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诊断医学影像学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影像学检查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影像学解剖结构、常见疾病影像表现等内容,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1.2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及应用1.3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2. 影像学解剖学2.1 头颅影像解剖学2.2 胸部影像解剖学2.3 腹部影像解剖学2.4 骨骼影像解剖学2.5 颈部、四肢及盆腔影像解剖学3. 影像学常见疾病3.1 头颅疾病影像表现3.2 胸部疾病影像表现3.3 腹部疾病影像表现3.4 骨骼疾病影像表现3.5 颈部、四肢及盆腔疾病影像表现4. 影像学检查常用设备4.1 X线检查4.2 CT检查4.3 MRI检查4.4 超声检查4.5 核医学检查5. 影像学诊断技能5.1 影像学报告撰写规范5.2 影像学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5.3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解读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教学方式,讲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设备、常见疾病和解剖结构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影像学科室,了解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影像学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整体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五、教材主要教材:《医学影像学教程》辅助教材:《医学影像学技术与诊断》六、教学资源1. 影像学科室现场教学资源2. 医学影像学教学PPT3. 电子书籍及网络资源以上就是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本课程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影像学基础,使其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各项医学影像学的工作任务,为患者的诊疗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影像学教学大纲
影像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技术和影像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影像学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学习重点和考核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方法和应用3. 培养正确的影像学鉴定能力和分析能力4.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1. 影像学基本概念1.1 影像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2 影像学的分类和发展历史1.3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影像学技术2.1 放射线影像学2.2 超声影像学2.3 核磁共振影像学2.4 计算机断层扫描2.5 影像学的数字化处理技术3. 影像学的应用3.1 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2 影像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3.3 影像学在诊断治疗中的运用4. 影像学鉴定与分析4.1 影像学图像的解读和分析方法4.2 影像学异常表现的诊断与鉴定4.3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判断5. 影像学的安全和质量控制5.1 影像学的辐射防护措施5.2 影像学设备的检修与保养5.3 影像学图像的质量管理和评估四、教学要求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影像学理论基础2. 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影像学技术操作能力3.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 学生应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 学生应保持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态度五、教学评估1. 课堂学习成绩2. 实验操作和技术能力3. 论文撰写和学术研究4. 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价六、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2. 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分析3. 实验操作和实际演练4. 案例讨论和专题报告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实验室设备和影像学设备3. 互联网资源和学术期刊4. 医学影像学习中心和实践基地八、总结影像学教学大纲是影像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文件,它规范了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考核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推动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包括了X线、CT、MRI、介入放射学和超声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
本教材主要用于培养通科医生,遵循教材“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编写原则要求。
《医学影像学》第6版是在第5版基础上修订,对眶架进行了调整,第6版分为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两篇,以表示二者的差别和提高对介入放射学特点及临床重要地位的认识。
在影像诊断学一篇中对成像技术与临床、循环系统、乳腺章节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
在每一章器官疾病诊断之后增写了各种影像检查的比较与优选,以便对诊断器官的疾病能选择最是适宜的检查方法。
此外还增编了小儿影像诊断学。
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二、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按“少而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包括了影像学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观察与分析方法以及诊断原则、影像诊断的价值与限度及各系统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三、教学方法:教学中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与诊断水平。
影像诊断学是通过图像来反映解剖、生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并以影像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因此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X线片、幻灯及与之相应的解剖和病理标本、挂图、实物、模型、录像和电影等手段。
要把诸影像表现同解剖学及病理学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多种影像的成像解剖基础与病理基础的理解。
四、本课程教学时数的分配:按目前卫生部医学专业教学规划规定,影像诊断学授课时数总学时68,其中理论课为32,实验课为36。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随着多层CT、高场MR和各种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工具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评价和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常见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和进展。
