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前三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前三章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前三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特点:自动地运行程序、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定能力、可靠性高,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维护方便、易操作、功能强、使用灵活、价格便宜等特点。

计算机还能代替人做许多复杂繁重的工作。

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和自动控制。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的。

)、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控制、人工智能AI和计算机网络等。

3、计算机的发展按照逻辑元件(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的不同,分为四代: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的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未来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4、专门为某种用途而设计的计算机称为专门(专用)计算机。

5、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运算速度、时钟频率(主频)、内存容量、存取速度、磁盘容量。

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字长,字长的定义是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最大的二进制的位数,字长越长,计算机的性能越高。

6、计算机的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机。

7、“存储程序”的概念提出者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特点:(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用二进制的0和1表示程序和数据。

(3)采用“存储程序”设计思想。

8、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类型有:文字,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

计算机网络(第1~3章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1~3章习题及答案)
2-04 名词解释:自己总结
2-0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些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 答:(1)机械特牲 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 锁定装置等等。(2)电气特性 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 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 1 或 0。 (3)功能特性 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 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规程特性 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当 t=s+x/C ,发送完最后一 bit; 当 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对分组交换,当 t=x/C,发送完最后一 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 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
26、名词解释 协议栈:指网络中各层协议的总和,其形象的反映了一个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由上层协 议到底层协议,再由底层协议到上层协议。 实体:当研究开放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时,实体泛指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软件或硬件。 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上的相同层。 协议数据单元:同等层实体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客户:作为服务请求方的计算机进程。 服务器:作为服务提供方的计算机进程。
1-15 假定网络的利用率到达了 90%。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 多少倍? 答:根据公式,D=D0/(1-U),D0 为网络空闲时的最小时延,U 是利用率,则
D/D0=1/(1-U)=1/0.1=10
1-17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 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it/s,传播距离为 1000km,信号 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108m/s。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概述
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23.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8.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8.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计算机网络1-3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1-3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 P1第二段,三种网络各自提供的服务及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技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后,就构成了分组。

分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的优点: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缺点:电路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利用率低。

信息传输延迟小,就给定的连续路由来说,传输延迟是固定不变的。

信息编码方法、信息格式以及传输控制程序来都不受限制,即可向用户提供透明的通路。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缺点:是延迟长。

分组交换的优点:分组动态分配带宽,且对网络逐段占用,提高通信线路使用效率。

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使结点之间数据交换比较灵活。

分组大大压缩结点所需的存储容量,也缩短了网络延时。

较短的报文分组比较长的报文可大大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传输可靠性。

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较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当网络通信量大时,这种时延也可能会很大。

同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习题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使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习题1-0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能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P3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习题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络》第1章: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第1章计算机⽹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络概述计算机⽹络是⼀个将分散的、具有独⽴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络是互连的、⾃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个完整的计算机⽹络主要由硬件、软件、协议三⼤成分组成,缺⼀不可。

硬件由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双绞线、光纤)、交换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通信处理机(⽹卡)等组成。

计算机⽹络由通信⼦⽹和资源⼦⽹组成。

计算机⽹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可靠性、负载均衡计算机⽹络的分类按分布范围分:⼴域⽹(WAN)、城域⽹(MAN)、局域⽹(LAN)、个⼈区域⽹(PAN)。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络、分组交换⽹络、报⽂交换⽹络。

按拓扑结构分:星形⽹络、总线型⽹络、环形⽹络、⽹状形⽹络按传播技术分:⼴播式⽹络、点对点⽹络按使⽤者分:公⽤⽹、专⽤⽹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线⽹RFC(Request For Comments)上升为因特⽹正式标准需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因特⽹草案、建议标准(这个阶段开始成为RFC⽂档)、草案标准、因特⽹标准。

