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

合集下载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圣才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圣才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21.1 复习笔记一、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按照巾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影响速度及施加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相对固定。

基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因此最终目标也称作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或长期目标。

(1)最终目标的内容概括地讲,各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①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通常是指设法促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以维持国内币值的稳定。

鉴于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效率、财富分配及稳定的预期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

②充分就业。

较高的失业率不但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

③经济增长。

关于经济增长,经济学界至少有两种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同前一种观点相比,后一种观点更强调增长的动态效率。

④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亿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国际收支平衡又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其中静态平衡是指以1年周期内的国际收支数额持平为目标的平衡,只要年末的国际收支数额相等,就称之为平衡;动态平衡则是指以一定时期的围际收支数额持平为目标的平衡。

(2)最终日标相互之间的关系上述四项目标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福利含义,但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它们并非都协调一致,相互间往往存在矛盾,政策目标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①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圣才出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圣才出

第十九章 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19.1 复习笔记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与金融危机1. 金融自由化改革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基本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货币改革和金融自由化。

前者侧重于解除利率上限控制,沿均衡方向提高利率水平;后者的内容则要广泛和深刻得多。

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包括对公共金融机构实行私有化,取消对进入银行业的限制,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加强金融市场竞争,减少存款准备金要求,取消指导性信贷,对官方利率实行自由化以及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等。

开始于70年代中期的“南锥体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拉开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序幕。

这三个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取消了利率上限和信贷控制,对商业银行实行私有化。

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在金融自由化和扩大公开的或隐性的存款保险的同时,没能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改革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并最终随着1982年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而以失败告终。

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韩国等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显得较为成功。

马来西亚的宏观经济一贯较为稳定,银行监管也相对较为严格,因此金融自由化进行得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实际利率的急剧上升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

斯里兰卡和韩国在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时,宏观经济状况也像南锥体国家一样不能令人满意,但是这两个国家都采取了较为审慎和渐进的自由化方式,同时注意追求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银行监管的加强,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发展中国家的三次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许多金融自由化改革往往以金融危机而告终。

80年代以来,短短十几年间,发展中国家就爆发了三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

即1982年爆发的拉美国家债务危机,1994年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及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这三次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①在危机爆发之前,这些国家都因厉行改革而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经济发展希望之星,吸引大量外资;②在危机发生过程中,这些国家的政府一直是其经济活动的关键参与者;③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迫使这些国家对他们的济作出痛苦的调整。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国金融体制的演变)【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国金融体制的演变)【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 中国金融体制的演变17.1 复习笔记一、建国前夕旧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在新中国建国前夕,中国存在着两个并行的对立金融体系: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体系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金融体系。

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体系南以下几部分构成:(1)居于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银行,即所谓的“四行二局一库”。

(2)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和钱庄。

(3)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也是当时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4)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解放区的金融机构则主要由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组成。

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曾建立过30多家银行。

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行一般为两级机构,即省级和县级;只有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有总、省、县三级机构。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群众性集体金融组织,它主要是为了抵制高利贷剥削而成立的。

随着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打击高利贷,促进农业发展和支援革命战争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二、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是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社等途径实现的。

1948年,已出现全国即将解放的形势,华北各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

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根据1948年上半年召开的华北金融贸易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业银行的基础上成立。

三、改革前中国金融体制的特点1. 货币化程度中国经济中的货币化程度从表面上看是不低的,如果以每年国民收入中农民自给性消费和农业税为非货币化部分计算,整个国民收入中的货币化成分呈逐步上升趋势。

2.政府与会融中国的政府部门在整个资金分配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财政收入一直占国民收入总额的1/3左右,在积累总额中政府积累在1978年高达73%。

3.通货形式在货币流通中,转账支票形式的存款货币大约占据了95%,余下5%是现金。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利率的计算)【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利率的计算)【圣才出品】

第三章 利率的计算3.1 复习笔记一、利率的分类1. 年利、月利和日利按计算利息的时间长短,可以将利率分为年利、月利和日利。

(1)年利是以年为时间单位计算利息,通常以百分之几计算;(2)月利是以月为时间单位计算利息,通常以千分之几计算;(3)日利是以天为时间单位计算利率,习惯叫“拆息”,通常以万分之几计算。

(4)年利率与月利率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月利乘12为年利率;年利除以12为月利。

2.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1)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它适用于短期借贷。

(2)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它适用于借贷时期较长,市场利率多变的借贷关系。

3. 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货币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货币求大于供,市场利率上升。

(1)市场利率是不受限制的利率,其水平高低由市场供求的均衡点决定。

(2)官方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手中为了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以时间长短为标准,可以将利率划分为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利率的高低与期限长短、风险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

5.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在经济活动中,区别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至关重要。

