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NK细胞及CTL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影响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齐忠慧;斯璐【摘要】恶性黑色素瘤病死率高、预后差,但随着基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获得可观改善.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围绕PD-1单克隆抗体、CTLA-4单克隆抗体、免疫联合治疗展开.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mab单用、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以及Talimogene laherparepvec均已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该文概述了目前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前景及挑战.【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7页(P997-1003)【关键词】恶性黑色素;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联合治疗【作者】齐忠慧;斯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恶性程度极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0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2万例[1]。
早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OS为24%~29%,ⅢC、Ⅳ期患者5年OS仅10%~19%。
传统化疗单药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均小于20%,BRAF抑制剂的ORR虽达50%,但存在爆发性耐药问题。
白细胞介素2、肿瘤疫苗、过继T细胞疗法因为不良反应重或疗效欠佳未得以推广[2-3]。
相比之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首的免疫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OS,降低死亡及复发风险,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恶性黑色素瘤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联合治疗研究进展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
因该肿瘤易转移及复发,临床上目前没有较好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该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生物、靶向治疗的兴起,使得该病患者的病情、生存期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然而,其整体治疗状况仍不理想。
多方式联合治疗方案,目前已在MM的临床治疗中开展,虽然其副作用有增大,但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提升。
标签:恶性黑色素瘤;联合治疗;副作用;疗效MM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皮肤粘膜和色素膜恶性肿瘤,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5%;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增长较快,每年新发病例达2万例,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1]。
MM来源于能够产生黑色素的神经鞘细胞,而神经鞘细胞来源于外胚层,因此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的远较其他组织、器官多[2]。
亚洲人种和有色人种中,原发于皮肤的MM约占50%~70%,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即足趾、足底、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我国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占所有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41.8%;白种人中,原发于皮肤的MM约占90%,原发于粘膜和肢端的MM仅占1%~5%[1]。
1 外科手术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MM的原发病灶及转移灶治疗的主要手段。
国内外对于MM的手术治疗有大量研究,对于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周围正常皮肤范围的界定还未得到一个统一的标准。
20世纪初,有学者建议应切除病灶周围1英寸正常皮肤和病灶下2英寸正常皮下组织以预防病灶的复发,20世纪后半叶,由于在推荐的切除病灶外发现有卫星病灶出现,而建议切除病灶周围4~5cm范围正常皮肤及组织[3]。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黑色素瘤研究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指出病灶厚度≤1mm,不论手术切缘是多少,均无复发,厚度1~2mm,切缘为1cm与3cm的患者有局部复发率的差别,而无生存期的差异。
犬黑色素瘤治疗研究进展
犬黑色素瘤治疗研究进展李家骥;李格宾【摘要】犬黑色素瘤是一种恶变率和转移率高的肿瘤, 且多发生于口腔, 由于疾病发展迅速, 如果不尽早治疗, 在疾病发展后期, 患犬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会显著下降.另一方面, 现有临床传统肿瘤治疗方法, 如手术、化疗及放疗, 对于犬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且在实际应用中受限.论文通过结合人医和兽医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对目前关于犬黑色素瘤的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细胞因子和溶瘤病毒等新型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 期望能够对我国小动物临床应用和科研工作有所启发.%Canine melanoma is a malignant neoplasm with high metastatic propensity.As a tumor which is most frequently founded in oral cavity, and usually progressed quickly, so if it is not treated in the early stage, dog with melanoma usually has decreased survival time and poor quality of life in their advanced stage.Unfortunately, it is limited for the traditional therapies, such as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to treat melanomas, neither in availability nor in practicality.The aim of this review was to summarize current researches of melanoma in both human medicin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immun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cytokine, and oncolytic virus in melanoma treatment in clinic, which can give an inspiration to both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in China.【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犬;黑色素瘤;免疫疗法;化疗【作者】李家骥;李格宾【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92;S853.53从全球范围看,黑色素瘤在人类中并不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却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约为3%~5%[1]。
中药植物多糖对恶性黑素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对恶性黑素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马文宇;吴邓婷【摘要】恶性黑素瘤(MM)是皮肤黏膜和色素膜组织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转移迅速、治疗效果差,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现今,中药植物多糖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多糖对恶黑体内体外作用的相关实验研究也逐渐增多,为恶黑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恶性黑素瘤;中药植物多糖;体内体外实验;进展【作者】马文宇;吴邓婷【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青海西宁810000;青海大学研究生院临床医学皮肤科,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恶性黑素瘤(MM)又被称为黑素瘤,也可简称为恶黑,是皮肤及其他组织器官的黑素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
在临床上具有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容易转移、预后不好、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每年增长3%~5%[1]。
原发性恶黑手术切除是理想疗法,但容易复发,难达到根治目的。
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或联合化疗,以及放疗等疗效也不明显。
近年来,一些生物治疗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干扰素、白介素单抗、抑癌基因和自杀基因导入等)、特异性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肽疫苗等)有一定进展[2-3]。
与此同时,具有我国特色的中药植物多糖在抗恶性黑素瘤的直接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多糖是一类由多种单糖聚合而成的多聚糖,通过苷链连接醛糖或酮糖而形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量一般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4]。
各种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植物提取的多糖具有以下作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福射、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保肝等[5],而且多糖具有无毒、低副等特点,相比抗肿瘤化学合成药物来说,愈来愈受到国内外药理、生物和化学家们的关注与研究[6]。
我国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筛选具有直接抗肿瘤和通过调节免疫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多糖用于开展黑色素瘤的预防与治疗,已逐渐受到重视。
B16F10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
B16F10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
Cat Number:KG078 For Research Use Only
一、组成:
二、客户自备试剂:
1、PBS (凯基货号:KGB5001)
2、Complete growth medium (凯基货号:KGM 31800-500)
3、0.25% (W/V) Trypsin-0.53mM EDTA (凯基货号:KGY0012)
三、细胞简介: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培养瓶有破裂,培养液有漏液:细胞极大可能会污染,所以我们会及时安排帮老师解决。
2、细胞漂浮:培养瓶不开封,瓶口酒精擦拭后平躺放置在培养箱。
次日观察,如细胞大部分又贴回瓶底,表明细胞
活力正常,剩余漂浮的细胞可以离心去掉,留10ml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生长至汇合度80%,进行消化传代;如细胞还是不贴壁,将细胞离心收集转到新培养瓶,原培养瓶加部分培养液继续培养,中间注意观察,我们的技术人员会一直跟踪指导,直到问题解决。
客户收到细胞后请务必仔细阅读细胞注意事项,确保细胞的培养条件一致,如果由于培养条件不一致导致细胞出现问题,责任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于运输的情况,所以极个别细胞会出现不稳定,客户收到细胞后务必第一时间和我们联系,告知细胞具体情况,以便我们技术人员能及时有效的和老师沟通,不胜感谢!。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新思路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新思路肿瘤免疫逃逸(Tumor escape)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
