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中堡镇中堡王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学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要求还尚有差距。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教学效率,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
根据乐亭县教育局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文件及材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数学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力争用1—2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
关注数学课堂,决胜数学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以乐亭县教育局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为指导,以中卜小学数学教研组的要求为工作思路。
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数学教学改革思路,突出数学教学改革重点,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机制为加强领导,保证实践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学校教务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实施小组,领导、指导和组织全校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开展。
1、领导小组:组长:赵晓勇副组长:夏志新2、实施小组:组长:倪晨旭(数学组)成员:侯爽种会芝王永梅马雪娜李晓玲四、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目标任务(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方式等方面。
一、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基于小组合作的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2.设计合作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决。
这样的合作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合理分组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合作。
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的能力相对均衡。
这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学习目标。
二、课堂管理1.制定合作规则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制定合作规则,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尊重他人、积极互助。
可以规定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2.交流引导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
可以采取问答、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即时观察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小组合作的高效进行。
3.个体评价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个体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个体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也可以通过个体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7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7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并不太难,所以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记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中生活和学习。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篇2《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P62例1、例2三维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构建
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构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当前数学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发现,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师生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地。
深入研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两方面考虑,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高效课堂构建理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及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学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通过研究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构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高效的课堂构建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高效的课堂构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1.教学内容解析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
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
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10以内的数字和形状。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描述10以内的数字和几何图形。
3.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10以内的数字和形状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述10以内的数字和几何图形重点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
1.数字0~10的认识和区分。
2.平面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认识。
3.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四、教学方法
1.直接讲授:教师向学生详细地阐述10以内的数字和形状的相关知识。
2.分组探究:让学生自己讨论和探究数字和几何图形的特征。
五、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包含数字和形状的图片,并先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步骤二:知识讲解
1.先介绍数字0~10的认识和区分。
2.再讲述平面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认识。
3.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点。
步骤三:练习
1.根据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和几何图形的绘制。
步骤四:总结
1.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再次温习一遍,并鼓励学生加深对数字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
1.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和描述10以内的数字和
几何图形。
2.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第四单元第6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苏教版
第四单元第6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1.估计商各是几十(或几百)多46÷2= 46÷3= 632÷2= 574÷3=2.竖式计算。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习“方法”学习任务一:合作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算理与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理解算理、算法,同时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1.出示例题7:2. 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3. 提炼数学信息。
4.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312÷4=5.先估计商比100大还是比100小。
(1)100×4=400,312÷4的商比100小。
(2)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是3,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
估算的结果是否接近精确得数呢?尝试笔算。
6.交流汇报312÷4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方法。
(1)3除以4不够怎么办?用31除以4,商的首位7应该写在上面位置?为什么?(是用31个十除以4,最多有7个十,7写在十位上。
)(2)接下去谁会算?追问8表示8个什么?(8表示8个一,要写在个位上)(3)用乘法验算。
7. 小结计算方法。
