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双支柱调控政策概述•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双支柱调控政策的未来发展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引言01 CATALOGUE研究背景与意义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风险承担水平是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

双支柱调控政策是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研究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探讨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目的探讨双支柱调控政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双支柱调控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双支柱调控政策概述02CATALOGUE双支柱调控政策是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构成金融宏观调控的“双支柱”,其中,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主要关注金融稳定。

双支柱调控政策旨在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以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双支柱调控政策的定义双支柱调控政策起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央行认识到货币政策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可能无法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因此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来弥补这一缺陷。

在实践中,双支柱调控政策逐渐成为各国央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之一,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双支柱调控政策的历史与发展双支柱调控政策的目标与手段双支柱调控政策的目标包括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金融稳定。

其中,物价稳定是首要目标,而金融稳定则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金融市场上的杠杆率等指标。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限制信贷扩张、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等手段来控制金融风险。

漫谈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

漫谈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

漫谈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引言在当今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职能。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通过对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概念、重要性和相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银行业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什么是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使银行体系更加强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稳健的银行体系不仅能够在经济不景气和金融危机等困难时期保持稳定,而且能够在良好经济环境下做出有效的贡献。

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的重要性维护金融稳定稳健的银行体系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要素。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等困境时期,稳健的银行体系能够起到稳定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供给的作用。

因此,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对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金融体系的发展稳健的银行体系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石。

只有银行体系稳健,才能够提供稳定的信贷和融资支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是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的发展,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维护公众利益稳健的银行体系能够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

当银行体系发生危机时,不仅会对银行自身产生巨大冲击,而且会对广大公众和整个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通过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资产和权益,维护社会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措施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确保银行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对银行的运营和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只有加强监管,才能够有效地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也是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的重要措施。

银行应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银行还应加强内部控制,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概述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尤其在全球金融合规标准逐渐统一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探讨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并分析实际运用中的问题。

第一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监管政策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影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最重要的是,金融监管政策可以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一系列规则和标准,强制银行业建立和执行合规和监管措施,保证银行业行为的合法性和稳健性。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陆续颁布了包括巴塞尔协议、金融稳定协调委员会等在内的一系列监管制度和规范,通过这些制度和规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得到了空前强化。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专门负责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总体上,金融监管政策的发展可以让银行业管理风险更加有效,从而降低银行业的风险性,增加银行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部分: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运用中的问题然而,由于金融监管政策往往存在局限性和制度漏洞,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1. 狭隘的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政策可能会导致银行业的投资方向过于狭隘。

除非监管政策能够很好地进行调整,否则银行可能会集中投资于相对安全并且能够满足监管要求的资产,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市场不平衡。

2. 需要更多的透明度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银行业需要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来满足监管要求。

由于不同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之间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这些数据有时候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透明度,引发部分银行和投资者的担忧。

3. 需要更多的金融科技改革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还需要配合新的金融科技,例如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来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就需要银行业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手段来满足监管的要求。

4. 银行业的人员培训问题金融监管政策往往需要银行业员工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在人员培训方面进行投资。

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与银行稳健性

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与银行稳健性

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与银行稳健性吴俊霖1摘要: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较快,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影子银行所具备的高杠杆性、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会使其积聚的风险在爆发时传染至商业银行,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可能均对银行稳健性存在影响。

本文将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及银行稳健性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选取2004—2017年我国12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稳健性水平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资本监管压力的增强会提高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而当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资本监管压力则可增强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健性的削弱作用。

鉴此,本文提出规范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持续完善差异化监管及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银行稳健性;GMM估计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国际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作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诱因,引起了学术界和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因未受到严格的审慎监管,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机构或业务活动。

与国外的以证券化和金融创新为基础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影子银行的业务模式与商业银行在资金链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银信合作、银证合作以及同业业务将信贷资产出表(裘翔和周强龙,2014),形成了广泛且密切的同业资金往来,1 吴俊霖,金融学硕士,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联系方式:jnuwujunlin@。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银行保险业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本文将对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监管政策不明确银行保险业务处于金融业的交叉领域,需要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

目前我国对银行保险业务的监管政策并不是很明确,导致银行与保险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容易产生监管漏洞,影响市场秩序。

2.产品创新不足在银行保险业务中,产品的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大多数银行保险产品在设计和销售方式上比较传统,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难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保险需求。

3.人才短缺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来支撑,但目前银行保险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仍存在不足,人才储备不足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4.风险控制不足银行保险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影响面广,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对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银行保险业务中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手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造成业务发展中的不确定性。

二、对策研究1. 完善监管政策针对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监管政策不明确的问题,应加强监管部门对银行保险业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加强监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防范监管漏洞的发生。

2. 加强产品创新对于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银行保险机构应不断改进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方式,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推出更为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人才培养引进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银行保险机构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保险人才的培养。

4. 加强风险管理针对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银行保险机构应加强对业务风险的评估和监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工作,提高业务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学题库-5

金融学题库-5

银行招聘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应为()。

A.基础货币B.超额储备C.货币供应量D.利率2. 在研究货币需求量时,应综合考察的因素是()。

A.静态货币与动态货币B.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C.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货币发行量与货币回笼量3. 凯恩斯认为,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下降,其理性行为应是()。

A.多买债券、多存货币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C.卖出债券、多存货币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4. 发行政府债券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取决于()。

