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剂量侦检与防护》课程实验指导书
辐射剂量仪的防护措施及安全使用指南
辐射剂量仪的防护措施及安全使用指南辐射剂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辐射剂量的设备,其在核工业、医疗、实验室等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辐射剂量仪本身具有辐射敏感性,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首先,使用辐射剂量仪之前,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仪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规范。
此外,操作人员需要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包括辐射量的单位、辐射的来源和危害等,以便能够正确判断辐射剂量仪的测量结果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日常使用中,应定期对辐射剂量仪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过程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在进行辐射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测量模式,并将仪器位置正确放置,以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为了保护操作人员免受辐射的危害,使用辐射剂量仪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围裙等。
根据辐射的性质和剂量水平,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确保其能够有效阻挡辐射射线。
在对辐射源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避免与辐射源直接接触,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并保持安全距离以降低辐射剂量。
另外,禁止将辐射剂量仪用于人体测量,以免造成无谓的辐射暴露。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辐射剂量仪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与水和化学溶液等有害物质接触。
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池和电源供应情况,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仪器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最后,对于不再使用的辐射剂量仪,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
辐射剂量仪内部通常含有放射性物质,因此禁止将其随意丢弃或交给非专业人士处理。
可以通过联系相关机构或部门,将废弃的辐射剂量仪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以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任何危害。
总之,辐射剂量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辐射监测设备,正确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使用指南对于保护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辐射防护实验课程设计
辐射防护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辐射的性质、来源和危害,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辐射防护设备,进行简单的辐射防护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辐射防护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辐射防护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的来源和危害、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辐射防护实验等。
1.辐射的基本概念:介绍辐射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辐射的来源和危害:分析常见的辐射来源,讲解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如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以及相应的防护方法。
4.辐射防护实验:进行简单的辐射防护实验,让学生掌握辐射防护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的来源和危害、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辐射防护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辐射防护的原理和方法。
4.实验法:进行辐射防护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辐射防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辐射防护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辐射防护实验所需的设备,如辐射检测仪器、防护服装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χγ辐射剂量率监测作业指导书(通用)
χ、γ辐射剂量率监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III类射线装置、IV、V类放射源、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和周围区域的辐射水平测量。
射线装置——III类射线装置:放射源——V类放射源:校准源、ECD、静电消除器、敷贴器等。
