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换过程中译者的策略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两译本的翻译策略的比较
红楼梦两译本的翻译策略的比较作者:李霞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2期摘要: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出于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策略,红楼梦的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分别采用异化、归化来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翻译策略;归化;异化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与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一提起《红楼梦》就自然想到中国民族文化,而一提起中国民族文化,就自然想到了《红楼梦》。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红楼梦》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国,已被翻译为十多种文字,其中著名英语全译本是大卫·霍克斯及其女婿敏福德译的《石头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中国人杨宪益和其夫人戴乃迭译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这两个译本的作者无论从语言处理能力方面还是在翻译能力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们在处理文化内容方面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杨宪益本人认为我国人民应该知道外国的文化遗产,外国人也应该了解中国有多么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翻译中国文化遗产,忠实传达中国文化的灵魂,杨宪益主张译者应该尽量忠实于原文形象。
因此他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
而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则倾向于用西方读者所熟知的形象来代替源语形象,因此他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1.归化翻译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奈达(Nida),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目的语读者置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
奈达认为,功能对等或者动态对等是为了使译文的表达方式自然,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归化是指译者有意识地采用自然流畅的目的语语言结构,使译作符合目的语语法要求,需要时甚至加入解释性话语,以消除源语中的异域文化色彩,从而使译文读起来毫无不顺感和阻碍感。
2.异化翻译翻译中的异化指译者采用与原作作者相同的表达方式,再现源语内容和异域色彩。
译者的主体性对译本的影响——《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
霍译和畅译风格截然不同, 但都得到了广泛好评。 周珏良这样 评价 :霍译本以文雅见长 ,杨译本 以忠实原著见长…如果能同时 “ 阅读这两个译本 .无法阅读原作的人也能理解这本 书的真实面貌 ” ( 良 19 : N 周珏 94 5 3
… …
关 键 词 : 者主 体性 : 梦 译 红楼 中图 分类 号 : 0 文 献标 识码 : I 7 2 A 文 章 编号 :6 32 1 (0 20 -0 4- 17 - 1 12 1)50 2 -2 0
1 . 3泽者 的 动机 任何翻译都不可能没有目的。翻译是一种动机 艮 的跨文 强 化活动。 军 珊 栅 直接决定了作品的选择和翻译身 。 潞 梁启超翻译
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9 1 世纪末期, 梁 启超认为翻译是一种振兴国家 的途径 。他认为中国最需要关于西 方法律 , 政治, 历史 , 教育和商业等等的作品翻译来改革中国当时
“ 在汉语中象征“ 龙” 帝王”“ ,权利” “ ,繁荣”而在英语文化中 , 象征“ 邪恶” 是贬义的。所以霍克斯省译了“ 只保留了“ . 龙” 凤”汉语 中的“ 和英语 中的“ 并不完全对等 , 凤” 风” 但都指传说中的神鸟, 表 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意义。
()你倒 也 三从 四德 的 , 这 贤惠也 太过 了! ( 4 3“ 只是 ”第 7回1 Q i d l f il sb i i n iu, rnt o ?・ ut amoe o wf y u m s o adv te ae yu ・ e e sn r ・ (a gp 3 1 Y n , 12)
文 学评 论
译 者 的主 体性 对译本 的影响
— —
《 红楼 梦》 两个英译本的对 比
《红楼梦》两种译文之比较研究
《红楼梦》两种译文之比较研究作者:张丽丽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9期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号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因其在我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翻译版本之多而受到译学界的重视。
当今译界公认的两种最佳英文译本分别为我国学者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
这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
这是由于两个译本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所造成的。
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红楼梦》的英文译本的实例进行对比,对两译本中的人名称谓、诗词、传统文化等的不同译法加以比较,对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及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取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红楼梦》译文比较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一、人名翻译在原著中曹雪芹给每个人物取名都可谓是独具匠心的,使其包含丰富的文化蕴涵和意味。
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使得译者很难在译语中全面准确地再现源语意义的情形。
再加上两位译者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势必会引起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的再认识与再表达的不同。
