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_课件1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通过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方式培育公共精神,增强人们的公共意识 和责任感,促进克己复礼的实践。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
01
02
03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和不正确的言行。
“复礼”:回归到“礼”的 规范之中。
04
2024/1/28
05
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规范的 统一。
4
历史渊源
01
02
03
起源
源自先秦儒家思想,特别 是孔子的教导。
2024/1/28
发展
在后世儒家学者中得到不 断阐发和深化,成为儒家 修身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8
9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
勤奋努力
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学 习精神,不怕困难,勇于 挑战自我。
2024/1/28
坚持不懈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 轻易放弃。
自强不息
不断自我激励和鞭策,追 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 己。
10
03 复礼:传承与创 新礼仪文化
2024/1/28
2024/1/28
现代礼仪的定义与内涵
解释现代礼仪的概念,阐述其尊重、平等、宽容等核心价值。
现代礼仪的特点
分析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区别,强调现代礼仪的简洁、实用、国 际化等特点。
现代礼仪的实践意义
探讨现代礼仪在社交、商务、政务等领域的实践意义,提高个人和 组织的形象与竞争力。
13
礼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1 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克己复礼完整ppt课件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培养宽 容、谦逊的品质。
3
自省与反思
定期审视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过失,不断改 进和提升。
言行举止规范与礼仪
01
02
03
遵守社交礼仪
尊重他人,遵守社交场合 的礼仪规范,如穿着得体 、言谈举止文雅等。
注意言辞和表达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措辞, 避免冒犯和误解,展现良 好的沟通技巧。
倡导并实践传统礼仪的意义
01
02
03
04
提升个人修养
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有助于 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形成健 全的人格。
促进社会和谐
礼仪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通 过倡导和实践传统礼仪,可以 减少人际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 体,通过传承和实践,可以弘 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心。
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仪的缺失
家庭教育不足
许多家庭在现代教育中忽视了传 统礼仪教育,导致孩子们缺乏基
本的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社会风气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 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传统礼仪被 忽视。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对我 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人盲目追 求西方生活方式,忽视了本民族的 传统礼仪。
方面。
02
儒家经典中关于克己复礼的论述
通过解读《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学员们了解到克己复礼在儒
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
03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课程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分析了克己复礼在人际交往、职场发展、家庭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5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克己复礼思想内涵 • 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分析 • 《克己复礼》篇章与其他篇章联系 • 跨文化对比与启示
2
2024/1/25
01
引言
3
论语简介
2024/1/25
01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 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15
孔子形象塑造及特点
温和而威严
孔子被描绘为一位既有威严又不失温 和的长者,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智 慧和尊重。
博学多才
注重礼仪
孔子非常注重礼仪,认为礼仪是维护 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他 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对礼仪的尊重和 践行。
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精通 六艺,对诗、书、礼、乐等都有深入 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3
中西方文化中自律观念比较
中方自律观念
强调内在修养和自我管理,注重个人 品德和道德规范的遵守,倡导克己奉 公、自律自省的精神。
西方自律观念
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强调自我实现 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也重视社会 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遵守。
2024/1/25
24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中方礼仪文化
注重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强调礼节、礼貌和面子,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 谐。
包容性。
2024/1/25
17
孔子与弟子关系探讨
2024/1/25
亦师亦友
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孔子不仅传授知识给弟子们,还关心他们的生 活和互启发、相互促进。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在弟子们的传承和发扬 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弟子们的提问和质疑也促使孔子不断思考和完善自己的学说。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探究四: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 灭人欲”,这样理解您认为正确吗?
