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润心田——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合集下载

教师读后感: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教师读后感: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书中有一案例引发我的思考:实验中学的升旗仪式,在成都非常有名,很多学校去学习参观,有人问到李校长,升旗仪式令人震撼的原因,李校长回答: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们很认真,全校同学不过是向老师看齐而已。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走进大学校门时,看到的校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回想这15年的教育生活,我是否在理念上、行为上做到了,母校和恩师对我的要求。

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

理念上的缺失,甚至比行动上的缺失更可怕。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教师不读书,一害己二害人。

缺少专业阅读,就缺少理念的引领,那么我们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容易出现方法单一、站位不高、看不清事情的本质、出现职业倦怠等等。

假期阅读了朱永新《让孩子创造自己》、李希贵《教育艺术随想》和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三位教育大家的著作,感触颇深,有较多的共鸣之处,现做以梳理,以提高认识、调整心态、规范行为、不忘初心.一、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教育,最好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

即使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合理的,也尽可能不要用强制的灌输的方法,不要居高临下,我说你听,我打你挨,要用朋友式的口吻在讨论、交流、游戏和活动中— 3 —进行。

二、孩子有尊严,成长更健康在人的内心世界中,自尊心的确是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这里一旦受到创伤,即便伤口愈合仍会有伤疤。

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孩子就能够健康地成长,反之孩子就会变得叛逆、粗野、暴躁。

三、评选我最爱戴的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让老师们清楚“你在学生心目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学校的地位就有多重”,这是学校很重要的文化根基,但是如何平衡处理好不同层次的老师的心态,避免他们之间过度竞争也是应该留意的。

比如嵌入到每个学期的诊断中,将其作为一个指标。

不公布,不表彰,调查结果只是通知到老师本人,让老师们内心感动或自责转化为新的动力,而不至于让有些老师为难。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深深体会。

例如:不同学生用不同方法教育,在教育中充满爱,爱心教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孩子,如我班一名学生经常欺负同学,令老师头痛,但是我发现这孩子比较热心,大气。

我接这班级时就听老师议论这孩子特难管,经常欺负一孩子。

一次在我课堂上突然他拿起板凳就要朝一孩子头上砸去,我快不过去,一把抓住,好险!事后我与之交流,抓有点、利用孩子的爱心交流,一次、两次,几次交流谈得很愉快,充满爱心的交流让孩子感动在我们成了好朋友,孩子变化很大。

原来这孩子与家庭教育有关。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也是教师工作的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

雨露润心田——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雨露润心田——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雨露润心田-—读《李镇西教育随笔》有感草有了雨露的滋润,更加葱茏;禾苗有了阳光的温暖,更加生机;作为新教师的我,有了李镇西老师教育随笔的滋润,更加茁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书记载了李镇西老师从教32年的经验与收获。

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老师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青春期教育、后进生转化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素质使我感动、钦佩。

同时,也使我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学到了来自教育一线专家名师的教育理念及宝贵的经验,从他成功的教育案例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

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有童心、乐于学习、勇于思考、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有目标的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应时刻保持着一颗童心。

因为童心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教师的童心要以恒固的爱心为基础,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怀有童心,只有童心能够唤起爱心,也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时刻保持着一颗童心,用爱心贯穿我们教育工作的始终.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了距离,但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与学生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感受,带着充满爱的童心行走在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灵。

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才会以平等、宽松的教育心态去面对学习,在学习中才会有勇气和自信,在自信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为一名老师,还应拥有一颗责任心.责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师干好工作的动力,成为影响教师工作质量、效率和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李镇西老师说:“责任心就是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只用拥有一颗责任心才能把学生培养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将来才能带着责任心走向社会,为我们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传说,天使下界的时候,会唱动听的歌,清新的阳光伴随着悠扬的歌声,让人迷醉……也许,是梦里听过那优美的旋律吧,我一直在寻找那歌声。

这个愿望,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读书后,最爱念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少年时,最崇拜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爱写的散文是《教师颂》。

那时,在我的心里,教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教师又是一种多么智慧的化身,也许,教师便是那会吟唱动听歌儿的天使吧。

我渴望着,渴望着有一天,能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事这与爱和光明相联的职业。

梦想成真的那天来了,我走进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少儿学校的大门,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耕耘在自己的三尺讲台,才知道教师这两个字的份量好沉好沉,才知道少年时写下的那些文字太轻太轻。

多少个梦回童年的午夜,我一次次地问自己,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人,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