是赔是赚不能看名义利率,而要看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有两种,一种是事后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七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一种是事前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二、复利与终值1. 单利与复利单利和复利是两种不同的计息方法。

单利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

单利的计算公式为:J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时间,S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

在现实中,更有意义的往往是复利。

复利也称利滚利,计算时,要将每一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货币银行学讲义易纲

货币银行学讲义易纲

银行货币学讲义(易纲)第一章导言一、的研究对象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和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1)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从中可知,虽然直接融资再增加,间接融资在下降,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

B、美国1970——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金融机构贷款:61.9%;债券(包括商业票据):29.8%;股票:2.1%。

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55%——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银行的主要作用是较好地处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银行则较好地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4)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二、内容安排:内容共分三部分:1、基本概念:货币与货币制度;利息和利息率;风险和收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

3、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的含义:定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

该定义它的交换媒介职能。

1、现金:现钞和硬币。

现金是交易媒介,但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作为交易媒介。

其实各种资产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货币。

因此,货币包括现金,但又不仅仅是现金。

2、财富:财富的概念广于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持有形式之一,是一种财富。

3、收入;是一个流量,相对于一段时间而言。

易纲货币银行学(第一、二章)

易纲货币银行学(第一、二章)



票证的缺点
第一,票证配给制通常不能满足人们需要
第二,票证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第三,票证限制人们的选择 第四,票证配给制压抑供给,恶化短缺状况 第五,票证是城乡差别中最具实质的内容之

票证的货币价值
货币和票证并存的计划经济中,票证限制了
人们的自由选择,而货币则给居民提供在票 证限度内的自由选择机会。
第2章 货币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
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了解货币 的定义和度量;了解货币层次的划分;理解 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掌握货 币与经济的关系,计划经济中的票证。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 商品交换两个阶段:物物直接交换 通过媒介的交换 2.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其中马克 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以劳动价值论为 基础。

四、贮藏手段 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当货币退出流通领
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了的职能。 五、世界货币 当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上述四Βιβλιοθήκη 职能时, 就在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2.4 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 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 (1)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货币形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 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如:贝壳 牛羊 烟草 可可豆)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 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 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 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考研《货币银行学》名师易纲讲义与考研真题

考研《货币银行学》名师易纲讲义与考研真题

考研《货币银行学》名师易纲讲义与考研真题第一章导论第一章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金”指资金,“融”指融通,“金融”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

资金主要以货币形式存在,而银行则是资金融通的主渠道。

如果把金融体系比作人体的循环系统,那么,货币就是血液,银行就是主动脉。

货币和银行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二章第二章给出了货币的定义和职能,详细地讨论了货币这一一般等价物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一章的特点是除了讨论西方经济学中货币的规范定义和职能外,还结合中国过去计划经济的实际,讨论了货币与票证共存的情况。

第三章第三章讨论利率这一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给出了计算各种金融工具利率的方法。

利息是资金的回报,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资金的费用。

人们把钱存在银行,意味着在一段时间里把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银行,所以银行要付利息。

第四章第四章讨论人们如何进行资产选择。

在给定的财富水平上,人们对各种资产的选择取决于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相对流动性和相对风险,收益高的资产风险也越高。

第五章在第五章中,将讨论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直接金融指用款者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从提供资金者手中得到资金;间接金融是指用款者通过金融中介组织融入资金。

第六章第六章重点介绍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贷款业务。

金融市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既是最古老、又是最现代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管理有三个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贷款要能安全收回,按时还本付息: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要能随时作好准备兑付客户的提款,一个商业银行可以有高质量的贷款,但是贷款期限未到,而存款客户急需提款,就会产生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盈利性则指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该使其利润最大化。

第七章第七章全面介绍了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银行业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除了银行业以外,金融市场还包括证券、保险、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衍生物市场。

易纲《货币银行学》教材复习试题

易纲《货币银行学》教材复习试题

易纲《货币银行学》教材复习试题易纲《货币银行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判断题三、选择题四、简答题五、计算题六、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篇基本概念第2章货币第3章利率的计算第4章风险与收益第2篇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第5章金融体系概述第6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第7章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8章金融市场第9章中央银行第3篇货币供求及利率决定第10章货币供给第11章货币需求第12章利率的决定第4篇货币与经济第13章货币与国民收入:IS-LM模型第14章货币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总供求模型第15章通货膨胀第5篇金融与经济发展第16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第17章中国金融体制的演变第18章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第19章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第20章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第6篇货币政策第21章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第22章转轨中的中国货币政策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导论第1篇基本概念第2章货币第3章利率的计算第4章风险与收益第2篇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第5章金融体系概述第6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第7章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8章金融市场第9章中央银行第3篇货币供求及利率决定第10章货币供给第11章货币需求第12章利率的决定第4篇货币与经济第13章货币与国民收入:IS-LM模型第14章货币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总供求模型第15章通货膨胀第5篇金融与经济发展第16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第17章中国金融体制的演变第18章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第19章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第20章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第6篇货币政策第21章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第22章转轨中的中国货币政策第23章货币政策乎?财政政策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析及建议•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风险溢价(risk premiu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研;天津大学2016研]答:风险溢价是指高出无风险收益率的回报。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货币)【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货币)【圣才出品】

