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类方

合集下载

大承气汤方剂配方

大承气汤方剂配方

大承气汤方剂配方大承气汤【方剂名】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24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现代用法:用水适量,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日晡潮热,手足溅然汗出,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

【方解】本方证为伤寒邪传阳明化热,肠热津伤,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所致。

实热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时,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故日晡潮热,手足溅然汗出;浊气上攻,扰乱神明,则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均为热盛伤津,燥屎内结之象。

前人将阳明腑实证归纳为“痞、满、燥、实”四种:“痞”指自觉胸脘有痞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指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指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总之,本证为热邪与燥屎内结于肠胃,里热炽盛。

治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积滞,且生用并后下,荡涤之力更锐,治“实”而为君药。

然大黄虽长于荡涤实热,但无软坚之力,故配以芒硝,咸寒润降,软坚润燥,以攻燥结,治“燥”为臣药。

二药相须为用,以增峻下热结之力。

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用厚朴宽肠下气,化滞除胀以治“满”;枳实行气消积以治“痞”,二药既可调畅气机而除痞满,以消无形之气滞,又可助硝、黄之荡涤之力,共为佐使药。

四药相配,泻下与行气并用,则痞、满、燥、实俱去,起到急下存阴的作用。

热结旁流: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假象。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第三章承气汤类方一、大承气汤方(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辨证要点】归纳如下:1。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

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

4。

汗出谵语、无太阳证者。

5。

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

6。

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

7。

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

8。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日晡发热而脉实者。

9。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10。

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有时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11。

脉弱、烦躁心下硬、六七日不大便、小便利者。

1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13。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

14。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15。

下利脉滑而数、或脉迟而滑、不欲食者。

二、小承气汤方(堵在小肠,肚脐以下,会放屁)【辨证要点】阳明病,胃中燥、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三、调胃承气汤方(堵在十二指肠,中脘下有压痛点)【辨证要点】阳明病,见腹实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四、桃仁承气汤【辨证要点】小便利五、大黄甘草汤方(实证,在胃,吃嘛吐嘛)吴茱萸汤(虚证,食谷欲吐)【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难而急迫者。

六、厚朴三物汤方【辨证要点】胸腹胀满而痛、大便闭结者。

七、厚朴七物汤方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辨证要点】发热腹满,大便干结者。

八、麻子仁丸方【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药理 作用
鞣质
中文别名 鞣酸; 丹宁酸; 单宁; 没食子鞣酸;单宁酸; 落叶松栲胶; 二倍 酸。 鞣质具收敛性,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外用于创 伤、灼伤,可使创伤后渗出物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可减少分泌和防 止感染,鞣质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鞣质能凝固微生 物体内的原生质,故有抑菌作用,有些鞣质具抗病毒作用,如贯众能抑制 多种流感病毒。鞣质可用作生物碱及某些重金属中毒时的解毒剂。鞣质具 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此外,鞣质还 有抗变态反应、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 人类对鞣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具《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散者收之,是立法的依据。老年、久病、元气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泻痢 不止、滑精遗尿,应用固涩收敛滑脱、遏制气血津液的耗散,该种治疗方 法叫固涩法。
现代应用
王素平.中药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临床研究[J].中医 学报,2012,27(10):1241-1242. 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 气汤{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另包冲服)8g,枳实 15g,厚朴15g,白花蛇蛇30g,半枝莲30g,白芍20g。} 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100~150 mL;两组均以7 d为1个 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有效率 为82.35%;对照组有效6例,好转11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 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 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有较好疗效,且能改 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本方主治为阳明热结证,系由伤寒或温病,外邪化热入里,损 伤津液,与肠中燥屎相结,腑气不通所致。 前人用“痞、满、燥、实”四字来概括,“痞”即自觉胸 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 是肠有燥屎;“实”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阳明之气旺于申时,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热盛外蒸则可见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肠中燥屎,邪热煎逼津液从旁而下,则 见“热结旁流”;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而脉沉实,为热 盛津伤,燥屎内结之征。若里热闭阻,阳气被遏,可见热厥; 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可见抽搐;热扰神明,则见神昏,甚则发 狂。 上述诸症皆为实热积滞阳明,腑气闭阻,热盛津伤。此病重 势急,治当峻下热结,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承气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承气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
承气汤7方
1《普济方》卷九十六。
组成: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 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 两半。 炮制: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 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 用法: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 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
5《圣惠》卷三十九。
组成: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 去芦头),青竹茹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 服此。 用法: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 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注意事项:三二日内宜食粥。
6《圣惠》卷十五。
组成: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 炒微黄),川朴消1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 姜汁炙令香熟)。
2《千金》卷九。
组成: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 两。 功能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 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下血。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 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 尽服之。
3《摄生众妙方》卷四。
组成: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用法: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5日,肠胃中有结燥,胸中壅 闷,或时谵语。 用法:每服4钱,用水1中盏,煎取6分,去滓温 服,不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候。以利为度。
7《痘科类编释意》卷三。
组成:大黄1钱,厚朴1钱,枳实1钱,甘草5分, 芒消1钱。 功能主治:痘疮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闭, 狂妄者;痘疮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大 便不通者。胃腑实效,口噤胸满,卧不着席,脚 挛急,大便闭结不通。

