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3.13 东汉的兴衰 课件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他参加农民起义军,曾骑牛上阵,最终
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这位“牛背上的开
国皇帝”指的是( D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质帝
D.光武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刘秀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 分析材料
①西汉皇亲血统的布衣→西汉皇室宗亲(指明身份); ②新莽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的末期(指明时期);
5.[2023广州番禺区一模]下表呈现了东汉部分年份的人口与垦田变化情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东汉初年( A )
户数(万) 口数(万) 垦田数(顷)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汉章帝章和二年 汉和帝元兴元年
4 279 634 7 456 784 9 237 112
21 007 820 43 356 367 53 256 229
知识点3 黄巾起义
9.“太平道的首领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10余年间,徒 众达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每方 设一统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材料说明黄巾 起义( D ) A.计划漏洞太多 B.准备时间太短 C.参与力量太弱 D.组织工作得力 【解析】 由材料“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分为36方,每方设一统帅,由 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可知,黄巾起义有周密的计划, 组织工作得力。故选D。
6.“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 身影。下面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 汉代( D )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冶铁技术大发展 D.农耕技术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农业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可知,图片 体现的是牛耕方式的变化,材料说明汉代农耕技术有所发展,故选D。题 干主要关注的是与“牛”有关的文物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而非绘画技巧本身, 排除A;B与文物中“牛”的形象并无直接联系,排除;题干主要体现的是 农业方面的内容,C属于手工业方面的成就,排除。
第13 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 课 东汉的兴衰1.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建立 背景西汉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公元9 年,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他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 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起兵刘秀以“复汉”为旗号,率军打败王莽的主力,势力不断扩大 建权25 年,刘秀称帝(光武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统一 刘秀称帝后,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光武中兴 措施经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政治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民族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形成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经济发展 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手工业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发明了水排;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2.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西汉衰落王莽建立新朝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兴盛 衰落瓦解中央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地方豪强大族势力不断壮大。
他们占有田庄,役使大量农民,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3. 黄巾起义背景东汉后期,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徒增多爆发184 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被称为“黄巾军”结果在东汉军队和各地豪强武装的围剿下,失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易误警示1.“光武中兴”即中兴汉室之意: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三是天下出现安定的局面。
2.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直接原因是皇帝年幼,母后临朝,主少母壮。
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击
画
鼓
像
说
砖
唱
俑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 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 因?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 农民负担 3、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节俭等
东汉陶制 院落模型
陶院落特点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韭菜的由来
据说,刘秀在一次与王莽的大战中兵败,军队溃散。逃跑 中的刘秀慌不择路,来到一处村寨即亳州泥店村。他饥渴难耐, 寸步难行,便爬向一家茅庵,说明来意。茅庵主人夏氏老汉闻声 相迎,见刘秀银盔银甲,相貌堂堂,觉得此人非同一般,就把刘 秀扶进庵中,可因家中贫穷,少饭无菜,夏老汉便到庵外割野菜 烹调让刘秀充饥。饥不择食的刘秀一连吃了三碗野菜,方缓过神 来,便问老汉这么好吃的菜是什么菜,夏老汉如实回答,刘秀便 说既然是无名野菜,今天它救了我的命,就叫它“救菜”吧。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 致使朝政腐败,社会秩序混乱,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 向衰亡。
叁 黄巾起义 大汉江山谁主沉浮
1、原因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 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义兄、 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刮)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 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1、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 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2、通过整顿吏治,官场风气 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 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 之誉。
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33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2、东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25年 都城: 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6— 57),汉景帝后裔。新 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 王莽,昆阳之战,光武 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 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 解。统一天下,定都洛 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 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 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庙号世祖。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章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少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废帝
19岁 10岁 满月 13岁
幼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33岁 27岁 2岁 32岁 8月卒 30岁 3岁 9岁 36岁 34岁 6月废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 负担,减轻刑罚;
缓解劳动力缺失 恢复发展经济
(2)合并郡县,裁减官 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
(3)允许北方少 数民族内迁,缓和 民族矛盾。
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4、光武中兴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 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的兴衰得到哪些历史经验或 者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 应民心,注重民生。 2、体恤民情,善于调整政策,让 人民安居乐业
东 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东 汉
汉 的 建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
刑罚;(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读 图 学 史:
东
历史信息?
