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
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目录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2)1.1 城市化进程概述 (3)1.2 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现状 (3)1.3 司法保护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的重要性 (5)二、文献综述 (6)2.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的相关法律法规 (7)2.2 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案例分析 (8)2.3 国内外关于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比较研究 (9)三、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 (10)3.1 调研方法 (11)3.2 数据来源 (12)3.3 样本选择与调查过程 (13)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的现状分析 (15)4.1 征收程序与补偿标准 (16)4.2 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7)4.3 农民权益受损情况 (18)五、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现状分析 (19)5.1 司法保护的法律依据 (20)5.2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2)5.3 农民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的情况 (23)六、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案例分析 (24)6.1 案例一 (26)6.2 案例二 (27)6.3 案例三 (29)七、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0)7.1 完善法律法规 (31)7.2 加强司法监督 (32)7.3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33)7.4 建立健全调解机制 (34)八、结论 (35)8.1 研究结论 (37)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38)一、调研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收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由于政策不完善、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合理等问题,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进行深入研究。
本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政府、司法机关、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并探讨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城市的用地需求巨大,土地资源往往被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地效益不高。
这种低效利用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增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还表现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城市扩张带来了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而土地资源的供应相对有限。
这导致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价格不断攀升,给普通居民购房和经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土地供需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布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小城市和城市群转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另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还表现在城乡土地收入分配不均衡。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的价格不断上涨,而农村土地的价格相对较低。
这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土地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同时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剧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推行绿色建筑和低碳发展等,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调控土地供需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报告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综合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双重影响,既推动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城市化进程,以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
1. 引言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研究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推动作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徙和城市扩张导致了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集中居住和生产活动,减少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成本。
其次,城市化推动了土地的多功能利用,将不同功能的土地进行整合,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此外,城市化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高层建筑和土地复用等措施,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3.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负面影响尽管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消耗,使得土地资源的供给面临压力。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土地利用的碎片化,大量农田被分割成小块,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城市化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竞争,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不均衡。
4. 优化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为了优化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和农村用地,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其次,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2023年,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的土地制度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社会,中国的土地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
中国的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形成。
在这个时期,土地被封建主义贵族掌控着,农民们只能为其耕种土地,而无法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导致了土地的集中化和部分地区的土地荒芜,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土地制度开始进行改革。
