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类方

合集下载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对应条文■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鞭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

■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津液),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鞭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第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40条;病人煩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发热者,属阳明病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51条:得病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煩躁,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第三章承气汤类方一、大承气汤方(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辨证要点】归纳如下:1。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

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

4。

汗出谵语、无太阳证者。

5。

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

6。

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

7。

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

8。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日晡发热而脉实者。

9。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10。

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有时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11。

脉弱、烦躁心下硬、六七日不大便、小便利者。

1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13。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

14。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15。

下利脉滑而数、或脉迟而滑、不欲食者。

二、小承气汤方(堵在小肠,肚脐以下,会放屁)【辨证要点】阳明病,胃中燥、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三、调胃承气汤方(堵在十二指肠,中脘下有压痛点)【辨证要点】阳明病,见腹实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四、桃仁承气汤【辨证要点】小便利五、大黄甘草汤方(实证,在胃,吃嘛吐嘛)吴茱萸汤(虚证,食谷欲吐)【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难而急迫者。

六、厚朴三物汤方【辨证要点】胸腹胀满而痛、大便闭结者。

七、厚朴七物汤方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辨证要点】发热腹满,大便干结者。

八、麻子仁丸方【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仍霍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药理 作用
鞣质
中文别名 鞣酸; 丹宁酸; 单宁; 没食子鞣酸;单宁酸; 落叶松栲胶; 二倍 酸。 鞣质具收敛性,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外用于创 伤、灼伤,可使创伤后渗出物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可减少分泌和防 止感染,鞣质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鞣质能凝固微生 物体内的原生质,故有抑菌作用,有些鞣质具抗病毒作用,如贯众能抑制 多种流感病毒。鞣质可用作生物碱及某些重金属中毒时的解毒剂。鞣质具 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此外,鞣质还 有抗变态反应、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 人类对鞣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具《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散者收之,是立法的依据。老年、久病、元气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泻痢 不止、滑精遗尿,应用固涩收敛滑脱、遏制气血津液的耗散,该种治疗方 法叫固涩法。
现代应用
王素平.中药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临床研究[J].中医 学报,2012,27(10):1241-1242. 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 气汤{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另包冲服)8g,枳实 15g,厚朴15g,白花蛇蛇30g,半枝莲30g,白芍20g。} 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100~150 mL;两组均以7 d为1个 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有效率 为82.35%;对照组有效6例,好转11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 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 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有较好疗效,且能改 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本方主治为阳明热结证,系由伤寒或温病,外邪化热入里,损 伤津液,与肠中燥屎相结,腑气不通所致。 前人用“痞、满、燥、实”四字来概括,“痞”即自觉胸 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 是肠有燥屎;“实”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阳明之气旺于申时,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热盛外蒸则可见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肠中燥屎,邪热煎逼津液从旁而下,则 见“热结旁流”;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而脉沉实,为热 盛津伤,燥屎内结之征。若里热闭阻,阳气被遏,可见热厥; 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可见抽搐;热扰神明,则见神昏,甚则发 狂。 上述诸症皆为实热积滞阳明,腑气闭阻,热盛津伤。此病重 势急,治当峻下热结,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承气类方

承气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功效:舒展气机,软坚润燥,推陈出新。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胃肠实不大便,发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坚全具,杂病三焦大热,脉沉实有力者,但亦有沉迟者有力者。

2.小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大黄、姜厚朴、枳实功效:行气导滞,泻热除满。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便硬,潮热而喘,杂病上焦痞满不通。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冲)、炙甘草。

功效:泻热润燥,和中理胃。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潮热而喘,口渴便秘,腹满。

4.桃核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冲)。

功效:活血止血,下其瘀热。

主治:小腹胀满,少腹急结,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血瘀胃痛、腹痛、胁痛或下瘀血块。

任老用此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病,症见腹痛、便血、溺血、吐血者,疗效满意。

5.参归承气汤《医门八法》药物组成:枳实、厚朴、大黄、党参、当归身、神曲、焦山楂。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调中,消食导滞。