同时结合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介绍其影像学常见表现。
在总论部分,课程主要介绍X线,数字化X线成像、CT、磁共振(MR)、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的基本原理和与诊断相关的成像技术概要;同时介绍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
然后按照胸部、循环、消化、泌尿、骨关节、神经、头颈部的顺序介绍以上各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X线成像、CT、DSA的基本原理;2.掌握CT、MR和DSA检查的主要适应征和禁忌征;3.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变适用的影像学技术;4.掌握胸片读片和常见胸部病变的X线表现;5.掌握主动脉夹层和风心二狭的影像学表现;6.掌握常见急腹症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7.掌握泌尿系常见肿瘤的CT表现;8.掌握常见脑血管疾病的CT表现;9.熟悉图像传输和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0.注重影像和临床联系,培养规范的读片习惯;11.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和融会贯通理解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两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名词解释,4、问答题。
实验考核占20%。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X线的特性,CT窗技术的概念,CT值的概念,CT和MR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DSA的概念,PACS的概念;熟悉CR和DR的概念,CT成像原理,MR的成像原理;了解多层CT 的优势和主要应用,MR序列构成和常用MR序列,功能MR的概念和临床应用,分子影像学的概念。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中,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通过运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检查和观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对于医学学生而言,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影像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熟悉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超声波、CT、MRI等,并了解它们的原理和适应症。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术语,并能够正确解读影像学报告。
二、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观察和分析疾病影像学表现的学科。
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解释各类影像学图像,掌握不同疾病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从而提高对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能力。
例如,在学习胸部影像时,学生需要了解肺部炎症、结节、肿瘤等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三、培养影像学思维方式影像学是一门推理学科,学习医学影像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观察和推理方式。
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学图像,辨认出其中的异常表现,并与临床病史和体征进行合理的联系和推测。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鉴别诊断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差异,确定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了解影像学的局限性和风险医学影像学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并了解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使用影像学技术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五、加强实践和案例分析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病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需要实际操作不同影像学技术的设备,掌握影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Course:Radiology课程编号:03104 适用学生:临床医学Course Number:03104 Designed for:Clinical学分:3.5 总学时:60Credit:3.5 Class hour:60预修课程:病理学实验学时:26Preparatory Courses:Pathology Experiment hour:26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影像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常规X线诊断及超声诊断。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本学科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CT)、核素摄影、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在新开医学影像学课程以前,上述内容在总论中予以介绍使学生有完整概念,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
本课程教学应有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符合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应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教学内容实施,培养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影像现象能力。
因此将各系系统正常X线、超声表现及基本病理X线、超声表现作为重点。
通过典型常见病例的讲述,强化基本病理X线、超声表现。
另外,对CT、MRI、DSA、介入治疗等在总论中作简单叙述,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较扎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启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全面观察、认识和分析影像表现,使解剖、生理、病理等医学基础理论应用于影像现象的分析,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步骤。
在教学手段方面,除生动、重点、由浅入深的课堂讲解外,应强调形象直观教材的应用,充分使用X线片、超声照片、幻灯及其他视听教材、模型、挂图、标本等,避免抽象和灌注式教学。
