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构建基层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与发展措施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
转制 域 对 接 , 持 东 西 部 生 产 十 组 支
商业模 式 、 服务 内容 的创新 , 培育科技 服务新业 态, 进一步提升服务的专业化 、 产业化水平 。
力促进 资源互动 完善互 帮互 助机 制 , 力促 进东 中西部各 大 个层 面生产力促 进 中心 的合作 和交 流 。启动生 产力 省 际合 作展 望计 划 , 引导体 系建 设重 点省 加 大 与 西部 省 份 的 深层 次 合 作 。坚 持 分 类指
导 , 励西 部地 区具备 基本 条件 的省 份 开展体 鼓
系建设 重点省试 点 。
四 、 强 自 身 能 力 建 设 , 造 生 产 力 促 进 加 打
大学开 展项 目合作 引进 国际先进 的技 术手 段 。
资 源 优 势
继续做好 与台港 澳地 区 同类 机 构 的交 流合 作 。
中心 承担现代服 务业等科技计 划任务 。
( 三 ) 化业 务联盟建设 十 深
各 级各类 科技 计划 的作 用 ,创新 支持 方式 , 提
高支持 强度 , 优先 支持 生产 力促 进 中心 承担相 关 工作 试点 , 组织 编制 “ 十二 五 ” 专项 规划 。省 级 科 技 部 门要 结 合 本 地 区实 际 ,采取 切 实 措
( 十五 ) 大从业人员 队伍建设 力度 加
抓紧制定全国性从业人员培训教材 , 加强培 训师资 队伍建设 。开展从业人员轮训 , 重点培育
一
批 中心负责人 、 业务骨干和青年后备人才 。建
立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 , 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 十六 ) 强对外合作 加 加快 国际化进 程 , 积极参 与 国际科 技 服务 业 的交 流合作 ,加强 与 国际知名 的科 研机 构 、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技术水平,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底层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技术水平,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底层面向未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技术水平,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底层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属性强。
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能力,实现快速迭代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衍生出新的内容和形式,辐射更多行业,塑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推动更多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产业。
提升信息网络技术水平。
推进网络建设所需重大技术研发,促进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进在车联网、互联网+协同制造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
强化标准制定和研究,夯实支撑作用。
提升智能优化技术水平。
推动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促进成果扩散与转化应用,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条件支撑和配套体系。
提升融合创新技术水平。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平台建设,培育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
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与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阵地。
(一)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必须增强县域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综述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综述引言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是指通过区域内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创新活动的一种理论模型。
该理论旨在帮助政府和企业建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进行全面综述,包括概念、主要特点、实施方法和相关案例分析等内容。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概念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是指在区域内建立相互协作的创新网络,以促进创新活动的一种理论模型。
区域创新体系强调区域内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包括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
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新,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主要特点1.系统性:区域创新体系不仅仅是各个主体之间的简单合作,而是建立在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基础上的复杂系统。
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
2.协同性:区域创新体系注重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
通过共享信息、共同研发、共享资源等方式,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各个主体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形成合力,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
3.灵活性:区域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创新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创新发展的需要。
4.多元性: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多样化,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等不同类型的组织。
不同类型的组织有着不同的创新优势和资源,通过合作共享,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创新效果的最大化。