例1:“老祖宗”、“贾母”杨译:Old Ancestress,Lady Dowager霍译:Grannie,Grandmother Jia文中称贾母为“老祖宗”,是为了显示贾母在贾府中的最高地位,奉承这位家族地位最尊者。
杨译抓住了这一特征,突出了中国文化里“祖宗”受尊敬、有权威的至高地位,译得很贴切。
霍译仅仅译出了表层意思,不够忠实,因为这里的贾母并非一般意义上家庭中的老奶奶。
例2:“凤辣子”杨译:Fiery Phoenix霍译:Peppercorn Feng文中用“辣子”形容王熙凤,意在起到一语双关的效果,既表现出她外表火热、泼辣,又暗示她内心阴险、狠毒。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作者:王婧锦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04期摘要: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版本中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相较而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对《红楼梦》这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比较赏析,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来揭示两种译本的差异以及两种译本分别使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的原因及效果。
以此得出结论:一部好的译作,应在语言层面上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在文化层面上应保留原作的文化背景即运用异化的策略。
关键词: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红楼梦》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21-02一、概述《红楼梦》又称《石头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18世纪诞生于中国清王朝统治时期的一部史诗性巨作,也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内容博大精深。
书中的诗词、建筑、饮食、宗教、典故、服饰等无不显示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翻译之难,可想而知。
现在流行的两个英文全译本都是合作翻译的结果。
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就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以下简称杨译)和戴维·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的《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下简称霍译)。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的译者杨宪益是中国当代成就卓越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他与妻子戴乃迭共同翻译了上百部中国文学作品。
杨氏夫妇以“忠实、清新”为风格,认为“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
因此,他们采用从原文出发的翻译原则,以原文为中心,为了忠于原文保留原文在目标读者眼中的异国情调,此即翻译理论中所说异化策略。
而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主要译者戴维·霍克斯是当代的英国汉学家。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2.句子结构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的句字结构也迥然不同。汉语里面有非常多的连词和介词,而句子之间的连接也不是特别明显。因此译者很难在翻译中掌握两种语言的区别,下列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问了我好几遍,可有看见他的绢子。我哪有那么多工夫管这些事?(P169)
(Y) She asked me several times whether I've seen her handkerchief. As if I had time to bother about such things!
1.字斟句酌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P17)
(Y)She's the terror of this house. In the south they'd call her Hot Pepper. Just call her Fiery Phoenix.
我一见了妹妹,疑心都在他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P17)
(H) The doctor arrived promptly and proceeded to take skybright's pulses. He appeared to be disconcerted by what he found. “Yesterday she seemed to be a little better”,he said,“but this pulse today takes us right back to where we started from---empty, superficial, faint, constricted…”
《红楼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比较《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
霍 译 : e hg o a n l e i l f od fire H rc i n w s e c s d i a c ce o l l e n o n r t g ig
a d cu tr d p a .I wa n l s e e ds t s ̄se e t i mb li e t e tn d wi a p n e el h d wi h s h
语 言研 究
《 红楼梦》 中文化因素 的翻译
比较 《 红楼梦》 第三 回两种 英译本
张 燕
( 安 外 国语 大 学研 究 生 部 , 西 西 安 7 0 2 ) 西 陕 1 18
摘要 : 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 翻 也是 文 化 转 换 过 程 。 不 同
化 意 象 自 然 会 有 许 多 差 异 , 者 如 何 处 理 这 些 差 异 , 显 得 尤 为 译 就
宪 益 和 戴 乃迭 的 译 本 — — T eD em o e ni 以 下 简 称 h ra f dMas nf R o
h i— l s s i h o fp o n x sf c n e s n h d p n a t ar c a p 。 n t e f r o h e ie a i g t u , a e d n s m h
f p a s H rn cl , f e o a obe e a epn at o ed . e ek to d gl hd du l rdjd ed ns e r d
重要 !
