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虚与肝阳虚地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从肝气虚、肝阳虚论治慢性乙肝

从肝气虚、肝阳虚论治慢性乙肝

从肝气虚、肝阳虚论治慢性乙肝【摘要】:素有“肝无虚证肾无实证”之说,盖认为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易于阳亢,化火生风,不易致虚寒。

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究其根本,实乃人体阳气虚弱,正虚不能抗邪或正虚邪恋,邪盛正衰而导致疾病迁延不愈。

因此,慢性乙肝之为病,首先是肝的阳气受到抑制,使肝阳不振,郁而不伸,阳用不得,进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病变的一类疾病。

肝脏阳气亦区别于它脏阳气,运用温肝阳法治疗慢性乙肝基本病机肝阳虚具有特殊价值。

【关键词】:慢性乙肝;肝阳虚;肝气虚;温补肝阳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易于阳亢,化火生风,不易致虚寒。

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究其根本,实乃人体阳气虚弱,正虚不能抗邪或正虚邪恋,邪盛正衰而导致疾病迁延不愈。

现代医家多谈肝肾阴虚之证,而少有提及肝气虚、肝阳虚,然有关肝阳虚及其谴方用药的论述甚多,唯未被后世医家所重视。

笔者将以肝气虚、肝阳虚为理论基础,探讨慢性乙肝的遣方用药。

1.肝气虚、肝阳虚的理论基础多数医家皆从标论治,如湿热、血瘀、气滞等,却不知慢性乙肝病机之根本在于肝阳虚。

纵览先贤言及肝阳虚者甚多,唯未被后世医家所重视。

《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阐释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其中也必然包括肝阳。

又如《灵枢·天年》谓:“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而气属阳,阳统乎气,气虚乃阳虚之始,阳虚乃气虚之渐。

肝气久虚,必致肝阳亦虚,肝(气)阳虚,则厥阴肝经虚寒,故可见善惊易恐,眩晕,巅顶头痛,睾丸或阴器内缩,纳少呕逆,腹胀气壅及妇人月经不调,舌淡嫩苔白,脉弦细而迟[1]。

唐·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拟补肝汤,用治肝虚寒之“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

”等症,且在此方基础上加附子汤,名竹沥汤,以治肝阳虚、寒湿内侵、血虚运行涩滞之身体骨节疼痛等证。

宋·严用和指出:“方其虚也,虚则生寒。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肝阳虚是肝脏的阳气虚损,而导致肝脏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变化,肝气虚为病之始,肝阳虚为病之渐,所以肝气虚必然会导致肝阳虚,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1生理病理肝五行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为魂之舍。

临床以肝阴虚而引起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证等本虚标实或实证较为多。

因此古人有“肝有泄无补”之论。

综上溯源,而肝阳虚在古今医论中详经甚少。

言之阴阳,则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没有阳亦无以言阴,二者相互依存,互根为用,经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论之五脏,其四脏临床均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分,而肝脏怎能无阳虚之存在呢?临床实践证明,肝既有阴虚证,就必然有阳虚证,所以肝阳虚是客观存在的。

肝藏血赖肝阳的温煦、肝气的推动来调节周身血量以营养全身。

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为人体之根本,《难经,七十五难》中说:“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肾属水为肝为母。

临床可见肾阴虚,肾阳虚之别,肝何独亏于阴,而无亏于阳。

肾阳不足必然可以引起肝阳不足,肝阳不足也可引起肾阳不足。

只有肝阳充足,才能固守经脉,使寒邪不致内侵,筋脉得于温养,身体关节活动自如。

肝的疏泄条达全赖肝气(阳)的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营养全身;助肾温煦脾胃腐熟消化食物,使水谷精微得升,浊气得降;肝气(阳)平和,情志舒畅,水火既济,神魂自安。

反之即可发生病变,如脾胃失于温煦可出现脘腹胀满,胁肋满闷,食后腹胀等证;肝功能低下,母病及子,累及心脏,可出现心气不足,胸闷短气,惊悸失眠等。

2临床表现2.1 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症侯群2.1.1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尤甚,神疲乏力,畏寒少气,双目羞明,舌体胖有齿痕,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细弱无力。

2.1.2 冲任虚寒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喜暖喜按,月经色淡量少,甚至闭经,不孕阴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

近代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

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

然世人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

进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1 肝气(阳)虚证的临床研究1.1 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家旭提出肝气虚的诊断标准(1)具备气虚证的表现;(2)情志改变;(3)肝经所过部位不适;(4)女性月经不调或痛经。

具备(1)(2)(3)(4)伴或不伴脾气虚即可诊断肝气虚[1]。

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皆同中有异,不可混淆[2]。

一般认为肝气虚以懈怠乏力,不耐劳作,悒悒不乐,易恐善惊,胁肋隐痛,喜按喜击,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爪甲干枯,脉弦细为特点;脾气虚则以四肢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脉微细为特点。

由于木不疏土,肝气虚证患者也可见到脘腹胀满,便溏纳呆。

肝阳虚则在肝气虚的基础上症见畏寒肢厥,筋脉拘急,巅顶冷痛,寒疝腹痛,脉沉弦;而肾阳虚则以腰酸背凉,足跟麻木,夜尿阳萎,周身浮肿,脉迟无力为特点。

由于乙癸同源,肝阳虚症也可见到腰膝酸软等症。

氏对520名气虚证的研究指出肝气虚占气虚证的18.85%,女性、中年、情绪不稳定者与肝气虚正相关,28.57%的肝气虚患者无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3,4]。

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治疗也有不同[2]。

一般而言,补气之药既能补脾,也能补肝,但补脾以人参为长,补肝以黄芪为优;温阳之药既能温肾,也能温肝,但温肾之药以附子、杜仲、菟丝子等为优,而温肝之药则以桂枝、肉桂、小茴香、高良、台乌、吴茱萸等为佳。

有朋友问,为何肝有阴虚而无阳虚,肺有阴虚亦无阳虚?在此说说我个人

有朋友问,为何肝有阴虚而无阳虚,肺有阴虚亦无阳虚?在此说说我个人

有朋友问,为何肝有阴虚而无阳虚,肺有阴虚亦无阳虚?在此说说我个人有朋友问,为何肝有阴虚而无阳虚,肺有阴虚亦无阳虚?在此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其实,如果我们将阴虚、阳虚这两个词换个表述,相信大家会更好理解。