区域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法实施区域创新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组织结构: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第一步是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
需要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确定各个主体的角色和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沟通机制。
2.资源共享: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是资源共享。
各个主体应当共享各自的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
通过共享资源,能够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3.合作研发:区域创新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合作研发。
推动区域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组织者——略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
生 产 力 促 进 中 心作 为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的 中介 服 务 机 构 , 在 其发展 的过程 中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 组织 在所 有制 上必须强调 国有性质 。当前 , 国有性质生产力 在 促进 中心 占据 主导地位的背景下 , 由于地方政府对其管辖下 的 国有 生产力促进 中心 的偏 重 , 比如 以红 头文件 的形 式 , 帮助 国 有生产力促 进中心开展业务 , 这必然造成对 民营生产力促进机 构 的不公平竞 争。随之而来的结果是 , 民间资本不敢也不愿进 入该领域 ; 即使进入 , 由于外部非市场 因素的不利 影响 , 也不得 不退 出该领域 。为了使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一组织形式 自发展初 期就 真正 能够 面向市场 , 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的体制 迫切 需要探 索建设多 种所有制 的生产力促 进中心 , 尤其 根 据 全 国生 产 力协 会 的( 0 4全 国 生产 力 中心 统 计 报 机制 , ( 0 2 告 》 20 ,0 4年各类服务收入 的统计 情况是 ,技术 服务收入一 直 要 重 视 发 展 民 营法 人 生 产 力 促 进 机 构 。 在科技创 新中 ,技术因素能否发挥作用要受到经 济体 制 、 占据各项服务收入的榜首 , 次为咨询服务 。 其 总体上看 , 全国生 政府行 为 、 市场环境 等方 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李京 产力促进 中心通过提供科技服务 , 促进了其所在 区域或行业 内 科技体 制 、 19 ) 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 , 为本地或 本行业 企业( 其是 中小企业 ) 尤 的 文 ,9 9 。这 种从 对技术本身的重视转 向对制度安排 的重视 ,
一
二、 生产 力促 进 中心 发展 中需 要解 决的 几个 问题
由于 国家 和 地 方政 府 的 大 力 推 动 , 入 2 世 纪 后 , 国生 进 1 我 产力促进 中心得 以持续稳步的增长 , 20 从 0 0年 的 50余家 , 0 增 长到 20 04年 的 1 0 家 。 发 展 过 程 中 , 可 避 免 的 , 0多 2 在 不 随之 也 出现 了一 些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 ( ) 产 力 促 进 中 心 的 定 性 问 题 一 生 根 据 全 国生 产 力 协 会 对 生 产 力 促 进 中心 的 法 人 注 册 情 况 所作 的调查统计 , 至 20 截 0 4年 7月 , 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名称 全 注册 为独立法 人单位 的中心数 量 占 5 .%, 46 而这 部分生产力促 进 中心 中 , 业 法 人 又 占 8 . 。由此 可 见 , 事 23 % 目前 全 国 生产 力 促 进 中心 这 一 组 织 形 式 的 性 质 基 本 上 属 于 国有 事 业 单 位 , 业 法 企 人所 占比例还很 低 ,而民营企业 法人所 占 比例就更是 微乎其
基于自主创新的江苏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于 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 。
一
、
江苏省区域 自主创新体 系建系是 江 苏 省 内有 特 色 的 、 与地 区资 源
相关联的 .区域 内新技 术或新知识的产生 、流动 、更新和转化 的
自主 创新 体 系 。经 过 5 O多年特 别 是改 革 开放 2 O多年 来的 发展 .江
的社会 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江苏的自主创新体 系使科学技术真 正成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江苏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分析
当今 世界 . 学技 术 是综 合 国力 竞争 的决 定性 因素 .自主 创新 科
1 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奠定基础 . 是 支撑 一个 国 家 、一个 地 区 崛起 的筋 骨 。 改革 开放 2 年来 .江 O多 企 业 自主创 新 能力 显著 增强 。 研 究与发 展 (& 经 费 支出水 平 苏 科 技进 步 、科 技 创新 包括 自主 创新 .都取 得 了显著 的成 就 . 累 R D) 积 及研 发支 出与销 售 收入 的 比重 . 衡量 国 家和地 区 自主 技术 创新 实 了宝 贵经 验 。但 是 .江 苏省 的 自主创 新体 系 建设 存在 一 定 的问题 . 是
力和 能 力的重 要 指标 。2 0 0 4年 .广 东 、江 苏 和 山东规 模 以上 工 业 主 要 有 自主能 力相 对较 低 . 府 为 引导 的科 技 投入 不足 . 乏核 心 政 缺 企 业 R D经 费支 出为全 国超过 百亿 元 的三个 省份 .分 别 为 13 1 & 6 . 亿 技 术等 。科技 自主创 新能 力不 足 . 乏 自主核 心 技术 .已经 成 为影 缺 元 、 13 1 . 亿元 和 18 6 5 1 . 亿元 .浙 江 为 8 亿元 。 四省 企 业研 发投 响 江 苏经 济 增长 方式 转 变 、制 约 江 苏经 济 发展 的最 大障 碍 。 81 1 企 业 尚未 成 为 自主 创新 主 体 入 占全国的 4 .% .其中江苏占 1 .% .在全 国排名第二 。从国 73 9 3
浅谈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近年来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地方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支撑。
