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之美,心灵艺术
教育之美,心灵艺术教育,是一种心灵的艺术。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启发、指引和陪伴。
教育之美,在于它可以塑造一个学生优美的心灵,提升他们的内在修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教育之美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将心灵艺术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心灵品质。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注重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这就需要教育者对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充分的了解和尊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在教育之美的体现中,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诸多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把握自己的成长机会和和社会的联系,从而培养终身学习、持续进步的良好品质。
教育之美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心灵抚慰和关怀。
不少学生在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关心。
良好的班主任制度和心理咨询服务,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调整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心灵艺术是教育之美的具体表现。
教育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智慧,懂得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情感波动,及时给予鼓励和激励,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教学中适当地融入一些美育课程或者音乐、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通过读书、音乐、绘画、戏剧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感知和想象,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品质。
个体教育者的情感联结也是教育之美的象征。
每一个教育者,都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慧心。
论教育的经典佳句摘抄
论教育的经典佳句摘抄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就像雅斯贝尔斯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告诉我们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叶芝的这句话真的很妙。
它让我们知道,教育不是把学生当成容器去填满,而是要激发他们内心对知识、对探索世界的渴望,就像点燃一把火,让热情和求知欲熊熊燃烧。
三、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这是多么接地气的理念啊。
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是教育的素材,在生活中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各种技能,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比如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从父母那里学会礼貌待人,从做家务里懂得责任,这些都是生活给予的教育。
四、“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 柏拉图的这句话也能给教育带来启示。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美好的东西,不要让恐惧和消极占据内心,而且我们教育者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不能被黑暗的一面所束缚。
五、“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 埃德蒙·伯克这么说。
这表明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有知识、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些公民能够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做出贡献。
一个国家如果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像有了坚实的防御堡垒。
六、“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 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书本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读书本,读死书。
七、“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 欧文的这句话把教育和人格塑造联系起来。
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过程,从品德到行为习惯,从思维方式到价值观,都在教育的影响之下。
所以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深深体会。
例如:不同学生用不同方法教育,在教育中充满爱,爱心教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孩子,如我班一名学生经常欺负同学,令老师头痛,但是我发现这孩子比较热心,大气。
我接这班级时就听老师议论这孩子特难管,经常欺负一孩子。
一次在我课堂上突然他拿起板凳就要朝一孩子头上砸去,我快不过去,一把抓住,好险!事后我与之交流,抓有点、利用孩子的爱心交流,一次、两次,几次交流谈得很愉快,充满爱心的交流让孩子感动在我们成了好朋友,孩子变化很大。
原来这孩子与家庭教育有关。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也是教师工作的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教育的艺术》摘抄:1. “教育是一项艺术,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成为独立思考、有道德品质的人。
”(第3页)2. “教育者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第10页)3.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第15页)4.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20页)5.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第25页)二、《教师的修炼》摘抄:1. “教师修炼的第一步是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第4页)2. “教师修炼的核心是专业成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10页)3. “教师修炼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第15页)4. “教师修炼要注重人际关系,与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20页)5. “教师修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
”(第25页)三、《教学的艺术》摘抄: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能力的过程。
”(第3页)2. “教学者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10页)3. “教学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第15页)4. “教学者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20页)5. “教学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25页)四、《教师的幸福》摘抄:1. “教师幸福来源于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取得的成就。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李镇西老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李镇西老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午后的窗外,细雨如丝般蒙蒙洒洒,点落在凡间万物之上。
手捧着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敲动。
书中师生之间的浓浓之情、名仕专家的智慧之情,让我感慨万千……初次打开书,只是由于它的书名,本以为这是一本讲述在教育中表达艺术的理论书。
然后在一页一页的阅读中,作者那透着智慧与爱的语言就好像如今窗外的雨,静悄悄,无声无息却有那么清晰明白。
