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条件: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等是农业
区位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则会影响农业活动的实施和效
率。

2.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降水、温度、
日照、风速等。

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
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水资源:水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影响农业的灌溉、养殖、
种植等活动。

农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和
利用效率。

4.劳动力与人口因素:农业的区位还与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
人口密度有关。

足够的劳动力和适宜的农村人口分布对农
业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5.市场与交通因素:农业区位与市场的接近程度和交通条件
密切相关。

如果农产品远离市场或交通不便利,会增加运
输成本和时间,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

6.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
是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方面。

有差异的政策措施和农村基
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产量、品
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区域规划和发展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

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类型、区位条件

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类型、区位条件
寒潮、
沙尘暴
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应注意节约水资源,水田改旱地,发展节水农业。
不利
①降水少,气候干旱;
②受寒潮、沙尘暴等灾害影响较多;
不利
河西走廊
新疆绿洲
有利
①地形平坦;
②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
④有灌溉水源。
有利
①交通便利;
②国家政策支持。
粮食作物:
有利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
④国家政策支持。
粮食作物:
冬小麦。
经济作物:
棉花、
温带水果。
种植业
商品棉:
黄淮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旱涝
盐碱
风沙
干旱、
洪涝、
寒潮、
沙尘暴
土地盐碱化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不利
①水资源不足;
②春旱严重;
③降水季节和年示变化大,多洪涝灾害;
④多盐碱地和涝洼地,部分地区风沙危害较大。
水稻种植业
商品粮:
成都平原。
干旱、
洪涝。
水土流失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较多。
不利
地区
自然区位因素
社会和技术经济因素
主要作物
和农产品
典型农
业类型
主要农
业基地
主要限
制因素
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生态问题
备注
东南丘陵
有利
①亚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区位条件分析

区位条件分析
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改造。
一、农业区位——影响因素
2.
(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3)劳动力: (4)工业、城市的发展:市场扩大;工业支持。 (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
(6)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一、农业区位——分析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 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同时防止农业生态的破坏,获得 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 注意以下“五性”:
1.针对性: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必须因地制宜, 尤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知识运用
例5:读图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 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 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 季(西北)风的侵袭。
1、工业区位模式图(表格)的分析。 2、分析具体区域某工业企业布局的区位条件及其 发展变化以及问题等。
二、工业区位——影响因素
1. 原料(农产品加工、钢铁) 2. 能源 (有色金属工业) 3. 科技(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工业) 4. 劳动力(数量、素质) 5. 市场(腹地)
6. 7. 农业(提供食品和原料) 8. 环境(风向、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1一2 题。
2.在经济全球化背
景下,最容易实现跨
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农业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大小)、水源、土壤(1)地形条件: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少(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由于山区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注意特殊的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是原始森林)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2)判断光照是否丰富,看云雾多少。

一般降水少、水汽少的地方云雾少、光照充足。

一种情况是:深居内陆、离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西北地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二种情况是: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

三种情况是:处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

四种情况是: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充足(如:青藏高原)。

光照不足的典型地区:西欧(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而发展畜牧业);四川盆地(因气候湿润、地形闭塞、云雾较大、光照不足,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云贵高原,云雾较大。

(3)热量是否丰富的判断依据:一是看纬度: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夏季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热量不足。

二是看海拔高度: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反之海拔低热量较丰富。

三是看地形对冷气流的阻挡情况: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加之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散失。

(注意光照充足不一定热量丰富)(4)降水多少的判断:高压控制降水少,低压控制降水较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离海远降水较少,离海近,一般降水较多;暖流增加湿润程度;寒流加剧干燥程度。

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农业区位论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

农业区位论是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范围包括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等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地、地形等因素。

不同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

另外,水文条件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缺水的地区往往难以进行灌溉农业,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更容易进行农业生产。

此外,土地质量和地形条件也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

二、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文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不同的经济水平和政治制度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生产,政治稳定的地区则更容易实现农业现代化。

此外,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生产,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可能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指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不同,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北方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南方地区适合种植稻米、茶叶等作物。

