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共20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实验专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实验专题经典十题1.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铅笔的长度应为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C.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将错误的步骤改为。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如图甲,“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形成稳固运行的组合体。
以“神舟十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如图,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该铅笔的长度是。
(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原卷版(一)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2(原卷版)注意:1、训练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4章2、训练内容:温度计的使用、探究固体熔化液体凝固时的变化规律、探究水沸腾变化的特点、探究典升华的特点、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光折射的特点。
1.(2021秋•中牟县期末)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
(3)请指出如左图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写出一条即可):。
(4)在测量温水的温度后,又用温度计测量了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应记为℃。
2.(2021秋•武义县期末)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某学习小组按资料描述自制一个简易测温装置。
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记录数据如表:a温度/℃171921232527h/cm30.225.019.814.69.4 4.2(1)用此温度计(能/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2)有科学家改进了伽利略的温度计。
他将装置倒转过来,将水注入玻璃泡(塑料瓶)内,而将空气留在玻璃管(吸管)中,制成了第一只液体温度计。
由于管口没有封闭,水会不断蒸发从而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对此,你将做如何改进:。
(写出一条)3.(2021秋•嘉兴期末)要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1)测量是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科学上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差值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为。
(2)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如图乙所示是温度计稳定后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4.(2021秋•兰州期末)图甲为小云“探究冰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其目的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 t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 :固态(吸热升温)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习题课件
所以除如图所示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停表。
1.如图甲所示,为小聪在“探究固体的融化规律”实验中组 装的实验装置。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 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2)组装器材时,要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
顺序。
解析:
(2)组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
化。第3 min时,试管里的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
“固液共存态”)。
(6)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这种物质融化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由此
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海波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 下表,在实验时视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融化,第8 min融化完毕。请你根据 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示数为 5.2 ℃。
解析:(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
面相平,故B正确,示数为5.2 ℃。
3.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冰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甲
乙
(5)图甲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操作是
温度计接触到试管底部
。
解析:
(5)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玻璃泡要完全
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他产生
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融化时跟纯净的冰融化时特
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融化时特点有无区
分?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A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 (2)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可以 “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经典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上册实验一、实验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段的距离,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2.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选填“路程”或“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段的距离,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3)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5)段的平均速度(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或“()”)。
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3)实验时,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20)
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20)1.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为了能够给药品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不知道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答:______(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1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从第______ 分钟开始凝固,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 状态,凝固过程用了______ 分钟,凝固点是___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 (%)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 .(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5%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装置时,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几乎贴到烧杯底部,这样所测得的温度与杯中水的实际温度相比会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要正确测量杯中水的温度应先调节______(选填“A”或“B”)的高度。
(2)如图乙所示是液体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______(选填“左”或“右”)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3)要验证液体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
3.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专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4.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专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便于观察,实验中应选表面__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纸板。
放置纸板时,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填字母)A.垂直B.不垂直C.可垂直,也可不垂直(2)实验时测得入射角为40°,则反射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若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
(4)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A.为了减小误差B.得到普遍规律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芳芳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当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纪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 .3 .2
液化
清晨,小草或树叶上的露珠
夏季下雨前,地上的石头会“冒汗”
奇妙的液化现象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液化。 2.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3.知道液化可以致冷及液化现象解释。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汽化 阅读课本P58至P61文字内容,记住实验图3.3-2中各器材的 名称,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汽化的两种方式。
【自学检测】 物质从 液态 变成 气态 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 态叫 液化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一.探究水的沸腾 1. [ 提出问题 ] :我们把水烧开称为 沸腾 ,请同学们来说说你 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 [猜想和假设]: 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 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 酒精灯--- 加热 ; 加盖烧杯--- 盛水、减少热散失 ; 铁架台--- 支撑烧杯 ; 温度计--- 测水温 ; 石棉网--- 烧杯受热均匀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二:蒸发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天气晴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 易干,说明蒸发有 快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还有哪些做法 能使湿衣服干得更快? ⑴合作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⑵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 、 液体的表面积 和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 ⑶小组合作任选一个影响因素利用桌上的器材,验证自己的观 点是否正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解析】【分析】【详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2.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答案】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解析】(1)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慢;低;频率;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 慢 (2). 低 (3). 频率 (4).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 Hz (5).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点睛】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3.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解析】【分析】【详解】(2)本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猜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 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声音怎样产生;另外在水盆中将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4.