计算机⽹络的性能指标:带宽:⽹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单位是『⽐特每秒(b/s)』时延:指数据(⼀个报⽂或分组)从⽹络(或链路)的⼀段传送到另⼀端所需要的总的时间。

n 发送时延:节点将分组的所有⽐特推向(传输)链路所需的时间。

也称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信道宽度n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n 处理时延:数据在交换节点为存储转发⽽进⾏的⼀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n 排队时延:等待输⼊队列和输出队列处理所需时间。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般忽略不计⾼速链路提⾼的仅是数据发送速率⽽不是⽐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度。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是关于数据通信和网络互连的科学与工程,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计算机网络第3版是一本经典的网络教材,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人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的参考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知识。

第一章:导论1. 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2. 网络的分类有哪些?答:网络可以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三类。

3. 什么是分组交换?答:分组交换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划分为小块的数据包(分组),并通过网络独立传输。

将大数据包拆分为多个小数据包传输,提高了传输效率。

第二章:物理层1. 计算机网络中如何表示和传输比特流?答: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电信号表示比特流,并通过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等)传输比特流。

2.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答: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3. 什么是噪声?如何降低噪声对传输的影响?答:噪声是指干扰信号的杂乱信号。

降低噪声对传输的影响可以采取多普勒补偿、误码纠正等技术手段。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物理媒介传输数据包,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什么是差错检测码?答:差错检测码是一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的编码方法,常见的有奇偶校验码、CRC等。

3. 什么是点对点协议(PPP)?答:点对点协议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链路协议,用于在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常用于拨号上网和广域网连接。

第四章:网络层答: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包传输和路由选择。

2. 什么是IP地址?答:IP地址是用于标识计算机网络中的主机的唯一地址,可以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

3. 什么是路由器?答:路由器是一种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并进行数据转发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第一章:概述1、因特网的组成: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3)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第一章介绍1.1 网络基础概念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2 网络的分类1.1.3 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1.2 网络硬件与软件1.2.1 网络硬件设备1.2.2 网络软件技术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2.1 OSI参考模型2.1.1 OSI参考模型的介绍2.1.2 OSI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协议 2.2 TCP/IP参考模型2.2.1 TCP/IP参考模型的介绍2.2.2 TCP/IP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协议第三章网络传输技术3.1 数据传输基础3.1.1 数据的表示与编码3.1.2 数据传输的方式与介质3.2 传输控制协议(TCP)3.2.1 TCP的基本原理3.2.2 TCP的特性与可靠传输机制3.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3.3.1 UDP的基本原理3.3.2 UDP的特性与应用场景第四章网络互联与路由4.1 网络互连设备4.1.1 集线器4.1.2 交换机4.1.3 路由器4.2 路由选择与转发算法4.2.1 路由选择协议4.2.2 路由转发与数据包处理第五章网络安全与管理5.1 网络安全基础5.1.1 网络安全的发展和重要性 5.1.2 常见的网络威胁与攻击方式 5.2 网络安全策略与控制5.2.1 防火墙与安全策略5.2.2 入侵检测与防御5.3 网络管理与监控5.3.1 网络性能监控和故障排除 5.3.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第六章网络应用与服务6.1 网络应用基础6.1.1 HTTP协议及web应用6.1.2 电子邮件与邮件传输协议 6.2 网络服务与应用6.2.1 域名系统(DNS)6.2.2 文件传输协议(FTP)6.2.3 远程登录协议(SSH)第七章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7.1 无线网络基础7.1.1 无线网络的分类与特点7.1.2 无线接入技术7.2 移动通信技术7.2.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7.2.2 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附件:本文档附带的相关资料、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等内容,请查看附件部分。

