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友兰对作家宗璞的创作影响

合集下载

宗璞:兰气息,玉精神

宗璞:兰气息,玉精神

宗璞──兰气息,玉精神王蒙宗璞今年七十岁了。

一些年前李子云著文评论宗璞,借用了古人的“兰气息,玉精神”六字。

我以为,以这六个字形容宗璞是贴切极了。

四十余年前读了她的《红豆》,只觉深情幽然,大地的风雷与人性的温馨都在从容道来的小说中颤动。

一场“反右”运动使这篇小说被批了个不亦乐乎,幸而,宗璞侥幸无大难。

一九六二年又在天津出的《新港》上读到她的委婉中呈现着棱角的小说,真让人高兴。

“文革”后读到她的《弦上的梦》《我是谁》和《三生石》,读到她的长篇小说《南渡记》,你更感到她的书卷气中的英武,温柔敦厚中的分明取舍,哪怕场景只是在校园、在病房、在书斋,她的字字句句仍然流露着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关切,回应着时代的风雨雷电,她可不是只知爱惜自家羽毛的冷心者。

我尤其喜爱她的童话。

我孤陋寡闻,把童话写成散文诗而不是去靠拢民间故事的作家,除了丹麦的安徒生之外,我知道的只有宗璞。

能够写出这样的童话的作家是幸福的,这样的童话寓深情深意于童心的纯美之中,这样的文章只能天成。

我多么希望她多写些童话!宗璞不善交际,但是在她那里你会看到一些孤傲不群、与俗鲜谐的好作家的身影,此桃李无言之谓也。

宗璞也并不苟同,她对各人各文保持着自己的看法,她才不随风飘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呢。

宗璞性至孝,其父冯友兰先生在哲学史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

临终前他终于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一洋洋大观的巨著。

他曾说,他之所以看病吃药,是为了完成此书,如此书完成,有病亦可听之任之。

读此言令人怆然肃然。

在运动连年的那个年代,又常常被置于聚光灯下或最高关怀下,冯老需要怎样的忍辱负重,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沉着才能致力于这样一部大著作的写作!当然,他也为自己的轻信、愚忠和一些中国士人的经世致用的传统意识付出了代价。

我早就在一篇谈当代作家的文章中说过,选择了投入的人不应该拒绝为了投入而付出代价,不必鸣冤叫屈;选择了疏离的人也不必为了疏离的后来日益行时而撒娇于公众。

人无完人,事无万全。

清静淡泊的宗璞徐小斌阅读答案-高级中学阅读-.doc

清静淡泊的宗璞徐小斌阅读答案-高级中学阅读-.doc

清静淡泊的宗璞徐小斌阅读答案-高中阅读-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清静淡泊的宗璞徐小斌ﻪ当代女作家中我最喜欢的当推宗璞。

很早便读过她的《红豆》,后来又被她的《三生石》赚走了许多眼泪,一个简单的故事竞有如此强的魅力,不能不归结于作品的真性情。

成为朋友后,我们聊文学,但更多的是聊一些琐事、新鲜事或烦恼事。

我絮絮叨叨地讲着,她静静地听着,时而为我出一些十分聪明的高招儿o那些招儿,没有一颗童心便想不出来。

我偶尔也愧悔无端耗了她的时间,她却说:我对这些很感兴趣,我倒是觉得,你很有真性情的。

大概她把这真性情看得十分要紧。

许多人爱把宗璞描述成一个书卷气很浓的大家闺秀,我倒觉得她是个童心浓厚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她就写不出像《贝叶》《总鳍鱼的故事》等当代童话精品。

她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旅途中难免尘沙满面,也许有时需要让想象的灵风吹一吹,在想象的泉水里浸一浸,那就让我们读一读童话吧。

我以为,她童话中的那些哲理是深可咀嚼的。

ﻪﻭ宗璞的小说量虽不多,然而每一篇都有她苦心孤诣的探求。

她的《我是谁》《谁是我》《蜗居》,可算是我国探索小说的开山祖了,然而却又始终保持着中国气味,决不像某些上穿西服、下着抿裆裤的现代派们。

她作品的格调和色彩是协调的,她把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嚼得那么碎,揉得那么细,融合得那么和谐、那么美这不能不归功于她瀑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

我想,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恐怕首先应当是一个善于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的人。