2 方法标准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HJ/T 61-200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Z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264-2015 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DB 31/462-2009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要求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4583-1993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Z121-2017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16351-1996 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仪器设备χ-γ辐射剂量率仪AT1123。
第一部分 III类射线装置一、医用χ射线诊断机房监测1 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通χ射线机、牙科χ射线机、乳腺摄影χ射线机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χ射线机等医用诊断χ射线设备所在机房的卫生防护检测和评价。
不适用于χ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机房检测和评价。
2 方法依据DB 31/462-2009 医用χ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264-2015 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16351-1996 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监测布点3.1 控制室门和机房防护门门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和上、下2个点。
辐射防护实验设计报告
辐射防护实验设计报告引言辐射防护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阻止辐射对人体或物体的伤害。
辐射防护实验旨在评估辐射防护材料在不同辐射源情况下的防护效果,以指导辐射防护工作和材料的改进。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种辐射防护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模拟放射源和辐射防护材料进行辐射防护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实验材料准备- 辐射防护材料:可以选择铅、混凝土等常用辐射防护材料。
- 模拟放射源: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模拟放射源。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和种类。
2. 实验器材准备- 放射测量仪器:使用辐射剂量仪或者Geiger-Muller计数器等仪器,测量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和剂量。
- 辐射防护装置:用于安装辐射防护材料和固定放射源。
3. 实验步骤- 步骤一:安装辐射防护装置,并将放射源固定在一定的距离上。
- 步骤二:在不同距离上测量放射源的辐射强度和剂量,记录结果。
- 步骤三:在仿真人体模型前方的不同位置安装不同材料厚度的辐射防护材料。
分别测量辐射防护材料后的剂量和强度,记录结果。
- 步骤四:根据实验数据,在不同距离和材料厚度的条件下绘制剂量和强度的曲线图。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射源的辐射强度随距离变化情况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绘制放射源辐射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曲线图。
观察曲线图可以发现,放射源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符合辐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2. 辐射防护材料的防护效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不同材料厚度情况下的剂量和强度的曲线图。
观察曲线图可以发现,随着辐射防护材料厚度的增加,剂量和强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辐射防护材料的厚度与防护效果成正比。
结论通过辐射防护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放射源的辐射强度和距离呈反比关系。
2. 辐射防护材料的厚度与防护效果成正比。
基于这些结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辐射防护材料和厚度,有效地防护辐射对人体和物体的危害。
放射物理与防护实验大纲
医学物理与防护实验教学大纲(供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用)山东万杰医学院一、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及要求《医学物理与防护》是医学影像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实验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抽象的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并为后续实验课程打下必要基础。
二、实验学时数实验学时:12学时三、具体的实验名称、学时、目的、内容实验一 X线特性的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X机曝光步骤。
2、熟悉洗片步骤。
3、掌握X线的穿透性、感光、电离等基本特性,增强学生对X线特性的了解。
[实验内容]:1、穿透性和感光性将带增感屏的暗盒上方放置铅皮和书本,并留出未遮盖的部分,曝光,洗片。
2、电离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直至箔片张开一定角度,曝光,观察角度变化。
实验二 X线机输出量的测量[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X线机的使用方法。
2、熟悉X线机的输出量的概念。
3、掌握X线机的输出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1、按实验要求摆放照射量仪,使之达到一条准直线(用水准仪)。
2、将照射量仪置于照射量率测量档,并选择适当量程。
3、选择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分别测量X线机输出照射量率,4、记录实验数据,并观察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三 X线半价层的测量[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照射量计的使用方法。