在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土地改革,将土地归还给农民,并实行了集体化的经营方式。
这一改革使得土地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1980年代,中国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即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并保有土地的属地权、耕地权和收益权。
这一制度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土地制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与变革。
为了保证城市的建设和土地的供应,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土地征收制度,即向合法所有人征收土地,并以合理的补偿为代价,将土地用于建设公共事业和经济发展。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征收赔偿不公、违法强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总之,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展示了中国历史的辉煌和变革。
在未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将持续努力,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农民和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公平和有效的土地使用机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相应的法规, 特别是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纽织的法律地位…
盔翁 营
论工业化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 的创新
李银 霞
(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 07 ) 300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 现存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土地作为资 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 小城镇欢迎农民进镇落户, 允许进镇农户不上交土地 本功能的有效发挥, 极大阻碍了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 了农民通过 承包权, 阻塞 将土地作为生存和福利保障。将土地保障成为农村一种特殊的社 有效利用土地来增加收入的渠道, 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推进农村 会保障, 这样做的后果是, 农村劳动力转移极为不彻底, 严重影响农村工业 工业化、 城镇化, 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迫切需要。 化、 城镇化的进程。现阶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多为“ 候鸟式” 的随 当前土地制度在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事季节在城市与农村之间“ 迁徙”以完成承包和打工两种不同的生产和 , 三产业和城市转移, 他们对土地的 纵观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农村工业化过程, 鉴于土地制度对农业劳动 谋生任务。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地向二、 生产率的重大影响, 都把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作为农村工业化的前提。 依附程序仍然很高。 日本如此, 西欧亦是如此。在西欧, 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土地制度变革方式, 二、 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创新的目标选择 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 德国、 意大利则走的是“ 普鲁士式 道路。总而言之, ( 明晰产权, 一) 加强立法。明晰产权, 对土地产权进行立法保护。土地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过程就是土地制度的创新过程, 具备下列三个特征: 一是 产权是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合。进行产权立法, 首 对土产权进行界定, 明确划分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及由其产生的占有、 使 伴随着土地的适当集中, 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明显; 二是农村各生产要素产 先, 权明晰, 对效率的追求刺激农户对土地进行资金、 技术和知识的高集约投 用、 收益、 处置等各项权能的界限。 防止土地利用的外溢效应和产权不明造 明确农民土地承包权是物权、 财产权, 其涵盖承包权、 入。 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 三是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工业 成的过度利用。其次, 化的进行, 为工业化提供产品、 要素、 市场和外汇。而当我国的工业化、 城镇 经营权、 抵押权、 如股权、 转让权等权能, 以交换价值的独立财产。再 是可 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土地制度的显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次, 要对产权运作的行为原则和产权交易规则进行法律规定, 通过立法, 对 ( 土地的产权关系紊乱, 一) 挫伤了生产者的创新积极性。一是土地产 产权关系的正常运行和产权主体的合法权利进行保护。 ( 规范合同契约, 二)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依照市场经济规律, 在确保所 权的各项权能或权利难以进行分离与组合 , 其表现是土地的所有权、 占有 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置权等权利往往是相互牯合的, 或者分离为相对独立 有权和承包权不被侵害的前提下, 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 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无论是土地归集体还是国家所有, 如果要 权利后又很难再次回到组合体中。二是土地产权的各项权能或权利主体不 管理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土地的流转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 目前 明确 。 土地的流转是保证土地得以有效利用的前提。 正是这种土地产权的紊乱, 导致了农民将土地集体所有理解为国家所 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 有。这一理解主要源于现实农地收益分配的矛盾, 税收、 即: 地租和利润关 因为, 一方面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和农业人口需要通过土地的流转积 这一积累的资本是土地资本的贴现; 另一方面, 随着农业人 系的相互交错: 国家税收中包括了包含在价值差价中的交换税, 它侵蚀了集 累必要的资本, 体的地租和农户的利润; 集体作为土地权利主体应享有的地租却以费的形 口的减少, 农业的规模经营也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来达到, 土地的流转既是社 会城市化过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现在土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就是农地 式体现出来, 如一度实施的“ 三提五统” 。 ( 土地承包期限过短导致生产者的短期行为。发达国家的农村工业 的承包经营权不具有农地使用权的全部功能, 二) 如果从法律上明确了承包权 土地的顺畅流转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至于具 化过程表明, 土地产权的稳定伴随着对土地的资金、 技术和知识的高集约投 具有物权中的全部使用权功能, 入。我国学者也证明了土地产权的稳定性与农户投资有显著的正相关关 体的流转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 系, 而且对土地的频繁调整可导致对土地的长期投资动力下降。