宋儒们解释为“灭人欲”,这其实是曲解了孔子的 说法。孔子是主张心性自由的,他承认“食色性 也”,宣扬“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就充分显示出孔子在对待人欲问题上的观点。“克 己”其实是约束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广泛地理解为 自我的净化与修养。总之,约束、培养、调整自我 以使言行符合“礼”,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并 不是要“存天理,灭人欲”,相反是要追求“人欲” 与“天理”、人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平衡协调与和 谐统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何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何为仁:
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居处恭,执事敬 刚、毅、木、讷 仁者不忧
探究一:孔子前文说“克己复礼”,后文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课件
如何将克己复礼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个人层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 我约束和修养,遵循社会公德和 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感受。
家庭层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层面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 会公平正义,同时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个人修养方面
01
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
做出过激的举动。通过克己复礼的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成
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
02
谦虚低调
克己复礼强调谦虚低调的品质,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
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论语〉选读》之 《克己复礼》课件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克己复礼》的原文与解释 • 克己复礼的含义与思想 •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 总结与思考
《克己复礼》PPT课件-2024鲜版
《克己复礼》PPT课件•克己复礼概述•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克己复礼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与途径•总结与展望克己复礼概述01克制自己的私欲,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内涵恢复周礼,即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礼制,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30201定义与内涵03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克己复礼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他认为只有通过克己复礼,才能恢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02儒家思想的核心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被历代儒家学者所推崇和发扬。
历史渊源克己复礼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遵循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秩序维护通过克己复礼的实践,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水平,成为更好的人。
道德修养提升克己复礼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和谐社会构建现实意义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0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公共利益为重。
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
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拒绝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
克制私欲,追求公义追求真理和知识,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
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和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和进步。
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03尊重传统,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论语第二课《克己复礼》课件 (68张PPT)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
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 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 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 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 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 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 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 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礼是 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 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 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 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 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 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 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 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 治法规(“仪制”)。因之这套“礼仪” 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 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 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 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 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 突出特点。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 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 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 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 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 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 居住了。
周礼的内涵
(2)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如何达到“礼”?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 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克己复礼专题课件
探究三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 关系?
课文最终两章阐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 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旳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另一方面,孔子又以为礼是仁旳目旳和外在体现(12.1章 )。1.2章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弟,就是尊 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旳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 度服务。这么,孔子旳礼就是建立在仁旳基础上旳礼,不 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8章,17.21章);孔子旳仁是礼指导之下旳仁,是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旳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旳旳仁爱 ,不是无差别旳兼职、博爱。
以2.8和17.21为先,1.2为结,明确孝悌,报恩, 是仁旳根本。人们假如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 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能够对国家尽忠,忠是以 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旳。儒家以为,在家中 实施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 旳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 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么就能够维护国家 和社会旳安定。
要义:要各守本分。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 以为齐景公真正了解孔子旳话了吗?
齐景公旳结论只关心生活中旳“吾”,只关心“ 吾食之”,而且是一种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 人伦天伦关系旳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
孔子旳话旳要义其实是恢复等级秩序,各守本 分。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 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 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以上所说旳“礼”更多旳是指国家秩序和社会秩序,而“礼”也是个人旳礼, 是对个人行为规范旳要求,是个人涵养旳提升。这种行为规范和个人涵养怎样体 现在家庭内部?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所强调的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等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克己复礼的原则可以减少冲突和摩擦,增强人与 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克己复礼的现代价值
道德教育
克己复礼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作 用。通过倡导克己复礼,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促进社会的道德建 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
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自我约束
克己复礼的核心是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这意味着要控制 自己的情绪、欲望和行为,遵循道德规范和礼仪规则。
尊重他人
克己复礼也包括尊重他人,对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权益给 予关注和尊重。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遵循社交礼仪和职 业道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谦虚谨慎
克己复礼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教育体系
将克己复礼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年轻 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的内涵和价值。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克己复礼的主题活动,如文化节、讲座、展览 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同时,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让更多 人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克己复礼要求我们在言行举止中保持谦虚谨慎。我们要避 免骄傲自大和轻率浮躁,而是要虚心学习、认真思考并谨 慎行事。
克己复礼的实践案例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克己复礼的典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强调道德修养和 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他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社交礼仪
克己复礼PPT课件
.
7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 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 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 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
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
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
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
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
尊卑倒置、上下易位、名实不符
.
10
在孔子看来,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 样的?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齐自齐桓公称霸,历十世至
简公被陈恒所弑;晋从文公称霸,历九世而
顷公六卿专权。鲁自季友专政,历文子、武
子、平子,至桓子被阳虎所执,正历五世。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 么不同?