所谓阴虚,其实就是中医概念中的“实症”,是因邪气亢盛所产生的病症;所谓阳虚,即为中医概念中的“虚症”,多因正气虚弱而产生。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肝脏的特点。

肝主木,木生火,因而从脏腑特点上看,肝为刚脏,以肝气生发为常态,肝气生发则生火,所以肝气是容易升发和疏泄的,极难出现缺失的情况;相反,肝的阴血才是肝脏活动的基础,相当于肝的阴血是燃料,肝气是燃烧产生的物质。

所以试想一下,如果都出现了肝气不足,那大概率肝阴血也出现了问题,因而源头为阴虚。

之所以没有肝阳虚,是因为阳虚的前一步便是气虚,只有气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演变为阳虚,阳虚为气虚之极。

故而,临床上存在肝气虚的情况,多因情志失调、劳损过度导致,而肝阳虚的情况极少,因为发展到这一步时,病人的情况恐怕已经要用“病入膏肓”来形容了。

这也是为何医家常说“肝无虚症,肾无实症”的原因,肾脏与肝脏正好相反,其维持活动的基础物质是肾阳气,也就是中医概念中的元阳。

肾阳是肾脏工作运转所持续消耗的物质,消耗过头便出现了肾虚。

所以肾气是几乎不可能亢奋的,因为它本身的阴阳属性和脏腑功能,就决定了这一点。

肺脏同样如此,肺脏之所以少有“肺阳虚”之说,同样是因为这一病症是由肺气虚演变而来,除非气虚十分严重,病人已经危在旦夕,否则很难发展成阳虚。

因而中医理论中存在肺气虚之说,而并无肺阳虚之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脏腑分阴阳五行,每个脏腑工作原理皆不相同,并不是所有脏腑都有相似的病因病理,无法一言蔽之。

我们还是要根据不同脏腑的特点,辩证地去看待各类实虚之症。

中医肝脏本质的研究进展

中医肝脏本质的研究进展

中医肝脏本质的研究进展肝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其生理、病理极为复杂。

肝病在临床上比其它脏病为多,车氏、危氏统计五脏发病数中以肝病最高[1,2]。

•国内对肝脏生理病理研究较为重视,从动物模型复制、诊断标准、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对肝脏认识的异同等方面进行的大量工作;主要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功能活动,多以肝郁证、肝阳上亢证、肝郁脾虚证、肝火证、肝胆湿热证、肝阳化风证、肝气虚证、肝血证等入手。

1 研究进展1.1 动物模型复制1.1.1 肝郁证动物模型方法1:选用雄性Wistar远交系大鼠,体重300─400克,3─7只置于同笼,用纱布包裹尖端的止血钳夹鼠尾巴,令其与其它大鼠撕打,会很快激怒全笼的大鼠。

每次刺激30分钟,每隔3小时刺激1次,每天刺激4次。

2天后进行各项指标的观察。

结果:①模型行为的观察,通过激怒刺激后,大鼠其暴怒程度可持续数小时乃至整夜,还可出现某些饮食减少、困倦状、体重下降之脾虚证的症状。

②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凝聚率、扩大型血小板的含量、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血沉等均显著性增高。

③血小板超微结构的观察,模型组血小板伸出伪足变为树枝状,同时发生粘附聚集。

④药物反证,用舒肝理气药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变[3]。

方法2:选用艾叶(超过人的药用剂量150倍),•制成注射液注射入小白鼠。

以小白鼠雌雄各半,采用随机分组。

艾叶组:艾叶注射液0.6ml(生药0.3克),腹腔注射,隔日1次。

对照组:注射0.6ml生理盐水。

在注射药物第45、60天后,•分别取材观察。

结果:①模型的特征,动物表现活动增加,兴奋撕打,不易抓到,肝肉眼观察暗红、粗糙(45天艾叶组),灰黄、粗糙(60天艾叶组)。

②模型的皮层、丘脑、肝脏的cAMP、cAMP/cGMP,艾叶组高于对照组[4]。

方法3:乔氏等几经摸索,总结出束缚大鼠四肢限制其自由活动的造模方法:放入自由活动大鼠在造模鼠笼内,是借鉴K.Morton的实验技术,具有增强致郁的效应。

浅谈肝疏不及与肝气虚、肝阳虚

浅谈肝疏不及与肝气虚、肝阳虚

浅谈肝疏不及与肝气虚、肝阳虚肝主藏血、司疏泄,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曰体阴而用阳。

肝的虚证既有肝“体”亏损,也有肝“用”不足。

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中指出:“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证;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

”这种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乃疏泄不及所致。

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情志、疏畅气血、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等方面,故疏泄不及也多涉及于此。

从脏腑阴阳的生理病理方面论证了肝虚证既有阴虚、血虚,亦包含有阳虚、气虚。

气虚为之渐,阳虚为之甚。

其病因包括禀赋不足、七情所伤、肝气郁结、寒邪直中及肾虚脾虚。

临床见证主要表现在疏泄功能不及、肝血不充方面。

治疗应于养肝阴补肝血基础上再加补气温阳之品。

肝气虚、肝阳虚证治,教科书多不载。

在肝虚证的论述中,以肝阴虚、汗血虚概之。

而其它四脏,则均有其气(阳)虚证候。

脏腑的阴阳,其正常生理功能,本处于互根、互用、互为消长的阴平阳秘状态,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病理方面,阴阳的偏盛偏哀是疾病产生的内在基础。

肝气虚,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但始终没有引起后世医家的重视,专题论述者鲜见,教科书中多不提及,使之名存实亡。

分析导致肝气虚证不被人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肝气虚证确实要比肝阴虚证和肝血虚证少,比其他肝之实证也少,故被忽略;二是始终没有确定肝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药,以致临床无依据可循;三是肝气虚证与脾气虚证有许多类似之处,临证往往以脾代肝,将肝气虚证误作脾气虚证进行辨治。

因此,要真正确立肝气虚证,并能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肝气虚证确立的理论依据肝与其他脏一样,阴阳气血俱全。