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当体内出现恶变细胞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通过免疫机制特异地清除这些“非己”细胞,抵御肿瘤的发生发展。
然而,恶变细胞在某些情况下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在体内迅速增殖,形成肿瘤。
也就是说:一方面,机体可通过天然和获得性免疫抵抗肿瘤的发生;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的识别和攻击。
肿瘤的发生与否及转归如何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总体作用。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探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有很多致力于逆转体内肿瘤免疫逃逸的免疫治疗方案,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应用于临床。
本文简要阐述了近年来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种机制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其中免疫监视的免疫“选择”也促使了肿瘤得以逃避免疫攻击。
免疫监视学说的新观点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可清除机体中对免疫应答敏感的肿瘤细胞,而对免疫应答不敏感的肿瘤细胞则被“选择性”的存留下来并得以快速增殖。
因此认为免疫监视一方面也促使这些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越来越弱。
然而,免疫“选择”的前提是肿瘤细胞获得抵御免疫攻击和/或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即获得免疫逃逸的能力。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和免疫衰老是肿瘤获得免疫逃逸能力的主要机制。
1. 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或激活免疫抑制细胞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PGE2)等,能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肿瘤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抑制细胞,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起着负性调节作用,是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
研究证实,肿瘤患者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存在能够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1]。
聚多巴胺并木犀草素对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肿瘤杀伤作用的影响
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 JP r e c i sM e d ,J u n e 2023,V o l .38,N o .3d o i :10.13362/j .j pm e d .202303003 文章编号:2096-529X (2023)03-0199-06[收稿日期]2022-11-19; [修订日期]2023-01-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01754)[通讯作者]李玲,E m a i l :l i l i n g743@126.c o m 聚多巴胺并木犀草素对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肿瘤杀伤作用的影响李程琳 王梓聿 曹丁元 国超凡 王爽 李玲(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 目的 探讨聚多巴胺(P D A )并木犀草素(L U T )通过光热治疗对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 T L )肿瘤杀伤作用的影响㊂方法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 E M )和接触角测定仪观察和测定合成P D A 的表征㊂将R AW 264.7细胞分为C o n t r o l 组㊁L P S 组(2μg /L )㊁P D A '组(50000μg /L ),常规培养48h ,采用C C K 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L U T 对R AW 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㊂将雌性C 57B L /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㊁P D A 组㊁L U T 组以及P D A+L U T 组,各组小鼠的后背部均皮下注射B 16F 10黑色素瘤细胞,建模后第10天在P D A 组和P D A+L U T 组建模小鼠肿瘤处注射P D A 行光热治疗1次后,对建模小鼠右大腿肌肉分别注射P B S ㊁P D A (2.5μg/只)㊁L U T (500μg /只)㊁P D A (2.5μg /只)+L U T (500μg/只),观察建模小鼠肿瘤生长以及存活情况㊂在治疗后第3㊁7天,取各组建模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分化和T 细胞表达情况㊂结果S E M 观察到合成的P D A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亲水性,并且C C K 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P D A 对细胞活力无影响(P >0.05)㊂各组R AW 264.7细胞的C D 206和i N O S 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F =30.72㊁1516.00,P <0.05)㊂注射或不注射P D A 时,则注射或不注射L U T 小鼠的肿瘤大小和体内免疫细胞i N O S ㊁C D 206㊁I F N -γ+C D 4+㊁T N F -α+C D 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 =23.10~235.52,P <0.05);注射或不注射L U T 时,则注射或不注射P D A 小鼠的肿瘤大小和体内免疫细胞i N O S ㊁C D 206㊁C D 4+I F N -γ+㊁C D 8+T N F -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 =8.98~200.67,P <0.05);建模小鼠中P D A+L U T 组存活率与其他组相比显著提高(χ2=9.70,P <0.01)㊂结论 L U T 具有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向M 2分化并促进其向M 1分化的作用,P D A 并L U T 治疗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肿瘤生长,提高生存率,增强C T L 的肿瘤杀伤作用㊂[关键词] 黑色素瘤;细胞系,肿瘤;光热疗法;多巴胺;聚合物;木犀草素;肿瘤逃逸;T 淋巴细胞,细胞毒性[中图分类号] R 392.5;R 739.5 [文献标志码] AE F F E C T SO FP O L Y D O P A M I N EC O M B I N E D W I T H L U T E O L I N O N T U M O R K I L L I N G B Y C Y T O T O X I CL Y M P H O C Y T E S L I C h e n g l i n ,WA N GZ i y u ,C A O D i n g y u a n ,G U OC h a o f a n ,WA N GS h u a n g ,L IL i n g (S c h o o l o fB a s i cM e d i c i n e ,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d a o 26607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f f e c t s o f p o l y d o p a m i n e (P D A )p l u s l u t e o l i n (L U T )w i t h p h o t o t h e r m a l t h e r a p y o n t u m o r k i l l i ng b y c y t o t o x i c l y m ph o c y t e s (C T L ). M e t h o d s T h e s y n t h e si z e dP D A w a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u s i n g a s c a n n i n g el e c t r o n m i c r o s c o p e (S E M )a n d a c o n t a c t a n g l e a n a l y z e r .R AW 264.7c e l l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L P S g r o u p (2μg/L ),a n dP D A 'g r o u p (50000μg /L ).A f t e r 48h c u l t u r e ,c e l l v i a b i l i t y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c e l l c o u n t i n g k i t -8.T h e e f f e c t o f L U To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R AW 264.7c e l l s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 f l o wc y t o m e t r y .F e m a l e C 57B L /6m i c e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m o d e l g r o u p,P D A g r o u p ,L U T g r o u p ,a n dP D A+L U T g r o u p .B 16F 10m e l a n o m ac e l l sw e r es u b c u t a n e o u s l y i n je c t e d i n t o t h eb a c ko fm i c e i ne a c h g r o u p .O n t h e 10t h d a y af t e rm o d e l i ng ,th e P D Aa n dP D A+L U T g r o u p s r e c ei v e d i nj e c t i o n o f P D A i n t o t h e t u m o r a sw e l l a s p h o t o -t h e r m a l t h e r a p y .T h em i c e i n t h e f o u r g r o u p s r e c e i v e d i n j e c t i o no fP B S ,P D A (2.5μg /p i e c e ),L U T (500μg /pi e c e ),a n dP D A (2.5μg /p i e c e )p l u sL U T (500μg /p i e c e )i n t o t h em u s c l e o f t h e r i g h t t h i g h ,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e o b s e r v e d t h e t u m o r g r o w t h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t h em o d e lm i c e .O n d a y s 3a n d 7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s p l e e n o f e a c hm o u s ew a s t a k e n t o p r e p a r e a s i n g l e c e l l s u s p e n s i o n f o r a n a l y s i s o fm a c r o p h a g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Tc e l l e x p r e s s i o nb y f l o wc y t o m e t r y . R e s u l t s S E M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s yn t h e s i z e dP D A h a d g o o d a d h e s i o na n d a f f i n i t y f o rw a t e r .C C K 8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D Ad i d n o t a f f e c t c e l l v i a b i l i t y (P >0.05).