2、熟悉半价层的测量方法。
3、掌握半价层的概念。
[实验内容]:1、按实验要求摆放铝片探测器,使之达到一条准直线(用水准仪)。
2、分别使用0、1、2、3、4、5片铝曝光,分别记录数据。
3、处理实验数据,内插法得出铝的半价层。
实验四 X线机防护区剂量监测[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摄影X线机防护区测试评价。
2、熟悉试验过程以及原理。
3、掌握对透视X线机防护区测试和评价。
[实验内容]:1、分别取立位和卧位进行曝光,记录探测器的读数。
1-2017春季辐射剂量测量实验指导书
辐射剂量测量实验实验指导书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的发展经过胶片和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TLD),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光致发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光致发光既有优于热释光剂量计的特点,主要是可以复读;又有优于胶片剂量计的特点,主要是灵敏度高,可以用于各种辐射监测目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实验目的掌握OSL剂量测量原理;熟悉OSL剂量测量方法。
2实验原理光致发光(OSL)技术的原理与热释光近似,也是利用物质晶体的磷光现象。
由于受辐射损伤后产生的陷阱电子保存在晶格中,在光的作用下,这些陷阱电子被激发跃出陷阱与空穴复合,同时以光子发射的形式释放其能量。
存在于晶体中的陷阱电子,对于光的反应却不相同。
一部分是对光敏感的陷阱电子,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跃出陷阱与空穴复合,随即放出光子,这类陷阱电子称为“光敏陷阱电子”。
光致发光所测定的正是这些陷阱电子。
与热释光技术通过加热的手段不同,光致发光是通过外加的光照来激发陷阱中的电子,使其退激发光。
只有很少数电子被激发,使得剂量计具有了重复分析能力。
发光量取决于剂量计所接受射线的剂量大小和入射光的强度。
OSL剂量计外观如图1所示。
(a)四元件OSL剂量计(b)单点剂量计Dot图1光致发光(OSL)剂量计本实验采用的InLight便携式microStar手动型个人剂量监测系统(如图2所示)。
InLight系统是一套剂量自动测量系统,使用蓝道尔公司的光致发光(OSL)技术。
利用三氧化二铝(Al2O3:C)做成探测器,使用发光二极管(LED)阵列激发探测器来测量剂量。
OSL材料激发的光子由使用对光子有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PMT)检测和测量,激发的光子数量正比于辐射的剂量和激发光的强度,OSL技术允许对Al2O3:C重复分析。
(对每次测量大约有0.2%的信号衰减)。
InLight TM microStar系统为Inlgiht系统剂量计的读出器,包括一台读数仪,一个PC机,测量软件。
辐射剂量监测与防护
3.辐射事件的时间分布。
三、核辐射探测器
1.掌握各类气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探测器的探测效率、能量分辨、死时间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含义。
四、核辐射测量方法
1.伽马能谱结构特点与分析方法。
2.用于伽马能谱测量的探测器。
5.掌握中子在屏蔽层中的减弱原理和中子源屏蔽的基本方法。
6.掌握内照射次级限值和导出限值的概念。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简答题(100分) 计算题(30分)综合题(20分)
参考书目
[1]陈伯显,张智.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夏益华.高等电离辐射防护教程,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3.用于不同能区中子(热中子、快中子)测量的探测原理和探测器结构。
4.中子能谱测量方法与解谱方法。
五、辐射防护
1.掌握辐射防护基本量的定义并能够使用解决具体问题。
2.掌握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和特点,并能够进行应用。
3.理解辐射防护三原则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与实际问题。
4.掌握伽马在屏蔽层中衰减的基本规律和屏蔽计算的基本方法。
2021年考试内容范围说明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称: 辐射剂量监测与防护
考试内容范围:
一、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掌握阻止本领、比电离和射程等基本概念。
2.掌握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3.掌握快速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4.掌握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辐射防护课程设计
辐射防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辐射的来源、种类及危害。
2. 使学生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和实际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辐射剂量和辐射防护相关单位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辐射环境和评估辐射风险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辐射防护措施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辐射防护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辐射防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对辐射防护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勇于创新。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学科,辐射防护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安排以下教学大纲:1. 辐射基本概念与来源- 辐射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 天然辐射与人工辐射的来源及影响2. 