伴随着李老师的心路历程,我的心灵也一同经历一次升华的洗礼:在书中,李老师细数了他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小事,而这些点滴小事却无不折现出李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大爱。
假如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么老师的爱或许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吧。
从李老师在回忆他创立“将来班”时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作为“将来班”不可回避的种种咨询题:过于爽朗而课堂秩序不好;过于成绩而考试时候作弊;过于爽朗而课间犯错不断……这些让我们为之头疼难为的咨询题,而李老师确实是以他那教育者无私的大爱去感化、去妨碍、去引领着“将来班”的小孩们成为典范、成为教育的热点。
正如他本人所言:“教育无处不艺术,艺术无处不爱心。
”是啊,“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多么精粹的语言啊!在我们的四周四周有着无数的满怀着爱心的教育艺术:每当清晨踏入校园,总有着那年轻的身影伴随着初升的朝阳和小孩们一起沐游在知识海洋;每当晚上放学,总有着拿到蹒跚而挺拔的身影给小孩背好书包,戴上小黄帽,叮嘱再叮嘱;每当体育大课间时间,和小孩们一起在长绳上舞动的那些身形……每一件细微的行为背后,富含的正是无限大爱的教育艺术。
而在教育艺术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也必将是一颗颗明白爱的心灵。
依稀曾记得小孩们用零花钱凑出生日蛋糕捧到老师面前时的笑脸,依稀曾记得毕业班临行之前拥围在老师四周时的泪水,依稀曾记得多年前的学生再遇老师时那激动的表情。
在小孩们的心中,他们也铭刻着与老师一起的欢笑泪水。
就如曾经四(3)班的龚晓姝所说:她永远记得那个暴雨的晚上,老师搀着他们踏着笑声回家;也如已毕业的郑佳莹所言:当老师和他们一起一遍一遍练习节目,最终获得第一时一起挥拳跳起的刹那是她小学中最幸福的回忆。
班级管理艺术
我的班级管理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班主任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教师是特殊形式的艺术家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他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
三、当今青少年的特殊性十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
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议论满腹。
在这里,我想对同仁们说的是:“好学生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
”调查表上,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不摆架子,在课下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样的教师,才会像朋友一样值得交往,像家长一样值得依赖。
”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我们教师一定会明白很多吧。
1、缺乏远大理想,理想的异化。
2、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
3、缺乏信念支撑,精神的软化。
每年的中考前夕、高考前夕,一些中学生到大悲院烧香许愿,祈祷神灵保佑,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
4、性格脆弱,心理的贫瘠化。
5、具有“三不”的特点――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征对以上三点,大家不难看出,我们要管理好当代的学生能不将讲究艺术性吗?作为班主任,要真正走近学生的心我认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首先,就要学会了解每一位学生。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例子:嘿,你想想,教育可不就是心灵的艺术嘛!就像一个神奇的画笔,能在学生的心里绘出最美的风景,这多有意思呀!2. “用心灵赢得心灵。
”例子:哇塞,用心灵赢得心灵,这话说得多棒呀!不就像两颗心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嘛,难道不是吗?3.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例子:哎呀,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就好比一阵温暖的春风,能让万物复苏呀,多神奇!4.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例子:嘿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爱就像教育的灵魂呀,没有它怎么行呢?5.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例子:哇哦,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追求呀!就像太阳照耀大地,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快乐,这多棒啊!6. “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
”例子:可不是嘛,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这不就像回归最本真的生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嘛,多有意义呀!7. “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例子:哎呀呀,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这就好像把困难变成机会一样,多厉害呀!8. “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
”例子:哇,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这不就像给平凡的日子注入了魔法嘛,多酷呀!9. “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
”例子:嘿,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多纯净多美好呀!就像那晶莹剔透的宝石,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呢!10. “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
”例子:真的呀,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这就像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总会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呀,多让人期待呀!。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有人说:“世界上权利最小的是班主任,但是贡献最多的也是班主任。
”一句话道出了班主任的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这个词,对于我们这批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自从九月份踏上讲台,我开始担任了班主任一职,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我深切感受到,班主任不但要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也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在高中这个特殊时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然而,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新手,我们该如何当好这个领路人呢?所谓“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认为,要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必须学会以爱要浇灌教育。
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由衷的微笑,一句不经意的问候,学生们都能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只有用爱引路,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班主任是一项充满艺术的工作,并不是埋头苦干就能有所建树的。
每个孩子如同一粒种子,并不是把它扔进知识的土壤中,它就能自动地吸收养分,茁壮成长的。
他需要园丁的精心呵护,给予它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持续不断的养料,它才能生根发芽,在它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园丁的不断地浇水,施肥,修剪,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
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技巧与艺术的工作。
在本次班级管理培训中,第五个主题《走进心灵感受心灵培育心灵》中的第一讲——“做智慧型的教师,培养聪明的孩子”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教育需要认真更需要智慧。
认真是做班主任的先决条件,智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备条件。