计算机网络3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3章习题
________的数据传输率最低;________传输距离居中。
8、在计算机网络中,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等用于传输信息的载体被称为________。
9、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4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在网络中,网络接口卡的MAC地址,它位于OSI参考模型的________________层。
4、平行式树型
5、5 4 2
6、4 2 2
7、1 2 3 6
8、100 100
9、交换机路由器
6、IEEE802.1-802.6是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系列标准,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令牌环符合______
标准,CSMA/CD符合________标准,令牌总线符合________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子层的标准是IEEE________。
7、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种,其中,________抗干扰能力最高;
8、下面不属于网卡功能的是()。
A.实现介质访问控制B.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C.实现物理层的功能D.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
9、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
A.网络操作系统B.服务器软件C.体系结构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0、下列哪个MAC地址是正确的()。
A.00-16-5B-4A-34-2H B.192.168.1.55C.65-10-96-58-16 D.00-06-5B-4F-45-BA
13、常用的介质存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1-3章习题答案

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1-3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研究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作好技术准备,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开始,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起)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2.什么是公用数据网PDN?为什么要发展公用数据网?是指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和管理的公用分组交换网组建公用数据网为计算机网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通信条件,它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3.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资源共享的观点: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主要特征: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2)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3)互联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4.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5.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局域网: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2)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s~10Gb/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3)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4)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可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城域网:1)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2)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广域网(也称远程网):1)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2)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6.根据系统的互联方式,网络多媒体应用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的结构方式?请列举每一种结构的一种典型的应用实例四种基本的结构方式及应用实例:1)一对一系统:二个终端之间的单独通信实例:视频电话系统2)一对多系统:由一个发送端和多个接受端构成的系统实例:多方接受的网页3)多对一系统:多个发送端通过单播或者多播向多个接受端发送信息实例:投票4)多对多系统:一个组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发送信息实例:多媒体会议系统7.网络多媒体的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征?请列举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求的通信带宽数据主要特征:1)高传输带宽要求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3)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4)传输的低时延要求5)传输的同步要求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8.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的?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对象计算等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网络计算”概念:网络被视为最强有力的超级计算环境,它包含了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传输等各类资源,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处理以前不能完成的问题移动计算网络: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存储区域网络:SSP提供的Internet存储服务网络分布式对象计算:??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例:信件所用的语言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协议,因为写信前要确定使用中文还是其他语言,否则收信者可能因语言不同而无法阅读三要素: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顺序语义: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含义,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作出的响应时序:对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例:??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2)灵活性好3)各层都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4)易于实现和维护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4)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5)每个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4.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的“OSI环境”的概念?“O SI环境”即OSI参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围,包括联网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连接结点的物理传输介质不包括在内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进行网络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等。

此外,还介绍了网络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信号。

本章的答案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基础、传输媒体、调制解调器等内容。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处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可靠的传输。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错误检测与纠正、介质访问控制等内容。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网络互连,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网络层的基本概念、路由算法、IP协议等内容。

第五章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可靠传输协议、UDP协议等内容。

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常用应用层协议(HTTP、SMTP、FTP等)、网络安全等内容。

第七章网络管理与安全本章主要介绍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答案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防火墙技术等。

第八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计算的基本概念、移动IP等内容。

第九章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是实现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数据传输的网络。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多媒体数据的特点、流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的QoS保障等内容。

第十章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是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改进。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下一代互联网的需求、IPv6协议、云计算等内容。

结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的答案进行介绍,希望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为网络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和帮助。

高一信息知识点前三章总结

高一信息知识点前三章总结

高一信息知识点前三章总结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无法忽视的一门学科,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高一学生,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对高一信息知识点前三章的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计算机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多个部件组成的,它们相互协作完成各种任务。

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们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计算机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信息处理基础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我们高一学习的重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的表示和存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以及算法和程序设计等内容。

在信息的表示和存储方面,我们学习了二进制表示法和数据类型,了解了计算机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处理方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ASCII码和Unicode编码等字符集表示方法,了解了计算机是如何处理和存储各种信息的。

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面,我们学习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熟练地使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在算法和程序设计方面,我们学习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了解了如何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和Python语言,可以用来编写简单的程序。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和互联网等内容。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了解了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

在互联网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结构,了解了域名系统和IP地址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第1-3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1-3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概述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的优点: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