这既是肝脏本身的需要,也是维持肝之生理活动的保障。

同样,肝病既有阴虚也会有阳虚,既有血虚也会有气虚,岂能只有阴血不足,而无阳气亏虚之理?五脏唯肝无气虚证亦于理不通。

老中医诊治实例,肝气虚与肝阳虚一目了然

老中医诊治实例,肝气虚与肝阳虚一目了然

老中医诊治实例,肝气虚与肝阳虚一目了然

临床中对于肝病,多用攻伐迭进苦寒,往往致肝气肝阳虚弱,对于肝之实证,治疗之时,也要考虑到肝气虚、肝阳虚之病机,药达病所。

【问诊】
常某,女,42岁。

2004年诉:肋痛肋胀3月余,口苦心烦、夜寐多梦、易惊、疲乏无力等。

患者病部位在肝,疑有肝气虚弱之象。

但中医有肝无补气之说,症虽有虚,仍当以舒肝养血为治。

故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出入调治。

患者服用后,诸症未减,更增有心悸、多汗、失眠等。

细诊其脉,两关脉弦细,两寸脉不足。

认为属肝气不足之象。

当以补气之药治之。

立方:党参、炒枣仁、生口芪、生地、白芍、茯苓、柴胡、山萸肉、枸杞子、甘草。

患者服药4剂而愈。

【备注】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中医的理、法、方、药,是贯穿一线的。

中医虽有肝无气虚、阳虚理论,认为肝之病变均属实症,而虚症只有肝阴虚、肝血虚。

并且对治疗肝阴虚,也多从“已癸同源”着手。

故临床中对于肝病,多用攻伐迭进苦寒,往往致肝气肝阳虚弱。

在妇科病,常见月经不调,肋痛,痛经、眩晕发生。

对于此类病人,要以益气温阳。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中医脏象理论。

对于肝之实证,治疗之时,也要考虑到肝气虚、肝阳虚之病机,药达病所。

肝气肝阳虚鲜见案及体会

肝气肝阳虚鲜见案及体会
2 治法:《内经》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补肝气之药,如黄芪、人参、黄精等,张锡纯说:“愚自临床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覆杯即见效验。”肝气宜温升,与黄芪有同气相求之妙。补肝阳之药如;桂枝、附子、山茱萸、川断等。张锡纯尤擅用山茱萸补肝。余以上各案均得力于对张氏《衷中参西录》的研究。至于方剂如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乌梅丸,当归生姜羊肉汤皆可选用
黄芪30 桂枝10 人参10 当归12 附子10
干姜6 细辛3 川椒6。
连进4月,共服药90剂,各症均除,ACT:27单位。
以上三案,前二案为肝气虚,后一案为肝阳虚,肝阳虚是在肝气虚的基础上更见畏寒肢冷等症。临床既久,所见稍多,遂略微归纳如下:
1 肝虚的临床表现:病者恍惚,妄见,如人将捕之,易怒善弱不起
黄芪30 山茱萸30 川断30 桂枝6 川芎6
龙骨15 牡蛎15
三剂血止,故上方加10倍量为丸,巩固之。
案三:陈某,男,33岁,患慢性肝炎已久,屡用清热利湿之剂,效不显。现全身乏力,怕冷,眩晕,手麻难于握物,大便正常,纳好,寐安,AST:210单位。脉细弱,舌质淡红水滑,此肝阳虚。疏方:
案一:袁某,女,43岁,左臂痛麻3年余,伴疲乏无力,纳好,二便调,寐安,月经正常。脉左部微弱,舌质淡红苔薄白。此肝气虚,遂疏方:
黄芪30 桂枝9 白芍9 山茱萸30 生姜6片
大枣10个
连进14剂而愈。
案二:李某,女,31岁,崩漏43天不止,月经既往尚可,血色淡,淋漓不尽,手麻目眩,纳好寐安,疲乏无力,二便调。前医数与归脾汤摄血剂未效,舌质淡红,苔白,脉左三部不应指,此肝气虚。疏方;
肝气肝阳虚鲜见案及体会

肝气肝阳虚简论

肝气肝阳虚简论

肝气、肝阳虚简论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唯独肝脏极少有人明确提出可用温阳补气之法。

在肝病具体分型中,也没有给予肝气虚,肝阳虚以一定的位置。

一般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属木应春,喜升主风,阳易亢动,阴易亏损,故肝的虚证便仅肝血肝阴不足一途。

如钱仲阳认为“肝为相火,有泄无补”;朱丹溪亦有“肝常有余”之论。

近世著作,如五院教材的《中医内科学讲义》就干脆指出:“肝之寒证,仅见寒滞少腹厥阴经脉”。

[1]即或偶有论及肝气虚、肝阳虚的,也往往一笔带过。

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我认为,肝气虚、肝阳虚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这直接关系到中医脏象学说的完整性问题。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这是说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当然也应该包括肝阳。

盖肾为元阳,乃一身阳气的基础,“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难经?七十五难》),肾为肝之母,肾亏能令子亏,肾既有水火之亏,肝何独亏于水?肾阴不足可以引起肝阴不足,前人称此为“乙癸同源”,肾阳不足当然也可以引起肝阳不足。

再就肝本身而论,一般以肝阴为体,肝阳为用,哪里只有阴虚而不存在阳虚的道理。

又《内经》谓“肝者,罢极之本”,罢同疲,如肝无气虚用怯,何得称之为罢极之本?再以肝经有寒滞之证论,经脉是受脏腑支配的,是脏腑气化的路径。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倘肝无气虚阳虚,寒邪何以能侵袭肝经,而造成寒滞之证诸如以上问题,都涉及到中医脏象理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因此,要说肝无气虚、阳虚,在中医理论上是无法解释的,显然是一件憾事。

肝气虚、肝阳虚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感觉到它。

《内经》就明确地谈到了肝气虚这个问题。

《素问?方盛衰论》曰:“肝气虚而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篇》亦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肝阳虚”证候分析及证治方药(中医诊断)

“肝阳虚”证候分析及证治方药(中医诊断)

“肝阳虚”证候分析及证治方药(中医诊断)◆肝阳的理论认识肝阳与肝阴相对,是肝主升发、疏泄、养筋、温煦、藏魂、藏血等的动力,它在气的升发、气机的调畅、情志活动的正常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诚如宋鹭冰所言:“肝主疏泄,亦有赖阳气之温煦。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则言:“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

”“体”指肝体、肝血、肝阴;“用”指肝的生理活动,即肝阳。

肝内寄相火,主疏泄,主升,主动,皆赖乎阳气,故肝以阳气为本。

元代朱丹溪谓相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生有”,唯此阳气,方能调畅气机,以输津血,唯此阳气方能司其所司,疏泄藏血。

说明了肝阳在肝主疏泄中的重要性。

肝阳虚证,其主要表现为升发不足,是导致人情绪抑郁的重要病机之一。

阳气主动,是温煦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而郁证临床上总体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主动性下降等“不动”表现为主,因此阳气不足与郁证发病关系密切,是郁证的基础病机。