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f o u n d i nt h e m e a nf l u o r e s c e n c e i n t e n s i t i e so fC D 206a n d i N O S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 g r o u pso fR AW 264.7c e l l s (F =30.72,1516.00,P <0.05).T h e r e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t u m o r s i z ea n d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so f i N O S ,C D 206,I F N -γ+C D 4+,a n dT N F -α+C D 8+o f i mm u n e c e l l s b e t w e e nm i c ew i t h a n dw i t h o u t L U T i n j e c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e i t h e r i n j e c t i n g or n o t i n -j e c t i n g P D A (F =23.10-235.52,P <0.05).T h e r e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t u m o r s i z ea n d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so f i N O S ,C D 206,I F N -γ+C D 4+,a n dT N F -α+C D 8+o f i mm u n e c e l l s b e t w e e nm i c ew i t ha n dw i t h o u t P D Ai n j e c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o f e i t h e r i n j e c t i n g o r n o t i n j e c t i n g L U T (F =8.98-200.67,P <0.05).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o f t h eP D A+L U T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t h o s eo ft h eo t h e r g r o u ps (χ2=9.70,P <0.01).C o n c l u s i o n L U Tc o u l d i n h i b i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m a c r o p h a ge s t o M 2a n d p r o m o t et h ed i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t o M 1i n m i c e .P D Ac o m b i n e dw i t hL U Tc o u l de f f e c t i v e l y i n h i b i t t u m o r g r o w t h ,i m pr o v e s u r v i v a l ㊃991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JP r e c i sM e d,J u n e2023,V o l.38,N o.3 r a t e,a n d e n h a n c e t h e t u m o r-k i l-l i n g e f f e c t o fC T L i nm i c e.[K E Y W O R D S]M e l a n o m a;C e l l l i n e,t u m o r;P h o t o t h e r m a lt h e r a p y;D o p a m i n e;P o l y m e r s;L u t e o l i n;T u m o re s c a p e;T-l y m p h o c y t e s,c y t o t o x i c肿瘤细胞为躲避免疫清除而建立的免疫逃避机制,可使机体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耐受[1-2]㊂如何打破免疫耐受,防止肿瘤患者术后复发是目前和未来临床治疗的难题[3]㊂放疗和化疗作为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标准疗法,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破坏了自身免疫系统,不利于术后机体的免疫重建[4]㊂光热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治疗机理是可以在局部杀灭肿瘤细胞,并且对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程度较轻[5-7],但是肿瘤患者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经光热治疗后仍然无法避免肿瘤的复发[8]㊂既往研究发现,木犀草素(L U T)作为肿瘤疫苗佐剂,可以有效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 P C)和C D8+T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9]㊂目前在抗肿瘤治疗中,光热治疗联合佐剂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㊂新兴的光热材料如聚多巴胺(P D A),因其具有的良好光热转换效率㊁生物相容性㊁安全性高和易载药的特点[10],在光热材料中被广泛应用㊂因此,本研究选用P D A与L U T联合治疗小鼠黑色素瘤,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免疫水平,为抗肿瘤免疫机制激活提供理论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试剂L U T(M B6799)购买于大连美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 C K-8试剂盒02571100购买于上海雅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 P C抗小鼠m o u s eC D11b抗体101212㊁P B450抗小鼠C D3抗体100334㊁F I T C抗小鼠C D8a抗体100706㊁P E抗小鼠I F N-γ抗体505808㊁P E抗小鼠T N F-ɑ抗体506305㊁P E抗小鼠i N O S抗体696806㊁A l e x aF l u o r700抗小鼠C D206抗体141734购自美国b i o l e g e n d公司㊂1.2实验动物与细胞6~8周的龄雌性C57B L/6小鼠购买于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S C X K(京)2019-0010,将小鼠饲养于青岛大学医学部洁净动物室㊂R AW264.7细胞系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资源中心㊂R AW264.7细胞置于含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的D M E M高糖基础培养基中,B16F10细胞置于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R P M I-1640培养基中,均培养于37ħ㊁体积分数为0.05C O2的细胞培养箱中㊂1.3实验方法1.3.1 P D A的制备以及鉴定取0.19g T r i s,加入100m L双蒸水,搅拌2m i n,快速加入0.121g盐酸多巴胺,用保鲜膜迅速封口,在保鲜膜上扎一个小孔,采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24h,离心并用蒸馏水清洗3次,取最后一次离心所得底物,放入冰箱冷冻12h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冷冻24h后,合成实验所需的P D A溶液㊂采用P h e n o mP r o X扫描电子显微镜(S E M)观察P D A表征,使用接触角测定仪检测接触角的大小㊂1.3.2 C C K8法检测P D A对R 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R AW264.7细胞,胰酶消化,接种至96孔板,密度为每孔5ˑ108个细胞/L㊂待到细胞贴壁生长过夜以后,弃掉原培养液㊂将细胞分为C o n t r o l组㊁脂多糖(L P S)组㊁P D A'组,每组设5个复孔㊂C o n t r o l组细胞培养液不做任何处理,在L P S组㊁P D A'组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L P S (2μg/L)㊁P D A(50000μg/L),常规培养48h㊂每孔加入C C K-8试剂100μL孵育2h,以酶标仪测定波长450n m处的吸光度㊂1.3.3流式细胞术检测L U T对R 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R AW264.7细胞,胰酶消化,接种至96孔板,密度为每孔5ˑ108个细胞/L㊂待细胞贴壁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弃掉原培养液㊂设置C o n t r o l组㊁I L-4组㊁L U T+I L-4组,每组设3个复孔㊂C o n t r o l组细胞培养液不做任何处理,I L-4组㊁L U T+I L-4组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 L-4 (20μg/L)㊁L U T(6670μg/L)+I L-4(20μg/L),常规培养48h,用P E抗小鼠i N O S抗体染色30m i n㊂设置C o n t r o l组㊁L P S组㊁L P S+L U T组,每组3个复孔㊂C o n t r o l组细胞培养液不做任何处理,L P S 组㊁L P S+L U T组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L P S (2μg/L)㊁L U T(6670μg/L)+L P S(2μg/L),常规培养48h以后,用A l e x aF l u o r700抗小鼠C D206抗体染色30m i n,用B e c k m a nC y t o F L E X进行检测,以F l o w J oV10软件分析各组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分化情况㊂1.3.4动物分组及处理C57B 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㊁P D A组㊁L U T组以及P D A+L U T组,每组16只,每只小鼠背部皮下注射2ˑ106个B16F10细胞构建黑色素瘤小鼠模型㊂建㊃00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JP r e c i sM e d,J u n e2023,V o l.38,N o.3模第10天时,模型组和L U T组不注射P D A,P D A 组以及P D A+L U T组小鼠在肿瘤局部注射P D A (2.5μg/只),并采用红外线仪(808n m)照射肿瘤5m i n,照射1次后立即使用热成像仪采集小鼠热能图像㊂采集图像后立即对L U T组和L U T+P D A 组小鼠右大腿肌肉处注射L U T(500μg/只),每天1次,连续3d,模型组和P D A组不注射L U T㊂于治疗结束后第2天,每组小鼠随机取出5只,麻醉后脱颈处死,剖出黑色素瘤,测量计算黑色素瘤面积,计算公式为(πˑ长ˑ宽)/4㊂另从每组小鼠中随机取出5只,常规饲养至治疗结束后第14天,观察和记录期间小鼠存活情况㊂1.3.5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化情况治疗结束后第3天,每组小鼠随机取出3只,麻醉后脱颈处死,剖离脾脏,放于P B S 中用研磨棒研磨,以1500r/m i n离心2m i n,弃上清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颠倒混匀后静置3m i n,再以1500r/m i n离心2m i n,弃上清后用P B S重悬,制备成单细胞悬液(1ˑ1010/L)㊂采用A P C抗小鼠m o u s eC D11b抗体和P E抗小鼠i N O S抗体㊁A l e x a F l u o r700抗小鼠C D206抗体进行胞外染色㊂采用B e c k m a nC y t o F L E X检测细胞i N O S和C D206染色情况,通过F l o w J oV10软件分析巨噬细胞分化情况㊂1.3.6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T h和C T L水平治疗结束后第7天,每组小鼠随机取出3只,麻醉脱颈处死后剖离脾脏,于P B S中用研磨棒研磨,1500r/m i n离心2m i n,弃上清液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颠倒混匀静置3m i n,再1500r/m i n离心2m i n,弃上清后用含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的R P M I-1640培养基重悬,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约1ˑ1010个细胞/L)㊂脾细胞悬液置于含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的R P M I-1640培养基中,加10000μg/L 的B16F10抗原㊁1000μg/L的B F A,于37ħ下常规培养6h㊂收集细胞,采用P B450抗鼠C D3抗体和F I T C抗小鼠C D8a抗体4ħ下染色30m i n,于40g/L多聚甲醛中室温固定8m i n㊂P B S洗涤后,以0.2%的T r i t o nX-1004ħ下孵育30m i n,分别用P E抗小鼠I F N-γ和P E抗小鼠T N F-ɑ染色C D3+ T细胞和C D8+T细胞㊂使用B e c k m a nC y t o F L E X 检测细胞I F N-γ和T N F-α染色情况,使用F l o w J o V10软件分析各组小鼠脾细胞T h和C T L水平㊂1.4统计学分析采用G r a p h P a dP r i s m8.0.1和S P S 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生存分析采用M a n t e l-C o 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㊂2结果2.1 P D A的表征及对R 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S E M观察显示,合成的P D A为球形颗粒,直径均<1μm(图1A),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接触角测定显示其为锐角(图1B),表示合成的P D A具有亲水性㊂C o n t r o l组㊁L P S组㊁P D A'组R AW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34ʃ0.15㊁0.52ʃ0.08㊁1.51ʃ0.1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8.21,P<0.05),其中L P S组与C o n t r o l组㊁P D 