应启发学生多观察影像片,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第一节X线成像[教学内容]1.普通X线成像2.数字X线成像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教学安排]1.理解普通X线成像原理及图象特点2.熟悉放射诊断的价值、限度和地位及发展3.运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4.分析X线诊断的方法的原则5.了解D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6.了解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检查技术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教学内容]1.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设备2.CT的图像特点3.CT检查技术4.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教学安排]1.了解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设备2.理解CT的图像特点、检查技术、临床应用第三节超声成像[教学内容]1.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2.超声图像特点3.超声检查技术4.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教学安排]1.了解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2.了解超声成像的图像特点、检查技术、临床应用第四节磁共振成像[教学内容]1.MRI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2.MRI图像特点3.MRI检查技术4.MRI诊断的临床应用[教学安排]了解MRI的基本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临床应用第五节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教学内容]1.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2.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教学安排]熟悉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第六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教学内容]1.自学2.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3.信息放射学[教学安排]了解PACS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教学内容]1、中枢神经系统常用的检查技术:CT/MRI2、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imaging)课程编号:111046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总学分: 3 理论课:2.5 实验:0.5总学时:72 理论课:42 实验:30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特点: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2.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以讲授X线、CT及超声诊断为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模式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教学内容上特别在本学科与临床和病理知识的结合点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基本技能、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2)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3)了解CT、MRI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重点学习各系统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介绍一般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课程教材选用《医学影像学》(全国高校医学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8 孟悛非主编。
3.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II 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放射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2)了解放射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3)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4)了解放射诊断学的方法和原则。
(5)了解CT、DSA、USG、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限度。
医学影像学 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等,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诊断。
医学影像学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还可以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知识篇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2. 影像学的物理基础:讲解各种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物理知识,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
3. 影像学的解剖学基础:重点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后续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基础。
4. 影像学的病理学基础: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在影像上的表现,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能力。
二、技术应用篇1. X射线影像学:详细介绍X射线的产生原理、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疾病在X射线上的表现。
2. CT影像学:深入讲解CT的原理、操作技巧和不同扫描模式的应用,重点介绍CT在脑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诊断应用。
3. MRI影像学:介绍MRI的原理、操作技巧和不同序列的应用,重点讲解MRI在骨骼、关节、脑部等部位的诊断应用。
4. 超声影像学:详细介绍超声的原理、设备使用方法和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培养学生对超声的应用能力。
三、临床应用篇1. 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讲解各种常见疾病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 影像学辅助治疗:介绍影像学在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影像学辅助治疗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 影像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临床实例,讲解影像学在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研究与进展篇1. 影像学研究方法:介绍影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 影像学技术进展:讲解影像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二00五年七月前言在现代高科技的推动下,常规放射﹑超声﹑CT﹑MRI﹑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等专业学科发展迅速,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他们虽各有各的特色,但又是互相渗透。
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并担负着共同的任务。
将放射﹑超声和核医学合为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科--医学影像学为学科发展的必然,符合国际潮流。
而将原来分离的教材有机组合成统一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也是形势所需,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也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原来的三门学科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知识的涵量成倍的增长,且出现了质的变化。