A.债券发行量的多少B.认购主体及其资金来源C.认购主体的多元化程度D.购买资金的性质5. 在二级银行体制下,M=()。

A.原始存款×货币乘数B.基础货币×货币乘数C.派生存款×原始存款D.基础货币×原始存款6. 在货币供给形成过程中,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黄金收购量小于销售量,基础货币量()。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7. 民间个人之间的资金融通活动属于()。

A.商业信用B.消费信用C.直接融资D.间接融资8. 项目融资的信用基础是()。

A.项目发起人的资产状况项目发起人的信用状况C.有关单位提供的担保情况项目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9.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桥梁、高速公路和码头等项目,先由政府投资建设,待项目建成发挥效益之后,再将经营权转让给外方经营,政府用转让所得资金进行滚动投资,建设新的项目。

这种项目融资模式是()。

A.BOTTOTC.TOBBOB10.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信用评级环节B.用增级环节C.组建SPV环节D.资产真实销售环节11. 某资产被认为不适合资产证券化,则可能是由于()。

A.资产组合中金额最大的资产所占比重过低B.付款间隔期限过长C.本息的偿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活期D.资产债务人无权修改合同条款12. 在多数情况下,项目融资的借款单位就是()。

银行监管政策解读银行业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和变化

银行监管政策解读银行业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和变化

银行监管政策解读银行业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和变化近年来,银行业监管政策的改革与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变化。

本文将对银行监管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和变化。

一、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作为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资本充足率直接影响银行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

最新的监管政策要求银行将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迫使银行加大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力度,推动银行业务的规范化和合规化。

另一方面,也促使银行寻求更多的资本来源,引入更多的投资者,提升资本市场的活跃度。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银行监管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放开银行间市场的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市场化和自主化,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方面,这将促使银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银行业务的创新和优化。

另一方面,也将对银行的利润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利率波动情况,灵活调整存贷款利率和资产配置,以保持业务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也不断地跟进调整。

金融科技的兴起促使银行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效率。

监管政策的调整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金融科技公司的合规要求和监管规定不断完善,为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的合作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

相应地,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四、风险管理的强化与完善银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不仅着眼于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和控制,也对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强化和完善,以避免风险积聚和金融风险传染。

这一政策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和投资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监管机制

德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监管机制

德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监管机制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监管机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德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及监管机制进行探讨。

一、德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1.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德国的金融市场依托于稳定的金融机构。

德国银行业经历过一系列改革和整合,以加强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此外,德国有严格的法规来保护储蓄人和投资人的利益,进一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稳定性。

2.经济实力和贸易平衡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实力和贸易平衡也是金融市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德国的强大经济基础和国内外市场的充分开放,使得德国金融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流入,从而提升了市场的稳定性。

3.政府的金融政策支持德国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来监管金融市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

此外,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措施来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二、德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1.金融监管机构德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分为联邦机构和州机构两级。

联邦金融监管机构包括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和德国联邦银行(Bundesbank)。

BaFin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而Bundesbank则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监管。

2.法律法规与准则德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准则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

例如,德国证券交易法(WpHG)规定了证券交易的相关规则;德国银行业监管法(KWG)则规定了银行业的监管要求。

另外,德国还参与了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并积极落实国际准则,如巴塞尔协议等。

3.危机管理和预防德国政府设立了金融危机应对小组,负责协调金融危机的应对和管理。

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政府可以通过注资、担保等方式来稳定金融市场,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此外,金融机构也有自己的危机管理措施,如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压力测试等,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金融机构稳健性评估研究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金融机构稳健性评估研究
[ 关键 词] 宏观 审慎 稳健 性评估 金 融稳 定
中图分 类号 : 13 1 F2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6 0 2 1 ) 8— 0 2— 10 0 7 (0 2 0 0 6 9


引言
融机构稳健性开展现场评估 , 更好地将金融机构稳健性评估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由此诱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 各国政府在当前政策安排中强化了宏观审慎管理的地位, 加
财 政 金 融
宏观 审慎 视 角 下 的金 融机 国培 沈 理 明
[ 内容提 要] 美国次贷 危机 的爆 发 以及 由此诱发 的全球 性金 融危机 , 充分暴 露 出 当前世界 各 国在
监测和评 估金 融机 构风 险 中存在 不足 , 强宏观 审慎 管理 , 护金 融体 系的稳 定成 为 危机 之后 世界 各 加 维 国的共识 , 国的 “ 我 十二 五” 划也提 出了构建 逆周 期 的 宏观 审慎 管理 制度框 架 , 规 因此 , 极探 索符合 积
宏观 审慎要 求 的金融机 构稳健 性评 估措施 显得 尤其 重要 。本 文在 金 融机 构稳 健 性 非现 场监 测评 估 的
基础 上 , 从宏观 审慎 管理 的 内在要 求 出发 , 索金 融机 构稳健 性 现 场评估 的步骤 、 法 , 探 方 以及 评估 结 果 的 运用形 式 , 并就进 一 步提 升金 融机 构稳健 性评估 水平提 出了对策 建议 。
融稳 定 评 估 频 率 等 相 挂 钩 。
持经济发展 , 促使其依法合规经营, 维
对于评 估结果较差 、 潜在风险 突出的金融机构 , 可建 议银行 间市场 交易商协会对其发 债

护金融稳定。( ) 2 金融机构风险信息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会计稳健性一直是会计领域的重要议题。

它涉及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概述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其经济后果,以期为相关利益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会计稳健性是指财务报告对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恰当反映,同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评估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

然而,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其经济后果也不可忽视。

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激励等;外部因素则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稳健性。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而管理层激励则会削弱会计稳健性。