c a n . rn c ltw s o d g l n t e fr o oln r g n h is He e ke a fr o d i h om f c i g d a o . e a i
红楼梦两译本里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t e r g o f L n ’ A t r m r y n i ’g i e w s h e i n o o g ’ f e a r i g J n u ,h a
s r c b e a d B o h n S c a m . t u k y h r m i a c a ’ h r s
红楼梦两译本里文化差异的对 比研究
邓 玉 羽
( 中南 大学 外国语学 院
湖 摘要] 《 红楼 梦》是我 国四大古典文 学名著 之一 ,是 一部有 关 中国文化 的 百科 全书 , 《 红楼 梦》 的翻译 对任 何译 者来说都是 一个不 小 的挑 战。本 文借 鉴前人 对 两个译 本 ( 大卫霍克斯 和杨 宪益、戴乃 迭 译 本) 翻译 策略 、翻译 效 果的研 究,通过 分析 两个译 本对 《 红楼 梦》 文化 内容 的翻译 ,进一 步对 比分 析和探 讨 了两个译 本中对 文化 内容翻译 ,意在发掘 更 多影响译者对文化 内容翻译 的因素 。 【 关键词】文化 翻译 策略 译者 译 文
两 个译本的对 比分析
( ) 色彩 词的翻译 看中西 文化差异 三 从 《 红楼梦 》中用 了大量的色彩词汇来描写服饰 、用具 、 建筑和环 境等 ,其 中 “ 红”是贯穿全书 的主色调 。 “ 红”在
汉语 中代 表喜庆 、显贵 、荣耀 等,多为褒义 。下面通过 《 红 楼梦 》中 “ 红色 ”的翻译来进 一步 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 言 的文化 内涵 。 例 :在第 十八 回 “ 元妃 省亲 ”时,贾 元春将 “ 红香绿
m r i g t i — u , h i c v r d a r a e o J n g i e d o e e … s
杨宪益 、戴乃迭又 一次直译 ,将 中国古代地名直现 于译 文 中,同时译者又考虑 了读 者对上下文 的理解 的需要 ,在地 名前加上 了t e a d f t e e in f h l n o 和 h r g o o 。所 以,建立在 “ 实于原作 ,借译作 向外 国读者介绍 中国的传统与文化 ” 忠 这一立足 点的直译 , 自有 它独特 的风姿和生命力 。而霍译 却 用 了英语 里的习语 ,让读者 可 以很好地通过译文 了解 原文 的 意思 。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作者:武雯敏来源:《活力》2009年第08期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的实现离不开翻译,而翻译的成功与否又与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息息相关。
“归化”和“异化”是两个主要的翻译策略。
笔者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依托,从“杨译”和“霍译”对《红楼梦》中文化差异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展开分析论述。
“ 文化差异”翻译活动不仅仅和语言有关,成功的翻译离不开文化的参与。
因此,译者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是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
有人对文化给出过如下的定义:文化就是几代人历经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努力而获取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等级,意义,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宇宙,艺术等的积淀。
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文化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所以译者在从事此项语言文化间的活动时,不可避免的是文化差异问题。
从上面文化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差异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道德,行为,态度,信仰,时间,角色,空间等。
面对如此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采用何种策略来解决文化差异难题,是一个译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禁忌语的翻译禁忌语,指的是人们为免尴尬或攻击他人而避免使用的表达方式。
因为《红楼梦》成书于文字狱盛行的清朝,书中随处可见禁忌语的影子,如“国讳”( “national taboo”),当曹雪芹写到和皇帝相关的事情时,使用“当今” 或“圣上” 来避免直呼当朝皇帝的名讳。
书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禁忌语是“死”。