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7.58㊁9.20,P<0.05)㊂A:S E M显示结果,30000倍,B:P D A涂层的接触角图1P D A的表征2.2 L U T对R 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 o n t r o l组㊁I L-4组㊁I L-4+L U T组R AW264.7细胞C D20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55.00ʃ92.77㊁7329.00ʃ1108.00㊁3732.00ʃ233.10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30.72,P<0.05),其中I L-4组与I L-4+L U T组㊁C o n t r o 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72㊁6.86,P<0.0.5)㊂C o n t r o l组㊁L P S组㊁L P S+L U T组中i N O S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98.70ʃ31.53㊁3583.00ʃ84.79㊁4607.00ʃ122.00㊂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 1516.00,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4.31~53.21,P<0.05)㊂2.3各组小鼠肿瘤大小的比较P D A组和P D A+L U T组小鼠经红外线仪照射后,热成像仪观察到肿瘤部位呈现红色,模型组和L U T组小鼠肿瘤部位无变化(图2)㊂治疗结束后第2天,模型组㊁P D A组㊁L U T组以及P D A+L U T 组的肿瘤面积分别为(171.30ʃ10.52)㊁(100.50ʃ11.24)㊁(88.28ʃ7.08)㊁(39.20ʃ3.07)mm2㊂两因㊃10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 JP r e c i sM e d ,J u n e 2023,V o l .38,N o .3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P D A ㊁L U T 及P D A 与L U T 交互作用均对肿瘤面积具有显著影响(F P D A =242.30,F L U T =350.65,F P D A*L U T =7.95,P <0.05)㊂单独效应分析显示,对小鼠注射或不注射P D A 时,则注射或者不注射L U T 对肿瘤面积均有显著影响(F =126.52㊁23.10,P <0.05);对小鼠注射或不注射L U T 时,则注射或不注射P D A 对肿瘤面积均有显著影响(F =81.24㊁169.00,P <0.05)㊂图2 各组小鼠治疗前后热成像仪观察到的肿瘤图像2.4 各组小鼠生存率比较治疗结束后第14天小鼠存活率的M a n t e l -C o x 检验显示,P D A+L U T 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9.70,P <0.05),见图3㊂图3 各组建模小鼠生存曲线2.5 P D A 并L U T 治疗对各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P D A ㊁L U T 以及P D A 与L U T 交互作用对i N O S 和C D 206的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影响(F P D A =200.90㊁220.01,F L U T =283.83㊁272.34,F P D A*L U T =27.90㊁27.04,P <0.05)㊂单独效应分析显示,对小鼠注射或者不注射P D A ,则注射或不注射L U T 对i N O S 和C D 206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F =63.87~235.52,P <0.05);对小鼠注射或不注射L U T 时,则注射或不注射P D A 对i N O S 和C D 206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影响(F =39.54~200.67,P <0.05),见表1㊂2.6 P D A 并L U T 对小鼠体内C T L 肿瘤杀伤功能的影响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P D A ㊁L U T以及P D A 与L U T 交互作用均对I F N -γ+C D 4+和T N F -α+C D 8+细胞比例均具有显著性影响(F P D A =59.48㊁65.78,F L U T =181.38㊁176.54,F P D A*L U T =6.00㊁15.00,P <0.05)㊂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对小鼠注射或不注射P D A ,则注射或不注射L U T 对I F N -γ+C D 4+和T N F -α+C D 8+细胞比例均有显著影响(F =44.31~147.23,P <0.05);对小鼠注射或不注射L U T 时,则注射或不注射P D A 对I F N -γ+C D 4+和T N F -α+C D 8+细胞比例均具有显著的影响(F =8.98~71.80,P <0.05),见表1㊂表1 各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标志荧光强度和T 细胞标记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n =3, x ʃs )组别荧光强度i N O SC D 206阳性细胞比例(χ/%)I F N -γT N F -α模型组860.30ʃ48.192327.00ʃ166.400.55ʃ0.141.24ʃ0.14P D A '组1483.00ʃ120.001327.00ʃ 8.661.76ʃ0.143.87ʃ0.86L U T 组1339.00ʃ132.001244.00ʃ29.943.09ʃ0.327.10ʃ0.31P D A +L U T 组2531.00ʃ26.0863.00ʃ34.775.36ʃ0.7914.53ʃ1.943 讨 论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是肿瘤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11]㊂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激活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一直是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和热点[12-13]㊂而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㊁放疗等,毒副作用大,患者难以耐受[14],因此需要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抗肿瘤疗法㊂㊃202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JP r e c i sM e d,J u n e2023,V o l.38,N o.3研究表明,激活A P C细胞是抑制肿瘤免疫耐受的关键[15],因为A P C细胞在体内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激活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功能的关键起始点[16]㊂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L U T可以促进体外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9]㊂巨噬细胞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7-18],其中M1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而M2巨噬细胞促进肿瘤生长,使M2巨噬细胞复极化为M1巨噬细胞或者抑制M2巨噬细胞生成是治疗实体瘤的经典理论[19]㊂光热治疗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与传统手术切除肿瘤相比,虽然在治疗位置上具有局限性,但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同时,会有大量肿瘤相关抗原(T S A)和肿瘤特异性抗原(T A A)的释放,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的主动免疫应答[20-22]㊂此外,P D A经近红外照射后产生的热能还有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激活荷瘤小鼠免疫反应的作用[23]㊂P D A作为生物材料已被广泛应用[24-26],具有清除自由基㊁屏蔽紫外线㊁光热转化等功能[27]㊂本研究使用盐酸多巴胺合成P D A,S E M下显示其球形颗粒直径<1μm,说明其吸附能力较强;通过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接触角,显示接触角为锐角,说明本研究合成的P D A具有亲水性;C C 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P D A'组对于细胞活性没有影响,提示本研究合成的P D A生物相容性良好㊂本研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L U T对R 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L U T+I L-4组与I L-4组相比,M2标志因子C D206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L U T+L P S组与L P S组相比,M1标志因子i N O S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提示在R AW264.7细胞系中L U T可以抑制M2的极化,并促进M1极化㊂本研究又通过构建黑色素瘤小鼠模型,验证L U T是否可以抑制M2极化并促进M1的极化,研究结果显示,P D A+L U T组小鼠脾脏中i N O S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C D206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再次说明P D A 联合L U T治疗将会抑制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向M2极化㊂本研究构建了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发现不注射P D A的模型小鼠经过近红外线照射后,并不能在肿瘤部位聚集热能,而注射P D A的模型小鼠经过近红外线照射后,可在肿瘤部位聚集热能,从而起到杀灭肿瘤的作用㊂同时P D A+L U T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与其他组比较显著减缓,并且其生存率与其他组比较显著延长,说明P D A并L U T治疗后会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并提高生存率,提示光热治疗后肿瘤部位会有大量抗原释放,与L U T共同作用下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㊂巨噬细胞的M2极化是产生肿瘤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之一[28-29],为了进一步证明打破M2免疫耐受的微环境后,C T L是否被激活,本研究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结束后第7天时小鼠脾脏组织,结果显示P D A+L U T组小鼠脾脏中C D4+I F N-γ+细胞比例与其他组比较显著上调,说明小鼠脾脏中T h1细胞增多㊂本研究同样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治疗结束后第7天小鼠脾脏组织中C D8+T N F-α+细胞的比例,发现P D A+L U T组与其他组的C D8+T N F+细胞比例比较显著上调,大量的杀伤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也预示着P D A+L U T组存在着较多被激活的C D8+T细胞,并且有着较为强大的杀伤功能[30],因此在P D A并L U T治疗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后,增强T h1以及C T L的功能,最终激活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㊂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P D A并L U T联合治疗黑色素瘤模型小鼠以后,会诱导小鼠机体产生抗肿瘤的主动免疫应答,从而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并且促进其向M1极化,增加小鼠脾脏组织内的C D4+I F N-γ+和C D8+T N F-α+细胞比例,其抗肿瘤免疫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T h1-C T L发挥作用的㊂本研究为小鼠实体瘤消除后释放抗原激活机体免疫能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㊂伦理批准和动物权利声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动物实验均已通过青岛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文件号Q D U A E C2022493)㊂所有实验过程均遵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㊂作者声明:李程琳㊁李玲㊁王梓聿㊁曹丁元㊁国超凡参与了研究设计;李程琳㊁王爽㊁李玲参与了论文的写作和修改㊂所有作者均阅读并同意发表该论文㊂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㊂[参考文献][1]P R E N D E R G A S TGC.I mm u n ee s c a p ea s a f u n d a m e n t a l t r a i to f c a n c e r:F o c u s o n I D O[J].O n c o g e n e,2008,27(28):3889-3900.