农业部农 ( 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三)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工 说到底在于农民害怕失业, 把土地作为其退路。长期以 村改革试验区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 19 年联合组织了一项 外出而不放弃土地, 96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农业比较薄弱 , 社会保障的范围没有覆盖到农村。 对山西和福建两省4 18 户农户的调查, 县 00 结果表明, %的农民赞同确保 来, 9 3 一是受灾, 二是生病, 都需要保险保障来解忧, 土地有长期甚至永久使用权, 他们愿意土地进行长期投资。新颁布实施的 中国的农民现在最怕两件事: 险种少, 农民也买不起。我国自然灾害多, 民 农 < 土地承包法> 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 3 年, 0 对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的书面合 但保险业在农村相当薄弱, 而基本保障体系却尚未健全。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 同条款进行了规范, 但由于政府对国家的农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再加上以 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往对土地的调整过于频繁, 农民对新的承包法信心不足, 所以新法仍不能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 不能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这是我国农村 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要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最根本的是要 效地改善农民的预期, 阻止农民生产行为的短期化。 ( 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导致土地流转困难, 三) 降低了土地资本的增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具体措施主要有: 创办面向农村广大贫困地区的贫困 2 开办有中国特色的农作物保险; 建立农民年金计 殖效率。尽管法律与政策都承认并鼓励农地的流转, 但有些社区的土地流 人1的最低生活保障基金; 转掺进了政府强制推进的成分, 有些决策者甚至把土地的流转作为表现政 划, 解决农民老有所养、 病有所治、 生有所靠的问题。 绩的形象工程, 随意改变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 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 侵 ( 妥善安排工业化、 四) 城镇化过程中的失、 失地农民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民的损失的是全方位、 农 综合性的, 大多数 犯农民的主权, 致使农户缺乏对承包土地的流转权。所以农地还是没有真 正流转起来, 这就制约了现代意义上的集中经营。目 我国农地经营的一 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 前, 还有就业岗位、 居住房屋、 生活保障以及集体资 个重要特点就是小规模与细碎化经营, 而且这种局面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 产等等, 还要付出转变就业方式、 生活方式的成本 , 使不少失地农民不满情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范文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范文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变革形态。
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土地流转制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土地所有权改革上。
在过去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只能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流转制度也得到了改革,农村土地的产权逐渐转移到农民手中,农村土地的流转权利得到了保障。
这样一来,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来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收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刺激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城市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影响还表现在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土地流转的交易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
农民可以通过招标、竞标等方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土地经营者,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最后,城市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影响还体现在土地使用权的保护上。
在过去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容易遭受到侵害。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政府加大了对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力度,建立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使农民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土地流转。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所有权改革、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和土地使用权保护等方面,这些变革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相信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制度保障。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1. 引言1.1 介绍新型城镇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旨在推动城市化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和民生水平。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进程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互通有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通过新型城镇化,可以实现城市规模适度扩大,城乡发展协调,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目标。
新型城镇化也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至关重要。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2 重要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逐渐凸显。
如果不能有效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将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短缺。
其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加剧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因此,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充分认识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才能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重视,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意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意义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安全问题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城市化进程 中土地安全 问题研 究