电路交换的缺点:电路建立时间长,线路利用率低。

(2)报文交换的优点: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

报文交换的缺点:延迟长。

(3)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的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同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由用户直接使用。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工作方式:(1)边缘部分: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通信方式。

(2)核心部分:采用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相同之处:两者所描述的都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即求传播时延带宽积。

结果见书上课后参考答案。

1-25 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答:这种例子有很多。

比如日常家用电器,我们并不知道家用电器具体工作原理,但只要清楚某按钮可以完成什么功能,就可以使用家用电器为日常生活服务。

第二章物理层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第一章(P39)概述1-15,假定网络的利用率达到了90%。

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解:可以理解D默认为100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D0/(1-90%)=D/=10D利用率:D=D0/(1-U) D:当前网络延迟 D:空闲时延迟 U:网络利用率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 × 10^8 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2)数据长度为10^3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解:发送时延Ts = 数据帧长度(bit)/ 发送速率(bit/s)传播时延Tp = 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1) Ts = 10^7 bit / 100 kbit/s = 100 s,Tp = 10^6 m / (2 × 10^8) m/s = s2)Ts = 10^3 bit / 1 Gbit/s = 1 μs,Tp = 10^6 m / (2 × 10^8) m/s = s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1-19(1)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2)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本层的传输效率=上层传送下来的数据/本层向下层传送的数据1)100 / (100+20+20+18) = %2)1000 / (1000+20+20+18) = %1-29,有一个点对点链路,长度为50 km。

大学期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大学期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是允许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协调工作的通信系统2 internet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Internet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3融合网络:将声音、视频和数据网络融合4 HTTP是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协议5 kbps ----Mbps ----Gbps ----Tbps(1000倍)。

小数点左边1-3位,不能以0开始2,300 Mbps ------2.3 Gbps 0.5 Mbps ------500 kbps .0021 Gbps -----2.1 Mbps6速率指理论速度,流量(吞吐量)指实际速度,吞吐量一般小于速率7表示网络服务质量的技术指标:速率、吞吐量、可用性、出错率(分为数据包出错率和位出错率)延迟(对实时的网络应用影响大)、抖动(衡量相邻数据包之间的延迟变化)8网络标准:网络标准管理着不同计算机上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包括消息的语序、语义、语法、可靠性和连接。

也称为协议9 HTTP是开放标准,不受任何供应商控制(专有标准),可降低产品成本10混合TCP/IP-OSI标准体系结构(主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双绞线(水晶头):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双绞线(UTP)UTP特点:RJ-45标准连接头,购买和安装成本低、是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用的最多的连接线、具有鲁棒性2双绞线限制:UTP存在电磁干扰(EMI),需两两相绞末端干扰是双绞线最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末端不两两相绞的长度≤1.25cm双绞线长度不超过100米,保证信噪比(SNR)高,使衰减和噪音问题可忽略3 5e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 Gbps,6A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0 Gbps4 光纤的纤芯只有8.3, 50, or 62.5微米的直径。