例如:·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H: And Qin Zhong is Summoned for Premature Departure on the Journey into NightY: Qin Zhong Dying before His Time Sets for the Nether Regions·(秦可卿)“……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操纵与翻译策路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c t a a t sa r n l tonpu pos i ol y ofta l ton r s ai e is powe ea i nsa d t e r lto hi s ulur lf cor Sta s ai r e,de og r nsa i ,tan lton po tc , rr lto n h e ai ns p
t e Ya gsa h n nd Dav d H a i wke h sso h a pulto ert e c son t e ba i ft e m ni a i n ov h hoie o r nsa i ta e esb uc oc o c fta l ton sr t gi y s h s i —
sylsi a l uie dif r tv so sar s l ft fe e c n ta sa i r t itc ly q t fe en eri nsa e u to hedifr n esi r n lton pu pos ,i o o fta sa i n, r nsa e de l gy o r n lto ta l — ton po tc ,i e i e i s n qua iy i owe e a i sbe we n t r nsa o s e pe tvecu t e ,a d t i e a i s psw ih t lt n p rr l ton t e heta l t r ’r s c i lur s n herr l ton hi t he
l ade r i tc v u d t a t ul y pr s r he s o d a ts i al e an o f ihf l e e ve t our e t xt m e s ge i h a g a c e s a n t e t r etl ngua e,t ey t n out t e g h ur O b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
化 层 面 两个 方 面来 比较 两 种 译 本 的 翻译 策 略 。 ( ) 言层 面 的 比较 一 语 例 1第一个 肌肤 微丰 , 中身材 , 凝新荔 , . 合 腮 鼻腻鹅脂 , 温柔 沉 默 , 之 可 亲 _ 观 l 1 。
霍 译 : h r r w s o d m h i t a d s g t T e s D l a fme i e h n l hl t u g i y
He h e r hetxur fn wl pe e ihe s e o e a rc e kswe et e t eo e yr n d l i c e ,h rn s s se ka o s a.Ge l ndde le sg o eft nt a mur e e.s o ke e p o c - helo d v r a pr a h y
摘
要: 红楼梦》 在《 的众多英译版本 中杨 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相较而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 的。对《 红
楼梦》 两种英译本的翻译 策略进行 比较 赏析 , 这 分别从语 言层 面和文化层面来揭 示两种译本 的差异 以及两种译本分别
使 用 了异化 和 归化 的翻 译 方 法 的 原 因及 效 果 。 此 得 出结论 : 部 好 的译 作 , 在语 言层 面上 运 用 归化 的 翻 译 策略 , 以 一 应 而 在 文 化层 面上 应 保 留原 作 的 文 化 背 景 即运 用 异化 的 策略 。
Sh a e l s e .e e v d e h d a g nt e. we t r s r e ma ne .To lok a e s t n r o th r wa O lv e 2 o e h r[. 1
杨 译 : h rt a o e h t lmpado m du e h. T efs w ssm w a pu n f e i h i t i m g
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红楼梦》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 键词】 关 翻译 策略 《 楼 梦》 主 观 因素 ; 观 因 素 红 ; 客