辐射危害与防护原理- 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危害-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3. 辐射剂量与单位- 辐射剂量的概念及计算- 常见辐射剂量单位及其转换4. 辐射防护实践与应用- 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估- 辐射防护措施的设计与实施5.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我国辐射防护相关法规介绍- 辐射防护标准及其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辐射基本概念与来源2. 第2周:辐射危害与防护原理3. 第3周:辐射剂量与单位4. 第4周:辐射防护实践与应用5. 第5周: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本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剂量监测实验指导书
辐射剂量监测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G-M 管的工作原理,掌握R280辐射剂量监测仪的基本使用方法;2、了解辐射监测的方法,简单评价校园的外照射剂量;3、了解检验测量数据的统计分布。
【实验原理】(1)G-M 管的工作原理G-M 计数器作为一种辐射探测器已被广泛使用,它结构简单,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辐射水平很低的场合,它是很有用的。
G-M 计数器对光子和中子的探测原理跟电离室一样,都是基于由壁中击出的次级电子穿过敏感体积,引起响应。
但在电离室中,每个次级电子对响应(即收集到的电荷、产生的电离电流或形成的脉冲幅度)的贡献,正比于它们穿过灵敏体积时所消耗的能量。
而在盖革计数管中,所有进入灵敏体积的带电粒子,不管其损耗能量多少,都只能产生一个幅度相同的脉冲,使得它的响应与产生脉冲的初始电离事件无关。
实际工作中:)/()/(a a en W e E X ⋅⋅⋅=•ρµϕγ(1)式中,ϕ和a en )/(ρµ分别为E γ的光子注量率及其在空气中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a W e 是电子在空气中产生单位电荷时所需消耗的能量的倒数。
(2)放射性测量的统计分布规律在放射性测量中,由于放射性物质含有大量的不稳定原子,这些原子衰变时才放出射线。
可是每一个原子的衰变是完全独立的,与别的原子无关;衰变发生的时间、先后都不能预期,也就是说衰变完全是随机的。
因此,测量同一个放射源,即使测量条件完全相同,每次测量的结果仍多不同。
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不一定和理论上所预期的d N /d t =-λN 完全一致。
然而,每一次测量结果都围绕某一平均值上下涨落,这种涨落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设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 内,对放射性的衰变数进行多次测量,其平均值为n ,其中衰变数为n 的几率为P (n )。
P (n )服从泊松分布:n nn n n P −=e !)()((2)理论上可以证明,若∞→n ,则泊松分布趋于高斯分布。
物理实验技术中常见的辐射剂量测量与防护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常见的辐射剂量测量与防护方法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实验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验过程中,辐射剂量的测量与防护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物理实验技术中辐射剂量测量的常见方法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实验工作者的安全。
一、辐射剂量测量的常见方法1. 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是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装置,它可以佩戴在实验者的身体附近,测量并记录个人接受的剂量。
个人剂量计通常使用电离室技术或光学刺激发光材料,能够准确测量实验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为日后的剂量计算提供参考。
2. 辐射场剂量测量辐射场剂量测量是指对实验区域内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测量。
常用的方法有离子室法、热释光等。
离子室法主要利用气室中的电离现象来测量辐射剂量,热释光则是通过测量某些物质在受到辐射后释放的热量来间接评估辐射剂量。
二、辐射剂量防护的措施1. 防护屏蔽防护屏蔽是常见的辐射剂量防护措施之一。
通过使用高密度材料如混凝土、铅等作为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吸收辐射,降低辐射剂量。
此外,合理设计实验室内部结构,设置合适的防护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2. 限制工作时间辐射剂量与暴露时间成正比,因此限制工作时间是减少辐射剂量的有效措施。
对于长时间暴露于辐射环境的工作者,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适当进行休息与恢复,以降低辐射剂量对身体的影响。
3. 采用防护装备在物理实验中,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也是重要的防护手段。
例如,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可以保护暴露部位免受辐射伤害。
此外,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护服装也是必要的。
4. 排气与过滤在一些实验中,放射性物质会以气态形式释放。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废气并进行有效过滤,可以降低实验者暴露于放射性物质的风险,减少辐射剂量。
结论: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辐射剂量测量与防护对于实验工作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个人剂量计可实时监测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而辐射场剂量测量则能评估实验环境中的辐射状况。
辐射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修订)