本文结合理德斯普公司对北京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深入研究,对照国家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要求及相关法规,阐述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新形势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产力经济建设发展方向1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历史沿革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由当时的国家科委于1992年在部分省市开始创建的,它借鉴国际上类似生产力促进组织的经验(如香港的生产力发展局),在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年通过试点和示范推广已延伸至县市级及各行业部门,在地方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19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支撑。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等,使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
打造一支精良的队伍,建设一支生产力促进的大军,将是对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巨大的支持。
因此,进一步加快我国生产力中心建设,是摆在当代“生产力人”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结合理德斯普公司对北京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深入研究,对照国家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要求及相关法规,阐述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新形势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1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历程(1)试点阶段(1992.7~1993.3)主要是借鉴国外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一些省市试办生产力促进中心。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新质生产力,即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和高效的生产效率,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和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地方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地方创新能力,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市场风险,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提高地方的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提高地方民生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地方就业率,改善民生福利。
新兴产业还可以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研究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个背景下,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科研成果与地方需求之间的脱节、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积极发挥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区域作用
公 正 科 学 、 续 创 新 ” 工 作 质 量 方 针 , 将 其 示 为 昆 持 的 并 明中心 生存 与发 展 的生命 线 。 2 规 范 中 介 行 为 , 化 支 撑 体 系 。 升 服 务 能 力 强 提 21按 照 国 家 科 技 部 对 国 家 示 范 生 产 力 促 进 中 心 .
遍 肯定 和好评 。
合 了地 区 科 技 、 才 、 息 等 资 源 。 人 信 12以 人 事 制 度 改 革 为 契 机 , - 以人 为 本 , 因事 设 岗 ,
科 技 进 步 的 重 要 环 节 , 地 区 科 技 中 介 服 务 体 系 中 不 是 可替代 的 中坚 力量 。
1树 立 创 新 观 念 , 化 以 人 为 本 , 善 机 构 职 能 强 完 1 1创 新 是 一 个 组 织 不 断 进 步 和 发 展 的 内 动 力 , . 昆明 中心 始终 着 眼于 思 想观 念 创 新和 机 构 内部 建 设 , 从 打破 传 统 的管理 机 制入 手 , 大 限度 调 动 人 的积 极 最 性 , 化 内 部 体 制 改 革 , 善 运 行 机 制 、 励 机 制 和 管 深 完 激
的 要 求 和 科 技 服 务 的 实 际 需 求 , 更 好 加 强 中 心 规 范 为 化 、 序 化 、 准 化 管 理 , 升 生 产 力 中 心 的 综 合 竞 争 程 标 提 力 ,昆明 中心于 2 0 0 3年 就 将 IO- 0 1质 量 管 理 体 S 90
理 模 式 。借 助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动 力 , 合 一 批 如 “ 术 市 整 技 场 ” “ 国 专 家 站 ” “ 学 器 材 公 司 ” “ 利 代 理 事 、外 、科 、专
系 建 立 和 运 行 纳 入 了 提 高 工 作 质 量 的 重 要 基 础 性 管 理 工 作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的 运 行 对 提 高 中 心 的 管 理 水 平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有关部门始终坚持 “ 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 想 ,深入贯彻 “ 经济建 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 术必须面 向经济建设” 的科技工作方针 ,大力实施 “ 科教兴遵”和 “ 人才强市”战略,以构建区域创新
体系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全 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促进 了全 市
l “ 十五”科技工作回顾
11积极探索构建 区域 创新体 系之路 ,增 强 自 创 . 主
新 能 力, 进科技 进 步 , 动地方 经 济社会 协调 发展 。 促 推
农村 发展 。
农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关键 。长期以来 ,我市始终把科技作为 农业发展的动力 ,特别是 “ 十五” 以来 ,政府积极 引导和发动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 围绕农业、 农民、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
技工业园区 1 ,获 “ 个 国家 8 3 6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
地”1 、 贵州省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1 个 “ 个,
已经形成 了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与 国家级新材料产
业 化 基地 。
12实施 科技 增 收 工程 ,推 动 农业增 效 ,农 民增 收 , .