此外,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有些地区则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四、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源,如土地、水资源、肥料等。

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科学施肥和灌溉技术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的重要分支。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自然和人文因素以及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来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和生产计划,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高产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
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
地形
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 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
大幅度下跌
市场(供过于求)
阅读:“绿色农业”(P61)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绿色农业? 2、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绿色农业以什么为核心?
4、什么叫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
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
能举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例子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 不同“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八: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 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4)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 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1)穿过该地区的特殊经纬线:
纬线①是_23°26′N_
经线②是__75°E____
经线③是___90°E
(3)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 该地区生产棉花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8分)
有利条件:晴天多,光照充足;砂性土壤,利于棉花根系伸 展;有高山冰川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不足。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区位分析
1.典型地区:我国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南疆及中亚、西亚、北非(埃及)等
(原因:人多地少,经营规模小;季风气候,多水旱灾害。) (4)请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该国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集中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亚洲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经验丰富且稻米是人民喜爱的粮食 作物。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1:36:3201:36:3201:36Tuesday, December 15,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1520.12.1501:36:3201:36:32December 15,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15日上午1时36分 20.12.1520.12.15
八、混合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思考:山区坡度与 改造得到的梯田面 积之间的关系
反比
2、简洁引起山区水土流失。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熟制〕。
其中劳动力,主要涉及数量和素养,比方 技术装备的应用可以削减劳动力的数量,但对 劳动者的素养要求较高
就种植业来说,种植小麦、水稻、经济作 物,哪一种所需劳动力数量最多? 因此水稻种植按投入来说应当属于什么农业?
劳动密集型农业
阅读P60“农业生产活动,完成P61活动
1、生产技术〔生物育种技术〕
2、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3、生产技术〔旱地浇灌技术〕
以色列气候枯燥,年降水量约为20— 500mm,且分布不均匀,政府大力建设引 水工程;更主要的是进展喷灌和滴灌等节 水技术〔节水农业〕,提高了水资源的利 用效率。
地形
3、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 赶往高山草甸,冬季牲畜过冬的 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 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
4、各地海拔不同,引起了热量等 气候条件的变化,不同海拔,农作 物的种类也就不同。〔地形〕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影响是打算性的。 错误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影响并非是打算性的。
说明:人们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 产的自然条件进展改造,使之适宜进展农业。
坡度较陡〔大于25度〕的山区改造为梯田, 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来说,人类当前的社 会经济、技术条件是能够将坡度较陡的山区改造 成为梯田的。
1、从投入和产出来考虑,投入远远大于产 出〔简洁地说,也就是“得不偿失”〕;
1、农业对于自然条件的依靠性,主要表 达在 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 等方面。
阅读P59“农业生产条件”,完成P60活动

几种主要的农业区位区位条件分析

几种主要的农业区位区位条件分析

*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D.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一、水稻种植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区位优势:1、高温多雨的气候 2、地势低平,土壤肥沃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5、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美国发展的区位优势: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阿根廷发展的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一年四季都可放牧社会经济因素:1、地广人稀,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 2、距海港近,产品便于运出,促进商品经营 3、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四、混合农业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发展的区位因素:五、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北回归线间的热带常年高温多雨区)特点:①以单一热带经济作物为主②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耗劳力多③生产国为发展中国家,进口国多为发达国家,受国际经济旧秩序控制,有时增产却不增收六:农业区位优势条件分析一、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多、昼夜温差大2.水源:(充足)3.地形:(平坦)4.土壤:(肥沃)二、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广阔)2.交通:(便利)3.国家政策:(支持)4.劳动力:(成本低或资源丰富)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好)练习:1、(1)A主要属于(农业地域类型),这里有大面积的-------------------------气候区。

(2)B区属于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和。

(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 60%以上是靠投入转化来的。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主要有四种:平原农业地域、山地农业地域、丘陵地农业地域和高原农业地域。

一、平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平坦地势: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农业生产。

2. 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种植水稻和其他灌溉农业。

3.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农产品产量。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销售。