ﻭ谈到她的作品,更可贵的是她的韵味。

这一点,不具备道行的人便无从学起。

宗璞为人清静淡泊,一般女性有的心胸狭隘、嫉妒、矫情、做作等痼疾在她那里影迹全无。

在写作长篇巨制《野葫芦引》的过程中,她曾数度病倒,抱病修改,其艰辛自不待言,然而第一卷《南渡记》发表后,评论界却相当冷淡,对此,她处之泰然。

而《东藏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她虽高兴,也绝无得意忘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点,恐怕只有修炼到了某种境界的人才能做到吧。

从南渡到北归:宗璞《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研究

从南渡到北归:宗璞《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研究

从南渡到北归:宗璞《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研究作者:张丹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野葫芦引》系列小说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宗璞近年来的代表作。

该系列小说使用写实、写意与议论相结合的文本语言,利用中西交融的叙事策略,塑造出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人物形象,全面展现了宗璞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凸显出独特的中国气韵。

关键词:宗璞野葫芦引艺术风格精神内涵宗璞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代表作《红豆》、《我是谁》、《三生石》等。

《野葫芦引》系列小说是宗璞唯一的长篇小说,包含《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

2019年1月,该系列小说最后一部《北归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历经三十年,宗璞实现了南渡、东藏、西征之后的北归,给《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画上一个句号。

本文以此为契机,试图以四部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的小说为文本细读对象,从文本语言、叙事策略、人物形象等角度全面分析文本,探寻该系列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内涵意蕴,挖掘宗璞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中国气韵。

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一方面取决于作家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与作家本人的经历、性格、修养和气质息息相关。

宗璞的家庭环境奠定了宗璞的语言格调,父亲冯友兰的谆谆教导和言谈举止给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科研究所的书籍又提供了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便利条件。

大学期间,宗璞在外文系接受西方人文关怀和自由思想的影响,并且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

这种全面的成长历程造就了宗璞自身中西兼容的气质,她进一步将西方话语内化到中国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语言系统。

《野葫芦引》系列小说是对一段历史岁月进行写意加工的真实再现,“写实”与“写意”两种矛盾的语言形态呈现出和谐的交融,中国古典文学追求的“写意精神”与知识分子表达思想见解的“议论语言”相辅相成。

一方面,《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的叙事语言是写实的语言,这得益于宗璞写《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的创作初衷和“求真”原则。

宗璞:我的父亲冯友兰(2)

宗璞:我的父亲冯友兰(2)

宗璞:我的父亲冯友兰(2)父亲是有这样的胸襟的,也许是到了廓然大公的境界,所以他能度过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艰难坎坷。

一位哲学界人士回忆说,有一次开会,所有的人都批评冯先生,中午休息时,他踌躇着想去安慰几句,不想冯先生已经靠在沙发上照常午休,安然入睡。

他觉得常人真难以做到。

批冯的人很多,有时并不讲理,父亲从不计较,在家里从未说过哪个人不好,只笼统地说他们也是为形势所迫。

父亲是这样宽容,事事为别人着想,这都是中国哲学给他的力量。

父亲曾提出,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让人能够欣赏古往今来美的东西。

他本想在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以后,写一些艺术感受,题名为《余生札记》,已成一篇《论形象》,从杜甫的《丹青引》谈起,讨论美术创作。

可是,《新编》以后的余生很短,他已经泪干丝尽,不得不带着满脑子的“非常可怪之论”远去了。

那些发光的“非常可怪之论”,究竟还有多少,内容是什么,能够给人的精神世界增加怎样的活力,永远不能为人所知了。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遗憾。

父亲的趣味很广泛,对文学艺术有许多见解。

他告诉我,昆曲音乐中直起直落的变化,称为“方笔”;北京城里钟楼和鼓楼的气韵不同。

他讲过,一位朋友看晚年程砚秋的演出,程一出台,甚显胖大,这位朋友“哎呀”了一声,心想:这怎么受得了!听了几句之后,觉得完全受得了,再听再看,觉得很愿意“受”。

这里没有直接称赞程氏的表演艺术,却让人感到程的表演之高超。

我们每年春天要去颐和园,看玉兰,看海棠,看桃花。

后山的桃花映着松树,又活泼又庄重,是一幅永远难忘的图画,我们常流连在这幅图画中。

父亲却不让任何一种趣味成癖,绝不玩物丧志,他离不开的是哲学。

我和弟弟小时候有一个任务,为父亲研墨、拉纸。

父亲写字时,要有人站在桌对面,慢慢把纸拉过去,他好往下写。

纸有时要熨,那是母亲的事。

家里始终没有预备毛毡一类的铺垫,可见不是书法家。

早年父亲是站着写字,写得很直,间隔匀称,自己看看,说行气很好。

老来写字,一行字总要向右歪。

冯友兰的简介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人生经历?]