倘若肝阳充盛,肝木条达,则气贯五行,神机畅达,五脏安和。

肝阳亏虚,可导致疏泄失调,气滞不畅,血疲不行,进而导致情志抑郁。

《实用内科学》认为肝阳虚即是肝脏的“升发不及”,还认为“升发不及,主要是生理性的肝气、肝阳不足,从而使肝脏机能减退”。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篇说:“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使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

”这表明了肝阳在肝主疏泄中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懈怠忧郁等症状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

(REF:安忠秋,王海军.浅论肝阳虚是郁证发作的基本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3445-3447.)◆肝阳虚证候分析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病若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水不利,腰酸痛,名曰肝虚寒也。

”又如《太平圣惠方·卷三》的记载:“夫肝虚则生寒,寒则苦胁下坚胀,寒热,腹满不欲饮食,悒悒情不自乐,如人将捕之,视物不明,眼生黑花,口苦,头疼,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滑者,此是肝虚之候也。

肝气虚、肝阳虚简论

肝气虚、肝阳虚简论

肝气虚、肝阳虚简论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唯独肝脏极少有人明确提出可用温阳补气之法。

一般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属木应春,喜升主风,阳易亢动,阴易亏损,故肝的虚证便仅肝血肝阴不足一途。

即或偶有论及肝气虚、肝阳虚的,也往往一笔带过。

肝气虚、肝阳虚是客观存在,《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这是说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当然也应该包括肝阳。

盖肾为元阳,乃一身阳气的基础,“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难经》,肾为肝之母,肾亏能令子亏,肾既有水火之亏,肝何独亏于水?肾阴不足可以引起肝阴不足,“乙癸同源”,肾阳不足也可以引起肝阳不足。

《内经》谓“肝者,罢极之本”,罢同疲,如肝无气虚用怯,何得称之为罢极之本?再以肝经有寒滞之证论,经脉是受脏腑支配的,是脏腑气化的路径。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倘肝无气虚阳虚,寒邪何以能侵袭肝经,而造成寒滞之证?肝气虚、肝阳虚的客观存在,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感觉到它。

《内经》《素问方盛衰论》曰:“肝气虚而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篇》亦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肝汁始减,目始不明”。

张景岳在《求正录、真阴论》谈到肝阳虚之证:“或拘挛痛痹者,以本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

张锡纯《衷中参西录》载:“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

后愚诊视,其左脉微弱不起,断为肝虚证”,“遂用生黄芪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钱,数剂而愈”。

并进一步指出:“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

” 已故老中医蒲辅周指出,五脏皆有“阳虚阴虚之别”。

“肝阳虚则筋无力,恶风,善惊惕,囊冷,阴湿,饥不欲食”,并谓:“肝炎阳虚者,亦可用附子汤”《蒲辅周医疗经验》。

阳痿从肝肾同源论治探讨

阳痿从肝肾同源论治探讨

C h i n a ; 2 . A n d r o l o g y D e p a r t m e t, n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 n D o n g z h i en m H o s p i t a l , & n g 1 0 0 7 0 0 , C h i n a
mo d e m me d i e i n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f o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f o t h e e r e c t i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f r o m t h e er p sp e c t i v e s o f l i v e r a n d
e r a n d k i d n e y h o mo l o g o u s t h e o r y nd a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f o e r e c t i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T h e a u t h o r w i l l f o c u s o n t h e T C M a n d

中 医性 学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1 9 9 3 . 2 0 1 5 . 0 2 . 0 2 4
阳痿从肝肾同源论治探讨
刘 清尧 张新 荣 韩 亮 李海松 1北 京市房 山 区中 医医院男科 , 北京 1 0 0 2 4 0
k i d n e y h o m o l o g o u s , eg r a r d i n g s i mu l t ne a o u s t ea r t me n t f o l i v e r a n d k i d n e y a s t h e b a s i c r u l e s i n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f o e — ec r t i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T h r o u g h c o mb i n i n g t h e k i d n e y d e i f c i e n c y v i e wp o i n t nd a l i v e r s t a g n a t i o n v i e w p o i n t ,i t a i ms t o u n — d e r s t nd a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f o e ec r t i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d e e p l y nd a i mp r o v e c l i n i c l a o u t c o me s .

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辨证探索

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辨证探索

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辨证探索
作者:张金波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信县商贸街张金波中西医门诊,251800
1.苏卫东.袁学山.SU Wei-dong.YUAN Xue-shan浅论肝气(阳)虚证[期刊论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5)
2.关新军《伤寒论》第359条疑义解析[期刊论文]-国医论坛2003,18(3)
3.谢雁鸣.朱云茵中医脑病与循证医学[会议论文]-2007
4.刘召.刘玉琳宗《内经》"痹、厥"理论辩证施治心脑血管病[会议论文]-2006
5.王朝晖《内经》中"厥"字源语义辨析[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6)
6.韩培海.翁燕红从《素问·厥论》有关原文探讨脾阴虚[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4)
7.王志兰.林士毅.Wang Zhilan.Lin Shiyi叶天士治疗中风十三法[期刊论文]-河南中医2005,25(11)
8.肖厥明引经药作用浅析[会议论文]-2000
9.王付关于六经病性质的讨论[期刊论文]-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6)
10.张葆青.刁娟娟古代医籍癫痫辨病辨证考[期刊论文]-中医研究2008,21(10)
引用本文格式:张金波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辨证探索[会议论文] 2006。