承气类方

承气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功效:舒展气机,软坚润燥,推陈出新。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胃肠实不大便,发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坚全具,杂病三焦大热,脉沉实有力者,但亦有沉迟者有力者。

2.小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大黄、姜厚朴、枳实功效:行气导滞,泻热除满。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便硬,潮热而喘,杂病上焦痞满不通。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冲)、炙甘草。

功效:泻热润燥,和中理胃。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潮热而喘,口渴便秘,腹满。

4.桃核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冲)。

功效:活血止血,下其瘀热。

主治:小腹胀满,少腹急结,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血瘀胃痛、腹痛、胁痛或下瘀血块。

任老用此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病,症见腹痛、便血、溺血、吐血者,疗效满意。

5.参归承气汤《医门八法》药物组成:枳实、厚朴、大黄、党参、当归身、神曲、焦山楂。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调中,消食导滞。

主治:脾虚胃弱,饮食停滞,胸胁胀满,坚硬拒按,大便不通,嗳气矢气不除者。

6.三一承气汤《宣明论方》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厚朴、枳实、甘草、生姜。

功效:行气和中,通腑泻热。

主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等。

7.吴氏桃仁承气汤《瘟疫论》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桃仁、当归尾,丹皮,赤芍。

功效:活血凉血,泻热通便。

主治:温病蓄血证,白日热减,至夜独热或热时间缩短。

8.紫草承气汤《整治准绳·幼科》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紫草。

功效:泻实开滞,通脉透毒。

主治:身热、脉数,便秘腹胀,或痘疮半出半未出,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作渴,谵语者。