实验一水中微量铀(U)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明确激光一液体荧光法测定水中微量铀的原理。
2.掌握激光测铀仪的使用方法和水中微量铀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1.激光测铀仪的调试与便用。
2.激光——液体荧光法测定水中微量铀。
三、方法原理近几年来,激光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目前,已成功地应用激光诱发荧光技术来测定微量铀,这是利用UO22+溶液在氮激光器照射下,能产生一种特征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度与铀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的原理。
该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可达3×10-10克铀)等优点,适宜于对野外铀矿藏的普查和环境水中微量铀的测定。
该法的原理是水样中的铀酰离子与荧光增强剂生产一种简单的络合物,在激光(波长337纳米)辐射激发下产生荧光。
采用标准铀加入法定量测定样品铀含量。
四、仪器与试剂1.激光铀分析仪、最低检测限0.05 ug/ml。
2.微量注射器:50ul,或0.01ml玻璃移液管。
3.荧光增强剂:荧光增强倍数不小于l00倍4.铀标准贮备液U O)于850℃马费炉内灼烧0.5h,于干器铀标准贮备液,将基准或光谱纯八氧化三铀(38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O.1179g于50ml烧杯内,用水2-3滴湿润后,加5ml浓硝酸(或高氯酸),于电热板上加热溶解并蒸至近干,然后用pH=2的硝酸酸化水溶解,转入100ml容量瓶内,稀释标线,混匀。
此溶液含铀为1.000mg/ml。
5.铀标准系列溶液准确吸取5.00ml上述标准铀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pH=2的硝酸酸化水,稀释标线,混匀。
备用,此溶液含铀为0.10mg/ml。
6.铀标准系列溶液用pH=2的硝酸酸化水,将1.00ml铀标准贮备液于100m1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混匀,其浓度为含铀lOug/ml。
再用上述酸化水,将lOu/ml铀标准液于50ml容量瓶中逐级稀释至标线,混匀,使其浓度分别为:0.5ug/ml和0.1ug/ml。
D3《辐射测量与防护》实验指导书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三辐射测量与防护实验指导书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二○○八年十二月辐射测量与防护实验要求实验项目数:2个适应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类课程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总学分:2学分实验总学时:2学时一、实验基础辐射测量与防护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原子核物理”和“反应堆物理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专业实验。
通过该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辐射和防护的原理,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手段。
实验设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
二、实验类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1、辐射谱线测量实验本实验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样品,自主拟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完成辐射谱线测量并分析测试结果。
2、辐射防护实验本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人为地加入辐射防护措施,测量屏蔽后的辐射,分析防护原理。
三、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
为规范实验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实验课程要求如下:1、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一周以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实验方案和实验实施步骤。
实验课时交实验指导教师审阅,合乎要求者方可准予实验;2、要求实验指导教师严格登记参加实验学生名单,在安排的实验课程表时间内不来者视为缺席,给予一次补做机会;3、凡未完成实验课程者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
目录辐射测量与防护实验要求 (2)目录 (3)实验一辐射测量实验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装置 (5)3. 实验原理和方法 (5)3.1 实验原理 (5)3.2 实验方法 (5)3.2.1 标准源效率刻度 (5)3.2.2 实验样品测量 (6)4. 实验步骤 (7)5. 实验数据处理 (7)实验二、辐射防护实验 (8)1. 实验目的 (8)2. 实验装置 (8)3. 实验原理和方法 (8)3.1 实验原理 (8)3.2 实验方法 (8)3.2.1 无屏蔽情况下样品α和β粒子活度测量 (8)3.2.2屏蔽情况下样品α和β粒子活度测量 (8)4. 实验步骤 (9)5. 实验数据处理 (9)附:BH1216 II型单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 (10)1 概述 (10)1.1 用途与特点 (10)1.2 系统组成 (11)1.3 主要技术性能 (12)1.4使用环境、工作方法、尺寸和重量 (12)2 工作原理 (13)2.1 仪器探测器工作原理 (13)2.2 仪器电路工作原理 (13)3 仪器操作方法 (15)3.1 α、β和本底的测量 (15)3.1.1α效率测量 (15)3.1.2 β工作源效率测量 (16)3.1.3 本底测量 (16)3.1.4 α、β交叉性能(串道比) (17)3.2水样品和标准源的制作 (17)3.2.1 原理 (17)3.2.2 主要仪器设备 (17)3.2.3 水样采集 (17)3.2.4 水样品处理 (18)3.2.5 α标准源、β标准源、水样品的准备 (18)3.2.6 测量 (18)4 测量软件使用说明 (19)4.1 操作程序描述 (19)4.2 程序功能 (21)4.2.1 α工作源效率测量 (21)4.2.2 β工作源效率测量 (24)4.2.3 本底测量 (24)4.2.4 α工作源效率稳定性测量 (24)4.2.5 β工作源效率稳定性测量 (26)4.2.6 α、β本底长期稳定性测量 (26)4.2.7 α标准源效率刻度 (26)4.2.8 β标准源效率刻度 (27)4.2.9 一般样品中总α,总β活度测量 (27)4.2.10 水样品中总α,总β活度测量 (28)4.2.11 生物样品中总α,总β活度测量 (30)1.2.12 气体样品中总α,总β活度浓度测量 (32)1.2.13 环境样品中总α,总β活度浓度测量 (34)4.3 几个要说明的问题 (35)1.3.1 最佳测量时间选择 (35)1.3.2 β源半衰期校正 (37)1.3.3 关于重新计算 (37)实验一辐射测量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α、β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设计