主治:脾虚胃弱,饮食停滞,胸胁胀满,坚硬拒按,大便不通,嗳气矢气不除者。

6.三一承气汤《宣明论方》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厚朴、枳实、甘草、生姜。

功效:行气和中,通腑泻热。

主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等。

7.吴氏桃仁承气汤《瘟疫论》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桃仁、当归尾,丹皮,赤芍。

功效:活血凉血,泻热通便。

主治:温病蓄血证,白日热减,至夜独热或热时间缩短。

8.紫草承气汤《整治准绳·幼科》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紫草。

功效:泻实开滞,通脉透毒。

主治:身热、脉数,便秘腹胀,或痘疮半出半未出,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作渴,谵语者。

9.当归承气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冲)、炙甘草、当归、生姜、大枣。

功效:润燥调营,通腑泄热。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栝楼皮4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栝楼皮4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克生大黄9克杏仁粉6克栝楼皮4.5克
方剂名称:宣白承气汤
药物组成:生石膏15克生大黄9克杏仁粉6克栝楼皮4.5克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清肺定喘,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

肺其色应白,与大肠相表里,主宣发肃降,腑气则赖肺气的肃降得以畅通。

痰热内蕴,肺气不降,则变证丛生。

本方中生石膏清泄肺热;生大黄泻热通便;杏仁粉宣肺止咳;瓜蒌皮润肺化痰,诸药同用,司使肺气宣降,腑气畅通,痰热得清,咳喘可止。

「宣白」,指宣通肺气;「承气」,谓承顺腑气,故名「宣自承气汤」。

100?大承气汤方

100?大承气汤方

100大承气汤方大承气汤方方义:此排除肠胃中燥热、燥屎、宿食之重下剂,也系治里实里热主方之一。

主治:(1)阳明腑证,发热不恶寒或反恶热,谵语,日哺潮热,舌苔干燥,或黄,或黑,或有芒刺,大便燥结。

(2)热结旁流证,系阳明腑证,大便自利清水之证;或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之证.(3)阳极似阴之证,即少阴三急下证,如神昏不知人,身不热,脉沉效有力,但舌苔干燥有芒刺。

或自利清水,色青。

(4)宿食证,腹胀满疼痛,恶食,大便不利。

(5)奇恒痢疾,即痢疾在上午四时至六时前后偶有神昏谵语、喉塞咽干等现象之证。

按:此证如不急治,下午三时后即会死亡。

详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6)额部汗出如蒸笼.此系曾颖甫验案,详《经方实验录》。

以上六种疾病使用本方的主要关键,一般说来都必须具有腹部胀痛拒按的症状,脉必沉而有力,体必较健,且兼有热证表现。

但在前三证中,舌苔或黄或黑干燥而有芒刺是比较肯定的;第四证,腹中胀痛拒按、大便不利最突出,但舌苔不一定会有芒刺,因为此证热势不太重;最后二证,腹部不一定完全胀满拒按,但脉象必沉而有力;第五证,只以大便不利或有其它里热证为重;第六证,只考虑它作用的效果如何,不必有其它顾虑。

药品:大黄二至五钱厚朴二至三钱枳实二至三钱芒硝一钱半至三钱煎服法:水三茶杯,先煎枳、朴,继入大黄,煎至多半茶杯时,去滓,再入芒硝,溶化后,温服。

一服下利,停止后服。

病证较轻者,共同煎之也可。

禁忌症:(1)大便秘结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恐外邪内陷也.(2)大便秘结,不敢服食冷性饮食者忌之。

这是寒实证,宜温下法。

(3)大便燥结,因于年老、久病、产后血液不足,或脉弱者,忌之。

这是虚中夹实之证,宜补泻兼用。

(4)大便硬、小便少者忌之。

因阳明尚未全实,服之恐大便溏泻也。

用药大意:枳实、厚朴导滞消胀;大黄、芒硝通便软坚。

类似方剂参考:(1)小承气汤:此治腹胀满大便不太燥结的方剂。

(2)调胃承气汤:此治大便燥结而腹不胀满的方剂。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目录•1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2解毒承气汤有哪些•3增液承气汤可以治疗哪些疾病1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处方】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

【制法】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

【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

【用法用量】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处方】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两。

【功能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

少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

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

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变大承气为调胃承气,专取甘草通调之力以缓消、黄之急也。

更加枳实于调胃承气方中,较大承气中厚朴,虽辛温、辛苦不同,而泄满之功则一。

【摘录】《千金》卷九【处方】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功能主治】发汗,泻下,去脏毒。

