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常见裂缝问题的分析、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 2 塑性 收缩 合格 、 配合 比施工 时不过磅 、 操作 震动棒不 规范 、 养护 不规 范等 2 塑 性 收 缩 是 指 混 凝 土在 凝 结之 前 , 表 面 因失 水 较 快 而 产 生 的 问题 , 常 常 在 建 筑 工 地 上 发 生 。监 理 人 员 监 督 随 意 性 大 , 职 业 道 收 缩 。 塑性 收 缩 裂 缝 一 般 在 干 热 或大 风 天 气 出现 , 裂 缝 多 成 中间 德缺失, 混 凝 土 施 工 时 不 到 场 或 提 前 离场 。但 随着 建 筑 市 场 的规
1 造成混凝土裂缝形成 的原因分析
大于 内部 的抗拉应力 , 从而产 生裂缝。相对湿 造 成 混凝 土 施 工 后 出现 裂 缝 形 成 的原 因 很 多 , 往 往 是 多 种 不 外表 的收缩应力 , 度 越 低 , 水 泥 浆 体 干 缩 越 大 , 干 缩 裂 缝 越 容 易 产 生 。干 缩 裂 缝 多 利 因 素 下 综 合 作用 的 结 果 。据 相 关 数 据 统 计 , 不 按 规 范 施 工 造 成 为 表 面 性 的平 行 线 状 或 网状 浅 细 裂 缝 ( 龟 裂纹) , 宽度 多 在 0 . 0 5 混凝土裂缝 比例 占 8 0 %左右 ,应混凝土 使用 材料质量不合 格或 . 2 m m之 间, 大型混凝土 构件 中 , 裂 缝较 多的 出现在平 面面积大 设 计 配 合 比不 合 理 出现 的裂 缝 比 例 占 1 0 %左 右 ,设 计 错 误 和 周 0 处 , 板 结构 混 凝 土 构 件 一般 沿 短 方 向分 布 。干 缩 裂 缝 通 常 会 影 响 围环 境 因 素 引起 的 混凝 土 裂 缝 可 能 比例 占 1 0 %。
关键词 : 混凝土 ; 工程 ; 裂缝 问题 ; 裂 缝 预 防及 处理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的管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管理措施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常常会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管理和修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管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混凝土裂缝可以根据其形态和成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干缩裂缝:由混凝土的干缩引起的裂缝,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后的早期阶段。
2.负温差裂缝:由于混凝土在冷却过程中收缩引起的裂缝,主要发生在低温季节。
3.张拉钢筋应力释放裂缝:由于混凝土中张拉钢筋的应力释放不一致引起的裂缝。
4.荷载裂缝:由于超载或外部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5.环境裂缝: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地震等。
混凝土裂缝管理措施对于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修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之一。
在混凝土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裂缝的发生几率。
具体的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应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裂缝的发生。
•合理施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合时间和施工温度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以通过添加合适的掺合料或纤维材料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裂缝的发生。
2. 监测和评估及时监测和评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对于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监测和评估:•视觉检查:定期巡视混凝土结构,观察裂缝的形态和变化情况。
•测量裂缝的宽度: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裂缝的宽度,以了解裂缝的变化趋势。
•结构安全评估:对于发生裂缝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复。
3. 裂缝修复当混凝土裂缝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修复,以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见的裂缝修复方法包括:•注浆修复:使用专用的注浆材料,将修复材料注入裂缝中,填充裂缝,提高结构的密实性和强度。
常见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 导致内部
温度急剧上升,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 这样
工 降低混凝土的 温度。 在混凝土 艺, 浇筑 ⑥是
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 、 增塑、 缓凝等作用
以接受的, 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 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裂缝的产生有很多 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 题, 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
后,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的水分一部分泌出流 失, 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 另外一部分被蒸 发, 尤其是在干热、 风较大的季节以及在空中
固。 ②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且支 撑牢固, 并使地 基受力均匀。 ③是防止混凝土 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④是模板拆除的时 间不能太早, 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⑤是
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 微裂缝通常是一种 无害裂缝 , 对混凝土的承重、 防渗及其他一些 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 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 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五是在 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 及时 养护。 2.3.沉陷裂缝及预防 A、现象: 不均匀沉陷裂缝多属贯穿性裂
塑性裂缝又称龟裂, 属于干缩裂缝, 出现普遍。 B、 原因分析:混凝土浇筑后, 表面没有及 时搜盖, 受风吹日 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晒, 产生急剧的 体积收缩, 而此时混凝土早期 强度 很低, 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 水泥用量过多, 或使 用过量的粉砂。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模板过
例。
以 出防施 A提 预 措
B, 原因分析: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 地基土质不匀、 松软, 或回城土不实或浸水而
2.1.干 缩裂缝及预防 A、 现象:裂缝为表面性, 宽度较细。 其走 向纵横交错, 没有规律。较薄的梁、 板类构件 (或析架杆件) , 多沿短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 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 面部位或块体边缘, 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 较为多见, 但侧面也常出现, 并随湿度和温度
浅析常见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常见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程守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
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