[2]P R E N D E R G A S T G C,J A F F E E E M.C a n c e r i mm u n o l o g i s t sa n dc a n c e rb i o l o g i s t s:W h y w ed i d n t t a l kt h e nb u tn e e dt on o w[J].C a n c e rR e s,2007,67(8):3500-3504.[3]Y I NSS,G A O F H.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o f t u m o r c e l l i m-m u n e e s c a p em e d i a t e db y C D24/s i g l e c-10[J].F r o n t I mm u n o l, 2020,11:1324.[4]K A K E J IY,O S H I K I R IT,T A K I G U C H IG,e t a l.M u l t i m o-㊃30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JP r e c i sM e d,J u n e2023,V o l.38,N o.3d a l i t y a p p r o a c he st oc o n t r o le s o p h a g e a lc a n c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e m o r a d i o t h e r a p y,c h e m o t h e r a p y,a n d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J].E s o p h a g u s,2021,18(1):25-32.[5]C HU KF,D U P U Y D E.T h e r m a l a b l a t i o no f t u m o u r s:B i o-l o g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 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r a p y[J].N a tR e vC a n-c e r,2014,14(3):199-208.[6]L IL,Y A N G S,S O N G LJ,e ta l.A ne n d o g e n o u sv a c c i n eb a s e do n f l u o r o p h o r e s a n dm u l t i v a l e n t i mm u n o a d j u v a n t s r e g u-l a t e st u m o r m i c r o-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s y n e r g i s t i c p h o t o t h e r m a la n d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J].T h e r a n o s t i c s,2018,8(3):860-873.[7]S H A N G T Y,Y UXY,H A NSS,e t a l.N a n o m e d i c i n e-b a s e dt u m o r p h o t o t h e r m a lt h e r a p y s y n e r g i z e di mm u n o t h e r a p y[J].B i o m a t e r S c i,2020,8(19):5241-5259.[8]H O U XY,T A O Y K,P A N G Y Y,e t a l.N a n o p a r t i c l e-b a s e dp h o t o t h e r m a la n d p h o t o d y n a m i c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f o rt u m o r t r e a t m e n t[J].I n t JC a n c e r,2018,143(12):3050-3060.[9]T I A NL,WA N GS,J I A N GS S,e t a l.L u t e o l i n a s a n a d j u v a n te f f e c t i v e l y e n h a n c e s C T L a n t i-t u m o r r e s p o n s e i n B16F10m o u s em o d e l[J].I n t I m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2021,94:107441.[10]G UZJ,Z HU S,Y A N L,e t a l.G r a p h e n e-b a s e ds m a r t p l a t-f o r m s f o r c o m b i n e d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J].A d v M a t e r,2019,31(9):e1800662.[11]J I A N G XJ,WA N GJ,D E N G X Y,e t a l.R o l eo f t h e t u m o r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P D-L1/P D-1-m e d i a t e d t u m o r i mm u n e e s-c a p e[J].M o l C a n c e r,2019,18(1):10.[12]M E L L MA NI,C O U K O SG,D R A N O F FG.C a n c e r i mm u n o-t h e r a p y c o m e s o f a g e[J].N a t u r e,2011,480(7378):480-489.[13]HA R A R IA,G R A C I O T T IM,B A S S A N I-S T E R N B E R G M,e t a l.A n t i t u m o u rd e n d r i t i cc e l lv a c c i n a t i o ni na p r i m i n g a n db o o s t i n g a p p r o ac h[J].N a tR e v D r u g D i s c o v,2020,19(9):635-652.[14]Z E N G Y.A d v a n c e s i n m e c h a n i s m a n dt r e a t m e n ts t r a t e g y o fc a n c e r[J].C e l lM o l B i o l(N o i s y-l e-g r a n d),2018,64(6):1-3.[15]S MY T H M J,N G I OW SF,R I B A S A,e ta l.C o m b i n a t i o nc a n c e r i mm u n o t h e r a p i e s t a i l o r e dt ot h e t u m o u rm i c r o e n v i r o n-m e n t[J].N a tR e vC l i nO n c o l,2016,13(3):143-158.[16]W I L K E C M,K R Y C Z E KI,Z O U W P.A n t i g e n-p r e s e n t i n gc e l l(A P C)s u b s e t s i no v a r i a nc a n c e r[J].I n tR e vI mm u n o l,2011,30(2-3):120-126.[17]L I SS,Y UJL,HU B E R A,e t a l.M e t a b o l i s md r i v e sm a c r o-p h a g e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i nt h et u m o r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J].C e l l R e p,2022,39(1):110609.[18]WA N G H G,Y U N G M M H,N G A N H YS,e t a l.T h e i m-p a c t o f t h e t u m o r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o n m a c r o p h a g e p o l a r i z a-t i o n i n c a n c e rm e t a s t a t i c p r o g r e s s i o n[J].I n t JM o l S c i,2021, 22(12):6560.[19]X I A Y Q,R A OL,Y A O H M,e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m a c r o p h a-g e s f o r c a n c e r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a n dd r u g d e l i v e r y[J].A d v M a-t e r,2020,32(40):2002054.[20]HA N N A M GJ r,P E T E R SL C.S p e c i f i c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o fe s t a b l i s h e dv i s c e r a lm i c r o m e t a s t a s e sb y B C G-t u m o rc e l lv a c-c i n e a l o n eo ra sa nad j u n c t t os u r ge r y[J].C a n c e r,1978,42(6):2613-2625.[21]J A I NPK,L E E KS,E L-S A Y E DIH,e t a l.C a l c u l a t e da b-s o r p t i o na n d s c a t t e r i n gp r o p e r t i e so f g o l d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o f d i f-f e r e n t s i z e,s h a p e,a n d c o m p o s i t i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 s i nb i o l og i c a li m a g i n g a n db i o m e d i c i n e[J].JP h y sC h e m B,2006,110(14):7238-7248.[22]N I ES,E MO R YSR.P r o b i n g s i n g l em o l e c u l e s a n ds i n g l en a-n o p a r t i c l e s b y s u r f a c e-e n h a n c e dR a m a n s c a t t e r i n g[J].S c i e n c e, 1997,275(5303):1102-1106.[23]L IY,H EL H,D O N G H Q,e t a l.F e v e r-i n s p i r e d i mm u n o-t h e r a p y b a s e d o n p h o t o t h e r m a lC p G n a n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s:T h ec r i t i c a l r o l e o fm i l dh e a t i n r e g u l a t i n g t u m o r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J].A d vS c i(W e i n h),2018,5(6):1700805.[24]WA N G YT,HU A N GQ,H EX,e t a l.M u l t i f u n c t i o n a lm e l a-n i n-l i k e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f o rb o n e-t a r g e t e d c h e m o-p h o t o t h e r m a l t h e r a p y o fm a l i g n a n t b o n e t u m o r s a n do s t e o l y s i s[J].B i o m a t e-r i a l s,2018,183:10-19.[25]Z H A N GF,Z HA N G Q,L IXY,e t a l.M u s s e l-i n s p i r e dd o p a-m i n e-C u I Ic o a t i n g sf o rs u s t a i n e di ns i t u g e n e r a t i o n o fn i t r i c o x i d e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o fs t e n tt h r o m b o s i sa n dr e s t e n o s i s[J].B i o m a t e r i a l s,2019,194:117-129.[26]L IXY,L I UJX,Y A N GT,e t a l.M u s s e l-i n s p i r e d b u i l t-u ps u r f a c e c h e m i s t r y f o r c o m b i n i n g n i t r i co x i d e c a t a l y t i c a n dv a s-c u l a rc e l ls e l e c t i v e p r o p e r t i e s[J].B i o m a t e r i a l s,2020,241:119904.[27]L I U YL,A IK L,L U L H.P o l y d o p a m i n ea n d i t sd e r i v a t i v em a t e r i a l s:S y n t h e s i s a n d p r o m i s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e n e r g y,e n-v i r o n m e n t a l,a n db i o m e d i c a l f i e l d s[J].C h e m R e v,2014,114(9):5057-5115.[28]F A N G W L,Z HO UT,S H IH,e t a l.P r o g r a n u l i n i n d u c e s i m-m u n e e s c a p e i nb r e a s t c a n c e r v i au p-r e g u l a t i n g P D-L1e x p r e s-s i o n o n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m a c r o p h a g e s(T AM s)a n d p r o m o t i n gC D8+Tc e l l e x c l u s i o n[J].JE x p C l i nC a n c e rR e s,2021,40(1):4.[29]W E IC Y,Z HU M X,Z H A N G P F,e ta l.P K Cα/Z F P64/C S F1a x i s r e s e t s t h e t u m o r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f u e l sa n t i-P D1r e s i s t a n c ei n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J].J H e p a t o l, 2022,77(1):163-176.[30]C U I C,J O S H INS,C R A F TJ E.N e o a n t i g e n d r i v e nB c e l l a n dC D4+T f o l l i c u l a r h e l p e r c e l l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p r o m o t e s r o b u s t a n-t i-t u m o rC D8+T c e l lr e s p o n s e s[J].JI mm u n o l,2021,184(25):6101-6118.e13.(本文编辑耿波厉建强)㊃40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作者:嵇晶晶,包颖兰,于常华,崔凤,吕慧芳,徐玉清【摘要】目的比较DC及IL2,IL15维持NK细胞体内活性的作用效果。