— —
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 区为例
T k gZ e H i ir tnZ ein rvn ea x mpe a i h n a Ds i h j gPo ic s e a l n tc i a an
Cao W e i
文献标 9 A
文章 编 号 1 0 — 3 × 2 0 O — 0 7 0 0 3 7 9 c0 6)9 0 3 — 4
R ear  ̄ [ d af t oblm he Ur es ct an S e yPr e i t bania i oces n z tonPr s
一
样 ,土 地安 全是 一切 安全 之首 。土 地安 全格局 一旦 遭 到 现全 社会 生产 总值 l9 4 元 , 长 l 2 , 面积 1 5 万亩 l3 亿 增 2% 1 3 ,占总数 的 4 , 地面积 5% 耕 8
破坏 ,其 生 态功能 和经 济功 能将 会很 难恢 复。 而 生态安 全 全社 会人 均生产 总值达 到 5 6 元 ,比上 年增 513 的减 少 ,使农 业产量 下降 ,尤 其是 粮食 产量 下 不牢 固,就意味 着大 片土地失 去时 国民经济 的承栽 能力 , 会 长 1 ; 现全区 财政总 收入 l 0 亿 元 , 4% 实 9 29 比 降 。我国粮 食产 量 , 19 从 9 8年到 2 0 年连年 02 给 国家带 来无 法衡 量的损 失 ,造 成 工农业 生产 能 力和人 民 上年增 长 3 , 算内地 方财政 收入 5 5 0% 预 2 亿 下 滑, 由于粮 食播 种面积 急 速下 降,平 均每 年 4 生 活水平 的 下降 ,而这 又影 响到 经济 安全 。 因此 ,关联 着 元 .增长 4 % 。人民生 活继续 改善 .城镇 居 减产 I 8 万 吨 , 平均 下降 2 %.如此大 幅 0 2 1 3 年 8 生 态和经 济安 全的土 地安 全是 极其 重要 的。 关键 词 土地安 全 生态 土地 流转 粮 食安 全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城镇化是指城市化,是指城市面积与城镇人口在整个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土地资源是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对城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意义。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土地资源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其合理配置与利用对于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土地资源紧张、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推动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存在。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存在一些问题。
1. 土地利用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许多地区存在大片的闲置土地或低效用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 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地区存在大量低效用土地,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3.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扩张与规划不合理,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
4. 土地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中存在大量闲置土地与低效用土地,而一些地区却缺乏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城市发展不平衡。
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用地进行科学布局,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推动土地资源整合。
鼓励土地资源整合,通过土地整合,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3. 完善土地市场机制。
完善土地市场机制,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5. 推动城市绿色建设。
推动城市绿色建设,建设节约型城市,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2023《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概述•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途径•案例分析:特定区域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目•总结与展望录01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概述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地域的扩张。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的定义与特点1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3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地域扩张导致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
土地需求增加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比例的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承受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多重压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问题凸显。
土地资源压力加大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态目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利用分类根据土地利用的目的和重点,一般可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02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03违法建设由于监管不力或制度不完善,一些地区存在违法建设现象,导致土地资源被占用。
土地资源浪费与破坏01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退化、生态受损。
02低效利用一些土地利用方式不够高效,如低密度住宅区、工业园区等,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建设活动导致尘土飞扬、噪声扰民、水源污染等问题。
环境污染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建设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问题。
生态失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垃圾,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垃圾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公共交通设施不足一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足,影响市民出行。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_1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发布时间:2022-04-06T05:50:20.479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1月32期作者:侯翠翠[导读]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快,在城镇建设中,出现许多和土地利用管理相关的问题,侯翠翠临沂正通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快,在城镇建设中,出现许多和土地利用管理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但都对居民的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积极地进行协调并改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可邀请专家与利益攸关者参与到科学讨论中来,使得有关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对策探析引言土地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建设工农业的最为紧缺的资源,在国家的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中,属于极其重要的一类资源。