本文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一、总述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种类和成因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一)、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1、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设计计算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
2、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3、荷载裂缝分类及其特征。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
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
根据结构不同受力方式,产生的裂缝特征如下:中心受拉、中心受压、受弯、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受剪、受扭、受冲切、局部受压。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1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原因及处理方法裂缝是建筑结构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裂缝不但会导致建筑物漏水,影响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承载力,甚至造成建筑物坍塌。
鉴于此,本文就常见的若干问题及引发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标签: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时有发生。
实践表明,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等,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可以克服。
1 常见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建筑混凝土结构开裂,采用了不合理的施工方式,结构温、湿度发生变化,结构受荷以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结构裂缝。
具体来讲,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因素包括设计构造、地基变形、施工、结构受荷和温度变化。
1.1 设计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若采用了不合理的机构设计,开洞、留槽或结构构件断面突变等因素会使应力集中。
利用不科学的方法处理构造,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若未设置附加的吊筋或箍筋,结构缝设计不合理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1.2 地基变形造成钢筋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基础沉降不均匀,具体引起建筑工程基础沉降不均匀的原因如下:①在土质差别大或软弱地基上建房。
②对建筑物基础的深浅把握不好。
③房屋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高度和荷重存在较大的差别。
④建筑物平面形式复杂、长度过大、立面变化过大等原因。
地基变化形成的裂缝,其形状、大小、方向与地基变形情况有关,这是由于地基变形产生了很大的应力,致使混凝土结构出现很多贯穿性的裂缝,危害较大。
1.3 施工方面不合理的工艺流程是引起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另一要素。
具体分析情况如下:①采用劣质砂、石、水泥而引发混凝土裂缝。
若不能保证用于施工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就容易产生“豆腐渣工程”,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上,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②混凝土是人造混合材料,我们可以从成型后的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及均匀程度来判断混合料的质量如何。
因此,混合料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工序中存在的缺陷、疏漏,都可能直接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
浅析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预防与处理的开题报告
浅析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预防与处理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结构中可能出现裂缝,这会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受损,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裂缝处理成为了建筑工程中必要的一项技术。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期能够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研究内容
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设计的缺陷、材料的质量问题、施工的不当操作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各种因素,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预防裂缝的方法
为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预防措施,例如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增加钢筋的数量、加强施工的质量控制等。
本文将综合探讨各种预防裂缝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3.处理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当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恢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本文将深入研究各种处理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遴选一些经典的文献以及建筑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情况,总结出混凝土裂缝处理中的一些成熟经验和技术路线。
五、研究意义
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促进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裂缝解决方案
混凝土裂缝解决方案
《混凝土裂缝解决方案》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因此,针对混凝土裂缝的解决方案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混凝土裂缝常见的成因包括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材料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
因此,在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时,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诊断,找到根本原因。
在了解问题成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根据裂缝的性质和成因,可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