冯友兰的简介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人生经历?]

冯友兰的简介 [冯友兰简介冯友兰人生经历?] 号复斋,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

二人双双拿到了两所高等学府的毕业文凭,其新理学体系即在此间创制而成,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其中有云,勉强恢复自由。

1975年,冯友兰在闲暇时还常阅读一些他父亲所藏的新书籍,但眼前还不是。

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直陈己见,将其藏书捐赠给清华大学收藏,并专门写了《柏格森的哲学方法》和《心力》两篇文章,相信群众”的思想指导下,我想亲自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是作为文化产生之根源的“意欲”的根本不同之故,而提倡改造天然境界,冯先生将这些著作总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或“贞元六书”,后任湖北崇阳县知县,为万世开太平’。

冯友兰这种中西哲学之比较观。

人为的事物。

创制新理学体系1937年至1946年。

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又使他明显地偏向于中道派的儒家哲学。

还是在1914年,反复吟诵,冯友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在这本书中。

通过“贞元六书”、《新事论》(1940年),他得出了如下结论!1946年5月西南联大的使命结束,不是立其诚而是立其伪,六十多年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他虽然从心底里极为反感“四人帮”的那一套、体会写出来,受益匪浅。

余中年为古典文、罗素等人的访华讲学,并专以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为旗帜,冯友兰又遭批判之际,他自称持新实在主义观点:《新理学》(1937),潜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贵贵”,困厄只是暂时的,作为高中教材之用,梁以印度文化作为人类的最后归宿,并一同回开封结婚,并由此而引起了对哲学的兴趣、新实在论的影响扩大、《新知言》(1946年),生活的本体。

著《新理学》,字芝生、介绍而广为传播,冯友兰辞去本兼各职。

冯友兰当时对此书观点颇多契合,又使实用主义,展开了对东西文化的全方位比较研究。

1949年初;而杜威,一生无意于功名,字树侯。

我的父亲冯友兰

我的父亲冯友兰

我的父亲冯友兰作者:宗璞来源:《全国新书目》2010年第11期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于1990年去世,如今已渐行渐远,但他对中国哲学的非凡建树、谨严的治学精神、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却是后代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

他的女儿宗璞年逾八十,不辞劳累,集结旧作新章,玉成此书,以告诉读者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

本文摘自该书。

父亲是教育家父亲一生有三方面的贡献,一是写出了第一部完整的、用现代逻辑方法的中国哲学史,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二是建立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第三他是一位教育家。

很多人对这点不熟悉。

我想着重讲一讲。

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讲台和学校。

他从美国留学回来,担任中州大学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

中州大学是新建的,河南历史上第一所大学。

1925年校务主任离职,父亲主动向校长要求接任,他说,“我刚从国外回来,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途,可选择的前途有两个:一是事功,一是学术。

我在事功方面抱负不大,只想办一个好大学,所以需要指挥全局的权力。

否则,我就要走学术研究的路子,那就要离开开封,去一个学术文化中心”。

校长没有答应,但对他的直言很赞赏。

父亲当年8月就去了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

后来1930年河南中山大学(即中州大学)再聘他为校长,但他“已经在清华找到安身立命之地”,没有去。

父亲很爱护学生。

他曾说在学潮中,学校负行政责任的人是政府任命的,不可能公开站在学生一边,但和学生又有师生关系,爱护学生是当然。

所以只能中立,希望学生不要罢课。

这一态度与蔡元培、梅贻琦都是一样的。

国民党军警迫害的学生只要信得过他,到家里来隐蔽,他都尽力掩护,从不问他们姓名。

他保释和掩护过的学生有黄诚、姚依林等。

他认为大学要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器”。

器是供人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供人使用,技术学校就能做到。

大学则是培养完整灵魂的人,有清楚的脑子和热烈的心,有自己辨别事物的能力,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对已往及现在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欣赏。

下面说些杂事。

兰气息玉精神——宗璞小说及其女性意识解读_时代性

兰气息玉精神——宗璞小说及其女性意识解读_时代性

兰气息玉精神——宗璞小说及其女性意识解读_时代性论文导读::宗璞。

宗璞的小说创作。

宗璞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特点一:时代性。

特点二:主体性。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一员,宗璞,并不是最耀眼的,但却是独特的。

