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高频考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冲刺考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学会计实务大家定要踏踏实实把基本功打好!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冲刺考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距离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已经不多了,您时间余额已经不足,接下来仅剩的这少量时间,大家还不能松懈,按部就班做题,总结知识点。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导航】:
负债的计税基础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第十六章所得税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知识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预计负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如果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应于发生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有关的支出实际发生时可全部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
【例】甲公司20×8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8000000元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负债
·
···
2014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负债
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其
特征包括: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
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必须依法执行。
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
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负债的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预计负债是指因过去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且结算该义务时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企业,尽管预计负债在金额上不确定,但可以进行合理的估计。
会计处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税收规定: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扣除。
例:某A公司为B公司提供担保,并根据准则要求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元。
会计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0万元=0,假设A公司和B公司为关联企业,且A公司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
会计处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
税收规定:企业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则会计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0万元。
2.预提费用的计税基础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
预提费用的预提期限也应按其受益期确定。
会计处理:按照受益期限在成本或费用中提取。
税收规定: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扣除。
例:某A公司因租赁营业用房,与B公司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租赁期为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合同金额为1000万元,合同约定租赁期满一次付款,2008年共计提预提费用500万元。
会计账面价值=500万元,计税基础=5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500万元=0.通过对上面的例子分析,我们发现,形成该项与预提费用暂时性差异的原因是会计上规定需要根据受益期间计提预提费用500万元,而税法规定,在计提的时候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在实际支付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因此,会计期末该项预提费用账面价值500万元,计税基础0,由此形成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3.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将其确认为负债。
税法中对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亦不计入收入总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判断【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判断【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我国新的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计税基础确定了,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判断呢?
判断方法
首先:将负债区分为预收款项类负债及非预收款项类两种
预收款项类负债主要包括企业预先收取客户的货款、劳务款及资产的使用费,但尚未向客户交付商品、提供劳务或将资产交付对方使用而形成的负债,如预收账款、递延收益等;非预收款项类负债是指企业已接受了对方交付的商品、提供的劳务,或已使用了对方的资产(含货币资金),但尚没有支付相应款项而形成的负债以及企业的预计负债。
资产负债表中的大多数负债均属非预收款项类负债。
如借款类负债、应付款项类负债、预计负债类等。
两类负债都属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清偿都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其清偿方式或者说其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方式却有不同:预收款项类负债的清偿方式是向债权人交付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相关资产的使用权;非预收款项类负债通常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出的方式进行清偿。
其次:分别按照不同方法确定两类负债的计税基础
预收款项类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清偿负债时不需纳税的预收账款金额。
实务中,如果一项预收账款在收款时按税法规定已计入收款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则未来清偿该负债时不需再交纳所得税,即未来清偿负债时不需。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纳税人的负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抵扣的金额。
根据税法规定,合理的负债可以在计税过程中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纳税额。
负债是指纳税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或债务,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资金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负债,例如长期贷款和债券;短期负债是指资金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负债,例如短期贷款和应付款项。
在计算负债的计税基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负债必须是合法有效的,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规定。
例如,非法的债务或非法融资渠道所产生的负债不能列入计税基础。
其次,负债必须是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的。
只有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负债才能作为计税基础的减免项目,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融资负债、营运负债和税务负债等。