汉 彩 绘
展现了汉代高 超的雕塑艺术
击
有助于我们了解
鼓
当时的文化生活
说 唱 俑
增加了我们对说 唱人的直观感受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 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猜猜“我”是谁?
汉景帝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 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义
起义者头绑黄巾,
被称为“黄巾”
时间: 184年 人物: 张角等 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结局:被镇压,但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东 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东 汉 的
汉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的 建
措施:((32))合允并许郡北县方,少裁数减民官族员内,加迁强,对缓官和吏民的族监矛盾。
他创立的太平道,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 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 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 美好的事情。张角创立太平道的目标十分明确, 即借用宗教旗帜,争取民心,组织群众,推翻 腐败的东汉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黄
黄巾起义口号:
“苍天已死,
巾
黄天当立;
起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6.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 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13东汉的兴衰
皇帝驾崩,年幼皇帝即位,外 戚宦官专权的事件重演。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皇帝早逝
幼年即位
外戚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实质是豪强地主与皇权的 斗争。
“跋扈将军”梁冀(?-159年):
东汉后期外戚出身的权臣。有一妹是汉 顺帝的皇后。141年梁冀成为大将军,顺帝 死后,立2岁的冲帝即位(后不久去世)。 梁冀又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 “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毒杀,再立十 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 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159年, 梁皇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 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 并被杀。 梁冀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 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 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西汉后期政局——西汉灭亡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 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 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 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王莽是汉元帝的皇 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 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 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 “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 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3、光武中兴 目的: 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 以 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柔 术 治 天 下
深得民心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 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 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简政安民
以民为贵
而重新兴盛,史 称“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视频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 发明和 运用过 程。
课堂总结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 上第一 次打破 世界各 地区的 封闭状 态,逐 渐使世 界连成 一个整 体。为 什么在 以后的400年间 会产生 这样的 奇迹? 简而言 之,是 由于资 本主义 创造了 巨大的 生产力 。以蒸 汽机为 代表的 第一次 工业革 命和以 电动机 为代表 的第二 次技术 革命, 人类的 生活 进入了 一个新 时期。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 ,提出 “‘工 业革命 ’首先 从英国 开始的 条件有 哪些” 这一问 题,让 学生带 着问题 阅读该 部分内 容,并 勾画重 点。( 板书问 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 场等方 面解答 上一问 题,引 用《共 产党宣 言》中 的句加 以辅助 解释。 (分点 板书答 案)
2.刘秀以柔术治天下,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
中兴”的局面。他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A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3.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 社会状况( C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丰衣足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商品经济的繁荣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资本 主义制 度在欧 美进一 步巩固 和扩大 。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展开, 欧美主 要资本 主义国 家的经 济迅速 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三、黄巾起义——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时 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太平道的创始人) 原 因: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繁,人民苦难深重 结 果:起义被镇压 影 响: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中央政权名存实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猜猜“我”是谁?
