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自诩.(y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安然无恙.(yàng)B. 孤僻.(pì)干涸.(gū) 逋.慢(bū) 买椟.还珠(dú)C. 赍.(jī)发迤逦.(lǐ)仓廒.(áo)垂头丧.气(sàng)D. 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uǎn) 茕茕孑.立(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刺配酒馔天高地迥B.通霄滑稽没精打彩C.盘恒荟翠战战惊惊D.侥幸陶治闷闷不乐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无主....。

B.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子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C.看她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D.香港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人们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萍水相逢....的浪漫感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B.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面团结协作的结果。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

①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②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③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试题(共21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试题(共21页)

育才(yùcái)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普通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无“我〞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套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详细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需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者抗争,才来进展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biǎo yǎn yì shù)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shēn mò guǎ yán)B.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C. 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D. 畸形发展(jī xíng fā zhǎ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原因在于它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D. 他的演讲既生动又感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水天相接,一片碧蓝。

B. 那座山峰耸立,直插云霄。

C. 竹林的深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D. 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这场音乐会不仅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也吸引了大批普通观众。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却出乎意料地失败了。

5. 下列各句中,没有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C. 他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参加这次活动。

D. 他的脸色苍白,似乎生病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阅读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从智能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隐私泄露、伦理道德等。

近日,某科技公司研发出了一款新型智能语音助手。

这款助手可以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关内容。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用户发现,这款助手会记录用户的隐私信息,并将其用于商业推广。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学习效果调查高二年级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

《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异声。

一曰手箸留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揖”。

而“让”字最早书写为“讓”,古同“攘”,意为谦让。

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

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

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

《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

《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

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

如周代“宾礼”的“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

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

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

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

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为了规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实现了礼仪的“流行化”和“民俗化”。

宋代王说《唐语林补遗四》云:“凡入门至食,凡数揖。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Ⅰ卷(共38分)一、(2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愆.期(qiān)赍.赠(jī)殷.岩泉(yīn)菲.薄(fēi)B、苗.裔(yī)脚著.(zhuó) 贾.人(gŭ)长歌当.哭(dàng)C、否.泰(pĭ)银篦.(bì)丘峦.(luán)惩创.(chuāng)D、譬.如朝露(bì)幽咽.(yè)管弦.(xuán)混.沌(hú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羁旅皎洁蓼落何时可辍B、嬉戏自缢桀骜接踵而至C、驰聘喋血浸渍糜室劳矣D、卜筮城郭泣涕涟涟忧忧我心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D、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记念刘和珍君》)B、“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故都的秋》)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暮去朝来颜色..长句,歌以赠之..故 B、因为C、本自无教训..艰.. D、早岁那知世事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栗.深林兮惊层巅B、熊咆龙吟殷.岩泉C、花自飘零..水自流 D、虎鼓.瑟兮鸾回车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蒲苇纫如丝B、来吾道夫先路C、恍惊起而长嗟D、列缺霹雳,丘峦崩摧8、下列各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不属于侧面烘托的一项是()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内江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言志” 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从《诗经》中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到屈原的“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汉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到建安诗人的“梗概而多气”,从唐代诗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到宋代诗人的“以议论为诗”,可以看出,“诗言志” 传统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中。

“诗言志” 中的“志”,最初是指诗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感,后来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诗经》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爱情、婚姻、家庭、劳动等生活场景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

在屈原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

在汉乐府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建安诗人的作品中,“志” 表现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宋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言志” 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次,“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最后,“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4 3(共2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4 3(共25页)
材料一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化的变化。其中最深化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将来开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开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如今和将来得到解决。〞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唐代诗人(shīrén)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外表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HY。“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答复,?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答复,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化、更透彻的全面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试题Ⅰ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栈.(zhàn)桥狭隘.(yì) 鹰隼.(sǔn) 绚.(xiàn)丽烂漫B.谂.(shěn)知浸渍.(zì) 镌.(juān)刻悄.(qiǎo)无声息C.剥.(bāo)落栖.(qī)息船坞.(wù) 偃仰啸.(sù)歌D.弥.(mí)补粗糙.(zào) 椽.(yuán)笔外强中干.(gān)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红晕.∕晕.车禁.止∕情不自禁.症.结∕对症.下药B.徘徊.∕低徊.着.力∕着.手成春洗.马∕洗.心革面C.挣揣.∕揣.度更.加∕更.相为命强.迫∕差强.人意D.懊丧.∕丧.钟记载.∕三年五载.干.练∕外强中干.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槛阱晤面暗然失色矜持作态B.谂知缂丝稍纵即逝湮没无闻C.祟拜蹙眉杯盘狼藉大笔如椽D.掺和铁砧罪孽深重恰如其份4.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文身里程碑防患未燃恰如其分B.编辑白芨桨连绵不绝稍纵即逝C.辐员瞭望台熟视无睹稍纵既逝D.盘踞金刚钻其貌不扬举案齐眉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蜕化..了。

B.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埋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

D.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许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①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________。

②李先生________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5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李育娴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

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

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

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

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

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

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

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

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

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

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

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

”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

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

”“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

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

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

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

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订正):一1、C(A、“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文中没有依据;B、答非所问,不是对“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D、偷换概念,“文学艺术超越性”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2、B(体现的是《额尔古纳河右岸》来源于生活的一面,而不是文学超越性的一面);3、C、(A、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导致的后果。

B、表述不当,见最后一段 D、表现人生的烦恼并不与“艺术的超越性”违背,但不能“着力表现”。

)二、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 【善,认为好,夸赞】)5、B【①非有远见,只是很合世祖的心意;②为世祖所做的事,并非高允远见;③④为预测翟黑子之结果,说明其有远见;⑤为高祖的做法;⑥为有远见】6、D【“被皇上杀了”错,原文为“竟为世祖所疏”】7、翻译:(1)、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