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也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的监管力度会影响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而市场竞争则可能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债务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它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企业价值和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它还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

然而,过度的会计稳健性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于保守的会计政策可能导致企业低估资产和收益,从而错失一些有利的投资机会。

因此,如何在保持会计稳健性的同时,避免过度稳健,是企业和投资者需要的问题。

会计稳健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都值得深入探讨。

为了提高会计稳健性,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并适度运用会计稳健性,避免过度或不足。

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会计稳健性的监管和规范,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演进,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可能会有所改变。

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金融观察Һ㊀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储㊀钰(广州应用科技学院ꎬ广东广州511370)摘㊀要:近年来国外金融危机频发ꎬ对我国新兴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ꎮ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ꎬ但在金融危机面前ꎬ其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存在一些不足ꎮ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深化ꎬ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ꎬ不难发现ꎬ中国银行业存在诸多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ꎮ这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ꎮ为此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科学归纳的方法ꎬ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ꎬ揭示了审慎监管的内涵和特点ꎬ并结合当前的政策背景ꎬ提出了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对策ꎮ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ꎻ系统性风险ꎻ银行业中图分类号:F8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25-0151-03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sofsystemicriskpreventionandcontrolinbankingindustrybasedontheperspective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ChuYu(GuangzhouCollegeof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ꎬGuangzhouꎬGuangdongꎬ511370)Abstract:Inrecentyearsꎬtheforeignfinancialcrisisfrequentlyꎬalsohascertaininfluencetoourcountryemergingfinancialmarket.Ban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arethemainbodyofChina sfinancialmarketꎬbutinthefaceofthefinancialcrisisꎬitsabilitytoresistsys ̄temicriskexistssomedeficiencies.Onthedeepeningofbankingsupervisionꎬcombinedwiththeframework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ꎬitisnotdifficulttofindthatChina sbankingindustryispronetomanysystemicrisks.Thishascreatedsomeobstacle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 sbankingindustry.ThereforeꎬthroughthemethodofliteratureanalysisandscientificinductionꎬthispaperanalyzesthesystemicrisksexistinginChina sbankingindustryꎬreveals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prudentialregulationꎬandcombinesthecurrentpolicybackgroundꎬthispaper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preventingthesystematicriskofbanking.Keywords:macroprudentialregulationꎻsystemicriskꎻbanking一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理论概述(一)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界定与来源1.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概述在金融领域ꎬ系统性风险是指国家因多种外部或内部的不利因素经过长时间积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ꎬ在某段时间共振导致无法控制使金融系统参与者恐慌性出逃(抛售)ꎬ造成全市场投资风险加大的现象ꎮ纵观我国整体金融体系布局ꎬ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ꎬ牵一发而动全身ꎬ起着不可替代的效果ꎮ同时ꎬ金融业监管当局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其他诸如货币当局等金融机构联系较为密切ꎬ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ꎮ于是ꎬ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造力与企业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ꎮ这就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体系中ꎬ并将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ꎬ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终发展为银行业危机ꎮ换句话说ꎬ银行业危机最终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增长ꎮ2.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导途径研究表明ꎬ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一般通过资本流动性渠道和信息传导渠道两个方面进行风险传导ꎮ首先ꎬ当商业银行缺少资金时一般会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去获得资金ꎮ这是因为如果银行无法偿还债务资金ꎬ出现资不抵债ꎬ将对自身的经营保障和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ꎮ资金的流动性将导致风险从一家银行转移到其他银行ꎮ其次ꎬ随着银行间支付结算机制的不断发展ꎬ跨行金融交易和商品的深入推进ꎬ资金传导网络日益多元化ꎬ为银行转嫁流动性风险提供了可能ꎮ商业银行的这种主要的传导途径具有流动性效应ꎬ很容易将风险在银行系统间进行转移ꎬ以至于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ꎮ最后ꎬ在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初期ꎬ个别行业的小型风险开始显露ꎬ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ꎬ主要关注自身的风险状况ꎮ当一家商业银行因受负面因素影响而资不抵债的消息传出时ꎬ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ꎬ参与者会尽快从中取出资金ꎬ以减少损失ꎮ由于信息收集具有较高的成151作者简介:储钰ꎬ男ꎬ汉族ꎬ安徽阜阳人ꎬ本科在读ꎬ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学生ꎬ研究方向:历史教学㊁金融学ꎮ本ꎬ且市场成员存在从众心理和羊群行为ꎬ随着这种负面消息在金融体系中的进一步传播ꎬ他们会对贷款资金采取同样的行动ꎬ导致风险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递给其他银行ꎬ从而影响整个金融渠道的运行ꎮ(二)宏观审慎监管的界定与特点1.