”然而,智慧从哪里来?讲义上提到三点:1.智慧从学习中来;2.智慧从了解中来;3.智慧从师爱中来。
这三点中,第三点让我觉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如同阳光,用无私的爱照耀着学生的心灵;如同水分,用真诚的爱来浇灌学生纯真的心灵;如同土壤,用广博的知识给学生以生命的积淀。
通过教学实践明白的道理(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些道理不仅关乎教育教学,更关乎人生哲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感悟到的几点道理。
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1. 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欣赏。
关爱学生,不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
2.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
同时,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教育是生命的启迪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航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教育是智慧的传承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 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教学智慧。
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教学智慧,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3. 教师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教育是责任的担当1. 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国家的繁荣负责。
经典教师教育感言
经典教师教育感言1、教育是一次艰难的旅行,不但要有信心,还要有勇气,更需要毅力。
只有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了,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无怨无悔。
2、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3、让学生在温馨的师爱中成长。
4、教育是真心、爱心、细心、耐心、持久心的传递;教育是火种,只要用心,就会燎原。
5、教育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6、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学习不仅仅是掌握。
7、相信真爱可以改变一切,真心的师爱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8、如果你放下权威,放下优越感,那么你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的机会就更大。
9、爱,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愫。
10、爱是最好的教育,爱必须是智慧的。
11、教育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
12、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13、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经历磨难而最终学会了承担,最终呈现出生命的美丽。
14、老师的爱就像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备受鼓舞,获得无穷的信心。
15、教育在相互欣赏中焕发生机,在产生共鸣时效果最佳。
16、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灯。
17、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艺术,就是一种宽容,一份鼓励。
18、爱是为山区孩子铺垫生存之路;爱是为山区孩子埋下智慧的种子;爱是为山区孩子铸造灵魂的钥匙;爱是为山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爱是为山区的孩子长大后飞出大山鼓足勇气!19、教师心里要有一个点燃爱的火种,点燃孩子们爱的火焰,让爱在世间蔓延。
20、爱是点亮心智的火炬。
21、“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偏爱”学困生。
22、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一种负责的的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一种奠定人格的爱护。
23、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4、宽容是生命教育的一种香味。
25、教育的花,是用爱心呵护的,是用苦心浇灌的,是用恒心栽培的,是用真心绽放的。
26、教育是爱心和艺术的奏鸣曲。
27、教育是理解,是感化,是同舟共济;教育者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关心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心灵艺术”论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摘要】育人育心,弘扬学生美好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教育教学中,要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而对学生的爱要从心底出发,只有深深地撞击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理对心灵的理解。
【关键词】教育心灵艺术为期两个月的网络班主任培训即将结束了,在这段充实而又紧张地学习过程中,让我心中充满着感激,为自己有幸聆听了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感到无比庆幸。
上班十余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带给我的困惑,仿佛在这些天的学习中一下子都找到了答案,寻到了新的突破口。
——啊!有幸参加这次学习,是件多么开心的事。
在学习过程中,专家们的讲座让人有时豁然开朗,有时会心一笑,有时不得不自叹不如。
连续地听讲,并不觉得枯燥,并不觉得累人,这自有讲者娓娓道来、深情并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是他们所讲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特别是在专家老师讲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一命题时,对我心灵的触动尤其深。
下面我谈谈我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老师对学生心灵的一种影响、感染和沟通俗语说:“育人先育心”。
育人育心,弘扬学生美好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心灵的沟通是把老师和学生连在一起的纽带,无论是思想,还是知识,都可以通过这根纽带相互通融,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共同进步。
这样,我们的教学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师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这强调的就是人与人心灵的感染和推动力量。
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传授知识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拥有美好心灵的快乐少年。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的言传身教最重要,老师只有自身具有了好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才能给予学生熏陶和感染。
教育不是一时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等。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充满艺术性的任务。
它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需要教师们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引导学生发现世界,认识自我,追求真理。
首先,教育是一门科学。
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得教育过程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成果,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教育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艺术性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思维,他们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具,以丰富教育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式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只有将教育过程变成艺术,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教育的引导下不断成长。