中国 古 典 小 说 的 千 古 绝 唱 《 楼 梦 》 两 个 全 译 本— — 英 国汉 学 红 的 1 . 者 的 翻译 观 译 者 的 翻 译 观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也 影 响着 译 者对 3作 家 大 卫 ・ 克 斯 和 约翰 ・ 霍 闵福 德 翻译 的 T eSo fh tn f h tr o teSoe 以下 简 翻译 策 略 的 选 择 。 宪 益 的 翻译 观 视忠 实 为 第 一 要 义 。 说 “ 者应 尽 y 杨 他 译 称 霍 译)和杨 宪 益 、 乃迭 夫 妇 翻 译 的 A Dra fR dMa s n 以下 量 忠实 于 原 文 的 形 象 , 戴 em o e n i sf o 既不 要 夸 张 , 不 要 夹 带 任何 别 的东 西 。 “ 也 ” 过分 简 称 杨 译1 直 以来 都 是许 多 译 界 学 者从 各 个 层 而 进 行 研究 或对 比研 强 调创 造 性 则 是 不对 的 , 为这 样 一 来 就 不 是 翻译 , 是 改 写 了 。 《 一 因 而 ” 红 究 的焦 点 , 人们 对 两 个 译 本 的评 价 也 渐 趋 于共 识 : 本 认 为 杨 译 以 楼 梦》 而 基 中对 “ 媳 妇做 不 出没 米 的粥 ” 句 的 不 同 译 法便 是 杨 宪益 和霍 巧 一
《 楼梦》 红 中有 一 句林 如 海 说 :贾 府 遣 来 男女 船 只来 接 黛玉 ” “ 。杨 译 为 h ssn ob as i m l n ae t n a t” t h e e 作 为 翻 译 主体 的译 者 在 运 用 翻 译 策 略 时 很 “ a e t w o t w t aea d fm l at d ns 忠实 的传 达 了原 文 从 大 程 度 上 会 受 到 其 自身 文 化 态度 的影 响 。事 实 上 , 要 有 文 化 差 异 存 的 意义 , 语 言 h反 映 了 当时 男 女 之 间 接 受 不 亲 的社 会 习俗 。而 霍 译 只 交 , 在 , 者 就 可能 采取 不 同 的 文 化 立 场 , 取 不 同 的 翻 译 策 略. 而 产 生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更倾 向 于一 种 “ 际 翻 译 ”把 重点 放 在译 文读 者 和 目的 译 采 从
红楼梦两译本里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两译本里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作者:邓玉羽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0期[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翻译对任何译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借鉴前人对两个译本(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翻译策略、翻译效果的研究,通过分析两个译本对《红楼梦》文化内容的翻译,进一步对比分析和探讨了两个译本中对文化内容翻译,意在发掘更多影响译者对文化内容翻译的因素。
[关键词]文化翻译策略译者译文[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51-02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为我国古典小说外文译本之冠。
其中最有影响的两个译本是大卫霍克斯的《石头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中国人杨宪益和其夫人戴乃迭译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将《红楼梦》译成英语,对译者是个挑战。
作为译者杨宪益夫妇的目的是想尽可能多地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是以想多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读者为对象的;霍克斯的翻译目的显然是更多地考虑了译文读者,是为一般的英语读者翻译的,因此他遵循了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因而基本上遵循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
现在学者们一致认为杨译本在翻译策略上多采用异化,属于语义翻译;霍译本则倾向于归化,属于交际翻译。
那么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很多学者借助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等方面来分析两译本在文化翻译上的差异及其原因,这当然具有系统性。
本文则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探讨两个译本中对文化因素的不同处理手法,并试图从主客观两方面来阐述翻译背后的“故事”。
一、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一)从人物姓名、称呼语的角度来看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称呼颇能体现汉民族文化内涵,英译处理时十分棘手,因为在英语国家,杨译本和霍译本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两种翻译样板。
从文化内涵解析《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翻译策略的选择
蓿者 参看前 文注释 。徙 中人 们可 以看 出 ,霍 器本 倾 向于在 挥文 中连行 增 浑或意 ,而裼 箨本一 般不 在文
内做任 何增 删 ,而 是 主要采用 直 或是直 加 脚注 的方法 。
12 堡 网鼯 的翻 .