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 4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0 ﹣2 ﹣4 ﹣6 ﹣8 ﹣11 ﹣15﹣18﹣17﹣1.8﹣0.4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 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5.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6.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7.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a)(b)(c)(d)①由图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②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③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软陶表二铝块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1 7.5 5 4 13.5 52 15 10 5 27.0 103 22.5 15 6 40.5 15 (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m1、m2、m3)与体积(V1、V2、V3)满足关系,则可以验证假设.(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④通过研究最终可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越大,物质质量越大.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实验步骤:;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1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12.为探究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志愿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请你对司机提出一条安全方面的建议:.1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14.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cm/s;(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要使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应使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拨动.1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17.“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与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18.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1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 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 沿BO 射到O 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20.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21.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23.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值/cm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选填“mm”或“cm”).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BC;吸;液;固;相同;不同;2.吸热;不变;晶体;0;固液共存态;3.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4;先降低后升高;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固液共存;增加;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5.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甲;小水滴;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6.自下而上;69;固液共存;晶体;7.d;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铝块的比值大于软陶的比值;质量与体积的比值;8.A;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27;10;2.7;不变;相平;偏大;9.45;1.125×103;偏大;•ρ水;10.右;m1-m0;;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烧杯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③倒出水,再将豆浆倒入烧杯,至先前的标记处,用天平测出豆浆和烧杯的总质量m3.;ρ=;11.40.0;25.0;小;同一位置;>;12.8;0.7;变慢;请不要酒后驾车,请不要疲劳驾驶等;13.秒表;v=;0.1;0.12;速度越来越快;14.4.00;1;3;大;15.振动;变短;16.空气柱;G;频率;17.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响度;振幅;快;高;振动频率;控制变量法;1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传播声音;会;不会;19.显示光路;不能;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OA;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0.B;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③;21.位置;大小;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的大小;22.薄;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不能;23.如果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薄;虚像;mm;24.等于;相等;虚;不能;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1. 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 丈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调:①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③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晦气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④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 “读”:在精确丈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 “记”:丈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丈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 长度丈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丈量工具精度不敷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丈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丈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化曲为直法:把不容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丈量。
丈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 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丈量硬币周长、丈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 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克不及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丈量。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3.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资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① 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② 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
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
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7.docx
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7)1.青青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当水温达到90弋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 并绘制了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是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现象,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的顺序要___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图乙所示水的温度为_____ °C,由图丙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 ;(3)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丁所示的_____ (选填“A”或“B。
);(4)为缩短实验时间,可行的操作是____ oB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选择了海波作为研究物体,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56t/min 012345678910t/°C40444648484848525660(1)实验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內水浴加热,这样做能让海波的温度变化更______ (选填“快”、“慢”);(2)开始加热后,为了使得海波受热均匀,有同学使用温度计不停搅拌海波,这样操作是______ (选填“正确”、“错误”)的;(3)实验过程中,某实验小组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其中lmin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应该沿方向______ (选填“A “、“B”或者“C”)读数,读出温度为 ________ °C;将利用表格的数据和乙图的示数,在丙图的方格纸上描点,并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数据,海波属于_____ (选填“晶体”、“非晶体”),海波的熔点是_____ °C;(4)在海波完全熔化,撤去酒精灯之后,海波的温度变化规律可能是丁图中的曲线______ (选填“A“、“B”)。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所示的停表示数为,如图乙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是_____ cm,图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 °Co甲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图1是该实验的装置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专练(5)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5)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课本实验再现一、提出问题光发生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二、实验步骤(1)如圈甲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0N 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NOF 可绕直线ON 旋转。
(2)先使纸板EON 和纸板NOF 处在同一平面内,然后使入射光线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向0点,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在硬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柬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ON 两侧的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如图乙所示,将纸板NO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观察反射光的径迹三、分析与论证(1)当纸板EON 和 NOF在同一平面内时,能观察到反射光线,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的方向随着入射光线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3)把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时,观察不到反射光的径迹,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四、归纳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拓展训练1.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明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 点,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α为反射角B.增大α过程中,反射光线沿顺时针转动C.0α=°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此时没有反射光线3.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