【doc】肝气(阳)虚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

【doc】肝气(阳)虚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

肝气(阳)虚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0一6.166证的研究』TCM.March,2000.V o】.41,No.3是,肝气(阳)虚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l/圭窒塑陈泽奇查张翔李学文邪东红'殷垒荣摘要奉文采取证病结合,多层次多项指标对肝气(阳)虚证进行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肝气(阳)虚证有4个方面的病理变化:(i)交感神经功能活动降低;(2)调节血管平滑肌舒壤功能的活性物质显着变化,微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微循环障碍;(3)机体能量代谢水平降低.供能不足;(4)炎症介质增加,组织里炎性反应.抽词j~札{I/f,d,一…I'肝气(阳)虚为肝脏本身功能不足所致的病证,研究从证入手,证病结合探讨肝气(阳)虚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与肝胆湿热证及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根据江苏省卫生厅编《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经西医确诊为慢性胆囊,胆石症,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慢性肝炎.并经中医辨证,符台肝气(阳)虚证,肝胆湿热证者作为观察对象及对照病例中医辨证标准:肝气(阳)虚证辨证标准,参考有关文献制定口.肝气虚:(1)胁f}b满闷,(2)腹胀纳呆,(3)心烦郁郁不乐,(4)不耐疲劳,善太息.(5)四肢乏力,懒言,(6)易惊善恐,(7)视力减退,(8)筋脉挛缩,(9)妇人月经不调,小腹疼痛,(10)苔白滑,脉虚无力具备7项即可诊断.肝阳虚证:肝气虚证兼:(1)胁痛怕冷,(2)四肢厥逆,(3)腰膝少腹玲痛具备2项可诊断.肝胆湿热证标准口]:(1)胁肋胀痛,(2)头身沉重,(3)口苦口干不欲饮.(4)呕恶纳果.(5)或面目周身发黄或带下黄臭或阴囊湿疹,(6)尿黄浊,(7)苔黄腻,脉弦滑数具备4项即可诊断.本组观察病例共l.1例,选用1993年6月~1997年10月本院,长沙市第四医院,益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南县中医院病人,其中住院病人72例,门诊病人29例.肝气(阳)虚证63例,男28例.女3j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7.5岁;慢性胆囊炎胆石症4l例,消化性溃疡7例,慢性胃炎l1例,慢性肝炎4例肝H湿】湖南医科太学附属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台研究所,湖南省长抄市湘雅路141号(410005)2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嫂稿日期:1998—10—05热征38例,男l5例,女23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7.3岁,38例均为慢性胆囊炎,其中有l8倒台并胆结石.健康人对照组68名.系本院职工,工厂工人及献血人员,男33人,女35人,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6.5岁.观测指标;血浆儿茶酚胺类(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测定,按Eisenho~er法,检测仪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系Waters208系列.电化学检测器为LC/4B型血浆环核苷酸(cAMP,cGMP)检测,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所提供血浆血栓素B(TXB),6-酮一前列腺素F(6-Keto—PGF),P物质(SP)含量测定,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提供放免药盒.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测定,由30]医院提供放免药盒.血浆醛固酮(ALD).血浆皮质醇(Cor),血清甲状腺素(T.…TrT.)及促甲状腺素(TSH)测定,分别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放免药盒.血浆p一内啡肽(EP)含量测定, 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提供放免药盒.2结果2.1各组血浆儿茶酚胺类含量比较:健康人组60例, NE与E均值分别为2237±】l22,957=478~mol/g? Hb,肝胆湿热证组30例,分别为3283±1677,1460±l059/~mol/g?Hb,肝气(阳)虚证组36例,分别为l217±412,j18=224~.mol/'g?Hb.肝气(阳)虚证组NE,E均值较健康人组及肝胆湿热证组明显降低,而肝胆湿热证组NE,E均值较健康人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O.01).2.2血浆环核苷酸含量比较:表2示,肝气(阳)虚证组cAMP较健康人组明显降低,cGMP较健康人组明表1两组血浆cAMP,cGMP含量比较(pmO/ml,±s) 分组倒数cAMPcGMPcAMP/cGMP与健康^组比较一*P<O.01中医杂志2000年3月第41卷第3期l表2各组血浆TXB2,6-Ke【0PGF_口lTNF含量比较(pg/mI,=)与健摩凡组比较,P<O.05.P<0.01;与肝胆湿热证组比较.AP(O.01表3各组血清T.,T,rT..TSH,Cor含量比较(j土)与健康^组比较.*尸<005.**P<001I与肝胆湿热证组比较.AP(0.05,△△P<0.01寰4各组血浆sP,AID.B—EP含量比较(pg/mI,土)与键康人组比较.*P<005,P<001;与肝胆湿热证组比较,△P<o05.Z~L,P<o.01显升高,cAMP/cGMP比值较健康人组明显降低(尸<0.01).2.3各组血浆TXB2,6-Kero—PGF…TNF含量比较:表2示,肝气(阳)虚证组,血浆TXB较健康人组明显升高(P<0.01),6-Keto—PGF较健康人组明显降低(P<O.01),而肝气(阳)虚证组TNF较肝胆湿热证组明显降低(P<0.01).2.4各组血清T,T,rT.,TSH,Cor含量比较:表3示,肝气(阳)虚证组T…TCor较健康人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而T.,TSH较健康人组显着升高(P-(0.01).2.5各组血浆SP,ALD,EP含量比较;表4示,肝气(阳)虚证组SP,EP较健康人组及肝胆湿热证组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肝气(阳)虚证组AID较肝胆湿热证组显着降低(P<0.01)3讨论肝气虚与肝阳虚虽有区别,但气属阳,二者同属一性,常合称气阳,故本文一并探讨肝气(阳)虚证是由于气虚肝失疏泄及阳气虚弱,肝失条达.致肝脏本身功能不足所形成的病证.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主藏血,主藏魂,与精神情志活动,消化吸收,气血运行,疏通水道,贮藏和调节血量等功能有关.其生理上,虽有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的特点,但病理上由于情绪刺激致肝失疏泄而形成肝气郁结证,超越肝脏本身的调节限度, 加上素体阳虚,可出现肝虚寒证;另一方面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外应风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阴血不足易引起阳亢,久则阴损及阳,肝功能衰减,而导致肝气(阳)虚,阳虚生外寒而出现一系列虚寒证候.本项目以肝的生理功能及肝气(阳)虚的病因病理为学术思路,运用现代医学观点.提出肝气(阳)虚证可能与神经体液调节,能量代谢及内分泌等方面有关的设想,并从这些方面设立相应指标进行观察,以证病结合的方法选择病例,本证为虚证,故设实证肝胆湿热证对照观察.本研究初步发现,肝气(阳)虚证有4个方面的病理生理改变;(1)交感神经功能活动降低.NE既存在于中枢神经内,又普遍存在于外周的肾上腺素能神经中,也存在于肾上腺髓质,它除了在脑内起神经递质作用外,还是主要的交感神经递质.E在整个神经系统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于肾上腺髓质内肝气(阳)虚证NE,E,Cot,ALD较健康人组及肝胆湿热证组显着降低,提示外周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功能减退.而肝胆湿热证组NE,E较健康人明显升高,提示外周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显示肝气(阳)虚证与肝胆湿热证在交感神经活动方面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2)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活性物质显着变化,微循环障碍TXB2,cGMP具有收缩血管作用,6Keto—PGF cAMP具有舒张血管作用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肝气(阳)虚证组,TXB2及TXB2,6Keto—PGF1比值增高, 提示微血管收缩甚至痉挛,导致微循环灌流量减少,发生微循环障碍[.此外,肝气(阳)虚证组还出现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增高,cAMP/cGMP比值降低,168提示小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口可见肝气(阳)虚证组由于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变化导致微循环障碍.(3)机体能世代谢水平降低,供能不足甲状腺激素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机体物质的能量代谢增加组织的氧耗率和产热量,维持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L6.检测结果显示旰气(阳)虚证组T:,T显着降低,rT.,TSH显着升高,提示机体处于低T.综合征状态,机体代谢率降低,组织器官供能不足.(4)炎症介质增加,组织呈炎性反应SP和TNF为重要的炎症介质,EP为肽类物质,有镇痛作用.又为应激反应的项指标.肝气(阳)虚证组SP,TNF及EP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率项研究结果显示,肝气(阳)虚证与肝胆湿热证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密切联系,前者属虚证,后者为实证,在指JTCM.March.2000.V o】.41,No.3标控删结果也显示出不同的病理基础.初步表明虚证与实证之间的差别,这些不仅符合中医理论,也符合机体的代谢状态,故本研究有重要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胡文宝谈肝气虚肝阳虚山东中医杂志.1鲫5.(3]:56.2蜩玉伦.关于肝阳气虚的几个问题新中医,1986,(5):51523李家邦.陈译奇,强翔,等.肝胆湿热证的研究中医杂志1998.39 (1):44d6车泓.血浆TXA:,PG[出平与虹癣证及活血化瘢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台杂志.1995.15(11)701706.5刘亚光从分子生物学讨论肝本质浙江中医药,1979.(4】1∞1056钱礼.甲状腺瘴病.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2—44 垂一。