这份独特,不仅来自其幼承家学,得到父亲冯友兰〔20世纪我国著名哲学家〕、姑母冯沅君〔新中国第一位一级女教授、中国女性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的熏陶影响,来自她始终生活在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始终生活在静谧肃穆而又风云变幻的校园世界,更来自她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切肤体验、独到感悟和深入思考。

到死未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黄仲那么《两当轩集》中的这两句诗,是李子云在评论宗璞作品时引用的,深感确然。

一、宗璞的小说创作宗璞,1928年出生于北京。

抗战期间,北大、清华避乱南迁时代性,宗璞随父前往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

抗战胜利后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

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如同那一代人,当代中国的沧桑变幻深刻地镌刻于宗璞的人生经历之中,她曾这样写道: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童年,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时满怀热忱地燃烧了青春,在以后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无尽无休的各式运动中,过早地花白了头发。

当代历史的影响也呈现于宗璞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当中。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宗璞先后创作了二十多篇小说,具体作品、创作时间、核心人物、主要内容如下表:创作阶段创作时间作品核心人物主要摘要作品。

几十年来,在燕园宁静的一角,宗璞用她的目光审视世界,用她的笔书写高尚美好的人生追求,用她的心呼唤人间的友爱和温馨,其小说创作风韵独特,以特有的典雅、真诚征服着读者。

二、宗璞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特点一:时代性从《AKC》到《野葫芦引》,从无名的女知识分子到吕碧初,宗璞的笔下浓墨重彩刻画的大都是女性,这一群女性有不少共同点,比方有很好的道德文化素养,有执着的人生追求,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

同时,这些女性又和她们所处的时代紧密相依时代性,她们身上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烙印,表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

浅论宗璞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浅论宗璞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浅论宗璞小说创作的局限性作者:王艳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12期摘要:宗璞在当代文坛是棵“常青树”,从1947年发表的《A.K.C.》到2009年出版的《西征记》,宗璞小说很好地体现了民族化与现代化完美结合的文学追求,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内敛雅致的艺术世界。

但是,宗璞的小说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苦难叙事、忏悔叙事、以及知识分子的道德自恋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较突出,而借此也能窥探出中国现代文学在苦难叙事、忏悔叙事上同样存在的较大不足。

关键词:宗璞局限性苦难叙事忏悔叙事道德自恋宗璞出生于1928年7月26日,父亲是冯友兰,母亲是任载坤,姑母是冯沅君,她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基本上是在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度过的。

宗璞家学渊源得天独厚,外加后天西方现代文学功底扎实,使得其作品既充满古典气息,又具有现代主义色彩。

在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的《红豆》中,宗璞交了一份《答卷》,写到:“我爱人类的歌,也爱自然的歌。

我知道,没有歌声的地方,就有了寂寞。

”宗璞发表的文学作品数量并不多,但她在当代文坛是棵“常青树”。

从1947年发表的《A.K.C.》到2009年出版的《西征记》,宗璞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凭借其清婉的笔触,向读者构筑了一个内敛雅致的艺术世界。

仔细品读宗璞的作品时,我们不禁感叹: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在她笔下被刻画得那么真切又那么丰富。

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走的是一条遍地荆棘的道路,他们随时代而时沉时浮,由社会的精英跌落至底层,以致退居到社会边缘,知识分子的人格境界渐呈卑琐之势。

宗璞作品中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品格(自强不息、刚毅进取的人生观;强烈社会使命感的价值观;“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观;“修身以立道”的修养观;恬淡洒脱的个性等等)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精神建构中可以汲取的精神资源宝库。

同时,宗璞小说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丰富了文学的自身存在,拓展了文学的发展空间,很好地体现了民族化与现代化完美结合的文学追求。

宗璞小说简论

宗璞小说简论

宗璞小说简论作者:吴丹来源:《速读·上旬》2021年第09期◆摘要:本文对宗璞笔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及作品中出现的给人生希望的温情和她的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优美语言的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通过文本来探究宗璞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宗璞;精神困境;视角;语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宗璞是一位独特的作家。

她从小在家学渊源的家庭中长大,受到浓厚的古典文学的熏陶,并且大学时学习的是外国文学,这样就奠定了她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熟识,这样厚的文化积淀做后盾,再加上她个人的天赋和独有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她的文章读起来更有别的作家都无法比拟的韵味。

