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
B
5
克己复礼
为何要“克己复礼”?
☆周礼好:从周、梦周 ☆现实糟:僭越、名实不符
,天下无道、名不正
B
6
•人有病,天知否? •天道乱,人奈何?
孔子的药方
B
7
• 自读第一则到第七则(卫君待子而为政 ),疏通文字,了解大致内容
•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或翻 译红色的句子
B
8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 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 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毕养淑而敏《亲孝不心待无价。》
B
30
B
31
B
32
B
33
B
34
B
35
B
36
B
37
B
38
B
39
B
40
B
41
B
42
B
43
B
44
B
45
B
46
礼
☆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 各司其道
☆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 三年。
B
47
• 孔子的药方:仁
《说文解字》注:“仁,亲也, 从二”。
即,孔子药方仁,仁爱,爱人。 亲亲之心。
B
48
综合思考
• 孔子认为“_孝 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 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因为“_为_人孝_弟_,_而_好_犯_上_者鲜_矣______ ,不_好_犯_上_,_而_好_作乱_者_,_未_之_有_也_____ 。”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和让颜父悦色 母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守母满丧面期前要“___ ”。在父母死后要“_____”。
仁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 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
被称什为仁么学是。“仁”
?
B
1
2
克 己 复 礼
B
礼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
会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礼节仪式。
B
3
克己复礼
为何要“克己复礼”?
☆周礼好:从周、梦周
B
4
★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
,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 仰者,实为周公。
• 请问其目
• 请事斯语矣
•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 甚矣吾衰也
• 觚不觚
•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B
9
12.1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非礼:不合礼节[古义];
调戏(妇女)[今义] 敏:聪明 请:希望 事:做
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
B
10
3.14 从:依从
7.5
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吾衰也 甚矣) 复:再
要义:推崇周礼
B
12
3.1 孰:什么
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
6.25 觚不觚 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 后者:动词,像觚。
要义: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B
13
16.2
自:从 出:发出,发布 盖:大概,大约 执:执掌 命:政令 庶:平民
• 自读第八则(齐景公问政)到第十一则 (宰我问),疏通文字,了解大致内 容
•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B
19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信如君不君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 色难
• 有酒食,先生馔
• 曾是以为孝顺乎
•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 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 于女安乎
• 食旨不甘
。孔子未败,即使失败,亦虽败犹 荣!
B
53
克己欲 从周礼
求人仁
梦周公
儒 问礼乐
礼
斥季氏 儒
文 评守丧
叹觚异 道
化 明孝道
仁
统
说礼征
议孝悌
答齐公 正名分
孔子克己复礼忧患悲悯的生命轨迹
我们面前站着这样一个孔子:困顿不遇的悲 剧人物, 在礼崩乐坏的时势里忙忙碌碌四 处奔走,悕悕惶惶到处撞壁,兢兢业业克己 复礼;他的身上既有平民的质朴,又有圣人的 高贵,更有思想者的博大;他的一生都在坎 坷周流,为人的失落而迷茫,拯救,惊恐, 疾痛,哀叹,其悲壮角色在这里,他的伟大也 在其中。他是文明之源,他不折不扰终生致 力于让“人”成为一个仁者、好人。
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灵涂 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天_下_无_道_ ,例如_ _诸_侯_舞八佾 、礼_乐_征_伐_自_诸_侯_出_。因此孔子渴 望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恢_复_周_礼_的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监_ _、_郁__、_文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人都 应该“_克_己复_礼”,具体地说就是要“_非_礼_勿_视_ ,非_礼_勿_听__,非_礼_勿_言__,非_礼_勿_动__”。
B
16
综合思考
•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_正_名__,因为在他看来_名_不正_则_言_不_顺_; 言_不_顺_则_事_不_成;事_不_成_则_礼乐_不_兴_; _礼乐_不_兴_则_刑_罚_不_中 _;刑_罚_不_中_则_民_无所_错_手。足
名正 安民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云,钟鼓云乎哉?” (17•11)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3•3)
• 评析:
•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 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 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 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 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 礼、乐的问题。
B
25
2.8
是以为孝: 介宾倒装(以是为孝)
要义:敬爱、顺从为孝。
B
26
17.21
为礼:修习 崩:崩溃 期:时间 期:一周年 女:同“汝” 为之:做 处:居
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B
27
讨论
★对于守孝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
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段文字 ,你认为宰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对 于守孝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
• 语段要义:“仁”是“礼”的内核。
B
50
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 目的与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 ;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 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 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B
51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
的“孔子”?