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设计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设计一、钻-60治疗机概论钻-60也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它是由普通的金属钻-59在核反应堆中经过热中子照射轰击而生成的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
核内的中子不断变为质子并放出能量为0. 31MeV的B射线,核中过剩的能量以丫辐射的形式释出,包括能量为1. 17MeV及1. 33MeV两种丫射线。
衰变的最终产物是镰的稳定性同位素葆-60。
钻的半衰期为5. 27 年。
钻-60放出的B射线能量低,易被容器吸收;Y射线的平均能量为1. 25MeV,比镭高一点,因此钻-60也可以作为镭的代用品,如制成钻管、钻针等。
比较起来,钻-60因半衰期短且能量高,作腔内治疗放射源不如链-137。
钻-60治疗机钻-60远距离治疗机自1951年加拿大第一台建成以来,40多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我国目前已能成批生产性能较好的旋转式钻-60治疗机。
1.钻-60丫射线的特点钻-60丫射线的半衰期为5・26年,平均每月约衰变1%。
外照射用的钻-60源通常由l*lnnn的柱状源集合在一个不锈钢的园筒形的源套内,其源套直径一般在2.2—2.6cm范围内,其髙度决定于整个源的总活度。
由于源本身的自吸收以及准直器的限束,致使一定活度的钻-60源在治疗距离处的照射量率比由照射量率常数按距离平方反比定律推算的照射量率要低;因此建议用距源lm处每分种或每小时的照射j Rmm或Rhm表示治疗机钻-60的活度。
钻-60 丫射线的平均能量为1. 25MeV单能,和一般深部X线机(200 —400KV)相比,除能量高、单能外,还具有下列特点:(1)穿透力强:高能射线通过吸收介质时的衰减率比低能X射线低,因此具有较高的百分深度量。
这样用钻-60治疗时,射野设计比低能X射线简单,剂量分布也比较均匀。
(2)防护皮肤:钻一60 Y射线最大能量吸收发生在皮下4—5mm 深度,皮肤剂量相对较小。
因此给予同样的肿瘤剂量,钻-60引起的皮肤反应比X 射线轻得多。
《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2》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2》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32071312a课程名称: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1实验学时:8学分:1.5一、开课实验室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实验室,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中心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放射物理知识和辐射防护知识,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能够在放射防护领域从事医学影像检查,防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成为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影像专门人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X线的本质与特性、X线产生的原理、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2.熟悉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放射线的测量和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放射科等常见防护。
四、考核形式要求本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依据为:实验(见习)报告成绩完成情况。
六、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 X线的产生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X线本质及产生(2)熟悉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了解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2、实验内容或原理(1)X线产生需要的必备条件(2)X线产生基本过程(3)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分类及过程(4)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几率及影响因素3、实验仪器X线机及X线机,多媒体演示等4、实验步骤或环节(1)教师讲解、示教(2)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3)小结5、教学方式老师讲解、示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老师指导6、考核要求检测二组学生实验结果,及回答思考题情况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设备、实验步骤、检查结果、思考题见习二放射科的防护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辐射防护原则及措施(2)掌握:辐射防护体系、法律法规及健康管理内容2、实验内容或原理(1)参观放射科、放射治疗中心、核医学中心(2)查阅放射科辐射防护相关资料(3)演示测量特定区域辐射剂量(4)提问、思考、回答、反思3、实验仪器放射科、放射治疗中心、核医学中心各个科室及机房4、实验步骤或环节(1)教师讲解、示教(2)学生分成2-3人一组,相互检查,老师巡回指导(3)小结5、教学方式录像演示+老师讲解、示教+学生互相操作,老师指导6、考核要求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