28 。种植业科技成果硕果累累 ,2 0 . 6 0 1年 以来我 市获得部、省、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达 2 0项,全市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 4 %,科技 为粮食增产农 民增 6 收做 出了贡 献 。
— —
生动物保护和石漠化治理六大工程及森林病虫害防 治开展科技攻关与创新,取得 良好成效。全市新增 林地 2 5 1. 7万亩 , 新增森林覆盖率 49 全市森林 .%,
新质生产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新质生产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一、引言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出来的由创新与创造引领的生产力,它具有颠覆性和引领性的特点,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新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特点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生产力。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知识密集型,依赖于高科技和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二是非物质化,主要表现为知识、技术和品牌等的转化和运用;三是全球性,通过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和创新实现国际化竞争;四是不断更新,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2.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依靠创新和新技术来提高竞争力。
但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发挥。
三、存在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高端技术和研发能力,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竞争力不强。
2. 人才缺乏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人才流失和培养不足的问题,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和创新活力不足。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 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文化和创新机制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
四、对策建议1.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的科研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才,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西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社会作用和功能定位——以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10年史为例
经济发展关联度 不强 。核心业 务不 明确 ,服 务能力不强 的问
题。
( )贵 阳生产 力促进 中 心的功 能 二
贵 阳 生产 力促 进 中 心 从 19 9 8年 1 1月 8日成 立 以来 ,经
化 基 地 的建 设 和 运 行 ,为 入 驻 企 业 提 供 技 术 、人 才 、投 融 资 、
( )生 产 力促进 中心 的作用 一
生产 力促进 中心是 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 生产力 促进 中心在推动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促进科技 与经济 结合 ,提 高企业核心竞争 力,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有关 行业 主 管 部 门充 分 发 挥 行 业 科 技 优 势 ,引 导 生 产 力 促 进 中心 加 强 行业共性技术服 务平 台建设 ,行业共性技术 示范推广应用 、 行业标准制定和 宣贯等业务 ,有效地提高 了行 业生产力促进 中心为本行业 中小企业服务 的能力。地方各级政府 生产力促 进 中心在当地政府主 管部 门的领 导下,围绕区域产 业特色要 素 ,科 技资源服 务企 业,服务产业 ,积极进取 、勇于开拓 , 不 断创 新思路 、创新机 制 ,在决策 咨询 、信息服务 、技术推 广 、人 才 培 训 、企 业 诊 断 等 方 面 形 成 了各 具 特 色 的服 务 内容 。 目前 ,全 国生产力促进 中心初步实现 了组织网络化 、功 能社 会 化 、服 务 产 业 化 的 发 展 目标 , 已经 成 为 我 国 科 技 中介 服 务 机构的一面旗帜 。 生产力中心在不断取得成绩 的同时,一部
( )信 息 与 信 息 化 服 务 。该 项 服 务 主 要 由信 息部 和 贵 阳 1 软件园共同承担。在信息服务上 ,中心通过建立主干 I0 M O0 、 桌面 1 0 0 M并具备三层交换能力 的星型拓 扑以太城 域网,开展 农业信 息化、电子政务 、C D技术应用 、E P系统推广实施等 A R 服 务 。中心拥有贵 阳科技信息港 ( w .v—c o z 、贵州新 w —w zo ,r ) o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实施方案与生产厂长施政纲领工作计划汇编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实施方案与生产厂长施政纲领工作计划汇编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关于“要建立、健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的要求.加强对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组建、运行及发展的规范化管理,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国际发达国家接轨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科技服务组织,是国家科委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践中的一大创新。
在全省范围内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目的在于深化科技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晨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基本功能是组织社会科技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行结构调整、人才分流以及市地州、县级科技管理部门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是连接科技界与企业界的桥梁,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智囊团和技术后盾,是培育人才的基地。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事业法人。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任务1、提供科技、经济、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务;2、提供企业诊断和改善管理方面的服务;3、提供人才培训服务;4、组织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协助企业建立技术依托;5.组织新技术(包括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协助企业导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6.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合作渠道;7.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提高生产力的对策,向政府提供相关建议。