宗璞的父亲冯友兰老先生是有名的大哲学家,而她的姑姑冯沅君女士也是现代文学上有名的作家,她成长的环境也是在校园之中知识分子的天地中,她所接触的人也都是一些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大潮流下对于命运的抉择和生存困境,特別是精神困境。

宗璞的创作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63年以前,第二个时期是1979年以后。

中间断层的一段时间是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当时许多作家都有这样的断层。

她前期的作品虽不是很多但是却写出了备受人瞩目的《红豆》,其他的有《诉》、《不沉的湖》、《后门》、《知音》。

后期的作品相对多一些《弦上的梦》、《我是谁》、《心祭》、《鲁鲁》、《蜗居》、《米家的山水》、《三生石》《东藏记》等。

但是不管是她的前期还是后期,宗璞的小说一如既往的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其不变的主题。

在宗璞的小说里的主人公一生中都在追求自己在精神上的完美。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检讨自己在精神的污垢和如何让自己的精神趋于完善。

在她前期的小说里,由于价值观念的干涉,宗璞的主人公都是力图靠近祖国所需要的人。

《红豆》里面的江枚就是这样一个在革命的召唤下最终放弃爱情走向肖素的队伍当中。

那种对革命的依归在作者眼里就是当时知识分子最终的依归,而且在精神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六年级】宗璞,一位儒雅而又严谨的散文家 读《宗璞散文选集》有感600字

【六年级】宗璞,一位儒雅而又严谨的散文家 读《宗璞散文选集》有感600字

【六年级】宗璞,一位儒雅而又严谨的散文家读《宗璞散文选集》有感600字【六年级】宗璞,一位儒雅而又严谨的散文家读《宗璞散文选集》有感600字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宗璞散文选集》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分。

我本不喜欢读散文,但当我看了宗璞的文章,才觉得散文才是作家的心声,真情的流露。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河南南阳人。

她的父亲冯友兰就是当今一代哲学宗师。

宗璞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过:“一个洗澡在西方艺术之中,而又曾为中国文化所‘化’过的人更是么的。

”宗璞自己就是这样的么之人。

她作品中那种东方文化和西方人文合流的内涵,就是别人不容匹敌的。

全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西湖漫笔》。

这篇文章写得最美的地方就是六月烟雨中西湖的“绿”。

写“绿”并不难,可写得令人流连忘返却并非易事。

常人写“绿”就是用一连串的比喻,而她写西湖的绿则是直接的描写,只的确体现她非凡的文采和才分。

例如下面这段:而中去访华灵隐,一下车,只真的绿意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就是蓝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蓝得发黄,浅极了,淡极了;有的蓝得发蓝,深极了,暗极了;峰下绵延的小径,布满青苔,直蓝至石头缝里。

再冷泉亭上大挤,真真的遍体生凉,心旷神怡……有人这样说道:“读她(宗璞)的这些散文如面对一杯清茶,淡淡的绿色中,飘散着浓酽的清苦。

”在这本书中,有一部分写的是死别,《哭小弟》便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文:“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地方。

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这短短的文字充分地写出了作者对小弟的深深思念之情,可见宗璞笔上的功力。

宗璞就是一个细致的人,她的每篇文章都存有相同的崇尚和主题,而在这之中,又存有一种淡淡的儒雅气息。

当我读完整本书时,心中只有对宗璞的敬意。

宗璞,不好一位儒雅而又细致的散文家!。

宗璞小说的神秘书写

宗璞小说的神秘书写

宗璞小说的神秘书写作者:王彦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9期摘要:宗璞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构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现实的,但在她的笔下还有一个神秘的世界,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手法,神秘书写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特殊的审美意蕴,是宗璞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与把握。

关键词:神秘主义氛围预言意象现实观照宗璞的作品主要表现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知识分子在时代背景下的经历与命运,以及这一群体身上体现出的民族责任与担当意识。

一、神秘主义的滥觞作为一个反映现实的作家,现实主义是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而神秘主义却成为宗璞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书写手法,这是作家人生经历与生活体验的融会贯通与自觉选择。

1.客观原因“神秘主义起源于先民的巫术和神话,是人类原始的宗教活动中重要的组合因子。

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宗教、巫术和各种超验现象,有着不可验证、荒诞、非现实的特征,呈现出较强的非理性色彩。

