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9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明内阁制:明代内阁制的性质、权限、作用;中西内阁制的异同。
2.清军机处:清朝设置军机处的起因、作用;军机处的特点。
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小题精练1.(2016·常德一模)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2.(2016·丽水一模)《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3.(2016·贵港、梧州二模)《明史·陈循传》载:“(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
”上述材料表明()A.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B.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4.(2016·梅州二模)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
”《明史》记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黄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
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B.宰相制被废除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太监C.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D.后宫地位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权利5.(2017·乐山质检)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强化与课时作业(52份含解析)
②统一文字:小篆;③隶书产生
西汉(公元前207—公元9年)
①汉承秦制;
②设立“中朝”;
③设州以监察地方;
④察举制
农业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思想
独尊儒术
手工业
纺织技术发达、丝国、铁业官营制度
科技
造纸术产生
商业
商运活跃、丝绸之路
文艺
汉赋
东汉(25—220年)
①沿用西汉政治制度;
②察举制注重孝廉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198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构想、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结盟运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
商业
商贸频繁骨贝、铜贝出现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①商鞅变法;
②出现郡县制
农业
铁犁牛耕、都江堰等
思想
儒学产生
手工业
人工冶铁、淬火工艺
科技
司南
商业
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
文艺
楚辞
002|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589年隋灭陈)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39练 斯大林模式(2021年最新整理)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9练斯大林模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9练斯大林模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9练斯大林模式的全部内容。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9练斯大林模式[训练目标] 1.苏联的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进程、特点。
2。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与弊端.小题精练1.(2016·江苏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
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
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2.(2016·南京、盐城一模)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这一决定()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3.(2016·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2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因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及发展的不利因素。
小题精练1.(2016·昆山高三摸底)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材料反映了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2.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
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
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
”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B.光绪年间近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工业消失3.(2016·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
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4.自1875年至1895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备、资金和人员有较大扩展,但是业务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修理和加工零部件,“实际上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场”。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企业()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B.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C.产品营销具有外向型特点D.对外资企业具有严重依赖5.(2017·江苏高三名校联盟测试)江南制造总局产品性能不佳,连淮军都拒绝使用;再如生产一支步枪成本是17.4两银子,而购买外国步枪成本为10两银子,当时出现了“造枪不如买枪”“造船不如买船”的局面。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六)导读: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六),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六)”,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六)1.史籍记载,周朝在其八百多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四百多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
这说明( )A.大量开垦土地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下降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保护环境D.秦汉时期不重视对天人关系的探究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法不阿贵,绳不挠曲”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
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宋代理学的影响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4.明末清初学者唐甄指出,“天地吾心,万物吾体,皆空理,无实事也”,这只能把读书人引向歧路,而终将贻害生民。
这一主张( )A.批判宋代学者不言事功的迂腐学风B.剖析了宋明理学的思想本质C.揭示出宋明理学的虚伪和反动D.主张学者应该关注现实和社会5.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
”该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6.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5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五四运动的原因、初步发展、意义;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纲领。
小题精练1.20世纪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此对联应写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B.义和团运动时C.新文化运动时D.五四运动时2.“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北京的大学生在某次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
这次爱国运动是()A.维新变法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一二·九运动3.(2017·贵阳月考)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4.(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
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
这些现象反映出()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5.(2016·宜昌二模)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
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这主要是因为()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6.(2016·南京三模)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8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抗战胜利后的时局特点;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2.解放战争的进程;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意义。
3.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小题精练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西安事变B.北平谈判C.政协会议D.重庆谈判2.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3.(2016·九江一模)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4.(2016·湖北教学合作高三10月联考)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
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
”“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
”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B.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5.(2016·南平一模)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
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
”其战略意图在于策划()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察举制:先秦时期的世官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内容。
2.科举制: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科举制的利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3.监察制:中国古代监察制的演变、历史作用。
小题精练1.(2016·浙江教育考试院高考抽测样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下列言论反映察举制弊端的是()A.“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D.“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2.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选官制度是()A.征召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世禄制3.(2016·安庆三模)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赀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
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A.实行察举制B.颁布推恩令C.设刺史监察D.建“内外朝”制度4.(2016·湛江二模)下表内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举出身者与官僚的来源统计表()A.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C.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D.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5.(2017·四川高考适应性测试)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6.(2016·宜宾三模B卷)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0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3.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影响;新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4.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小题精练1.(2016·湖州一模)“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2.(2017·河南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
”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3.(2016·安庆三模)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名辞。
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
……”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2016·武汉高三四月调研)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A.调和劳资关系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C.没收外国资本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5.“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0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趋势、特点及影响。
2.宋代以后城市布局、功能的变化及原因。
3.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影响。
小题精练1.(2016·惠州一模)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2.(2016·韶关高三摸底)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2016·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2016·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表明当时的城市()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5.(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
”内市仅限宫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6.(2016·保定高三摸底)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0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李贽思想的内容、特点。
2.黄宗羲的君主批判思想、王夫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影响。
3.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突出特点。
小题精练1.(2017·南平质检)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
其认识源于()A.历史的局限性B.个性的价值观C.思想的矛盾性D.主张的片面化2.(2016·石家庄二模)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3.(2016·德州一模)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4.(2016·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道:“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5.(2016·揭阳一模)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之言论旨在强调() A.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B.为学应注重经世致用C.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D.理学造成思想界因循守旧6.(2016·衡阳二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73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体制)→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20世纪50年代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题精练1.(2017·南京联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3.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
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4.(2016·宿迁模拟)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5.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辛亥革命的纲领、过程、成败认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
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
4.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小题精练1.(2017·芜湖一中月考)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
”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2.(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
”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3.(2016·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
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
”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4.(2017·“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
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
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5.(2016·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7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小题精练1.(常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改良主义者容闳曾评述道:“太平军一役……破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
”据此,他认为( )A.太平天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新思想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统治C.民族的觉醒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促进新国家的产生2.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革命精神不彻底3.“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