8.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
三、我省在2000年,每个市、地、州都必须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县级市和县也应组建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组建要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并能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关于加快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设区市及县级 区域性生产力促进 中心 8 6家,工业 园内生产 力促进 中心 8家 , 行业 性生产力促进 中心 7家 , 专业 性生产
力促进 中心 8 初步形成了遍布 全省的生产力促进服务体 家,
了 ( 西省生产力促进 中心联盟章程》 舡 。 () 5服务成效较为显著 。 09 20 年全省生产力促进 中心开
中图分类号 :F 6. 0 2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7 - 7 2 ( 1 )- 0 4 0 1 1 4 9 -2 4 0 7 - 3 6 00 () 2 服务形式各具特色 。各生产力促 进中心在注 重常规
生产力促进 中心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
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 , 化科技体制改革 , 进科技与经 深 促
等, 加强了全 省生产力促进 中心的规 范管理和业务统计等工 作。2 1 年 4月 , 00 成立了江西省生产力促进 中心联盟 , 通过
的生命 力,正在逐 步发展成为江 西创新体 系建 设的推动 力 量, 促进高新 技术 产业蓬勃 兴旺 的支撑力 量, 育 中小企业 孵 成长壮大的 中坚力量, 引领科 技中介机 构创新 发展 的核心力 量,对提高我省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 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 队伍规模迅速扩大 。 截止 2 0 0 9年底统计我省生产力
摘
要: 生产力促进 中心是 科技创 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进科技与 促
经 济紧密结合 , 推动企业尤其是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的社会化科技 中介服务机构。文章重点分析江西省生产力促进 中心发展现 状、 存在 问题 , 出加快我 省生产力促进 中心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 关键词 : 江西省: 生产力促进 中心: 发展对策: 思考
生产力促进中心职责
综合办公室职责1、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管理,保存公司一年以上的质量记录。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个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
3、根据员工的技能和经验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负责在全国各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网上,及时准确地采集、发布、传递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信息,实现信息自动交换与共享。
5、负责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宣传,为中小企业发布传递科技信息提供服务。
6、负责建立、完善和维护本公司各部门的办公设施。
7、负责过程、技术服务质量的监事和测量,及本公司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的填报工作。
8、在职责范围内检查、处理不合格,验证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效果。
技术部职责1、负责中小企业委托的有关科技资料、科技成果、产品供求、企业信息、人才引进等信息的检索咨询。
2、负责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检索查新。
3、承担经济技术合作信息的咨询、网上技术与产品交易的中介、供求信息的发布等服务。
4、针对技术服务项目,必要时制订质量计划。
5、负责组织新技术(包括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协助中小企业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对企业新技术需求进行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市场部职责1、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设计开发新服务类型,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2、负责公司的公关和形象策划与宣传,加强与上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及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沟通和联系。
3、负责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沟通及内部机构间的业务协调。
4、组织识别、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
5、有针对性地组织承担中小企业所需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6、组织中小企业参加有益企业发展的展销、展览等。
7、负责供方的评价和选择,及制定供方服务和验收工作。
8、收集顾客信息,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妥善处理顾客意见。
项目部职责1、开展企业诊断、项目可行性论证、决策咨询、政策法规研究等服务。
2、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对外交流、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业务。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和作用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和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指由政府主导或支持的,在特定地域内建设的一个集科技研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作用。
