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全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一、生物1. 植物植物植物- 光合作用原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 植物的繁殖:通过种子繁殖、利用根茎和侧枝繁殖、利用叶片繁殖等方式进行。
-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各种气候、土壤和光照条件。
2. 动物动物动物- 动物的结构与运动:动物有不同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使其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其体内结构和生活性等特点进行分类。
- 动物的生活性:动物根据其食性、活动时间等性进行生活。
二、物理1. 能量与力能量与力能量与力-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 机械工作:机械工作是通过力使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
2. 声音和光声音和光声音和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
- 光的传播:光能够直线传播,也能被反射、折射和吸收。
- 颜色与光:可见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三、地理1. 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 月亮和星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是遥远的太阳系中的太阳和行星。
- 季节和气候: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季节的变化,气候受地球自转和倾斜度的影响。
2.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要合理利用资源。
-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保护地球资源和人类生活的重要责任,要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四、化学1. 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会引起物质的转变。
- 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物质可以通过混合和分离来改变其性质和形态。
-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物质,酸性溶液会酸性反应,碱性溶液会碱性反应。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物质和能源、天文和地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科学知识点的总结,以供参考。
一、植物和动物1.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开花与结果、自然与人工的繁殖方法。
3.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养分。
4.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5.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生命活动的周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
6. 动植物相互关系:种子的传播、植食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关系、共生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物质和能源1.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变化。
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常见的物质变化。
3.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4. 热与温度:热传递的方式、热的扩散与传导、温度的测量。
5. 能源与能量转化:常见的能源形式、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能量转化与守恒。
三、天文和地球1. 太阳系:太阳与行星的关系、行星的运动、月亮的运动和月相。
2. 星座和星系:星座的观测、星座的定位、星系的特点。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大陆板块的移动、山脉和地壳变动。
4. 地球的行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与季节、昼夜的变化、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气象现象:气温和气候、天气预报和气象仪器、气象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上是大致的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不同的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复习。
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精简版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全册)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
总(全册)
第一单元万物都有声音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距离和声音的大小有关
- 耳朵是人体感受声音的器官
第二单元可以吸引物体的力
-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磁力是指磁铁对铁、镍、钴等物质的吸引力
- 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第三单元消失的物体
- 溶解是指固体在液体中变成溶液的过程
- 蒸发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 沉淀是指溶液中杂质固体物质沉淀到底部的过程
第四单元变化中的物体
- 物体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本质,如溶解、熔化、冻结等- 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本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五单元测量的基本单位
-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尺子或卷尺测量
-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天平或砝码秤测量
-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用钟表或计时器测量
第六单元水的运动
- 水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 液体的流动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向低处流动
- 地球上水的循环是以蒸发、降水、地面径流等方式进行的
第七单元快乐的游戏
- 运动的好处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不同的游戏可以锻炼不同的能力
- 游戏要体现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
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力、物质的变化、测量
单位、水的循环、运动的好处等多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全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五年
级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档将提供以下科学知识点的总结:
生物学知识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繁殖方式。
3.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组成、食物网的构建、生物之间
的相互依赖关系。
4. 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不同生物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规律。
物理学知识点
1.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3.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产生、电路的开闭和简单电路的组成。
4. 磁力与磁场:磁铁的性质、磁力的产生和磁场的影响。
地理学知识点
1. 天气与气候:天气的变化、气候带的划分和气候与植物、动物的关系。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3. 地貌与水文:地球的地貌特征、水的分布和水循环。
化学知识点
1.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溶解、融化和燃烧。
3. 认识酸碱:酸和碱的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极光)。
人速光源:(点燃的蜡蚀)、(点燃的油灯)、(开启的电灯)、(篝火)、(火炬)、(手电筒)、(点燃的火把)。
月亮、彩虹、玻璃幕墙、反光板等不是光源。
4.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5.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3.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刽(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4.七色光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2.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4.彩虹的颜色从(内圈)至(外圈)接顺序是:紫、靛、蓝、绿、黄、橙、红。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6.光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第1课、地球球内部有什么一.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 6300)干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 -70)千米不等,地慢由(硅、铁、镁)组成,厚约(2900多)干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 3400多)干米二、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能早知道火山喷发、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慢、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一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慢,厚约2900干米。
温度在1200℃--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干米,温度5000℃第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像,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比较薄弱的部位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喷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地表的变化。
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坏处: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益处:1、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把地下形成的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带到地面。
2、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3、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社观。
4、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知识不仅包括基础的自然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的一些关键知识点:一、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了解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3. 月相变化: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三态: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
2. 能量的转换:学习能量守恒的概念,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如何相互转换。
3. 简单机械:认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生物和环境1. 生物的分类:学习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依据。