它不仅以多种高新影像技术为临床提供诊断手段,反映人体形态解剖和和功能改变,而且以其独特的形式参与治疗领域,形成一门新兴的专业--介入治疗学,包括介入超声﹑介入放射和核素治疗面对专业的合并和统一,内容的大幅度扩充和教学时数的限制,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必须删减旧的内容,增加和补充新技术和新知识,在保持系统性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该学科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本大纲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使用,其他专业也可参考使用。
第一篇医学影像学总论第一章放射诊断学目的要求一、了解X线的成像原理二、了解X线的常用检查方法三、了解X线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教学内容一、引言、放射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产生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成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专业学科。
二、X线的产生和特性1.X线机的基本构造2.X线的特性三、X线的影像的形成原理四、X线检查方法1.普通检查:透视与摄片2.特殊检查:体层摄影(简述),高千伏摄影,铝靶X线摄影。
3.造影检查五、X线的分析与诊断六、X线防护第二章 CT成像与诊断目的要求二、了解CT的一般检查方法三、了解CT的临床价值和限度教学内容一、概述CT成像基本原理及常规CT、螺旋CT和电子束CT的基本特点二、描述定位扫描;平扫、增强扫描和螺旋扫描等基本技术和方法三、描述主要临床应用指征和优点第三章 MRI成像初诊断目的要求一、了解MRI机构造及成像原理二、了解MRI的常用检查序列和技术三、了解MRI的主要临床应用指征和价值教学内容一、简述MRI设备的主要构造、机型和成像原理二、叙述MRI的常用序列三、MRl的常用检查方法和成像原理四、描述MRI的主要临床应用指征和价值第四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要求一、了解DSA的成像原理二、了解DSA的检查方法三、了解DSA的临床应用指征和价值教学内容一、描述DSA的技术原理和装置二、DSA检查方法:静脉法和动脉法三、临床应用1.头颈部2.胸腹部3.四肢4.与常规血管造影比较第五章介入放射学目的要求一、了解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和发展史二、了解介入治疗的常用设备和药物三、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教学内容一、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概况二、介入放射学设备、药物和基本操作方法三、介入放射学内容和临床应用1.治疗为目的:(i)血管内介入:血管插管、血管内药的灌注、血管内成形术和内支架置放、血管超声消融、粥样斑块切除术、瓣膜成形术(ii)非血管介入:(1)胃扬道、胆道、气消狭窄形成形太和内支架置放术,(2)经皮穿刺减压引流术(胆道、尿路、脓肿、囊肿),(3)经皮穿刺药物注射,(4)经皮或窦道取石。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前言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896学时,75.5学分。
其中理论授课312学时,实践课56周,56学时。
集中实践(56周):见习2周,实习54周。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同济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三、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的范畴包括放射学、超声学与核医学三大学科的诊断及治疗,统称医学影像学。
其中放射学又分为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学分为超声诊断学与介入超声学;核医学分为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由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故教学大纲得分为三大部分编排。
编写的内容分别由三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与主讲教师撰写。
放射诊断学:按人体解剖部位分成六大系统,即:骨与关节、胸部、心脏大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中枢五官等器官疾病的诊断。
放射技术学:按仪器结构分为三大部分:X线、CT、MR。
介入放射学:按解剖部位分为二大部分: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
超声学:按人体解剖位分五个部分:腹部、胸部心血管、介入超声、妇产科、小器官等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核医学:按实验诊断方法分为二个部分: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对人体器官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
(二)基本技能:学习各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检查方法。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断面解剖学、人体图像学、电子学。
临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
六、教材、参考书、文献及网站1、教材放射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吴恩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医学影像学专用,2002年7月第一版。
超声学: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新房、张青萍。
北京2000年。
核医学: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张永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005年8月第1版。
2、参考书放射学:曹来宾著《实用骨关节影像学》、王云钊著《骨关节影像学》、李景学著《骨关节X线诊断学》、《心血管病CT诊断学》戴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胸部X线、CT、MRI诊断学》周燕发主编,科学出版社、《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刘玉清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放射诊断临床指南漆剑频王承缘主编科学出版社、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郭俊渊主编科学出版社超声学:张青萍、王新房:B型超声诊断学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2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吴恩惠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核医学:(1)张永学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核医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张永学主编.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实验核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李少林主编. 核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王世真主编. 分子核医学(第二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三)专业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四)学习网站:(1)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 http://202.114.128.246/shenbao/newyingxiang/index.asp (2)中华放射学杂志:/default.html(3)临床放射学杂志:lcfs@(4)放射学实践:(5)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6)中国医学影像技术:(7)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8)医学影像技术网:/(9); /(10)/ / /(一)血管介入(13学时)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内容1.