宏观审慎监管概述在国际上ꎬ宏观审慎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ꎮ1986年ꎬ国际清算银行在其公开文件中正式引用了 宏观审慎 一词ꎬ以支持 整个金融体系和支付机制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ꎮ2000年ꎬ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克罗克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将金融稳定划分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个层面ꎬ同时分别对应实施确保单个金融机构稳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和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ꎮ此后ꎬ宏观审慎监管被纳入理论研究的视野ꎬ并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相关研究和政策报告中ꎮ近年来ꎬ全球金融危机频发ꎬ引发了学术界对金融监管的反思ꎮ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把重点放在了维护金融体系完整性方面ꎬ而宏观审慎监管在公众看来已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工具ꎮ不仅是金融市场ꎬ信贷市场㊁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体系都体现在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上ꎮ截至目前ꎬ现有研究主要从传统宏观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ꎬ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信贷层面对供给影响的差异ꎬ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ꎮ但从现有文献来看ꎬ当前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㊁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㊁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仍需深入ꎮ2.宏观审慎监管特点(1)系统性监管宏观审慎监管旨在缓解系统性风险ꎮ与单一混合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相比ꎬ宏观审慎监管强调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管ꎮ同时ꎬ要防止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大规模的金融不稳定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ꎬ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ꎮ(2)宏观范围性宏观审慎监管的范畴是整个金融业ꎬ主要的监管对象是银行业和金融机构ꎮ与微观审慎监管不同ꎬ微观审慎监管体系是针对每一种监管类型而建立的ꎬ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则是通过对市场结构和其他宏观层面要素的监管而建立的ꎮ(3)监管传导性宏观审慎监管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导性的监管模式ꎬ对不同经济周期的各类金融机构制定监管要求ꎬ在整体调控意义上对不同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ꎮ宏观审慎监管是建立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历史数据和数据解释绩效基础之上的ꎮ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是通过对单个实体的微观审慎监管建立起来的ꎮ(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内容通过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分析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ꎮ一是宏观审慎研究ꎬ即结构性风险识别和评估ꎻ二是宏观审慎监管ꎬ即政策框架和监管维度ꎻ三是宏观审慎监管运行结构ꎬ即治理政策和治理结构ꎮ1.宏观审慎分析在国内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ꎬ宏观审慎监管的初衷是防范系统性风险ꎬ评估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整体ꎮ在宏观审慎监管层面ꎬ通过数据收集㊁定性和定量分析㊁预警㊁宏观压力测试以及最终的跟踪和评估ꎬ建立和修正了金融体系中跨行业㊁跨市场的金融风险ꎮ2.宏观审慎监管对于调控政策ꎬ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政策工具ꎮ宏观审慎监管已被巴塞尔委员会纳入«巴塞尔协议Ⅲ»ꎮ协议明确指出ꎬ应对系统性风险需要各国监管部门加强监管ꎬ政策工具应充分利用系统价值㊁逆周期资本㊁追加资本等宏观审慎监管机制ꎬ因此ꎬ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中国银行业监管的重中之重ꎮ3.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框架宏观审慎政策是与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对独立和互补的ꎬ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增长ꎮ宏观审慎策略并不总是维护金融稳定和遏制系统性风险的政策ꎮ我们不仅需要审慎监管ꎬ还需要健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㊁强劲的宏观经济环境㊁健全的金融机构㊁健全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危机管理进程ꎬ以维持金融环境稳定ꎬ规避系统性风险ꎮ因此ꎬ宏观审慎政策只是维护金融稳定的行政安排和政策ꎮ二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业的金融监管政策缺乏远见和缓解措施当今的银行业金融监管实行顺周期的金融监管ꎬ包括资本监管㊁信用违约㊁存款准备金等监管措施ꎮ目前ꎬ银行业资本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ꎬ由于银行业的资本和风险资本相互适应㊁相互协调ꎬ银行业通常采取限制信贷供应的办法ꎬ通过降低成本来满足宏观资本监管的预期和条件ꎮ因此ꎬ它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可获得的社会信贷减少ꎬ而且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ꎮ在银行内部ꎬ系统性风险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顺周期的ꎬ那么ꎬ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ꎬ就会导致经济收缩ꎮ(二)银行业宏观管理主体运作效率低下目前国内的金融业监管主体是 一行一委两会 ꎬ但是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不完善ꎬ会由于缺乏沟通而引起监管缺位ꎮ具体来说ꎬ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ꎬ权责不对应造成政策难以上行下效ꎮ在我国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与下达政策ꎬ而各地央行的分行承担推行的责任ꎮ当分支行处理风险时ꎬ还需要层层上报得到总行的批准ꎬ这就会导致错过最佳的处置时机ꎬ影响政策实施效果ꎬ政策制定的初衷无法实现ꎮ其次ꎬ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ꎬ单独监管会造成监管盲点ꎮ目前ꎬ我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将有利于监管专业化和趋同ꎬ并将实现分块监管ꎮ随着中国人民银行㊁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出现交叉ꎬ比如多重监管或行政真空ꎮ最后ꎬ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缺失ꎮ目前ꎬ一些金融机构并不重视内部监管ꎬ取代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的央行负责监管ꎮ这将导致央行大量使用监管资本ꎬ并逐渐缺乏自我监管ꎮ(三)银行业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需要加强为了保证监管的公信力和准确性ꎬ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ꎮ当前ꎬ我国的事后风险监管机制亟待加强ꎬ特别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ꎬ从行政角度看ꎬ事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存在制度性缺失ꎮ目前ꎬ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ꎬ缺乏可接受的科学有效的风险等级和类型划分管理方法ꎮ其次ꎬ从监管技术的角度看ꎬ我国对事后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性有待提高ꎮ目前没有定期㊁完整的系统性事后风险评估审计ꎬ风险监督只停留在账户查询和凭证审计上ꎬ监督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ꎬ监督效果较差ꎮ251金融观察Һ㊀三㊁加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政策措施在 