我爱我的学生们,爱他们乌溜溜的黑眼珠,爱他们红通通的小脸蛋,爱他们的聪明活泼,爱他们的勤奋努力。

是的,著名教育学家李镇西曾经说过,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带着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应该说,我是个非常努力的老师。

下课铃响了,我依然用我已沙哑的嗓子继续讲课,我多想让孩子们多学一点,再多学一点知识呀;孩子的作业错了,我用红笔细心地改正,为了让他牢记知识点,我会让他抄写十遍。

而每一遍,我都会认真检查,我多想让孩子们的基础更扎实一些呀。

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我的付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有学生在周记里反映我专制,剥夺了他们玩耍、休息的权利。

捧着这样的周记,我迷茫了。

我不是爱学生的老师吗?我有些气馁了,我是多么渴望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我想起依稀梦中听过的天使的歌声,我愿沐浴着这歌声,在静夜的灯光下,翻开一页页心扉,听朵朵花蕾细细地诉说。

喔,那天使的歌声,多么纯净,多么甜美。

我还在寻找,宛如寻找一条道路,那条道路,通往爱,通往光明,通往温暖,哪怕穷尽我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我都要找到这条道路。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李镇西老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李镇西老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李镇西老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午后的窗外,细雨如丝般蒙蒙洒洒,点落在凡间万物之上。

手捧着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敲动。

书中师生之间的浓浓之情、名仕专家的智慧之情,让我感慨万千……初次打开书,只是由于它的书名,本以为这是一本讲述在教育中表达艺术的理论书。

然后在一页一页的阅读中,作者那透着智慧与爱的语言就好像如今窗外的雨,静悄悄,无声无息却有那么清晰明白。

伴随着李老师的心路历程,我的心灵也一同经历一次升华的洗礼:在书中,李老师细数了他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小事,而这些点滴小事却无不折现出李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大爱。

假如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么老师的爱或许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吧。

从李老师在回忆他创立“将来班”时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作为“将来班”不可回避的种种咨询题:过于爽朗而课堂秩序不好;过于成绩而考试时候作弊;过于爽朗而课间犯错不断……这些让我们为之头疼难为的咨询题,而李老师确实是以他那教育者无私的大爱去感化、去妨碍、去引领着“将来班”的小孩们成为典范、成为教育的热点。

正如他本人所言:“教育无处不艺术,艺术无处不爱心。

”是啊,“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多么精粹的语言啊!在我们的四周四周有着无数的满怀着爱心的教育艺术:每当清晨踏入校园,总有着那年轻的身影伴随着初升的朝阳和小孩们一起沐游在知识海洋;每当晚上放学,总有着拿到蹒跚而挺拔的身影给小孩背好书包,戴上小黄帽,叮嘱再叮嘱;每当体育大课间时间,和小孩们一起在长绳上舞动的那些身形……每一件细微的行为背后,富含的正是无限大爱的教育艺术。

而在教育艺术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也必将是一颗颗明白爱的心灵。

依稀曾记得小孩们用零花钱凑出生日蛋糕捧到老师面前时的笑脸,依稀曾记得毕业班临行之前拥围在老师四周时的泪水,依稀曾记得多年前的学生再遇老师时那激动的表情。

在小孩们的心中,他们也铭刻着与老师一起的欢笑泪水。

就如曾经四(3)班的龚晓姝所说:她永远记得那个暴雨的晚上,老师搀着他们踏着笑声回家;也如已毕业的郑佳莹所言:当老师和他们一起一遍一遍练习节目,最终获得第一时一起挥拳跳起的刹那是她小学中最幸福的回忆。

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本学期,我读了《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本书收集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论文随笔。

李镇西老师是我们老师的楷模,更是我们成都老师的骄傲,他崇尚“民主、学科、个性”的教育思想,他说:“做一个有激情、有思想的教育者,是我最大的追求;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真诚的朋友,是我最高的荣耀”。

他边教边思边写,于是有了《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等著作。

而这本《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更是将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他的想法和解决之道,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提到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他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的老师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该平易近人,但过分显得孩子气,会丧失起码的尊严感。

我却认为,只要注意环境、场合,只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任何“过分”的亲切、幽默、嬉戏都不会是多余的,这只会让学生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其中面临很多问题:刚教小学不久,小学英语课时太少,等等。

要想上好课,得有充足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我其实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接手这两个年级的。