二、山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山地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丰富的草原资源: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三、丘陵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中的坡度: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耕地资源充足: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四、高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高原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2. 适宜的气候条件:高原气候适宜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3.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农业地理因地域广阔和多样化的气候、土地和地形条件而变化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地理的特点和挑战。

中国的农业地理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南山地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

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从而决定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类型和规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作物。

此外,该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土壤质量,使得大规模养殖业得以发展,如养殖鱼类和虾类等。

中部平原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片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

农民在这里实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西南山地地区地势崎岖,气候多变。

这里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区内的河谷地带。

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等作物,同时养殖家禽和畜牧动物。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产品而闻名,如云南的普洱茶和四川的牛肉干。

西北高原地区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畜牧业的重要地区。

农民在这里以养殖动物为主,如绵羊和牛。

他们依靠草原和人工灌溉系统提供的饲料来维持养殖业。

尽管中国农业地理的多样性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理条件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例如,西北高原地区的干旱气候限制了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使其更多地依赖畜牧业。

此外,一些地区的气候不稳定,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然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田转为城市和工业用地,农民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

虽然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分析一、知识讲解1.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1)自然条件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年楚河河谷(如图)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10分)解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本题应从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回答。

该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所以气温较低,农作物的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强,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答案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纬度低、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

美国大盐湖(右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

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6分)(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4分)(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8分)(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

材料中提到“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因此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于卤虫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条河流注入大盐湖,为卤虫生长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产品的产量,材料中提到了早期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因此市场需求小,且产品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较高。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分析〖主干知识整合〗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若是棉花种植,则可以加上棉花生长后期多晴天,有利于棉花采摘)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棉花种植则突出:沙性土壤,排水性好)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湖泊或冰川融水、地下水充足),水源充足,灌溉便利2。

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附近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区,如我国的水稻种植业)其他: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如中国东北、美国中部平原)3。

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都有: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多干旱和洪涝灾害.地中海式气候区发展农业有利的条件:光热充足.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特别像钢铁厂、化工厂等)2。

经济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科技: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历史:工业基础雄厚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

几种主要的农业区位区位条件分析

几种主要的农业区位区位条件分析

几种主要的农业区位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区位是指农业生产活动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分布和布局。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是研究特定区域是否适合发展农业、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等问题。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自然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分农业发展适宜与否的重要指标。

农业需要一定的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自然资源来进行生产。

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日照和季风等,不同农作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程度不同。

土壤条件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排水性和保水性等因素。

水源条件则需要考虑地下水和灌溉设施等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土地条件:土地条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地的质量和面积对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有着直接影响。

土地条件的评价可以从肥力、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进行。

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湿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不同作物对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求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

3.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农业生产需要充足的水源来进行灌溉、灌溉和养殖等活动。

水资源条件可以通过水量、水质、水利设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水量指的是水源的丰富程度,可通过水源的流量和水位等来进行评估。

水质需要考虑水源的污染情况,特别是对灌溉水质的要求较高。

水利设施包括水库、水渠和灌溉系统等,对农业生产的水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4.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涉及到交通、市场和资源等方面的条件。

交通条件对农产品的流通和物流有着重要的影响。

交通便利程度可以通过交通网络和交通运输设施等指标来评估。

市场条件包括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相对稳定和广阔的市场更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资源条件包括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资源的充足程度。

5.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经济条件包括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收益等方面。

杜能农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1. 前言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农业区位则是指农业生产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它直接决定了农业能否发展、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本文将以杜能为例,探讨其农业区位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杜能农业区位特点杜能位于北纬35°左右,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同时,杜能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这些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3. 杜能农业区位优势3.1 气候条件优越杜能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杜能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冬季温度适中,不会过冷,有利于一些经济作物的生长。

夏季则适合果蔬的生长,如葡萄、苹果、柑橘等。

3.2 土壤肥沃杜能的土壤主要由河流泥沙堆积而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

这种土壤肥沃度高的优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民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各种农作物,而且产量较高。

3.3 水资源丰富杜能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这样的水资源条件为农业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农民可以利用这些水资源进行灌溉,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3.4 交通便利杜能地区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