一、特征:1.区域特定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针对的是特定地域,充分利用该地域的自然、人文和科技等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综合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集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等多个要素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平台,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政府主导: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通常由政府主导或支持,起到激励、引导和规划的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推动科技创新。
4.开放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注重与国内外的科技创新体系对接,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本,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跨地区、跨国家应用和转化。
二、作用: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能够吸引和培养一流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2.推动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开展,培育和孵化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3.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助于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创业者和创新团队落户,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4.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注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纳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5.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培养和引进各类科技人才,提高地方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6.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能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创新和经济发展,形成以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产业链。
论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论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有的1300多家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技服务体系,其中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由于工作触及基层、延伸到乡镇的特点,对分布在区县以及乡镇,在信息与技术的获取方面相对落后的广大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随着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发展。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并与各种产业集群相结合,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是当前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进一步延伸。
生产力促进中心分布相当广泛。
全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都设有生产力促进中心。
在全国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之中,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为区域产业提供专业服务方面特色鲜明。
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科技服务体系的主体全国1300多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区县级及以下共有700多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在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科技部近期发布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发展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纲要中还提到,“十一五”期间,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000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给予支持,形成“建设一个中心,扶持一个产业,壮大一域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新局面。
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触及基层,延伸到乡镇,是落实科技服务到乡镇目标的为数不多的触角之一。
作为科技中介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受到分布在区县以及乡镇的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这些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等获取方面相对落后,更需要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
在给基层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显示出它们在服务基层企业方面的独特优势。
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可以带动区域产业的发展,这是由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场性与公益性的双重特性决定的。
基层政府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基层政府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层政府是国家政府在地方社会中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基层政府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加强资源整合基层政府应该加强与各类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可以引导各方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二、制定产业政策基层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推动科技创新基层政府要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为创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四、完善市场环境基层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市场环境、简化行政程序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市场秩序,激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五、发展人才培养基层政府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生产活动。