方法 DAPI标记的NK细胞输入负瘤小鼠体内,同时分别给予DC、IL2及IL15,不同时间取肿瘤组织,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MTT法测NK杀伤活性。
结果 DC可增强NK杀伤活性,NK/DC为1∶1时N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NK/DC为10∶1时(P<0.05)。
肿瘤组织内NK分布呈时间及剂量相关性,DC组NK浸润数量多于IL2组及IL15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24小时内DC可维持并促进NK细胞活性,无需依赖外源性细胞因子。
NK与DC的相互作用与剂量相关。
【关键词】 NK;DC;IL2;IL15;荧光显微镜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对宿主自身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
细胞因子IL2及IL 15可调节其杀伤及分泌功能。
DC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内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表达共刺激分子,分泌细胞因子,诱导初始免疫应答。
NK细胞通过直接作用或生物信号间的协同作用活化DC,DC又可促进NK分泌功能,诱导CTL反应[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比较IL2, IL15及DC与NK细胞的作用效果,寻求NK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最佳效应的适用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与材料rhIL2购自北京远策药业有限公司;rmIL15,rmIL4,rmGM CSF购自英国Peprotech EC公司;Dynabeads M450CD8购自美国Dynal Biotech公司;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C57BL/6小鼠,雄性,18~22 g,8~12周龄(购自哈医大二院动物实验中心)。
癌症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相互作用
癌症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相互作用【摘要】对癌症治疗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可以知道现在我国治疗癌症的方法一般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种,免疫治疗方式为刺激患者的免疫反应,靶向治疗为抑制肿瘤生长、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为了更好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出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方式。
本文就癌症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升癌症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生存所需的蛋白和通路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主要应用于特殊亚群患者,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消退癌细胞。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也会导致肿瘤出现耐药变异,致使患者病情加重,由此可知,靶向治疗方式能够短时间消退肿瘤,但是持续时间较短,会限制患者的临床治疗。
除此之外,治疗癌症过程中,还会采用免疫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诱导灭杀肿瘤,并形成肿瘤免疫记忆,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提升免疫反应的持久性,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式联合在一起能够互相补充,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肿瘤,降低患者的耐药性,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时,需要对给药剂量、时间、顺序都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提升联合治疗的整体毒性特征。
1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免疫评估时,要做好临床实验工作,对药物进行评估,评估的药物一般为单一药物,评估过程以抗肿瘤免疫为靶点,抗肿瘤反正的产生需要多个免疫过程参与。
在对抗肿瘤反应研究时,发现抗肿瘤反应需要多个免疫过程参与,联合抗肿瘤免疫过程共同治疗,提升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持久性,对肿瘤造成持久性的破坏。
为了达到预期的抗肿瘤免疫,需要捕获肿瘤抗原,并加工进入相容性复合体,使用癌症细胞接种,分化肿瘤特异性T细胞,应用激活性抗体,以增强癌细胞的共刺激作用,保障抗肿瘤的免疫作用能达到预期要求。
2靶向治疗的免疫调节作用2.1靶向治疗和T细胞分化靶向治疗可以有效调节癌症患者的抗原提呈,应用西妥昔单抗和曲妥珠酪氨酸激酶受体Her-2和EGFR中,在患者的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以增强肿瘤抗原提的提呈,提升肿瘤特异性细胞的活性,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提高患者抗肿瘤T细胞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增加肿瘤坏死,增强自然杀细胞的活化,保障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能达到预期目标。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肝脏移植的研究进展
综述・讲座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肝脏移植的研究进展倡饶龙华,李济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92) 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和急性肝脏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肝移植的开展也越来越普遍。
由于肝移植后乃然需要应用适量的免疫抑制剂,移植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求一种可以在肝移植后停用或者减少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在体内外均可以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具有修复受损肝脏的作用,因而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就MSCs在肝移植中对肝脏损伤修复作用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做一综述。
1 MSCs概述1.1 MSCs的来历 MSCs首先被FRIEDENSTEIN等[1]证实为一群来自骨髓且具有再生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形状似成纤维细胞,具有黏附贴壁的特性。
MSCs表达CD29、CD44、CD54、CD71、CD90、CD106、CD105、SB-10、SH-3、SH-4等多种表面抗原标志,但是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记分子,主要利用其特殊的外形和贴壁现象以及多向分化能力与组织中的其他细胞分离。
MSCs不属于造血干细胞,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标记性分子CD34、CD45和CD14,而表达造血干细胞不表达的CD54分子[2]。
近期研究发现MSCs可以来自骨髓,也可以来自脂肪组织,以及胎儿肝脏、血、骨髓、肺脏、脐带血等。
尤其是发现MSCs可以来源于成人脂肪组织,即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stemcells,ASCs),为获得MSCs提供了简便、快速、可行的途径,且ASCs和MSCs具有相似的特性[3]。
体内外实验均证实,MSCs可以最终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肌腱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心肌细胞和肝实质细胞[4]等。
1.2 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前研究显示,MSCs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
细胞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_
细胞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者:王辉抗晶晶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目前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已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的 T 细胞过继免疫疗法不仅可以在体外实验中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且在临床试验中证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从基因水平上解决肿瘤疾病的前沿武器。
本文对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87-02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与放疗,由于不能杀死全部肿瘤细胞,多数患者仍不能免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
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第 4种模式,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细胞免疫治疗是指向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本文将对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的部分细胞作一简要介绍。
1 LAK细胞Grimm 等首先证明使用 IL-2 能够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 LAK 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这类细胞对人肿瘤细胞系具有杀伤功能。
Rosenberg等首次应用 LAK细胞/IL-2 联合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和黑色素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约15-20%的肿瘤患者表现为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1]。
LAK细胞抗肿瘤具有如下特点:前体细胞具有异质性,包括NK细胞和 T 细胞;发挥杀伤活性不需要抗原的致敏,并无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限制;可以杀伤对 NK 细胞不敏感的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杀伤作用需要细胞因子的激活,以IL-2的激活作用最强。
LAK细胞是目前应用较广、疗效明确的肿瘤过继性细胞治疗方法。
2 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细胞)是由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CIK细胞兼具 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 NK 细胞的非 MHC 限制性杀瘤等优点,并且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小等特点。