(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是趁着农闲时候,是不建造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一、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可见居处环境的优美。

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

参考答案2:居住环境的优美和纯净(安静,安宁):青烟余晖隐现出词人的家园,这里安宁纯净,与尘事毫不相关。

(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

)日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喝完了玉瀣美酒,就于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道经,就卧身欣赏山中美景。

(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9、全词勾勒出一个生活中闲适而潇洒、旷达而快乐,内心里却抑郁不平、满腔悲愤的隐士(落寞英雄、迟暮英雄)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略)【译文】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

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

”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

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

于是世祖问高允:“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

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

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

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

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

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

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

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

像那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

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

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因此而受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

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

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

”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三、11.(25分)(1)(5分) B C( B看门人对男女主人公的表现是逐渐充满了同情,而非“啼笑皆非” C“烘托出文章主题”错)(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2)6分)①文题“震心”初读起来,耐人寻味,制造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

②文题“震心”点明小说的主要情节的特定发生地点。

③文题“震心”同时又是在地理位置上模拟的地震“震心”与处于模拟地震中男女双方心理活动上的“震心”的语意双关,对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分,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3)(6分)尚永:性情温和、用情专注、感情细腻、关心爱人胜过关心自己,为挽救婚姻和爱情想尽办法,富于想象,有一定的浪漫情怀。

雪梅:办事果断决然、理性胜于感性。

(4)、合理。

一、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在语言和行动描写方面可以看出“尚永”和“雪梅”的性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预示着二人分手的结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二、从情节的角度来看,作者从开篇就设置悬念,由开始质疑文章说什么事情的悬念到后来关心双方是否能复合的悬念一路铺设下来,在男主角的一再挽留和女主角多次埋怨、催促签字的过程中,读者也终究可以感知到二人的感情是不可以挽救得了。

三、从主题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符合生活的真实性,现在多元化的社会里面,人们追求幸福和理想的方法各不相同,二人的选择和决定也是可以理解的。

提示: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人物、情节、主题方面考虑,理由充分即可。

若要是认为这样安排不合理,违背生活的真实,只要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2)①钱穆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效果好。

②钱穆教学经验丰富,他把自己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教给学生,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

③钱穆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

(每点2分)(3)①钱穆很重视语言文字对于民族文化的承载作用,在燕大任教时,要求校方将建筑的英文名称改为汉语名称;(3分)②钱穆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据旧开新的道路。

(3分)(4)答案示例:大师应该是有才华有建树的人。

①钱穆学识广博,治学范围广,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②著作等身,毕生著作总共l400万字;③成就多面,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大师应该是道德高尚,行为师表的人。

①热爱国家和民族,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②做事认真,不务虚,讲课事实性强,有考有识,不尚空谈,简要精到;③对后生晚辈热诚无私,上课满腔热情,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大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

①钱穆学识广博,治学范围广,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②热爱国家和民族,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③做事认真,不务虚,讲课事实性强,有考有识,不尚空谈,简要精到。

(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第Ⅱ卷表达题(2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C(“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改为“釜底抽薪”)(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

可:可以。

陈:述说。

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

拦路虎——旧指拦路打劫的绿林人物。

今也指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自圆其说——圆:圆满,周全。

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14、A(B项成分残缺,在“院校”后面补上“供货”。

C项“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中,“完善”与“效率”搭配不当。

D项句式杂糅,将“正在”调至“军演”后,再删去原有的“在”。

15、B(排序题要注意各小句组成的句群,根据句群排除筛选比较容易。

本题6个小句讲了两个方面意思,③句说目前大好形势,①②④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⑤句是两方面意思的过渡。

根据开头已知句,我们可以判定③句排在开头,因此四个选项只能从A和C中选,根据⑤是过渡句,再观察出④⑥②①按总-分-总顺序做句群内部排列,很容易得出B项答案。

)16、示例:社会应大力弘扬敬老尊老传统,加强对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

【共6分,每点3分】17、.(5分)中秋节是农历8月15日,月亮最圆最亮,人们最易思乡念亲、期盼团圆的传统节日。

“时间”、“月亮特点”、“人们感情”、“传统节日”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不是单句则该题不得分。

六、写作(60分)18、参考2011年高考评分标准“苹果树的追求”这一话题的写作,必须把好如下三关:一、审题。

“苹果树的追求”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追求”,而定语“苹果树”界定了“追求”的特定内涵。

那么这一特定内涵是什么呢?透视话题的背景语,我们可以审视出,它应指“舍‘花’取‘果’”。

这里的“花”当指功名利禄、灯红酒绿等等身外附着的浮华之物;这里的“果”当指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人性的真善美等等价值追求。

二、取材。

无论写记叙类文章,还是写议论类文章,都必须遴选出与上述题旨高度吻合的素材或论据,这就需要你扫描经历过的生活、阅读过的作品、欣赏过的影视等等,然后万取一枚,昭示出话题深邃的主旨。

可以说,做到了材料选择的高度对位就为本文的成功写作铺平了道路。

三、剪裁。

就“花”与“果”而言,“花”是映衬,“果”是主体,也正因为有了“花”的映衬,才使对“果”的追求有了一波三折的况味;就“选择”与“追求”而言,“选择”了“果”,才是一部大戏刚刚拉开序幕,“追求”的漫漫征程方是这部大戏的主体情节。

只有把好了这三关,你的佳作方能新鲜出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