主【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四【处方】前胡1两,枳实1两,桂心1两,大黄1两,寒水石1两,知母1两,甘草1两,消石2两,石膏2两,栝楼根2两。

【功能主治】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渴者。

【用法用量】《千金翼》有栀子,无枳实。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承气者,承制逆上之气也。

此方虽借承气之名,实取《金匮》大黄甘草汤之制,以治胸中客热,加前胡、枳实以下气,知母、石膏、寒水、栝楼以化热,消石、桂心为伏热之开导也。

【摘录】《千金》卷十六【处方】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

宜服此。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注意】三二日内宜食粥。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川朴消1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八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现代运用: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幽门梗阻、急性菌痢等汤头: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闷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柯琴:“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气之不须也,故功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故以承气名汤。

分大小有二义焉,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

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和胃气也。

煎法更有妙义,大承气之先后作三次煎者,何哉?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也。

若小承气三物同煮,不分次第,只服四合,但求地道之通,而不用芒硝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故称微和之剂云”(《伤寒来苏集·卷三》)。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在未学《伤寒杂病论》以前,我以为我入了中医的门。

在我深入学习《伤寒论》之后,发现我是多么的愚蠢;在我深入学习《伤寒杂病论》后,我常常因为可以解决临床大部分问题而有自许之貌。

当我从《伤寒杂病论》扩展开一些视野后,再次发现我不仅蠢,而且愚蠢至极。

由此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今天我认为对的理论,明天也许就被推翻了,真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啊。

本篇将从第10-18首承气汤类方介绍。

如果掌握承气汤的治疗机理,即使再多的类方也不过是重复它机理的练习题。

本篇介绍后人在承气汤基础上的加减变方。

你会发现,后人已然没有张仲景那样的严谨,加减某一味药也只是方向性的加减,并不是精确地运用。

看到此差别,才知张仲景有多伟大。

第10首凉膈连翘汤【组成】连翘、大黄、黄连各二两,薄荷、栀子、甘草、黄芩、朴硝各一两。

【功用】攻逐邪热,清肝泻火。

【主治】治五脏壅热,肝膈毒风上冲,眼目忽然肿痛难忍者。

出自唐·孙思邈《银海精微》。

方用调胃承气汤逐热下行,芩、连、栀子、连翘清肝泻热,解毒消薄荷叶疏解肝经风热。

之前说过,调胃承气汤是在“腹满”和“大便硬”之间过渡阶段的用方,可以推断此方证无大便硬症状,这里有脏腑实热的情况存在。

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栀子为“心中有热”、“小便赤”、“(心)烦”等,膈上之热亦属于此范围,故用栀子。

连翘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眼目肿痛之热;黄连、黄芩各清上、中焦之热。

同时用薄荷清肝之热。

至于说连翘清肝热,应是连翘清眼目之热,肝开窍于目,清目热即引申为清肝热,连翘根本是清目热,薄荷才是清肝热。

第11首凉膈散【组成】大黄、朴硝、甘草(炙)各二十两、栀子仁、溥荷叶、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

【用法】注意,这是散剂,所以用了二十两、十两的。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十公泽,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

得利下,住服。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中医名方牛黄承气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牛黄承气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牛黄承气汤临床运用【组成】安宫牛黄丸2丸,生大黄末10克。

【用法】将安宫牛黄丸用水化开,调生大黄末,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功用】清心开窍,攻下热结。

【主治】热陷心包兼有腑实,症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腹部按之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加减】若燥结津伤较重者,加芒硝、玄参软坚泻下生津。

【方论】本方为治手厥阴心包与手阳明大肠同病而设。

上有痰热蒙蔽心包,下有大肠燥结,为上下同病。

心包之邪不解,则下灼大肠,而燥结愈甚,大肠燥结不去,则上熬心包,而痰热不除,故须上下同治,方可两全。

牛黄承气汤是由安宫牛黄丸加大黄而成。

以安宫牛黄丸清心豁痰开窍;生大黄泻热通便,攻下热结,以取釜底抽薪之效。

诸药合用,共成开窍通腑之剂。

【医论】阳明温病在运用下法以后,大便依然不通,而且出现神识昏糊,舌短语蹇,渴饮不止等症,这是邪闭心包,内窍有立即闭脱之虞;阳明大实不通,肾阴有立即消亡之虞,病情凶险,急宜用牛黄承气汤救治。