介入放射学概念、原理、基本技术2.经导管栓塞术3.经导管药物灌注术4.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5.非血管管腔扩张术6.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二)熟悉内容1.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史,分类、设备与器材、临床应用领域2.腔静脉滤器的应用3.非血管介入治疗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介入放射学概念及Seldinger技术2.肿瘤病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3.血管病变的介入检查与治疗4.非血管管腔扩张术(二)难点1.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2.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3.血管病变的血管造影表现4.PTCD三、讲授内容及要点(一)大课内容1.介入放射学概念、历史、器材、分类2.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Seldinger技术、栓塞术、扩张术、管腔成形术3.经导管栓塞技术: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临床应用4.经导管药物灌注术:机理、药物、临床应用4.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机理、器材、临床应用5.非血管管腔扩张术:机理、临床应用6.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7.介入技术新进展(二)见习课内容实习、多媒体课件四、自学内容和要点非血管经皮穿刺术、其他介入技术、综合介入治疗技术五、参考书籍、文献、网站1.教材:主编:郭启勇介入放射学2.文献: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3.网站:/ / / 六、外文词汇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 catheter 导管 balloon 球囊,stent 支架,embolization 栓塞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CE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七、复习思考题(一)问答题1.完成一次最简单的DSA检查需要哪些介入器械2.介入放射学如何分类3.seldinger穿刺法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4.血管造影时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如何进行鉴别诊断5.试述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方式6.非血管管腔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试举三例)7.试述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8.腔静脉滤器的适应症及植入步骤(二)名词解释介入放射学, TAE, 肿瘤染色, 爆米花征, PTCD, 腔静脉滤器, PTA。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已发展成为常规X线检查、CT、MRI及血管数字减影成像等多种高科技诊断设备的综合应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又拓宽了医学影像诊断的范畴,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向诊断与治疗方面纵深发展,极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内容。
本大纲是为在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时编写的,大纲的内容是由《实用放射学》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选用教材进行编写。
该教材系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编写,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安排,分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及自学三部分,达到学以致用、不够再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本课程总学时450学时,大课讲授300学时,小课实习150学时。
大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与实习课比例为2:1,实习课主要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不专门安排实习课。
实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学》实习指导。
目录《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1)第三章头颈部 (2)第四章呼吸系统 (5)第五章循环系统 (6)第六章乳腺 (7)第七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7)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10)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 (11)《影像技术学》第一部份X线影像技术 (14)一、医用诊断装置……………………………………二、X线照片冲洗技术………………………………三、图像工学与X线摄影技术 (14)1516第二部份CT 成像技术 (16)第三部份MRI成像技术 (18)第四部份数字减影(DSA)成像技术 (18)2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1. 简介
-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作用
-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基础知识
- 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发展
-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技术
- 医学影像学的学科交叉与应用
3. 影像学解剖学
- 人体常见解剖组织和器官的影像学表现
- 影像学解剖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影像学常用技术
- X射线摄影与放射学
- 超声波影像学
- 核磁共振成像
- 计算机断层扫描
5. 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 影像学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 常见影像学表现的解读与分析
- 影像学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6. 特殊影像学技术
- 介入放射学
- 核学影像学
- 分子影像学
7.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 基本影像学检查与筛查
- 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应用 - 影像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协同作用
8. 医学影像学教学与实践
- 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影像学临床实践与实习要求
- 医学影像学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发展
9. 研究进展与展望
- 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 影像学在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 医学影像学研究的创新方向与挑战
总结: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概括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技术、诊
断与鉴别诊断、特殊技术以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教学实践等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大纲,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影像学