例如,对于因设计缺陷引起的裂缝,可以通过重新设计并改进结构来解决问题;对于因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可以进行修补或加固材料;对于因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裂缝,可以在表面覆盖防水层或采取其他措施来防止裂缝扩张。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关键。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解决方案》需要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成因,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才能有效地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是,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也是十分常见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因此,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方法1.合理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建筑工程中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筋数量和位置、构造形式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避免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过大的应力和变形,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2.合理施工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过大,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2)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时间。
拌和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过多,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方式。
浇筑方式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中应力过大,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4)控制混凝土的硬化过程。
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湿润和保温,避免混凝土过快干燥和过快硬化,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加强维护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维护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在混凝土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包括湿润和保温等工作。
在冬季或潮湿环境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避免混凝土结构受潮引发裂缝。
同时,需要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表面修补表面修补方法是一种简单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局部修补,填补裂缝,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表面修补方法适用于裂缝较浅、较小的情况。
在使用表面修补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洁裂缝处的杂物和灰尘,确保表面干燥。
(2)使用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修补材料需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相同,以达到相同的膨胀系数和强度。
常见裂缝
常见裂缝【监理知识】常见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在当前的建筑物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材料价格低廉,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而最为常见。
钢筋混凝土作为受力框架,砌体墙填充分割的形式占当前工业民用建筑的绝大多数。
但是随之而来是经常出现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混凝土裂缝以及砌体裂缝,对建筑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混凝土裂缝以及砌体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1.混凝土工程常见裂缝及预防、处理措施: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裂缝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1.1干缩裂缝及预防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复杂而繁多。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形成的裂缝是经常出现的。
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过快表面产生裂缝;二是因为混凝土在硬化时,由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的温差过多而产生裂缝。
刚浇筑完成的水泥混凝土往往因为外界气温较高,相对温度过小,表面蒸发过快使表面变十,而其内部仍是塑性体,因塑性收缩过快而使表面产生裂缝。
这种原因出现的裂缝不规则细小,不连续,且很少,在边缘产生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通常不超过30 cz' no 对这种原因产生裂缝的预防7b"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时采取措施遮掩浇筑面,使其避免风吹日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将表面覆盖并及时洒水养生。
对于体积过大的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在上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在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沉降。
当混凝土初凝到未终凝前这段时间内,如果遇到钢筋或棋板的连接螺栓等物体时,这种沉降现象就会受到阻挠产生裂缝。
特别是当棋板存在不平整或粉刷的脱膜剂不均匀时,棋板的摩擦力也会阻止沉降,以至在混凝土的垂直表面产生裂缝。
水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大体积混凝土内,水化热使温度升高的现象更加明显,致使在混凝土表面与内部形成很高的温差,特别是在桥梁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中,现场实测内外温差有时会达到50C以上。
当表层混凝土收缩时受到阻碍,混凝土的受拉一旦超过混凝土的应变力将产生裂缝。
为尽量减少收缩约束以使混凝土能有足够强度抵抗所引起的应力反应,就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升温的速率。
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矿粉及煤灰,能使水化热释放速度减缓;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即在混凝土内部采用冷却管道以循环水也能阻止混凝土内部升温的速率。
在拌制水泥混凝土时,同一混凝土使用不同品牌的水泥也会使昆凝土产生裂缝。
在混凝土施工时,应严禁不同品牌、不同标高的水泥混在一起使用。
混凝土墙体开裂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混凝土墙体开裂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混凝土墙体开裂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外观美观,还会对墙体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威胁。
本文将深入分析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原因分析1. 伸缩变形不均匀:混凝土墙体在施工中由于浇筑时间的原因,可能会发生伸缩不均匀,导致墙体开裂。
2. 强度不足:混凝土墙体的强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会导致墙体承受外力时发生破坏而产生开裂。
3. 地基沉降:混凝土墙体所依赖的地基如果发生沉降,会导致墙体产生变形和开裂。
4. 温度变化:墙体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由于热胀冷缩效应,容易发生开裂。
5. 施工质量不良:混凝土墙体施工中,如果操作不当、配合比不合理或者养护不到位,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二、解决混凝土墙体开裂的方案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之前,对墙体的基础地基进行认真的勘测,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墙体的强度,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 控制伸缩变形:通过合理的浇筑工艺和施工时间安排,保证混凝土墙体的伸缩变形得到均匀控制。
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加入适当的伸缩缝,可以有效减少墙体开裂的可能性。