NK细胞的研究进展
NK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01
抗肿瘤作用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异常或 恶性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形成和 扩散。
02
03
抗病毒作用
免疫调节
NK细胞能够通过释放细胞因子 和趋化因子等机制,抑制病毒复 制和感染。
更多可能性。
03 NK细胞的激活与调控
NK细胞的激活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02
03
自然杀伤
NK细胞在体内充当第一道 防线,能够自然杀伤某些 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 以及异常细胞。
激活信号
NK细胞通过识别被感染或 异常细胞表面的受体,接 收激活信号,从而启动杀 伤机制。
细胞因子的作用
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 和白介素-2等能够激活 NK细胞,增强其杀伤活性。
硬皮病
NK细胞能够清除受影响的皮肤细胞,有助于缓解硬皮病等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05 NK细胞的未来研究方向
提高NK细胞的活性与杀伤力
发现新的激活信号
研究并发现能够更有效激活NK细胞活性的新信号分子或途径,提 高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基因编辑与改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对NK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增强其杀伤功能和生存能力。
NK细胞的调控因素
抑制性受体
NK细胞表面存在抑制性受体,能够接收抑 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免疫抑制分子
某些免疫抑制分子如CTLA-4和PD-1等也能够抑制 NK细胞的活性,维持免疫平衡。
细胞内信号转导
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受到细胞内信号转导的 调控,如MAPK和PI3K等信号通路对NK细 胞的活化具有重要作用。
肿瘤干细胞和NK细胞的相互作用
肿瘤干细胞和NK细胞的相互作用在癌症免疫研究中,肿瘤干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肿瘤干细胞是癌症起源和发展的关键细胞,它们能够产生各种类型的癌细胞,并且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复制能力。
而NK细胞则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直接识别和杀死靶细胞,包括癌细胞。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干细胞和NK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一方面,肿瘤干细胞能够抑制NK细胞的活性,通过释放免疫抑制性因子来减少NK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
另一方面,NK细胞也能够直接攻击肿瘤干细胞,从而对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和NK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式,它旨在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对抗癌症。
在免疫治疗中,NK细胞往往被用于治疗癌症,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抑制NK细胞的活性。
例如,肿瘤干细胞可以释放免疫抑制性因子,如TGF-β、IL-10等,来降低NK细胞的活性。
此外,肿瘤干细胞也可以表达PD-L1等免疫检查位点,来与NK细胞的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
然而,一些研究也表明,NK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际上,NK细胞已经被证明能够直接杀死肿瘤干细胞,并且推测这种杀伤作用与NK 细胞的记忆性有关。
除此之外,NK细胞也可以通过释放细胞毒素、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等方式,对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即通过增强NK 细胞的功能来对抗肿瘤干细胞,从而实现免疫治疗的目标。
在这种策略中,研究人员通过选择性抑制肿瘤干细胞释放的免疫抑制性因子,或通过干预肿瘤干细胞PD-L1与NK细胞PD-1的结合,来增强NK细胞的活性。
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相比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式,增强NK细胞的功能可以更精准地攻击肿瘤干细胞,从而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毒害。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真题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真题1、单选(江南博哥)下列不是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的是()A.瘤组织的排列紊乱、极向明显B.瘤细胞的多形性明显C.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明显D.核仁浓染,体积缩小E.瘤细胞质多呈嗜碱性本题答案:D2、单选呈特征性Flexener-Wintersteiner菊形团排列的肿瘤是()A.黑色素瘤B.胶质瘤C.视网膜母细胞瘤D.无性细胞瘤E.骨肉瘤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视网膜母细胞瘤产生自视网膜胚基,肿瘤细胞为幼稚的小圆细胞,形态类似未分化的视网膜母细胞,可见特征性的Flexener-Wintersteiner菊形团。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预后不好。
3、单选决定肿瘤性质的主要依据是()A.肿瘤的生长方式B.肿瘤的肉眼形态C.患者的发病年龄D.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E.患者的临床表现本题答案:D4、单选下列肿瘤恶变后称之为癌的是()A.淋巴管瘤B.管状腺瘤C.脑膜瘤D.滑膜瘤E.纤维瘤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肿瘤的一般命名原则,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备选答案中只有管状腺瘤是腺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因此其恶性型应为癌。
5、单选前列腺癌()A.ACPB.AKPC.CEAD.AFPE.hCG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骨肉瘤碱性磷酸酶(AKP)表达增高,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ACP)水平增高,大肠癌癌胚抗原(CEA)表达增高,肝癌甲胎蛋白(AFP)表达增高,绒毛膜上皮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表达增高。
6、单选肿瘤的演进是指()A.恶性肿瘤的浸润能力B.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C.恶性肿瘤的直接蔓延现象D.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E.恶性肿瘤的转移现象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其侵袭性增加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可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
肿瘤演进与它获得越来越大的异质性有关。
7、单选下列为恶性肿瘤的是()A.畸胎瘤B.精原细胞瘤C.纤维脂肪瘤D.血管瘤E.软骨母细胞瘤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上述以"瘤"结尾的肿瘤中,只有精原细胞瘤是恶性肿瘤,故正确答案为B。
b16细胞
b16细胞b16细胞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细胞类型,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癌症研究领域。
b16细胞最早来源于小鼠黑色素瘤,具有一系列特定的细胞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b16细胞的来源、特征、应用以及未来展望。
来源b16细胞最初来源于小鼠黑色素瘤组织,是一种体细胞株。
通过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b16细胞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脱附和扩增,成为研究人员研究癌症生物学和治疗的有用工具。
特征b16细胞具有黑色素瘤细胞的特征,包括高度的增值能力、侵袭性和转移性。
这些特征使得b16细胞成为研究癌症发展、转移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理想模型。
另外,b16细胞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易于维持的特点,使得其在实验室中应用较为广泛。
应用b16细胞在癌症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b16细胞模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探索癌症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此外,b16细胞还可以用于评估抗癌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未来展望随着癌症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b16细胞作为一个重要的实验模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探索b16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同时,更深入地研究b16细胞的特性和机制,有助于揭示癌症发展的新机制,为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b16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模型,在癌症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继续为癌症治疗的进步贡献力量。
我们相信,通过对b16细胞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将会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治疗创新涌现。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b16细胞及其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肿瘤治疗中化疗结合NK-T+NK细胞交替疗法的应用
肿瘤治疗中化疗结合NK-T+NK细胞交替疗法的应用1.NK-T+NK细胞交替疗法NK-T与NK两种细胞均对肿瘤细胞有强力的杀伤效果,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但侧重不同,各有优势,同时因个体差异,在免疫治疗中需要考虑人体对不同免疫细胞的敏感度不同,往往单一的NK或NK-T细胞疗法难以预估效果。
将两种细胞疗法结合起来进行交替治疗,可以产生1+1>2的效果,最大化地发挥细胞免疫治疗抗肿瘤的优势,达到对肿瘤细胞全面预防、杀伤和防转移的效果。
1.作用机理NK细胞是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道防线,除了具有强大的杀伤功能外,还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与机体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免疫功能。
另外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
NK细胞治疗适用于肿瘤发展早期和大量瘤负荷减低后及由于肿瘤病人免疫力降低合并其它感染的病人,对经淋巴途径的转移灶有更好效果。
NK-T细胞可以在肿瘤发展各个阶段使用,对控制经血液途径的转移性微病灶有良好效果。
NK-T细胞的作用机理主要分泌IL-2,IL-6,IFN-γ等多种抗肿瘤的细胞因子,另外NK-T细胞还可能促进宿主体内T细胞增殖活化,原始的CD3✚/CD56✚T细胞输注体内后,在宿主机体状态或肿瘤抗原刺激下转变成具有杀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NK-T与NK细胞的结合治疗,可以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对体内的肿瘤细胞以及其他病变细胞能够高效、全面的发挥杀伤效应,并且能很好的预防肿瘤细胞以及其他病变细胞的发生和转移。
1.适应征近年的临床研究显示,NK-T细胞在临床治疗的早、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病例和白血病中均有较好的疗效,NK-T细胞生物免疫治疗适用于:病人在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加NK-T细胞。
化疗放疗期间结合NK-T细胞免疫支持治疗,不仅能有效杀灭残留癌细胞,而且可以提高放化疗病人的自体免疫力,起到支持治疗的目的。
