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五单元教学建议《面积和面积单位(信息窗1)》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为例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为例

在图形测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为例一.知识内容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主要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的建构。

通过这节课学习,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建立面积的概念,教材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在聚焦“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核心问题的时产生认知矛盾,用重叠法比较,依然没有精确结果,再一次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学具拼摆,操作,得出结论,从而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有单位以及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

教材由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入,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

并通过学生的话,引导学生“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从而达到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需求。

教材提供了圆、大正方形、小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让学生经历拼摆和选择的过程,体会到正方形“既能密铺所测图形,且拼摆方便”的特点,感悟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接下来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最基本的面积单位,学生最容易感知,在日常生活中也最常用。

教材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认识的编排基本相同,都是先用文字介绍数学上是如何规定的,再通过一系列如“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纸制作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面积的意义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面积的意义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面积的意义青岛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定义和意义。

2.学生能够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单位测量面积。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运用面积概念。

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导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面积,比如房间的面积、地面的面积、草坪的面积等等。

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让大家了解到面积的广泛应用。

环节二:讲解1.面积的定义面积是平面图形所覆盖区域的大小,用单位面积的形状数量来表示。

2.面积的计算用规则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单位面积的个数来表示面积。

例如:矩形的面积等于长度与宽度的积,即$A=l \\times w$。

3.面积单位的换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环节三:体验在纸上画一个矩形,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出矩形的面积。

环节四:巩固练习1.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班级小组间进行面积计算竞赛。

环节五:拓展1.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找出一些具有面积概念的物品,如教室的地面、篮球场等,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和宽度,计算出面积。

2.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与应用。

教学评估1.参与环节二、三、四的练习。

2.能够正确计算练习册上的面积练习题。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面积概念。

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实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面积的应用领域。

2.在讲解环节中,可以画出一些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3.在拓展环节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应用。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面积的定义;2.能够使用平方厘米、平方米等适当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3.能够计算简单的面积。

二、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定义及单位概念;2.计算简单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好相应的教学准备资料,如PPT、教学演示板、教学工具等;2.学生准备:学生拿好文具,准备好听讲、做练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10分钟)1.复习前面所学的图形的面积的知识,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2.导入新课程——面积单位,问学生们熟悉哪些面积单位。

2.讲解(20分钟)1.了解面积的定义;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3.解释什么是同名单位,什么是不同名单位;4.让学生回答例题。

3.练习(30分钟)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2.讲解有关练习,对学生进行答疑。

4.扩展(20分钟)1.添加简单的计算题目和图形;2.教学常用有关面积的公式及其应用;3.引导学生提问并回答学生问题。

五、教学总结1.知道面积的含义;2.掌握不同的面积单位;3.能够使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进行测量;4.掌握计算面积的基本方法;5.知道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采用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方法。

例如,老师通过可视化、让学生参与教学以及使用小组纠正错漏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深入。

同时,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

最后,还有扩展的探究和讨论,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充分听懂学生的问题和理解,做好口头讲解和复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4.掌握计算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利用直观教具、学具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和任务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面积知识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积的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面积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本第章节后的练习题,包括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面积的计算与应用: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操作实践,感知面积: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正方形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面积的大小,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3.分层次教学,突破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逐步挑战中掌握面积单位换算和面积计算的方法。
a.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面积单位的认识和使用,以及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
b.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c.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面积计算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引入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教学法等,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学探究法等。

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我家买新房子了”的情景引入“面积”,选取的情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处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时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理解面积的意义,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为了让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正确表象,我采用活动教学法,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建立正确的表象,并运用这些表象解决相关的问题。

学生认识了面积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后,我把探究的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新知。

时间安排:1.构建动场,初步感知。

引入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用时约2分钟。

2.自主学习,互动体验。

理解面积的意义。

用时约5分钟。

比较餐厅和厨房面积的大小,包括小组探究与汇报。

用时约10分钟。

3.交流探究,认知整合。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的过程。

用时约10分钟。

梳理方法,略作拓展的过程约用2分钟。

4.整合建模,拓展延伸。

回扣课本,当堂检测。

约用8分钟。

再次做全课梳理总结约用2分钟。

教学实录:依据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因学定教、生活重建、多维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个人理解,教学策略来源于此),基于对创新教育“四个范型”(即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范型)、“四个环节”(即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整合建模)的认识,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这个前提下,我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是:一、构建动场初步感知1.师:今天肖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家买新房子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住房越来越大,每个同学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大家看!冬冬家也买新房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吧!2.师:这是客厅、卧室、餐厅、厨房,这是房间的平面图,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表示的是房间的地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大小的。

