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深深体会。
例如:不同学生用不同方法教育,在教育中充满爱,爱心教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孩子,如我班一名学生经常欺负同学,令老师头痛,但是我发现这孩子比较热心,大气。
我接这班级时就听老师议论这孩子特难管,经常欺负一孩子。
一次在我课堂上突然他拿起板凳就要朝一孩子头上砸去,我快不过去,一把抓住,好险!事后我与之交流,抓有点、利用孩子的爱心交流,一次、两次,几次交流谈得很愉快,充满爱心的交流让孩子感动在我们成了好朋友,孩子变化很大。
原来这孩子与家庭教育有关。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也是教师工作的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
教师教育名言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分享关于教师教育的一些名言。
教师,这个职业,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土地上,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颗璀璨的星,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教师教育的名言世界,感受那份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力量。
一、教育名言的魅力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罗曼·罗兰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流。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去呵护他们的成长。
2.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加里宁这句名言道出了教师的重要地位。
教师犹如火种,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3.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这句名言强调了教育对人类灵魂的塑造作用。
教师作为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
二、教师教育的名言智慧1.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教师付出毕生的精力。
”——爱因斯坦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教师事业伟大而艰巨,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2. “教育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将伴随学生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名言强调了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要将这种无形的财富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受益终身。
3.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智慧和耐心。
”——陶行知这句名言提醒我们,教师工作充满挑战,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教育智慧和足够的耐心。
三、教师教育的名言启示1.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2.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用心去经营。
”——叶圣陶这句名言强调了教育艺术的重要性,要求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心去经营教育事业。
3.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加里宁这句名言提醒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例子:嘿,你想想,教育可不就是心灵的艺术嘛!就像一个神奇的画笔,能在学生的心里绘出最美的风景,这多有意思呀!2. “用心灵赢得心灵。
”例子:哇塞,用心灵赢得心灵,这话说得多棒呀!不就像两颗心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嘛,难道不是吗?3.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例子:哎呀,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就好比一阵温暖的春风,能让万物复苏呀,多神奇!4.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例子:嘿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爱就像教育的灵魂呀,没有它怎么行呢?5.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例子:哇哦,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追求呀!就像太阳照耀大地,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快乐,这多棒啊!6. “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
”例子:可不是嘛,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这不就像回归最本真的生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嘛,多有意义呀!7. “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例子:哎呀呀,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这就好像把困难变成机会一样,多厉害呀!8. “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
”例子:哇,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这不就像给平凡的日子注入了魔法嘛,多酷呀!9. “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
”例子:嘿,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多纯净多美好呀!就像那晶莹剔透的宝石,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呢!10. “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
”例子:真的呀,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这就像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总会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呀,多让人期待呀!。
通过教学实践明白的道理(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些道理不仅关乎教育教学,更关乎人生哲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感悟到的几点道理。
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1. 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欣赏。
关爱学生,不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
2.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
同时,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教育是生命的启迪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航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教育是智慧的传承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 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教学智慧。
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教学智慧,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3. 教师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教育是责任的担当1. 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国家的繁荣负责。
经典教师教育感言
经典教师教育感言1、教育是一次艰难的旅行,不但要有信心,还要有勇气,更需要毅力。
只有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了,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无怨无悔。
2、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3、让学生在温馨的师爱中成长。
4、教育是真心、爱心、细心、耐心、持久心的传递;教育是火种,只要用心,就会燎原。