再利用土地时积极的考虑人民的意见,规范的运营土地,合理的采纳运营发展的规划,积极地规划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发展走上一条健康的新道路,这成为了社会与家庭所共同关心的目标。
本文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1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管理出现的问题1.1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相矛盾的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步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大,在人口密集区域城市的发展逐渐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耕地也被极大的占用。
人地矛盾十分的明显。
特别是一些小城镇在发展时,为了成本的考虑而大量的占据耕地,使得大量的耕地被作为住房用地,工业用地以及作为交通用地等,没有清晰的规划,使得许多良田被白白浪费。
1.2土地的浪费与闲置的问题城镇土地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居民点比较分散,而土地单位面积的容积率也没有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而对一些被征用作为房地产以及工业园区的土地来说,存在着开发商因资金断裂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导致房地产项目与工业园区的荒废。
而在城市规划上,因为没有请专业的城市建设专家规划。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与对策
属于 国家所有 。农村 和城 市郊 区的土地 ,
除法律规定属 于国家所有 的以外 , 属于集
宅基地和 自留地 、 自留山 , 也属 从 历史层面看 , 我国土地制度呈现 出 体所有 的;
出: “ 经 济体 制改革 的核心 问题是 处理好 可 以依照法律 规定 对土地 实行征 收或者
“ 牵一发而动全 身” 的改革 , 直接制约着我 典 型 的城乡二 元分 割性 。党 的十八 大提 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 了巩 固利益 的需要 , 2 0 1 2 年 我 国的城镇化率 达到 5 2 . 7 %, 政 府和市场的关系 。 ” 而《 土地管 理法》 则规 ” 概括地讲 , 实现城镇 征 用并给予补偿 。 按 照纳瑟姆 曲线 描述 的世界 城市 化发展 化 进程 中土地 供求均 衡 的途 径也 就是两 定 : “ 任何单位 和个人进行建设 , 需要使用 规律 , 我 国城镇化发 展已进入城镇化加速 条 : 行 政征 收和市 场流转 , 这 集 中体 现 了 土地 的, 必须依法 申请使用 国有土地 。 ” 这
济发展 的老路 , 必须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 地 民俗风 情和历 史文脉 相一致 的建筑 风 件建设 比硬件建设任务更艰 巨 , 需要的时 点, 依靠 科学 的规 划和 先进技 术的运 用 ,
建设 资源节 约 、 生 态环境 友好 型小城镇 ,
格 和城 市风貌 , 更要 为前 来投资 、 旅游 、 定 居 的人 营造一个 良好的休 闲、 娱乐 、 购物 、
“ 土地城镇化 ” 带 程 中农 村 土 地 征 收 和 流 转 制 度 , 对 于 深 化 化” 作为解决制约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的重 乡二元 土地 制度背景下 ,
必然进一步加剧 农村 土地制度 的改革 与创新无 疑具有 重 点之一 , 并要求 “ 改革征地制度 , 提高农 民 来 的巨大建设用 地需求 , 在土地增值 收益 中的分配 比例 ” 。李克强 现有 土地供求矛盾 。 要意义 。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保护政策浅析
一
行更多的体制性反思。
引发 以上问题 的背后 ,实质上 源 自于在 中国推 进工业 化 、城市化 的进程 中,土地 制度安排上 的滞 后 和土地政策 的缺失 ,如何完善 现行 土地资源 管理 制度 ,已经成 为当前 政府有关部 门和各学术 团体争
相 研 究 的热 点 。
土地用途 管制制度顺利 实施 , 《 土地管 理法 》专 门 增设 了监 督检查一章 ,赋予国土资源行 政主管部 门
在查处 土地违法案件 中的检查权 、调查 权 、现场勘
测权 以及 制止权等 。但 是 ,由于 《 土地 管理法 》没
有赋予 国土资源行政 主管部 门强有力 的制止土地违 法行 为的手段 ,国土资源行政 主管部 门在发现违法 行为 时 ,只能下达 责令 停止土地违法行 为通知书 ;
前 只是原 则性地规定 了土地 征收必须符合 “ 公共利
益 ” ,但具体 什么事业符合 “ 共利益”却没有 明 公
用总体规划 为核心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 国家编
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 “ 严格 限制农 用地转为建
设用 地 ,控 制建 设用 地 总量 ,对耕 地 实行 特殊 保 护” ,但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 的情况表 明 ,
以实施 ,从 中 自取 得相应结果 的过程 ,在耕地 资源
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实施过程 中 ,一方面上下级政策 之 间存在不合作博 弈 ,主要表现 是利用上级部 门对 于本地区 的信息不 对称 ,如 土地 利用 、耕地 占用 等 实际情况不 了解 ;另一方面 ,同级政府之 间进行合 作 博弈 ,相互交 流多 占耕地 、滥 占耕地而逃避 处罚 的经验或做法。 (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二 由于我 国实施 土地用途管 制的时 间较 短 ,缺乏 实践经验 ,实 施土地用途管 制的基础也较 为薄弱 , 使土地用途管 制制度落实不 到位 。这是现行 《 土地 管理法 》实施 1年来存在 的最为突 出的问题。主要 0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城市土地是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场所,其高效利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土地利用问题1、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带来的压力城市化进程是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的结果,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对土地的需求增长。
城市向周边地区进行迁移,对农村土地的占用和破坏进一步加剧。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建设的道路、公园、商业设施、住房等都需要占用土地,大量的土地被转化为建设用地,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破坏。
2、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往往很低,许多地区大面积地闲置。
同时,许多城市土地被用于低效的建筑用途,比如过度的住宅开发、大量的地下停车场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效率低下,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3、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核心。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当考虑到城市规模、用地的类型、建筑高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因素,制定出可行的城市发展方案。
但事实上,许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并不合理,存在“建在哪里都可以”的情况,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混乱和无序。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对策1、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利用城市内已有的空间资源,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利用方式,将建筑高层化、集约化。