这样的交通优势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更加方便快捷。

农民可以及时将农产品送到市场,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和价值。

4. 杜能农业区位劣势4.1 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杜能地处较为偏远的位置,与大城市距离较远。

这样的地理位置劣势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渠道相对较少。

农产品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影响了农业发展的效益。

4.2 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杜能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农民在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应用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这样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速度相对较慢,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4.3 劳动力短缺由于杜能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专题32: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2: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2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指导】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1)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自然要素地形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梯田农业、打坝淤地气候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气温)土壤改良土壤(盐碱地、红壤)、无土栽培水源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农田水利工程人文要素市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市场地域扩大交通技术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化肥化4.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变化(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一、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比较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

(1)气候:①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②热量,积温多少直接限制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③降水,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2)地形:①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缓坡(小于250)适宜发展梯田②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牛产的区域化、专业化;③政策,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④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⑤科技,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各地农业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抗灾能力较差。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的步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

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5.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地理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产地和区位优势)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地理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产地和区位优势)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洁、不断迁移〕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盛。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洁,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夫通过砍伐、燃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夫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简洁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承受这种耕作方式的。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一样。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一样,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

迁移农业的耕作格外粗放。

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

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

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挡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攻击和冲刷。

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一样,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穿插,避开了储存粮食的困难。

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治理,任其自然生长。

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取,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燃烧植被留下的灰分养分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假设农夫们四周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根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假设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 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4. 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 减少、土壤污染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区域地理 P170页 考点二 不利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 等灾害性天气 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总量丰富,河川径 流量居世界第 6 位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三、中国的农业类型
(三)畜牧业 • • •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城郊农业)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水稻: 秦岭—淮河 以南
(1)主要粮食 作物分布
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以南 玉米 南疆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花生: 山东、河南
(2)主要经济 油菜: 长江流域 作物分布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 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旱作农业区

分布区:华北平原 有利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不利条件:春旱夏涝;低洼地、盐碱地比重大;风沙 天数多;人多低少,人地矛盾突出 农业特色:黄土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 物有冬小麦、棉花、花生等。商品粮基地;山东花生 产量最多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西北灌溉农业区


分布区: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有利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 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 人稀,地价低 不利条件:水源紧缺 农业特色:作物品质好、单产高;南疆是我国优 质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吐鲁番哈密瓜、葡萄干闻 名中外;塞上江南宁夏、河套平原主产甜菜、春 小麦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分布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有利条件:高原气候;与高原相比较,海拔较低, 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照条件好, 昼夜温差大,作物单产高 不利条件:与我国东部平原相比,由于海拔高, 热量不足 农业特色:一年一熟,适宜喜温凉的青稞、春小 麦、豌豆生长
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 ①粮食生产条件较好,高 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 粮较多; ②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 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 ③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 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 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 和布局生产; ④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粮 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 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 大,交通运输方便。
我国主要农业区——种植业为例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华北旱作农业 南方水田农业 西北灌溉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分布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有利条件:中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 同期;地势平坦广阔,黑土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 足;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交通便利;重工业基地 提供农业机械 不利条件: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农业特色:黑土地,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为纯小麦、 玉米、大豆、甜菜等,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 基地,机械化程度高
我国农业
1、中国各地区的农业差异(区域地理、人文地理) ①部门结构②主要农产品③主要农业区④土地利用类型 ⑤区域 发展特色⑥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⑦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 治理措施 2、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加大农业 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③控制人口数量 3、农民增收问题解决的途径——产业结构的调整 ①调整部门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 高产、高效”农业 ②调整地域结构——利用当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优势农 产品基地 ③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之路


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
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丰富,配合好;地形 平坦,水稻土匪窝;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临近商品粮 基地和工业基地,近海港,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生产不利;夏季的伏旱和 洪涝灾害 农业特色:多为一年两熟,长江中下游种植水稻、棉花、 油菜;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适宜植桑养蚕;珠三角 为基塘农业。两广、闽、台、川盛产甘蔗;此区柑橘分布 最广,南部沿海出产香蕉、荔枝等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