20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20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在2020年11月20至22日举办的ESMO Asia会议上,来自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的Daniel SW Tan 教授做了有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讲座,Tan教授首先报告了免疫联合治疗的必要性及其发展,随后分析了免疫联合治疗带来更多获益的机制,最后总结了在研的新的免疫治疗以及新的可用于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标志物GEP。
免疫联合治疗的必要性正常情况下,肿瘤细胞会释放肿瘤抗原和炎症介质,这些物质被抗原递呈细胞识别后,在Th细胞或Treg细胞协助下,能够激活或抑制杀伤T细胞,最终作用于肿瘤细胞。
现代研究显示,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因素非常多,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促进具有免疫原性物质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和放疗,另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治疗就是肿瘤疫苗,通过人工方式更有针对性的释放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原性物质机体免疫系统在主动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同时存在一些抑制肿瘤杀伤的因素,主要包括Treg细胞、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DSC)、巨噬细胞、免疫抑制因子、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已知的 免疫检查点以及参与免疫检查点调节的因素众多,研究较多的主要包 括 B7 家族,如PD1/PDL1/CTLA4,新 Ig 超家族,如 TIM3/ LAG3/ TIGIT ,TNFR 超家族,如OX40, GITR ,游离的抑制因素,如IDO , 精氨酸酶,腺苷;新发展起来的细胞治疗,如CAR-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的 治疗也会影响机体杀伤T 细胞对肿瘤的作用。
总之,参与抗肿瘤免疫 反应的因素非常多,单一针对某个靶点的治疗一定存在某些必然的内 在缺陷。
Tan WL et aL The Lancet Oncology 2016图1不同抗肿瘤免疫治疗 大量研究显示,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的患者生存优于对照组患者 和靶向治疗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研究・联合应用NK细胞及CTL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影响余少鸿1,汤荣春1,PerHBasse2(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650011;2.美国匹兹堡大学肿瘤中心,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15213‐1863) 摘 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自然杀伤(NK)细胞及细胞毒T细胞(CTL)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作用。
方法 提取NK细胞及CTL,分别用白细胞介素‐2(IL‐2)(6000IU/L)、IL‐2(600IU/L)及植物血凝素(8μg/mL)活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受体,将NK细胞及CTL互为靶细胞及效应细胞进行细胞毒性实验;以黑色素瘤B16细胞为靶细胞检测CTL的杀伤率。
结果 NK细胞表面受体NK1.1+的百分比在87%以上,NKp46+在90%以上;CTL表面受体的百分比在CD3+99%以上,CD8+在98%以上。
NK细胞与CTL相互无细胞毒性,联合应用NK细胞与CTL明显增加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论 联合应用NK细胞及CTL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有协同杀伤作用。
关键词:黑色素瘤,实验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自然杀伤细胞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2.09.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48(2012)09‐0‐0EffectsofcombinationofNKcellsandCTLonB16melanomacellsYuShaohong1,TangRongchun1,PerHBasse2(1.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Kunming,Kunming650011,China;2.UniversityofPittsburghCancerCenter,Pittsburgh,Pennsylvania15213‐1863,USA.)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effectsofcombinationofnaturalkiller(NK)cellsandcytotoxicTlymphocyte(CTL)onB16melanomacells.Methods NKcellsandCTLwereextracted,andactivatedwithinterleukin‐2(IL‐2)(6000IU/L),IL‐2(600IU/L)andphytohaemagglutinin(8μg/mL),respectively.Flowcytometrywasemployedtodetectthecellularsurfacerecep‐tors.NKcellsandCTLwereservedastargetandeffectorcellseachother,respectively,andthecytotoxicityexperimentswereconducted.B16melanomacellswereusedastargetcellstoassaythekillingrateofCTL.Results ThepercentageofNKcellularsurfacereceptorNK1.1+wasmorethan87%,NKp46+wasmorethan90%.ThepercentageofCTLsurfacereceptorCD3+wasmorethan99%,CD8+wasmorethan98%.NKcellsandCTLshowednomutualcytotoxicity,andcombinationofNKcellsandCTLsignificantlyincreasedthekillingeffectsonB16melanomacells.Conclusion CombinationofNKcellsandCTLpossessessynergistickillingeffectonmelanomacells.Keywords:melanoma,experimental;T‐lymphocytes,cytotoxic;naturalkillercells 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及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是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1]。
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血凝素激活的CTL体外能有效破坏肿瘤细胞[2]。
CTL能够识别结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Ⅰ类抗原及来源于小鼠及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的多肽抗原。
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MHCⅠ类抗原限制性导致CTL不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下调肿瘤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是肿瘤细胞逃避CTL攻击的重要原因之一[3]。
研究表明MHCⅠ类抗原部分或全部缺失是黑色素瘤对CTL不敏感的因素之一[4‐5]。
NK细胞表达自杀相关因子配体(factorassociatedsuicideligand,FasL)、颗粒酶B(granzymeB,GzmB)及穿孔素(perfor‐in)。
NK1.1、NKp30、NKp44、NKp46活化时表达活化性受体NKG2D(natural‐killergroup2,memberD),同时,NK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IL‐12及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通过Fas‐Fas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NKG2D‐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classⅠchain‐relatedproteinA,MICA)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NK细胞可直接杀伤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及肿瘤组织[6],并且对黑色素瘤肺转移也有抑制作用[7‐8]。
细胞因子IL‐2可调节其杀伤及分泌功能[9]。
NK细胞可识别靶细胞“非己”性改变,能够识别无MHC表达或MHC低表达的肿瘤细胞,有利于靶向定位于肿瘤及转移部位[10],而CTL能够识别结合MHCⅠ类抗原的肿瘤细胞,因此,推测联合应用NK细胞及CTL可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及肿瘤细胞培养 C57BL/6雌性裸鼠购自Jackson实验室,匹兹堡大学肿瘤中心无菌环境饲养,8~12周龄。
黑色素瘤B16细胞为匹兹堡大学肿瘤中心实验室保存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含10%灭活小牛血清、2mmol/L谷氨酰胺、0.8g/L链霉素及1.6×105U/L青霉素)中常规培养。
1.2 NK细胞及CTL的分离培养、纯化及表面受体检测 断颈处死C57BL/6裸鼠,取脾脏磨碎,离心5min(离心半径8cm,1200r/min),溶解红细胞3min,再离心、过滤,制成脾单细胞悬液,计数,置于T75培养瓶中,并加入25mL细胞条件培养基及6000IU/mLIL‐2培养。
2天后,用抗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3抗体磁珠(美国DynalBio‐tech公司)纯化,敲除T细胞,制成NK细胞;再加入6000IU/mLIL‐2(美国ChironCorporation公司)培养2~3天后,制得活化NK(adherentNK,A‐NK)细胞。
收获细胞,将每管0.5mol/L细胞离心、取沉淀、混匀,分别加入抗体NK1.1、NKp46、CD3、CD4及CD8,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其表面受体。
脾单细胞悬液的制备同上,加入8μg/mL植物血凝素(美国DIFCO公司)及600IU/mLIL‐2进行培养。
2天后,可见大量细胞聚集成团,静置5~7min,小心吸弃上清液,即可获得细胞团块,再加入600IU/mLIL‐2培养2天,即可制得CTL。
1.3 NK细胞及CTL功能的检测 将51Cr溶液与靶细胞(NK细胞或CTL)混合,于37℃培养1h左右,洗去游离51Cr后,即可得到51Cr标记的靶细胞。
收集CTL或NK细胞为效益细胞,将待检细胞毒性的细胞与51Cr标记的靶细胞混合4h,用γ射线测量仪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每分钟计数(countsperminute,CPM)值,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出NK细胞及CTL的杀伤率。
特异性细胞杀伤率(%)=(特异性释放CPM值-自发性释放CPM值)÷(最大量释放CPM值-自发性释放CPM值)×100%1.4 NK细胞及CTL体外对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检测 设立对照组,收集NK细胞和CTL,计数并调整细胞,使NK细胞与B16细胞比值从10∶1稀释至0.312∶1,CTL细胞与B16细胞比值从200∶1稀释至3.12∶1,分别用51Cr标记靶细胞,使这2种靶细胞1∶1混合后,轻轻旋转96孔板(使细胞紧密接触),37℃孵育4h。
即可检测上清液CPM值,计算待检细胞的杀伤率。
特异性肿瘤细胞杀伤率(%)=(特异性释放CPM值-自发性释放CPM值)÷(最大量释放CPM值-自发性释放CPM值)×100%2 结 果NK细胞及CTL的形态、大小均匀,NK细胞表面受体NK1.1+的百分比在87%以上,NKp46+在90%以上;CTL表面受体CD3+的百分比在99%以上,CD8+在98%以上,见图1~3。
NK细胞、CTL相互无细胞毒性,见图4、5。
联合应用NK细胞与CTL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见图6。
图1 NK细胞(左)及CTL(右)的形态表现(倒置相差显微镜×200) 上:CD3;左下:CD8;右下:NKp46。
图2 CTL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 左上:NK1.1;右上:NKp46;左下:CD8;右下:CD3。
图3 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图4 NK细胞:CTL的细胞毒性(4h)图5 CTL细胞:NK的细胞毒性(4h)图6 NK细胞与CTL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3 讨 论研究证实体内外活化NK细胞及CTL均需要IL‐2维持,IL‐2是激发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级联反应的关键因素,活化的NK细胞及CTL均有较高的细胞活性及较高的纯化度[8],同时,也可应用其他细胞因子如IL‐12、IL‐18活化NK细胞,以IL‐2活化的N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力较强[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