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 讲义

合集下载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种现状叫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名词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齐威王欲将孙膑。

《孙子吴起列传》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形容词意动用法: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

《桃花源记》名词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封建论》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用了动词的性质。

名词+代词:公子怒,欲鞭之,《左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名词+名词: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衣素衣而出。

《列御寇》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喜雨亭记》副词 +名词:晋灵公不君。

文言文 词类活用 知识讲解

文言文   词类活用  知识讲解

高考解决方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

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例: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_登__记_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匣子装__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名:命__名__④范增数目项王。

_目:使眼色__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__驻_军_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__说_出_③副词+名词,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常用否定副词:弗、否、不、非、毋、莫、罔、勿、未等)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满分必备攻略今年高考考什么不.蔓不.枝④能愿动词+名词例: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__下_雨_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方位名词做谓语)。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进军⑥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

例:是以,令吏人完(修缮)客所馆。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 )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 &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课件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课件
唐代:词类活用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发展
南北朝:文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词类活用现象。
现代: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其分类、功能和 使用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类活用的分类与功能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对词类活用 进行不同的分类。常 见的分类包括名词用 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
语法功能变化:活用后的词性、句法功 能发生变化,例如“王”原为名词,活 用为动词后意为“称王”。
特点
词义变化:活用后的词义与原词义不同 ,例如“衣”原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后 意为“穿衣”。
词类活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词类活用自古有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 诗经》、《左传》等文献中都有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 ,词类活用的现象逐渐增多,使用范围也扩大。 汉代:词类活用逐渐普遍,成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寤”是动词,表示“觉醒”, 但在句中与“生”结合,表示“ 出生”这一行为对姜氏产生了影
响,使姜氏感到惊讶。
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宾语所表达 的目的。
例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
“哂”是动词,表示“微笑、嘲笑”,但在句中与“之”结合,表示“嘲笑”这一 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一目的。
详细描述
• 使动用法:例如,在句子“一犬死之。”中,“一”为数词的使动 用法,表示“使犬死”。
• 意动用法:例如,在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一”为数 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生死看作一样”。
06
词类活用特殊现象
词义引申
总结词
指在一定的语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将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到其他意义的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04
词类活用的作用与影响
增强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总结词
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改变词性或用法 ,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 现力。
丰富文言文的词汇意义
总结词
丰富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赋予词汇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入。通过词类 活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可以拥有更多的含义 和用法,为文言文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
在文言文中,“衣”原为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衣锦还乡”中活用为动 词,表示“穿”;“火”原为名词,表示“火种”,但在“火烧赤壁”中活用 为动词,表示“点燃”。
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定义
名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用作 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 或行为。
举例
在“沛公军霸上”中,“军”原 为名词“军队”,在此处活用为 动词,表示“驻军”。
VS
详细描述
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表示“使……变绿”的意思。
上下文义推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上下文含义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某个词语的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 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以确定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
侯张良”(“善”表示“关系好”)。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在文言文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可能活用为状语;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可能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解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解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解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解析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文言文词类活用资料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资料课件

有较大差异。
03
举例说明
例如,“食之”在文言文中意为“给他吃的”,其中“食”为名词用作
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食之”则通常理解为“吃掉它”,其中“食
”为动词本身。
形成原因分析
语言发展演变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随 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形态、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发生了 变化。
语言使用者的需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中的“穷 ”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看尽”。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的“籍”原为名词 ,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登记”。
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 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征。例如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中 的“深”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深入” 。
中的“亡”和“陪”都用作使动,意思分别 是“使……灭亡”、“使……增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中的“汗”用作使动,译为“使……出汗” 。
数词的意动用法
吾射不亦精乎
中的“精”用作意动,译为“认为……精”。
父异焉பைடு நூலகம்借旁近与之
中的“异”用作意动,译为“对……感到惊异”。
06
特殊词类活用现象
一词多类活用
例子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中的“水”表示“游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01 02 03 04
使动:即形容词用作使动词,表示使某一事物具有某种特征或属性。
例子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晋人欲与之一楚。”中的“一”表示“ 使……统一”。
《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中的“夭阏”表 示“使……夭折”。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详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详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详解我们知道实词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在文言文中,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1.明确几个概念(1)副词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肯定、否定、语气、谦敬重等意义。

(2)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

(3)介词结构,又叫介宾结构,介词是虚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介词附着于词(主要是名词或代替名词的代词)或者词组的前边构成的单位,一般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作状语修饰限制谓语动词,就叫做介词结构。

在文言文中状语(也就介词结构)常常后置。

下文中加括号的成分就是介词结构。

(1)(向大自然)进军,(2)(对他)进行科学文化义教育,(3)(向英雄的解放军同志)致敬1,附着于名词之前,构成了介词结构,例2附着于代词之前,构成了介词结构。

3 的介词附着于复杂偏正短语之前,构成了介词结构。

名词的活用。

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如野生动物,新建的小学,非常出色,坚决反对。

2.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般地说,辨识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大致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面山而居。