肝病诊疗需重视补肝气与温肝阳

肝病诊疗需重视补肝气与温肝阳

肝病诊疗需重视补肝气与温肝阳文海花【摘要】Objective] Firstly,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Secondly, to make a discussion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nourishing liver Qi and warming liver Yang. Thirdly, to broaden the idea of liver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then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 First, to collect and sort the discussion on the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in the past dynasties medical books, and then to elaborate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oretical basis on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Third, to conclud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Finally,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coated tongue and pulse, and to sum up the commonly used medicine,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exter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ir historicalorigin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d so on.[Result]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exists objectively in liver disease patients and it was discussed as early as in the Huangdi Neijing. The practitioners of later generations also have a lot of relevant discussions and those proved the truth of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In fact, various factors can lead to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For exampl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pathogens invasion, can consume liver Qi and injure liver Yang. The main pathogenic factors of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are phlegm, damp-toxin, blood stasis, and deficiency. For these liver deficiency patients, they notonly pay attention to nourishing the liver-Yin and liver blood, but also value nourishing the liver-Qi and warming liver Yang. So nourishing liver Qi and warming liver Ya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 By summarizing and inducing the historical origi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deficiency of liver Qi and liver Yang. As can be seen ,nourishing liver Qi and warming liver Yang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nourishing liver Qi and warming liver Ya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enrich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目的]分析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补肝气、温肝阳的理论依据,拓宽肝病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从肝阳虚治疗亚健康探析

从肝阳虚治疗亚健康探析

从肝阳虚治疗亚健康探析刘迪;唐国柱;张蕊;李垚【摘要】笔者认为肝阳虚型亚健康在辨证论治上很容易犯错.历代诸家常用肝气取代肝阳,不甚可取.无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肝阳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客观存在,它能温养肝系,促生与克制肝阴,使其不衰不盛.故通过挖掘整理关于肝阳及肝阳虚的历史文献,追溯其理论渊源,归纳与分析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并结合当代临床研究,证实肝阳虚切实存在,应提高临床对肝阳虚型亚健康的辨证论治水平.笔者认为暖肝煎对此往往收效见佳,为临床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9【总页数】2页(P1189-1190)【关键词】亚健康;肝阳虚;病因病机;诊治【作者】刘迪;唐国柱;张蕊;李垚【作者单位】河西区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天津 300201;河西区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天津 300201;河西区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天津 300201;河西区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天津30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2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或称“病前状态”。

现代社会亚健康状态人群越来越多,然观今人治病,或受“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理论影响从补益脾肾角度诊治,或受“肝主疏泄,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理论影响从疏肝健脾角度诊治,不免片面。

证属肝阳虚的亚健康患者客观存在,笔者所遇不在少数,现就从肝阳虚的理论渊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与同道探讨如下。

《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此处“五脏阳”与“五阳”说明五脏皆有阴阳。

《素问·调经论》[1]413,241认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后世医家只重肝实不重肝虚,只重肝阴血虚不重肝阳气虚,与《内经》的原意不符。

肝气虚,肝阳虚的探讨概况

肝气虚,肝阳虚的探讨概况

肝气虚,肝阳虚的探讨概况
蒋开平;简小云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学报》
【年(卷),期】1992(007)004
【摘要】近十年来,一些学者对肝气虚、肝阳虚的理论进行了探讨,现概述如下。

肝气虚、肝阳虚的生理功能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就是说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之阴血为阳气活动的物质基础,肝之阳气为肝阳升发疏泄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

疏泄的含义颇广,泛指肝气、肝阳的舒畅、开展、条达、宣泄等功能。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蒋开平;简小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905
【相关文献】
1.肝气虚,肝阳虚分型证治探讨 [J], 麦在能
2.肝气虚及肝阳虚理论探讨 [J], 潘家乐;王德龙;龙惠珍
3.肝气虚,肝阳虚的探讨 [J], 杨耀学;魏景富
4.肝气虚、肝阳虚、肺阳虚、脾阴虚四证中西医治疗 [J], 赵敏;张全有
5.试谈肝寒肝气虚肝阳虚 [J], 尉瑞福;张悦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肝阳虚论治早期肝硬化一则

从肝阳虚论治早期肝硬化一则

从肝阳虚论治早期肝硬化一则古人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阴肝血其体可虚,而肝气肝阳其用总属太过。