教育也是心灵的艺术。
在塑造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时,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素养。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力量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通过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经典文学作品,启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引导他们积极追求心灵的满足。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教师具备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同时也需要他们拥有艺术性的教育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摘抄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摘抄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动。
教育,如同春风拂面,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成长。
它要求我们教育者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去触摸他们灵魂深处的脉搏。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和潜力,我们需要用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智慧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心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同时,教育也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恒心的艺术。
因为心灵的触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耕耘,用时间去等待。
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体验生活的多彩,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我们需要恒心地去陪伴学生度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见证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前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对话。
在这个对话中,教育者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思想和情感。
教育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学生。
而学生也在这个对话中感受到教育者的关爱和期望,从而激发出内心的力量和信心。
总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它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去体验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和智慧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有知识、有品德、有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科学,但其实教育更像是一门艺术。
教育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有对学生心灵的洞察和抚慰。
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灵魂的沟通,因此需要教育者具备精神上的高度和智慧。
而阅读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也是教育心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结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本书的内容,来谈谈教育与阅读的关系。
教育家范邦纳德在他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书中提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良师,就必须学会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
而阅读正是教育者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媒介。
通过阅读故事、小说和诗歌,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开启心灵的大门,与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情感连接。
只有当教育者自己热爱阅读,才能真正带领学生领略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范邦纳德在书中也提到了“精神向导”的概念,教育者应该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精神方面的向导。
阅读就是教育者引领学生探索自我内心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本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信仰,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只有在心灵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引导,教育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也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提升他们的情商、智商和灵性。
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通读经典著作,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智慧和真理,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修养的人。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道德标准,而这些素质和标准恰恰可以通过阅读来塑造和完善。
阅读能够拓展教育者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提升其修养品质。
教育者可以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修养和道德水平,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楷模。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中。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从教以来,对教育领悟也领悟到了一些,感触颇深的是“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句话。
首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其实,教师的工作何止在于此?“道”、“业”、“惑”,皆停留于知识的曾面,而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对学生心灵的栽培。
我在想,理想的教育,不在于培养出多么学术精湛,口若悬河,解题能力高超的知识型人才,而是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善良、有爱、有修养、有素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学术才是第二位的。
而教育的成功,在于生产出的是优秀品还是次品、危害品,而这一区分也应该定位于以社会责任感、社会行为、对社会贡献大小为标准。
作为教师,第一要务就是要凭借个人的魅力,个人的修养,对学生的修养、行为有所正面的影响与塑造。
通过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通过交心感染学生。
另外,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第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士,担负着教书的任务,而教书要想成功、要想学生接受老师,教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喜欢老师,爱上老师所教的科目,如果师生达到了和谐、融洽、相互喜欢的关系,那么教师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老师与学生关系好,即使老师骂他,他也可以接受;反之,如果学生不接受你,那么即使你所做的都是为他好,他也不一定能理解、接受。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很好,打成一片,而学生也很喜欢她的科目,这样自然而然教学任务就可以达成了,教学的目的也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读书分享 余晓鸣.