9.当归承气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冲)、炙甘草、当归、生姜、大枣。

功效:润燥调营,通腑泄热。

《伤寒论》大承气汤及类方刍议

《伤寒论》大承气汤及类方刍议


探讨 。
渴、 喘促不 宁、 痰涎壅盛而证属 阳明腑实证 者 , 宜用 本方加 石膏 、 杏仁 ; 若兼 胸膈 烦热 , 口舌生疮 , 小便 黄赤短少 , 宜用本 方加栀 子、 叶、 竹 木通 ; 兼 E 若 l 大承气汤由大黄 1g 酒洗 四两 ) 厚朴 1g 去皮半斤 ) 枳实 1 g 炙五 苦、 2( , 5( , 5( 胁肋疼痛 , 或寒热往来 , 脉弦有 力者 , 宜加柴 胡、 黄芩 ; 兼皮肤 斑疹 , 若 或 枚 ) 芒硝 9 ( , g 三合 ) 四味药物组成。 见衄血 、 吐血等热毒盛者 , 宜加黄连 、 黄芩、 栀子 , 并送服十灰 丸急止其血 ; 若 方中大黄苦寒 泄热通便 , 荡涤肠 胃, 主药 ; 以芒硝咸寒泻热 , 为 辅 软坚 润 邪热 内陷心包 , 证见神 昏谵语 、 躁扰不宁、 舌生芒刺 , 宜用本方送 服安宫牛黄
1 大 承 气 汤 的 组成 及 方义 .
燥; 佐以 厚朴 , 实行气 散结 , 枳 消痞 除满 , 助大黄 、 硝加速 积滞 排泄 , 为 芒 合 “ 破气散结 , 泻下清热 ” 之方。 据 近 年 药 理研 究 , 黄含 有 蒽 醌 衍 生 物 , 大 黄 素 、 黄 酸 、 黄 酚 等 , 大 如 大 大 能刺激大肠壁 , 引起血管 收缩 , 使大肠 内容易 于排 出, 而达到 泻下通便 作 从 用 。芒硝含水硫酸钠 ( a S4— 0 2 ) 氯化 钠 , N2O 1H 0 、 本品所 含之硫 酸钠不易 被 肠壁吸收 , 在肠内溶解 于水后 形成 高渗 的盐溶 液 , 因而使肠 道保持 大量 水 分, 扩张肠道 , 引起肠蠕动增强而排便 。此外 , 厚朴 ; 实能增加 胃肠道节 律 枳 性蠕动 , 有利于肠内气体及粪便 的排除 。据实验研 究 , 整个大承气汤有增 强 胃肠道推进运动作用 ; 明显 增加肠容 积作用 ; 有 对肠套 迭能促使 还纳 , 除 解 梗阻 ; 还有增加肠袢血 流量 , 降低血管通透 性, 以及抑菌 , 抗感染作 用。这 些 都证 明本方药“ 破气散结 , 泻下清热 ” 的作用是通 过增强肠蠕 动排 出肠 内气 体及粪便来完成 的, 而 印证 了《 问 ・阴阳应象 大论 》“ 实者 , 从 素 其 散而 泻 之” 的治疗原则 。 2 大 承 气 汤 的 证 治 . 大承气汤的适 应 症是 什 么 呢?试从 《 伤寒 论 》 面 的几 条 原 文可 以 下 说 明: ( 文 2 5条 ) 二 阳并 病 , 阳证 罢 , 发 潮 热 , 足 浆 絷 汗 出 , 原 2 “ 太 但 手 大便 难 而谵语者 , 下之则愈 , 宜大承气汤 。 ( 原文 2 7条) 伤寒 , 吐若下后 , 1 ” 若 不解 , 不大便五六 日, 至十余 日, 上 日 哺所发潮热 , 不恶寒 , 独语如见鬼状 , 若据者 , 发则 不识 人 , 循衣摸床 , 而不 惕 安, 微喘直视 , 脉弦者生, 涩者死 ; 微者 , 但发热 谵语 者 , 大承气汤 主之。若 一 服利 , 止后服。“ 则 ( 原文 2 3 “ 4 条) 大下后 , 六七 日不大便 , 烦不解 , 腹满痛者 , 有燥 屎也 , 此 所 以然者 , 本有宿食故也 , 大承气汤 。 宜 ” ( 原文 2 4 ) 伤寒六七 日, 5条 “ 目中不 了了 , 睛不和, 无表里 证 , 大便难 , 身 微热者 , 此为实也 , 急下之 , 宜大承气汤 。 ” ( 原文 2 7条 ) 腹 满不减 , 5 “ 减不足言 , 当下之 , 宜大承气汤 。 ” 《 伤寒论 》 中用大承气汤的条文较多 , 就上 面几条分析 , 仅 大承气汤的主 要 适 应 证 有 : 便 秘 结 , 部胀 满 , 痛 拒 按 , 者 潮 热 谵 语 , 足 汗 出 , 神 大 腹 硬 甚 手 或 识 昏蒙 , 循衣摸床 , 目中了了 ( 或 即视 物不 明) 睛不 和( 眼珠 转动不 灵活 ) 指 等 阳 明腑 实 证 。 前 人 归 纳 为 “ 、 、 、 ” 大 证 。 “ ” 自觉 胸 脘 有 闭 痞 满 燥 实 四 痞 是 塞压重感 ;满” 脘腹胀满 , 之有抵抗感 ;燥 ” 指 肠中粪便 , “ 是 按 “ 是 既燥 且 坚 ; “ 是指肠 胃有燥屎与邪热互结 , 实” 而见便秘 、 腹痛拒按 , 或下利清水 臭秽而 腹痛拒按 。由于本方 能峻下 热结 , 承顺 胃气下 行 , 塞者通 , 者畅 , 名 使 闭 故 “ 承气” 。诚 如吴鞠通《 温病条 变》 所说 : 承气者 , 胃气 也。盖 胃之 为腑 , “ 承 体 阳而用 阴, 在无 病时 , 系 自然 下降 , 为邪气 盘踞于 中, 若 本 今 阻其下 降之 气, 胃虽 自 欲下降而不能 , 非药力助 之不可 , 故承气 汤通 胃结 , 胃阴, 救 仍系 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故汤名 承气 。 ” 临床上大凡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 为大承气汤的适应症 : 2 1 全 身 症 状 : 目俱 赤 , 声 重 浊 , 吸 气 粗 , 满 不 得 卧 , 汗 , . 面 语 呼 喘 多 齿 唇焦 红, 口臭 , 鼻孔干燥 , 渴饮 冷水。 2 2 热型 : . 蒸蒸发热 , 或但热不恶寒 , 日哺潮热。 或 2 3 神识症状 : 昏谵语 , 中烦 乱 , . 神 心 目不 了 了, 甚则 循衣 摸床 , 惕而 不安 。 24 胸腹症状 : 痞鞭 , 满剧痛 , 按 , 皮灼热 , 见肠型 。 . 胸腹 腹 拒 腹 或