知识和技能,为日后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必要的支持。
随着医学影像
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学影像学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为个体化医学提供更多潜在的应用机会。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和诊断。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病变的位置、形态和性质,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概述部分应包括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学生应了解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如X线摄影、CT扫描、MRI、超声检查等。
二、放射解剖学放射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在各种影像学检查中的形态学特征。
学生需要学习各个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并能够在影像上准确识别和定位各个解剖结构。
三、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这一部分应包括各个器官和系统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识别和评估各种病变,如肿瘤、炎症、损伤等。
此外,还应重点讲解一些重要的疾病,如肺癌、脑卒中、骨折等,并介绍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
四、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临床问题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能够解读和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
此外,还应介绍一些特殊的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五、医学伦理和法律医学影像学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和安全,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他们应该明白医学影像学的职业道德要求,如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影像学技术等。
此外,还应介绍一些与医学影像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处理等。
六、医学影像学的研究方法医学影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并能够正确解读研究结果。
七、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从传统的X光照射到如今的高级组织成像,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医生提供了与传统检查和诊断相结合的细致观察手段,从而提高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为了培养医学学生和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理解,需要一个全面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医学影像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如何产生图像,并理解这些图像的解读和诊断。
此外,文献综述和最新研究对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最新发展非常重要。
二、基本原理和技术本节应覆盖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例如X光放射学、MRI、CT和超声成像。
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物理原理、适应症、优缺点以及常见的临床应用。
同时,他们应该学会解读和分析这些图像,以及与临床数据和病史结合进行诊断。
三、各系统的解剖和病理学在这个部分,学生应了解不同系统的解剖和病理学,这对于正确解读医学影像图像和诊断疾病至关重要。
每个系统应包括正常解剖、常见疾病和病变的典型表现,以及影像学所显示的相应特征。
通过详细讲解不同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介入和功能影像学本节应包括介入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入影像学针对疾病诊断和治疗,通过导管、导向技术或放射治疗进行操作。
功能影像学则涉及脑功能、心血管和肿瘤的功能评估。
学生们应了解这些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以及它们在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中的作用。
五、伦理和安全问题在接触患者隐私和使用放射性药物等敏感材料时,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伦理和安全准则。
大纲中应包括这些问题的介绍和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在医学影像学实践中的责任意识。
六、相关临床领域学生应了解医学影像学与其他临床领域的关联。
这包括与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治疗等领域的联系。
通过了解其他临床领域的要求和应用,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综合医疗中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引言: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使用多种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进行全面的非侵入性检查和诊断。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联。
一、课程目标1. 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及其原理,包括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
3. 理解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掌握医学影像学报告的撰写要点和规范。
5. 了解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应用,如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等。
二、课程内容1. 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1.3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应用范围2. X射线成像2.1 X射线的产生和基本性质2.2 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技术2.3 常见的X射线成像设备和器材2.4 X射线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限制3. 超声波成像3.1 超声波的原理和特点3.2 超声波成像技术和设备3.3 超声波在不同病症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4.1 C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2 CT成像设备和器材4.3 CT在各种疾病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和限制5. 核磁共振成像(MRI)5.1 MRI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2 MRI成像设备和器材5.3 MRI在不同病症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6. 医学影像学报告撰写6.1 医学影像学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点6.2 如何准确、清晰地描述影像所见和诊断结论6.3 医学影像学报告的规范和格式要求7. 医学影像学的交叉应用7.1 医学影像学与放射治疗的关系及其应用7.2 医学影像学在介入放射学中的作用和应用7.3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协同工作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和应用范围。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影像学教学大纲
