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7.5)
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细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 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
1.在孔子的论述中,“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 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 政”;对普通百姓而言,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 的出发点和准则。“礼”以“仁”为基础,靠“仁”来 维持,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克己复礼”的原因1:推崇周礼的责任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3.1)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参考译文】 孔子评论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 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这还是觚吗 !”
礼之所起
《荀子·礼论》 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 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 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 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君子 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 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克己复礼(2024)

克己复礼(2024)
2024/1/30
定义
克己复礼,源于儒家思想,意指 通过自我克制与修炼,恢复并实 践礼仪之道。
内涵
它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行 为的和谐统一,注重通过自我约 束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4
儒家思想中克己复礼地位
核心思想
在儒家学说中,克己复礼被视为实现 仁的重要途径,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儒家观念关系
团队协作精神
企业领导者应具备团队协作精 神,能够带领员工共同为实现
企业目标而努力。
20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 括人事、财务、生产、销售等各个方 面,确保企业运营有序。
严格执行制度
制定好的制度需要得到严格执行,确 保每个员工都能遵守规章制度,维护 企业正常运营秩序。
25
推广活动及成果展示
2024/1/30
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市民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情,提高市民的文明 素质。
开展“文明使者”评选活动
评选出在公共场所表现出色的市民作为“文明使者”,发挥榜样作 用。
举办文明礼仪成果展
将公共场所推广实践的成果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更多 人了解和参与到克己复礼的行动中来。
22
06
克己复礼在公共场所推 广实践
2024/1/30
23
公共场所秩序维护与改善
1 2
制定和执行公共场所行为准则
明确各类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通过宣传、教育 等方式引导公众自觉遵守。
加强管理和监督
加大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力度,配备专门的管理人 员,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纠正。
完善公共设施
3
优化公共场所设施布局,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 服务,减少因设施不足或不合理而引发的混乱和 冲突。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
尊重他人
工作中要尊重他人,与同事、上级或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关系。
勤奋尽责
要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和团队带 来更多贡献。
在家庭中的应用
孝敬父母
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让 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孝心。
尊重家人
要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充分沟通和协商 ,达成共识并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重视克己复礼的价值,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克己复礼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承与创新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克己复礼 的基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应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 展。
普及与提高
克己复礼的普及和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推广普及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人 们对克己复礼的认知和理解,使其真正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自觉意识。
3
理解
克己复礼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以道德 自律,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克己复礼的历史背景
儒家思想
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是孔子思想 体系的核心之一。
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克己复礼被视为个人修养 和品德的标准。
历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克己复礼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 和丰富。
克己复礼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守规矩讲礼仪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刻意打破或抵触。
遵守社会规矩和礼仪规范,不违反交通规则 ,不失礼于人。
实践克己复礼的困难与应对
要点一
社会环境影响
要点二
个人心理挑战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可能影响个人 实践克己复礼,需坚定信念,远离不 良风气。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
社会和谐
克己复礼所强调的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等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克己复礼的原则可以减少冲突和摩擦,增强人与 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克己复礼的现代价值
道德教育
克己复礼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作 用。通过倡导克己复礼,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促进社会的道德建 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
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自我约束
克己复礼的核心是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这意味着要控制 自己的情绪、欲望和行为,遵循道德规范和礼仪规则。
尊重他人
克己复礼也包括尊重他人,对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权益给 予关注和尊重。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遵循社交礼仪和职 业道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谦虚谨慎
克己复礼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教育体系
将克己复礼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年轻 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的内涵和价值。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克己复礼的主题活动,如文化节、讲座、展览 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同时,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让更多 人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克己复礼要求我们在言行举止中保持谦虚谨慎。我们要避 免骄傲自大和轻率浮躁,而是要虚心学习、认真思考并谨 慎行事。
克己复礼的实践案例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克己复礼的典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强调道德修养和 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他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社交礼仪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古时候,有一个国家叫做秦国,这个国家的国君非常威严,非常自负,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他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最聪明的人,最受人尊敬的人。

有一天,秦国的国君听说有一个人叫孔子非常聪明,就想要请他到自己的宫殿里做客。

这位国君为了骄傲地展示自己的智慧,决定与孔子比试才智。

孔子一听说这个邀请,很高兴地前往了秦国。

当孔子到达秦国的宫殿时,秦国的国君迎接他的时候,却没有一个礼貌性的招呼,仅仅只是非常傲慢地给了孔子一个不屑的眼神。

孔子心里虽然有些不快,但他仍然保持着冷静。

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怨言,而是微笑地问道:“君王有何贵幸之事,竟请我到来。

”秦国的国君得到这个问题后非常高兴,低头笑了笑,然后快速地提出了一个难题:“我有一难题,我要你来解答。

”孔子听到了这个问题,立刻开始思考。

他迅速回答:“如果君王有难事,臣妾愿效一丝微薄之力。

”秦国的国君得到这个回答,深为感动,他决定给孔子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才华。

他说:“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世人都说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想测试一下你的聪明才智。