堡网 是一撞文字游威 , 通遇 言中的同音异羲或一 多羲的现象束制造藏 的效果。 《 在 红樱萝》 输在 捂 音遗 是在 句法 结耩上 都存 在着很 大差异 。原 文能 够引起 蒴 者畲心 一笑 的地 方 ,封于其 他文 化背景 的 蓣者
的人物 封 中 ,妙 趣横 生 的蔓 网藉 常常 出现 ,逭 给 者带柬 了 翻 上 的鞋题 ,因届 漠藉 和英
束 税很可 能畲莫 名其 妙 。那 麽 ,裼 榉本 和霍 挥本 封此是 如何 虞理 的呢 ?例 如 :
( 寅玉 ) 小耗现形笑道 :‘ :“ 我税你们没兄遇世面 ,袄恝得逭果子是香芋 ,却不知盛裸林老箭
10,u ht kwo l a e r he e u o my t…” H. . AN , G Y NG 1 7 , . 8 ) 6 )sc l ud v i t dme t f s ( Y Y G & A , 9 8 P 4 6. a h fg n o wi 霍 克斯 : …E e I ena oe s e isw i m o, er gte syta udh v en “ v ni ' b e frni gnu , hc I n th ai m t l a e e fd c h’ n h a h wo b
e o g u p n u ht s t u …” Ha e, 9 3 P 3 0. o h me ( wk s 1 7 , . 5 )
霍克斯 的浑 文 中 ,原文 提及 的雨侗 屋史人 物 的名字 简化成 了他 们所 代表 的某 一颊人 ,即很有智 谋 的
《红楼梦》两英文译本比较与研究
杨译 :I q u i t e f o r g o t o u r Ol d An c e s t r e s s .
这恰恰与风姐爱出风头,居高自傲,喜欢表现自己的性格
极其 吻合 ,这一 露面 的描写 更是鲜 明至 极。在 两个 不同译
都 ”部分 两个译 本进行对 比分析 。
例2 :“ 我来 迟 了 , 不 曾迎接远 客 。 ” 霍译 :“ O h m y d e r! a I ' m S O l a t e . I m i s s e d s e e i n g t h e a r r i v a l
o f o u r g u e s t . ”
杨译 :“ I ’m v e r yl a t e S OI d i d n ’t g r e e t o l l r g u e s t f r o m
a f a r ! ”
这还 是 黛 玉第 一次 见 到外祖 母 ,老 太太 搂着 小 心 肝, 老 泪纵横 ,身边 的人 ,包括 王夫 人 、李 纨和 所有 的大小 姐 们“ 个 个毕 恭毕 敬 ,屏住 呼吸 ”的时 候 , 只有 风姐 的这 句 话 给人 留下深 刻 的印象 。读者 的感觉和 当时 的林 黛玉 的感
本 中 ,霍 克斯 在 使用英 文形 象 习语 , 连 接 习语方 面生 动地 道 ,非常 流畅 的体现 了原文 的本 意。 从 以上 的两个例 子我们 看到 了两种 版本 的异 同,两个 译 者 分别 有 自己翻 译 的特 点 , 并且 都 有深 厚 的文 学 功底 。 在 翻 译 的语 言风格 上 , 杨 宪益 夫妇 趋 向于 直译 , 这样 在 很 大 程度 上 ,翻 译 的语 言受 到 了限制 。而 霍克 斯擅长 的是 语 言的 功能对 等 , 他翻 译 出的文 章更通 俗 易懂 。在翻 译作 品
异化或归化——《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探讨
异化或归化——《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探讨《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译者是如何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最大限度地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和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标签:《红楼梦》;异化;归化Ⅰ.引言翻译是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信息转换与交流活动,既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是文化的移植和传播过程。
翻译中如何处理源语承载的文化现象尤其是源语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一直是我国译界关注并争论不休的问题。
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了,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采用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 domestication ) 和”异化”( foreignization)。
按照其说法,异化法强调译文应如实传递原作的信息内容,而归化法强调译文与原作对等的表现力。
可见,异化具有源语文化取向,而归化则具有译语文化取向。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它已经被译成20多种语言,仅英文译本已达十数种,其中有两本较为完整而又影响较大的英译本: 一是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Yang) 夫妇翻译的 A Dream of Red Mansions,二是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 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
翻译界普遍认为杨译本偏重于异化翻译,而霍译则偏向于归化翻译。