孔子讲君臣父子的关系有其两面性,不但
对臣下提出要求,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即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宋儒的说
法把君臣关系片面化,只讲臣下的义务,不
讲君主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
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
13
在孔子看来,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 样的?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
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礼仪。
.
14
“礼”的本义
金文
加 “示” (祭祀)另造“禮”, 强调“礼”的“祭拜”含义。
造字本义:通过献玉的隆重仪式向神灵表示虔敬。
克己复礼(课堂PPT)
55
我越来越感到我们的今天的无知、轻狂和野 蛮,孔孟开辟的文明源头被阻断了,人的精 神的栖居地正在逐渐消失。我们还没有足够 的沉痛、仁爱和悲怆来感应孔子这样的生命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今儒梁漱溟如是 说。
孔子在“克己复礼”中蕴涵“立人” “达人”思想,应该会给我们一些精神 激扬,因为人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28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 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 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 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 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 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 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13
16.2
自:从 出:发出,发布 盖:大概,大约 执:执掌 命:政令 庶:平民
要义:主张政治有道。
14
13.3 正:纠正 名:名分 待:等待 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 阙:缺,空缺 中:适当 苟:马虎 已:罢了
要义: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 制度相违背的各 种名分)。
15
综合思考
•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孔子的原话是“觚_不_觚__”)的时代,这“人不 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灵涂 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天_下_无_道_ ,例如_ _诸_侯_舞八佾 、礼_乐_征_伐_自_诸_侯_出_。因此孔子渴 望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恢_复_周_礼_的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监_ _、_郁__、_文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人都 应该“_克_己复_礼”,具体地说就是要“_非_礼_勿_视_ ,非_礼_勿_听__,非_礼_勿_言__,非_礼_勿_动__”。
《克己复礼》课件
02Βιβλιοθήκη 尊重家人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
03
勤俭持家
家庭生活中要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开支,注重节约和理财,实现
家庭财富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交中的应用
遵守公共秩序
在公共场合和社会交往中,要遵守公共秩序,不扰乱社会治安 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尊重他人隐私
在社会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避免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和 隐私,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人们对克己复礼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克己复礼的 价值,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克己复礼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承与创新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克己复礼的基 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应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02
克己复礼的基本概念
克己复礼的定义
含义
克己复礼是指个人在道德修养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私欲, 恢复和践行礼的要求。
起源
《论语》中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即通过自我克制和修养 ,回归礼的规范。
克己复礼的内涵
内在要求
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自觉地追求道德标准,而非受个人私欲所驱使。
道德自觉
强调个人的道德自觉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反省和修正,实现个人道德品 质的提升。
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不高可能影响实践克己复礼的效 果,需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
借助外力
可以借助外力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实践克己 复礼,如参加礼仪培训、读书学习等。
06
克己复礼的未来发展
克己复礼在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
社会发展对克己复礼的影响
《克己复礼》课件
对克己复礼未来发展的展望
01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现代社会中得 到继承和发扬。
02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克己复礼的未来发展应该结合现代社 会的需要,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场景。
03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克己复礼所蕴含的自我约束、尊重他 人等理念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 和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历史上,克己复礼与某些宗 教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 与道教、佛教中的修行思想有 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克己复礼不完全等同于宗教 修行,它更强调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追 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03
克己复礼在历史上的发展
克己复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
孔孟之道中的克己复礼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遵循礼的规范,以实现社会和谐。
古代政治中的克己复礼
在古代政治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被广泛应用,官员们通过自我克制和遵循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克己复礼