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如果哪一位有余数,就把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4)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易错警示: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的位数,关键是比较除数与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1.完成计算。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56÷2 268÷4 505÷8 460÷73.学校买来一卷绳,长126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能正确定义物体的形状,确认某一物体所属的类别;2.能辨认和画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对立面相等的物体;3.能够将物体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根据规定的方式分组;4.能够做出有关颜色、大小、形状和多边形数量的推理,并从中归纳出特别的规律。
2. 教材分析2.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形状的定义,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2.同种物体的辨认和分组;3.物体的大小比较;4.图形的颜色和多边形数量。
2.2 教学重点1.能够辨认和画出正方形、长方形;2.能够将带有颜色的物体按照不同的属性分组。
2.3 教学难点1.能够将物体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并做出一定的推理。
3. 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1.归纳法;2.辨认结合实物教学;3.比大小,排序;4.问答法;5.游戏法。
3.2 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辨能力;3.引导学生做出规律性的推理,并启发学生自主地思考。
4. 教学流程4.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形状不一样的图形物件,让学生根据这些形状进行分类。
导入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引起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2 正文(30分钟)1.形状的教学与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根据形状进行分类,并将各种形状的物体画出来,并给出适当的名字。
2.大小的教学与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若干形状不一的物品,并要求学生将其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归纳出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排列规律。
3.颜色和数量的教学与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物品,物品的颜色和数量不同,让学生按照颜色、数量等属性分组,并归纳总结出分组的规律。
4.3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一、教学背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长度、容积等方面。
本教案所设计的是第六课时,“一百以内加法(一)”。
此次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如数棒、颜色骰子、人名币等工具,来感受基础加法中的加法结构及加一的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数码牌,将简单的加数与被加数进行操作。
•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加数与被加数的结合以及加一的作用。
•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培养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体意识,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长久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数数游戏时间:10 分钟在开始本节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到100个物品(如小球、玩具熊、纸片等),分为四组进行计数,每组计数后,将计数结果贴在教室的墙上,有效解决了数字对实际物品的讲解问题。
2. 加一的初步理解时间:10 分钟让同学拿上数棒,展示加一的概念:假设现在有三个小朋友,如果再加一个小朋友,小朋友的数量就变成了四个。
通过展示数棒演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加一的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初步的加法。
3. 小学人名币认识时间:5 分钟在本教学环节,通过铺展人名币,让学生全面了解小学生所使用的人名币种类与金额,并引导学生熟悉了解1元的面值与1角的面值。
4. 小数码牌使用时间:10 分钟本教学环节中的数码牌,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字的简单加法。
教师在教学班上发放一张小数码牌,主要训练单个数字的加法口算的养成,可以将小数码牌发展为一式多份,供学生随时使用。
5. 看图填空时间:10 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来编辑填空题,来让学生知道加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并左右两端交换之后,了解这个加数结果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提高课堂效率:三年级数学教师必须知道的24时计时法教案实践技巧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至理名言在任何领域均是切实有效的。
尤其在现今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时间的利用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直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
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上,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科学地利用24时计时法这种教学工具,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才是决定课堂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24时计时法教案实践技巧:一、课前准备1.检查教材,规划教学内容在开始任何一节课的之前,教师都应该先认真检查一下自己教学所需的教材,同时根据学生学前的知识水平,规划出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规划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考虑课堂教学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控课堂进度。
2.布置一些相关练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需要良好的教学计划,而且还需要一些相关的实践练习。
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将要学习的课程布置一些练习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二、课堂教学3.利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管理引入24时计时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科学的时间管理,来提高课堂效率。
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在课程布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通常是以20分钟或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并根据课程难度来安排学习有序进行。
4.注重课堂交互,增强学习参与度课堂交互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和参与度。
5.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图解法、实验法、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后总结6.课后练习教师应该及时布置课程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帮助。
7.总结课程,做好备课对于一次课程,老师应该及时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问题,明确下一步的教学重点,同时进行备课工作,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出充足准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教学目标根据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根据设计的问题用竖式求两位数的加减法;2.能够理解“+-换算”法求两位数的加减法;3.能够应用“+-换算”法解决算术问题;4.能够借助模型理解“加减法逆运算”的概念;5.能够运用“加减法逆运算”解决算术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换算”法求两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加减法逆运算”解决算术问题。
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 (5 min)•出示一幅图例,介绍“+-换算”法的概念;•让学生一起探讨案例。
2. 概念解释 (10 min)•再次温习“+-换算”法的概念;•提供一些常见问题供学生配合互相研究。
3. 练习展示 (25 min)•在黑板上出示一道二位数的加法题,让学生根据掌握的“+-换算”法来解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决过程;•列举几套题,让学生分组试做,在每组前展示出自己的解决过程,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为最终的正确解答联排出一些获奖学生。