3. 提高混凝土强度:加强混凝土的加固措施,增加墙体的抗拉能力和整体强度。
可以采用添加钢筋或纤维增强材料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
4. 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避免温度变化过大造成墙体开裂。
在施工后的养护过程中,也要注意控制墙体的温度变化,避免快速干燥引起裂缝。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施工进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如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养护时间等,以提高施工质量。
混凝土墙体开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控制伸缩变形、提高混凝土强度、控制温度变化以及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等。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1、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2.自然环境的冻融,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3.骨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4.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5.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路面过早行车;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小,用水量应小,适当掺入减水剂;2.石子不应过粗,减少表面含泥量,确保骨料级配良好;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开高温施工时间;4.气温陡然降低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后养护及保护,切缝及时准确;2、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2.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3.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4.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的情况下产生裂缝;主要预防措施: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减少塌落度,不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同时力求砂石级配最优;3.防止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其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易产生干缩裂缝;同时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4.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时也应进行浇水养护;3、季节交替期的裂缝在南方季节交替期气候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天与晚上的温差有时温差达20℃以上,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大,在春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在此期间施工用户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反映相对集中;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直接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变化情况相关;在夏、秋季节交替期间高风速,低相对湿度,高气温和高的混凝土温度等复合作用下,混凝土表面脱水的速率过大,失水可以超过渗出水到达混凝土表面的速率,并造成毛细管负压,引起收缩,造成干缩裂缝;若温度波动较大,中断湿养护会使早期混凝土遭受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开裂而产生温差裂缝;2.在季节交替期昼夜温差大时,易忽略夜晚的养护;同时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如认为气温适宜,而忽略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或振动成型时间,将使混凝土裂缝产生几率增加;主要预防措施:1.季节交替时,用户尤须特别注意水泥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水泥混凝土养护期间适宜的温湿度,对控制干缩与温差裂缝的最有效方法,是确保混凝土表面在完成抹面并开始常规养护以前一直保持湿润;2.热天避免砂,石及暴晒,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必须在水泥初凝前振实成型,同时要避免水泥混凝土成型12h或1d后才开始养护的习惯作法;二、混凝土表面“起粉砂”混凝土表面“起粉”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泌水引起表层水灰比高,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结构松散,造成强度偏低;2.施工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3.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4.为了节省成本混凝土公司加入了过多的粉煤灰做掺合料,导致混凝土表层起砂,起粉;5.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2.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减少细骨料含土量,水泥的凝结时间要适宜;3.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4.施工后要注意及时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而使强度降低,又要防止表层水在强度建立起前散失,表层无足够水化产物封堵大的毛细孔,形成水孔;5.控制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入量,避免其由于振捣过度等原因在混凝土表面富集,影响表层混凝土强度并导致起砂;三、混凝土泌水严重水泥凝结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产生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即新拌不可避免的产生泌水现象,严重时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或拌和物静止一段时间后,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较多水出现;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大,自由水多,水与水泥的分离时间长,过多自由水在表面,影响表层凝结硬化;2.在大磨高效旋粉机的生产工艺下,中细颗粒3-5ūm含量少,不足以封堵毛细孔,水分自下而上运动;3.砂石含泥多,颗粒粗,砂率小,混凝土凝结时间长,外加剂中缓凝组分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水泥的沉降时间延长,导致泌水;4.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其中复合水泥的泌水现象相对严重,水泥中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或使用矿渣,粗粉煤灰等做混凝土掺和料时,泌水量会增大;5.施工养护不规范,过度振捣加剧泌水;主要预防措施:1.减少单位用水量,控制水灰比不过大,凝结时间适宜;2.混凝土配制时优先选用保水性能较好的品种水泥,可掺些粉煤灰,火山灰等掺合料增强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砂石集料符合施工规范,选择合理的砂率,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3.施工防止过度振捣,注意养护;4.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不过掺,同时改善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5.当发生泌水现象时应该考虑减少用水量或改变混凝土的配比,并将分泌到表面的水分排除出去;当轻微泌水时可不予处理,因为少量泌水可以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低混凝土内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实际强度;四、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损伤1、混凝土麻面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主要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主要预防措施:1.