开始真的不是很顺利,我上了自己的英语课后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所幸这一年学校开展了阳光体育锻炼活动,每天学生放学后都要进行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我很好的利用了这1个小时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丢沙包、滚铁环、打乒乓、跳绳等等,每天我和孩子们愉快的渡过那个别人也许觉得很难熬的1个小时。

结果当然是好的,我与孩子们的感情慢慢加深了,私下里我成为他们的朋友,而在课堂上孩子们也高高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在这一年的期末考试中,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总结这一年的学科教学工作,我觉得很快乐。

因为付出了,所以收获了。

可是我其实仅仅付出了一个人的关心和爱,却挽回了118个孩子的关心和爱,我是多么的欣喜和感动。

是啊,爱是我们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对学生充满趋真挚的情感,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充满艺术性的任务。

它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需要教师们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引导学生发现世界,认识自我,追求真理。

首先,教育是一门科学。

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得教育过程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成果,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教育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艺术性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思维,他们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具,以丰富教育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式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只有将教育过程变成艺术,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教育的引导下不断成长。

教育也是心灵的艺术。

在塑造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时,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素养。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力量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通过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经典文学作品,启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引导他们积极追求心灵的满足。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教师具备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同时也需要他们拥有艺术性的教育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科学,但其实教育更像是一门艺术。

教育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有对学生心灵的洞察和抚慰。

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灵魂的沟通,因此需要教育者具备精神上的高度和智慧。

而阅读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也是教育心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结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本书的内容,来谈谈教育与阅读的关系。

教育家范邦纳德在他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书中提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良师,就必须学会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

而阅读正是教育者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媒介。

通过阅读故事、小说和诗歌,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开启心灵的大门,与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情感连接。

只有当教育者自己热爱阅读,才能真正带领学生领略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范邦纳德在书中也提到了“精神向导”的概念,教育者应该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精神方面的向导。

阅读就是教育者引领学生探索自我内心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本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信仰,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只有在心灵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引导,教育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也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提升他们的情商、智商和灵性。

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通读经典著作,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智慧和真理,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修养的人。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道德标准,而这些素质和标准恰恰可以通过阅读来塑造和完善。

阅读能够拓展教育者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提升其修养品质。

教育者可以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修养和道德水平,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楷模。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堆细节,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心地塑造每一个稚嫩的生命,这是一种爱的艺术。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

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因走进学生的心灵而精彩。

教师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青少年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

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这是至关重要的。

宋云是我第一届学生中最让我痛苦的孩子之一。

父母离异,暴力的父亲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几乎不识字。

更有甚者,父亲上夜班,他就自己一个人“对付”。

由于缺少管教,他经常不完成作业,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批评。

所以我眼中的宋云胆怯、猥琐,总是带着惊慌失措的眼神。

有一次,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班主任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文:每个孩子为班级中的其他同学找一个优点。

后来这位班主任花了几个星期,为每个孩子整理了一张长长的优点清单。

多年以后,在一个孩子的葬礼上,班主任老师得知每个孩子都珍藏着这份“美德”清单,并一直努力完善自己。

掩卷而思,《弟子规》曰:“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欲思勉”,此话不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象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关爱学生,尤其是关爱那些后进生。

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教师能对他们象对优秀生那样的喜欢和宽容,那这种教育应该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教育。

启迪心灵:读《教育的艺术》有感

启迪心灵:读《教育的艺术》有感

启迪心灵:读《教育的艺术》有感哎呀,说起《教育的艺术》这本书,那可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啊。

我这个人啊,从小就对教育这事儿感兴趣,可真没想到,这本书里头的学问,竟然比我想象的还深。

我就像一个在沙漠里跋涉的人,突然找到了一片绿洲,渴得要命,一下子就扑了上去。

书里头讲了不少事,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叫陈老师的。

陈老师年轻时,也是个愣头青,对教育这事儿一头雾水。

可他愣是凭着一股子韧劲,一点点儿摸索,从失败中学到了成功。

我在想,陈老师那股子劲儿,是不是和咱年轻时有点儿像呢?那时候,我也傻愣愣地往前冲,也不懂什么成功不成功的,只觉得挺酷。

书里头还提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个说法,我当时看了就感觉特别对味儿。

咱们中国人讲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嘛,就应该教会人家怎么去捕鱼,而不是直接把鱼塞人家手里。

我当时就想到,像我这样儿的人,不也就在教会别人怎么去捕鱼吗?我记得书里头有个细节,讲的是陈老师给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辅导数学。

那孩子一开始什么都不懂,陈老师就耐着性子,从最基础的开始教。

我当时就想,这陈老师可真是仁心仁术啊,一点都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读着读着,我就想起我教过的那些学生。

