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一节:宗教改革的背景(共17张PPT)

第五章第一节:宗教改革的背景(共17张PPT)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 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结论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新旧文明的冲突,改革的必然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思考: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
端”的形式?
1、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事件:
失败
①12C,法国南部“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失败
②14C-15C,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与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③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切寄人托于是来神世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组织“十字军东征”,垄断军事; 兜售赎罪券,掠夺财富; 导致封建王权衰落。
十字军东征
兜售赎罪卷
二、宗教改革前的西欧
①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严格控制 ②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 外衣。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而罗马帝国内忧外患——312年,君士坦丁受洗皈依,次年6月 发布《米兰敕令》(das Tolerantedikt von Mailand)成为基 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对基督教的长期迫害,恢 复了信仰自由与和平。 ❖ 5.公元329年,狄奥多西一世诏令全国,正式承认基督教为罗马 帝国国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宗教。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 也蒙上浓厚的宗教愚色人彩船 布罗尼穆斯·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 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 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 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 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 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课件4: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件4: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 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B (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
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D 3.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4.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
C 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卡诺莎晋见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结论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新旧文明的冲突,改革的必然
总结
【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可能性: ①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
观察这些图片,大家可 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 荒淫无度、 贪婪敲诈、 教阶森严
结论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激化矛盾,阻碍进步
情景二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
合作探究2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中世纪商人的生活
自主探究3 14~16世纪的西欧经济、阶级、思想、政治变化有哪些? 这些变化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公元1世纪诞生,11世纪 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佛教:公元6世纪诞生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诞生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原罪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 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 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 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 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 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 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
B
B
7.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8.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 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卡诺莎晋见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有环境
第 二 幅 图
兜 售 赎 罪 券
图片反映了天主教在哪个领域控制权? 这个领域控制权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 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第 三 幅 图
卡 诺 莎 之 辱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 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 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 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第七幅图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 的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 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基础链接1.为拓展势力并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天主教会组织进行了近两个世纪的。

2.11世纪,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统治。

3.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称异己派别为。

4.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5.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7.13世纪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本质上说明A.天主教地位更加巩固 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 D.天主教会走向衰弱8.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9.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来自于①资产阶级②新贵族③封建君主④内部的分裂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1.十字军东征 2.大一统神权 3.异端4.D 5.D 6.B 7.D 8.C 9.A。

学案10: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10: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天主教进行神权统治是开展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宗教“异端”思想运动奠定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3.西欧的近代化为宗教改革准备了社会条件。

【自主学习】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一带产生。

(2)发展①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的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以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通过整顿教会,与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衰弱。

(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鼓吹高于王权,如“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掌握了《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二、宗教“异端”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斗争。

2.表现(1)兴起:12世纪后期,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高涨①英国人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和残暴,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

3.影响(1)对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1) 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3)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上: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网络构建]【合作探究】探究一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史料一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03+第三章++宗教改革

03+第三章++宗教改革



3. 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大肆搜刮由来已久。 德国的不幸为天主教会插手德国内政创造了条件。德国成 了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 削的地区,因而是灾难最重的地区。16世纪初,罗马教 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金币,德国被称为“教 皇的奶牛”。

4. 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德国劳动人民中的 绝大多数是农民,而且少数农民仍处在农奴地位。农民不 仅受地主剥削,还要交纳什一税,同时受商人和高利贷的 盘剥。农民处于各国社会最底层,革命性最强。 这样,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 起,而在这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中,教会同德国民族之间 的矛盾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

起义军不久就被镇压下去,路德在1525年5月发表了《反 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的小册子,号召诸侯们象“打死 疯狗一样”镇压农民起义。路德并不是农民的思想代表, 他的思想并不能满足起义军的需要。这时,更激进的思想 家出现了,这就是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他出 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精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有神 学博士学位。先是追随路德,后来不满路德的保守态度, 于1520年与路德分道扬镳。
二、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教会的民族化与罗马教廷的 控制发生越来越大的冲突。 在西欧的中世纪,罗马教廷是巨大的国际中心。教皇 对各国的控制,是异常严密的,各国教会俨然国中之国。 主要表现在: (1)教皇掌握各国教职的任命权,各国的大主教、主 教、神甫及修道院长的任命,都是教皇的事情,这些人从 提升和保住职务的角度都得听命于教皇,为此,他们往往 拒绝对世俗政权宣誓效忠。