第三,负债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和合法的凭证。
纳税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借款合同、还款凭证等文件来证明负债的存在和合法性。
第四,负债的计税基础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进行计算和审批。
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审批负债的计税基础,并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相关的报表和证明材料。
最后,负债的计税基础需要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和批准。
税务机关将根据纳税人提供的材料和凭证,对负债的计税基础进行审核和审批,并根据法定程序和规定确定负债的减免金额。
总而言之,负债的计税基础是纳税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抵扣的金额。
合理的负债可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纳税额。
但在计算负债的计税基础时,需确保负债合法有效,并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和合法的凭证,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进行计算和审批。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为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为负债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将负债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方法。
在财务会计中,负债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债务或义务,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是企业根据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方法计算出的负债的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需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进行。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报告的一种工具,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在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首先需要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企业的负债总额。
负债总额是指企业在某一时点上应付的债务总额,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还需要考虑负债的减免和豁免情况。
根据相关法规和税收政策,一些负债可能会享受一定的减免或豁免。
例如,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可以享受折旧费用的减免,同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企业可能会被豁免一部分或全部的负债。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还需要考虑负债的计提和确认时间。
负债的计提是指企业根据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负债的过程。
负债的确认时间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负债的具体时点。
在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需要根据法规和准则的规定,确定负债的计提和确认时间。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还需要考虑负债的计量方法。
负债的计量方法是指企业在计算负债金额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常见的负债计量方法包括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和摊余成本法等。
企业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要求和相关法规,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计算负债的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是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将负债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方法。
在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确定负债总额,考虑负债的减免和豁免情况,确定负债的计提和确认时间,以及选择合适的负债计量方法。
通过合理、准确地计算负债计税基础,企业可以合法地减少所得税的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计税基础
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计税基础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计税基础计税基础(Tax Basis)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
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
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长江公司系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201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320万元,其中:因上年职工教育经费超过税前扣除限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元,因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万元,因未弥补的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40万元。
该公司2014年实现会计利润9 800万元,在申报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时涉及以下事项:(1)2014年12月8日,长江公司向甲公司销售W产品300万件,不含税销售额1 800万元,成本1 200万元;合同约定,甲公司收到W产品后4个月内如发现质量问题有权退货。
根据历史经验估计,W产品的退货率为15%。
至2014年12月31日,上述已销售产品尚未发生退回。
(2)2014年2月27日,长江公司外购一栋写字楼并于当日对外出租,取得时成本为3 00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会计经验:所得税会计中负债的计税基础
所得税会计中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即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在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资产负债表上有关负债的应有金额。
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例如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
(一)预计负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如果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于发生时税前扣除。
因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有关的支出实际发生时可全额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
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
某。
负债的计税基础 知乎
负债的计税基础知乎首先,再强调一遍,无论资产还是负债,计税基础就是税法上的账面价值。
前面学习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表示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什么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呢?因为资产会折旧、摊销、减值等进而影响当期损益,都是税前利润的抵减项。
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难理解,但是我们这里要学的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好理解。
教材上给定义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也就是说,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抵扣的金额。