有个学生叫小明,那时候特别调皮,上课总是跑来跑去。

我那时候就纳闷儿,这孩子怎么就成这样了?后来啊,我慢慢发现,原来小明家里出了点儿事儿,他心理压力大。

我就从那时候开始,特别注意和学生的沟通,尽量多了解他们的生活。

书里头还说了,教育是一种灵魂的唤醒。

我那时候就笑了,原来我这么多年,都在做灵魂的唤醒者啊。

我教学生,不仅仅是教他们知识,更是教他们做人,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心里头五味杂陈。

有时候觉得教育这事儿太苦了,有时候又觉得特别有意义。

但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

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唤醒更多的灵魂。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得去备课了。

我得把书里头学到的东西,都用在明天的课上。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中。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从教以来,对教育领悟也领悟到了一些,感触颇深的是“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句话。

首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其实,教师的工作何止在于此?“道”、“业”、“惑”,皆停留于知识的曾面,而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对学生心灵的栽培。

我在想,理想的教育,不在于培养出多么学术精湛,口若悬河,解题能力高超的知识型人才,而是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善良、有爱、有修养、有素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学术才是第二位的。

而教育的成功,在于生产出的是优秀品还是次品、危害品,而这一区分也应该定位于以社会责任感、社会行为、对社会贡献大小为标准。

作为教师,第一要务就是要凭借个人的魅力,个人的修养,对学生的修养、行为有所正面的影响与塑造。

通过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通过交心感染学生。

另外,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第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士,担负着教书的任务,而教书要想成功、要想学生接受老师,教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喜欢老师,爱上老师所教的科目,如果师生达到了和谐、融洽、相互喜欢的关系,那么教师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老师与学生关系好,即使老师骂他,他也可以接受;反之,如果学生不接受你,那么即使你所做的都是为他好,他也不一定能理解、接受。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很好,打成一片,而学生也很喜欢她的科目,这样自然而然教学任务就可以达成了,教学的目的也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徐纯佳老师的《心灵的共鸣》,谈的是家长教育自己孩子要进行心灵沟通的话题。

这使我想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应该是一种温馨的交流。

实际工作中,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我们如何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就需要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其实成效很小。

不愿读书的现象依旧,我行我素的习惯依旧,是世风日下还是教育的吸引力苍白无力?我们为此困惑。

其实,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同样,我们不了解学生,我们把学生看错了,却总在埋怨学生越来越不如人意。

泰戈尔以一个伟大的灵魂包容了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用心灵与他们对话,关注他们的每一步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如果我们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们与我们之间能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理解,学生和我们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学习,那么我们一定能营造新时代教育的新天地与新辉煌。

当我们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时,我们才可能置身学生中间,才能体会到他们有多么广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多么渴望与老师、与更多的人、与更宽的世界交流。

如果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愉快、开心,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迈开了成功的步伐。

师生之间彼此接纳、欣赏、尊重和鼓励的氛围,心灵的开放,才是真正的教育,并将使教育过程成为互动的过程。

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学生的成长,而我们自己也在这种互动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冯闻多年来,和广大教师一样,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育工作中得到锻炼,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提高。

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总设计师。

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呢?经过笔者多年的育人经验,产生了一些想法,下面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同行商榷。

一、做一个育人性的班主任笔者在《读者》看到这样一句话:在当今社会上,有两件事情是最难做的,一是让别人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

前者是成功的企业家,后者是优秀的班主任。

笔者一直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核心是改造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启发学生终生学习自我完善。

如果说在多数教师心中成绩是第一位的话,在笔者心中培养学生的人格、人品更是重中之重。

惟其如此,笔者班上的学生在人品、人格、文化素养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学生人格的完善,才会形成秩序井然、积极向上、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班集体。

二、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走过坎坷,不断开创班主任工作新局面,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新的教育观念,会打开我们的思路,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充分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成功的快乐。

“幸福不是毛毛雨,教师的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心灵和积极工作。

”的确,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敬,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平凡,默默无闻,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