在数十年临诊过程中,我常思索这一问题:五脏皆有阴阳,均可见有阴阳之虚,何惟独肝气肝阳之无虚?!此说片面可知。

纵然,吴澄、唐容川等医家曾提及肝气虚、肝阳虚,但乏于阐述,未能付诸临床。

其实,临床中肝气虚、肝阳虚何尝少见,在肝炎、肝硬化病例中尤属多见,其症如胁肋隐痛,或胀痛绵绵,劳累则增剧,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面色灰滞萎黄,悒悒不乐,其或畏寒肢冷,舌多淡红胖,苔白或腻,脉虚细弦或沉细无力,并常与脾气弱、脾阳虚同见,治疗当以益气温阳、补肝健脾为原则,用参、芪、附子、白术、茯苓、细辛、白芍、枣仁、乌梅、木瓜之类。

对此类病人,如执持成说,反用疏肝泄肝,投以大量理气活血之品,必致戕伐太过,更虚其虚。

兹举我用附子、白术合桂枝汤温振肝脾阳气治疗早期肝硬化的案例如下:王某,女,49岁。

1974年11月5日初诊:患者罹早期肝硬化,近年来肝区胀痛,神倦纳呆,面色灰黄,月经二月未转,畏寒肢冷,盗汗,脉沉细无力,苔白滑。

肝气虚,脾阳弱,气血不足。

拟温阳而补气血,以观动静:熟附子、炒白芍各三钱,鸡血藤五钱,白术三钱,炙甘草、青陈皮各一钱半,桂枝二钱,当归四钱。

二诊:肝区胀痛得减,畏寒肢冷依然,经停已转,寐则多汗,面色萎黄,神疲纳增,脉细、苔白润。

方药合度,仍守前法,以冀进步。

前方去青陈皮,加红花二钱、炙鳖甲六钱。

服上方后,症情又见好转,再守方参入枣仁、牡蛎、党参、川芎等药,连服二月,肝区胀痛得除,形寒肢冷转温,面有华色,艰寐盗汗亦瘥。

蛋白电泳的γ球蛋白从12.5%上升至15.5%,血沉降率从35〜65毫米/小时下降至正常范围,并恢复工作。

随访年余,证情稳定,未见反复。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

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

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

然世人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

进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1 肝气(阳)虚证的临床研究1.1 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家旭提出肝气虚的诊断标准(1)具备气虚证的表现;(2)情志改变;(3)肝经所过部位不适;(4)女性月经不调或痛经。

具备(1)(2)(3)(4)伴或不伴脾气虚即可诊断肝气虚[1]。

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皆同中有异,不可混淆[2]。

一般认为肝气虚以懈怠乏力,不耐劳作,悒悒不乐,易恐善惊,胁肋隐痛,喜按喜击,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爪甲干枯,脉弦细为特点;脾气虚则以四肢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脉微细为特点。

由于木不疏土,肝气虚证患者也可见到脘腹胀满,便溏纳呆。

肝阳虚则在肝气虚的基础上症见畏寒肢厥,筋脉拘急,巅顶冷痛,寒疝腹痛,脉沉弦;而肾阳虚则以腰酸背凉,足跟麻木,夜尿阳萎,周身浮肿,脉迟无力为特点。

由于乙癸同源,肝阳虚症也可见到腰膝酸软等症。

氏对520名气虚证的研究指出肝气虚占气虚证的18.85%,女性、中年、情绪不稳定者与肝气虚正相关,28.57%的肝气虚患者无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3,4]。

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治疗也有不同[2]。

一般而言,补气之药既能补脾,也能补肝,但补脾以人参为长,补肝以黄芪为优;温阳之药既能温肾,也能温肝,但温肾之药以附子、杜仲、菟丝子等为优,而温肝之药则以桂枝、肉桂、小茴香、高良姜、台乌、吴茱萸等为佳。

若阳虚欲脱,则山茱萸尤长于补肝固脱。

1.2 从肝气虚与肝阳虚辨治神经分泌系统疾病家旭通过对70例肝气虚患者的观察发现有44例为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3,4]。

氏对30例肝气虚患者进行医院焦虑抑制情绪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的测定,发现人格特征不稳定、倾向向或向者占53.33%,情绪异常以焦虑抑郁的混合状态为主者占46.67%,从心理角度提高对肝气虚证的认识[5]。

顾文忠用复方壮阳合剂(由黄芪、白术、当归、红花、仙灵脾、鹿角片、菟丝子、蛇床子、熟地、蜈蚣等20味中药组成)治疗阳虚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结果发现治疗组中肝阳虚证与对照组(用古方右归丸治疗)同证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属于肝阳虚证者,用暖肝益气法能取得较好疗效[6]。

不少学者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肝气虚证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阐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遂借鉴中医辨证治疗肝气虚的方法疏肝益气、养血柔肝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7,8]。

高玉芳等自拟消糖灵(黄芪、党参、枸杞各100g,苍术、山茱萸肉、何首乌、决明子、当归各80g,肉苁蓉、淫羊霍、葛根各60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治疗肝阳虚证糖尿病黎明现象60例,结果显效率51.7%,有效率91.7%,治疗后700血糖浓度平均值较治疗下降39.3%,同时胰岛素含量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9]。

1.3 从肝气虚与肝阳虚辨治消化系统疾病氏确立舒肝补肝、调整脾胃的治疗原则,以肝脾双理丸加减为基础方(白术15g,黄芪9g,白芍12g,桂枝3g,厚朴9g,防风6g,皮6g,当归9g,干姜6g,甘草6g)治疗80例肝气虚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疏肝健脾益气法相比,疗效及症状改变有显著差异,提示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以肝气虚为特征的脾胃功能紊乱[10]。

家旭通过对70例肝气虚患者的观察发现有26例为慢性肝炎患者,认为肝气虚有肝病与非肝病不同,应重视肝气虚在慢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2,3]。

氏亦用疏肝益气法(基础方柴、黄芩、皮、半夏、香附、郁金各10g,白术、云苓、苏梗各12g,党参、生薏苡仁各15g,生芪、怀牛膝各20g,炙甘草6g)治疗肝气虚证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总有效率88% [11]。

此外有学者尚探讨了肝气虚与肝阳虚在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表现与治疗[12~14]。

史俊芳建春:浅谈肝阳虚证历代医家及量中医药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和治法之补泻论及颇然而对于肝脏,医家大多持“肝常有余”、“肝有泻无补”之说而强调肝气肝阳易亢易逆,肝虚多在阴血。

历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论及肝阳,只有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从未提及“肝阳虚”。

