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 复习

合集下载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知识讲解共49页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知识讲解共49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Thank you

高中语文《克己复礼》复习

高中语文《克己复礼》复习
根据以上几段文字,谈一谈你对孔子的“礼”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 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孔子的 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 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对于个人而言,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 本,是一种自身修养,既包括内在道德水平,又包 括外在礼仪。
参考答案:
(1)子路对孔子的回答不苟同,并且说孔子的观 点何其迂腐,表现了他直率、淳朴的性格。
(2)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 已崩坏,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 制度(名)。孔子认为这些“实”的变化是不应 该的,“名”和“实”混乱,社会就会引起混乱, 礼乐就不能复兴,因此,他要用“名”(周礼的 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 “正名”,实际上是解决治国的指导思想问题。
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 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 要求。
对于宋代“天理人欲”之说,现在不少专家研究认为,宋 儒还是肯定人的正常欲望需求的,如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 也;求美味,人欲也”,“饮食男女,固出于性(天性)”, 因此,人们正当的欲望不是“人欲”,而是“天理”,只有违 背仁义礼智信的“穷口腹之欲”,才是需“去”的“人欲”, 故他又说:“修德之实,在乎去人欲,存天理”。同时,朱熹 之说不仅仅针对一般百姓,更针对统治者,提出“正君心是大 本”,认为大臣的责任是“格(规范)君心之非(不对之 处)”。朱熹被宋孝宗罢官,其著作被禁,其学被称“伪学”, 朱熹等59人被定为“伪学逆党”,也正说明朱熹理论也是针对 统治者的。到了明代,朱元璋等曲解其说,更成为专制统治的 理论。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克己复礼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克己复礼

(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 )一方面,孔子认为, 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 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 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 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 使社会安定的人, 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 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 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 爱护百姓, 维护王权、 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 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 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 德而否认管仲知礼, 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 礼之间存在着矛盾。 礼之间存在着矛盾。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 两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 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 (1)齐景公说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说“ 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为什么说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为什么说“
名与礼
名是什么?名为什么很重要?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及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及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 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 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 夫,大夫臣士”(《左传。昭公七年》) 的关系。 • 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 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
二、克己复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 和祭祀祖先。“禮”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 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 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 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孔子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 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 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论语》 论语》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 纂的意思。 论语》成于众手, 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经过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论语》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论语》没有严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 章与章之间、 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 只是大致以类相从, 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 节出现。 节出现。

(完整word版)中国哲学史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哲学史重点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要一、名词概念克己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讲仁也就是讲自身修养,即是克己,也即克制约束自己;复礼的意思是回到理的规范上来,既是使言行合于理。

仁与礼相互并存,缺一不可.礼,是以仁及道德为基础。

通过理来实践自身的道德。

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从社会政治的发展来看,孔子以克己复礼来调和当时社会的矛盾,避免社会变革,表现出他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一个人,遇事是做道德的选择还是做非道德的选择,都是自己给自己下命令的结果,而不是由他人或环境所决定的.复礼、合于礼,就是为他人、为社会尽责。

反者道之动:语出老子第四十章.指的是“道”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特征。

“反”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

依前者,“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两种含义在老子的思想中均能找到:“道”生养万物的过程即是由无到有、由一到多、由无限到有限的过程,这是朝相反方面的运动.“道”生养万物,但万物最终又复归于“道",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

老子更重视“反复"之义“道”生养万物对万物而言向本源的重新回归实际上是一种复命的过程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指道用弱的一面来对待自然,换言之就是顺应而不是改变.倡导人生应当收敛、柔弱、谦退、“不敢为天下先”、“为而不争”.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理论.最早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提出。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

《克己复礼》复习课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共20页

《克己复礼》复习课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共20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克己复礼》复习课 Microsoft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02克己复礼复习