十三五 规划中ꎬ中国提出了宏观审慎管理结构的发展标准ꎬ要求建立符合当前金融环境的监管框架ꎮ通过财政政策㊁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与配合ꎬ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格局ꎬ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ꎬ关注由于监管不慎所产生的风险积累ꎮ因此ꎬ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加强前瞻性预期管理中国金融监管最关键的目标是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ꎬ优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的流动性支持和财富增值效应ꎮ如何加强我国的预警能力ꎬ是新兴发展中大国高效预警体系的重要任务ꎮ开展短期㊁中期和长期风险预警ꎬ监管要与金融业务的监管指标相配套ꎮ因此ꎬ需要加强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及时监管ꎮ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严重程度ꎬ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确定相应的应对机制ꎬ并依法采取措施ꎬ增加信息报送频率ꎬ督促自查ꎬ要求充实风险管理力量ꎬ做好风险提示和通报ꎬ开展监管谈话㊁责令其暂停部分业务㊁限制其自有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式㊁责令其停止新设分支机构等监管措施ꎮ(二)夯实监管力度ꎬ促进银行业主动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首先ꎬ在风险转移过程中ꎬ国家应及时对系统性风险过大的银行进行分类ꎬ然后对风险溢出银行进行差别化管理ꎬ并在风险发生前㊁发生时和发生后采取系统的三级监管措施ꎬ进一步减少和遏制银行业产生系统性风险ꎮ二是从银行业自身来说ꎬ要加强自身建设ꎬ保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现行体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原则ꎬ增强风险承受能力ꎬ以减轻自身市场管理过程中极端负面外部冲击的影响ꎮ与此同时ꎬ商业银行应加强在受到外界影响之前对威胁的评估能力ꎬ提前制定风险管理步骤ꎬ建立银行业分业经营程序ꎬ以规避和化解各种系统性风险ꎬ遏制其进一步蔓延ꎮ(三)银行业金融监管要从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要不断加强与对外开放程度相适应的监管流程和方式ꎬ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有序ꎮ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还包括金融监管从非审慎的数量约束向审慎的一致性方案的转变ꎮ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ꎬ必须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ꎮ与此同时ꎬ相关审慎监管可能会进一步加强ꎮ因此要结合我国实际ꎬ借鉴国外成熟的监管经验ꎬ弥补监管框架的不足ꎬ加强资本监管㊁行为监管和实际监管ꎬ确保监管能力与对外准入程度相一致ꎮ四㊁结语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 心脏 ꎬ要不断防范和化解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ꎬ做到经济的安全增长ꎬ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ꎮ而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ꎬ各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往来更加密切ꎬ银行间动态交易的系统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ꎮ因此ꎬ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银行业自身都要利用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ꎬ提升对系统性风险管控的意识ꎬ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ꎬ最终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ꎮ参考文献:[1]高倩倩ꎬ范宏.中国银行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运筹与管理ꎬ2020ꎬ29(3):158-168.[2]黄邦根ꎬ夏鸣ꎬ张梦婷.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效果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ꎬ2020ꎬ41(2):203-208. [3]侯璐.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的银行业系统风险防控对策研究[J].经济师ꎬ2020(5):109-110.[4]何东.如何有效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J].新金融评论ꎬ2020(1):96-107.[5]李婧.金融稳定视角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制度研究[J].国际经济法学刊ꎬ2020(3):114-127. [6]赵梓盈.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简述[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ꎬ2020(4):166ꎬ158.[7]钟震.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ꎬ2012(7):49-55.[8]薛怀秀.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防范研究[J].市场周刊ꎬ2019(8):95-96.(上接第150页)的新领域新场景ꎬ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刺激更多金融领域的创新变革ꎮ(二)创新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㊁模式以及金融理论ꎬ极大地刺激了金融领域的蓬勃发展ꎬ使得金融研究在挑战中发展ꎮ基于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ꎬ大量行为数据由此产生ꎬ改善了以往无法获得数据的局面ꎬ通过建立模型等方式让以往难以预测的金融现象变得可以检测ꎮ相比于传统金融而言ꎬ行为金融科学性更强ꎬ其科学性在于意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ꎬ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是极易做出 非理性 行为的实际人ꎬ人的各项金融活动始终影响着市场ꎮ在新金融科技的风口下ꎬ行为金融学也应不断创新以此适应金融市场变化ꎮ参考文献:[1]魏谙书.行为金融学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及相关建议[J].管理现代化ꎬ2019ꎬ39(5):1-3.[2]王靖一ꎬ黄益平.金融科技媒体情绪的刻画与对网贷市场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ꎬ2018ꎬ17(4):1623-1650. [3]PETERSEꎬSLOVICP.Thespringsofaction:affectiveandanalyticalinformationprocessinginchoice[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ꎬ2000ꎬ26:1465-1475. [4]林树ꎬ俞乔.有限理性㊁动物精神及市场崩溃:对情绪波动与交易行为的实验研究[J].经济研究ꎬ2010ꎬ45(8):115-127. [5]张文勇.行为金融学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应用前景[J].焦作大学学报ꎬ2015ꎬ29(2):97-100.[6]王媛媛.保险科技如何重塑保险业发展[J/OL].金融经济学研究ꎬ2019(6):29-41[2020-02-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96.f.20200110.1107.006.html. [7]徐渊.金融科技重塑下的保险业与运营商的机遇[J].中国电信业ꎬ2018(12):78-80.[8]冯瑞琳.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ꎬ2019ꎬ40(30):120-121.[9]周治富.互联网金融的内生成长㊁基本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南方金融ꎬ2017(6):17-26.351。