革命到来之际,他安静地待在家里。
看见报上的武昌起义,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
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C.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成功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4.(2017·常州联考)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
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蔓延5.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
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6.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8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后果。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特点及重大意义。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
小题精练1.(2016·徐州高三10月调研)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
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
这说明()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2.(2016·盐城高三第二学期期末)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A.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B.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2016·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所述“失败”的根源在于()A.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做法B.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的国情D.苏俄国内出现了严峻的政治形势4.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5.“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4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2.对外开放的格局。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大意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小题精练1.(2016·惠州一模)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
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
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2.(2017·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
这说明()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3.(2016·安徽皖南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
“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4.(2016·资阳二模)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一认识()A.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B.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影响C.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D.彻底打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5.(2017·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7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古代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的突出成就。
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地位。
3.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之间的关系。
小题精练1.(2016·江苏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
这项发明()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2.(2016·连云港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下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
与下图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A.黄道婆是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B.棉纺织品产量增多,丝织品产量减少C.棉纺织技术推广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D.王祯的《农书》首倡推广棉纺织技术3.《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
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产品用途B.釉色的区别C.器物纹饰D.产品质量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方式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6.(2016·扬州一模)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7.(2016·江苏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6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近代中国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近代大众传媒、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小题精练1.(2016·湖北八校联考)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A.欧风美雨B.西学东渐C.洋为中用D.中西合璧2.(2017·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新中国初期D.“文革”时期3.(2016·黄冈高三9月质检)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
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4.(2016·东北名校高三第三次调研)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
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
”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5.(2016·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
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
”此言论()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B.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6.(2016·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5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罗马法:《十二铜表法》→调整公民之间关系的公民法→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之间的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欧美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小题精练1.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指出,希腊人是伟大的理论家,崇高的思想方式创造者。
罗马和希腊人不同,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
他们建成了在民族国家之前的—切形式中最完善的强大的国家,他们创造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
材料反映出()A.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B.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C.希腊人偏重于民主政治D.希腊民主政治弊端较多2.(2016·江苏省名校高三9月联考)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
这反映了()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B.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C.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3.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
”最能体现罗马法这种创制的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4.(2017·江苏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
材料表明罗马法中()A.追求人的政治平等B.理性精神逐渐丰富C.女权得到有效伸张D.强调天赋人权原则5.《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
材料说明罗马法()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主张C.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D.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6.1689年3月,英国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4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经典力学;量子论与相对论。
2.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3.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人类进步的影响。
小题精练1.(2016·无锡模考)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影响他们的主要应该是()A.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伽利略的实证主义2.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3.“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
”这部巨著的产生()A.标志着近代天文学开始产生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C.鼓舞了人类运用理性寻找社会运行的法则D.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4.(2017·南通名校调研)“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一假设的提出()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5.“……写得简直好极了。
目的论过去有一个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
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
”这可能是恩格斯对哪一部著作的评价()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6.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目标] 1.苏联的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进程、特点。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
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与弊端。
小题精练
1.(2016·江苏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
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
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2.(2016·南京、盐城一模)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这一决定()
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
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
3.(2016·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
以上史实表明()
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
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
4.苏联农村从1922年到1946、1947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无以计数。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
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侯条件和自然环境
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
D.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
5.(2016·镇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
“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B.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C.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6.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
A.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
B.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
C.对苏联即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
D.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
7.(2016·扬州高三期末)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8.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
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
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大题优练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21年3月,列宁提出:“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
正常地和安心地进行经营,应当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征收制。
税额应当比粮食征收制少。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通过这种办法,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著《苏联真相》
依据材料,指出在农民征税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主张的不同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精析
1.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材料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涉及建设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
]
2.A[阅读材料可知,联共(布)十五大决定实行的是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进程中资金困难问题,故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筹措资金,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私人生产和经营的存在,而农业集体化方针则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强迫命令现象,故D项错误。
]
3.D[材料只体现苏联进口外国机器,不能表明苏联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故C项错误;1931年和1932年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工业化时期,从苏联大量进口机器,可知苏联发展工业化时与世界接轨,故D项正确。
]
4.A[苏联农村周期性饥荒必然降低群众对苏联政权的信心,故A项正确;周期性农业饥荒主要是由苏联社会主义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之中的失误或错误造成的,故B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50年代之后,时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故C项错误;苏联饥荒与西方国家的封锁政策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故D项错误。
]
5.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间是1918~1921年,与材料1930年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是发达的,不是落后,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21年~1927年,与材料1930年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30年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在初期促进社会发展,但在后期其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 6.B[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1934年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二次到苏联正值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肆虐的时候,苏联则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正是这种对比促使他对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巨大反差产生反思,故B项正确;苏德战争要到1941年才会出现,故C项错误;此时维尔斯是欣赏斯大林体制的,故D项错误。
] 7.D[20世纪20、30年代,苏联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落后的生产力,为了抵御外敌、
迅速发展生产力,采取斯大林模式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发展到后来日益僵化,阻碍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方现代化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从重工业开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斯大林模式起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不能一言以蔽之全面否定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
8.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重视积累资金,工人工资相对较低,忽视民生水平是斯大林体制时期的弊端。
故选B。
]
9.不同:列宁主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减轻税额;斯大林主张除了要向农民征收一般的税之外,还要征收超额税(或“贡税”)。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过度推行陷苏俄于困境;列宁为了缓解严重的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联处于发展工业化以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斯大林执行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的工业化方针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