02克己复礼复习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子夏问孝,子曰: 子夏问孝 有事,弟子服其劳; 酒食,先生馔, 是以为孝乎? 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本章内容是孝悌。 本章内容是孝悌。 评析】 【评析】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 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 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 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 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 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提问: 提问: 怎样做到“ 怎样做到“色”? 有酒食,先生馔”就是“ “有酒食,先生馔”就是“孝”吗?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可忍, 孔子 也!” 本章内容是秩序。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 【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 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 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 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 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 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 愤慨,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 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 本态度。 本态度。 提问: 提问: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 成语: 成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表示绝不容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表示绝不容忍。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孔子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孔子曰 有道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 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不议。 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本章内容是道(主张政治有道)。 本章内容是道(主张政治有道)。 评析】 【评析】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 天下无道” 天下无道 指什么?孔子这里讲, 权落入诸侯手中, 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 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 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 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 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 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基础知识纲要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基础知识纲要

______通 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划线词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1、非礼勿视: 活用方式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包管中料拒试含路调试绝验线敷试卷动方槽设技作案、技术,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纲要2(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纲要2(克己复礼)

刘老师《<论语>选读》教学笔记二克己复礼【相关成语】克己复礼;犯上作乱;是可忍,孰不可忍;名正言顺。

【重点理解】◆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登记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所谓孝弟,就是尊尊亲亲,是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

孝悌是体现仁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礼。

◆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在他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反对。

而宋儒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

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孔子将周公的人格作为最高典范,将周初的仁政看作最高政治理想,终生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礼崩乐坏,孔子表示愤慨。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孔子认为,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

第 1 页共 1 页弋江钓客。

《论语》考点复习之克己复礼

《论语》考点复习之克己复礼

考实题战示训例练九
问题:孔子所提倡的“礼”与五四激烈批判的封建礼教一样吗?
明确:孔子所提倡的“礼”是古人为社会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 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观念和他们共遵循的礼节仪式, 是社会公认的合适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封建礼教主要是指 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的封建统治者加于人民之上 的利于稳固统治的日常生活规范,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家更把孔 学中的许多规范解释成了“天理”,成为钳制人们思想与行为 的枷锁,到了元明清三代更是变本加厉,人们饱受身心折磨, 当个体缺乏活力的时候,社会也就缺乏了一种创造力,所以鲁 迅先生喊出了“礼教吃人”的痛心之语。
考考题点示解例读二
孔子思想追求安稳、和谐,于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 非常重视家庭的稳定,而在家庭稳定的维护上,就需要人们处 理家庭成员关系的时候以孝道为出发点。只有在保证父母兄长 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只有在每个独立的小家庭都稳定的前提 下,一个国家的稳定才能够得到保障。只要在家庭中良好地实 行孝悌,就可以锻炼人们从政的本领,就可以发挥跟从政一样 的政治效果。这样也就可以将他有关“仁”的思想,以“孝” 作为基础,以“克己”作为形式发扬,要求人们从行为的各个 方面约束自己,从而最终达到“复礼”的目的,实现“仁”的 设想。
考实题战示训例练一
问题:本课(克己复礼)记载的是孔子有关恢复周礼的主张, 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而的内容:克己、崇古、秩序、 子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并提出实践仁 德的细目,细目的内容有些?
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明确: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 “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 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 了“仁”,也无所谓“礼”了。“仁”是“礼”的内核; “礼” 是“仁”的到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 的; “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 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完整版)克己复礼复习

(完整版)克己复礼复习

探究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 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的句子。这种倒装方式表 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两句中,突出的是程度之重(甚)和时间之长 (久), 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之后的悲凉的 心情,也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反映出孔子对 西周政治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却在面对社会现 实之时的无可奈何。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曾是以为 孝乎?
养而不敬不是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 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孔子生于乱世,当时的社会出现了礼崩乐坏的 局面, 而孔子所在的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便掌握 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的手里,所谓“政在季氏” 已好几代。季氏又忙于与国君争权,将采邑政 事都交给家臣,家臣势力膨胀,鲁又出现了 “陪臣执国命”的现象,他大概是看到这种 “无道”的现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 鼓云乎哉?”
仁孝
九、<1.2> 十、<2.8> 十一、<17.21>
克己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 求。 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 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 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 实际上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的社会等级制度和以伦常血缘关系为纽 带的宗法制。