7、实验报告要求书写见习报告七、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无实验教材主要参考书目:[1]王鹏程,李迅茹主编,《放射物理与防护》(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7月[2]洪洋主编,《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8月[3]余建明主编,《放射物理与防护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4]王鹏程主编,《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8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剂量侦检与防护》课程实验指导书主编:王孔森消防专业实验中心实验一核衰变和计数的统计规律一、实验目的1、了解G-M管的工作原理,掌握PM1402射线侦检仪的基本使用方法;2、了解并验证原子核衰变及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规律;3、了解统计误差的意义,掌握计算统计误差的方法;4、了解检验测量数据的分布类型的方法;5、学会正确表示放射性计数的测量结果。
二、实验原理当放射源的半衰期足够长(即在实验测量时间内可以认为其强度基本上不变的情况下)时,在作重复的放射性测量中,即使保持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例如计数管的工作电压,放射源与计数管的相对位置等)和足够的测量精度,每次的测量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而是围绕其平均值上下涨落,有时甚至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
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是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本身固有特性,与使用的测量仪器及技术无关。
对放射源所测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作频率直方图。
频率直方图可以形象地表明数据的分布情况。
作频率直方图的方法如下:首先将测得的数据分组。
分组时可以将数据由小到大排列起来,用最小值(或比最小值还小一点的数)作为分组的起始点;也可以在算出平均值后,将平均值置于组中央来分组。
组数一般不做硬性规定。
但如果组数太少,会掩盖各组内数据随分布的变动情况;组数太多,由于增加了随机因素的影响,会使各组高度参差不齐而得不出简明的规律。
组距的大小通常以将数据分为十几组左右为宜。
我们这里建议以2σ为组距,并将平均值置于组中央来分组。
显然,用这样的方法分组时,各组的分界点分别为35,,,444N N N σσσ±±±LL而各组的中间值则为13,,,,22N N N N σσσ±±±LL分好组后,统计好数据落在各组中的频数(ki ),算出相应的组频率(,i k A A -总的测量次数),并以i k A 为纵坐标,画出一系列小矩形,即成为表示数据统计分布的频率直方图。
三、主要仪器及器材1、PM1402便携式射线侦检仪一台2、X-γ空气剂量率仪两台3、137Cs 、 60Co 放射源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学会 PM1402射线侦检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2、使用PM1402射线侦检仪的G-M 计数管探头,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对γ源重复进行至少100次独立测量。
3、保持实验条件不变,拿走放射源,对本底重复进行至少100次的独立测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仪器连接好后方可开启电源;电源关闭后方可拆分仪器。
2、放射源要仔细保管,不可损坏或丢失。
六、实验结果处理1、测得的两组数据,分别计算平均值(N )与标准偏差(σ=。
2、画出放射性计数的频率直方图并与高斯分布曲线作比较。
3、画出本底计数的频率分布图,并与泊松分布作比较。
4、对放射源所测数据:(1)作频率直方图(2)计算测量数据落在N σ±,2N σ±,3N σ±范围内的频率(3)给出两组数据的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
七、思考题1、G-M 计数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实验二 空气剂量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闪烁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X-γ空气剂量率仪的使用方法;3、学习探测器的应用实例——测量就地X-γ空气剂量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放射源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核辐射与某些透明物质相互作用,使其电离和激发而发射荧光的原理来探测核辐射的。
γ射线入射到闪烁体内,产生次级电子,使闪烁体内原子电离、激发后产生荧光。
这些光信号被传输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经光阴极的光电转换和倍增极的电子倍增作用而转换成电信号,它的幅度正比于该次级电子能量,再由所连接的电子学设备接收、放大、分析和记录。
三、主要仪器及器材1、-γ空气剂量率仪一台2、137Cs、60Co放射源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掌握X-γ空气剂量率仪的使用方法。
2、对指定区域内的X-γ空气剂量率进行测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仪器连接好后方可开启电源;电源关闭后方可拆分仪器。
2、放射源要仔细保管,不可损坏或丢失。
六、实验结果处理1、记录测量数据,并根据刻度系数计算空气剂量率画出测量剖面图。
2、对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区域内的异常点或异常区域,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七、思考题1、空气剂量率是如何定义的?2、塑料闪烁体的特点有哪些?实验三伽马能谱的测量与认知一、实验目的1、了解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分析γ谱的方法;3、掌握探测器能量分辨率及能量线性的测量方法;4、学习探测器的应用实例—辨别未知γ放射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半导体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半导体探测器是基于核辐射在阻止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效应。