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让愚昧无知的台江逐渐走向文明,让一个伟大的中国大步走向辉煌,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读书分享 余晓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读书分享   余晓鸣.
3、教师以爱来教育学生,其成效如何,主要是看其所教的学生是否 也具备了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甜蜜的“苦差事” 也许有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当你和
学生一起出去郊游时,在纵情嬉戏时,你会感觉自己不知 不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自己也变年轻了;当你生病时, 最能给你安慰的,是床前学生的微笑和他们送上的一束鲜 花;学生毕业前夕,在他们依依不舍的眼神里,你会发现, 学生最留恋的老师,还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 “怨恨”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爱的回报,我们会由衷的感 到欣慰。也许我们的月收入并不高,但我们从事的不仅是 太阳下最高尚的职业,而且也是地球上最幸福的职业!因 为我们拥有几十颗童心。
三:解放班主任
当教师累,当班主任更累, “解放班主任”, 不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 实施民主管理,绝不能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而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同时每一个 人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班主任自然就从繁重的 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四、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实行五大解放:
(1) 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 间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书分享
荷塘区桂花小学 余晓鸣
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1、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 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和沉思。
2、教师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我的学生违反了班级纪律,为了教育学生,当时我让学生写检查,贴 在班级的墙壁上,这样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段时间都不理 我,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找学生谈心,直接给他指出违反纪律 是不对的,并在全班公开向这个学生道歉,后来我和他之间的隔阂慢慢消 除了,而且这个学生有了进步。
我的体会与收获

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只记得在中学时期出现过这种现象:不论是课上课下,饭前饭后,就连上厕所都要手捧金庸、琼瑶的小说如痴如醉,因为当时的我总有一种“仗剑走天涯"以及“少女情窦初开”的美好憧憬.而此时,我手捧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获至宝,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又回到了如痴如醉的岁月,它就像一片沃土,让我这棵幼小的嫩芽无尽的吸吮着养分,让我饥渴的身心得到渴望以久的滋润。

是什么吸引了我?我又从中吸收了怎样的养料?且听我慢慢讲来.一、致“青年教师”的我今年我已经40岁了,说“青年教师”确实有些牵强。

不过,我确实“年轻”,这里的“年轻”指我的“教龄”,仅仅两年多而已.当他的书中所提到的他第一次走校园的心情时,使我一下感同身受。

我一直向往当一名教师,但却因差阳错的干了其它职业。

我一直告诫自己,对自己向往并喜爱的事情就一定不要放弃。

所以,在2014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踏进了校园.当听到像百灵鸟叫声一样动听,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天真无邪的笑脸时,正如李镇西老师所形容的那样: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说“老师好”的那份激动,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是呀,梦想照进了现实,又怎能不激动?第一次忐忑但又故作从容地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情景现在想想仍历历在目.但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神,天真无邪的笑脸,无不成为我的动力,从没有底气,到镇定自若,说起来轻松,但辛苦只有自己明白。

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那就延用李镇西老师书中提到的话:因为由衷的热爱这份事业,所以,要为自己提一个高远的目标,并终身奋力攀登.二、致年轻的班主任~~我当了一年的班主任,才深刻体会到它的不易。

尤其是刚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你不仅要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还要管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等等.刚开始真有些“焦头烂额”,慢慢适应了,才感觉“一言堂”、“我是女皇"的快感.但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谈班主任的苦乐观”时,我才知晓自己的年轻与幼稚.他把班主任的工作叫做“甜蜜的苦差事",从一点看来,他是多么热爱这份工作呀.他书中提到的一些观念与做事风格虽然只限于初高中的学生,但他的一些做法,鉴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也是可以实行的.像他所提到的人权问题,所谓人权,即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力.那么对于6、7岁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

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

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他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他说:“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

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他还告诫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

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我们应该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因何而精彩。

是的,可以说,班主任因爱心而精彩,班主任因奉献而精彩,班主任因勤奋而精彩,班主任因人格而精彩,班主任因科研而精彩,班主任因读书而精彩,班主任因艺术而精彩,班主任因激情而精彩;可以说班主任因诗意而精彩,班主任因思考而精彩,班主任因生命而精彩,班主任因创新而精彩,班主任因追求而精彩;还可以说班主任因网络而精彩。

班主任因后进生而精彩,班主任因终身学习而精彩……但是,我觉得核心之一是:班主任因走进学生的心灵而精彩。

教师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教师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青少年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感想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感想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损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把关怀孩子的身体健康看作教师的首要工作,因为孩子的一切,包含精神、世界观、智力、知识的学习和自信心,都是取决于他的身体是否健康。

只有身体健康,孩子才会乐观愉快,才会朝气蓬勃,否则一切免谈。

——(什么是教师的首要工作)〔闫学〕前段时间,读了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其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什么是教师的首要工作),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随手划下文章中的局部句子,并记录在的备忘录里,只是觉得这话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作为读书笔记保存下来了,并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这几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