在古代教育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学生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倡导自律精神
克己复礼强调自律精神,对现代人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克己复礼对现代宗教信仰的启示
强调个人修行和实践
克己复礼强调个人修行和实践,对现代宗教信仰中强调修行 和实践的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提倡和谐共处
克己复礼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对现代宗教信仰中强 调和平、慈悲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1
1.2
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本:根本 道:做人的原则 与:语气助词
要义: 孝悌是仁之本
2.8
是以为孝: 介宾倒装(以是为孝)
要义:敬爱、顺从为孝。
பைடு நூலகம்
17.21
为礼:修习 崩:崩溃 期:时间 期:一周年 女:同“汝” 为之:做 处:居
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综合思考
孝 • 孔子认为“_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 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因为“________________,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让父 和颜悦色 母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母面前要“__ 守满丧期 _”。在父母死后要“_____”。
探究一: 宋儒说“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不是。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 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 “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 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探究二: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
不相同(观点)。孔子讲君臣关系时讲了两面, 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 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 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分析)。
•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 ____,因为在他看来_______;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安民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名正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礼治秩序 学人谈片 家长
孔子的逻辑 克己复礼 仁者见仁
百家争鸣
孝之大小 师旷失臣礼 曾子耘瓜
课堂作业
1.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 和行为准则。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 (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百家争鸣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 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 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 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 令曾晳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 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 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叟有子曰舜, 舜之事瞽叟,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 尝可得,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叟不犯 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 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 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耶?杀天子之民,其 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 子而谢过。(《孔子家语六本》)
仁者见仁
孔子教人学为人,即学为仁。《论语》常言仁, 欲识仁字意义,当通读《论语》全书而细参之。今试 粗举其要。仁即人群相处之大道,故孟子曰:“仁也 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然人道必本于人心, 故孟子又曰:“仁,人心也。”本于此心而有此道。 此心修养成德,所指极深极广。由其最先之心言,则 是人与人间之一种温情与善意。发于仁心,乃有仁道。 而此心实为人性所固有。其先发而可见者为孝弟,故 培养仁心当自孝弟始。孝弟之道,则贵能推广而成为 通行于人群之大道。有子此章,所指浅近,而实为孔 门教学之要义。(钱穆《论语新解》)
谢谢
仁者见仁
其次,这也说明孔子将实践外在礼制化作内心 欲求,融理欲于一体而成为情(人性,即仁)的具 体过程。“仁”不是自然人欲,也不是克制或消灭 这“人欲”的“天理”,而是约束自己(克己), 使一切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制(复礼),从而产生人 性情感(仁)。具体“约束”可以随时代社会环境 而变化、增删、损益,但人性(仁)须经人文(礼) 的培育,却普遍而必然。(李泽厚《论语今读》)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杨伯峻指出, 《管子·戒》“孝弟者,仁之祖也”和这句话是同样的意思。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孔子说, 是“爱人”(《颜渊》12.22)。清代学者阮元专门讨论过 《论语》中的“仁”字(《揅经室集·〈论语〉论仁论》)。 《论语》中到底有多少“仁”字,他说是105个,其实是109 个。“仁”是什么意思?我用最简单的话讲就是拿人当人。 首先是拿自己当人,其次是拿别人当人。拿人不当人,是不 仁。(李零《丧家狗》)
克己复礼
导入新课
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 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 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 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 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 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 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 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 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颜渊问“克己复礼”有什么具体要求,孔子说“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圣经·旧约》有 摩西十诫,佛门也有八戒,儒门“四勿”也是一种戒,特点 是以礼为规矩。(李零《丧家狗》)
仁者见仁