100?大承气汤方

100?大承气汤方

100大承气汤方大承气汤方方义:此排除肠胃中燥热、燥屎、宿食之重下剂,也系治里实里热主方之一。

主治:(1)阳明腑证,发热不恶寒或反恶热,谵语,日哺潮热,舌苔干燥,或黄,或黑,或有芒刺,大便燥结。

(2)热结旁流证,系阳明腑证,大便自利清水之证;或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之证.(3)阳极似阴之证,即少阴三急下证,如神昏不知人,身不热,脉沉效有力,但舌苔干燥有芒刺。

或自利清水,色青。

(4)宿食证,腹胀满疼痛,恶食,大便不利。

(5)奇恒痢疾,即痢疾在上午四时至六时前后偶有神昏谵语、喉塞咽干等现象之证。

按:此证如不急治,下午三时后即会死亡。

详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6)额部汗出如蒸笼.此系曾颖甫验案,详《经方实验录》。

以上六种疾病使用本方的主要关键,一般说来都必须具有腹部胀痛拒按的症状,脉必沉而有力,体必较健,且兼有热证表现。

但在前三证中,舌苔或黄或黑干燥而有芒刺是比较肯定的;第四证,腹中胀痛拒按、大便不利最突出,但舌苔不一定会有芒刺,因为此证热势不太重;最后二证,腹部不一定完全胀满拒按,但脉象必沉而有力;第五证,只以大便不利或有其它里热证为重;第六证,只考虑它作用的效果如何,不必有其它顾虑。

药品:大黄二至五钱厚朴二至三钱枳实二至三钱芒硝一钱半至三钱煎服法:水三茶杯,先煎枳、朴,继入大黄,煎至多半茶杯时,去滓,再入芒硝,溶化后,温服。

一服下利,停止后服。

病证较轻者,共同煎之也可。

禁忌症:(1)大便秘结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恐外邪内陷也.(2)大便秘结,不敢服食冷性饮食者忌之。

这是寒实证,宜温下法。

(3)大便燥结,因于年老、久病、产后血液不足,或脉弱者,忌之。

这是虚中夹实之证,宜补泻兼用。

(4)大便硬、小便少者忌之。

因阳明尚未全实,服之恐大便溏泻也。

用药大意:枳实、厚朴导滞消胀;大黄、芒硝通便软坚。

类似方剂参考:(1)小承气汤:此治腹胀满大便不太燥结的方剂。

(2)调胃承气汤:此治大便燥结而腹不胀满的方剂。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24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小承气汤: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二两,枳实(大者,炙)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

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此于大承气汤去软坚下热的芒硝,又减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用量,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远有不及,尤其下热,更较不足,故名为小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生地黄、麦门冬各八钱(各24克),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五分(5克),玄参一两(30克)。

复方承气汤: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

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方的使用心得认真的分享一下,我们来看,承气汤类方主要是指以三个承气汤为主的,就是大承气、小承气、调味承气,兼有桃核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承气汤类方啊,他的使用是有一定依据,我们常讲,经典原文是它的依据,但是除了原文,我们在心里面还要形成一个什么概念呢?把六经辨证大法时刻不能丢,只有通过六经辨证的理论来运用这一类的处方,才能找到很强的抓手,用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得心应手。

我们说:六经是大法,方药是武器。

六经大法比如说太阳病里面我们讲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阳明经病里面我们讲阳明经证阳明腑证,以及少阳经病我们讲少阳实证少阳虚证,这是三阳里面涉及最多的。

但是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在临床中,一定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六经之大法、六经之循行,它是纵横交错的,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果你单单按条文去套用,你可能有时会很痛苦很迷茫,所以我讲,我们中医啊,许多年来,为什么滞后不前?发展的比较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疗效很成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把临床疗效提高,中医的复兴就会更好、更快。