(《列子•汤问》)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陈胜王“是“陈胜称王”,“面山”是“面对大山”。

“军”是“驻军函陵”。

2.名词放在“之、我”等代词的前面,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因此如果代词前出现名词,一般就活用为动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父曰:“履我。

”(《史记•留侯世家》)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讲义)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讲义)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讲义)闽侯职专语文组程峰清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名词+宾语(名词或代词)]解说:动词后面才可带宾语,而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宾语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十分愤怒,用蹄子踢它)③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就想乘便把这次出门的事告诉你)⑵.[副词作状语+名词]解说:状语只能修饰动词,不能修饰名词,所以副词作状语后面的名词往往被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二月草已芽.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③秦师遂东.(秦国军队就向东进发)⑶.[能愿动词+名词]解说:能愿动词(能、可等)不能与名词结合,所以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夫珠玉盒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yì)。

(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饥饿的时候不可以吃,寒冷的时候不可以穿)⑷.[名词+名词]解说: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存在并列、修饰等关系,那么第一个动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左右欲刃.相如。

(秦王左右的人想杀死蔺相如)(“刃”本来是名词“刀刃”,这里用作动词“杀”)②腰.白玉之环。

(挂着白色的玉环)(“腰”本来是名词“腰部”,这里用作动词“挂着”)⑸.[介宾词组+名词]或[名词+介宾词组]解说:介宾词组不能与名词结合,作它的状语或补语,所以介宾词组前面或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②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鹪鹩在密林里筑巢,只不过占一根树枝)⑹.[动词+而+名词]或[名词+而+名词]解说:连词“而”常用来连接动词,很少用来连接名词。

所以如果连词“而”的一端是动词,另一端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罍.而歌者(拿着酒杯唱歌的人)(“罍”本是名词“酒杯”,这里用作动词“拿着酒杯”)⑺.[所+名词]解说:特殊指示代词“所”不能与名词结合,而可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以“所”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典型例句解析
“素善留侯张良”
01
此句中的“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与……交好”。
“火尚足以明也”
02
此句中的“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照明”。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03
此句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走到尽头”。
04
动词活用为名词
识别方法
观察上下文
通过观察上下文,判断动词是否 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以确 定其是否活用为名词。
词类活用的运用技巧
1 2
善于运用语境
善于运用语境来理解词类活用的含义,如通过理 解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等,来推断词类活用的 具体含义。
注意词的引申义
注意词的引申义,即词在特定语境下产生的临时 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词类活用的含义。
3
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如名词用作动词时常常表 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形容词用作动词时 常常表示状态的变化等。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掌握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和运用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词的含义和 用法,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文言文鉴赏能力
通过深入理解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欣赏文言文的韵味和魅力 ,从而增强文言文鉴赏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01
02
名词的活用
用作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动词的活用
用作名词、用作名词、动词等。
04
数词的活用
用作动词、形容词等。
词类活用的作用
01
02
03
增强语言表现力
通过词类活用,可以更加 生动形象地表达意思,增 强语言的表现力。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形容词活用(一)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形容词活用(一)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形容词活用(一)
形容词作动词
1、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五柳先生传》
3、如鸣珏环,心乐之乐: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小石潭记》
4、日光下澈澈:形容词用作动词,透射。

《小石潭记》
5、吾义固不杀人义:形容词用作动词,按道义(行事),坚持道义。

《公输》
6、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公输》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出师表》
9、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邹
忌讽齐王纳谏》
1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口技》
12、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远。

《两小儿辩日》
13、而日中时近也近: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近。

《两小儿辩日》
1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热。

凉: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凉。

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
16、惟言德馨馨:形容词用作动词,香气远播,美名远扬。

《陋室铭》。

最详细的文言文词类活用讲解

最详细的文言文词类活用讲解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

名词1、名词活用做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会直接带宾语,但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做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水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礼遇沛公军霸上。

驻军汉水又东。

向东流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范曾数目项王。

递眼色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衣锦还乡穿上2、名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我称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使……长肉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使……灭族齐威王欲将孙膑。

让……做将臣不官无功之臣。

让……做官3、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表示“以宾语为……”的意思,就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孟尝君客我。

把……当作门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认为……聪明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4、名词作状语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像人一样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乘着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像蛇一样(弯曲)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对待奴隶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赞赏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用手吾义固不杀人。

按照道义动词1、动词活用做名词殚其地之出,竭其地之入。

生产出来的粮食家里的收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伏兵2、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讲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讲