通过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负债的计税基础:董大小姐掌握核心科技,制造出来的空调卖得很好,今年赚了10000万元,我们都知道空调有保修期,预计今年卖出的空调会产生2000万元的保修费用,于是董大小姐公司做了一笔分录[借:销售费用2000,贷:预计负债2000],因此今年的利润总额就变成了10000-2000=8000万元,并按8000万元利润计算所得税。
税法坚持实际发生原则,这2000万元保修费用现在还没有发生,不能计入当期销售费用在税前扣除,因此,税法认为今年预计负债只能税前抵扣0元。
等实际发生了再扣,未来确实会发生2000万元保修费,这2000万元实际发生时当然可以作为当期的销售费用在税前抵扣了。
这里的预计负债就属于一项负债,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但是税法认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为0,因为今年没有实际发生保修费用,以后才会发生这2000万元的保修费,发生时可以在当年的税前抵扣。
也就是说,税法认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会计上的账面价值2000-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2000万元=0。
通过以上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负债的计税基础为什么等于的账面价值-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根源仍然是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不一致,会计基于谨慎性原则,税法根据实际发生原则。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负债的计税基础:一、预计负债产生预计负债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这类原因,上面的例子已经讲过了,这部分内容也属于或有事项这章中学过的。
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一)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但税法规定,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0。
【教材例20-10】甲企业20×7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该项预计负债在甲企业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
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500万元-500万元=0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
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二)合同负债1.合同负债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计税基础为0。
2.合同负债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例题】大海公司2×18年12月31日因销售商品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500万元。
(1)若预收的款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18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因按税法规定预收的款项已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在以后年度减少合同负债确认收入时,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其扣除。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预习:负债的计税基础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预习:负债的计税基础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知识点三:负债的计税基础(一)概述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对比: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未来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二)四类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1.预计负债——两种情况(1)税法:现在不允许税前扣除,将来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会计规定,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有关的支出在发生时税前扣除所以其计税基础为零。
(2)税法:现在不允许税前扣除,将来实际发生时也不允许税前扣除。
如企业的罚款支出,有可能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确认了一项预计负债。
2.预收账款——两种情况(1)会计确认收入与税法确认收入时点不同会计: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确认为预收账款。
税法: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会计确认收入与税法确认收入时点相同会计:不确认收入税法:也不认可此项收入,在本期不需要纳税。
即会计与税法的规定是一致的,将来确认收入时要纳税,因此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是零。
3.应付职工薪酬会计规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
税法:合理的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则超过标准的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
因超过部分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4.其他负债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
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本期不能税前扣除,将来也不能税前扣除,所以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关于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
关于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如果真的无法透彻理解负债的计税基础,就不要用力纠结,负债的计税基础究竟代表的是什么。
大家可以换一个思路,来运用负债的计税基础,以下给大家推演公式: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把公式等式左右移项,我们可以得到: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笔者在理解此公示的过程中,这个公式帮过大忙。
它的妙处不在于移项移的快准狠,而在于通过移项,把“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移到了等式的单独一侧。
对于:“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我们只要锁定,确认“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就足以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
我们终于要给未来更多的关注了。
而不是,始终纠结在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计算。
现在,根据移项后的公式,我们换个姿势,来告诉大家,如何看未来。
通过判断未来是否有税务部门认可的可抵扣,来分析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关系。
未来可抵扣的金额,也就是暂时性差异的金额,本身就是我们用来计算递延的基础,足够直接。
这也是我自己最喜欢使用的方式。
而之所以会有这种形式,是因为不管是考试,还是我自己,以前总是不停的追问“这种情况计税基础是多少?””而我们对于负债的计税基础,等式的减号,给我们的思维链条人为地增加了一个环节,当然导致我们难以理解了。
所以笔者强烈推荐,如果真的理解不了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定义,就从未来的角度去反推,我即不把计税基础当做原因,而是当作结果来反推。
是因为有了未来的可抵扣,也会有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异。
这是一种理解方式,希望我表达清楚了,也希望大家看到这里能有收获。
小结:我们不用纠结负债的计税基础究竟代表什么,我们确认计税基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认「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的差额,判断是否存在“暂时性差异”。