外面有125微米的玻璃保护层。

纤芯中的光全反射,信号几乎无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Why Switching?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7
Switched Network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8
面向连接网络
B 3 3 3 A 2 1 1 6 2 1 2 2 1 3 3 2 1 3 2 1 C
4
5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34
计算机网络、互连网、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连网: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网络的网 络)。 互联网:就是互连网的同义词。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2013-8-9
互连网,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4
各种RFC之间的关系
因特网草案
实验的 RFC
建议标准
提供信息的 RFC
草案标准 6 种 RFC 因特网标准
历史的 RFC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5
Note:
交换技术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大公司
网络接入点 NAP (对等点) 地区 ISP 大公司 地区 ISP 网络接入点 NAP (对等点) 地区 ISP 公司 地区 ISP
主干服务 提供者 大公司
本地 ISP 校园网
2013-8-9
本地 ISP
本地 ISP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4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Note:
Internet的标准化
计算机通信网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刘功亮
Tel: 0631-5687148 Email: liugl@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1
教学内容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物理层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第4章 网络互连 第5章 运输层 第6章 应用层 第7章 网络安全
T
公用数据通信网
PSTN X.25
T 公用数据通信网
HOST
T
优点
T T
HOST
T T
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 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 兼容性好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T
T
27
例子
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
美苏冷战时期由美国军方建立的实验性网络
最初4个节点→70’s的60多个节点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37
第一阶段:从ARPANET到互联网
以主机为中心 终端 主机
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 主机
分组交换网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38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各网络之间需要使用路由器来连接。 路由器
国家主干网
地区网
地区网
地区网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2
因特网管理组织结构
因特网协会 ISOC 因特网体系结构 研究委员会 IAB 因特网研究部 IRTF 因特网研究指导小组 IRSG …
因特网工程部 IETF
因特网工程指导小组 IESG
… 领域 领域 WG … WG WG … WG
RG
RG
2013-8-9
标准化的时机?
先制定标准再开发还是先开发再制定标准? 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 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基础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29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过程的演变
厂商标准:IBM-SNA,DEC-DNA等
缺点:适用范围:兼容性? 技术垄断:竞争? 标准不统一:用户利益?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有时在结构图中可不画出路由器。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39
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可能要经过多种网络。
国家主干网
地区网
地区网
地区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0
第三阶段:多级结构的因特网 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可能经过多种 ISP。
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 转变为“主机-主机”
T T T T
2013-8-9
HOST
通信线路
T HOST TTT
23
HOST T
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
演变阶段1
通信任务从主机中 分离,由通信控制 处理机(CCP)完 成 CCP:处理主机之 间通信任务的专用 T 计算机
计算机 系统
33
Internet定义的主要观点:
从网络通信的观点:是一个由TCP/IP把各个国家、各 个机构、各个部门的内部网络连接起来的庞大的数据 通信网。 从信息资源的角度:Internet是一个集各个领域、各个 部门内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信息资源网。 从技术角度:是一个“不同网络互连的网络”(网际网), 实际是由许多网络(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互连 形成的。 简言之,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49
无连接网络
B 2 2 3 A 2 1 1 3 3 4 5 6 1 2 1 3 2 1 2 1 3 C
3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50
电路交换网络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51
电路交换示例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52
电路交换示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3
制定因特网标准的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 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 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授课方式
PPT结合板书
答疑
随时,H503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3
计算机通信网络(第3版)
第1章 概述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4
Note:
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5
几种主要的拓扑结构
2013-8-9
单台主机:执行计算和通信任务 多台终端:执行用户交互 (终端集中器/终端服务器)
T
通信线路
连接方式:本地或远程
T
T
HOST
T TS
T
T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T
21
例子:飞机订票系统
HOST(航空公司总部) Terminals(订票点) 通信线路(电话线路)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算机的集合
自治:能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 互连:以任何可能的通信连接方式 – 有线方式:铜线、光纤 – 无线方式:红外、无线电(微波)、卫星
计算机 系统
2013-8-9
通信网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国际标准(ISO 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commended Model(开 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模型,规定了网络 体系结构的框架:7个层次 只说明了做什么(WHAT TO DO)而未规定怎样做 (HOW TO DO) 太复杂,几乎没有与之完全符合的网络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1.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计算机-终端”系统
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20
1.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特征:终端(Terminal)共享主机(Host)的软硬件资源
庞大,昂贵,资源无法共享
计算机构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计算机网络产生始于1950’s,产生的原因: 资源共享的需求(计算能力、外设、软件、 数据) 大型项目的合作(进行工程项目协作)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通信)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19
从体系结构来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 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网络):
2013-8-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通信工程系
2
教材
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资料
高传善等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 B. A. Forouzan,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课程情况
教学:30学时 考核:出勤+作业+期末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