5、教育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6、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学习不仅仅是掌握。
7、相信真爱可以改变一切,真心的师爱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8、如果你放下权威,放下优越感,那么你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的机会就更大。
9、爱,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愫。
10、爱是最好的教育,爱必须是智慧的。
11、教育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
12、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13、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经历磨难而最终学会了承担,最终呈现出生命的美丽。
14、老师的爱就像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备受鼓舞,获得无穷的信心。
15、教育在相互欣赏中焕发生机,在产生共鸣时效果最佳。
16、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灯。
17、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艺术,就是一种宽容,一份鼓励。
18、爱是为山区孩子铺垫生存之路;爱是为山区孩子埋下智慧的种子;爱是为山区孩子铸造灵魂的钥匙;爱是为山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爱是为山区的孩子长大后飞出大山鼓足勇气!19、教师心里要有一个点燃爱的火种,点燃孩子们爱的火焰,让爱在世间蔓延。
20、爱是点亮心智的火炬。
21、“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偏爱”学困生。
22、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一种负责的的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一种奠定人格的爱护。
23、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4、宽容是生命教育的一种香味。
25、教育的花,是用爱心呵护的,是用苦心浇灌的,是用恒心栽培的,是用真心绽放的。
26、教育是爱心和艺术的奏鸣曲。
27、教育是理解,是感化,是同舟共济;教育者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关心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所以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门艺术,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同时,更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学生的心结,与他们真诚地沟通,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想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学会沟通。
了解学生,理解、尊重学生是与他们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心换真心,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班上一个男孩,我刚接到这个班一两个星期几乎天天有人报告他:骂人,乱拿别人东西,人家跳皮筋他来捣乱……更出现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很多同学不愿和他一起玩,把他孤立了。
看到他孤单的身影,孤独的眼神,作为班主任的我,该思考采取措施,因为只有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我把他找来谈心,又向班内其他同学了解情况,让同学们设身处地想:“别人把你孤立了,你是什么滋味?希望同学们能伸出援手帮一帮他,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接着我也多关注这个孩子,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强化同学们对其优点的认识。
渐渐的,这个男孩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他不满的报告声也渐渐消失了,他融入了这个班集体。
只有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同学们才能都快乐起来。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讲究方法。
二、爱心加细心赢得信任,理解与支持。
三、锲而不舍,多种形式沟通,让他们明其理,动其行。
四、以爱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心灵沟通的工作,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
班主任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的果实。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充满艺术性的任务。
它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需要教师们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引导学生发现世界,认识自我,追求真理。
首先,教育是一门科学。
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得教育过程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成果,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教育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艺术性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思维,他们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具,以丰富教育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式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只有将教育过程变成艺术,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教育的引导下不断成长。
教育也是心灵的艺术。
在塑造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时,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素养。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力量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通过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经典文学作品,启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引导他们积极追求心灵的满足。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教师具备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同时也需要他们拥有艺术性的教育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摘抄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摘抄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动。
教育,如同春风拂面,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成长。
它要求我们教育者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去触摸他们灵魂深处的脉搏。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和潜力,我们需要用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智慧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心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同时,教育也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恒心的艺术。
因为心灵的触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耕耘,用时间去等待。
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体验生活的多彩,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我们需要恒心地去陪伴学生度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见证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前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对话。
在这个对话中,教育者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思想和情感。