2. 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3. 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四、人体生理1. 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认识它们的基本功能。
2. 呼吸和循环系统:学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工作机制,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营养和健康:了解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五、科学探究1. 科学观察: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2. 实验设计: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数据分析: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六、科学与社会1. 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知识如何影响和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
2. 科学伦理:学习科学探究中的伦理问题,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探究态度。
3. 科学与环境:理解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科学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探索,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解释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论。
下面是对五年级科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性质受到温度、压强、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3. 能量与传播:能量有多种形式,包括热能、光能、声能等。
能量可以通过传导、辐射和对流等方式传播。
二、生物与环境1. 动物:动物是生物的一类,具有生长、繁殖、运动、感知、呼吸等生命特征。
动物根据其食性和环境习性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2. 植物:植物是生物的一类,具有光合作用、生长、繁殖等特征。
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3. 生物的生存条件:生物对于生存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和气体成分等。
三、天文与地理1. 星球与星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 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多年来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象现象包括风、云、降水等。
3. 天体观测:利用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星星、行星等天体,了解宇宙的奥秘。
四、科学实践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揭示自然规律,学习科学方法和思维。
观察要准确、仔细,实验要严谨、规范。
2. 数据与图表:通过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可以用表格、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一种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对五年级科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物质与能量、生物与环境、天文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对科学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科学实践的培养可以让我们学会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论,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发展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为建设美好的科学世界贡献力量。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章:生物和生态环境- 生物:植物、动物、人类- 生物栖息地:陆地、水域- 生物的分类:按栖息地分、按动物特点分- 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等-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第二章:有昆虫的生活- 昆虫:蚯蚓、蜘蛛、蚂蚁等- 昆虫的分类:按生长状态分、按特征分- 昆虫的生活性和生存方式-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三章:水中生物的生活- 水中生物:鱼、蛙、龟、虾等- 水中生物的生活- 水体的净化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火车行驶的平稳、离心力撑伞、拉力捕鱼等- 滑行:风筝、滑翔机等-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五章:磁与物的运动- 磁铁的特性:南北极、磁力线- 磁性材料:钢铁、镍、钴- 磁铁的用途:指南针、电铃、电动机、电磁铁- 物的运动:滑动、滚动和转动第六章:声音与物体的振动- 声的来源:声源、声响- 声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 声音的强弱、高低- 振动的产生:弹性形变、剪切形变、扭转形变- 振动的现象和应用第七章:光与视觉-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分散、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彩:白光、三原色- 视觉的产生:眼睛的构造和原理、物体的颜色- 光的应用:光的反射、折射、光电效应、能源利用第八章:科学探究- 做实验的基本原理-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实验中的误差-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科学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 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和总结。
五年级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1. 生物学
- 基本植物结构:根、茎、叶
- 基本动物结构:头、躯干、四肢
- 植物生长的条件:水、养分、光线
- 动物生长的条件:食物、水、适宜生活环境
2. 物理学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反射和折射
- 电的基本概念: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物体之间相互作用
3. 化学
-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
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只改变物质的形态而不改变其组成,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通过蒸发、过滤等方法分离
4. 地理学
- 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大陆、海洋、河流、山脉等
- 气候带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
候带
- 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拥有广阔的陆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5. 天文学
- 星座的观察:通过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星
座
-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导致昼夜
交替和季节变化
- 月亮的变化: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转,导致月相的变化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 观察和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记录和分析。
3. 科学态度:好奇心、求知欲、客观性、合作精神。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平衡的概念。
3. 植物的生长: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4.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繁殖、动物的发育过程、动物的迁徙和冬眠。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物态变化的过程。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溶解性、酸碱性。
3.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系统、斜面和楔子的原理。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形成、昼夜更替。
3.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的形成原因和预防。
4. 宇宙的探索:太阳系的构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科技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清洁能源的利用。
3. 科技与健康: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科学锻炼的方法。
4. 科技与信息: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
六、科学实践1. 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
2. 科学项目设计:项目选题、计划制定、实施步骤、成果展示。
3. 科学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4. 科学伦理:科研诚信、生物伦理、环境保护的伦理要求。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一个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所差异。
教师和学生应参考具体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来准备和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人教版五年级全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 糖' 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13、橡皮' 小石块' 木块' 泡沫' 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 小石块' 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 泡沫.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 发现' 推测' 验证的过程.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二' 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二' 实验题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 加清水三' 简答四' 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锐)和(锄)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11'水在4°c以下是热缩冷胀的.12、钢条' 木块' 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二' 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 A、玻璃B、铝合金C、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 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钙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 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 A、铜B、铁C、铝三' 判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J)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X)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X)四' 实验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 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方法2:在水中加盐.