同时应当加强对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保护,控制城市的扩张。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步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
2、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用地量最小、功能最大化、环境最优化的一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法律制度研究
主转变为以社会保障安置为主 ; 其次是对征地涉及被征地农 民安置 ,没 有实行社会保 障安置的状况 , 不得批准征地 ;再次是实行征地 补偿费预 存制度 ,明确合理的补偿标 准 , 从而大力推进被征地农 民的社会 保障制 度 ,确立同地同价的公 正补偿制度 。 3 、完善 征地补偿程序 。完 善相关监 督程序 ,增 强征地 过程 的透 明 度; 设 立征地补偿复议程序 ;设置土地征收诉讼程序 ;明确规定 先补偿 后拆迁 的征地程序 ;制定 《 土地征收法》 ,切实 为征地提 供从征 收到救
参 考文献 : [ 1 ] 姚 洋. 土地 制 度 和农 业 发展 [ M] . 北京 :北 京 大 学 出版社 , 2 0 4. 0 [ 2 ] 李杨. 农 民 土地 权 益 受损 的体 制 原 因探 兜 [ J ] . 农 村 经 济, 2 0 0 6 ,( 1 O ) :3 2 — 3 3 . [ 3 ] 苗树彬 , 杜 光辉 .以人 为本 ,以保证农 民权益为突破 口 推进城 乡
济的全套法律依据 。(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1 、“ 公共利益 ”严重泛化。 由于相关法律 中 “ 公共利益需要” 缺乏 明确界定 ,现行法律、法规并 没有明确界定 哪些建设项 目 用 地是为 了公 共利 益 需要 。因此 ,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财政 收入往往会将公共 利益 的范围扩大化 , 以至于打着各种公共利益 旗号将征用 土地变成 了各 种房 地产 、商业用地等 , 这样 , 就在无形之 中扩大 了公 共利益 的征地范 围。政府滥 用征用权 , 征地超出公共利益的范围。 2 、 土地征地补偿方式单 一。我 国现 行 的征 地补偿 是采 取一次 性补 偿 ,很有可 能因为一次性补偿歙使用不 当而使生活陷入窘境 。这样就难 以维持征地农 民的生活水平 。
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优秀作品
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优秀作品摘要:一、引言二、土地国情调查大赛背景和意义三、优秀作品介绍1.作品一:《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2.作品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研究》3.作品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四、作品亮点与创新点五、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政策的启示六、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资源国情、国策的认识,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我国举办了土地国情调查大赛。
本文将介绍本次大赛的优秀作品,并分析其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政策的启示。
二、土地国情调查大赛背景和意义土地国情调查大赛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土地资源国情,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大赛涵盖了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等多个方面,吸引了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
三、优秀作品介绍本次大赛共有三篇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分别为:1.作品一:《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该作品从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出发,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作品强调,在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2.作品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研究》该作品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政策面临的挑战,从土地供应、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征收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土地政策的建议。
作品指出,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应注重公平与效率,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城乡一体化。
3.作品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该作品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作品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作品亮点与创新点本次大赛的优秀作品在研究方法、分析角度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亮点和创新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阶层分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阶层分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和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土地制度变革和社会阶层分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城市化进程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然而,在中国,土地是国家所有的,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受到限制。
为了满足城市化的需要,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
例如,土地征收和征地补偿制度的改革允许政府将农民土地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并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
这种土地制度变革为城市化提供了土地资源的保障。
然而,土地制度变革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土地征收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不公平现象。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滥用权力,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另一方面,土地改革存在着农民工的土地流转问题。
由于土地流转成本高昂,很多农民无法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城市发展者,进而失去了城市化发展的机会。
二、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阶层分化土地制度变革对社会阶层分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土地制度改革使得城市居民的财富得到了增加。
土地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成为了许多人的主要财富和投资渠道。
这导致了城市居民财富的不均衡分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其次,土地制度变革对城市农民工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从事低技能工作。
然而,由于土地制度的限制,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使得农民工容易沦为低收入阶层。
这导致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低下,与城市居民形成明显的社会阶层差距。
三、探索解决土地制度变革和社会阶层分化的途径为了解决土地制度变革和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我们需要寻找适当的解决途径。