果真没有肝阳虚吗?其实肝阳虚证在古文献中即有记载,又被称肝阳不足证、肝虚寒证、肝阳虚衰证等。

本证常由肝气虚进步发展而来,亦可由禀赋阳虚、年高体衰、情志所伤、外邪侵袭及他病波及。

病机为肝阳虚衰,机体失却温煦而阴寒生,气机升降失调。

临床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低下及肝经、筋、爪、目异常。

治疗宜温补肝阳,用温而不燥之品及补益肝体之药,并佐以疏肝之品。

《蒲辅周医疗经验》中指出“五脏皆有阴虚、阳虚之别”。

肝阳虚证是确然存在的,其有独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而且已经受到了一些医家的重视。

文献记载汉·华佗《中藏经》云:“肝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臂痛,发寒如疟状,不欲食,妇人月水不来,气急,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

”指出了肝虚寒证的临床表现。

唐·思邈《千金方》记载:“左手上关脉阴虚,足厥阴肝经也。

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女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日肝虚寒也。

”《重订严氏济生方·五脏门》云:“夫肝者,足厥阴之经……虚则生寒,寒则胁下坚胀,时作寒热,胀满不食,悒悒不乐,如人将捕,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口苦头痛,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怒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而滑者,皆虚寒之候也。

”其他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平圣惠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均有“肝虚寒”的论述,可见人已经认识到了肝阳虚证。

病因禀赋阳气不足,或年高体衰,致肝阳自衰。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若逢阳虚之体,则病从寒化虚化;或操劳久虑,不仅暗耗肝之阴血,亦耗伤肝之阳气,成肝阳虚之证。

寒邪直中肝经,久而不解,传人脏;或风寒袭表,克伐肝阳“主为将,使之外候”(《灵枢·师传》)的卫外功能。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的论述,即说明元阳有赖于肝阳之升发条达才能布于全身,而作为人身阳气一部分的卫阳才有化生之始。

肝阴血不足,阴病及阳。

他脏阳气不足,累及于肝,致肝阳不足。

症状表现虚寒证的一般表现:面色光白或苍白,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舌淡白或紫暗胖嫩,苔白润或滑,脉沉迟涩或迟弦无力,左关尤甚。

肝脏生理功能的异常:肝主疏泄,其性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以舒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

肝阳虚,疏泄无力,水液停可见水肿、臌胀;血行不畅可致妇女月经不调。

肝疏泄胆汁,助脾胃运化,木不疏土,胆汁排出不畅,则出现纳呆、便溏、黄疸。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为将军之官,主谋略。

肝阳虚,则见意志消沉、多疑善虑。

肝主藏血,血舍魂,肝阳虚,肝血不温,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即为当归四逆汤所治证)。

肝脏系统(肝经、筋、爪、目)异常: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丛毛之际,上循阴器,抵小腹,布胸胁,会于巅,其支脉环唇。

肝阳虚则见巅顶空痛而晕,胁肋痞硬或隐痛绵绵不止_,少腹拘急不适,男子囊冷或寒疝。

肝为女子之先天,肝阳虚则冲任受损,妇女可见漏下、月经不调或腰骶少腹冷痛。

诸症遇寒尤甚,得热则舒。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筋失其温养,则其人动作迟缓,不耐劳作,膝胫酸软,不为休息所减,或见爪甲不荣,粗糙无华。

肝开窍于目,肝阳气不升,气血不能上布于目,则视物不清,或不耐久视。

《医学》云“肝为五脏之贼。

”《知医必辨》亦载:“他脏有病,不过自病。

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

”肝阳虚证,每易兼他脏症状,如脾失健运、肺失肃降、心失温煦、肾阳不足,则又当细辨。

证候鉴别本证与心阳虚、脾阳虚、胃阳虚、肾阳虚诸证均有面白神疲、形寒肢冷、舌淡胖嫩、苔白、脉沉迟无力等阳虚证的共同表现。

所不同者,心阳虚以心悸怔忡、胸闷或痛、面色口唇青紫等为特点;脾阳虚典型表现为腹部隐隐冷痛、喜暖喜按、纳呆食少、下利清谷,甚或肢体浮肿,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胃阳虚则脘部隐痛、纳呆、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肾阳虚应见腰膝酸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男子阳痿或女子宫寒不孕;而肝阳虚证则为胁肋隐痛、少腹拘急、巅顶冷痛、爪甲不荣、多疑善虑、月经不调或寒疝等。

本证与肝气虚证:笔者对肝气虚证曾有过论述,二者均为肝之虚证,其区别在于肝阳虚有阳虚生寒之症,多表现为形寒肢冷、阳痿、阴部冷缩、脉迟或左关沉弱;肝气虚主要表现在胁肋满闷、神疲乏力、善恐、易怒、易悲、月经不调、口干口苦、纳呆食少等症。

治法及方药治疗肝阳虚证,宜温补肝阳。

因肝体阴而用阳,有肝阴易损易虚、肝阳易动易亢的特点,故治疗肝阳虚证应用温而不燥之品助养肝阳,如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稍加肉桂、吴茱萸等辛热之品;并臣以补益肝阴肝血之药,如白芍、五味子、木瓜、山茱萸、枸杞子、当归以柔肝体,阴中求阳;肝喜条达,肝阳虚常致气血运行迟滞,故常佐以柴、香附、通草、细辛等行气活血。

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52岁。

失眠3年余,睡中常易惊醒,日间常感巅顶隐痛,胆怯易惊,遇事忧愁犹豫,且伴有纳呆食少、便溏。

来诊时闻其声低懒言,脉沉细而弦,舌淡苔白。

诊为肝阳不足,木不疏土。

药用:黄芪25g,吴茱萸6g,枸杞子15g,五味子5g,菟丝子10g,柴3g,怀山药18g,炒白术6g。

5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再进6剂,诸症十去八九。

按:失眠一证,人多责之于心神,涉及肝胆者亦仅止于胆郁痰扰,而本案病人声音脉象均提示病证属阴属虚,再结合胆怯易惊醒,不难确定病位在肝。

方中重用黄芪,以其为补肝气之主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覆杯即见效验。

”本例失眠的治疗中,并未用一味安神之品,却收到寐安神爽之效。

例2.患者,女,31岁。

近5年来,四肢末端尤其手部经常感觉发凉、麻木,冬季或天冷时尤甚,伴有手指疼痛,手部时而苍白时而紫绀,西医诊断为雷诺氏病。

症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脉证合参,显系肝阳虚衰,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血脉不得温通,气血失荣所致。

遂予当归四逆汤加减以温肝散寒,通络和营。

服药30余剂,诸症消失,基本恢复正常。

按:本例中以桂枝温助肝阳;当归、细辛助其行气活血;肝体当柔,以白芍柔养肝之阴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