第二章 货币2.1 复习笔记一、货币的定义和度量在经济学家看来,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任何物品,都叫做货币。

1. 流通中的现金现金的概念比钞票略为广一些,因为它不仅包括纸做的钞票,而且包括金属做的硬币。

在中国,目前支票本还没有进入到普通的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主要是以现金为媒介来完成的。

在人们头脑中钱的概念,通常就是现金。

把在非银行公众于中流通的现金称作流通中的现金,并把它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用M0来表示。

2. 支票存款如果把货币的定义仅限于流通中的现金,那就会漏掉很大一部分货币,因为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大宗购买是通过支票来完成的。

我国有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一般企业、单位只有在发工资等几项规定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川现金的方式支付,大多数经济活动是通过银行支票转账来完成的。

货币是指在商品交换中被广泛接受的媒介,而企业、单位之间转账用的支票显然也符合这个定义,而且在经济生活中被大量地运用。

3. 现金与支票的优缺点现金和支票在商品交换中各有各的优点,即使在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各种信用手段俱全,并且花样不断翻新,现金和支票仍是两种最基本的支付手段。

(1)现金的优缺点①现金的优点显而易见,用现金灵活、方便,人人接受。

这种优点使现金在小额的日常商品交换中成为最理想的支付手段。

现金作为支付手段也有缺点,比如丢钱是件很麻烦的事。

②现金也不宜作大额交易,因为当钱很多时,数钱也是一件相当费时而且容易出错的事。

鉴于此,一般大笔交易都不用现金。

(2)支票的优缺点①支票作为支付手段,它的优缺点正好和现金互补。

用支票的前提是开支票的人、企业或单位必须有一定的信誉。

②用支票作为支付手段的缺点是要对每个开支票的个人、企业、单位的信誉作一番调查,企业、单位的信誉比较容易调查,而个人的信誉调查就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

4. 信用卡传统意义上的信用卡是指信用卡公司向用户提供的一种信用服务,而信用卡持有者一般说来是不需要在信用卡账户上有存款的。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第六章 【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第六章 【圣才出品】

第四章风险与收益4.1复习笔记一、影响资产需求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人都多少有点财富。

财富这个概念与收入不一样,收入是流量,通常以每月挣多少钱,每年挣多少钱来衡量;财富是存量,财富可能是继承来的,也可能是从收人中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把所有这些能储存财富的东西统称为资产,并且把人们以某种资产形式持有其全部或部分财富的愿望称作对这种资产的需求。

人们安排财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选择适当的资产来持有其财富的问题,或者说将财富合理地分配到各种资产形式上的问题。

一般说来,当人们在决定是否对某项资产进行投资,或投资多少时,以下四个因素是至关重要:(1)盘子多大,即有多少财富总量可以拿出来投资;(2)该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的高低;(3)该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高低;(4)该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风险高低。

当投资者为选择一种资产而放弃另一种资产时,被放弃的那种资产的收益就构成了一种机会成本。

1.财富总量人们对某种资产的需求要受到其财富总量的制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而言,随着人们财富总量的增加,人们对资产的需求也增加。

但是不同资产对财富变化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人们所持有的各种资产的比例会随着财富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刻画某种资产的需求对财富变化的敏感程度,可以模仿微观经济学中所定义的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定义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它所度量的是财富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资产需求数量变化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资产需求数量的百分比变化/财富的百分比变化在微观经济学中,把需求收入弹性在1以下的商品称作必需品,因为对这些商品需求的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随着人们越来越富有,在这些商品上的支出比例会越来越小。

而那些需求收入弹性在1以上的商品则被称为奢侈品,人们越富有,在这些商品上的支出比例就越大。

2.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实际上是收益率这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值,其计算公式为:1()()ni i E r r P i ==∑(4.1)式中E(r)代表某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i=1,2,…,n 代表可能遇到的n 种情况,r i 代表该资产在第i 种情况下的收益率,P(i)则代表第z 种情况出现的概率,n 种情况的概率之和应该等于1。

货币银行学课后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课后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关键概念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需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物物交换:即人们用各自拥有的货物去直接换取所想要的货物。

商品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又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