”秦国国君拿起手中的一只杯子来,对着孔子说:“我今天把这只杯子放在这个地方,你能不能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孔子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然后把手中的杯子放到了原来的位置。

他微笑着说:“君王想要把这只杯子放回原来的位置,只需要把手放下就可以了。

”秦国国君被孔子这个答案给唬住了,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竟然是如此简单。

他有些失望,但又觉得自己不该输给一个没有什么权势、地位的人,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更难的问题。

他再次提取了一只杯子,对着孔子说:“这次,我要你把这只杯子放到桌子的边缘,但是不能让它掉下来。

你能做到吗?”孔子微微一笑,抓紧了手中的杯子,然后轻轻地把它放在了桌子的边缘上,保持了平衡。

他说:“君王的问题拿来非常有趣。

只要我扶着它,它就不会掉下来。

”这个回答让秦国国君更加惊讶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仅在智力上输给了孔子,更重要的是在对待人的态度上也输给了孔子。

克己复礼为仁感悟和理解

克己复礼为仁感悟和理解

克己复礼为仁感悟和理解一、什么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我约束和恢复传统礼仪,使自己更加谦虚、有修养的一种行为。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实践仁道的具体表现之一。

克己指的是控制自我欲望和情绪,不随意发泄和冲动行事。

同时,它也包含了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和改正的意义。

复礼则是指恢复传统的尊重他人、尊重祖先和尊重社会规范的礼仪。

二、为仁感悟1. 克己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中“修身”就包括了克己复礼的内涵。

只有通过克制自我欲望和情绪,才能使个人得到内心的平衡和安定。

只有内心平衡的个人才能够正确对待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大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如消费欲望、情绪失控等。

如果我们能够克己复礼,就能够在面对这些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会被外界因素左右。

这样的内心修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履行家庭责任、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2. 克己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实践仁道的基础。

而克己复礼正是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守约、尊重他人等价值观常常被忽视或者被破坏。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通过克己复礼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那么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3. 克己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克己复礼,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需要懂得尊重和倾听。

只有当我们克制自我,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通过复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习惯。

最后,克己复礼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和回报他人的善意。

三、如何克己复礼1. 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是克己复礼的重要一环。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被外界因素左右,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在面对消费欲望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与控制消费来克制自己。

克己复礼解读

克己复礼解读

克己复礼解读老桂读古文桂久利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为西周之礼。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

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

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论语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

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

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

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2)焉。

为仁由己(3),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4)。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5)斯语矣。

” (《论语·颜渊第十二》)【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2)归仁:归服仁德。

(3)为仁由己: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行不行全在于自己。

(4)目:细目或条文。

大纲之下是细目。

(5)请事:将按照指示去做。

【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这就是仁。

哪一天人们能克己复礼,天下就能归服仁德。

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怎么会由别人支配呢?”颜渊说:“请问仁的细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看,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听,不合乎礼节的不要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会按照指示去做。

”【评析】“非礼”和“礼节”、“放纵”和“规范”、“喜欢”和“应该”、“情感”和“义理”,从这些属性的尺度,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性修养和成熟度。

要修行“仁”德,就不能光考虑自己了,不能随着情感和喜欢而放纵私欲,必须从义理、规范等角度来看,要多为别人设想才能称得上“仁”德。

也就是要多克制自己的私欲,言行尽量符合礼节规范。

“仁”的礼节规范约束人的言行,但是孔子说的细目,除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外,还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为何连看和听都不行?这就是许多人容易忽视和想不通的。

人对于外在讯息如果没有识别能力、不懂得过滤,就容易被外来讯息污染,大脑就会装满不符合“礼”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还会带动“非礼”的言行。

说白了,仁者就是要能本着善心,思想必须是善的,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当然也要善的。

只有能分明善恶,能区分好坏,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受污染,从外在来看,就是能表现善的言行,也就是合乎礼的规范。