本文将以这两个英译本为范本,通过对第28回部分译例中相关文化信息翻译的分析,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译者是如何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的形和神,并简要说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及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Ⅱ. 对比分析两译本中文化信息翻译的不同策略及效果本文将以《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为范本,从人名的翻译及宗教文化信息的翻译两方面对比分析杨氏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及其对读者产生的效果。
顺应论视角下《红楼梦》茶文化翻译策略选择--基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看《红楼梦》茶文化翻译策略选择——基于两个英译本的研究摘要:Vershueren的顺应论虽是语用学领域里发展的理论,但是它对翻译也有很强的解释力。
从语言顺应论视角来看,翻译实质上就是译者对目的语动态的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的两部《红楼梦》英译本在茶文化翻译中策略的取舍,探讨译者为满足读者阅读需要和顺应文化语境的目的而采用的个性化翻译策略。
关键字:顺应论;《红楼梦》;英译本;茶文化;翻译策略On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Tea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Based on Analysis o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Abstract:Although Vers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developes from pragmatics, it also has a strong translation explanatory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translation is essentially a dynamic process of choice-making and adapt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Based on Adapt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t translating methods of tea culture. I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s to satisfy the readers‟ needs and to adapt dynamic context.Key words: Adaptation Theory; English Versions; Tea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ong Lou Meng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茶事纷繁复杂,茶诗异彩纷呈,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泛黄书页上四溢茶香,和着笔尖文字深深流淌进读者的心。
文化信息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文化信息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
比研究
李萍香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10(0)3X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的处理一般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两种翻译方法。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研究,就文化信息视角下的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风俗及国家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了两种英译本在翻译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和对目的语文化所起的作用等方面的不同。
【总页数】2页(P139-139)
【关键词】文化信息;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李萍香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学院天河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比[J], 朱敏虹
2.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J], 严钰
3.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曲江集》的文化意象和意蕴的翻译——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 [J], 梁淑英
4.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曲江集》的文化意象和意蕴的翻译——以张九龄的《感遇其一》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 [J], 梁淑英
5.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曲江集》的文化意象和意蕴的翻译——以张九龄的《感遇其一》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 [J], 梁淑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文章 以《 红楼 梦》 两个英译本作为个案研 究, 目的论 角度 、 者的意识形 态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从 译
