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一、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
1. 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
2. 古代文学作品:《诗经》、《论语》、《史记》等。
3. 文言文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文言文的语法
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2. 句法:并列句、主谓结构、宾语结构、状语结构等。
3. 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4. 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
三、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
1. 理解古文:通过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2. 古文翻译:如何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文。
3. 古文赏析:解析古文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
四、文言文的修辞与表达
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2.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文言文的古雅、严谨、典雅的特点。
3. 古文的经典句型和成语:如何正确运用古文的经典句型和成语。
五、文言文的作文与应用
1. 古文作文:如何运用古文的语言特点写作古文作品。
2. 文言文的应用:在现代文学作品、诗歌、文章中的应用和传承。
总结: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可以启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言文知识点的系统分类总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要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希望这篇总结对于学生们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带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jū shùshā mòfáng ài zhāo dàizhàn yìtuī cízhàn yìwǔ rǔ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晃.动(huàng huǎng)拨弄.(nòng lòng)翻箱倒.柜(dǎo dào)缥缈.(shāmiǎo)急遽.(jiùjù)消逝.(shìshī)三、我会辨字组词。
聊(_________)控(_________)贷(_________)剔(_________)柳(_________)空(_________)袋(_________)踢(__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突(____)森郁崇山(____)岭前(____)后继(____)为壮观(____)而不舍寒冬(____)月银(____)素裹风刀(____)剑(____)花飞舞1.这些成语中,__________都与冬季有关。
2.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__________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之所以……是因为……既……就……因为……所以……只有……才……1.(___)你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___)我要传达给大家。
2.(___)你们已经知道了,我(___)不再重复了。
3.(___)劳动(___)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六、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讲述了两个______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______,体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态度。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第1篇文言文语文知识点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_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1.《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8.《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三年级至六年级文言文汇总
三年级文言文司马光①(三年级上册)佚名〔宋代〕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⑤。
光⑥持石击瓮破⑦之,水迸⑧,儿得活。
注释: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④〔皆〕全,都。
⑤〔弃去〕逃走。
⑥〔光〕指司马光。
⑦〔破〕打开,打破。
⑧〔迸〕涌出。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缸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守株待兔①(三年级下册)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②,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
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注释:①本文连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年级文言文13 精卫填海①(四年级上册)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堙〕填塞。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一次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四年级上册)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
小学 文言文 复习汇总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司马光。
⑥进:涌出。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红中被水淹没。
其他小孩子都跑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
【四年级上册】课本第50页【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理:填塞。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我不动。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J取之,信然。
【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10页【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要。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妇此。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年级下册】课本第102 — 103页【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森,用回袋装。
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③通:通晓,明白。
小学人教版必背文言文
小学必背文言文小学人教版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必背文言文,欢迎大家分享。
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弈先秦:佚名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陈元方候袁公南北朝:刘义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叶公好龙两汉:刘向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孟母三迁两汉:刘向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揠苗助长先秦:佚名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伯牙绝弦未知:佚名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部编版小学语文毕业整理复习资料(日积月累、文言文、古诗)
一至四年级知识要点一、古诗1.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7.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1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4.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0.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1.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姓名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缗(mí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mín)王继位。
缗(m í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使:派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必;一定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悦之:很高兴,很喜欢廪:粮食仓库。
食:供养廪食:官府供食好:喜欢一一听之:吹竽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2、解释下列句子(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
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
”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1到6年级文言文整理大全
1到6年级文言文整理大全一到六年级文言文整理大全第一年级文言文:《论语》中的格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格言富含智慧和道德教育。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言文格言。
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持之以恒,时常复习,这样才能取得快乐和成功。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颜渊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善良和诚实要远胜过花言巧语和虚假的面孔。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以周到的思维和行为去处事,而小人则只在乎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只有靠思考和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5.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述而篇》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宽容,不为他人的无知和不理解而生气。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温故才能更好地了解新知识,才能成为别人的良师。
第二年级文言文:古代诗词名句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下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言文名句。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句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之处。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这句诗告诉我们,生命无法避免终结,但我们应该留下对历史的执着和热爱。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李白)这首诗带给我们安静和宁静的感觉,同时描绘了美丽的夜晚景色。