即:若能够有直接的方法获取暂时性差异,从操作层面,没有绝对必要单独去理解计税基础。
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方法
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方法负债计税基础是企业在纳税过程中计算所得税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确认负债计税基础对企业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具有关键影响。
本文将介绍负债计税基础的概念、确认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负债计税基础的概念负债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将企业的负债计入计税基础的一种税务调整项目。
在企业实际运作中,负债的产生和确认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需要通过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来调整企业的实际盈利状况,确保纳税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二、1. 负债计税基础确认的条件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该负债是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应确认的负债;其次,该负债与企业本期所得有直接的关联性;最后,该负债在未来的纳税期间可以实现或清偿。
2. 确认负债计税基础的时点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时点一般为企业报表日。
报表日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对当期的经济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确认,可以准确计算出负债计税基础。
3. 确认负债计税基础的方法确认负债计税基础的方法一般采用“实计负债法”。
根据这一方法,企业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对负债的实际金额进行计算和确认,并将其计入所得税费用中。
在确认负债计税基础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保证负债计税基础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计算和确认负债计税基础,确保纳税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其次,要及时更新负债计税基础的信息。
负债的产生和变动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常见的情况,因此企业应及时将新产生的负债纳入计税基础,并对已有的负债进行及时调整。
最后,要保持负债计税基础的连续性。
企业在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应保持其连续性,避免出现断层或漏报的情况,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三、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以上确认方法和注意事项,企业在计算和申报负债计税基础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确保计算负债计税基础的准确性和合规性;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负债计税基础的信息准确、完整和及时;3. 定期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税务核查,发现和纠正负债计税基础确认方面的问题;4. 若存在争议或不确定性的负债计税基础确认问题,可咨询专业人士或进行法律咨询,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变换角度理解负债的计税基础
变换角度理解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根据资产负债表观,利润表中项目的发生额,对应资产负债表某项资会计口径和税法口径的利润差异,一定可以转化为会计口径和税法口径下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差异。
计税基础就是税法认可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一般情况下,负债就是当期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
比如应付职工薪酬,假设账面价值100万元,意味着已经发生100万元工资薪金支出;比如预计负债,假设账面价值100万元,意味着已经在利润表中预提100万元维保费。
既然负债是当期的成本/费用,而当期的成本/费用,当期就允许从税前利润中扣除。
那么,负债的账面价值就是按照会计规定,当期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同理,但有同学疑问,与教材上说的不一样?是的,教材上换了一种说法,但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笔者的说法是着眼于现在,而教材的说法是着眼于未来。
举例,P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提供售后服务预计将发生100万元维保费,假设没有其他成本开支。
预提维保费的分录:借:管理费用 100贷:预计负债 100会计层面,100万虽然还没有支付,但已经预提计入利润表,因此,会计层面显示税前利润=1000-100=900万元;同时,预计负债账面价值是100万元。
税法层面,还未支付100万元维修保养费用,没有真金白银支付,税法不予认可,待未来真正发生这笔开支,才能允许税前扣除。
因此,税法显示税前利润=1000-0=1000万元。
同时,预计负债计税基础是0,因为根据税法规定,当期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
会计和税法允许扣除这一笔维修费的期间不一样,导致会计口径和税法口径的负债的价值差异100万元,利润差异100万元。
因此,由于会计和税法规定的不同,导致有些成本/费用虽然会计口径当期上已经确认,但税法口径当期并不能确认。
二者的差异在于,某些成本/费用,会计口径认为当期可以扣除,而税法口径认为未来才能扣除。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为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为负债计税基础是指在税务上,个人或企业所应纳税的基础金额。
这一基础是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总收入扣除合法的费用和支出后的剩余金额计算得出的。
其中,负债指的是个人或企业所欠债务的金额。
计算负债计税基础的第一步是确定个人或企业的总收入。
总收入包括各种来源的收入,比如工资、利息、股息、租金、特许权收益等。
在确定总收入的时候,我们需要排除不属于应税范围的收入,比如非法所得或礼金等。
在确定总收入后,我们需要扣除合法的费用和支出。
这些费用和支出包括各种可以合法抵扣的开支,比如工资、租金、利息、税收前损失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费用和支出必须是与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来源相关的,且在税法范围内可以合法抵扣的。
在扣除了费用和支出后,我们就可以得到负债计税基础。
根据负债计税基础的大小,个人或企业需要按照相应的税率缴纳所应纳税款项。
税率的高低取决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税法规定。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对个人或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合理地计算负债计税基础,个人或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应纳税款项,降低税负。
其次,准确计算负债计税基础也有助于避免税务风险和税务争议。
如果个人或企业的负债计税基础计算不准确或存在问题,可能会引发税务机关的调查和处罚。
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或企业需要保留相关的财务记录和凭证,以便在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提供证明。
同时,个人或企业也可以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以确保负债计税基础的准确计算。
负债计税基础是个人或企业在税务上应纳税的基础金额。
通过合理计算负债计税基础,个人或企业可以降低税负,避免税务风险,并确保税务合规。
因此,对于每个纳税人来说,了解和正确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负债类 计税基础
负债类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的金额。
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式为:负债计税基础 = 负债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
税法规定可予抵税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从税法的角度来看,未来是否有负债。
如果未来可以往费用里记,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 0。