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5.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2、混凝土蜂窝蜂窝主要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润;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在浇筑中下料不当,石子过于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而造成蜂窝;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按规范把握最短搅拌时间,确保振捣密实;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筹措施下料;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5.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左右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捣实,加强养护;3、混凝土露筋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原因分析: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主要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左右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3.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地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4、混凝土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主要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模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主要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2.下料时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5、混凝土缺棱掉角主要表现在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主要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主要预防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强度;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混凝土结构棱角;3.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左右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五、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分析:1.未严格按照科学的混凝土施工要求控制水灰比,当用同一种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而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5%左右,但为了便于拌制和振捣,使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中需要用较多的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面积,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并且水灰比愈大,水泥浆与骨料粘结为也愈低,因而混凝土中水灰比愈大,强度就愈低;如为求施工便捷随意加水,或虽有配合比设计,但因现场砂,石料含水率过高,施工配合比没有扣除骨料的水分,增大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将造成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2.和易性欠佳,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水灰比小固然从理论上讲可获得较高混凝土强度,但水灰比大小,势必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混凝土拌合物不易振捣密实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3.混凝土施工时原材料选用不符合要求: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硬化的结果,使用的水泥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受潮,水泥贮存时间等都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要影响;骨料,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如果其质量达不到要求很难配制出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会产生影响;4.低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与养护时期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当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中的水冻结,而且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近9%左右,从而混凝土有被胀裂的危险,使混凝土强度降低;5.混凝土试块取样没有代表性,不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块没有振捣密实,或浇筑温度太低;试块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6.施工方法不当,如施工中计量不准,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等因素均会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重点关注水灰比,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2.确保混凝土施工用原材料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符合施工要求的相应品种,等级水泥,对各种原材料有条件的施工方应送检检验,确保品质符合要求;3.规范施工,按顺序上料,施工中加强搅拌,振捣,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及密实性;4.注重养护,确保养护温度及水泥水化速率;5.规范混凝土的试块检验,确保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不佳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本身问题,包括水泥中的碱含量,游离钙过高,细度不稳定,掺入的混合材无法有效提高水泥的流动性等;同时熟料矿物组分对水化速率及外加剂的吸附能力直接相关:C3A>C4AF>C3S>C2S, C3A含量较高的水泥,塌落度损失快,保水性好,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相对较差;2.水泥生产工艺中熟料急冷措施控制,石膏粉磨时的温度等,造成水泥中矿物组分,晶相状态,石膏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3.外加剂自身性能欠缺,如减水剂的减水率低,针对不同品种,等级及生产厂家的水泥无较好的适应兼容性等;4.环境温,湿度高低直接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使外加剂高温适应性得到改善;5.配合比中砂,石级配及混凝土配合比也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主要预防措施:1.优化水泥性能,加强水泥生产工序控制,严格控制有害组分的含量,确保适宜的熟料矿物组份及水泥粉磨细度,优选混合材掺入品种,寻求与外加剂适用性好的如矿渣,粉煤灰,优质石灰石等混合材;2.优选外加剂品种,施工单位及水泥厂家积极开展对不同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并进行优选,同时外加剂生产厂家要针对水泥性能变化不断优化外加剂性能;3.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施工温,湿度,做好砂,石及掺和料的材料选择,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七、混凝土塌落度经时损失大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塌落度经时损失大;2.