2.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4. 面积的计算5.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其换算、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如书本、桌面、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然后给出面积的定义: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占的大小。

(2)常用的面积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的意义和用法。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并计算一些物体的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并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用平方米表示。

2. 让学生收集一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例子,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面积概念的测试,检查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面积知识的运用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的概念;
2.掌握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来表示面积的方法;
3.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面积的概念;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
3.计算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教学;
2.教学难点:计算面积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2.学生: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物体,并分享它们之间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例如:室内地毯、教室地板、校园操场等。

2. 了解面积的概念
1.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面积,为此可以提一些问题,比如“教室地板有多大?”,“这张A4纸有多大?”。

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慢慢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了,面积是平面图形所覆盖的面积,用来描述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3. 面积单位的教学
1.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介绍面积的单位,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拿一张A4纸
和一款笔在上面画一个正方形,接着让学生将这个正方形划分成1*1的小正方形,在每个小正方形里写上。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63页至第65页的知识点。

学生将学习面积的概念,了解面积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还将学习面积单位,包括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描述和解释面积的意义。

2. 掌握面积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并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材和教师用书2. 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资源3. 面积模型和实物4. 练习题和作业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教室的面积,引出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面积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积的定义。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和计算教室的面积,巩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讲解:介绍面积单位,包括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练习,巩固换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及其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面积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2. 请列出面积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答案:1.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例如,教室的面积是指教室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2. 面积单位及其换算方法: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3. 计算过程:根据图形的形状和尺寸,运用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课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课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课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五单元信息窗1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练习。

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本节课将通过对各种面积问题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掌握面积单位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2.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面积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面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导入新课。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准备的面积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讨论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面积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

2.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

3.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m² = 100dm²,1dm² = 100cm²。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使用。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的面积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面积单位换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能够用相应的面积单位表示简单图形的面积。

3.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

2.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绘图纸、图形模型、厘米纸、直尺、圆规等。

2.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面积的图片和简单图形,引导学生描述每张图片或每个图形对应的空间大小。

然后,教师问学生知道面积是什么吗?如学生回答不出,则可根据学生提到的图片和图形等,向学生引出面积概念。

教师告诉学生面积是用来表示一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的。

接着,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 学习新知(1)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简易介绍1.定义面积的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

(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换算1.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或样例,明确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相等,1平方米与10平方分米或10000平方厘米相等,通过示意图和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

2.要求学生尝试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核算记忆下来,牢记换算公式。

3. 学习操练(1)看图说面积让学生观察最近的一个矩形,让学生用规矩和厘米纸测量长和宽,算出矩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将这个面积用3种单位来表示。

(2)画图求面积1.让学生使用绘图纸、厘米纸、直尺和圆规等工具,画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让学生自由发挥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当计算出面积后,要求学生用米、分米和厘米表示出这个面积。

4. 总结和拓展1.教师提醒学生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与面积有关的知识,在遇到有关面积的问题时,要把多管闲事的心情放下,认真思考,动手实际操作。

2.让学生多尝试解决生活中一些有趣但实际的面积计算问题,慢慢加深对面积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图形,示意图和实物来辅助学生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信息窗1)》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信息窗1)》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面积和面积单位(信息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2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准备:每组一张蓝色纸板(长:12厘米、宽:6厘米)、红色纸板(边长8厘米)、黄色纸板(长:11厘米,宽:4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活动一:前置孕伏。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用一张硬纸板剪一个图案,大家都做好了吗?生:做好了。

师:有谁想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展示。

)师:你做得真不错,老师能把它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吗?(留下两幅作品,一大一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和智慧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那这些图案在今天的课堂上能不能用上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同学们请准备好,上课。

【评析:这一片断中教师通过布置前置性的作业:用一张硬纸板剪一个图案,即为面积的学习建立了表象,也为面积的学习做了铺垫。

】活动二: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这是刚才大家展示的两幅作品,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幅作品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择哪幅作品?为什么?生1:我想选择小的那个,因为它的面小。