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 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在会计和税法上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暂时性差异。
在会计上,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负债的初始成本加累计折旧或摊销额,而计税基础是指从税法的角度来看,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可予抵税的金额。
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计税基础可能会小于负债的账面价值,这是因为税法规定了一些抵税优惠,例如利息收入的免税优惠。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为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为负债计税基础是企业在税务申报中需要计算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承担的负债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对于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意义。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计税期间。
企业需要确定计算负债计税基础的具体时间段,一般以企业财务年度为计税期间。
第二步,确定负债的范围。
企业需要确定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所包含的负债项目,一般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
第三步,计算负债金额。
企业需要根据财务会计报表和相关凭证,计算出负债的具体金额。
一般来说,应付账款可以通过查看应付账款账户余额得出,短期借款可以通过查看财务报表或相关凭证得出,长期借款可以通过查看财务报表或相关凭证得出。
第四步,排除不计税的负债。
企业在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需要排除一些不计税的负债项目,如已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等。
第五步,计算负债计税基础。
企业需要将计算得出的负债金额减去不计税的负债金额,得出最终的负债计税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需要依据相关的税法规定和税务政策进行。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法规定可能会存在差异,企业在计算负债计税基础时需要遵循当地的税法规定。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对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影响。
准确计算负债计税基础可以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合理规划企业的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是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确定计税期间、确定负债范围、计算负债金额、排除不计税的负债、计算负债计税基础等步骤,企业可以准确计算出负债计税基础。
这对于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计税基础概述负债计税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企业负债情况的披露和税务计算。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计算税务负担时,根据财务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负债要素,对企业负债进行核算和计税的基础。
负债的定义负债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具体义务,包括对外支付货币、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的义务。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负债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以上的经营周期内到期或预计在此期间内要偿还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短期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内到期或预计在此期间内要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负债计税的基本原则负债计税是根据负债的实际发生情况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计算和披露的。
在负债计税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负债计税应当根据事物的实际经济性质,而不仅仅看其法律形式。
如果一个交易实质上具有负债的特征,即使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为负债,也应当按照负债进行计税。
2.独立性原则:负债的计税应当与其他财务会计事项相互独立,即负债的计算和披露不应当受到其他财务会计事项的影响。
3.公允价值原则:负债计税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算。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买方和卖方在公正、公平和知情的条件下,自愿形成的价格。
4.持续尽调原则:负债计税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尽调,确保负债的准确和及时。
负债计税的具体操作企业在进行负债计税时,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负债的确认: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认企业具有负债特征的交易。
确认负债时,应当将负债的金额、期限和相关利息等事项进行详细记录。
2.负债的计量:根据公允价值原则,对负债进行计量,确定其公允价值。
计量负债时,应当考虑市场价格、利率和相关风险等因素。
3.负债的报告:根据财务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对负债进行披露和报告。
这包括在财务报表中明确列示负债的种类、金额和期限等信息,以及在纳税申报中准确申报负债的金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学会计实务大家定要踏踏实实把基本功打好!2017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高频考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以下是会计在线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会计实务考点,希望大家专心学习、扎实基础,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顺利通关。
递延收益
1.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税法规定,该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并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会计上确认为收益时,也同样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会产生所得税影响。
2.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税法规定,应作为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缴企业所得税,则该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0。
资产负债表日,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0之间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如期末递延收益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则产生10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五)其他负债
企业的其他负债项目,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
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教材例16-9】甲公司因未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金,按规定需在20×8年缴纳滞纳金1000000元,至20×8年12月31日,该款项尚未支付,形成其他应付款1000000元。
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缴纳的罚款、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