二、甜蜜的“苦差事” 也许有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当你和
学生一起出去郊游时,在纵情嬉戏时,你会感觉自己不知 不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自己也变年轻了;当你生病时, 最能给你安慰的,是床前学生的微笑和他们送上的一束鲜 花;学生毕业前夕,在他们依依不舍的眼神里,你会发现, 学生最留恋的老师,还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 “怨恨”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爱的回报,我们会由衷的感 到欣慰。也许我们的月收入并不高,但我们从事的不仅是 太阳下最高尚的职业,而且也是地球上最幸福的职业!因 为我们拥有几十颗童心。
三:解放班主任
当教师累,当班主任更累, “解放班主任”, 不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 实施民主管理,绝不能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而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同时每一个 人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班主任自然就从繁重的 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四、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实行五大解放:
(1) 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 间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分享
荷塘区桂花小学 余晓鸣
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1、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 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和沉思。
2、教师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我的学生违反了班级纪律,为了教育学生,当时我让学生写检查,贴 在班级的墙壁上,这样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段时间都不理 我,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找学生谈心,直接给他指出违反纪律 是不对的,并在全班公开向这个学生道歉,后来我和他之间的隔阂慢慢消 除了,而且这个学生有了进步。
我的体会与收获
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只记得在中学时期出现过这种现象:不论是课上课下,饭前饭后,就连上厕所都要手捧金庸、琼瑶的小说如痴如醉,因为当时的我总有一种“仗剑走天涯"以及“少女情窦初开”的美好憧憬.而此时,我手捧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获至宝,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又回到了如痴如醉的岁月,它就像一片沃土,让我这棵幼小的嫩芽无尽的吸吮着养分,让我饥渴的身心得到渴望以久的滋润。
是什么吸引了我?我又从中吸收了怎样的养料?且听我慢慢讲来.一、致“青年教师”的我今年我已经40岁了,说“青年教师”确实有些牵强。
不过,我确实“年轻”,这里的“年轻”指我的“教龄”,仅仅两年多而已.当他的书中所提到的他第一次走校园的心情时,使我一下感同身受。
我一直向往当一名教师,但却因差阳错的干了其它职业。
我一直告诫自己,对自己向往并喜爱的事情就一定不要放弃。
所以,在2014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踏进了校园.当听到像百灵鸟叫声一样动听,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天真无邪的笑脸时,正如李镇西老师所形容的那样: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说“老师好”的那份激动,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是呀,梦想照进了现实,又怎能不激动?第一次忐忑但又故作从容地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情景现在想想仍历历在目.但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神,天真无邪的笑脸,无不成为我的动力,从没有底气,到镇定自若,说起来轻松,但辛苦只有自己明白。
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那就延用李镇西老师书中提到的话:因为由衷的热爱这份事业,所以,要为自己提一个高远的目标,并终身奋力攀登.二、致年轻的班主任~~我当了一年的班主任,才深刻体会到它的不易。
尤其是刚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你不仅要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还要管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等等.刚开始真有些“焦头烂额”,慢慢适应了,才感觉“一言堂”、“我是女皇"的快感.但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谈班主任的苦乐观”时,我才知晓自己的年轻与幼稚.他把班主任的工作叫做“甜蜜的苦差事",从一点看来,他是多么热爱这份工作呀.他书中提到的一些观念与做事风格虽然只限于初高中的学生,但他的一些做法,鉴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也是可以实行的.像他所提到的人权问题,所谓人权,即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力.那么对于6、7岁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谢晓红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去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我班有个学生叫龙某。
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老师,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老师批评他。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
”“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
”“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
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虽然他现在的学习状态还不是非常稳定,偶尔也还会偷偷懒,作业少做,但是和以前相比,真的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习惯的磨练,他会有更出色、更进步,做的更好!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邰某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样的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
面对着他的改变,现在来谈成功与否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