【延展】1、小孩生下来大脑里的思想像白纸一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小孩变坏了,这是不是也反映社会的问题?在社会乱象中,该如何教小孩多为别人着想、善待别人?该如何教小孩正确看待社会或媒体乱象中的讯息和言行?2、人的思想中如果没有道德良知或强有力的规范,往往为了满足私欲,会表现伤害他人的言行。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

对克己复礼未来发展的展望
01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现代社会中得 到继承和发扬。
02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克己复礼的未来发展应该结合现代社 会的需要,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场景。
03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克己复礼所蕴含的自我约束、尊重他 人等理念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 和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历史上,克己复礼与某些宗 教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 与道教、佛教中的修行思想有 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克己复礼不完全等同于宗教 修行,它更强调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追 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03
克己复礼在历史上的发展
克己复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
孔孟之道中的克己复礼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遵循礼的规范,以实现社会和谐。
古代政治中的克己复礼
在古代政治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被广泛应用,官员们通过自我克制和遵循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克己复礼
在古代教育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学生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倡导自律精神
克己复礼强调自律精神,对现代人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克己复礼对现代宗教信仰的启示
强调个人修行和实践
克己复礼强调个人修行和实践,对现代宗教信仰中强调修行 和实践的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提倡和谐共处
克己复礼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对现代宗教信仰中强 调和平、慈悲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克己复礼》课件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一则关于修身养性的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山村中。

村子里住着一个叫李小宇的小男孩,他十分聪明机灵,但却有着一颗骄傲的心。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他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文采斐然,深受村民的喜爱。

老师教村里的孩子们知识,讲故事,还教他们礼仪和道德。

李小宇对这位老师嗤之以鼻,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胜过老师。

于是,他经常在课堂上说些不敬的话,甚至给老师戴上了一顶帽子,嘲笑他的年龄。

李小宇那鼻子气得老高,认为自己真是无敌了。

老师并没有与李小宇争吵,他深深明白,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品德。

于是,他决定用一次学识的比试来教育李小宇。

某一天,老师突然给村里的每个孩子都布置了一道难题,要求他们必须在一周内做出答案。

这个难题是一个数学题,烧脑程度相当高。

李小宇得知这个消息后,心生一计,他到处找寻答案,希望能在一周内做出来,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是,一周过去了,李小宇却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他感到沮丧,心想自己的才华果然只是表面功夫,实力不足。

李小宇心里一直对老师怨恨不已,但他却始终没有彻底否定自己。

他深刻明白,自己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从未真正克制过自己的骄傲。

于是,李小宇决定改变自己,他开始拜访老师,虚心请教。

老师看到李小宇的转变,非常高兴,他对李小宇说:“我很欣赏你的聪明才智,但你却缺乏修养和谦卑的品质。

只有克己复礼,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听到老师的教诲,李小宇决心克己复礼。

他拜访了一位名师,请教如何修炼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他每天都埋头苦读,同时还主动找老师请教,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小宇废寝忘食,终于在这道难题上找到了答案。

他开心地向老师展示了答案,老师非常赞赏他的努力和转变。

从那以后,李小宇变得非常谦虚和有修养,他不仅变得更加学识渊博,并且成为了村里的楷模。

他的成功来自于他对自己的克制和修养,以及对老师教诲的坚持。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在古代,有一位叫做纪羡真的人,他和其他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好处和坏处。

他的好处是他很善良,对人很有礼貌,而他的坏处就是他有点自私,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感受。

有一次,纪羡真去了一个朋友家做客。

朋友对他非常热情,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还亲自为他倒了酒。

纪羡真心满意足地吃喝了一顿,回家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朋友给他倒酒时,他竟然没有主动给朋友敬过酒。

他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决定第二天主动去朋友家道歉。

第二天,纪羡真果然去了朋友家。

朋友看到他非常惊喜,问他为什么来,纪羡真说:“昨天我吃了你家的饭,你主动给我倒了酒,我竟然没有给你倒过酒,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特地来道歉。

”朋友大笑起来,说:“没关系,你能想到来道歉,已经很难得了。

而且,你也没有故意冷落我,只是一时疏忽而已。

”纪羡真听了朋友的话,感到非常欣慰。

他发现,自己之所以没有主动给朋友敬过酒,是因为他过于自我中心,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没有顾及到别人的感受。

他决定改正自己的错误,从此克己复礼,不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

纪羡真回到家后,他还是思考着这件事情。

他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品质,更代表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感受,那整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混乱不堪。

他决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

于是,纪羡真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他每天都会主动询问身边的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他做些什么。