此法以牛黄丸开手少阴之闭,以承急泻,阳明腑实,救足少阴之消,故吴氏称之为“两少阴合治法”。

本证为手厥阴心包与手阳明大肠俱病之候,单纯的阳明腑实虽可见身热,神昏,肢厥等见症,但不应有舌蹇,这是辨证之关键。

正因为是上下同病,故治疗时须上下同治,方可有效。

否则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临床运用】1.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达到39℃以上的发热。

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如肺炎、败血症等,中医按卫气营血辨证治疗。

本方可用于热入营血,而兼有阳明腑实的高热不退,便结,舌质红绛者。

目前临床上常用本方的新剂型如栓剂(退热栓)、注射剂(醒脑注射液、清开灵)进行治疗。

据《中成药研究》1982,(9):28邓筱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发热184例,总有效率达88%。

2.昏迷昏迷是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病证。

多由乙脑、流脑、肝昏迷、肺性脑病、脑血管卒中、高温中暑等病。

中医辨证分闭证与脱证,本方可用于昏迷时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等属闭证者。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24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小承气汤: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二两,枳实(大者,炙)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

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此于大承气汤去软坚下热的芒硝,又减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用量,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远有不及,尤其下热,更较不足,故名为小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生地黄、麦门冬各八钱(各24克),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五分(5克),玄参一两(30克)。

复方承气汤: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

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方的使用心得认真的分享一下,我们来看,承气汤类方主要是指以三个承气汤为主的,就是大承气、小承气、调味承气,兼有桃核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承气汤类方啊,他的使用是有一定依据,我们常讲,经典原文是它的依据,但是除了原文,我们在心里面还要形成一个什么概念呢?把六经辨证大法时刻不能丢,只有通过六经辨证的理论来运用这一类的处方,才能找到很强的抓手,用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得心应手。

我们说:六经是大法,方药是武器。

六经大法比如说太阳病里面我们讲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阳明经病里面我们讲阳明经证阳明腑证,以及少阳经病我们讲少阳实证少阳虚证,这是三阳里面涉及最多的。

但是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在临床中,一定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六经之大法、六经之循行,它是纵横交错的,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果你单单按条文去套用,你可能有时会很痛苦很迷茫,所以我讲,我们中医啊,许多年来,为什么滞后不前?发展的比较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疗效很成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把临床疗效提高,中医的复兴就会更好、更快。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

感谢
小承气汤
方解
君:大黄(四两)20g 臣:枳实(三枚)15g 佐:厚朴(二两)10g
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以痞满实 为主
用法: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分温二服。
调胃承气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解
君:大黄(四两)20g 臣:芒硝(半升)15g 佐:炙甘草(二两)10g
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以燥实为主
用法: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 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 温顿服之或徐徐服之
三承气汤鉴别
相同点
治法
不同点 证候
用法
大承s 气汤 小承气汤
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
实证
调胃承气汤
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缓下热结
痞满燥实俱 先煮枳实,

后下大黄,
芒硝烊化
痞满实而不 三物同煮 燥
燥实而不痞 先煮二物,

芒硝熔化

【《温病条辨》七个承气汤】

【《温病条辨》七个承气汤】

【《温病条辨》七个承气汤】一、大承气汤苦辛通降法大黄六钱、芒硝三钱、浓朴三钱、枳实三钱。

水八杯,先煮枳、朴,后纳大黄、芒硝,煮取三杯。

先服一杯,约二时许,得利止后服,不知,再服一杯,再不知,再服。

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

二、小承气汤苦辛通法大黄五钱、浓朴二钱、枳实一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宿粪,止后服,不知再服。

下利谵语,脉实或滑疾者。

1、牛黄承气汤开窍通下安宫牛黄丸二丸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治疗阳明温病热入心包、阳明腑实证,证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取牛黄丸开手少阴之窍,大黄泻阳明火热,即以咸寒保肾水而安心神,苦寒通腑实而泻心火。

现常用于急性传染病,如流脑、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肝炎等,以及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出现邪闭心包,阳明腑实证时,宜在辨证的基础上早用或重用开窍通下法。

2、宣白承气汤宣化通下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蒌皮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本方主要治疗阳明温病肺热腑实证,症见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苔黃燥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方中杏仁味苦降泄,肃降而宣发肺气,石膏、瓜蒌皮性寒,清热化痰、行气宽胸;大黄逐胃肠积滞,融白虎、承气于一方,泻脏通腑,脏腑合治。