青岛版 三年级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青岛版 三年级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2.能力目标:清楚地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情感目标:培养、发展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从小到大依次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让学生不断丰富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三、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没封闭的图形一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米尺、白纸、铅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四、教学对象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单位对学生是全新的知识,而且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容易混淆。

在本节课学生要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困难,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发现,形成概念。

但要学生完全地掌握这些知识,还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教育,在教师层层推进的教学和媒体的逐一演示后,学生有条有理地掌握了知识。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愿望,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媒体设计:(1)“辨别图形面积”的设计,把图形面积用黄颜色涂出来,具体形象,简洁明了,巩固了“面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张纸的大小”的媒体设计,比较了纸的大小,又引出了面积单位。

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3)“感知1平方厘米”的媒体显示,出示大约1平方厘米的物体,让学生产生具体的形象感知,分散了教学难点,效果明显。

(4)“感知1平方分米”的设计,媒体出示实物,让学生能具体感知1平方分米,突出了重点。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初步建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有没有信心这节课表现得特别棒?同桌两个人互相击个掌,加油!前后两个人再击个掌,加油!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好,上课!一、借助直观,理解面积1、谈话引入师:刚才大家在击掌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是什么?(边说边演示摸手掌面)哦,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里?请自己摸一摸。

(找一位学生与学生对掌)师: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2、观察实物,明确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师:其实不光我们的手掌有面,生活中的物体也有面。

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面呢?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面?(手同时拿起)我们一起来摸摸它的封面。

(找学生示范)摸一摸你们的凳子的面。

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师:我们再看看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面,有什么发现?师:再看看课桌的面和黑板的面。

(请 1人回答)评价:说的不错3、通过刚才的摸的过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哦,这些面都是有大有小的。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有小的。

(屏幕出示)像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那课桌面的大小就应该是?课桌面的面积师:你还能像老师这样,举举一些物体面积的例子吗?小结:同学们,其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面,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

每个面都有确定的大小,这个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如果老师将他刚才摸的面画到一体机上,这个面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长方形)4、他有面积吗?你能表示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请一个学生上来表示。

)师:还学过哪些图形?5、老师再画一个图形(角),他有面积吗?为什么?(看来还得加个条件:必须是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课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课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课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涵盖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练习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和单位;2.能够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3.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2.能力目标1.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和单位;2.面积公式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各种平面图形的模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3.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能够回忆起上次课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面积?它有哪些计算公式?2.新课教学(1)面积的概念和单位•面积是某个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大小,可以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单位来表示;•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比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厘米。

(2)面积公式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高÷2;•梯形的面积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

3.练习环节•请同学根据题目计算多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并在黑板上展示;•应用题:某幼儿园的大门口有一个矩形的草坪,长20米,宽12米。

如果要让草坪上铺一块广告牌,要求广告牌的周围留下1米的绿地,则这块广告牌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米?4.归纳总结请数学课代表进行本次课的总结回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的知识点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

但是教学中缺少足够的互动环节,对于学生的思考和解答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

小学数学_《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联系。

【教学重、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张。

【学具准备】每人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1张;每组一张红色纸板(长8厘米,宽8厘米),一张绿色纸板(长10厘米,宽6厘米);每组正方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现在咱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明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爸爸妈妈决定要买新房子啦,一家人多高兴啊!(出示课件)看,他们一家人在看新房子的平面图,爸爸说了一句什么话?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一个数学词语,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交流板书:面积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认识面积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谈话:你听说过“面积”这个词吗?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面积是怎样的?你能举一个例子吗?学生交流举例得出:面积是指一个物体面的大小。

地面的面积就是地面的大小;数学书皮的面积就是数学书皮面的大小……课件出示:两片树叶,那片树叶大?一本数学书、一本字典,那本书的封面大?学生交流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谈话: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摸摸数学书皮的封面。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摸一摸课桌面。

教室的面积指的是什么?餐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交流,明确教室、餐厅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法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法

《面积和面积单位》资料
学法
三年级学生已能独立完成学具的使用,也有了初步小组合作的能力,所以我提出以下学法:
(一)自主操作法:小学生认知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并且本课的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实操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二)交流讨论法:课堂教学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思维更发散,更活跃,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信息窗1)》教学建议
信息窗1——看新房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爸爸拿着图纸带着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境。

画面的右下角是这套新房的平面图。

信息窗借助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通过该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时,教师可先由“买房”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买房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明确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合作探索”中有1个红点问题,是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红点问题是:“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教材首先通过小男孩和老师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面积的含义。