复习克己复礼

复习克己复礼

复习克己复礼·达标巩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监于二代B.盖十世希不失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弟子服其劳【解析】选D。

A.“监”通“鉴”,借鉴;B.“希”通“稀”,少;C.“错”通“措”,放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归:归顺B.是.可忍也是:这C.君子务.本务:致力,从事D.其为仁之本.与本:根本【解析】选A。

归:赞许。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D.女安,则.为之言不顺,则.事不成【解析】选D。

D.都是连词,那,那么。

A.表反问,吗/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方法技巧】推断常见文言虚词“三看”(1)“一译二代”看语境。

一译,即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二代,即将其代入另一文句中,看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不能讲通,则说明虚词意义不同。

(2)前后搭配看语法。

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它们之间词性的区别了。

分析词性和用法,主要是从前后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

这实际上与上面的辨析词义是相关联的思维过程,即词义相同辨词性,语法功能看搭配。

(3)删换替代看变化。

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且都是连词,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对这个连词连接前后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辨析,以区别不同。

需要按照“删、换、替”的顺序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删”,定连词;二“换”,定并列选择;三“替”,定其他关系。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将奚先B.甚矣吾衰也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D.有是哉,子之迂也【解析】选A。

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主谓倒装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非礼.勿视B.食夫稻,衣.夫锦C.食旨不甘.D.请事.斯语矣【解析】选C。

2019年《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二“克己复礼”(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2019年《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二“克己复礼”(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选读》复习学案二“克己复礼”(附答案)《<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二二克己复礼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一、复习要点1.背诵12.1、3.1、16.2、13.3章。

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4、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礼治主张。

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二、成语解释(克己复礼、待贾而沽)克己复礼:是可忍,孰不可忍:礼崩乐坏:名不正,言不顺:手足无措:犯上作乱:待贾而沽: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匏瓜空悬:愚不可及:道不同不相为谋:三、阅读题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3·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克己复礼复习题

克己复礼复习题

B
•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 . 断正确的一项( B) 断正确的一项( • 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弟也 其为仁之本与! •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 ④予之不仁也! 予之不仁也 • A.①②同,③④同 .①②同 ③④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不同,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 C.①②同,③④不同 .①②同 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同 不同, .①②不同 ③④同
• ⑷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 名不正,则言不顺, , 事不成, 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 不兴, 不兴, ,刑罚不 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手足。 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言之必可行也
• ⑹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君子务本, 。 • ⑺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礼何?
• 2.选出下列各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选出下列各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克(克服)己复礼 . 克服) 天下归仁焉(回归) 天下归仁焉(回归) • B.郁郁乎文(完美)哉 .郁郁乎文 完美) 阙如(空缺 不作处理)也 空缺, 盖阙如 空缺,不作处理 也 • C.好犯上者,鲜(稀奇)矣 稀奇) .好犯上者,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 D.食旨(美食)不甘 美食) . 期限) 期(期限)可已矣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 求得知。 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敬父母,照顾弟弟, 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 的关键? 的关键?

克己复礼复习

克己复礼复习

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 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 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 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
(3)礼的核心是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 云乎哉?”(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 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 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 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 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 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 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
本立而道生/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
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
综合思考
•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孔子的原 觚不觚 话是“____”)的时代,这“人不人,鬼不鬼” 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天下无道 大夫用八佾舞 上,而是体现在____,例如______、
封为,作为,当作
成为 替,给,为了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是哉,子之迂也! 曾是以为孝乎

是社稷之臣也 是谁之过与?