教育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学生。
而学生也在这个对话中感受到教育者的关爱和期望,从而激发出内心的力量和信心。
总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它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去体验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和智慧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有知识、有品德、有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科学,但其实教育更像是一门艺术。
教育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有对学生心灵的洞察和抚慰。
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灵魂的沟通,因此需要教育者具备精神上的高度和智慧。
而阅读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也是教育心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结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本书的内容,来谈谈教育与阅读的关系。
教育家范邦纳德在他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书中提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良师,就必须学会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
而阅读正是教育者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媒介。
通过阅读故事、小说和诗歌,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开启心灵的大门,与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情感连接。
只有当教育者自己热爱阅读,才能真正带领学生领略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范邦纳德在书中也提到了“精神向导”的概念,教育者应该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精神方面的向导。
阅读就是教育者引领学生探索自我内心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本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信仰,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只有在心灵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引导,教育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也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提升他们的情商、智商和灵性。
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通读经典著作,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智慧和真理,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修养的人。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道德标准,而这些素质和标准恰恰可以通过阅读来塑造和完善。
阅读能够拓展教育者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提升其修养品质。
教育者可以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修养和道德水平,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楷模。
李镇西教育语录
李镇西教育语录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
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
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
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让心泉自然地流淌。
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
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如一”,让他们能够在讲演中在作文中酣畅淋漓地倾泄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胆略与能力!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培养”,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
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民-主教学的氛围。
对于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而言,他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在教育上,教师和学生是互为水,也互为鹅卵石的。
不过,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看到了教师的教育艺术之水让学生日臻完美,而没有意识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泉水也在洗涤、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事业也日臻完美。
做有思想的教师。
思想的原野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
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有思考的权利。
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曾这样回忆马克思:“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俗话说:“话是开心斧,情到自然开。
”教育的首要职责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
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他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心灵感受心灵,用感情赢得感情”。
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亲其师,信其道”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老师对学生心灵的一种影响和感染。
老师传授知识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个个拥有美好、善良、善良心灵的学生;二是说老师作为传授者本身应具有健康、美好的心灵。
所谓言传身教,老师只有自身具有好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才能给予学生熏陶和感染。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对周围现实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体验。
孩子的情感领域是丰富的,是复杂的,并且是能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
用你的知识去丰富孩子的智慧,用你的情感去激发孩子的毅力,用你的人格去塑造孩子的美好的心灵。
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期在一本《什么是教育》的小册子里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
对孩子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就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
心灵教育则少不了倾听,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徐纯佳老师的《心灵的共鸣》,谈的是家长教育自己孩子要进行心灵沟通的话题。
这使我想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应该是一种温馨的交流。
实际工作中,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我们如何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就需要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其实成效很小。
不愿读书的现象依旧,我行我素的习惯依旧,是世风日下还是教育的吸引力苍白无力?我们为此困惑。
其实,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同样,我们不了解学生,我们把学生看错了,却总在埋怨学生越来越不如人意。