总结词
分析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是判断词类活 用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某些词会因为语法结构 的变化而活用。例如,“沛公左司马 曹无伤”中的“左”字,原为方位名 词,但在句中作为定语修饰“司马”, 因此活用为形容词。
根据语境判断
总结词
语境是判断词类活用的重要参考。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某个词是否活用,以及活用为何种词类,还需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中的“王”字,原为名词,但在语境中表示“使之为王”的 意思,因此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的分类
01
02
03
04
05
名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形容词活 用为名词
名词作状语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例如“温故而知新”(《论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 语·为政》)中的“故”原为 的“军”原为名词,这里活 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名词, 用为动词,意思是“驻军”。 意思是“旧知识”。
动词作状语
示例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使动用法
总结词
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执行某一动作,强调主语对宾语的支配作用。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自己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具有明显的支配作 用。这种用法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动词就是 使动用法,表示“我使他活下来”。
03
动词活用
动词作状语
总结词
动词在句中充当状语,表示行为的方式、状态或结果。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动词常常被用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表示行为的方式、状态或结果。例如,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中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将动词“壮士” 用作状语,修饰动词“跳崖”,表示壮士跳崖的方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辨析方法二:词汇语境法
理解语境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言文词汇的含 义和用法。
对比现代汉语
将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进行对 比,找出差异和联系。
注意固定搭配
文言文中有许多固定搭配,需要 特别注意。
辨析方法三:句式结构法
分析句式结构
根据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判断词类活用的可能性 。
注意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等 ,需要特别注意。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 亭午”原为数词,这里用作形容词, 意思是“正午”。
03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 律与辨析方法
规律总结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句中临时具有动词的语法功 能。
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句中临时具有动词的语法 功能。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在句中临时具有名词的语法 功能。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在句中临时具有副词的语法功能 。
语境理解
在《史记》中,这个句子描述了项王因为某个事件而哭泣,表达了 他个人的悲痛情感。
应用场景:文学创作、历史研究、语言教育等
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词类活用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历史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词类活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境和含义,从而更准确 地解释历史事件和人物。
丰富文化内涵
文言文词类活用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 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05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 例分析与应用场景
实例分析一:《左传》中的“晋人皆哭”
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这个例子中,“哭”原本是动词,但在句中活用为名词,表示 “哭”的行为。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词类活用 课堂课件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词类活用 课堂课件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词类活用课堂课件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古人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文言文词类活用这个重要的内容。

二、词类活用的概念词类活用,简单来说,就是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原来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比如,名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但在某些句子中,名词就可以作状语。

这种变化就是词类活用。

三、词类活用的类型(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且具有动词的特点时,就会活用为动词。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2、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起修饰或限制作用,不是主语,这时名词就活用为状语。

比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本是名词“翅膀”,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像翅膀一样”。

(二)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当动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就活用为名词。

例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原本是动词“逃跑”“败逃”,在这里作名词,指“逃跑的人”“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比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意思是“使……活下来”。

(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带上宾语,且具有动词的特点,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本是形容词“友善、交好”,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与……交好”。

2、形容词作名词当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名词。

比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本是形容词“坚固的”“锐利的”,在这里作名词,指“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意思,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意思是“使……变绿”。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它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

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如,“晋军函陵”中的“军”作为名词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例如,“今XXX于此”中的“鼓乐”表示击鼓奏乐。

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例如,“云霏霏兮欲雨”中的“雨”表示下雨。

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例如,“扣舷而歌之”中的“歌”表示唱歌,“衣冠而见之”中的“衣冠”表示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中的“老”和“幼”都是形容词,表示变得老、变得幼小。

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中的“二三”表示数量变化。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指的是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翻译。

例如,“焉用亡XXX陪邻?”中的“亡XXX”表示亡掉了郑国,“XXX杀人,臣活之”中的“活”表示救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中的“亡”表示消失、灭亡。

方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让宾语代表的人或物执行动作,而不是主语自己执行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古汉语的词类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某个词属于某个词类相对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分工。

比如名词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形容词常作谓语、定语、和状语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例如,柳宗元《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

“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

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

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2.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3.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5.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昂,使……高。

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7.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

8.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聚,使……聚集。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从,使……跟从。

10.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⒉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来朝拜。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生死而肉骨。

生、肉:使……活过来、使……长肉。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弱,使……削弱。

3.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

5.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使……变成绿色。

6.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

7.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8.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使……来到、使……安定。

二.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

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⒉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⒊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劣,认为……劣小。

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⒌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异。

⒍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勾践灭吴》)衣,穿衣。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3.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游泳。

6.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师,学习。

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礼,礼遇。

8.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游褒禅山记》)舍,盖屋。

9.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10.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项脊轩志》)乳,哺乳。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1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传》)刃,杀。

13.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

14.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目,看。

15.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16.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行进。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

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

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㈠表示方位或处所课本中有:⒈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3.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

(《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4.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

5.前辟四窗。

(《项脊轩志》)前,在前面。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在每天。

㈡表示工具或依据课本中有: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席,用席子。

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

(《促织》)笼,用笼子。

⒊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

㈢表示比喻课本中有: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⒊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㈣表示对人的态度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

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⒈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短,揭短。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穷,走到尽头。

六.形容词做名词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惑,困惑。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最后应该指出,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

七.动词用作名词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过秦论》)亡,北:败逃的人。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出、入:产品、收入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得:收获、心得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收藏、经营:收藏的金玉珍珠,保管的金玉珍珠。

八.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1.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一:统一。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师》)贰:背离。

3.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位列第一。

4.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5.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