克己以后,就恢复了“礼”的境界。“礼”不是现在 所谓的礼貌,“礼”是什么呢?《礼记》第一句话:“毋 不敬,俨若思。”就是说我们要随时随地很庄严,很诚敬。 这个“敬”并不是敬礼的敬,而是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 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老僧 入定的样子,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所谓礼,就是指这个 境界而言。从这里发展下来,所讲对人对事处处有礼,那 是礼仪了。《礼记》的这一句话,是讲天人合一的人生最 高境界。
“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 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 作仁。(南怀瑾《论语别裁》)
仁者见仁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仁者见仁
“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归“仁”,是孔 子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已经讲过了。孔子通由 仁而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如说得耸人听闻一点,也就是在制造中国 人的心灵。所以我才说,孔学(或儒学)半是宗教,半是哲学。因为它虽然没 有人格神的上帝,但在塑造、形成、影响中国人的心灵上,与基督教在西方社 会并不相上下。而儒学之所以不是某种抽象的哲学理论、学说、思想,其要点 之一正在于它把思想直接诉诸情感,把某些基本理由、理论建立在情感心理的 根基上,总要求理智与情感交融,至今中国人仍然爱说“合乎情理”、“合情 合理”,便是它的表现。本章即如此。今日来读,应该甩开那些什么“犯上作 乱”等等过时的具体主张或要求,甩开那以为这样就能够使政治清明、天下太 平的幻想,而注意它的特征在于:把“人”或“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 即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之上。好些动物也乳幼抚小,但幼小长大便离“家” 独立,不再复归,因此也很难说什么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孔学儒家教义的特征 之,从所谓“三年之丧”,到孟子和王船山所说“人禽之别”,首先强调的正 是这样一种“家庭”中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情的自觉培育,以此作为“人性” 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把“家庭价值”( family value)置放在 人性情感的层次,来作为教育的根本内容。(李泽厚《论语今读》)
百家争鸣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 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 接,则儒道毕矣。虽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 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 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 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 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 彫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 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 匮。”此之谓也。
百家争鸣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 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 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 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 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或曰:平公失君道,师旷失臣礼。夫非其行而诛其身,君 之于臣也;非其行则陈其言,善谏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之于君 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行,不陈人臣之谏,而行人主之诛,举琴 而亲其体,是逆上下之位而失人臣之礼也。夫为人臣者,君有 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之,此人臣之礼义也。今师旷非 平公之过,举琴而亲其体,虽严父不加于子,而师旷行之于君, 此大逆之术也。臣行大逆,平公喜而听之,是失君道也。故平 公之迹不可明也,使人主过于听而不悟其失;师旷之行亦不可 明也,使奸臣袭极谏而饰弑君之道。不可谓两明,此为两过。 故曰:平公失君道,师旷亦失臣礼矣。(《韩非子·难一》)
仁者见仁
“孝弟”是古代家庭伦理的核心概念。“孝”是子事父, “弟”(同悌)是弟事兄,完全是男本位。孝字,从子从老 省,和考、老等字有关。老字像弯腰驼背的老人,加根拐杖 就是考字。古人把爸爸叫考,当儿子的要孝顺爸爸。爱老、 敬老、养老,这叫孝。孔子敬老,不光敬老头、老太太,他 对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心存敬意。兄是哥哥,哥哥中的大哥, 是爸爸的合法继承人,未来的大家长,也很重要。当弟弟的, 在家要尊重哥哥,侍奉哥哥,特别是大哥,这叫弟。
目录
1
• 新课学习
2
• 课堂小结
3
• 课后作业
学人谈片
新课学习
1.《礼治秩序》——费孝通 (选自《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2.《家长》——李健吾 (节选自《李健吾散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孔子的逻辑》——鲍鹏山 (选自《天纵圣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仁者见仁
百家争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 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 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 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 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 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 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 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 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 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 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荀子·子 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仁者见仁
这又是《论语》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强调孔子中心思想 是“礼”的,常引此为据。但什么是“克己复礼”?什么是 “克己”?大有异说。此外,“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是“古 人所传,非仲尼所作”(王应麟《困学纪闻》)呢,还是孔子 对“仁”的解释?也说法不一。大抵前说(“古之传言”)较 确,符合“华夏礼制”的非酒神型的约束特征(见拙著《华夏 美学》)宋明理学则以“灭人欲”(克己)和“存天理”(复 礼)对此作心性哲学解。所谓“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 不坏于私欲……日月克己,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 而仁不可胜用矣”(朱注),将“礼”等同于“理”,将“己” 读作“人欲”。此说又大为后人诟病。其实,整个问题的关键 在于,“克己复礼”(有关行为)为什么是“仁”(有关心 理)?理学直接把“克己复礼”归结为道德克胜私欲的心性问 题,虽深入一层,却未免狭隘。视听言动,明明是有关行为举 止,即礼的“仪文”实践,礼及理(理性)正是通过这种种仪 文实践活动而非通过思辨、语言、心性追求而建立(就群体或 个体言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