上周五中午,也就是6月1号那天,一点多钟的时候,一位家长走进办公室,问谁是三年级班主任?那声音带着一点点怯意,三年级班主任瑞红老师听到有人找她,便说:“是我,怎么了?有啥事吗?〞这位妈妈走到王老师的办公桌前开始跟老师交流,原来这是三年级珂的妈妈,说着说着,便听到这位妈妈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从她们的对话中,我也大概听出了问题所在,珂在班上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孩子,她跟同学们也不怎么交流,在家里的时候也几乎很少跟家人交流,家人很担忧孩子这样下去会出问题,但是又不了解该怎么办,所以来寻求老师的援助。

珂妈妈还说,珂有一个弟弟,今年在我们学校上一年级,因为我带着全校六个班班班级的写字课,大概了解珂这个叫轩的弟弟,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生,还是我们书法社团的一个成员,小家伙挺惹人喜欢,可是在家里,当姐姐的珂对自己这个弟弟可是一点也不友好,姐姐动不动就会对弟弟大打出手,平常文静的很,不怎么说话的妞,对弟弟动手的时候一点不留情面,通常情况下当姐姐的都会比拟心疼弟弟妹妹,可是这个珂却让人不敢想象这是亲姐姐对待自己弟弟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露润心田
——读《李镇西教育随笔》有感草有了雨露的滋润,更加葱茏;禾苗有了阳光的温暖,更加生机;作为新教师的我,有了李镇西老师教育随笔的滋润,更加茁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书记载了李镇西老师从教32年的经验与收获。

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老师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青春期教育、后进生转化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素质使我感动、钦佩。

同时,也使我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在这里我学到了来自教育一线专家名师的教育理念及宝贵的经验,从他成功的教育案例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

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有童心、乐于学习、勇于思考、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有目标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应时刻保持着一颗童心。

因为童心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教师的童心要以恒固的爱心为基础,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怀有童心,只有童心能够唤起爱心,也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时刻保持着一颗童心,用爱心贯穿我们教育工作的始终。

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了距离,但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与学生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
去感受,带着充满爱的童心行走在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灵。

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才会以平等、宽松的教育心态去面对学习,在学习中才会有勇气和自信,在自信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为一名老师,还应拥有一颗责任心。

责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师干好工作的动力,成为影响教师工作质量、效率和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李镇西老师说:“责任心就是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只用拥有一颗责任心才能把学生培养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将来才能带着责任心走向社会,为我们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是一项良心活儿,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这就使得许多环节和工作只能凭教师自身的责任心去实施。

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从自己实际出发,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帮助他们树立改造中国的抱负,拥有科学精神、创造能力,成为追求真理的真人。

拥有一颗童心、爱心、责任心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还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素质。

在阅读《李镇西教育随笔选》的过程中,其中“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解放班主任”、“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几篇随笔是李镇西老师从班级管理者的角度阐述多年来自己在教学一线总结的工作经验,给刚入职的新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思路、方向。

让正在为如何开展教学、进行班级管理的我受益颇深。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李镇西老师
在教育随笔中多次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坚定报国信念。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

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在工作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不是仅仅有着一腔热血就可以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

李镇西老师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帮助孩子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首先要学生爱自己身边的人、爱班级体,将爱国主义的大道理转化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小道理;其次采用生动可感的教育方法,把空洞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

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应具备综合的科研修养。

李镇西老师的体会是: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

青年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虚心学习的心态,向中老年班主任、其他优秀班主任学习、向学生请教丰富自己的思想,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在专业上有着一定的造诣,课堂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就需要广泛阅读经典的教育理论及杰出教育家的专著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勤写教育教学日记;最后要勇于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每一次备课,都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待这篇课文,多想想老师讲的是不是学生想的,学生想的老师有没有在课堂上为他们留时间,为他们去解答。

善于发现问题,重新认识与研究、修正、补充、发展。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应具备一定个性修养。

李镇西老师说:“要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在对待领导的评价、对待同
事的议论、对待家长的批评、对待学生的意见时,要有乐观向上,情绪饱满,胸怀坦荡,豁达宽容的情怀。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应具有创新能力。

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以班级为教育科研基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研课题围绕课题思考、实践。

在反思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改正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套符合自己班级的班级管理条例、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干部、建立合理的班级小组,增强班级活力。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随笔给了我很多启发:要做一名好老师、好的班级管理者,必须要从方方面面去提高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与新的教育理念同步成长,为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去努力!
2016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