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实证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利用2008年至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不显著。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收紧会增加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而货币政策宽松则能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这一结论对于我国银行业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商业银行自身特征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和存款规模越高时,贷款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就越低,而贷款规模越大,则贷款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就越高。

这一结论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银行业在未来的经营和管理中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以更好地支持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经济政策;商业银行数据;银行网贷引言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显得更加突出。

而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调节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旨在实证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并提出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本研究采用2008年至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不显著。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收紧会增加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货币政策宽松则能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这一结论对于我国银行业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文献综述1.1宏观经济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达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试题

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试题

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 )A.货币供应量B.超额储备C.基础货币D.利率2.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 )。

A.卖出债券、多存货币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C.多买债券、少存货币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3.我们在研究货币需求量时,应把()结合起来考查。

A. 静态与动态B. 存量与流量C. 增量与缩量D. 购量与销量4.如果财政有赤字,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状况是()A.增加B. 减少C.不确定D. 不变5.从整个社会考察,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

A通货膨胀率B.市场利率C .官定利率D.平均利润率6. 以下不属于直接融资的是( )。

A.消费信用B.国家信用C.商业信用D.银行信用7.在计算利息额时,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的计算方法是()。

A.存款计息B.复利计算C.单利计算D.贷款计息8.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是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 )的特殊形式。

A.道义劝告B.窗口指导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9. 在我国,主要体现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责的业务是()。

A.对政府贷款B.再贷款C.货币发行D.转贴现10. 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的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超额准备金 C库存现金 D原始存款11.项目融资中的借款单位是( )。

A.担保单位B.项目公司C.出口信贷机构D.项目管理公司12.资产证券化融资中成立的SPV指的是( )。

A.特别项目公司B.特别目的公司C.特殊项目公司D.特殊融资公司13.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亿元。

A.3B.4C.5D.214.我国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中介目标是()。

A信贷规模B信用总量C同业拆借利率D货币供应量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立的第一家规模最大的专业信托投资公司是()。

A.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B.中国光大信托投资公司C.中国民生信托投资公司D.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6. 如果存款总额为100万元,存款乘数为4,则原始存款为( )万元。

浅谈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及防范问题

浅谈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及防范问题

浅谈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及防范问题【摘要】银行信贷资产是指银行通过向客户发放贷款而形成的资产。

由于信贷活动涉及风险,银行信贷资产常常面临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监管风险。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升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效益和安全性。

在风险防范方面,银行需强化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遵循监管要求,确保资产质量和流动性。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令人深思。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也将不断演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保障资产安全,银行需要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措施。

深入研究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及防范问题,对于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措施、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监管风险、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什么是银行信贷资产银行信贷资产是指银行向借款人提供的信贷资金所形成的资产。

这些资产通常体现在银行的贷款、债券等资产中。

银行信贷资产是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之一,也是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银行信贷资产具有以下特点:信贷资产是银行资产中的一种特殊资产,具有与金融市场其他资产不同的特性。

信贷资产的获得途径相对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于银行对外提供的信贷业务。

信贷资产的运营效果和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

银行信贷资产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和核心。

银行通过向借款人提供资金,实现盈利和风险的平衡。

对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也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银行信贷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需要引起银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

1.2 为什么银行信贷资产面临风险银行信贷资产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波动、经济周期变化、借款人违约、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政府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

政府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
【 摘 要】以 2 0 0 6 ~ 2 0 1 2年 1 6 家 上 市 银 行 为 样 本 , 实证 分 析 了特 许 权 价 值 、 资 本 监 管 、 隐 性 保 险 对 银 行 稳 健 性 的
影 响 。研 究结 果 表 明 :特 许 权 价值 对银 行 风 险 存 在 自律 效 应 。对 银 行 绩 效和 银 行 流 动 性 没 有 显 著 影 响 ;资 本 监 管 能 够 降 低 银 行 风 险 , 然 而 却 降 低 了银 行 流 动 性 , 对 银 行 盈 利 性 没 有 显 著 影 响 ; 隐 性 保 险 制 度 对 于 稳 健 性 差 的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C0NTEMPORARY ECONOM I C MANAGEM E NT
J an .2 01 4
Vo1 . 36 N0. 1
D OI : 1 0 . 1 3 2 5 3  ̄ . e n k i . d d j j g 1 . 2 0 1 4 . 0 1 . 0 1 3
系统 的稳 定 。
巴塞 尔 委 员会 起 草 的 《 巴塞 尔 协 议 I I I ) ) , 确 立 了
银 行 业 资 本 和 流 动 性 监 管 的 新 标 准 , 要 求 各 成 员
国从 2 01 3年 开 始 实 施 ,2 0 1 9 年 前 全 面 达 标 。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也 提 出 市商业银行 的实证检验
曲洪 建 ’ ,张 相 贤 2 , 3 ,王宇明
( 1 . 上 海工程技 术大学 ,上 海 2 0 1 6 2 0 ;2 . 北京 大学 光华 管 理学 院 ,北 京 1 0 0 8 7 1 ; 3 . 威海市 商业银 行博 士 后 工作站 , 山东 威海 2 6 4 2 0 0;4 . 东华大 学 ,上 海 2 0 0 0 5 1 )