五' 简答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 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人教版五年级全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时间一'填空1\ (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 (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 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4、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金中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御和(泄水型)水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 (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虽然像(日唇)'6、(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 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7、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9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金中.10、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1、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14、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15、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16、水金中计时的原理是:容器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二' 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T3T5T1T2T4三' 判断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金中一分钟摆动30次.(")2、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V )四、选择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 A、电子钟B、石英金中C、机械金中2、有一个摆金中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 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9、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1、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一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11'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 (地轴的倾斜)有关.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12、(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3、(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围.14、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1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16、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18、最先证明地球在自传的天文学家是傅科.19、最初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的科学家是贝塞尔.20、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古人观测到不同季节影子有长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二' 填表题1、地球自转的特点是否围绕地轴自转地地轴是否倾斜地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是是不变2、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球形傅科摆自西向东一天3、根据地球的运动完成下表.地球的运动地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自转公转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向' 方式' 方向' 周期' 特点)绕地轴转动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周地地轴倾斜绕绕太阳转动方方向:自西向东周周期:一年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角度大小不变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傅傅科摆天体东升西落卫卫星观测恒恒星周年视差星星座季节交替卫卫星观测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昼昼夜四四季' 极昼极夜三' 简答题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和学说主要有哪些?答: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3、为什么纽约是白天时,是伎晚?答: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和纽约刚好各在一个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对,纽约正对太阳时,刚好背对太阳,所以同一时刻,纽约是白天,是夜晚.4、对于北极星“不动”,该怎样解释?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4、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科学五年级复习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复习知识点科学是探索自然界和宇宙的奥秘,五年级的科学课程通常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复习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构成,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
- 植物的繁殖:种子和孢子的繁殖方式。
三、动物的分类与适应-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 动物的适应: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物质与能量-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能量的转换:化学能、热能、电能等能量形式的转换。
五、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太阳系的构成,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
- 天文现象:日食、月食、流星雨等。
六、力与运动- 力的基本概念:推力、拉力、重力和摩擦力。
-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和方向。
-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
七、环境与资源- 自然资源:水、土壤、矿产等。
- 环境保护: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 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八、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 实验:实验设计、变量控制和数据记录。
- 推理:如何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推理。
结语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复习,五年级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学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 地球和宇宙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天体,围绕太阳公转,同
时自转。
- 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旋转,对地球的潮汐有影响。
2. 物质和能量
-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能量的转换:如热能、电能、光能等,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
持不变。
-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3. 生物和环境
- 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
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4. 人体生理
- 人体的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 人体对疾病的防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 科学探究方法
- 观察: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 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进步。
- 科学伦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 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知识点: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3、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练习题: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通过学习,我知道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流感、非典、麻疹,它们分别是流感病毒、 SARS 病毒、麻疹病毒引起的。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等才能观察到。
4、细菌一般有杆状、球状、螺旋状 3 种基本形态。
5、生活中制酸奶、生产沼气、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等都用到细菌。
6、我知道,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有腹泻、痢疾、食物中毒。
7、蘑菇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5 部分组成。
8、生活中的木耳、香菇、蘑菇、金针菇、灵芝 5 部分组成。
9、蘑菇是依靠地下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10、认识毒蘑菇的方法:一看形状,二看颜色,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11、蘑菇生活在湿润、氧气充足的环境中。
1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13、夏天,鲜肉腐烂变质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14、(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的腐烂,最终分解掉。
15、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6、病毒感染会引发传染病,所以病毒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
(不对。
病毒不都是有害的,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用来制疫苗。
)17、“细菌都是有害的”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不对,细菌也有很多有利的方面,比如发酵酸奶、促进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等。
)18、有人说“真菌对人类有益无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不对,真菌里面的食用菌大多可以食用,但也有少部分有毒。
)第二单元认识自己知识点:1、了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身体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
2、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4、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5、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7、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8、(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9、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0、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5、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6、(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