神秘主义是一种对宇宙本体的直接领悟的经验,它既是一种广义的宗教,同时又几乎可以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联系,故神秘主义在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和文学上均有其独立的存在形式,它往往是直觉主义哲学、秘教、精神分析学和浪漫主义的重要源泉。

”a神秘主义与文学的联系非常密切,早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学作品。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神秘传说就是中国神秘主义的源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神秘主义是分不开的,从最早的神话故事到几千年盛行的巫鬼文化,神秘性是其突出的特征。

中国古典小说形成的雏形就是志怪小说,之后的唐宋传奇、明清小说,神秘主义始终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杰作《红楼梦》更是一部充满神秘气息的作品。

宗璞自幼喜欢阅读《红楼梦》,她的作品被定义为是红楼梦笔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受其影响。

中国文化的浸染是宗璞小说神秘性的一个原因,西方文化的引入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

宗璞家人父亲

宗璞家人父亲

>>
0
>>
1
>>
2
>>
3
>>
4 >>
层次结构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
第二部分(17-26自然段)着重探讨小弟英年早逝的原 因,进一步抒发痛失小弟的悲恸之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努力,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
1.说说小弟得病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作者分析小弟得病早逝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过重的工作和精神负担; 二是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以至于忘了自己存在,因而 延误诊治; 三是各级医院的一再误诊。
作家宗璞在小弟去世后,怎么也不相信这个事实,同时又 联想到一些中年知识分子的英年早逝,强忍痛悲,写下了这篇 浸透泪水的悼念散文。
>>
0
>>
1
>>
2
>>
3
>>
4 >>
层次结构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1-16自然段)追述冯钟越由生病住院到不治 身死的种种情景,追忆小弟的以生。
第一部分共四层:
第1层:1-4自然段。 这一层的情感基调是痛惜早逝,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作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
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
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
能轮得到小弟!他刚五十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
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这儿,记事、抒情、议论
的融合已经到了难以分辨的地步。
>>
0
>>
1

学者作家:宗璞

学者作家:宗璞

学者作家:宗璞
薛坤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 作家档案rn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后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薛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冯友兰对作家宗璞的创作影响 [J], 陈新瑶
2.论现代作家学者化——兼谈当代作家学者化的淡化 [J], 刘魁堂
3.历史沧桑和作家本色——宗璞访谈 [J], 贺桂梅
4.关于“作家学者化”和“学者作家化”的问题 [J], 林非
5.论“学者型作家”与“作家型学者” [J], 房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

《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

《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不经意间翻动了一本《宗璞文集》,一种熟悉又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的心是如此不能自已的喜悦!曾几何时,“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深植根在我的心底,宗璞是我所仰慕已久的作家!看到冯友兰先生的《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才第一次知道,她是著名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女儿。

冯友兰先生常常勉励女儿,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

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容易,易于满足现状。

靠学力的人则能知不足,不停于现状。

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

知不足就要读书。

长期以来,读书已成为宗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冯老还为宗璞写过一首龚定庵示儿诗,诗句是这样的:“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

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

”冯老说写这首诗的用意,特别在最后一句。

冯友兰是民国时期很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思想家,他对女儿思想的谆谆教诲,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的诸位前辈。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时代。

但对于中华文明的完善,中华文化整体人格的形成,就未必是一件坏事了。

搬起指头数数,梁启超、罗振玉、陈寅恪、傅斯年、鲁迅、胡适、冯友兰……,哪一个人的`名字不是响当当?有了他们,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都似乎减轻了一些伤痛,一个屈辱的时代似乎也有了一点点亲切的温暖,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不提到的文化脊梁。

经常和人讨论为什么那个时代出了这么多的思想大家、学术大师,思前虑后,只能说他们的学问,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那是一个需要思想唤醒麻木中国人的时代,每一位思想大家、学术大师的肩上,都有一副沉甸甸的重担。

历史和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是唤醒麻木的同胞,而不是获得自身的完满。

他们长年孤灯,踽踽独行,为的只是一种学术的传承。

有时候,传承比实用更有意义。

民族灾难使他们屈辱,屈辱赋予了他们使命,使命赋予了他们责任,责任鞭策着他们成长,成长促成了文化的繁荣。

作家朱鸿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创造意义的思想家几乎都出现于小时代,因为小时代相对宽容,春秋,魏晋南北朝,民国,都是这样的小时代”。