银行监管体系概述

银行监管体系概述
跨境风险传递的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境风险传递成为银行监管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防范 和应对跨境风险传递成为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银行业务复杂性和风险隐蔽性的挑战
随着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隐蔽性的提高,监管部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监 管技术,以识别和防范潜在的风险。
我国银行监管的改革方向
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风险。
提高透明度和披露要求
要求银行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增加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05
未来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的崛起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银行业务 模式、服务方式等发生深刻变 化,对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
战和要求。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银行监 管需要更加注重数据收集、 分析和利用,提高监管的实
全球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提高监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人工智能在银行监管中的应用前景
01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银行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 工具,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02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风险识别、预警和监测等方 面,帮助监管机构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03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帮 助监管机构深入了解银行业务和风险状况。
目的
银行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存款人的 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 融风险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银行监管的体系构成
监管机构
各国政府或监管机构设立专门的 银行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 银行监管政策,对银行进行监督 和检查。
监管法规
银行监管机构制定一系列的监管 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银行的业 务活动和经营行为,确保银行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大型上市银行的稳健性及其实证研究

我国大型上市银行的稳健性及其实证研究


层次, 不 同 的方 面 体 现 出来 , 归纳起来 , 通 常 包 括: 一 是 确保 商业 银 行经 营 管理 的安 全 、 流 动 与 盈利 “ 三性” 原 则要 求得 以协调 、 平衡地实现; 二 是有力促进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协调而健康的发 展; 三 是 持 续推 动商 业银 行 价值 的长 期 成 长 ; 四 是 有利 于商业 银行 塑造 良好 的社 会形 象 ; 五是通 过 增强 银行 体系 的稳健 性 以及推 动 经 济 社 会健 康、 稳 定地 不断发 展 。对 我 国的大 型上市 商业银 行( 此指工、 农、 中、 建、 交行 , 以 下 简 称 五 大 银 行) , 和其 它 众 多 中 小 型商 业 银 行 来 说 , 这 些 重 要性 都是 相 同的 、 一致 的 , 而不 相 同 、 不一 致 的主 要体 现 在 , 五 大银 行 的稳健 经 营 , 在 增 强银 行 体 系的稳健性以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 、 稳定地 不 断发 展方面 , 也 即是在 更好 地履 行社 会责 任方
2 2—
( 有关情况参见 表 l —1 ) , 其稳健经营 的程度与 状况 , 对 国际银 行 业 体 系 的稳 定 与安 全 , 进 而 对 世 界经 济 与金 融 的作 用 和影 响也 已不断 增强 。 表1 —1 : 五 大银 行有 关指标 2 0 1 1年 的 国际排名

级资本 3 1 0
银行 经营管 理 ・
我 国大 型上 市 银 行 的 稳健 性及 其 实 证研 究
林 小 平
( 中国农业 银行 武汉 培训学 院 ,湖北 [ 摘 武汉 4 3 0 0 7 7 )
要] 大 型上 市商业银行 的经营 稳健性 , 对于维 护和促进 我 国银行 体 系 , 乃 至整个 宏观 金 融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公业务不仅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研究。

一、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现状1.对公业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公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公业务的服务模式也不断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2.面临的问题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信贷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许多新兴科技公司正在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挑战传统银行的地位。

对公业务的服务体验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也给银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策略研究1.加强风险管理面对企业信贷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首先应该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贷评估机制,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加大非标准化信贷产品投放力度,通过多元化的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2.推进数字化转型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商业银行应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通过建设智能化风险管控系统和大数据风险评估模型,提高对公业务风险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渠道拓展对公客户,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3.开发差异化产品在面临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公业务产品创新的力度。

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或自主研发,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对公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摘要】本文对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政策支持、投资引导等方面。

其次探讨了地方政府行为如何促进金融创新和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还讨论了地方政府监管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结合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关系,得出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为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方政府,金融发展,行为影响,金融业,创新,改革,监管,风险防范,稳定,市场发展,影响。

1. 引言1.1 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一系列行为和政策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仅会影响金融业的运作和市场环境,还会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仅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行和竞争,还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深入研究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发现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推动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2. 正文2.1 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地方政府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地方政府在各种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持等手段来引导和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财政拨款等方式来支持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也对金融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笪曲洪建1%,张相贤2,3%,王宇明4(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3.威海市商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山东威海264200;4.东华大学,上海200051)眼摘要演以2006~2012年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特许权价值、资本监管、隐性保险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特许权价值对银行风险存在自律效应,对银行绩效和银行流动性没有显著影响;资本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然而却降低了银行流动性,对银行盈利性没有显著影响;隐性保险制度对于稳健性差的银行保护较多;银行规模越大,银行稳健性越好,即存在“大而不倒”的情况;资本杠杆和经营杠杆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不大;次贷危机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不大,但金融危机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依然存在。

眼关键词演特许权价值;资本监管;隐性保险;银行稳健性眼中图分类号演F832.33眼文献标识码演A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4)01-0079-06收稿日期:2013-09-08网络出版网址:/kcms/doi/10.13253/ki.ddjjgl.2014.01.013.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4-1-817:22: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157);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项目(2012pg33,校启-2012-09);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03017);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12RKA10011)。

作者简介:曲洪建(1979-),男,山东烟台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银行风险管理;张相贤(1975-),男,山东莒县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威海市商业银行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银行风险管理;王宇明(197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华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方向:银行风险管理。

一、引言2007年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次贷危机,最后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有累计450家左右的银行破产倒闭。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也受到了冲击,尽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性还是出现了问题。

从2013年5月份以来,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攀升。

以三个月国债利率为例,5月7日,其到期利率为2.59%,6月19日升至3.39%,升幅高达30%;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更是狂涨,6月20日的拆借利率高达7.66%,比5月7日的2.36%暴涨了2.24倍。