他乐于助人,愿意为他人着想。

凡是有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纪羡真的行为举止开始影响周围的人。

他的朋友们纷纷向他学习,也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整个社会氛围也变得温暖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克己复礼这个成语,就是从纪羡真身上得来的。

他通过自己的改变,影响了周围的人,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仅关系到自己,更关系到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 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 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 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 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 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 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 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 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为何要推行“仁”和“礼”:
•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吴从 周。” •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 可忍也?” •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总之,一句话: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要义:要各守本分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在做 好自己本分的事情,致心于当下, 这样国家整体才会文明昌盛。否则, 领导不知体恤下属,部下不能忠于 职守,父母不能尽教养之责,子女 不知孝顺,各人务心于私利,那么 社会家庭的本分又由谁来做呢?
不然的话,上司不像个上司,下级不像个下级, 父亲不像个 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教师去卖布, 文盲来教书,屠夫来治病, 医生去杀猪;或者, “党政工青妇,一起来出书”,工农商学兵,都 去 做生意。那岂不会乱套了吗?
• 一句话概括,就是君臣父子,各就各位。也就是《大学》 里 面所说的“知其所止”,《中庸》里面所说的“君 子素其位而行”。 所以,这段话其实还是借用蔡志忠 先生的那几句话来翻译最为生 动而传神: “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 就做冬瓜 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 也不必嫉妒苹果。” (《禅学季刊》)第七期) • 蔡先生是漫画家,所以说得幽默。其实,这段话不过是 说,只 要人人安分守己,本色当行,做自己应做的事, 尽自己应尽的一 份职责、义务,社会也就相安无事, 正常发展了。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

【成语故事】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一则有关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古代的一个小村落里。

从前,有一位老父亲和他的几个儿子住在一起。

由于老父亲性格刚烈,爱唠叨,经常与儿子们吵架。

他不能容忍儿子们有任何错误,经常责骂他们,使得家庭气氛紧张。

老父亲非常希望能够改掉自己的脾气,与儿子们和睦相处。

于是,他决定外出寻找克己复礼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旅行,他终于在一位智者那里找到了答案。

智者告诉老父亲:“克己复礼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尊重对方。

你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真正去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老父亲对智者的话深信不疑,回到家后立即付诸行动。

他主动与儿子们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他尽量不再指责他们的错误,而是通过理智和耐心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起初,儿子们对老父亲的改变感到惊讶和疑惑,他们觉得父亲不再唠叨,仿佛换了一个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意识到父亲的用心良苦,并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儿子们也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们看到了父亲的努力和毅力,他们懂得了亲情的重要性,并决心与父亲一同努力,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

不久后,家庭的氛围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以往的争吵和压抑被取而代之的是和睦与温馨。

儿子们学会了更加尊重和理解父亲,而父亲也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相互帮助和支持。

最终,家庭幸福的消息传遍了村子。

其他人对于克己复礼的故事感到钦佩,并希望能够向老父亲学习。

在老父亲的带领下,村民们都开始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积极改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则克己复礼的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亲情的重要性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的努力和理解。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缺点和脾气,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和耐心,用倾听和理解去面对家庭成员,终将能够建立起和谐和幸福的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己复礼
学习目标:
1.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2.感受孔子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气氛。

★语言积累与速读感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监于二代
B、盖十世希不失矣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B、郁郁乎文(完美)哉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也
C、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
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B、食旨不甘
C、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D、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6.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甚矣吾衰也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D、甚矣,汝之不惠二、阅读理解
二、结合文本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克己复礼”的。

★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探究: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
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反思学习与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
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
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将奚(什么)先三年之丧,期(期限)已久矣
B、有是哉,子之迂(迂阔、迂腐)也旧谷既没(尽),新谷既升
C、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得当) 女(通“汝”,你)安,则为之
D、无所苟(如果)而已矣然后免(免除)于父母之怀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卫君待子为政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B、有是哉,子之迂也女安,则为之
C、君子于其所不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D、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女安,则为之
3.下列各项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必也正名乎
B、衣夫锦
C、子将奚先
D、有事,弟子服其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译文:
(2)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思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二)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
(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

这种倒装句方式表达了
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
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的语体特点。

(四)“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中哪些词活用作动词?其意义与“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和“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中活用动词的相应词语
有什么不同?
★素材拓展与厚积薄发★
克己复礼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
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
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
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
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
“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
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


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
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
展了。

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
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

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
就不要去做。

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
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
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

孔子认
为:礼的本质是仁爱。

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麽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
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

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

这其实并不是什
麽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
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