首先,应该改革土地征收和征地补偿制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公正和透明的土地征收政策,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防止滥用职权。
其次,应该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改善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向城市化方向趋近的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农村土地从集体经营性单位流转到个体农户、农业企业或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
它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土地由农业生产用途向城市建设用途转变,需要进行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供了一种合法、顺畅的方式,使农村土地能够流转到城市建设用途,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城市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需要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如租赁、转让、入股等,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和保护,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相辅相成,城市化推动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制度为城市化提供了土地资源支持。
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师论坛[摘 要]土地制度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加大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意愿与在城市定居能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导致我国城市化失衡的根源。
只有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以土地配置市场化和产权明晰化为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打破土地制度的约束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制度;人口迁移;改革[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3-0005-04 [中图分类号]TU981-01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Land Institu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en Peng, Xie Tiancheng[Abstract] Land institution is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 of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hina’s current land institution has expanded the disparity that the will of peasants moving to cities between the ability to live in cities, so the land institution is the intrinsic reason that caus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out-of-bal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land institution, disposing land by marketization and establishing clearly ownership of land, realizing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 resource, so that to promote urbanization developing healthily.[Key words] Urbanization, Land institution, Population migration, System reform城市化的一大内涵就是社会经济要素在空间上以集聚为主要特征进行重新配置和组合。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生产资料和经济要素,土地制度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
当土地制度与城市化相适应时,就会促进城市化进程,反之就会阻碍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四点:一是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06年的43.9%,年均增加0.93个百分点,彻底摆脱了1958年~1978年的城市化停滞状态(1958年~1978年的城市化率年均仅提高0.1个百分点),特别是1996年后,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年均提高近1.5个百分点。
二是城市化模式从早期的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以小城镇为主要空间载体的特征,向以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 陈 鹏,谢天成本期主题:土地制度改革[编者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稀缺资源,其价值日益得到突显。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模式下,我国的土地制度几经变迁。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在产权制度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也导致了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随着新的《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将被打破,如何针对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深入剖析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交易制度,整理城市土地,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深入研究。
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特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题,选发一组文章,以期能推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研究。
本带动、制造业发展、开发区建设为主要推动力,以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主要特征转化[1]。
近年来,这种现象有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迅速扩散的趋势。
三是城市化演进失衡,户籍城市化水平一直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而城市却无法有效地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和定居的福利条件,再加上我国特有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导致了庞大的“流动大军”和所谓的“民工潮”现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过度城市化”。
四是城市化在资源、环境方面的正面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据统计,我国村庄人均建设用地约比城镇多出1/3,从理论上而言,城市化不仅能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而节约土地,还可以通过人口转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城市化却是以耕地的急剧减少为代价的(近年来,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减少约40万公顷的耕地),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土地制度与城市化进程2.1一种基于人口迁移的经济学解释框架有学者从人口迁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市化演进不均衡的内在原因[2],笔者赞同其主要思路,并认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后的主要思想可以基本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库兹涅茨曾把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