出发 , 分析 了影 响翻 译 策 略 选择 的 几 个 因素 , 而 指 出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 何 处理 好 归化 和异 化 进 如 之 间的 关 系 . 二 者 相 互 补 充 、 辅 相 成 。 使 相
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 的要 求 , 结合 翻译 目的 和译 文读 者
的特殊情况 , 从原作所提供的多元信息 中进行选 择性 翻译 。 威密尔还特别强调行为发 生的 环境处 于文化背 景之 中 , 不 同文化具有不同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 因此“ 翻译也并非一对
一
突出源语文化 的 “ 异质 性”(o i ns) 即对 目的语 在语 fr g es , en 言及文 化方面都 能形成 挑战 的异族 表达形 式及 异域文 化 , 以“ 阻抗” rs t 目的语文 化 的种族 中心 主义 。异化 策略 (ei ) s
有的文化现象 一直 是我 国翻译 界所 关 注 并争 论不 休 的 问
题 。由于世界各地人们所 处的 自然环境 及 风俗 习惯不 同 , 在不 同语言 中有许多指称同一客观事物的语符 引起 的文化 联想及情趣也各不相 同 。比如“ ” 中国文 化 中象征 着 龙 在
其理论 对我国当前汉英 翻译 中的文化转换仍然具 有高度的
l g aecl r o e t ) 在 目的 语 文 本 的风 格 和 其 他 方 面 a ug ut e r ne , n u i d
汉斯 ・ 威密尔 ( a s・ em e) 行为学 理论 出发提 H m V r er从 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 。(C r t n N r) h sae・ od 翻译 时, ii
同工之处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国译界对异化归化之争 我 的论述愈来愈多 , 的主 张 以“ 化” 有 异 策略 为主 , 的主张 有
、
国 内外 异 化 及 归 化 的 翻译 策 略 理 论
以“ 归化 ” 策略为 主 , 各方 论述都 举 出大量论 据 , 中不乏 其 令人信 服之处 , 然也存有不少偏颇之言。我们认 为 , 无论归 化还是异化 , 只是 两个相对 的概念 , 都 并无 绝对 界限 , 对二
现实指 导意义。 同为美 国 翻译理 论家 的尤金 ・ 奈达 ( u E—
gn Nd ) eeA・ i 则是归化 的典 型代表 之一 , a 他提 出了“ 功能 对等” 早期称为“ ( 动态对 等 ”) 的概念 , 出“ 文应使 读 指 译
者所作 出的反应 与原文 读者 对原 文所 作 出的 反应基 本 一
维普资讯
第2 5卷第 4期 20 0 6年 8月
Vo . 5 N . 12 o 4
2o 6. o 8
文化 转 换 过 程 中译者 的策 略 选择
— —
《 红楼 梦》 两个英译本 的对 比研究
刘正 刚 , 陈首 慧
( 中南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湖南 长沙 407 ) 10 5
致 ” 提倡译 文应 以 目的语 文化为 归宿 (agtag aec — , t e l ug u r n l tr oi t ) 尽量适应及照顾 目的语 文化 习惯 , ue r ne , e d 减轻读 者
阅读负担 , 将译 文读者摆 到了首要位置 。 我 国翻译界持有异 化归化 之类似 的观点 也不少 , 如鲁 迅 的“ 宁信而 不顺 ” 可理解为异化的观点 , 而傅雷 的“ 神似 ”
关键词 : 文化转换 ; 翻译 策略 ; 红楼 梦》; 《 归化 ; 异化
中图分类号 :4 16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15 ( 06 0 0 0 10 70 20 )4— 14—0 3
翻译 中如何处理源语 承载 的文化 现象 , 其是 民族 特 尤
讨翻译 中的异 化策略 , 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尚需探讨 的空 间 ,
然不同的文化联想及情趣 , 如同一张巨大的帷 帐 , 将不 同文 化环境中的人 们分 隔两边 , 而人 们透过这 层 “ 帷帐 ” 了解 所 的异族文化也如同是雾 里看 花 , 东西 方各 国 间这 类差异 而 则更甚。
一
观, 钱钟书的“ 境” 陈西 滢的 “ 化 , 神韵 ” 等则 与归化 有异 曲
者 的 选 择 要 充 分 考 虑 翻 译 目的 、 者 的 意 识 形 态 及 其 所 处 译 的 文 化 环境 等 因 素 。 二 、 译 的 目的 对 翻译 策 略选 择 的影 响 翻
不论 各 国翻译 工 作者 提 出的方法 手段 从何 种角 度切
入, 以何为立足点 , 我们部可将其总结为两种不 同的 翻译策
略 , “ 化 ”(oe nzt n 与 “ 化 ” d m sct n 策 即 异 f ii i ) rg ao 归 ( o et ao ) i i 略。
异化与归化之争已是 老生常 谈的 问题 , 涉及 翻译的 各 个层面 , : 如 语言层 面及 文化层 面 , 等等 。我 们这 里主要 讨 论其文化转化层面 , 也正是 国内外 翻译界 一直 争论不休 这 尚无定论的问题。美国翻译理论 家 劳 伦斯 ・ 努蒂 ( a — 韦 L w rneV nt 是提倡异化 的典型代 表人 物之一 。他提 出了 ec e u ) i “ 文化 翻译 ” 的概念 , 主张译 文应 以源语 文化 为归宿 (ore suc
权力及威严等 , 而其英 文对应 词 dao 西方文 化里却 使 rgn在 人联想起邪恶及凶残。“ 东风” 中 国文 化里代表 着“ 在 助人 成事 的吉兆 ” 在英 国文化 里随 东风而 来 的却 只是 寒冷 萧 ,
条 , 是 中英 两 国所 处 的 气 候 环 境 大 不 相 同所 致 。 这 种 截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