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3.气温高,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尤其在夏季;4.配合比不当,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5.选用水泥的需水量大,使用时水泥温度高;6.工地与搅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长,导致塌落度损失过大;主要解决措施:1.调整外加剂配方,确保其与施工用水泥性能相适应,同时施工前必须做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同时适量加大外加剂掺量,延缓凝结尤其在高温时;3.施工中加强养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4.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5.关注水泥性能,有条件的可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八、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1、凝结时间偏长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凝结时间长,在配制成混凝土后水泥凝结时间波动将被放大近5倍,对混凝土凝结影响严重;2.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3.环境养护温度过低,影响水化及凝结;4.掺和料活性未达要求及水泥细度过粗;5.施工水灰比大,水泥用量低;主要预防措施:1.强化工地养护,在低温时延时拆模;2.控制合理的配合比,减少外加剂中的凝剂组分,优选掺和料,确保其活性符合施工要求;3.跟踪水泥凝结时间等性能变化,与水泥厂家及时联系;4.冬夏季应作外加剂调节,环境温度低时不掺缓凝剂;2、凝结时间偏短主要原因分析:1.外加剂掺入不当;2.水泥凝结时间短,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副产石膏或助磨剂;3.施工环境温度高,水化速率快;主要预防措施:1.关注水泥凝结时间等相关指标,对生产厂家生产工艺,材料发生变化的,及时沟通联系;2.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及水泥温度,降低水化速率;3.优选外加剂品种及掺入量;九、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好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大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较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小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中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之间的孔隙;3.混凝土拌和物配制时用水量偏大,施工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4.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拌合物拌合不均匀,施工中计量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方法,应按有关技术规定执行,通常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普通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 kg/m3,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2.合理选用水泥品种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掺加适量混合材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3.加强施工管理,各原材料计量岗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外加剂的计量,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范围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4.在混凝土拌合浇注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特别是砂石骨料中含水量的变化,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5.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不低于混凝土连续搅拌要求的最短时间;十、混凝土外表面泛白泛白物质基本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CaCO3,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地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得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主要原因分析: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主要预防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材料因素: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如果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设计,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控制好配合比例。
2.使用劣质材料:劣质材料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要选择合格的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和验收。
二、施工因素:1.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收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恰当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缺乏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后进行充足的养护,包括保湿和防止温度过快下降。
3.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如未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加工和浇筑,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施工计划,并培训工人掌握良好的施工技术。
三、使用环境因素:1.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范围,会引起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确保荷载不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在需要承受更大荷载情况下采取增强措施。
2.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应力。
比如采取伸缩缝、预应力等方法。
3.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也会导致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综上所述,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
对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合格材料,恰当控制温度,进行充足养护,掌握良好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承载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风险,延长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寿命。
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裂缝问题论文
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裂缝问题【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今天,混凝土裂缝在工程中几乎无所不在。
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