4. 总结本节课重点 (5 min)•运用白板,简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醒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对于平常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后作业1.熟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2.完成本节课后提供的练习题。
附加说明•本次教案适用于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育教学;•本次教案旨在通过互动课堂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呼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
•祝愿教学活动成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一、教案概述这篇教案是针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高效课堂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本教案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1.理解「一十」的含义,能够正确比较不同数码组成的数;2.认识三位数,理解其数码构成和数意;3.能够识读、写三位数;4.具有手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认识三位数,理解数码构成和数意;2.能够识读、写三位数。
四、教学难点1.理解「十」和「一」的连读规律;2.分辨和比较不同数码组成的数。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板书法:用简洁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重点知识;2.问答法: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和反馈;3.影视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优秀教学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氛围;4.手算演示法:通过手算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和方法。
六、教学流程6.1 知识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第二课时的情景,引导学生会叫最大数的小朋友为数王,并掏出 997 的卡片,邀请数王表演读数,介绍三位数。
6.2 新课讲解(15分钟)1.通过板书的方式,对三位数的构成进行讲解,注重图示概念;2.运用影视法,播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的含义;3.通过问答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考和回答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6.3 训练(20分钟)1.手算演示法,老师板书计算方法和答案,也可以抽取学生上台演算;2.学生完成课后的训练题,巩固课堂学习内容;3.采用问答法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和准确的知识体系,提高记忆和理解效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板书法、问答法、影视法和手算演示法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理解“在5以内数的分解中,哪两个数相加等于另一个数”。
2.能够高效地进行数的分解计算。
3.能够正确地将分解结果组合成原数。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讲义、板书笔、纸笔等。
2.学生准备:书包、教材、作业本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2.用屏幕或板书展示一组带有数学符号的计算式:3+2=5,要求学生解释计算式的意义,并用手指表示3、2、5这三个数字。
3.提问:5由哪两个数相加得到?学生回答:“3和2相加等于5”,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在5以内数的分解中哪两个数相加等于另一个数。
2. 讲解1.展示5个手指的图像,并提问:用手指表示4,需要用到几只手指?学生回答:“这需要用到4个手指”。
2.引导学生想一想:在5以内所列举的数字中,有哪些数字需要用到两只手指,有哪些需要用到一只手指?也就是说,在数的分解中,哪些数可以拆分为两个大小不同的数?3.展示数字1至5的手指图像,让学生观察、思考。
4.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数字1至5中,有哪些数字可以拆分为两个不同的数?其中包括了哪些数?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在5以内数的分解中,只有数字4可以拆分为2个大小不同的数:3和1、2和2。
3. 练习1.出示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计算。
2.提示学生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计算正确;②把数字按大小合理分解。
3.在比较计算结果后,老师提示:组合数字时,数与数之间需要用加号连接,不要忘了加号。
4. 拓展1.学生仍然在桌上练习,将课堂出现的问题和学习体会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复习。
2.老师巡视课堂,挑选优秀学生登台汇报练习情况,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中、高、低三个不同层次,分别进行数学运算的创新探索,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及创新思维。
四、课后作业1.课下,学生按照课堂要求,自行分解计算5以内数字,梳理计算诀窍。
三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口算乘法
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一、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二次备课
1、70×70 60×90 80×50 11×4030×80 20×70 40×60 31×20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二、出示目标,全面自学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四、教师引领,总结提升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
五、分层练习,当堂检测
三、以学定教,点拨释疑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二、出示目标,全面自学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一单元整理复习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五、分层练习,当堂检测
1、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一、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估算:
70÷8 44÷9 79÷2 161÷2 344÷9 688÷8 99÷5
85÷4 51÷5 13÷2 46÷7 23÷3 81÷2 176÷8
二、出示目标,全面自学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熟练的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与目标达成
一
检查人:
二
检查人:
三
检查人:
三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科下学期
课题
第十二课时整理复习(1)
学习
目标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一、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412—298
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576÷3÷4 81×7÷9 201+232—3
399÷7+294 672÷(2×3) (601—246)÷5
高效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
高效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高效数学教案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高效数学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三年级高效数学教案的编写和应用。
一、教案编写的方法1.确定教学目标:编写高效数学教案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具有适当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比较大小、计算面积等。
3.确定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包括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实物体验等方法,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确定教学活动:根据教学方法,确定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5.评价和反思:教学结束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评价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反思应该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效数学教案的应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数学教案能够通过情境设计、活动设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2.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高效数学教案能够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高效课堂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xx名学生,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
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2、能够根据集合解决问题。(较难)
3、能力提升题。
七、教师总结:这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从对面走来,
2、提问:一共来了几个人?