B
52
• 悲壮与自信同在的孔子,怀着一份济世情怀一生 追梦。尽管他为社会开的这个药方,未必就能救 治当时社会。但是,儒学文化的渊源将成为我们 这些,后来人精神的栖息地。他是文明之源,他不 折不扰终生致力于让“人”成为一个仁者、好人
B
22
▪ 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诸侯有私欲所造成。 大国、强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于是便 有了不顾礼义的侵吞兼并。在此基础上,便 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拒绝向周王室依礼进 贡。有一位周天子,就是因为讨伐拒不进贡 的楚国,才失足落水溺死于长江之中。诸侯 国内部,权臣势大,便要犯上作乱,赶走甚 至杀掉君主,篡权夺位。家庭内部,同样因 为个人私念的缘故,父子成仇、夫妻反目、 兄弟相残。所以,只有克制住私欲,才能回 归周礼。“克己”是“复礼”的必要条件。
B
20
12.11
君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 臣臣:按臣子的要求去做。 父父: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子子:按子女的要求去做。 诸: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要义:要各守本分。
B
21
探究: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 子的原意相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 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 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 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要义:主张政治有道。
B
14
13.3 正:纠正 名:名分 待:等待 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 阙:缺,空缺 中:适当 苟:马虎 已:罢了
B
要义: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 制度相违背的各 种名分)。
15
综合思考
•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孔子的原话是“觚_不_觚__”)的时代,这“人不
动荡中的悲剧者忧道者,于wenku.baidu.com世中独行
B
55
我越来越感到我们的今天的无知、轻狂和野 蛮,孔孟开辟的文明源头被阻断了,人的精 神的栖居地正在逐渐消失。我们还没有足够 的沉痛、仁爱和悲怆来感应孔子这样的生命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今儒梁漱溟如是 说。
孔子在“克己复礼”中蕴涵“立人” “达人”思想,应该会给我们一些精神 激扬,因为人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B
23
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 灭人欲”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 “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 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 “仁”可言的。
B
24
1.2
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 本:根本 道:做人的原则 与:语气助词
要义: 孝悌是仁之本
B
56
B
28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 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 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 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 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 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 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B
5
克己复礼
为何要“克己复礼”?
☆周礼好:从周、梦周 ☆现实糟:僭越、名实不符
,天下无道、名不正
B
6
•人有病,天知否? •天道乱,人奈何?
孔子的药方
B
7
• 自读第一则到第七则(卫君待子而为政 ),疏通文字,了解大致内容
•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或翻 译红色的句子
B
8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 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 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毕养淑而敏《亲孝不心待无价。》
B
30
B
31
B
32
B
33
B
34
B
35
B
36
B
37
B
38
B
39
B
40
B
41
B
42
B
43
B
44
B
45
B
46
礼
☆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 各司其道
☆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 三年。
B
47
• 孔子的药方:仁
《说文解字》注:“仁,亲也, 从二”。
即,孔子药方仁,仁爱,爱人。 亲亲之心。
B
48
综合思考
• 孔子认为“_孝 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 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因为“_为_人孝_弟_,_而_好_犯_上_者鲜_矣______ ,不_好_犯_上_,_而_好_作乱_者_,_未_之_有_也_____ 。”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和让颜父悦色 母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守母满丧面期前要“___ ”。在父母死后要“_____”。
仁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 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
被称什为仁么学是。“仁”
?
B
1
2
克 己 复 礼
B
礼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
会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礼节仪式。
B
3
克己复礼
为何要“克己复礼”?
☆周礼好:从周、梦周
B
4
★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
,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 仰者,实为周公。
• 请问其目
• 请事斯语矣
•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 甚矣吾衰也
• 觚不觚
•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B
9
12.1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非礼:不合礼节[古义];
调戏(妇女)[今义] 敏:聪明 请:希望 事:做
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
B
10
3.14 从:依从
7.5
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吾衰也 甚矣) 复:再
要义:推崇周礼
B
12
3.1 孰:什么
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
6.25 觚不觚 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 后者:动词,像觚。
要义: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B
13
16.2
自:从 出:发出,发布 盖:大概,大约 执:执掌 命:政令 庶:平民
• 自读第八则(齐景公问政)到第十一则 (宰我问),疏通文字,了解大致内 容
•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B
19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信如君不君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 色难
• 有酒食,先生馔
• 曾是以为孝顺乎
•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 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 于女安乎
• 食旨不甘
。孔子未败,即使失败,亦虽败犹 荣!