第八节 承气汤类方

第八节 承气汤类方

①趺阳脉:足背动脉,属足阳明胃经,能候脾
胃之气。
【提要】脾约证的证治
【释义】
主证:
趺阳脉 浮 ——胃气强(胃中有热)
小便数,

大肠燥, ——脾阴虚(胃热灼津)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大便则硬。
大便硬 ——胃强脾弱,脾之功能被胃热所约束,
小便数 ——脾约不能使水津四布,但下输于膀胱。 病机: 胃中有热,脾之阴亏,脾之功能被 胃热 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热实结胸
结胸证
大陷胸丸证
小结胸 ——小陷胸汤证
寒实结胸——三物白散证
8、大陷胸丸 【原文】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
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
胸者,项亦强,如柔痉①状,下之 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词解】 ①柔痉:痉病的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甚则角弓
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是由全身热
毒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组成 的. 当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明显,而腹部的实证 表现较轻时,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调胃承气 汤重在泻热. 调胃承气汤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临床应用 ,都体现了泻热为主的作用.
2、小承气汤 【原文】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 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 更莫复服。(213)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 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 ,更服一升, 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 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4)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 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
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32)

大黄、芒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

大黄、芒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

大黄、芒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下者,攻也,攻其邪也。

具体说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痰瘀等作用,以驱除病邪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病历来重视“因势利导”、“给邪出路”。

与其它祛邪法相比,下法具有更直接更彻底的优势。

下法理论最早提出可追溯至《内经》。

《内经》为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真正将下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并验之于临床者是汉代医家张仲景,他首先在《伤寒论》中创立下法代表方剂三承气汤,治实热与糟粕结聚之阳明腑实证。

在3个方中,大承气汤重用枳实、厚朴以破壅滞,以芒硝、大黄攻下热结,治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证。

小承气汤治燥实不甚、以痞满为主证。

调胃承气汤以芒硝倍于大黄,甘草取代枳实、厚朴,适用于燥实而痞满不甚之证。

根据下法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攻下药如大黄、芒硝;润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如甘遂、京大戟。

由于里实证的病因不同,有热结、寒结、燥结和水结的区别;同时,人体素质又有虚实的差异,因此,立法用药亦随之不同。

根据泻下剂的不同作用,相应地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另外,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在具体方法上又有峻下和缓下之分。

寒下剂适用于热结证,代表方剂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温下剂适用于寒结证,代表方剂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润下剂适用于燥结证,代表方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逐水剂适用于水结证,代表方剂如十枣汤、愚功散;攻补兼施剂适用于大便秘结而正气已虚之证,代表方剂如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大黄《本经》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宣白承气汤方剂配方

宣白承气汤方剂配方

宣白承气汤方剂配方宣白承气汤【方剂名】宣白承气汤,出自清·《温病条辨》。

【组成】生石膏五钱(15克)、生大黄三钱(9克)、杏仁粉二钱(6克)、栝楼皮一钱五分(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

先服200毫升,不知再服。

【功效】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舌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证属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通不通肺气不降者。

喘咳痰嗽为必有之症。

【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系常见病,如肺源性心脏病、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疡以及肺热便秘等病症。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患者热型均属热稽留,午后热重,入夜尤甚,伴见腹满便秘,汗出口渴,喘促不宁,小便黄少,舌苔黄厚,脉买大而滑,采用本方加减,7剂为1个疗程。

结果:30例中痊愈16例(1周内症状消失,血常规及X线恢复正常),显效12例(1~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无效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另用他法治疗或疗程延长至2周以上),总有效率为93, 3%。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肺脓肿高热:宣白承气汤治疗肺脓肿高热55例,对照组31例。

两组均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并发脓气胸者干胸腔引流,体温39℃以上者予物理降温,治疗组加用本方,3日为1个疗程,治疗组~般不超过3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治疗1个疗程热退,症状改善),有效14例(治疗1~2个疗程热退,症状改善),无效3例(治疗2个疗程以上,发热不退),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其中死亡2例),总有效率54.84%。

(《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第3期)【方解】本方为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脏腑合治”的代表方剂。

其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特色突出。

直至今日在肺系疾病急性期治疗中仍然有广泛的应用。

本方去白虎、承气二方之意而变其制。

本方中生石膏清泄肺热;生大黄泻热通便;杏仁粉宣肺止咳;栝楼皮润肺化痰,诸药同用,司使肺气宣降,腑气畅通,痰热得清,咳喘可止。

理血方之核桃承气汤(又名桃仁承气汤)

理血方之核桃承气汤(又名桃仁承气汤)