泰戈尔以一个伟大的灵魂包容了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用心灵与他们对话,关注他们的每一步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如果我们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们与我们之间能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理解,学生和我们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学习,那么我们一定能营造新时代教育的新天地与新辉煌。
当我们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时,我们才可能置身学生中间,才能体会到他们有多么广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多么渴望与老师、与更多的人、与更宽的世界交流。
如果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愉快、开心,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迈开了成功的步伐。
师生之间彼此接纳、欣赏、尊重和鼓励的氛围,心灵的开放,才是真正的教育,并将使教育过程成为互动的过程。
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学生的成长,而我们自己也在这种互动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好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
好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和雕琢学生的心灵。
好的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引导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人,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好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它需要教育者不断地磨砺和修炼自己,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好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教育者应该在言传身教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高尚品德,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在自身修养上有所突破,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育者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提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品德。
只有这样,才能够教育出品德高尚、有责任感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好的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喜好、特长和思考方式。
好的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完善自我,开发潜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展现出更大的价值和能力。
好的教育需要注重知识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知识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应抛弃一切功利性的教育观念,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发现和实践。
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学科能力的培养,更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综合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好的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它需要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而言,教师一般来说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理想的教育应该让孩子现在就幸福,让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成为他们生命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记忆。
当然,这个“幸福”显然主要不是指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是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的一种“快乐”——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论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快乐……第一,永远保持现在纯净的童心。
这很难,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
我现在给许多老师谈心,都对他们说,要回忆一下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就是你们现在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会有职业倦怠感,你们要警惕。
要有高远的志向。
要想透,说到底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而工作。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故事,我们帮着他编织人生的故事。
其实,每一个老师的一生也是一个故事,精彩与否全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
有人的一生是戏剧,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有人的一生是诗歌,优美精粹,优雅凝练。
有人的一生是散文,从容淡定,厚重隽永。
有人的一生,是无序的文字,杂乱无章,平庸乏味……我希望你们的人生是戏剧。
你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非常精彩而纯真的序幕,未来还有很多悬念等着你们。
你们永远都不要气馁,永远都不要退缩。
优秀老师和平庸老师的区别,就在于坚持,或者说坚守。
大家都有理想有热情有童心,但优秀老师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而平庸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遇到挫折,慢慢就消沉了,一颗心就开始生锈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回首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曾记得为了一个赖学在家的孩子,我骑着自行车一路骑,一路问,找到孩子的家,把他从家里“请”到学校;常忆起为了让一个失去爸妈的孩子过上一个快活年,我冒着严寒给孩子送去过年的新衣……然而,让我最难忘的还是09年、10年一段特殊的教育经历,我把这两年称作我的“爱的教育旅程”。
当时我被学校派到镇上唯一的一所办学点——开建小学支教。
这里离镇有七八里路,交通极不方便,经济比较落后,有点能耐的家庭都把孩子转到镇上或城里上学去了,留下来的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差的或是父母没有什么能耐的。
我所教的班是五年级,只有8个孩子,这8个孩子都是特殊儿童。
龙龙的妈妈去世了;娟娟和润润的父母离异了;航航是从河南到这儿的,他的妈妈和现在的爸爸是重新组合的;芳芳、佳佳都有爸妈,但妈妈长期在外,对他们几乎不过问,一年甚至两三年都很难见上一面;只有超超和亮亮家庭相对稳定,但爸爸也是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关心也不够。
面对这些孩子,我想:他们是一群缺少爱的孩子。
我没有什么高潮的技巧和方法,唯有“爱”,尽可能地多一点“爱”,用爱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我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我心中的承诺。
带他们的两年,我真的像带“研究生”一样,从生活、学习、做人等各个方面给予他们关心和呵护。
我觉得经济困难一点不要紧,他们的精神一定不能贫穷,我一定要尽可能地给他们帮助,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孩子们缺少衣物,我从家里和亲戚家孩子穿不上的衣服、鞋子中找一些比较好的收集起来带到学校,经常一带就是两三包发给孩子们穿;孩子们对电脑很好奇,我常常带领他们在学校唯一的一台电脑旁学习打字,学习上网查找资料;孩子们喜欢打乒乓球,我就陪他们一起玩,教他们发球、搓球、抽球;孩子们课外知识匮乏,我告诉他们要多读课外书,带领他们在书海遨游,从书中他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为了最大程度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还和校长一道为他们奔走,给他们联系到扬州大学、扬州爱心车队、仪征义工联等社会各界爱心组织和人士为他们慷慨解囊:援建图书室,送来书架、书桌,几百套图书,乒乓球桌和各种体育器械;他们还给孩子送来书包、文具,带孩子到扬州过“六一”,游博物馆……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读书分享 余晓鸣.