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滕王阁序》(王勃)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长河和风云人物的辉煌。
5.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语文上册中,复习文言文的内容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名句、古文诗歌以及古代寓言故事三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复习。
一、《三国演义》中的名句《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精彩的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名句:1.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意思是不要因为一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就不去做好,也不要因为一件坏事迹微小就去做它。
2. “与人为善,如入春之华;与人为恶,如临冬之寒。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友善待人,善于帮助他人,否则我们的心灵将被冰封,感受到寒冷。
通过学习这些名句,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教育。
二、古文诗歌古人以诗歌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在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些重要的古文诗歌值得我们进行复习。
比如: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学习这首古文诗歌,学生可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通过学习这首古文诗歌,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文诗歌,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还可以通过模仿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古代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哲理的文学形式,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智慧启迪。
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文言文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值得我们进行复习。
1. 《白蛇传》是一部著名的寓言故事,通过白蛇和许仙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善待他人,并且要懂得宽容与原谅。
2. 《狼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狼的寓言,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寓言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来理解哲理,培养道德观念和品质。
小学文言文考查知识点总结
小学文言文考查知识点总结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小学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总结:
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包括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等。
2. 文言文的词汇: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包括实词和虚词,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 文言文的句式:熟悉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并能够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些句式。
4. 文言文的修辞: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能够识别和欣赏这些修辞的运用。
5. 文言文的翻译: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6. 文言文的朗读:学会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以体现文言文的韵律美。
7. 文言文的理解:能够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
8. 文言文的鉴赏:培养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9. 文言文的写作:尝试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如写日记、写信等,以加深对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理解。
10. 文言文的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
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文和日积月累的文言文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文和日积月累的文言文资料一、古诗文资料一年级古诗文-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二年级古诗文- 《咏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三年级古诗文-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年级古诗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五年级古诗文-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六年级古诗文-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文言文资料一年级文言文- 《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使民安而上下。
二年级文言文- 《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少壮几时立。
立志读书,苦心人何事。
只因学文忧国忧,为了治理家乡事。
三年级文言文- 《论语》: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孟子》:人之生也柔弱,其幼也可以为养。
其长也可以为养,其老也可以为养。
弱之为用,贵贱之所同也。
四年级文言文- 《庄子》: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醉我独醒。
安得为乐,不如自娱。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文言文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快乐,快乐。
?论语十那么?2、汝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你知道怎样教育别人吗?) 。
?论语十那么?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普及,宽泛。
?曹刿论战?10、所有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间隔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叉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 ?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娇艳美丽。
今义:指(食品)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绚烂。
(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老百姓。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 )6、感谢古义:动人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谢。
( ?出师表? )7、能够古义:能够依赖。
今义:对某事表同意。
例句:能够一战,战那么请从。
( ?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六年级古文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古文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古文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不仅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古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查内容。
以下是一
些六年级古文必考的知识点:
1. 古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古文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朝代的文学特点,比如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
词等。
2. 古文的文体:掌握古文的几种主要文体,如赋、骈文、散文、诗歌等,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3. 古文的修辞手法:学习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对仗、排比、
设问、反问等,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4. 古文的句式结构:熟悉古文中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以及它们在古文中的运用。
5. 古文的虚词用法:掌握古文中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并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6. 古文的实词解释:学习古文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并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它们的含义。
7. 古文的翻译技巧:掌握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基本技巧,包括直译、意译等,并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8. 古文的鉴赏能力:培养对古文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古文的韵律美、
意境美以及语言美。
9. 古文的文化背景:了解古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10. 古文的作者及其作品:熟悉一些著名古文作者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并能够对这些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同时也能够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目。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古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
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12、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4、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
2、谬矣,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
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
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
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
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