克己复礼xxn复习

克己复礼xxn复习

基本要求 • 1.背诵 背诵12.1、3.1、16.2、13.3章。 背诵 、 、 、 章 • 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 掌握“ 阙如” 掌握 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 在文中的意义,理解“ 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 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 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 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 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 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 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 熟读课文 作用。 作用。 • 5.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 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 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 发展要求 • 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明确礼与仁、 明确礼与仁 礼与孝的关系。 • 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 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 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 谓的“存天理、灭人欲”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 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 8) ) •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 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 燧改火,期可已矣。 燧改火,期可已矣。” •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 曰:“安。” •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 居处不安,故不为之。今女安,则为之! 居处不安,故不为之。今女安,则为之!” •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 于其父母乎? 于其父母乎?”(17. 2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课后练习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根据以上表述,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明确:在孔子看来,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 的实现途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离 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指导下的 “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 博爱。
孔子与宰我对“三年之丧”问题展开了争辩。联系实际,谈 谈你是否赞成守丧三年的观点?为什么?并请你谈谈对宰我这个人 的看法。
观点一:对“守丧三年”这一观点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 永载人的内心,有时候流于形式的东西常常表示人将要遗忘。再说, 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守丧三年“只是做给世人看的。
诸 1、吾得而食诸? 2、投诸渤海之尾。 3、诸将皆失色
从事,做 侍奉 官职
相当于“之乎” 相当于“之于” 各,众
“礼”的内涵
礼在《论语》中的含义 (一)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 (二)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 (三)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 养(如恭敬、和顺、谦让)。
简而言之:“礼”就是社会所规定的等级制度以及 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方式。
《克己复礼》一课有关”礼”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礼”和“仁”的关系: “仁”是“礼”的内 核,“礼”是“仁”的实现途径和外在表现。 2、“礼”的具体行为:四个“非礼” 3、推崇周礼 4、正名的重要性 5、“礼”的具体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为人要孝悌 7、在“仁”的前提下为“礼”
三、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觚不觚,觚哉!觚哉! 2、子将奚先? 3、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周监于二代 2、盖十世希不失矣 3、则民无所错手足 五、特殊句式。 1、甚矣吾衰也! 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3、八佾舞于庭。 4、有是哉,子之迂也!
像觚,名作动 以……为先,意动 给……定名分,名作动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23.(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1 分) (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2 分)
23.(4 分) (1)孝悌(1 分) (2)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 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 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
课后练习二、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是子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明确: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 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其 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 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11.君君、臣臣…… 12.信如君不君 13.吾得而食诸? 14.其为人也孝弟 15.君子务本 16.有事,弟子服其劳 17.曾是以为孝乎? 18.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19.食旨不甘 20.人而不仁
像君、像臣,动词 诚然,表假设 兼词,“之乎” 通“悌”,尊敬兄长 致力,从事 从事,做 竟然 太,很 美味 如果,表假设
《克己复礼》复习
一、解释文中加红的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 2.天下归仁焉 3.请事斯语矣 4.郁郁乎文哉 5.是可忍也 6.觚不觚 7.子将奚先 8.奚其正 9.盖阙如也 10.名之必可言也
约束,克制 赞许 从事,做 完美 这 像觚,动词 什么 以……为先 加强反问语气 空缺,指存而不论 给……定名分
时间 期望、要求 一周年 期服,穿一年的丧服
归 1、男有分,女有归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 3、主人忘归客不发 4、天下归殷久矣
目 1、请问其目 2、目不能两视而明 3、举一纲,而万目张 4、范增数目项王
女子出嫁 赞许 返回 归附,归属
条目 眼睛 网眼,孔眼 使眼色
事 1、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通“鉴” 通“稀” 通“措”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1、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曾是以为孝乎?
奚 1、子将奚先? 2、彼且奚适也。 3、子奚哭之悲也? 期 1、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什么 哪里 为什么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强调了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 孝敬。但是孔子同样也强调了君主、父母的义务:君要行君道,父要 行父道。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 父也有制约;但是后世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片面强调了君权和父权, 把君、父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 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极致。
观点二:赞成。父母抚养子女勤苦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 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虽然人死无魂, 但是我们应该感恩。从知恩图报这点看,”守丧三年“是应该的。
宰我:从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 这点看,他是一个不注重表面形式、具有独特见解的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