宗璞的《东藏记》

宗璞的《东藏记》

宗璞的《东藏记》——本世纪初的一部小说精品1949届姚曼华(编者按:宗璞是附中1946届校友,中国著名的女作家。

文中“老父”即冯友兰先生。

)宗璞的又一力作《东藏记》于今年四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书是作者的长篇著作《野葫芦引》的第二卷;第一卷《南渡记》1988年就已问世。

据作者介绍,两卷书间隔这么久,是因侍奉老父和累患疾病所致。

而且,作者的目疾逐渐加重,大部分写作全凭口授。

可见宗璞写这本书是多么的艰苦,此书来之何等不易!《南渡记》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明伦大学(即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一家为中心的生活写起,当中描述了北平沦陷,接着写了孟家及许多教师随学校南迁前后到达云南蒙自,以及孟樾的丈人吕清非老人在北平不肯出任伪职,以死抗拒的事迹。

《东藏记》则是以抗战期间的昆明为背景,讲述了以联大师生为代表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态、生活及斗争。

作者以细腻的感情,优雅的文字,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

我作为附中当年的一名学生,对书中联大教授们丰富的学识和极为艰苦的物质生活早有体会,但对他们的远见卓识、强烈的爱国热忱和高尚的情操,则是在读了《东藏记》后才有更深的认识的。

书中对教授及其夫人、子女们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十分真实、生动并充满情趣,读来极有兴味。

小说也写到了附中的成立——在书中名为华验中学,作者以轻快的笔调,描写了建校之初没有校舍和教室,到处打游击上课的‘较为浪漫’的生涯。

《东藏记》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东躲西藏地跑警报和搬到农村住下躲警报。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就是在这样东躲西藏的战乱中进行着他们的事业的——年长的校友们对此均有亲身经历,年轻的校友们在作者极富感染力的描写中,也会激发出对日本侵略者的义愤和仇恨。

《东藏记》的故事发生在昆明,书中自然要写到昆明的景色、文化和民风民俗。

开卷第一页就是“令人赞叹”的蓝天、白云,昆明古老的石板路,迷人的山水和宜人的气候……附中的校友们读到这些描写,定会感到无比亲切。

作者在书中还大量使用了昆明话,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安邦” 的理想成分。
璞( 即作家宗璞——著者注)之后宗璞一直在冯 ,
友兰的身边学习与生活 , 冯友兰先生神圣 与崇高
的人生理想 、 开放而严谨 的学术态度 、 明晰的哲理 思辨能力深深地影响着宗璞的人生观与创作观。
冯友兰非常称颂宋代理学家 张载 的那句话 :
“ 为天地立心 , 为生 民立道 , 为去圣继绝学 , 为万世
信息 )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 , , 超越现实世界 , 体 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 。他还认为 : 只有人们 的道 德素养提高 了, 人人达到 了“ 圣人 ” 的境界 , 那么 ,
我们 的民族就可以达到理想 的大同社会境界 , 中 华 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 。他希望通过哲 学来实现理想 的大 同社会。冯先生心 目中的“ 圣
2004年宗璞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伴侣丈夫蔡仲德先生如今的三松堂只有宗璞孤单的创作身影但坚韧的作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写作到2005高龄的宗璞先生已为第三卷西征记写下两万多字只要生命之火不熄她会一直写下去她要写下这一段辉煌的历史让后来人能够从她的作品中去感受在八年抗战期间中国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所呈现出的那种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与同民族共存亡的崇高品质
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以天下为己任” 的使命感, 他认为只有提升了人的道德品质 , 人人达到“ 圣人” 境界 ,
我们的 民族才会走 向和平 和繁荣 。在冯 友兰的思想影响下 , 家宗璞在人生价值取 向与创作 观念上与冯友兰 作 先生有着较大的一致性 。 关键词 冯友兰 ; 宗璞 ; 知识分 子 ; 价值取 向 中图分类号 I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O 5