理血方之核桃承气汤(又名桃仁承气汤)核桃承气汤【方源】:《伤寒论》【组成】: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泻热逐瘀。

【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急症,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甚则其热如狂;血瘀经闭,痛经,跌仆伤痛,脉沉实或涩。

【方解】: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构成。

方中大黄下瘀泻热,桃仁破血祛瘀,二者合用,直达病所,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芒硝咸寒软坚,助大黄攻逐瘀热,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又防寒药遏邪凝瘀之弊;同为臣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诸药峻烈之性,以防逐瘀伤正,为佐药。

五药配伍,有通便泻热,破血下瘀之功。

【按语】:本方以脉沉实或涩少腹急结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宫外孕、急性盆腔炎、产后恶露不下、肠炎、肠梗阻、痢疾、肝炎、咽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血小板较少性紫癜、精神分裂症、糖尿病、跌打损伤、头痛牙痛、血热吐衄等。

如见少腹拘急明显者,加重桂枝用量,或加乌药;大便稀者,去芒硝;小便不畅者,加泽泻、车前子;产后恶露不下者,加蒲黄、五灵脂;鼻衄或吐血紫黑、加生地、白茅根;由淤血所致痛经、闭经、加当归、红花、兼有气滞,加香附、乌药、青皮;治精神病,加红花;治痢疾,加黄芩、黄莲、木香。

表证未解者,应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

孕妇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加生地、黄芪、玄参、麦冬有预防动脉硬化、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同名方】:1、《校注妇人良方》桃仁承气汤,由大黄、桃仁、甘草、肉桂、生姜构成。

功能泻下瘀热。

主治;或淤血小腹脊痛,大便不利;或血结胸中,手不敢近腹;或谵语发狂,通体发黄,小便自利。

2、《重订通俗伤寒论》桃仁承气汤,由五灵脂、桃仁、蒲黄、生地、大黄、芒硝、甘草、犀角组成。

功能泻下瘀热。

主治下焦瘀热,热结血室,口发狂语,小腹窜痛,带下如注,腰痛如折。

3、《瘟疫论》桃仁承气汤,由芒硝、桃仁、大黄、当归、芍药、丹皮构成。

开塞露验方新编承气汤

开塞露验方新编承气汤

开塞露验方新编承气汤汇报人:目录•概述•开塞露验方•承气汤•开塞露验方与承气汤的应用范围•开塞露验方与承气汤的注意事项与副作用•开塞露验方与承气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验证01概述0102开塞露验方的定义开塞露验方通常是指一些民间或传统的方法,使用开塞露和其他草药或食材组合,以治疗便秘和其他肠道问题。

开塞露是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外用药物,通常以甘油和山梨醇为主要成分,通过刺激肛门和直肠的神经末梢,从而促进排便。

承气汤的含义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通常由大黄、枳实、厚朴和芒硝等中药组成,具有通便、泻热、行气和消积等功效。

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热结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术后排便困难等。

开塞露验方和承气汤都是治疗便秘的方法,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开塞露验方通常是将开塞露与其他草药或食材组合使用,以增强其通便效果。

而承气汤则是通过口服中药汤剂来治疗便秘。

在某些情况下,开塞露验方和承气汤可以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开塞露验方与承气汤的关系02开塞露验方开塞露验方的主要成分包括甘遂、甘草、大黄、麻仁、杏仁和蜂蜜等中药材。

剂型与规格开塞露验方通常采用灌肠剂型,方便患者使用。

不同厂家和品牌的开塞露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剂量,使用时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开塞露验方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缓解便秘症状。

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开塞露验方中的中药材如大黄、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清除体内湿热,缓解肠胃不适。

开塞露验方对于缓解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030201开塞露验方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开塞露验方通常在睡前使用,以避免白天使用时影响正常活动。

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将开塞露轻柔地插入肛门约10-15厘米,然后挤压药瓶,将药物挤入肠道。