经过二十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已成为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群体,迁移与否已不能由政府替代决策,而只能取决于这一群体的自主选择。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最根本的原因。
而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意愿与在城市中定居能力之间的差距,是导致我国城市化失衡的根源。
其中,迁移意愿取决于农民进城的收益与农民离开农村的机会成本之间的比较;定居能力则取决于农民的支付能力与定居成本之间的差值,具体用公式表达如下:迁移意愿=进城收益-机会成本=(城市经济收入+城市人居环境)-(农村经济收入+农村人居环境)定居能力=支付能力-定居成本=(收入水平+资产水平)-(经济成本+制度成本)2.2土地制度影响分析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承包经营,城镇土地国家所有,以征收为惟一手段的农地转国有,以及城镇土地采取一次性出让、经营性土地实施招拍挂等,构成了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主要特点,其对农民迁移意愿与定居能力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2.2.1土地制度对迁移意愿的影响农地所有权不明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一方面使农民对土地的预期不足,限制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既降低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又不利于农民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村经济收入和人居环境质量的双重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土地流转不畅,既不利于土地集中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影响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导致乡村人口在迁移方面的“不完全”,更重要的是,农民只享有农地的使用收益而无法获得交易收益。
上述这些原因再加上农产品的低附加值性质,使农村居民的农地收益很低,导致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的机会成本极低。
而与此相对应,进城收益却在日渐增加。
一方面,城市经济收入与农村经济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显著差距(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8倍和4倍左右),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已从1985年的1.84∶1提高到了2005年的3.22∶1(图1),且农民的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收入要用于再生产,如果再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了5∶1,甚至更大;另一方面,城市利用强大的财力强化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环境,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通过不公平的征地制度,将农地城市化后所获得的收益。
日渐增加的进城收益和极低的机会成本,必然导致农村居民迁移愿望的日益强烈(图2),这从近年来的民工潮规模日渐扩大可见一斑。
2.2.2土地制度对定居能力的影响与日益增强的迁移意愿相比,进城农民定居能力的提升却很缓慢。
尽管托达罗(Todaro)认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不仅取决于城市与农村实际收入的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城市就业率的高低和由此而做出的城乡预期收入差异,但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过于庞大、农地使用收益水平过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因此即使进城农民在城市的实际收入并不高,也依然对城市有着较强烈的向往。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农村经济绿皮书》,2006年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仅为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的56%。
而由于农民的原始积累普遍欠缺,农地又无法进行交易(即农民的土地资产不能变现),甚至还有可能在征地过程中利益受损,这些使得进城农民的资产水平极低。
在定居成本方面,以大力开发城镇和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作为城市化的发展极是我国城市化的主流形式,但城镇的开发和城市现代化通常只能导致基础设施和福利条件的利用费用上升,而政府一次性获得较大土地出让收入的城镇土地使用权批租制度也增加了城市建设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使用的成本,限制了企业和农民向城市集聚。
目前,以户籍和土地为核心的制度成本在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现行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若进入小城镇务工或定居,则仍可保留其原有土地的承包权;而若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或定居,则要放弃对原有土地的承包权且得不到任何补偿),加上不同的经济成本,这些都导致了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定居成本的差异日趋明显,这必然影响到农民的迁移流向。
从图3可看出,进城农民的支付能力呈“金字塔”分布,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资产水平较低,其最低收益受制于农地收益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随着城市定居成本的增加,具有定居城市能力的农民数量减少,也就是说,大部分进城农民只能选择流动就业,而不能选择定居于城市。
作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农民大多选择“兼业”二三产业的经营模式,土地被作为最后的“退路”,部分地区的农民甚至宁愿抛荒土地,也不愿意放弃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或者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租出去。
这种行为方式不仅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还因难以对耕地进行整合和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复垦而导致城市化在资源、环境方面的正面效应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另外,由于农民无法自由地处置土地,土地资源不能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地方,不能实现对土地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这也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率越来越低、城市化演进越来越失衡的恶性循环。
3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的理论探讨在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农业原始积累(即资本)加快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如果人口的转移受到人为的制度性阻碍,将会导致城乡人均资源拥有量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更加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因此,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