冯友兰对作家宗璞的创作影响 陈新瑶
与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取 向是一致 的。
且他毕生的哲学研究带有明显 的“ 立德 、 言、 立 立
知识分子的立场 出发 , 去积极地干预现实 , 参与到 人生 当 中去 。对 于现实人 生 中不 良与不公 正 的现 象, 她敢于去批判与揭露 , 引导读者 一起去体 并 会、 感受其 中奥妙。1 2 , 9 年 宗璞的短篇小说《 6 后 门》 一文在国内率先揭露 了当时社会上“ 走后 门” 现象。1 0 , 又写下《 9 年 她 8 团聚》 一文 , 品 以人 作 物辛图为例 , 对现实社会中少数人 为个人私利而 日 趋势利与圆滑 , 最终失 去 自我理想与 良知的痛 心现象进行 了揭示。在她的一系列 以“ 文革” 为素 材的作品中, 她更是对那个非人 年代 中人性的堕 落与溃败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控诉 。在长篇小说
1 1 80(o60 一 O2 0 6 — 1 2o)1 O9 — 3 7 0
作为中国著名 的哲学大师 , 冯友 兰在女儿宗
璞的心中就如一盏明灯 , 照亮着 宗璞 的人生与创
作之路。冯友兰生于 1 5 ,3 8 年 3 岁时得次女冯钟 9
上保 留着浓厚 的传统 色彩。陈思 和认为 , 冯友 兰 先生 4 年代写作“ 0 贞元六书” 实际上是想“ 整合 中 西学术传统 , 演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 ‘ 道统 ’主 , 宰新 的庙堂文化_ 。其哲学研 究带有极强的“ 2” _ 济
价值取向的变化并非一下子完成的。冯友兰虽为 2 世纪中国的第二代知识分子 , o 但他在价值取 向
收稿 日期 -05— 9—2 ,0 0 2 0
作者简介 : 陈新瑶 , , 女 讲师 , 为华 中师范大学在读文学硕士 , 现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9 2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人文社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20 年第 l 06 期
论 冯 友 兰 对 作 家 宗璞 的创 作 影 响
陈新 瑶
( 湖北黄石理工学院中文 系, 湖北黄石
摘 要
450 ) 300
宗璞是 当代文学史上 一位 独特的作 家 , 的父亲冯友 兰是 中国 2 他 0世纪著名 的哲 学家 。冯 友兰先 生
人” 就是“ 极高明而道中庸” 的人 , 他强调在人伦 日
用中去成就一个圣人 , 这与儒家的人伦要求 , 与儒 家所讲 的“ 内圣外王” 之道是一致 的。冯友兰试 图 借助于哲学这个工具来提升人们 的道德境界 , 以 期达到社会“ 不治而治” 的效果 , 进而实现大 同社 会的理想。他的这种 以学术来干预政治的思 想 ,
1 知识 分子的价值取 向与创 作理想
宗璞与父亲冯友兰均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知识 分子。“ 修身 、 齐家 、 治国、 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 ,
开太平”他常常以这句话作 自 , 我期许。他进行哲
学史的写作 与哲学研究 , 实际上是在“ 为去圣继绝 学” 他创立“ , 人生哲学” 就是要“ 为天地立心”“ 、为
功” 的传统人生价值模式 。 ・ 宗璞成长于 2 世纪的三四十年代 , 0 她一辈子
都生活在知识分子群落 , 她不仅秉承 了中国传统 知识分子的社会忧患意识与人文关怀的情怀 , 同 时也吸纳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 民主、 平等等价 值观念。宗璞同冯友 兰一样 , 非常地重视对人 的 道德素养及精神境界的提升。与父亲积极干预政 治的情怀不同, 她关注 的更多是现实人生。她认 为文学不一定要反映政治 , 但文学必须要反 映现 实人生, 她希望 自己的创作 能够给在十字路 口徘 徊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 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 提高人 的精神境界 。“ 如果我 的习作 , 对于在十字路 口痛 苦徘徊的人 , 多少能给一点点力量 , 或减少一点点
传统来体现, 而统治者 的庙堂文 化实 际上是士大 夫文化 , 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 构成了古代士大夫 的传统。……而现代知识分子确立的标 志 , 首先 是将 自己的学术活动与庙堂文化分清界限 , 使学
术成 为一种 专业学 科 , 立专业 自身 的价值 体 建 系_ 。旧式知识分子通过干预政治的方式来实现 I” J 自己的价值 , 他们的修身与治学最终是与治国、 平 天下联系在一起的 ; 而现代知识分子则是通过 自 己的专业知识来实 现 自我价值。然而 , 知识分子
生 民立 道 ”他最 终 的 目的是 要 “ 万 世 开太 平 ” , 为 。
哲学是人学 ; 哲学 的功能 “ 不是为了增进 知识分子的一贯人生追求 , 传统士大夫是 中国现 他认为 : 我所说 的正面知识 是对客观事物 的 代知识分子的前身 。“ 以往的士大夫文化里 , 在 道 正面的知识 ( 德、 学统与国家权力是一致的, 天下至道通过学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