二、甜蜜的“苦差事” 也许有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当你和
学生一起出去郊游时,在纵情嬉戏时,你会感觉自己不知 不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自己也变年轻了;当你生病时, 最能给你安慰的,是床前学生的微笑和他们送上的一束鲜 花;学生毕业前夕,在他们依依不舍的眼神里,你会发现, 学生最留恋的老师,还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 “怨恨”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爱的回报,我们会由衷的感 到欣慰。也许我们的月收入并不高,但我们从事的不仅是 太阳下最高尚的职业,而且也是地球上最幸福的职业!因 为我们拥有几十颗童心。
三:解放班主任
当教师累,当班主任更累, “解放班主任”, 不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 实施民主管理,绝不能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而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同时每一个 人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班主任自然就从繁重的 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四、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实行五大解放:
(1) 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 间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分享
荷塘区桂花小学 余晓鸣
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1、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 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和沉思。
2、教师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我的学生违反了班级纪律,为了教育学生,当时我让学生写检查,贴 在班级的墙壁上,这样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段时间都不理 我,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找学生谈心,直接给他指出违反纪律 是不对的,并在全班公开向这个学生道歉,后来我和他之间的隔阂慢慢消 除了,而且这个学生有了进步。
我的体会与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刘莉读了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渐渐发现他们的教育已不单纯是说教、条文,而是上升到了一种艺术,给人美的享受,他们总是把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思想认识的提高融为一体,使语文教学的生命更为丰富。
如上海于漪老师认为:人民教师的思想要有时代的高度,他的工作才会有开拓的光彩,教师的教学要有时代的活水,教学的生命才不会枯竭;辽宁魏书生老师说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吉林吕志范老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既要育才,也要育魂”;而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文明,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智慧的需要和把知识用于实践的需要。
”他还说“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学生,他的命运不值得羡慕,千万不要让你的学生被这种学究气所控制。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反复强调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教育中的美。
一班主任工作“以美育德”
李镇西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即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他在“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一个人特有的兴趣、特长,大胆让学生去展示:他充满童心地去唤醒学生的灵魂,和他们互通书信,和他们野外郊游,和他们共进午餐,和他们课间游戏;他对待差生,从来不离不弃,用真诚的爱走进他们得心灵;对待优生,优中养精,引导他们树立更宏伟得理想、目标,支撑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新学期中,他的几个做法我想借鉴。
首先是他的指导思想“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新学期开学,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班训中的一个内容,我首先总结了上学期中,去年一年中我感受到的幸福,感谢给我带来幸福感受的学生……不觉间,我发现学生们的眼光清澈了,他们更清纯了,目光交流中,和我得心贴得更近了。
瞬间,我坚定了一个想法,以后每周都让大家评议给自己带来过幸福感受的人,或以日记的形式出现,长此以往,同学间的关系怎能不和睦、融洽,他们的灵魂如何不美?
其次是教育学生做“灵魂的搏斗”,让学生“吾日三省吾身”,这应是一种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培养其能力,还可以发现自己某些潜在的特长,并体会到其中的
乐趣。
引导学生评“转变最大的学生”转化后进生,学生们万万没想到,我会开学之初布置第一次考试作文,《记班级一位转变最大的同学》,他们非常认真地记下题目,并热烈讨论。
几天后,我也通过引导,给大家锁定了目标,都去注意班级几个表现较差的学生,这样,表现差的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也悄悄收敛了一些。
最后是指导学生办报纸,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身边的新闻,激发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第一天,当我把这一想法布置下去之后,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报纸取名的热情高涨,一下午就有了十几个建议,我想,李老师的《未来日报》和《石室晨报》一定曾激发过无数学生的动力,培养出了不少的新闻界的优秀人才。
我们的报纸,初步定名为《晨钟周报》或《攀岩周报》。
二语文教学“以美启智”
教学十几年,也曾经想过要把一些感性的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也曾经想,要变不自觉的运用为有意识的进行,但始终没有实现。
李老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深得我心,令我为之振奋,并有了共鸣得喜悦,有了认同感。
⒈课堂教学中的课文阅读“读出自己”和“读出问题”。
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即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这和平时自己教学中一定强调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感受何其相似啊!这不正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认同感”吗?而找到“认同感”后带来的喜悦和动力是何其大呀!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吗?怎能不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⒉给学生读文学作品
我中学时期的语文老师曾利用周会课给我们读《语文报》上的一个连载中篇故事,那时的我每次都是满怀期待的企盼周会课,可这一愉悦的体验竟被我忘记,直到看到李老师给学生读《红岩》、读《青春之歌》……才又重拾记忆。
一直也在想,利用上所有的语文课,甚至课余大量的时间,去品析、去讲解、去练习课本有多大意义?学生的成绩是否能大幅度提高?现在觉悟:是啊!与日常体验割裂,和思想感受割裂,和文学体系割裂的语文教学永远都只能是教学,而不能上升为“艺术的语文教育”。
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美妙的魅力,何愁不能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所以,把学习的主动意识教还给学生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