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裂缝;成因;预防措施1.常见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1.1设计原因在设计时考虑不周,如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太薄、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砼开裂。
1.2地基变形(1)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或软弱土质上。
(2)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
(3)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
(4)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
1.3施工方面1.3.1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所以说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1.3.2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涉及的面很广,一般常涉及到的有:(1)水分蒸发、砼干缩通常是导致砼裂缝的重要原因。
(2)砼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砼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
因此砼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3)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
(4)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
1.4结构受荷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
例如早期受震、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A、砼麻面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末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B、蜂窝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6、钢筋较密,使用碎石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末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混凝土裂缝是指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开裂现象,这种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性,更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1. 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1.1 温度荷载: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内部应力,最终导致裂缝的形成。
1.2 湿度荷载:当混凝土中含有过多的水分时,水分的蒸发和吸收对混凝土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裂缝。
1.3 施工工艺问题:混凝土浇筑、浇注顺序和施工方法等工艺问题缺陷,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1.4 材料问题: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使用劣质材料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进而导致裂缝出现。
2.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案:2.1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例如使用保温材料、覆盖膜和喷淋水等,以减少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2.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对施工工艺、浇筑过程和材料质量的管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3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合理选用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减少裂缝的产生。
2.4 加强结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合理考虑荷载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例如设置伸缩缝、预应力等。
2.5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观点和理解: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都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关键。
总而言之,混凝土裂缝问题对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可以有效地预防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施工孔洞混凝土开裂防治措施
施工孔洞混凝土开裂防治措施
一、施工孔洞混凝土开裂原因
1.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未凿毛或凿毛不合格。
2.泵管洞、传料孔等施工预留孔洞处未按设计要求预留钢筋。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振捣密实。
4.泵管洞、传料孔等施工预留孔洞下部支撑体系不符合要求。
二、开裂防治措施
1、施工管理防治措施
(1)泵管洞、传料孔等施工预留孔洞处模板支设前,混凝土结合面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凿毛质量符合要求。
(2)板内钢筋在预留洞口处不得切断,待二次浇筑时,采用高一等级微膨胀混凝土。
(3)加强泵管洞、传料孔等预留孔洞处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厚度不小于两侧板厚,同时应做好二次收面。
(4)楼层预留孔洞应采用下部搭设支撑体系的方式施工。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提纲:1.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2. 预防措施一:材料控制和配合比的调整3. 预防措施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预防措施三:验收前的检查和测试5. 案例分析1.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的不合理。
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抗震性能差,容易出现裂缝。
(2)施工过程中的振捣不足或过度。
振动过度容易造成混凝土骨料分离,而振动不足则容易出现未充实现象,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从而导致开裂。
(3)混凝土现浇时不同浇筑面之间的接缝处未能做好衔接处理。
如果接缝处没有做好衔接,会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应力集中,以致发生裂缝。
(4)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是开裂的因素之一。
如果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膨胀不均,出现裂缝。
(5)基层不平整或有松散物质存在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施工中未处理好基层,土层或石屑等松散物质就会在混凝土收缩膨胀时被挤压出来,从而造成裂缝。
2. 预防措施一:材料控制和配合比的调整为避免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首先要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调整进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1)选择好品质的混凝土材料。
确保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质量过硬,尽量避免使用含泥含沙过多的砂石,特别是避免使用沙中裙石、土壤等杂质要素高的砂石。
(2)选择合适的水灰比以及加入适量的增粘材料,提高混凝土的自密实度,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概率。
(3)配合比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确定对应的水灰比和掺合物掺量。
避免选择不合理的配合比,劣质混凝土或是配合比不当的混凝土难以达到耐用性和强度的要求。