现本方多用于治疗肺系常见病、多发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肺性脑病等,见有肺经痰热兼有阳明腑实证时,均可用此方加减宣化通下。

3、导赤承气汤导赤通下赤芍三钱、细生地五钱、生大黄三钱、黄连二钱、黄柏二钱、芒硝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有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尿色红赤。

心火移于小肠,致小肠腑气不通,同时又有阳明热结,取导赤散,去木通、竹叶之淡渗,加苦寒之黄连、黄柏清热泄火,赤芍凉血逐瘀,大黄、芒硝通腑,此大小肠同治。

第八节 承气汤类方

第八节 承气汤类方

①趺阳脉:足背动脉,属足阳明胃经,能候脾
胃之气。
【提要】脾约证的证治
【释义】
主证:
趺阳脉 浮 ——胃气强(胃中有热)
小便数,

大肠燥, ——脾阴虚(胃热灼津)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大便则硬。
大便硬 ——胃强脾弱,脾之功能被胃热所约束,
小便数 ——脾约不能使水津四布,但下输于膀胱。 病机: 胃中有热,脾之阴亏,脾之功能被 胃热 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热实结胸
结胸证
大陷胸丸证
小结胸 ——小陷胸汤证
寒实结胸——三物白散证
8、大陷胸丸 【原文】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
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
胸者,项亦强,如柔痉①状,下之 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词解】 ①柔痉:痉病的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甚则角弓
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是由全身热
毒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组成 的. 当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明显,而腹部的实证 表现较轻时,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调胃承气 汤重在泻热. 调胃承气汤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临床应用 ,都体现了泻热为主的作用.
2、小承气汤 【原文】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 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 更莫复服。(213)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 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 ,更服一升, 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 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4)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 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
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32)

承气汤系列

承气汤系列

承气汤系列作者:张步桃【出处】《伤寒论·阳明病篇》全篇【组成】(一)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二)小承气汤:大黄四两不炮制、厚朴二两、枳实三枚。

(三)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甘草二两、芒硝半升。

概说承气汤系列出自〈阳明病篇〉全篇。

煎煮很讲究,大承气汤分三阶段煎煮:先煮厚朴、枳实,次煮大黄,沸后再放芒硝。

如不照此法煎煮,往往不能发挥药效。

我就有过体认,有一王女士是我同事,毕业于师范大学艺术系,与大导演白景瑞先生同学。

由于生活作息非常不正常,从早上匆匆忙忙赶交通车进办公室,看完报纸已十点多才吃早点。

中午十二时是午餐时间,老大姐用来补眠。

午睡后办公,四点多才吃午餐,五点多下班开始打牌到晚上十点吃晚餐。

周而复始,经年累月,造成肠胃系统紊乱,因此大便失常、便秘。

我生平第一次用此方就是用在王女士身上,但她服后竟然没反应,当时我怀疑这位大姐是铁胃,再查考大承气汤煎服法才恍然大悟。

所以现在病患要用饮片(煎煮),我会坦白告诉患者:“你未必会煎药,除非医师告诉你煎煮的程序、步骤。

”经多年经验,我发觉用科学浓缩中药,也有同样效果。

用煎煮法,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不小心熬焦酿成火灾,得不偿失。

阳明分经病、腑病,经病症状是“身热,烦渴,目痛,鼻乾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阳明腑病则是“谵语,潮热,手足腋下濈然汗出,腹满痛,大便鞭”。

但因症状有轻重之分才有大小承气、调胃承气之分。

后代温病学家,干脆将三种加在一起用,变成三一承气汤。

《伤寒来苏集》作者柯琴先生很不以为然,故在〈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一文中明确区分,调胃承气汤为胃之下药,小承气汤为小肠之下药,大承气汤则是大肠之下药。