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存款货币:指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流动性:指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思考题1.货币交换相对于“物物交换“而言,具有哪些优越性?答:(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反映。

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基础上产生的。

3.结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

答:随着支付制度(即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其演变过程为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支付制度、纸币的使用、支票的使用、资金调拨电子系统。

货币的形式也在变化。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第十八章 【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第十八章 【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16.1复习笔记一、金融抑制1.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和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存在着天壤之别:(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2)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3)金融机构单一。

(4)直接融资市场极其落后。

(5)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扭曲。

2.金融抑制政策在岁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人看来,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金融体制已经构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落后的金融体制一方面源于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经济现实,但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发展中国家政府所实行的压抑余融发展的政策——称之为金融抑制。

抑制性的金融政策使得实际金融资产的规模非常有限,增长极其缓慢,有时甚至出现持续的下降。

人为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财政上的动机:政府希望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但或址冈为缺少政治意愿,或是由于行政管理上的限制而缺乏直接的财政手段。

压抑性的金融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和实施通货膨胀人为地压低实际利率。

(2)作为压低利率的一个直接后果,发展中国家常常采取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

(3)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控制。

(4)人为高估本币的汇率。

3.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成功的金融压抑使得较大的公共部门赤字能够在给定的通胀率和名义利率下得到融资,但对经济效率的损害也是相当大的。

S代表经济图16-1集中表现了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对利率上限的批评。

其中go增长率go下的实际储蓄,它是实际利率的增函数。

,代表实际投资,它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

FF代表金融抑制,这里指人为规定的固定名义利率,使得实际利率0r低于其均衡水平。

实际投资被限定在与实际利率0r相对应的储蓄量0I上。

首先假设政府只对存款利率而不是贷款利率施加上限,则图16-1中投资者/借款者r r 将由一个受管制但却是竞面对的利率为n,在受限制的储蓄供给0I下结清市场。

货币银行学-易纲

货币银行学-易纲
• 银行是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与结算服务 的金融机构。
• 其重要性可以归纳为:
– 为储蓄和投资意愿人提供联系渠道。 – 在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 – 金融创新的源泉之一。
第十一页,共671页。
• 一、金融中介:
– 储蓄如何成为投资(银行存款到贷款),将考察商 业银行如何管理资产与负债,政府如何监管,以及 银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等问题。
– 纸币具有国内无限法偿性,但不能兑现
– 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
第三十八页,共671页。
1、银本位制
• 自15世纪末,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 白银生产技术及产量大增,盛行于16- 19世纪。
• 我国于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始 铸造银币,由国家法律确认为一种货币 制度则在1910年《币制则例》正式确定 我国实行银本位制。并于1934年11月放 弃。
第三十九页,共671页。
– 是一种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中定期支付本息 的债务性证券。
第十四页,共671页。
二、股票市场
• 对作为公司收益的要求权进行交易的市 场。
• 对于企业来讲股票价格的重要性:
– 财富、筹资能力
• 将考察股票价格如何升降,以及如何对 市场信息反应;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票 价格,以至于影响商业周期。
第十五页,共671页。
教学目的:
• 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 下都不怕的日子了; 我们要通过学习经济 学、金融学理论来达 到能够理解、分析、 感悟身边的货币金融 经济问题以至于解决 相关问题的能力。
第一页,共671页。
• 参考书目:
•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米什金(美)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转轨中的中国货币政策)【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转轨中的中国货币政策)【圣才出品

第二十二章 转轨中的中国货币政策22.1 复习笔记一、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1. 传统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信贷体制在经济体制改革前30年中,中国的经济体制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主要特征,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处于国民经济计划的直接指挥之下,投资融资活动作为保证计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的财政信贷管理体制严格加以管理。

由于财政集中了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扩大再生产主要由财政提供资金来源,基本建没投资由财政拨款;银行信贷则以负担国有企业超定额流动资金供应为主要任务。

财政和信贷资金在供给领域上的严格区分就是所谓的“财政信贷分口原则”。

2. 货币流程及控制与整个经济体制相适应,货币信贷的管理方式也以集中统一为特征。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始编制、实施信贷计划,从此信贷计划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管理金融的重要工具。

非国有当事人的交易大多由现金完成;国有部门问的交易则大多借助于银行转账完成。

消费品市场的交易主要靠现金完成,生产资料市场中的多数交易则由银行转账结清。

流通中现金的变动取决于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而这又受人们的收人和消费品供给的影响。

一般是由政府决定工资和收购计划及市场目标,银行按计划应货币以适应经济增长需要。

银行转账货币有三个来源:(1)按中央和地方涨幅预算计划进行的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2)信贷计划下的银行贷款,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3)企业存人银行的企业留利,改革以后则变得越来越重要。