在比较餐厅和厨房面积大小环节中,教材引导学生“借助平面图来研究”。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先呈现学生普遍会想到的方法,那就是将它们重叠在一起,但这种方法比较不出大小来。

接着教材又分别呈现了用圆片、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摆一摆的方法,比较出了餐厅和厨房面积的大小。

教材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测量图形的面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更合适呢?”和“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教材呈现了4个学生讨论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到用统
一大小的正方形作为测量图形的合理性。

教材又以小博士告之的方式呈现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出示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引入对面积单位的学习。

教材在编写面积单位的学习这一部分,以平方厘米为重点,先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然后以教师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表面大约是1
平方厘米的物体,并呈现了学生交流的情形,目的是让学生在寻找和交流中逐渐形成对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材还呈现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平面大小的活动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用1平方厘米测量面积较小的平面比较合适,测量面积较大的平面就太麻烦,了,体会到更大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材在编写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学习比较简略,目的是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平方厘米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理解面积的意义。

可以让学生先思考:“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面积”指的是什么?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说出厨房、餐厅的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接着可以结合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说一说其他房间的面积指的是什么;也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如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等。

在对面积有了充分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的大小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从实物和图形两个方面认识面积的含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必要求学生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概括出面积的定义,只要能结合具体的实物和图形正确地说明就可以了。

2.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

先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地面的大小不便于直接比较,可以借助平面图比较。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想到把餐厅和厨房两个平面图重叠在一起比较,经过操作发现该方法是不可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正方形卡片或圆形卡片等作单位进行拼摆测量,数出餐厅和厨房
两个平面图各自使用卡片的数量,再进行比较。

无论用哪种形状的卡片进行拼摆,比较的结果都是厨房的面积比餐厅大。

交流时,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操作说说比较方法和思考的过程。

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学生活动,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在拼摆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

3.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首先让学生思考:测量图形的面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更合适呢?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用圆形卡片拼摆是无法把平面图铺满的,而用正方形能够正好铺满,因此选择正方形比较合适。

接着让学生思考:都是用正方形拼摆,为什么同一个平面测量的结果不一样?让学生发现用来测量的正方形的大小不同就会使测量的结果不同。

进而思考:“怎样才能使大家测量的结果一致呢?”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此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说明这些面积单位是国际通用的。

教学面积单位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来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教材中列举了大拇指指甲的面积、计算机键盘上一个按键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测量较小图形和较小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测量知道平面包含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去量较大的物体的表面或较大的平面图形,如教材中呈现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课桌桌面的面积。

孩子会发现这样测量太麻烦了,体会更大的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对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认识。

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认识的教学可参照认识平方厘米的教学方法进行,可以让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的纸片,可以用线绳围出1平方米的地面。

面积单位建立之后,重要任务就是用这些单位去计量图形的面积,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这样的练习,为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自主练习”第1题是通过数方格比较面积的大小。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思考怎样比较,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的。

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

第2题通过寻找周围表面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物体,使孩子对面积单位形成更直观生动的表象。

第3题通过数方格求出每个字母的面积。

每个字母包含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字母拼成单词的意思是“帮助”,教师可以借助单词意思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第4题是摆图形的活动,目的是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积累感性经验。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用手中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摆平面图形,既可以自己摆,也可以同桌合作,并说说摆成图形的面积有多大。

第5题是选择合适面积单位的填空题。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再估计题目中所提供的物体表面的面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在括号里。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估一估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第6题是估计树叶的面积。

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的。

有的学生可能用填补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借鉴对称的原理只数其中的一半……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策略。

该题树叶的面积大约是40平方厘米,只要接近这个数就可以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不规则的物体的面让学生进行估测。

第7题是估计图形面积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估计一下三个图形的面积,交流估计的方法,再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看看谁估得准。

第8题是一道操作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构思一下想画一个什么样的有趣图形,怎样才能使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学生想好了后,再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画的是什么,并数出图形的面积,看看是不是12平方厘米。

聪明小屋是一道面积分割的思考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尝试去分割,再交流分割的方法,使学生初步
学会多角度思考,尽可能利用这张纸而不要有剩余。

大长方形的长18厘米不论按照长还是宽都正好可以分完,而宽5厘米不论按照长还是宽都不能正好分完,让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按照竖分9个、横分6个的方法可以正好分完。

正确答案是1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