所以别看组戌仅一味不同,临床运用对象、部位效果就不同。

谈到承气汤类,我想起清末明初伤寒大家曹颖甫先生,又名家达、拙庐。

他一辈子善用承气汤,别人于是称他为“曹承气”。

他常一帖药就让症状减缓,因此又称“曹一帖”。

台北有位罗明宇医师是台大生化研究所研究生,考上中医特考,近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班进修,指导教授是傅延龄教授,研究主题“曹颖甫生平及学术思想”内容充实,态度严谨,资料搜集完备,难能可贵。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短气躁烦,心中懊憹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10、小陷胸汤证
辨小结胸的证治。
主症: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
病机:痰热互结于心下。 治法:清热涤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
苦寒泄热
半夏半升:
化痰散结
瓜蒌实大者一枚:清热涤痰而开结
精选完整ppt课件
16
蒸蒸发热
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汗出) 方药:调胃承气汤
心烦(谵语)
腹胀满
大黄四两:荡涤实热。
大便燥结
芒硝半升:软坚润燥。
甘草二两:缓急和中。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是由全身热 毒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组成 的.
当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明显,而腹部的实证 表现较轻时,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调胃承气 汤重在泻热.
调胃承气汤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临床应用 ,都体现了泻热为主的作用.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2、小承气汤
阳明腑实轻证的证治。
主证: 腹满便硬 微烦 谵语 潮热
病机:肠腑燥实,证势较轻。
治法:泻热通便,破滞除满。
方药: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泻热荡实。 厚朴二两 :行气除满。 枳实三枚 :理气消痞。
精选完整ppt课件
葶苈半升 :泻肺行水
白蜜二合 :甘缓和中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9、大陷胸汤
论大结胸的证治
主症:
病机:表邪入里化热,与水饮互结成实。
心下硬满疼痛, 按之石硬 治法:泻水逐水破结。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 脉沉而紧 头微汗出
方药: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泻热荡实 芒硝一升:软坚散结 甘遂一钱匕:峻逐水饮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一天研究一条《伤寒杂病论》桃核承气汤方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84人已访问原方: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意思是不要空腹服药,服药前要适当吃点东西)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参考比例:桃仁四大黄四桂枝二炙甘草二芒硝二;分三服。

合方分解: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甘草汤。

桃仁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水血的瘀滞,与杏仁作用有相似的地方,但较杏仁,疏通瘀血的作用更大而下水的作用偏弱,所以不能治疗形肿,故如水血瘀滞都重者,宜桃仁杏仁同用,效果会更明显、作用也会更全面,二药均用于实证,虚证一般不太适宜。

按:从分解可知,本方含有调胃承气汤,可见潮热、烦呕、谵语发狂、腹满痛等证。

有桂枝甘草汤,可见心悸、气上冲等证。

有桃仁,可见有充血性的出血证。

由实践比较所得,空腹服这类药攻下会比较急剧猛烈,由于这类药不是治胃肠结热的,而是治少阳血瘀热证的,下利太猛太快就成了清肠胃药了,而先吃点东西再服药,泻下作用会明显减弱,能使药性发作得慢点、吸收得多点,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地达到治瘀血的作用而不会变成清泻胃肠了。

历来的医家、注家都认为要在饭前空腹服用,说是有利于药到病所,据实践感受,这种做法和说法恐怕不是那么合理、也跟实践所得有点相反,所以这种说法个人认为不可信,所以用这类袪瘀血药(包括桂枝茯苓丸(虽然此方仲景明确说明是“食前服”的)等)、要求“先食”的,我现在都不会再空服给服,都转为先适当吃点东西或饭后服用,效果理想,也没有出现攻下急剧的表现,比空腹服用出现攻下急剧、药物反应剧烈的情形好很多,治疗效果既理想又平稳,此经验供大家参考。