3. 货币信贷宏观调控在传统的以中央计划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金融管理体制下,经济过热往往导因于国家生产计划、投资计划的急剧膨胀或因国家计划管理权力的不适宜下放而造成的计划管理权力的分散,从而经济发展计划是否过大、计划管理权力是否分散成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进行经济调控也主要是从调整计划、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人手,主要依靠计划、财政手段,货币、信贷手段则居于从属地位。

考研必备:易纲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者:蒲秋实]

考研必备:易纲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者:蒲秋实]

第二章:货币1)流通中的现金:在非银行公众手中的流通的现金称作流通中的现金(*不包括银行的库存现金)是最窄意义上的货币,也称为M02)支票存款:在中国这个概念的对象是:企业和单位我国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一般企业单位只有在发工资等几项规定的经济活动种可用现金,一般的经济活动要使用银行支票转账应该包括在货币中的是支票账户上的存款余额(*不是支票本身)在中国支票存款在个人不盛行的原因: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无违约防范,事后有效惩罚⟹消费者个人信用不能保证⟹支票普遍不接受⟹银行更严格开户条件,甚至限制支票只能消费不能转账⟹制约支票发展)3)现金与支票优缺点:两者均是最基本的支付手段现金:优:灵活便利,人人接受;劣:①丢钱难找回②难大额交易支票:优:①有信誉前提下与现金一样便利②丢失可挂失、追踪钱去向(*支票上有收款人姓名地址,提钱要签名)③大额交易④便于监督劣:个人信誉调查很繁琐4)信用卡:使用过程:信用卡用户向收款人做了按期付款的保证,由信用卡公司先行付款(*信用风险转移给信用卡公司),用户在一定期限内还款给信用卡公司现实使用的信用卡实际上是具有透支功能的借记卡,只有借记卡内的金额算货币5)M1:流通中的现金,企业、单位在银行可以用来转账的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上的存款6)M2: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所有活期定期储蓄存款之和它既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对商品市场不构成直接压力)用以区别M1,M27)公式:注意中国的定义略有不同2013年中国数据:M0=58574.44亿;M1=337291.05亿,M2=1106524.98亿8)货币职能:①交易媒介②价值尺度③储藏手段9)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而非单项商品;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费里德曼:“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10)人的欲望与有限的社会资源配置:①市场经济中用人们手中的货币量对人的欲望加以限制②计划经济中限制方式是行政命令加票证11)票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有使用票证的先例,如战争和济贫;计划经济使票证普遍化、固定化,原因是:计划经济希望建立不带市场经济弊病的社会,甚至取消货币这种所谓资本注意产物,并且还有短缺现象(*有钱买不到东西)实质:以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向人们配给短缺物资,从而压抑供给刺激需求缺点:①不能满足人们需要;②不便利;③限制选择(*偏好不同);④压抑供给从而恶化短缺(*生产的种类和数量是行政命令,票证制度压制粮价⟹农民缺失积极性);⑤城乡差别(*城市居民特权)12)票证的货币价值:货币是种经济选票,消费者受欢迎的商品,大家都买,厂家赚钱,从而扩大生产根据双轨制的差价可以计算出票证这种分配权的货币价值第三章:利率1)年利,月利,日利(*习惯称为拆息):以厘为单位,但意义不同年利7厘表示7%;月利5厘表示5‰;拆息厘表示0.2‰2)①固定利率: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短期借贷②浮动利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长期,多变的借贷3)①市场利率:货币资金供求关系确定的利率②官定利率: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央行确定→宏观调控4)①短期利率:借贷时间一年以内②长期利率:借贷时间一年以上5)实际利率:分为事前实际利率(i−Eπ)和事后实际利率(i−π)6)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几种重要利率:①短期利率: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②中期利率:优惠利率:大银行向其信誉最好的大顾客提供贷款时所收的利率③长期利率:30年期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7)纲举目张(*市场经济的纲就是利率)利率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经济过热时央行提高利率,增加借款成本,减小企业投资与家庭借款;经济疲软时又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并刺激消费利率是借用资金的价格,只有项目的到期收益率高于市场利率时才能“上马“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没有资金市场,从而也没有市场利率,行政命令式的财政拨款分息不收,造成资金浪费,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资金运用开始变为以银行贷款为主(*要付息),但改革过程中利率机制不合理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性过热:r低时企业抢资金来源,拼命投资使经济过热并产生通胀,直到政府提高r,紧缩整顿;2013年中国利率市场化取得巨大成效(*7月20日全面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机贷款利率0.7倍下限并有金机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当年10月贷款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12月初《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风险与收益1) 影响资产需求的四要素:①个人财富总量;②预期收益率;③流动性;④风险(*后三是相对于其他资产,机会成本)2)需求的财富弹性<1称为必需品→现金;需求的财富弹性>1称为奢侈品→股票3) 预期收益率:指收益率这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值4) 