汉景帝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 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经济凋 敝,吸 取新朝
1.九次下令释放奴婢
柔
2.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术
灭亡教 4.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训 5.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
治 国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 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 荣局面。那么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 共同原因?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材料1:“大兴徭役,重增第1赋3课敛,东征汉的发兴如亡雨…(民)饥馑…死于 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
材料2:“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后汉 书•光武帝传》(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十钱涨至 两千钱) 思考: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外戚宦官交 替专权对东汉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东汉的衰亡
政治统治腐朽 自然灾害频繁 人民苦难深重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A
C.谋权纂位
D.联盟征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万
105年
5300多万
——据范晔《后汉书·郡国一》《后汉 书·郡国五》编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光武中兴”。
材光料武2中:兴垦的田含倍义多:,一境是内使丰衰给落。的汉
——《后汉书》卷七六《王景传
》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的恢复 吏发称展其;官三,是民天安下其出业现。兴盛局面。
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武中兴”。
No
Im自age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独立的私人武装力量,豪强地主的田庄俨然就是一 个独立性很强的王国。经济上,它们不断膨胀的势力是对国家小农经济的 严重破坏;政治上,它们是中央集权的离心力量;军事上,它们拥有不断 壮大的私人武装力量,是对国家统一局面的严重威胁。在黄巾大起义和汉 末大乱中,许多豪强大族乘机割据称雄,如曹操、袁绍、孙坚等。在镇压 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他们的势力不断壮大。从公元190年讨伐董卓伊始, 这些地方军阀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最终发展为全国性的混战。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 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 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此后 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 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 解。
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改刺史为州牧。
军阀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职减损,十置其一。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四:建武二十一年,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 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帝以中国初 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3分钟)
1.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会出现大一统局面呢? 2.面对思想上百家横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一、光武中兴
兴
公元前202年
9年
西汉建立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
越腐败。(外土戚地王兼莽并 问题愈加严夺重取,政社权会,
动荡不安)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 黄巾起义 交替专权
三、黄巾起义
亡
1、原因:P65
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②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③自然灾害频繁
2、时间: 184年 人物: 张角等 组织: 太平道
黄巾起义口号: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起义者头绑黄巾, 被称为“黄巾”
三、黄巾起义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
9.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C.中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现象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10.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西汉在历史上存在
了多少年( A )
A.210年
B.211年
C.212年
D.213年
国家初建 百废待兴
有没人!
长 ①期下战令乱释放使人奴口婢,由6减0轻00农万民锐的减负到担12,00减万轻人刑,法越。来“越天多 的 地农之民性因人为交贵不。起其田杀租奴而婢卖不得身为减罪奴。婢”,受—到—随《意后虐汉待书。》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识点一、东汉建立1.西汉的灭亡: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知识点二、光武中兴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①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③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
启示: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知识点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致使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崇信,把持朝政,又导致宦官专权。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人。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四、黄巾起义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直接原因),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说明其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
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张角创办太平道,经过10年传教,经过了精心的策划。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黄巾大起义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
动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
反抗的情绪蔓延 2、概况:
时间:184年 人物:张角
3、黄巾起义的特点
有有 准组 备织 ,
1。张预言, 明确了斗争目标—— “黄天当立”,起义时 间——“岁在甲子”。
马踏飞燕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 益严重,阶级矛盾也不断 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 灭亡。但王莽政权很快又 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王莽画像
一、光武中兴 西汉建立 1、时 间: 公元25年 2、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3、都 城: 洛阳
刘秀(公元前6年— 公元57年)南阳蔡阳人, 西汉宗室后代。王莽篡汉 后,刘秀兄弟在家乡组织 民众发动起义,在战斗中 刘秀的势力逐步壮大,并 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 力,于公元25年称帝,定 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 称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 清明,社会安定,史称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光武中兴”。
跋扈将军
外戚宦官专权
原因:
影响
这件陶城 堡模型反映 了东汉时期 南方小型庄 园建城堡自 卫的情况。 从模型上看 四周有高墙, 四角建有角 楼,可以了 望和防卫。
汉代庄园中常 见的望楼,高 坐的顶楼上悬 挂大鼓,并有 武士巡视了望, 一有敌情,实 行防御。从这 件望楼模型可 以了解当时豪 强地主称霸一 方、拥兵自保 的情景。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
何作用?