影像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影像学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为医学生提供了视觉化的解剖结构与疾病变化的信息。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和组织影像学的教育内容,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并具备准确解读和应用影像学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理解和解释各种解剖结构在不同影像学模态下的表现特点。
3. 学会正确识别和评估常见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4. 培养综合运用临床和影像学知识进行准确诊断与治疗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影像学基本原理1.1 射线的产生与探测1.2 影像记录与显示技术1.3 影像质量评价与优化2. 放射学2.1 X线透视与摄影技术2.2 X线断层摄影与计算机断层成像(CT) 2.3 影像造影技术2.4 切线成像技术(MRI)2.5 核医学与放射免疫学3. 医学超声学3.1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3.2 超声图像的生成与解读3.3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与介入技术4. 医学磁共振(MR)4.1 核磁共振原理4.2 MR图像的生成与解读4.3 MR核医学与磁共振引导下的介入治疗5. 核医学5.1 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与标记5.2 核素扫描图像的生成与解读5.3 核药物学与分子影像学6. 影像学在各科领域中的应用6.1 骨科影像学6.2 内科影像学6.3 外科影像学6.4 妇产科影像学6.5 儿科影像学6.6 神经科影像学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1.1 理论授课1.2 影像学案例讨论1.3 影像学图像解读实践1.4 影像学现场观摩与实习2. 评估方式2.1 理论知识考试2.2 影像学图像解读考核2.3 案例讨论与报告评估五、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场所1.1 影像学实验室1.2 影像学图书馆1.3 影像学设备2. 教学人员2.1 影像学教师2.2 临床医生2.3 影像学技术人员3. 学习资源3.1 影像学教材与参考书籍 3.2 影像学数据库与电子资源3.3 影像学学术期刊与会议六、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1. 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2. 学生评价与教学反馈3. 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七、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旨在为医学生提供全面的影像学教育,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影像学解剖学的结合能力,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脏大血管的 X 线、USG 检查方法。 2、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 X 线表现 3、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的 X 线表现。 4、掌握循环系统几个常见病的 X 线表现。
引言
概述普通 X 线、USG 检查方法在心脏大血管疾病中诊断中的作用与限制,强调综合检查的 重要性。
影像诊断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容 总论 骨骼与肌肉系统 胸部
肺与纵隔 心与大血管 腹部与盆部 急腹症、消化道、肝胆胰 泌尿、肾上腺、生殖系统 中枢与头颈 介入放射学 共
学时 6 10
10 4
12 4 6 2 54
第一篇 总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从放射诊断学到医学影像学发展的过程 2、掌握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3、了解 X 线诊断的价值、限度、地位 4、了解 X 线检查方法 5、掌握 X 线特性及 X 线成像原理 6、了解 USG、CT、MRI 及 DSA 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7、了解影像诊断的原则、步骤及正确选择应用
第一章 X 线成像
1、了解 X 线的发现和 X 线机的基本构造。 2、掌握 X 线的特性及普通 X 线成像基本原理。 3、建立密度概念,掌握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的概念及方法。 4、掌握数字 X 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5、了解 X 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及综合应用。
第二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
1、掌握 CT、螺旋 CT 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2、了解 CT 的成像特点。 3、掌握 CT 检查技术中的常用技术方法:平扫、造影增强、再现技术。 4、了解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疾病诊断
1、握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的 X 线表现 2、掌握胃癌、结肠癌的 X 线表现 3、掌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良恶性溃疡鉴别 3、熟悉肠结核、结肠息肉的 X 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三章 肝、胆、胰、脏
1、了解胆、肝、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胆、肝、胰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掌握胆、肝、胰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12、关节破坏
13、关节退行性病变
14、关节强直
15、关节脱位
第三节 疾病诊断
掌握以下常见多发病的 X 线表现 1、骨折:讲授骨折的概念、儿童骨折的特点及常见部位的长骨骨折、脊椎骨折 X 表现。 2、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X 表现。 3、骨、关节结核:讲授骨、干骺端结核、脊椎结核以及关节结核 X 表现。 4、骨肿瘤:良性骨肿瘤中讲述骨巨细胞瘤;恶性骨肿瘤中讲授骨肉瘤。并阐明良恶性 瘤的基本特点及鉴别要点。掌握转移瘤的 X 线表现。 5、退行性骨关节病的 X 线表现。 了解骨囊肿的 X 线表现。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了解:泌尿系统及肾上腺的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疾病诊断
1、掌握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 X 线表现 2、掌握肾癌、肾盂癌的影像学表现 3、了解肾结核的 X 线、CT 表现 4、掌握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目的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常见病 CT 或 MRI 表现: 颅脑:脑瘤、脑外伤、脑卒中;眼部炎性假瘤;耳部听神经瘤;咽部鼻烟癌;喉部喉癌 。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了解 X 线、CT、MRI 检查方法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1、了解正常头颅平片、CT、MRI 表现 2、了解头颅基本病变平片、CT、MRI 表现
第三节 疾病诊断 1.掌握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的 CT、 MRI 表现 2、掌握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鼻烟癌、喉癌、眼炎性假瘤 CT、 MRI 表现。
1、掌握肠梗阻 X 线表现 2、掌握胃肠道穿孔 X 线表现
第三节 疾病诊断
第二章
目的要求 1、了解胃肠道的 X 线检查方法 2、掌握胃肠道的正常 X 表现 3、掌握胃肠道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4、掌握常见病的 X 线表现