保留一段时间后,通常在15-30分钟左右,排便意识会比较明显,此时可以正常排便。

承气汤类方PPT课件

承气汤类方PPT课件

病机:表邪不解,邪热与瘀血结于 下焦。病势较缓。
治法:破血逐瘀,峻药缓攻。
方药:抵当丸
水 虻虫蛭二二十十个个}破血逐瘀
桃仁二十五个:活血化瘀
大黄三两:荡实除热
最新课件
12
结胸证
大陷胸汤证
大结胸
热实结胸
大陷胸丸证
结胸证
小结胸 ——小陷胸汤证
寒实结胸——三物白散证
最新课件
13
8、大陷胸丸 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以及热实结胸偏于上的证治。
(汗出) 方药:调胃承气汤
心烦(谵语)
腹胀满
大黄四两:荡涤实热。
大便燥结
芒硝半升:软坚润燥。
甘草二两:缓急和中。
最新课件
3
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是由全身热 毒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组成 的.
当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明显,而腹部的实证 表现较轻时,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调胃承气 汤重在泻热.
承气汤类方
最新课件
1
承气汤类(12方)
1、大承气汤 2、小承气汤 3、调胃承气汤 4、桃核承气汤 5、抵当汤 6、抵当丸 7、大陷胸汤 8、小陷胸汤 9、大陷胸丸
10、十枣汤 11、麻子仁丸 12、白散
最新课件
2
1、调胃承气汤
阳明里实,燥热初结的证治。
主证:
病机:胃肠燥热初结。
蒸蒸发热
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最新课件
8
4、麻子仁丸 脾约证的证治
主证: 趺阳脉浮而涩 大便硬 小便数
病机:胃中有热,脾之阴亏,脾之功能 被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治法: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 泻热行气通便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六经用药之承气汤

六经用药之承气汤

复方大承气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厚朴、炒莱菔子各15-30g,枳壳、大黄后下、 赤芍各15g,芒硝冲服9-15g,桃仁9g, 煎法:水煎服。最好用胃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 再用本方灌肠,以加强攻下之力,有助于肠梗阻的 解除。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4.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
用本方,先将厚朴、枳实各20g煮沸15分钟,
再下大黄15g煮沸15分钟,最后下芒硝9g,待 完全溶解后,滤液去渣,1剂药液为150200ml口服或鼻饲每次50ml左右,2小时内服 完。均坚持服用1周左右。 治疗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
5.术后腹胀: 用本方加桃仁、赤芍、炒莱菔子。水煎药液
大承气汤
【方名】
大承气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泻下剂-寒下 【组成】 大黄(12克) 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功用】 峻下热结。
【用法】
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 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 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服。) 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 枳、朴,后下大黄,最后下芒硝。因硝、黄 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
脘腹痞满,腹通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 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 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 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在未学《伤寒杂病论》以前,我以为我入了中医的门。

在我深入学习《伤寒论》之后,发现我是多么的愚蠢;在我深入学习《伤寒杂病论》后,我常常因为可以解决临床大部分问题而有自许之貌。

当我从《伤寒杂病论》扩展开一些视野后,再次发现我不仅蠢,而且愚蠢至极。

由此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今天我认为对的理论,明天也许就被推翻了,真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啊。

本篇将从第10-18首承气汤类方介绍。

如果掌握承气汤的治疗机理,即使再多的类方也不过是重复它机理的练习题。

本篇介绍后人在承气汤基础上的加减变方。

你会发现,后人已然没有张仲景那样的严谨,加减某一味药也只是方向性的加减,并不是精确地运用。

看到此差别,才知张仲景有多伟大。

第10首凉膈连翘汤【组成】连翘、大黄、黄连各二两,薄荷、栀子、甘草、黄芩、朴硝各一两。

【功用】攻逐邪热,清肝泻火。

【主治】治五脏壅热,肝膈毒风上冲,眼目忽然肿痛难忍者。

出自唐·孙思邈《银海精微》。

方用调胃承气汤逐热下行,芩、连、栀子、连翘清肝泻热,解毒消薄荷叶疏解肝经风热。

之前说过,调胃承气汤是在“腹满”和“大便硬”之间过渡阶段的用方,可以推断此方证无大便硬症状,这里有脏腑实热的情况存在。

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栀子为“心中有热”、“小便赤”、“(心)烦”等,膈上之热亦属于此范围,故用栀子。

连翘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眼目肿痛之热;黄连、黄芩各清上、中焦之热。

同时用薄荷清肝之热。

至于说连翘清肝热,应是连翘清眼目之热,肝开窍于目,清目热即引申为清肝热,连翘根本是清目热,薄荷才是清肝热。

第11首凉膈散【组成】大黄、朴硝、甘草(炙)各二十两、栀子仁、溥荷叶、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

【用法】注意,这是散剂,所以用了二十两、十两的。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十公泽,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

得利下,住服。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仍霍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承气汤加减化裁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承气汤加减化裁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承气汤加减化裁上节课我们讲了承气汤化裁的基础方大黄甘草汤以及化裁后得到的调胃承气汤和桃核承气汤,而这节课,我们来详细讲述承气汤化裁加减的代表方剂:大、小承气汤。