六、加强质量监管基层政府要加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政府可以对产品进行检测认证,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增强产品竞争力。
七、促进信息共享基层政府应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建立信息网络,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八、推动绿色生产基层政府可以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政府可以制定绿色生产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
九、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基层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间开展产业链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集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促进 中心发展 的不足 ,初步探 讨 区县级生产力促进 中心在构建地方基层 区域创新体 系中的发展措施 。
关 键 词 : 区县 级 生 产 力 促进 中心 ;基 层 区域 创 新 体 系 ;发展 措 施 中 图 分 类 号 :F6 . 0 15 文献 标 识 码 :A
t n c n e sa d d s u s s h w t o ua e b sc rg o a n o a in s se . i e tr n ic s e o o fr lt a i e i n lin v t y t ms o m o Ke r s o ny p o u t i r mo in c n e ;b s e in l n o ai n s s ms e eo me tme s r s y wo d :c u t rd c i t p o t e tr a i r go a i n v t y t vy o c o e ;d v lp n a u e
1 基层 区域 创新 体 系的提 出
区域创新 体 系是 在 一 定 区域 范 围 内 ,通 过 在 生 产体 系中 引入新 要 素 ,或者 实 现 要 素 的新 组 合 而 形 成 的促进 资 源有 效 配 置 的 网络 体 系 。 区域 创 新 体 系 由政府 、企 业 、大 学 与 科 研 机 构 、中介 机 构 等 几 个 要 素组成 ,其 中 ,政 府 是 整 个 创 新 体 系 的营 造 者 和 维 护者 ,企业 是 创 新 的 主 体 ,大 学 和研 究 机 构 是 创 新 的源泉 ,中介 机 构是 联 系创 新 源 泉 与 创 新 主 体 的 “ 带” 或 “ 梁 ” 纽 桥 ,这些 组 成要 素 处 在 特定 的创 新 环境 中 ,并在 市 场 机 制 的作 用 下 ,共 同推 动 着 区 域 创新 能力 的提 升 。 根据 创新 体 系 所 处 地 域 和 行 政 主 体 的不 同 ,创 新体 系可 划分 为 国家创新 体 系和 地方 区域创 新 体 系 。 国家 创 新 体 系是 指 一 个 国家 内各 有 关 部 门 和 机 构 ( 企业 、大 学和科 研机 构 、教育 培训 、中介 机构 、政 府部 门等 ) 及其 相互作 用 而形成 的推 动创 新 的 网络 。 而地方 区域 创新 体 系是 指地 方 区 域 内 相互 关 联 的技 术创新 行 为主休 ,以及 相 应体 制 和 机 制构 成 的 开放 性 网络 系统 。地 方 区域 创 新体 系 又 可根 据 地 方 行 政 主体 的不 同细分 为 区 域 ( 珠 三 角 、长 三 角 ) 如 、省 、 市 、区 ( )等基 层 区域创 新体 系 。 县 地 方基 层 区域 创 新 体 系 与 国 家创 新 体 系 既 相 区
The Ro e a d v l pm e e s e o l n De eo ntM a ur fCou y Pr du tv t o o i n Ce e si r ultn nt o c i iy Pr m to nt r n Fo m a i g Ba i g o lI sc Re i na nno a i n y t m s v to S s e
21第 期 0年 3 1
s d盍 瑟 。 i。 T e 。
t h 。 R 。
文 章 编 号 :10 0 0—79 (0 1 3— 产力促 进中心在构 建基层区域 创新体 系中的作用与发展措施
谢 光 坤
( 州市白云 区生产 力促进 中心 ,广 东广 州 5 00 ) 广 14 3
XI Gu n k E a g un
( a u rd cvt Po o o et , unzo 43 hn ) B i nPout i rm t nC ne G aghu5 0 ,C ia y iy i r 1 0
A b tac : By a l zn heba i o c p fb scr go lino ain s tm sa h oe o ou t o ci iypr sr t nay i g t sc c n e to a i e ina n v to yse nd t e rl fc n yprdu tvt omoin to c n es i o multng rgo li n v to y tms,t e p p rde c ie h d r e e 0 e t r n fr a i e ina n o ai n s se h a e s rb st e un e d v lpme to o nt r d tvt r mo n fc u y p o uciiy p o —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3 6— 0,修 回 日期 :2 1 0 2 0 0~ 9— 5
别 又相关 联 ,国 家从 全 局 考 虑 ,建设 完整 的科 技 体 系 ,表 现在 组建 一 系列 的研 究 院所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工 程 ( 技术 ) 中心 、国家 科 技 平 台等 ,其 使 命 是 进行基 础研 究 、科技 攻关 和 战 略高 技术 研究 开 发 ; 而 地方基 层 区域 创 新 体 系 重 点在 紧 密结 合 经 济 社 会 发 展实 际 需 求 ,发 展 实 用 技 术 ,加 强科 技 的扩 散 、 推 广 和普 及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全 面协 调 发 展 。 因此 , 地 方基层 ( 特别 是 区 县级 ) 区域 创 新 体 系 ,不 同于 国家创新 体 系 ,有 着 不 同 的特 点 和 发 展 使命 ,它 是 更 高层次 区域 创 新 体 系 的基 础 和 支 撑 ,是 大 区 域创 新体 系不 可缺 少 的一个 组成 部分 。 区县 级生 产力 促 进 中心是 基 层 ( 区县 级 ) 区域 创新 体系 组成 要 素 中重 要 的 中介 机 构组 织 ,在很 多 区县 中它 甚 至是 唯 一 的 中介 机 构 组 织 ,它 在 建设 区 县级 基层 区域 创 新 体 系 中发 挥着 重 要作 用 ,是联 系 广大 中小企 业 、大 学 和科 研 院所 、政 府 等创 新 要 素 的桥梁 ,其 工作 的好 坏 和 发 展 状 况 直 接影 响 到 当地 基层 区域创 新体 系 的建设 。 2 区县级 生产 力促进 中心 在构 建 基 层 区域创 新体 系 中的作 用 区县级 生产 力 促 进 中心 在 构 建 基层 区域 创 新 体 系 中具 有不 可 替 代 的重 要 作 用 ,一 方 面 ,区县 生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