1521年4月,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召开帝国议会, 讨论如何处理路德的问题,他是支持教皇的,在会上宣读 了教皇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他要求帝国议会宣布路 德不受法律保护,但帝国议会不同意,而是召唤路德本人 出席会议,为自己进行申辩。路德勇敢地赴会,拒绝认错。 皇帝想逮捕他,但广大群众和一部分诸侯保护着他,使他 安然离开了会场。此后,路德受到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保 护,住在瓦特堡,依据希腊文《圣经》,把它译成德文。、神职授任礼、忏悔礼、 病者涂油、婚礼。最主要的是“洗礼”、“忏悔礼”、 “圣餐礼”。 善功就是做教会让你做的事情。13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托 马斯·阿奎那将善功论发展完善,规定为3项内容:遵守 旧约上的十诫;接受新约《福音书》上基督的劝勉,实行 禁欲;履行圣礼。圣礼由谁主持呢?教会。这实际上是对 《圣经》原意的歪曲。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 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第一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只需要掌握一条基本的线索就可以了。

公元1 世纪产生;4 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 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 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课本介绍了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有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当中说明说明其疯狂的掠夺: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 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本提供的“卡诺莎晋见”来说明,各国的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2:5.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2:5.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基础巩固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答案』 A『解析』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2.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答案』 D『解析』在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圣经》的版本也是统一的,不存在德文版的《圣经》。

3.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答案』 D『解析』教会关于赎罪的说教,纯粹是公开的欺骗。

兜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

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答案』 C『解析』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5.恩格斯在评价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威克里夫的宗教主张时说,他是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他主要追求的是“廉价的教会”。

恩格斯称威克里夫为“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主要是因为其主张代表了() A.城市教会的利益B.城市贵族和市民的利益C.资产阶级的利益D.英国国王的利益『答案』 B『解析』威克里夫主张宗教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这实际上代表了城市贵族和部分市民不满教会掠夺,要求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四. 宗教改革影响及其作用
改革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动摇了教皇的权威。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引起文化价值上的变化,冲击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
的禁锢,人的个性得到较高程度解放。 4.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作用
加尔文宗教改革:
②.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
③. 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 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 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④. 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 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 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
都要求摆脱教权束缚,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4.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5.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直接原因)
二. 宗教改革内容
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教会清除了一批无知、 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规定教士必须穿僧衣,执行教士独身制; 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教会在肯定赎罪 券功效的同时,禁止非宗教目的的出售行为,并取消了销售机构。
出售赎罪券,这种搜刮民 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 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要求 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 背景:
(1). 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
(2).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3).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导火线)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作者: ————————————————————————————————日期: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A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B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为准确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质和意义奠定基础。

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综合分析通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任何腐朽势力必将被先进的力量所取代。

借此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宗教“异端”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向近代过渡的西欧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2)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3)分裂:①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②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知识链接】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教学设计4: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4: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二、宗教“异端”1.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2.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2.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的表现难点: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与宗教异端运动的理解【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问题,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

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公元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

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到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这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先讲述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由来,然后叫感兴趣的同学讲述一下,接着教师概括指出:基督教公元1世纪产生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提问: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20-21版: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步步高)

20-21版: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步步高)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目标导航] 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

(重点)2.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

(重点)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难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

(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得以继续发展,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项目表现经济拥有大量耕地,获取大量的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垄断学校教育;掌握《圣经》解释权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思维点拨1.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思想控制力,干预各国政治、垄断文化教育、控制人的生活,其根本目的是确立教会组织的独裁统治和独尊地位。

2.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

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二、宗教“异端”1.含义: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形成的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2.“异端”运动的表现阶段时间代表主要思想兴起12世纪后期纯洁派世界充满善与恶、上帝与魔鬼这两个对立的因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纯洁教会高潮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任何中介人;统治权来自上帝的恩典和命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教条捷克人胡司取消教会地产;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用民族语言传教3.影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基督教
• 1、产生: • 公元1世纪左右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 • 创始人传说是: 耶稣 • 2、4世纪初 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 3、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 基督教会托庇与日耳曼王权 • 打开城门迎接日耳曼军队 • 日耳曼国王赏赐教会1/3土地
4、基本教义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 “原罪”和“救赎”。据基 的教义,原罪是人类始祖亚 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 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 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 和灾祸的源。人类永远无法 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 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 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 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 7.宗教“异端”运动是 ( ) •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 C.用与天主教会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 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
• 8.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商品生产 与交换的繁荣③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④新航路 的开辟 • A.①②③④ B.①② • C.③④ D.②③④ • ( )
3、14、15世纪“异端”思想的共同 点?
• • • •
①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主张《圣经》为最高权威。(翻译《圣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④主张教会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4、宗教“异端”运动的意义?
• 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 商业的要求,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 了有力挑战。 • 市民阶层?
• •
结论: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 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从天主教会统治确立的时候起,他的对立 面也出现了。
思考2:宗教“异端”运动出现的原 因、表现及意义?
资料:

约翰·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公元13301384年)(英国宗教改革的晨星,英文圣经译 者)···他在一三七六年反对教会的财富及教 ··· 皇权势,原因即是教会过于和执政掌权者亲近、 政教不分,且生活优渥不愁吃穿,教会腐化的 程度超乎想像。对于教皇所立的多项规条也不 符合圣经的教导,一切应回归到圣经,以圣经 为信仰生活的准则 。
5、11世纪 基督教分裂
天主教
基督教
(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思考1:中世纪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社 会地位怎样? • 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 神权统治。
①经济上:
• 教会拥有1/3的土地;向民众征收 “十一税”;通过兜售“赎罪券”等 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
• 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 政治。 • 1071年 德意志皇帝 亨利四世 • “卡诺莎(城堡)之辱”。
• ①天主教会日趋腐败。 • ②城市兴起,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2、主要“异端”运动
• ①12世纪,法国南部发生反教会运动。 • 开始设立“异端”裁判所。 • ②14世纪,英国威克里夫,提倡改革宗教。 • 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 • ③15世纪,捷克胡司抨击教会。 • 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捷克文。
• • • • •
2、1419年,布拉格市民首先举行起义,后 来许多农民也参加进来。起义者自认为是胡 司 的信徒,故名“胡司战争”。对上述材料认识 不正确的是 ( ) A、其直接因素是胡司的宗教“异端”思想的 宣传 B、胡司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教会势力 C、胡司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 的强大 D、胡司战争的爆发是以宗教“异端”形式出 现的
诸侯王
法兰西
查理曼帝国
分裂
诸侯王 诸侯王
德意志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意大利
罗马 教皇
意大利 大主教
法兰西 大主教
德意志 大主教
主教
主教
主教
主教
主教
主教
主教
主教
主教
• 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一度超过王权。
③思想文化:
• 垄断文化教育。
④社会生活:
• 教会影响无处不在。 • ( 诞生、成年、婚姻、下葬等。)
思考3:向近代过渡的西欧有哪些主 要表现(特征)?
• ①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航 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 ②资产阶级兴起,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 政权;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加强中央集 权。西欧民族国家正在形成。
国王
割 据
干涉内政
教皇
结 束 盘 剥
诸侯
结束分裂
资产阶级 (市民)
Hale Waihona Puke 中世纪王权的演变早期
后期
中期
③文艺复兴运动、宗教“异端”思 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 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 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到来了。
知识应用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 )
B
• • • •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高于教权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C
3、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 盾有 ( )
B
•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 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 盾 • A、① B、①②③ • C、①② D、②③
4、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 • • • • A、生产力的发展 B、城市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海外贸易的发展
• 资料: 他(胡司)目睹了天主教会在捷克的腐 败行为,决心在宗教方面进行改革。他的思想受 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影响。他主张把天主 教会在捷克的教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土地 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没收教会的地产才 能清除教界的愚昧、贪婪和放荡。才能恢复真正 的基督教。
1、“异端”运动出现的原因?
A
• 9.中世纪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 有 ( ) •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 • 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 于王权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 10.文艺复兴运动从根本上说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的结果 • C.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 D.新航路开辟的产物
A

5、有关威克里夫“异端”学说不正确的是 ( )
C
• • • •
A、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任何中介人 B、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教条 C、拒绝教皇对法国的掠夺 D、要求国家没收教会的财产
6、宗教“异端”思想反映市民阶层的哪些愿 望和要求 ( )
A
• ①争取政治权利 ②发展工商业经济 ③改 革教会 • A、①②③ B、①③ • C、②③ D、①②
温故知新
• 1、中世纪,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怎样? • 2、宗教“异端”有哪些主张? • 3、宗教“异端”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习目标
• 1、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处于什么样的地 位? • 2、宗教异端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 3、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主要 有哪些特征?
A)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 极具特性的历史事件。与中国封建城市发展 具有承继性和连续性不同,西欧城市是在经 历了五六个世纪的断裂期后重新出现的。西 欧中世纪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们大 多是作为工商业中心出现的,都是工商业者 的聚居地。

公元11世纪前后,随着封建关系的最后 确立,西欧式封建制度即庄园制、农奴制的 最后形成,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进步。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农产品有了剩余, 可以养活专门的手工业者;另一方面,手工 业技术日趋复杂,农民们无法继续兼营,需 要专门的手工业者从事。这样,专业手工业 者的出现既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手工业 者和农村居民交换产品,商品交换便因此发 展起来,并促使作为交换中介的专门商人出 现。工商业者聚居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 展,便成长为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