食管与胃肠道
引言
阐明胃肠道 X 线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指出早期诊断需与共他检查如内窥镜 检 查结果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四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目的要求 1、了解泌尿系统的 X 线检查方法 2、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与肾上腺的正常 X 线表现 3、掌握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了解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及尿道造影及腹主动脉肾动 脉造影的方法及应用指征。
2、了解 US、CT 在泌尿系统及肾上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限度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结果 1、阻塞性肺气种 2、阻塞性肺不张。 二、肺部病变 1、渗出与实变 2、空腔与空洞 3、结节与肿块 4、肺间质病变 5、纤维化、钙化 三、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2、气胸及液气胸 3、胸膜粘连,肥厚及钙化
第三节 疾病诊断
掌握下述疾病的 X 线、CT 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1、大叶性肺炎 2、支气管肺炎 3、肺结核 4、中心型肺癌 5、周围型肺癌
引言
概述骨、关节有良好的自然对比,疾病较多,X 线检查的准确性较高,是骨、骨关节疾 病理想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限度,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了解骨与关节的摄片、CT、MRI 及血管造影方法。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 、 结合解剖生理讲授四肢长骨与关节以脊椎在生长期及成人期的正常 X 线表现 。
第三章 数字减影的血管造影
了解 DSA 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第四章 超声成像
了解 USG 成像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与临床应用
第五章 磁共振成像
1、了解 MRI 的成像基本原理及图像特点。 2、掌握 TR、TE、T1 值、T2 值、T1WI、T2WI、SE、MRA、MR hydrography 及流空效应
介入放射学作为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扼要介绍其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及临床应 用。
本课程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教学,特点是实验课和理论课融合,要求理论讲解与相应图像 分析时间分配 1:1。授课内容和考试内容以新编教学大纲为指导,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吴恩惠主编的第 5 版“医学影像学”为教材。共设讲课学时 54 学时,各章节学时分配见下 表:
等概念。 3、了解 MRI 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 PACS 与 RIS
了解 PACS 与 RIS 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七章 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了解各各影像检查的方法的优劣、适应范围、价值与限度,并正确选择应用。
第二篇 骨与肌肉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骨、关节的 X 线检查方法。 2、掌握骨、关节的正常 X 线表现。 3、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概念及其 X 线表现。 4、掌握骨关节外伤,化脓性骨髓性及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退行性骨关节病以及良恶 性骨肿瘤的 X 线表现。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了解胸部透视、摄片、体层摄影及支气管造影、 CT 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讲授胸壁、纵隔、膈、肺部和胸膜的正常 X 线及 CT 表现,肺部要结合解剖和生理如支 气管、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和小叶讲授肺门、肺纹理和肺野。注意肺野同肺叶及肺 段的关系。
概述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在 X 线及 CT 上主要表现。 掌握以下基本病变的 X 线与 CT 表现。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了解透视与摄片相结合的普通诊断方法。 2、了解心血管造影的适应症,方法及注意事项。 3、阐明超声心动图,多普勒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作用。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结合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 X 线表现。分别讲授心脏大血管在正位、侧位 、 左、右前斜位上的投影。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及其与食管的关系。
第三节 疾病诊断
掌握以下疾病的 X 线或 CT、MR 表现: 1、RHD 2、ASD 3、F4 4、心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 5、主动脉夹层
第四篇 腹部与盆部
目的要求 1、了解腹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腹部、盆部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3、掌握急腹症、消化道疾病的 X 线表现 4、掌握腹部、盆部实质性器官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第六篇介入放射学 1、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掌握 TAE 栓塞剂种类及临床应用 3、掌握 PTA 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方法
概述心脏内容病变多不能直接在 X 线上显示,但由于病变造成的心脏扩张与心壁肥厚 可 以表现为心脏大小、形状及搏动的改变。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一、心脏各房室增大
1、左心室增大 2、右心室增大 3、左心房增大 4、右心房增大 5、心胸比率 二、心脏大血管搏动的改变
三、肺循环的改变 1、肺充血 2、肺动脉高压 3、肺静脉高压 4、肺少血
掌握小儿长骨的特点,掌握骨龄、侧隐窝等概念。
二、 概述骨骼基本病变在 X 线上主要表现为结构、密度、大小以及形状上的改变 。
掌握以下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增生
6、骨及软骨内钙化
7、骨质坏死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病变
11、关节肿胀
引言
概述造影检查、B 超、CT 是胆、肝、胰、的重要检查方法,并指明其作用及限度
第一节 了解: 1、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正常表现 2、选择性动脉造影 3、肝、胆、胰的 B 超、CT、MRI 检查
检查技术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了解:肝、胆、胰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疾病诊断
掌握下述疾病的影像学(USG、CT、MRI)表现 1、胆石症 2、肝脏肿瘤:肝癌、血管瘤 3、胰腺炎 4、胰腺癌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了解:钡餐检查、钡灌肠检查、胃肠双对比造影、低张 12 指肠检查及小肠灌钡检查的 方法及适应症。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结合解剖和生理,讲授胃肠道的正常 X 线表现。 概述胃肠道的病变如肿瘤、溃疡、炎症所引起胃肠道的轮廓、大小、位置、粘膜和功能 的改变。 掌握: 1、轮廓的改变:龛影、充盈缺损 2、粘膜的改变 3、管腔大小的改变;狭窄、扩张 4、位置及动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