资产的流动性: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难易程度(*在急需用钱时是否可合法卖掉;整个出卖资产的过程是否麻烦或付佣金;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是否很大)补充:国债券与流动性: 早期不允许转卖,也不开设二级市场,导致国债的流动性几乎没有,销路很差,甚至要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推销(*80年代国债名声尤为不好:老百姓认为这是变相税收,交易需要⟹黑市活跃,Eπ高固定利率的政府债不受欢迎)后开展有价证券柜台转让服务与国债二级市场,是的国债券价格大幅提高,收益率明显下降,国家和老百姓都受益,国库券也称为财政借款的主要来源5) 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用方差度量6) 风险与收益:基本假定是风险厌恶(*预期收益相同时偏好低风险投资)如买保险的行为,经常是以大于预期收益的价格购买保险实际中的背离:小事上风险偏好,大事上风险厌恶→赌博与保险共存,侥幸心理7) 违约风险:发行债券者违约,不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高票面利率补偿穆迪公司评级中Aaa,Aa,A,Baa,Ba,B,Caa,Ca,C ;后五种为垃圾债券8) 资产组合原理:A j是组合中j资产占的比例,σjk是协方差只要−1≤r jk<1,σp<∑A jσjm即组合资产标准差小于单个资产标准差的加权平均值;并且当相关系j=1数越小时,多样化降低风险的效果就越好9)机会集合与有效集合:曲线SF是机会集合,代表S和F的所有可能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曲线AF是有效集合,因为SA部分的风险大收益小即使相关系数为正,仍有可能曲线弯曲;但相关系数为负一定弯曲(见Ross)第五章:金融体系概述1)金融: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之间的资金融通,它对交易双方均有利:①借方:借入急需资金,有效安排生产与消费(*企业资金实力的竞争,避免错失投资良机,甚至被挤出市场)②贷方:闲置资金如不贷放出去无收益金融这个过程将贷方分散的资金聚拢起来,可以投资有利可图的大项目→规模经济2)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直接金融:短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向英语单位发行金融工具间接金融: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或金融机构中去,由机构以贷款或证券贷出资金至短缺单位一级市场:资金短缺单位向最初的购买者出售新发行证券的市场二级市场:交易已发行证券的市场(*提供流动性;*公司治理:资金短缺单位仍需关注其发行的证券的二级市场的表现,这与增发时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有关:≤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因此企业要表现良好业绩),可分为证券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直接融资可节约融资成本,但是缺陷为:盈余单位要有一定投资技能,盈余单位要承担风险(*比存银行),直接金融门槛高(*大企业才好推销)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金融中与盈余、短缺单位各发生一笔独立交易间接金融优势:减少信息成本(*了解短缺单位的成本)与合约成本(*谈判,签约与事后监督的成本):较之个人,金机明显有规模经济优势多样化降低风险:多样化也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期限转换:商行可以接受短期借款(*不断吃进短期→长期)去投资长期融资项目3)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美国):①存款机构(*四存):商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②投资性中介机构(*三投):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金融公司③合约性储蓄机构(*三合):人寿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财产和意外灾害保险公司④政策性金融机构4)存款机构的特点:可发行支票存款,以发行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方式,其行为影响M储蓄贷款协会与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的区别:后二者存款人即股东,拥有银行净资产份额5)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①金融公司:通过出售商票,发行股债及向商行借款来募资,向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贷款,又可分为:销售金融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商业金融公司销售金融公司→大型零售商或制造商,提供消费者信贷(*福特,通用)消费者金融公司→小额消费者贷款,r高,针对难得贷款的消费者商业金融公司→向企业发放以应收账款,存货,设备为担保的抵押贷款(*特:保付代理行买断企业应收账款来供资,高风险高利润)②共同基金(*又称投资基金):出售各股用于购买多样化的股债组合,根据组织形式可划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公司型指基金本身为股份有限公司,契约型由委托者(*基金管理公司→运用信托资产投资),受托者(*信托或银行→保管信托资产)和受益者(*投资人→享有投资成果)订立投资契约,基金本身非法人,不能发股,只能发受益凭证。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 逢考必过 含详细答案 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 逢考必过 含详细答案 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第一部分填空题1、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货币因素总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3、测量经济货币化的三个常用指标、和。

4、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已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一种真正的5中的典型特征。

7、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提供存款货币。

8第二部分是非判断题1、货币和财富是同一个概念。

()2、货币和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3、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4、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也正在逐步转变为金融经济。