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具有固体介质的电离室。
我们知道作为电离室能成为一个探测器应满足三个条件:①没有射线穿过灵敏体积时,不产生信号或信号可忽略;②带电粒子穿过灵敏体积时,在其中产生离子对;③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在漂向两极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损失,在输出回路中形成的信号能代表原初产生的离子对数。
半导体探测器的探测原理与电离室类似,但探测介质是半导体。
一块均匀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介质是难以满足上述要求的。
但是,如果将p型Si材料与n型Si材料接在一起时,形成的所谓p-n结却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目前纯度最高的硅的电阻率大约为105Ωcm,如果将厚度为1mm 的这种硅片切成面积为1cm2并装上欧姆接触,当加上100V的电压时,则有0.01A的电流流过,显然,这么大的漏电流将会把待测信号全部湮没。
一个好的探测器的漏电流应在~10-9A。
为降低通过半导体的漏电流,引出信号不能用简单的欧姆接触,而要用非注入电极。
当使用非注入电极时,被外加电压移走的载流子不再注入到另一个电极,从而使半导体内的载流子总浓度下降,使漏电流大大降低。
最合适的非注入电极就是半导体的PN结的两个面。
从PN结的P面很难注入电子,因为电子是少数载流子,同样,从N面很难注入空穴。
PN结区内的载流子浓度很低,又称耗尽区。
实用的硅探测器的耗尽区内的剩余载流子浓度低到每立方厘米只有~100个,因而电阻非常高。
由于PN结内电阻很高,加上反向电压后,电压几乎完全降落在结区,在结区形成一个足够强的电场,而几乎没有漏电流通过。
当带电粒子射入结区后,通过与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很快地损失掉能量,带电粒子所损失的能量将使粒子由满带跳到空带上去,于是在空带中有了电子,在满带中留下了空穴,也就是形成了可以导电的电子—空穴对。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向两极漂移,于是在输出回路中形成信号。
如果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俘获中心和复合中心足够少,也就是载流子的平均寿命比载流子的收集时间长(一般收集时间为10-7到10-8s,因此载流子的平均寿命大约在10-5s就足够了),则辐射形成的载流子基本上能全部被收集,这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与带电粒子在结区消耗的能量成正比.如果带电粒子的全部能量均消耗在结区,则通过测量脉冲信号的幅度,就可以测定带电粒子的能量。
可见一个半导体的PN结能满足前面提到的三个条件,因而可以构成核辐射探测器。
三、主要仪器及器材1、高纯锗伽马能谱仪2、137Cs、60Co和未知源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练使用高纯锗伽马谱仪,完成对放射源的现场测量,并记录γ谱线进行谱分析。
2、刻度能量线性,用60Co、137Cs、及发射多种γ射线的152Eu等能量刻度源刻度γ谱仪系统的能量响应,能量刻度范围从50keV-3000keV, 能量刻度至少包括四个能量均匀分布在所需刻度能区的刻度点;确定能量分辨率。
3、对137Csγ谱进行分析并与理论谱线进行比较。
4、测量未知源的γ谱,确定峰位的能量,进而辨别未知源。
五、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高纯锗半导体γ谱仪时仪器加有高压,因此要注意电缆线的连接正常,使用时轻拿轻放,避免损坏仪器。
2、放射源要仔细保管,不可损坏或丢失。
六、实验结果处理1、由60Co的1.332 MeV全能峰计算谱仪能量分辨率。
2、在坐标纸上画出多道测量的137Cs、60Co全谱,标明0.662MeV、1.173 MeV、1.332 MeV峰位,在坐标纸上画出能量刻度曲线,给出刻度方程。
3、对137Csγ谱进行分析,标出特征能量峰。
4、在坐标纸上画出未知源全谱,利用刻度结果判断峰位能量,确定未知源。
七、思考题1、如何用高纯锗半导体γ谱仪测定γ放射源的活度?2、怎样从60Co的全能峰得到1.332 MeV全能峰的半宽度?实验四α、β、γ射线的防护一、实验目的1、了解α和β射线的吸收和最大射程。
2、了解γ射线的衰减和半吸收厚度。
3、掌握半吸收厚度的计算方法。
4、验证随着与源距离的增大,某源发出的射线的剂量率逐渐减小。
5、随着对源的屏蔽的加强,相距源一定距离的探测器测到的剂量率逐渐变小。
二、实验原理1、具有一定能量的α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主要是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而导致电子被激发或电离的电离损失。
当具有一定能量的α粒子入射到足够厚的靶物质中,通过与靶原子的碰撞而逐渐损失能量,最终停止下来。
它沿入射方向所穿过的平均距离,就称为入射粒子在该物质中的平均射程。
2、β射线即电子,由于质量轻,速度快,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发生电离能量损失和辐射能量损失。
因此,在β射线或单能电子束穿过一定厚度的吸收物质时,其强度将会逐渐减弱。
这种现象叫做吸收。
3、γ射线穿过物质后,沿原来入射方向的γ射线的强度会逐渐衰减,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
其原因是如果γ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或电子对效应之中的任何一种作用,将使原来能量为hν的γ光子消失,或改变能量并偏离原来的入射方向而散射。
γ射线穿过物质时,强度按指数规律衰减,沿入射方向透过的γ光子的能量不变。
因此对γ射线没有射程的概念,但可用半吸收厚度来描述,即强度减到一半时穿过的物质厚度。
三、主要仪器及器材1、PM1402便携式射线侦检仪主机一台2、α、β和γ射线探头3、电缆线三根4、α、β和γ放射源各一个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α射线源放在准置装置边缘,使用PM1402便携式射线侦检仪α射线探测器测量α射线源的强度;逐渐增加探测器与α射线源之间的距离,并逐次测量α射线源的强度。
2、将β射线源放在准置装置边缘,使用PM1402便携式射线侦检仪β射线探测器测量β射线源的强度;加上吸收片,再次测量β射线源的强度;随着吸收片厚度的增加,依次测量β射线源的强度。
3、将γ射线源放在准置装置边缘,使用PM1402便携式射线侦检仪γ射线探测器测量γ射线源的强度;加上吸收片,再次测量γ射线源的强度;随着吸收片厚度的增加,依次测量γ射线源的强度。
五、实验注意事项1、本次实验涉及到探测器与处理器的多次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