3. 预防措施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除了材料方面的要求外,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是防止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关键。
(1)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避免出现振捣不足或振捣过度的情况,调整好振捣时间和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混凝土常见裂缝问题的分析、预防与处理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预防;处理
现今由于经济发展迅猛,建筑业更是如火如涂,如房地产、工业厂房发展最为高速,而且这些建筑大都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建设,这更突显了混凝土的重要性,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会使内部的钢筋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
基于此,本文就以混凝土裂缝为主谈一谈其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预防及如何处理以保证建筑物能够安全地使用。
1.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
1.1混凝土自身原因产生的裂缝
1.1.1混凝土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塑性收缩是此种材料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通常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初期(终凝前)。
现在施工多以商品混凝土为主,为了满足运输、泵送的要求增大了水灰比、砂率,提高了坍落度,在表面失水过快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向表面移动过程中产生很多毛细管,毛细管作用产生的负压使混凝土开始收缩,收缩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此种裂缝大多顺钢筋方向出现。
1.1.2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终凝后由于水分蒸发表面湿度小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大收缩小,从而使表面出现裂缝,多表现不规则网状小烈纹,水灰比越大越易发生。
对于此种裂缝如不加以重视,其可能不断发展变大近
而使其内部钢筋接解到空气产生锈蚀,影响结构使用寿命。
有资料显示骨料含量对混凝土干缩起抑制作用,在水灰比相同时,单位体积骨料含量从71%增加到74%混凝土的收缩可降低约20%。
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1.1.3混凝土化学收缩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反应产生新物质后其体积较原来有所减
小从而引起混凝土的自身收缩。
温度高,水泥用量大、细度越细水化反应越快,其收缩量越快,早期混凝土强度低时易出现裂缝。
如c3a与水反速度快,反应后其体积可收缩23.79%。
选择水泥时要注意。
1.2施工不当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养护不及时、浇筑前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致使混凝土失水过快,产生干燥收缩产生裂缝;混凝土强度不高时模板支撑刚度不够、下沉产生裂缝;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就开始上料,且集中堆放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没有及时二次振捣和抹面,使其出现的塑性收缩、干缩裂缝。
1.3设计不当引起出现裂缝
1.3.1设计本身原因
梁板结构设计时钢筋间距过大;断面突变;洞口处缺少加强筋;阳角处无放射筋;长墙水平抗拉筋少;板面不设控制温度变形钢筋,都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1.3.2设计对施工考虑不周
还有一种情况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施工,如将一此较重设备设计到二层中部,放置设备的房间楼面承载力能够满足,但是在设备到场后由外墙吊装口吊入设备,向设备间移动设备时,其经过路径的结构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等。
2.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2.1控制好混凝土搅拌的质量
2.1.1选择好原材料
水泥要选择细度适中不能过细,细度越细水化越快使水的消耗过快,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干缩裂缝;还要选择含碱量低的水泥由其控制c3a含量(有资料显示c3a的水化减缩率可达23.79%。
砂。
要选择含泥量小,细度模数2.8-3.0的中砂为宜。
石子。
含泥量高会影响石子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易出现裂缝。
石子的含泥应量应不大于1%。
2.1.2设计好配合比
确定好水灰比。
水灰比越大其收缩越大,抗拉强度降低。
有数据显示水灰比为0.6的混凝土比水灰比为0.4的混凝土的收缩率大40%。
对水泥用量加以控制。
水泥用量越大其水化后产生的收缩量越大,所以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满足泵送及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减小水泥用量。
合理确定外加剂掺量。
外加剂过量使用会使混凝土假凝或药物离析,从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还会使混凝土在收面压光时外加剂上
浮,造成面层强度降低、起砂开裂。
如遇一次浇筑面积大,方量大的重要工程应进行混凝土浇筑实验,待确认其配合比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时,再进行大量生产使用,可避免造成工期和经济损失。
2.2做好混凝土施工
a:在大风、高温、爆晒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做好混凝土养护准备工作,防止水分损失过快(风速为16m/s时混凝土中水分损失速度为无风时4倍)。
如果混凝土面层要一次压光成活所需时间较长时要多配人工降低浇筑速度,如有必要应有遮阳、防风措施,收面完成后必须及时履盖保湿养护,不得在爆晒后用自来水养护,避免表面爆裂。
如遇施工面积大,遮阳、防风实施困难时,为保质量应等待适宜天气施工。
b:有时混凝土泵送困难、钢筋较密,难下料时,工人暗地里向混凝土中注水提高坍落度,造成水灰比过大,甚至离析,产生开裂。
在施工中要严格禁止此种做法。
c:在流水施工时,顶板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还很低时,不要为赶进度就开始上料且重量大,且集中堆放,造成混凝土开裂。
要采取一次少上料,分开放置,放置点下部加强支撑等措施。
d:模板不要拆除过早、模板下土地必须夯实防止模板产生下沉,导致混凝土开裂。
2.3正确设计
在结构易发生应力集中的部位:洞口处、截面变化处、拐角处等增加构造筋;地下长墙增配水平抗拉筋;及采取减小钢筋间距的方法以抵抗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出现。
较重设备应尽量设计在底层,如在二层以上放置较重设备时,应将设备室设计到边跨,或将设备在楼面移动路线上的结构承载力提高。
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3.1重新浇筑
如混凝土裂缝非常严重,加固费用较高时可采取将混凝土完全剔除,重新浇筑来处理。
3.2表面修复法
此方法用于修补对结构影响不大的静止裂缝,通过密封裂缝来防止外界化学物质侵入,腐蚀钢筋,破坏结构。
具体方法是将裂缝周围清理干净后在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材料进行封闭裂缝,并加铺玻璃纤维布增大拉力,防止二次开裂。
3.3干嵌填法
用手工将低水灰比的砂浆连续嵌入裂缝,形成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紧密连接的密实砂浆。
先在裂缝表面开槽,大约2㎜宽、25㎜深,清理后涂刷界面剂、连续嵌入低水灰比的砂浆,封闭裂缝,并做好养护。
3.4灌注法
将裂缝中的杂物用气泵吹干净后,用稀释完成的环氧树脂灌入,如板面为通透裂缝,在灌入前应将下面裂缝满刮环氧树脂混合水泥而成的环氧胶泥加以封闭;或利用压力设备将水泥浆、环氧树脂、
聚氨酯等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
4.结论
混凝土裂缝是现代建筑中最容易出现的,他的存在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降低材料的耐久性,抗渗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与混凝土供应单位对预防裂缝出现进行认真研究,选择好原材料、外加剂,设计好配合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物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