()5、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所以人们的收入就是他所持有的货币。

()6、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

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上升。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1、货币2、财富3、收入4、金融5、金融深化第四部分简答题1、简述货币、收入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论述题1、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第五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货币2、信用中介支付中介支付中介3、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值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人均实际货币量4、资产5、金融深化6、利率7、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8、信用创造二、是非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对6、错三、名词解释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货币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总供求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货币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总供求

第十四章 货币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总供求模型14.1 复习笔记一、总需求曲线的导出1. 从IS-LM 模型到总需求曲线凯恩斯主义者对总需求的研究是通过把总需求分解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的。

这四个部分分别为:(1)消费C;(2)私人投资I ;(3)政府购买G ;(4)净出口Nx 。

在探讨价格水平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的作用过程如下: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如果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则实际货币应量上升,从而利率将降低,私人投资需求将上升;反之亦然。

凯恩斯丰义者所描述的上一作用过程可以用,IS-LM 模型来加以说明。

在IS- LM 模型中,给定一个价格水平P ,便对应着一个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y 。

通过变动价格水平P ,便可得出描述P 和y 之间关系的总需求曲线。

dY 如图14-1(A )所示,假定当价格水平为时,LM 曲线为,均衡国民收入为1P 1LM ;当价格水平下降至时.则由于实际货币余额增加,LM 曲线将右移至,从而均1Y 2P 2LM 衡国民收入为。

将,和,的关系描绘在图14-1(B )中,便可得到一条向下2Y 1P 2P 1Y 2Y 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dY图14-1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如图14-1所示,IS-LM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总供求分析,也就是当总供给曲线水平时的总供求分析。

当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时候,均衡收入完全由总需求水平决定,因此任意给定一个价格水平,它所对应的总需求即为均衡收入。

价格水平的变动还可以通过皮古效应而影响消费需求。

如果考虑到皮古效应,则价格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反向关系将更为明显。

当价格下降时,由于人们的实际财富增加,从而消费需求也增加,这样总需求的增加就比仅考虑投资增加时更为明显,因而总需求曲线将更为平坦。

2. 从交易方程式到总需求曲线比起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观点来,货币主义者的看法要简洁得多。

认为,经济主体的支出愿望(即需求)取决于所拥有的能够用于这些支出的货币,从这一角度看,交易方程式MV=Py又可以写成:(14.1)dMV PY当MV一定时,(14.1)式定义了价格水平P和总需求p之间的反向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 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
20.1 复习笔记
一、中国香港金融制度概述
1. 香港金融业简史
香港金融业从其创立至香港回归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150余年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线就是l941至1945年日本军队占领香港期间。

1841年,英商务总监义律宣布香港以英镑为货币单位,香港官方经济活动以英镑记录和计算。

60年代,港英政府建立香港造币厂,以图统一香港币制,变市面上多种货币混流为单独港元流通。

香港银行业肇始于l9世纪中期,开始完全是英资或英印合资的银行。

最早的是丽如银行。

中国资本和华侨资本的银行进入香港银行业要比外国资本晚半个世纪。

香港股票活动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

20世纪初,香港金银交易趋于市场化。

1920至1930年期问,银价大跌。

1934年,美国政府高价购银,以图抬起银价,致使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白银大量外流。

1941年底至1945年8月,日本军队占领香港期间,香港百业萧条,金融业亦难以保全。

1945至1947年间,外汇基金的管理者们不得不首先处理应付战争后遗症。

大量美元资金的注入,促使香港金融市场迅速扩大,由地区化走向国际化。

1983年10月,香港正式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联汇制使外汇基金可以直接控制货币发行,这是港元发行体制的根本转变。

1990年外汇票据的发行和1991至1992年政府财政债券的发行,使外汇基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功能大大加强。

l993年,港府以外汇基金为基础,合并银监处,成立集
服务、支持、调节及监督四大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局。

2. 香港金融体系梗概
(1)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是1993年4月1日由香港政府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监管处合并而成。

金管局是高度专业化和人员相对稳定的香港合并管理机构。

金管局实行垂直管理,设总裁1人,副总裁3人,以下5个部门分部、处、科三级和1个法律顾问室。

金管局的主要职能是维持港币币值的稳定,确保银行业的安全稳定运作,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香港金管局的职能与一般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几点重要的区别:
①没有发钞权。

港币发行职能由法定的三家商业银行承担。

②没有管理结算的职能,香港的票据结算所一直由汇丰银行负责管理。

③不是政府的银行。

(2)三家发钞银行
三家法定发行港元的商业银行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其发行量占市场流通量的比例分别为80%、15%、5%。