“先”不但可解为在什么什么之前,而此书用得最多的意思反倒不是这种,而是“一开始、首先”这类意思,大家也不妨参详参详,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这类的“先食”应该直接理解为“先吃东西,后服药”似乎更合理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承气汤 阳明腑实轻证的证治。 主证: 腹满便硬 病机:肠腑燥实,证势较轻。 治法:泻热通便,破滞除满。
微烦
谵语
方药: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泻热荡实。 厚朴二两 :行气除满。 枳实三枚 :理气消痞。
潮热
本方不用芒硝而用枳、朴,泻热之力较调胃承 气汤为弱,但通腑之力又较调胃承气汤为强。所 用枳、朴之量,较大承气汤为小,又无芒硝,故 泻热或通腑之力,皆逊于大承气汤,因此名曰小 承气汤。 如果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为主,则用调胃承气 汤;如果腹部的实证表现为主,则用小承气汤。
心烦(谵语)
腹胀满
大便燥结
芒硝半升 :软坚润燥。
甘草二两 :缓急和中。
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是由全身热
毒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组成 的. 当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明显,而腹部的实证 表现较轻时,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调胃承气 汤重在泻热. 调胃承气汤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临床应用 ,都体现了泻热为主的作用.
水蛭三十个 破血逐瘀 虻虫三十个} 桃仁二十个:活血化瘀 大黄三两:荡涤瘀热,使瘀血 从下而出。
7、抵当丸
论蓄血症的缓治法 主症: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小便自利
病机:表邪不解,邪热与瘀血结于 下焦。病势较缓。 治法:破血逐瘀,峻药缓攻。 方药: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 } 破血逐瘀 虻虫二十个 桃仁二十五个:活血化瘀 大黄三两:荡实除热
方药: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活血祛瘀
少腹急结
桂枝 二两:温通血脉
大黄 四两:荡实除热祛瘀生新 芒硝 二两:泻热软坚 炙草 二两:调药和中,且防伤正
6、抵当汤 蓄血重证的证治。 主症: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其人发狂 少腹硬满 小便自利 病机:瘀热互结,证势较重。 治法:破血逐瘀泄热 方药: 抵当汤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12方)
1、大承气汤 2、小承气汤 3、调胃承气汤 4、桃核承气汤 5、抵当汤 6、抵当丸 7、大陷胸汤 8、小陷胸汤 9、大陷胸丸
10、十枣汤 11、麻子仁丸 12、白散
1、调胃承气汤
阳明里实,燥热初结的证治。
主证: 蒸蒸发热 (汗出) 病机:胃肠燥热初结。 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方药: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 :荡涤实热。
9、大陷胸汤
论大结胸的证治
主症: 心下硬满疼痛, 按之石硬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
病机:表邪入里化热,与水饮互结成实。 治法:泻水逐水破结。 方药: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泻热荡实
脉沉而紧
头微汗出 短气躁烦,心中懊憹
芒硝一升:软坚散结
甘遂一钱匕:峻逐水饮
10、小陷胸汤证 辨小结胸的证治。 主症: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
结胸证 大陷胸汤证 大结胸
热实结胸
结胸证
大陷胸丸证
小结胸 ——小陷胸汤证
寒实,以及热实结胸偏于上的证治。 主证:
病机:水热互结与胸膈,病位偏上。
结胸者 治法:泻热逐水,峻药缓攻。 (胸膈心下硬满疼痛) 项亦强 方药:大陷胸丸 如柔痉状 大黄半斤 :泻热荡实 芒硝半升 :泻热软坚破结 甘遂一钱匕 :峻逐水饮 杏仁半升 :宣肺利气 葶苈半升 :泻肺行水 白蜜二合 :甘缓和中
被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治法:润肠通便。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芍药半斤:
杏仁一升:
敛阴益脾
降气润肠
枳实半斤
麻子仁二升:润肠通便
5、桃核承气汤 论蓄血轻证的证治 主症: 太阳病不解 其人如狂 病机:太阳病不解,邪热与瘀血结 下焦,证势较轻。 治法:1.其表不解者,先解其表。 2.表解后,乃可攻之:活血 去瘀,通下瘀热。
鉴别: 三承气汤皆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 调胃承气汤重在泻热,故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 偏重者宜用; 小承气汤重在通腑,故腹部的实证表现为主者 宜用; 大承气汤泻热与通腑之力俱重,故全身热毒内 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皆重者宜用之。
4、麻子仁丸 脾约证的证治 主证: 趺阳脉浮而涩 大便硬 小便数 方药:麻子仁丸 泻热行气通便 病机:胃中有热,脾之阴亏,脾之功能
病机:痰热互结于心下。 治法:清热涤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 苦寒泄热 半夏半升: 化痰散结 瓜蒌实大者一枚:清热涤痰而开结
3、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重证的证治。
主证:
大便秘结
腹满硬痛 潮热 谵语 (烦躁、心中懊憹)
病机:燥实内阻,腑气壅滞。 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方药:大承气汤 枳实五枚 :行 气 消 痞
手足漐漐汗出
反不能食 喘冒不能卧 脉沉迟
厚朴半斤 :宽 中 除 满
芒硝三合 :软 坚 润 燥
大黄四两 :泻 热 荡 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