大小承气汤,在《伤寒论类编补遗》当中,讲解的已经很透彻了。

不过从《伤寒论》条文来说,还是较为零散,这次课我们系统并挑重点的讲解一下。

先来看小承气汤。

12小承气汤大黄(酒洗,四两)厚朴(去皮,炙,二两)枳实(大者,炙,三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三才解析法阳性药:厚朴(除滞)平性药:无阴性药:大黄(除燥)、枳实(除烦)四象解析法君药:大黄(寒,苦咸)四两臣药:枳实(凉,酸微辛苦)三枚佐药:无使药:厚朴(温,辛苦涩)二两药症:大黄大寒咸苦《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枳壳凉酸微辛苦《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藏,轻身益气。

厚朴温辛苦涩《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腹痛胀满,胃中逆冷,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通过解析法和药症,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小承气汤和上节课讲的调胃承气汤相比,去掉了甘草,说明减去了缓和药性之功,那么小承气汤的泻下作用便更加直接而应急;去掉了峻下的芒硝,则泻下力度缺较之减弱,不再那么峻猛。

气血饮食四大病理产物都可由大黄清理排出,并且攻下通便,开谷道,胀气随之而出。

而枳实,《类编补遗》中也讲过,当用的是如今的枳壳,这一点不再多说。

枳壳这味药,性凉,辅大黄为臣,一则协助大黄清热;二来,增加理气除滞的功效,“除寒热结、利五藏”,理气消胀满。

同时用了一味使药——厚朴,凡是有使药的方,其意在于一则沟通阴阳;二来反治君臣,使其药力不能太过;三,可解决寒热错杂的痞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对应条文■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鞭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

■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津液),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鞭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第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40条;病人煩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发热者,属阳明病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51条:得病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煩躁,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晴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证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S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

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宣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痉为病,胸满,口噤,卧床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24: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25: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6: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宣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宣大承气汤。

■40: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14: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18: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燥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小承气汤■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

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

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

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第21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第214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第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着,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第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

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

■第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芒硝半升(味咸苦,大寒)■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少少温服。

调胃承气汤■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栾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恶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第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紧,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

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第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

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第12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若不尔者,不可与。

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者,调胃承气汤。

■第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必须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抗,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己,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桃核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技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温病条辨卷二》■十五、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黒,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护胃承气汤微和之;脉沉而弱者,増液汤主之。

护胃承气汤■护胃承气汤方(苦甘法)■生大黄(三钱)元參(三钱)细生地(三钱)丹皮(二钱)知母(二钱)麦冬(连心,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结粪止后服,不便,再服。

《温病条辨卷二》■十七、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

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煩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

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宣白承气汤■宜白承气汤方(苦辛淡法)■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萎皮(一钱五分)■水五巧,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牛黄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即用前安宫牛黄丸二丸,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导赤承气汤■导赤承气汤■赤芍(三钱)细生地(五钱)生大黄(三钱)黄连(二钱)黄柏(二钱)芒硝(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即于増液汤内,加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

新加黄龙汤■细生地(五钱) 生甘草(二钱)人参(一钱五分,另煎)生大黄(三钱)芒硝(一钱)元参(五钱)麦冬(连心,五钱)当归(一钱五分)海参(洗,二条)姜汁(六匙)■水八杯,煮取三杯。

先用一杯,冲參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

陷胸(承气)汤■第143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第144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协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第145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

从心下至少腹便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第146条;小结胸痛,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第149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兰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大陷胸汤方■大黄六两(去皮,苦寒) 芒硝一升咸寒甘遂一钱苦寒■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化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苦寒)半夏半升(洗,辛温) 栝萎实大者一个苦■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萎,取三升,去浮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凉膈散》■上中二焦阳郁生热证。

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凉膈散川大黄朴效甘草炙,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去梗黄芩各十两(300g)连翘二斤半(1250g)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

得利下,住服(现代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6-l2g,加竹叶3g,蜜少许,水煎服。

亦可作汤剂煎服)。

《伤寒六书•黄龙汤》■治有患也下硬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发渴,身热。

庸医不识此证,但见下利,便呼为漏底伤寒,而便用热药止之,就如抱薪救火,误人死者,多矣。

殊不知此因热邪传里,胃中燥屎结实,此利非内寒而利,乃日逐饮汤药而利也,宜急下之,名曰结热利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