①汇丰银行:1885年,汇丰银行获准成为发钞银行。

1990年,汇丰银行在英国成立最终控股公司,注册地由香港迁至英国。

②渣打银行:1862年在香港发行纸币至今。

在香港有127家分行,在我国内地投资规模属英资银行在华投资之首。

③中国银行及中银集团:中国银行总行牵头,由港澳地区14家中资银行及各专业公司组成港澳中银集团。

(3)发达的银行业和保险业
香港是世界四大银行业中心之一。

依照《巴塞尔协议》的指导,香港银行业自1989年起实行资本充足比率制度,到1993年底,在香港注册的认可机构总体的资本充足率为l7%,明显高于《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要求。

(4)功能齐全的香港金融市场
香港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债券市场。

①股票市场。

1986年香港四家股票交易所“四会合一”,合成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

②黄金市场。

香港黄金市场是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

③外汇市场。

香港外汇市场国际化程度很高,是全球24小时外汇市场的重要一环。

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主要基础金融工具几乎都有衍生产品。

⑤债券市场。

近年来,香港政府做了大量的相应工作,使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

(5)香港金融业的特点
在对香港金融业的150余年简史及现状作了介绍之后,对其特点再作一归纳:
①独特的货币制度和联系汇率制度
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度一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1983年10月17日,港元与美元建立联系汇率制度:港币发行时必须向外汇基金以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发钞的凭证。

②没有明确的担当央行职能的机构,相关法则健全
香港以经济自由化著称于世,它实行“小政府、大市场”的自由经济体制,其金融业也是如此。

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香港采用由政府、公共机构和私人银行分担中央银行功能的金融模式。

香港金融方面的法制却是相当健全的。

香港金融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法治为中心,
③“金融三级制”
香港独特的银行制度“金融三级制”是把在香港从事存款及有关活动的金融机构划分为三个级别:持牌银行,持牌接受存款公司和注册接受存款公司,这三类机构的资本、流动资产、存款额、存款期、利率等方面各有明确规定。

④高度国际化
香港实行自由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资银行涌进。

香港挂牌银行占80%以上。

外汇市场取消外汇管制,港币与外币自由兑换;证券市场则完全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香港金融业务以多元化和业务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实现了国际化。

3. 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关系
(1)两个金融当局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保持相互独立的关系。

“九七”之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中国人民银行不会取代香港金管局的地位,更不会在香港设立分行。

(2)香港与上海
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的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前景是极为广阔的。

但是,就金融业现状来看,上海在金融机构的数量、效率方面及股票、外汇市场,金融人才等各个方面都与香港有相当的距离。

在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之前,上海还不可能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更不用说对香港的取代。

比较通行的看法是,港沪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应当互相合作,优势互补,以求共同发展。

(3)香港与深圳的金融合作分析
①毗邻香港,无可比拟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②深圳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③港深经济的互补性。

④从香港金融方面看,香港需要金融衔接。

香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与之一起迎接挑战。

而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经济现状及体制形式来说,其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就是深圳。

深圳是香港金融业走向内地,扩大其经济腹地的跳板。

二、中国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1.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简介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货币局制度的一种形式。

最早的货币局是1849年在毛里求斯设立的,后来大约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采取了类似的制度,其中多数是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逻辑很简单:政府设立一个外汇基金;有发行本币现钞资格的银行须按固定汇率在外汇基金存人100%的外汇储备,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作为发行港币的依据;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时,也要以100%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

2. 联系汇率制度的优点和弱点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而联系汇率制度就是香港金融业的基础。

香港没有非常系统的货币政策,其货币政策安排与其汇率制度安排是融为一体的。

联系汇率制度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

分析如下:
(1)港币的发行是以l00%的美元现钞为储备金的,而现钞只是最狭义的货币(M0)。

(2)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丧失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

(3)且不谈港币利率高对香港经济的抽紧作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港币的影响也有两重性。

联系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都源于它不能动,尤其在金融动荡时不能动。

3. 在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前提下调整香港经济
从长期来看,提高生产力也是调整的办法,这需要时间。

从近期来看,调整的方法主要就是两种:一是港币贬值;二是物价调整,将整个楼市、股市价格及工资水平向下调。

在近期的背景下,联系汇率制还需要坚持。

一种货币贬值本身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几种硬通货的汇率也是经常变动的,而且有时变动幅度还相当大。

但是,港币有所不同。

联系汇率不宜动,而香港经济又必须调整,剩下的途径就只有一条,那就是调整物价,包括楼价、股价以及工资水平。

在理论上,联汇制只是一种选择。

当香港经济接近其均衡点时,是坚持还是放弃联系汇率已经无关紧要了。

三、中国台湾的金融制度
1. 中国台湾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
台湾国民党当局起初将金融体系置于严密管制之下,直至80年代,迫于主客观环境的需要,才放宽管制,推动金融的自由化。

(1)金融二元性
金融二元性是台湾地区现行金融体制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二元性是指已纳人管理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