B
53
克己欲 从周礼
求人仁
梦周公
儒 问礼乐
礼
斥季氏 儒
文 评守丧
叹觚异 道
化 明孝道
仁
统
说礼征
议孝悌
答齐公 正名分
孔子克己复礼忧患悲悯的生命轨迹
我们面前站着这样一个孔子:困顿不遇的悲 剧人物, 在礼崩乐坏的时势里忙忙碌碌四 处奔走,悕悕惶惶到处撞壁,兢兢业业克己 复礼;他的身上既有平民的质朴,又有圣人的 高贵,更有思想者的博大;他的一生都在坎 坷周流,为人的失落而迷茫,拯救,惊恐, 疾痛,哀叹,其悲壮角色在这里,他的伟大也 在其中。他是文明之源,他不折不扰终生致 力于让“人”成为一个仁者、好人。
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灵涂 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天_下_无_道_ ,例如_ _诸_侯_舞八佾 、礼_乐_征_伐_自_诸_侯_出_。因此孔子渴 望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恢_复_周_礼_的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监_ _、_郁__、_文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人都 应该“_克_己复_礼”,具体地说就是要“_非_礼_勿_视_ ,非_礼_勿_听__,非_礼_勿_言__,非_礼_勿_动__”。
B
16
综合思考
•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_正_名__,因为在他看来_名_不正_则_言_不_顺_; 言_不_顺_则_事_不_成;事_不_成_则_礼乐_不_兴_; _礼乐_不_兴_则_刑_罚_不_中 _;刑_罚_不_中_则_民_无所_错_手。足
名正 安民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云,钟鼓云乎哉?” (17•11)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3•3)
• 评析:
•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 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 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 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 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 礼、乐的问题。
B
25
2.8
是以为孝: 介宾倒装(以是为孝)
要义:敬爱、顺从为孝。
B
26
17.21
为礼:修习 崩:崩溃 期:时间 期:一周年 女:同“汝” 为之:做 处:居
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B
27
讨论
★对于守孝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
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段文字 ,你认为宰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对 于守孝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
• 语段要义:“仁”是“礼”的内核。
B
50
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 目的与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 ;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 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 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B
51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
的“孔子”?
B
52
• 悲壮与自信同在的孔子,怀着一份济世情怀一生 追梦。尽管他为社会开的这个药方,未必就能救 治当时社会。但是,儒学文化的渊源将成为我们 这些,后来人精神的栖息地。他是文明之源,他不 折不扰终生致力于让“人”成为一个仁者、好人
B
22
▪ 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诸侯有私欲所造成。 大国、强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于是便 有了不顾礼义的侵吞兼并。在此基础上,便 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拒绝向周王室依礼进 贡。有一位周天子,就是因为讨伐拒不进贡 的楚国,才失足落水溺死于长江之中。诸侯 国内部,权臣势大,便要犯上作乱,赶走甚 至杀掉君主,篡权夺位。家庭内部,同样因 为个人私念的缘故,父子成仇、夫妻反目、 兄弟相残。所以,只有克制住私欲,才能回 归周礼。“克己”是“复礼”的必要条件。
B
20
12.11
君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 臣臣:按臣子的要求去做。 父父: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子子:按子女的要求去做。 诸: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要义:要各守本分。
B
21
探究: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 子的原意相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 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 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 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要义:主张政治有道。
B
14
13.3 正:纠正 名:名分 待:等待 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 阙:缺,空缺 中:适当 苟:马虎 已:罢了
B
要义: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 制度相违背的各 种名分)。
15
综合思考
•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孔子的原话是“觚_不_觚__”)的时代,这“人不
动荡中的悲剧者忧道者,于wenku.baidu.com世中独行
B
55
我越来越感到我们的今天的无知、轻狂和野 蛮,孔孟开辟的文明源头被阻断了,人的精 神的栖居地正在逐渐消失。我们还没有足够 的沉痛、仁爱和悲怆来感应孔子这样的生命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今儒梁漱溟如是 说。
孔子在“克己复礼”中蕴涵“立人” “达人”思想,应该会给我们一些精神 激扬,因为人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B
23
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 灭人欲”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 “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 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 “仁”可言的。
B
24
1.2
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 本:根本 道:做人的原则 与:语气助词
要义: 孝悌是仁之本
B
56
B
28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 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 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 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 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 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 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