1、跟同桌交流,回答老师的问题
板书:
2、研究统计图
1.这个统计图分别有喜欢体育的学生,喜欢美术的学生。
2.喜欢体育和美术的学生怎么人数不对?
1、学生活动(请表格里的人来前面活动。学生思考)
体会“多出一个人”的概念,渗透集合问题。
4、学生汇报答案。
板书:
3+4-1=6
3+2+1=6
3+4=7 7-1=6
5、第三阶段
练习:书上110页第一题。
学生自由做题
感受动物的相关集合题
6、总结
介绍集合图也叫韦恩图,是1000多年前的英国数学家发现的集合问题。所以也命名为韦恩图。
学生倾听
激发学生对集合Biblioteka 题的热爱,并继续研究。六、设计梯度练习题
体会集合的含义
4、第二阶段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这个圈表示了一种数学现象叫“重复”(板书)。那它还有一“集合圈”(板书)
简单的数学问题我们能够解决那书上的人数增加了你还能解决吗?
1、提问:参加数学和语文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2、为什么要减去3呢?
1、学生和同桌交流回答教师的问题。
2、学生自由研究。
3、学生思考并回答。
⑵ 是学生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⑶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从对面走来,一共来了几个人?
(2)喜欢体育的学生和喜欢美术的统计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问:参加数学和语文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2、为什么要减去3呢?
1、学生和同桌交流回答教师的问题。
2、学生自由研究。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学生汇报答案。
板书:
3+4-1=6
3+2+1=6
3+4=7 7-1=6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阶段
练习:书上110页第一题。
学生自由做题
感受动物的相关集合题
6、总结
介绍集合图也叫韦恩图,是1000多年前的英国数学家发现的集合问题。所以也命名为韦恩图。
学生倾听
激发学生对集合问题的热爱,并继续研究。
六、设计梯度练习题
1、将下面的集合圈填完整。(简单)
2、能够根据集合解决问题。(较难)
3、能力提升题。
七、教师总结:这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跟同桌交流,回答老师的问题
板书:
2、研究统计图
1.这个统计图分别有喜欢体育的学生,喜欢美术的学生。
2.喜欢体育和美术的学生怎么人数不对?
1、学生活动(请表格里的人来前面活动。学生思考)
体会“多出一个人”的概念,渗透集合问题。
3、内容讲解
1、教师设立悬念,教师:我是数学老师,怎么能弄错呢?我要请参加活动的学生来帮帮老师。
2、红圈里的学生是喜欢美术的。黑色圈里的学生是喜欢体育的学生。
3、提问:多出来的人怎么办?
4、提问:你能用画图来解决问题吗?
1、表格内的学生来前面参加活动,同时下面的学生讨论并研究。
2、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自由回答。
体会集合的含义
4、第二阶段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这个圈表示了一种数学现象叫“重复”(板书)。那它还有一“集合圈”(板书)
(6)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理解集合并用集合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呼啦圈、图表、教材、梯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从对面走来,
2、提问:一共来了几个人?
三年级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数学广角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提供者
张玲玲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教材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是学生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从对面走来,一共来了几个人?
(2)喜欢体育的学生和喜欢美术的统计表:
(3)教师指导学生对通过分析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互评和自评,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质量。
(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