为了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巴塞尔协议III 》,确立了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的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的要求。

为了加强银行监管,我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不仅符合国际和国内金融监管改革的大趋势,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银行稳健性。

政府赋予商业银行特许经营的权力,它们基于自身经营优势和外在市场优势,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这种牌照价值学术界称其为“特许权价值”。

许多国家银行的经验表明,银行特许权价值降低,银行稳健性就会降低。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国家全额担保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隐性保险制度会增加银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激励,降低银行稳健性。

监管资本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使商业银行能够及时的冲销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从而保护存款人,降低银行清算破产的概率,并且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研究特许权价值、资本监管、隐性保险和银行稳健性的关系,找到影响银行稳健性的政府监管关键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整,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本文的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第三部分研究设计,第四部2014年1月第36卷第1期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 TJan.2014Vol.36No.1DOI:10.13253/ki.ddjjgl.2014.01.013分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反过来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

因此,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总是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政府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政府监管办法主要有:准入监管制度、资本监管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现有的文献一般都是从这三个方面研究政府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

(一)准入监管和银行稳健性的研究准入监管包括市场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其中市场准入的研究较多,主要是从特许权价值角度进行分析。

Diamond(1966)和Rajan(1968)首先提出了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概念。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特许权价值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Furlong和Simon H. Kwan(2006)、Olivier De Jonghe,Rudi Vander Vennet(2008)等认为特许权价值会降低银行风险;而Park(1997)、Fisher和Gueyie(2001)等则认为特许权价值会增加银行风险。

后一种观点也没有完全否定前一种观点,他们认为指出特许权价值降低银行风险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如果不符合这些特定条件,特许权价值不仅不会降低风险,反而会增加银行风险。

国内研究比国外晚了许多,马晓军和欧阳姝(2007)、李燕平和韩立岩(2008)实证检验了上市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和银行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得出了特许权价值存在自律效应的结论。

而后孙犇和黄河(2010)、位华和韩璐(2011)、尚文程等(2012)也选取不同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特许权价值能够降低银行风险的结论。

曲洪建等(2010,2011,2012,2013)采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特许权价值存在内生自律效应,它会增加银行稳健性。

(二)资本监管和银行稳健性的研究从1988年《巴塞尔协议Ⅰ》,到2004年《巴塞尔协议Ⅱ》,再到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最低资本要求已成为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

但是资本监管对银行稳健性影响目前仍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Barth(2004)通过对137个国家的3000多家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Fotios Pasiouras 等(2009)对2000年~2004年74个国家的615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加强资本监管力度,对银行活动的限制会降低成本效率,提高银行利润。

汪冬梅等(2009)则研究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存在影响。

与上述研究相反,Blum(1999)在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风险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情况下,他认为资本充足率监管不但不能提高银行的效率,反而有可能会增加银行资本的风险。

刘夏和蒲勇健(2007)研究发现,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的资本要求影响较大,而对金融业风险影响不大。

吴俊等(2008)认为本充足率监管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

(三)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稳健性的研究由于存款保险为存款提供完全保障,存款人会对银行机构过度投机所产生的存款风险“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即使保障是不完全的,存款人对存款风险监督动力也会减弱,市场监控失去有效激励。

上述分析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Nier和Baumann(2006)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未保险储蓄降低了银行风险,而当银行得到更高的政府支援时,未保险储蓄对银行风险的约束作用降低。

Imai(2006)通过对日本政府的研究,发现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越小,银行存款市场的约束效应越大,而“大而不倒”的隐性保险政策预期会抵消一部分市场约束效应。

张正平和何文广(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隐性保险覆盖了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增加了银行风险。

李燕平和韩立岩(2008)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受到隐性保险的保护,隐性保险削弱了特许权价值对银行风险的约束作用。

曲洪建等(2010,2011,2012,2013)的研究发现,隐性保险制度削弱了特许权价值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而“隐性保险”对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进行了保护,与其所有制形式并无直接关联。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特许权价值、资本监管、存款保险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银行风险或者银行绩效中的一个方面,没有特许权价值、资本监管、存款保险对于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本文认为银行稳健性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要全面把握银行稳健性的状态,银行风险、银行绩效和银行流动性的分析都非常重要。

国内外关于资本监管的指标都是设置虚拟变量,把资本监管的压力分成两个或者三个等级,这种方法对资本监管力度的还不够准确,要客观衡量资本监管的力度,还必须找到一种更加准确方法度量政府监管力度。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①对银行稳健性分析除了考虑安全性和盈利性,还分析了银行流动性,对银行稳健性的把握更加全面;②构建政府政府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曲洪建,张相贤,王宇明:被解释变量不良贷款率NPL 不良贷款/总贷款拨备覆盖率PCR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资本充足率CAR 资产/风险成本收入比CIR 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流动性比例LR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存贷比LDR 贷款总额/存款总额解释变量特许权价值FV 托宾Q 值政府监管指数REGI 见前文说明隐性保险DIS 虚拟变量,四大国有银行为1,其他银行为0次贷危机SC 虚拟变量,2008年以后为1,其他为0银行规模SIZE Ln 资产规模资本杠杆CLV 所有者权益/总资产经营杠杆OPLV固定资产/总资产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代码变量定义表1变量定义监管指数,对资本监管力度衡量更加准确;③构建特许权价值、政府监管、隐性保险对银行稳健性计量经济模型,并采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它们对银行稳健性的具体影响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