光武帝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东 汉初年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庭院画像砖
二、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 十三年五月,匈奴寇河东。……二十七年五月,北匈奴遣使诣
威乞和亲,二十八年冬,北柔匈兵奴遣戈使贡献,乞和亲。
深得民心 以民为贵 简政安民
东汉宅院画像砖
汉说唱俑 (四川成都出土)
《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武和明帝
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苍蝇老虎一块打
打电话免长途费漫游费
师范生文本教育
——《后汉书•冯衍列传》
公元9年
刘秀于公元 25 年称帝,定 洛阳
都
,
东汉
光武帝
史称
。刘秀就是
。
东汉的建立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武十七年冬,刘秀回老家探望,请家里的亲戚们吃饭,几个 姑姑婶婶辈的老太太喝酒喝的高兴了,就在那互相议论:“文叔
柔 (刘秀的字)小时候人就老实,也腼腆,又温柔又诚实。没想到现
刘秀曾经去长安求学,在街上看到执金吾走过,场面甚是壮观、阔气,大 为感叹,于是做了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 丽华”。这句话广为流传,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 的共鸣。
王莽新政
公元9年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 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 秽huì ”,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的内容 2.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史实及其危害 3.了解黄巾起义的经过及意义 【重点】 1.光武中兴 2.东汉衰落的原因 【难点】 外戚宦官专权对东汉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 课东汉的兴衰
课前自主预习
光武中兴
1. 新朝:公元9 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 东汉建立:公元25 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3. 光武中兴
(1)措施: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光武中兴” 。
知识点 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 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5. 表现: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6. 危害: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 3 黄巾起义
7. 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8. 经过: 184 年,经过精心策划, 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黄巾起义最后被东汉军队镇压下去。
9. 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 1 光武中兴
1. 有人说:“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
”这句话中所提到的“外戚” 是(D)
A. 刘邦
B. 刘秀
C.张角
D. 王莽
2. 面对山河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史称(B)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 休养生息
知识点 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 东汉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C.外戚、宦官发动政变
D.太后夺权临朝称制
A.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
B. 在位皇帝的智力都较低下
C.外戚、宦官发动政变
D.太后夺权临朝称制
4. 观察下面的卡片 ,这是东汉几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情况。
该卡片主要反映
的是
(B) A.宦官专权 B. 外戚专权
C.文官专权
D. 宰相专权
知识点 3 黄巾起义
5. 下列关于东汉衰亡原因的叙述 ,不正确的
是
(A)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
施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朝政日益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发
生
6. 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
是
(C)
A.朝政腐败是其爆发的根本原
因
B. 起义的领导者是张
角
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东汉的统治一蹶不振
课后巩固提升
1. 计算一下 ,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A.211 年
B.193 年
C.210 年
D.194 年
解析】观察时间轴可知 ,公元前 202年西汉建国 ,公元 9年灭亡 ,存在时间是 202+9-1=210
(年)。
2. “光武中兴 ”是指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安定局面。
他采取的下列哪一统治措施 ,与 西汉“文景之治 ”时期采取的措施类似 (B)
A.下令释放奴婢
B. 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
C. 加强对官吏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D. 合并州县 ,裁减官员
3. 下面方框内容反映东汉某一时期的政治现象。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表述 A. 形成 “ 光武中兴 ”局面
B. 导致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C) ,正确的是 (B)
C. 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4.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184 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果:最后被镇压下去
A.时间
B. 领导人
C.口号
D. 作用
【解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喊出的口号。
黄巾起义的口号是死, 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C) 苍天已
图1
图2
(1) 你能从图 1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吗 ?图 2
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 问题 :东汉和帝及以后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偏小。
现象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 图 2 反映的现象给东汉带来什么危害 ?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社会混乱 ,人民遭殃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二 《后汉书 ·皇甫嵩传》记载 ,黄巾起义爆发后 ,起义军 “ 燔烧官府 ,劫略聚邑 ,州郡失 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 ,天下向 (响 )应,京师震动 ”。
(3)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 , 时局动荡不安 ,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加上自然灾害频 繁发生 ,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 , 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