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企联合办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强化校企联合办学的办法研究
目录
一、佛山市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 (2)
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就业季无压力(佛山日报2013-05-15) (2)
校企联合助力均安牛仔升级(中国服装联盟网2013-05-08) (2)
科达现代学徒项目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陶城报2013-05-04) (4)
陈村职校启动佛山首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南方日报2013-04-19) (5)
“校企双制”合作办学量体裁衣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佛山日报2013-04-15) (7)
伦教珠宝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珠江商报2013-01-08) (8)
德国欧司朗照明与佛山技师学院的合作(中国网2012-03-08) (9)
二、校企联合办学实践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9)
校企联合办学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天泽律师事务所2013-05-13) (9)
校企合作育人四大问题亟待解决(世界服装鞋帽网2013-05-07) (12)
校企合作需要创新产学研机制(佛山日报2012-11-02) (13)
对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2011-09-29) (13)
现今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2期) (15)
校企联合办学的问题研究(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年7期) (16)
三、国内外校企联合办学的先进经验和成功范例 (17)
世界经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石家庄市二职专网络技术部2011-03-22) (17)
世界校企联合办学的发展历史(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0-06-05) (19)
美国高校校企联合办学的经验与启示(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10期) (20)
广东经验:“三个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石家庄市二职专网络技术部2011-03-22) (22)
部分职校校企合作成果展示(新快报2012-12-07) (24)
福建校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培养一流学生(东南网2012-05-31) (25)
江苏省扬中职业教育中心校走出校企联合办学成功之路(镇江教育新闻2004-12-24) (28)
四、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实践及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与措施 (30)
顺德中等专业学校: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广东省高中与中职教育网2012-06-19) (30)
佛山:校企合作将是“长治久安”策略(中国劳动咨询网2011-09-07) (34)
顺德:探索“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珠江商报2009-01-15) (36)
对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思考(现代交际2012年2期) (37)
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39)
校企联合办学对策措施(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年7期) (41)
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与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年2期) (42)
一、佛山市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
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就业季无压力(佛山日报
2013-05-15)
来源:佛山日报2013-05-15
700万毕业生迎来了史上最难毕业季。
当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四处奔波时,拥有一技之长的职校、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
昨日,记者从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了解到,该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容易。
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张剑安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开门办学的方式,定期派出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的生产车间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对技工的要求,建立了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操作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另外,由于经常到企业中“走动”,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了解到企业对初级技工的基本要求,及时根据要求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接地气,让学生就业更加容易。
据了解,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是一家以汽车维修各工种为核心特色专业,兼具商务、物流等专业的省级重点技工学校。
近年来该校与珠三角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初步构建了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主导的合作体系,全面提高教学与学生实习、就业质量。
“今后,学校还将会通过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双转移培训等的方式继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率。
”张老师说。
校企联合助力均安牛仔升级(中国服装联盟网2013-05-08)
来源:中国服装联盟网2013-05-08
4月22日,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就牛仔服装智能快速与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示范项目的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记者就校企联手加速均安牛仔集群转型升级及产学研用的模式探讨等问题对武汉纺大校长韦一良及均安镇副镇长陈有环进行了专访。
4月22日,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就牛仔服装智能快速与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示范项目的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记者就校企联手加速均安牛仔集群转型升级及产学研用的模式探讨等问题对武汉纺大校长韦一良及均安镇副镇长陈有环进行了专访。
记者:武汉纺织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如何体现办学特色?
韦一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杜绝闭门办学,封闭办学,积极的接近社会,了解行业。
我们将学校定位在应用型上,努力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学校的科学研究更侧重于实际的应用生产,我们由武汉科
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就是为了突出特色,实现特色办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学科。
记者:武汉纺织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
韦一良: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既知识、能力、品格综合培养模式。
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擅长于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
很多企业也表示大学生不缺知识缺能力。
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找出强化学生能力的办法。
工程学科将学生朝工程师的方向去培养,类似服装设计专业将学生朝着服装设计师的方向培养,工程师、设计师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就围绕着这个目标设计课程和相关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杜绝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现在每个学院都在搞试点工程,现在的试点工程主要包括“卓越工程师班”等。
同时我们也在组建现代纺织学院,以全新的模式,打破原来的培养模式,实现革新。
记者:武汉纺织大学与均安镇的合作对武汉纺大带来了那些益处,对学校有何影响?
韦一良:产学研用的合作是双赢的合作。
第一,通过和企业合作,学校教师的能力实现了极大地提升。
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必须要有贴近产业,了解行业的教师资源,现在好多教师都是埋头科研,对实际生产所知甚少,这样的教师是极难培养出合格人才的,脱离了产业,老师素质的提升也会举步维艰。
我们学校新入职的教师不论学历高低都会被送入一线车间进行学习教育半年以上。
第二,学生培养过程中,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了产学研用合作的平台,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
去年学校和均安成立了广东省均安牛仔服装研究院,我们学校有一批在读的研究生在研究院开始自己的课题,在实际生产中开展自己的课题,会极大的丰富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校企合作也为本科生提供了优秀的实习单位,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来,产学研用就是最好的一个平台,学校和企业一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急需的,企业青睐的。
第三是对科研技术的提升,应用研究的选题最好来自于企业,产业发展碰到那些难题,行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只有企业最清楚的。
通过在实际问题上进行研究,得到成果,再应用到行业中去,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也可以有效的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因此,产学研用的合作不仅仅对企业有益,对学校也是大有益处,院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和企业展开广泛的合作。
记者:立足行业,服务集群是武汉纺大的办学特色,未来的武汉纺大将如何实现“大纺织”这一愿景?
韦一良:“大纺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服装概念,将纺织定义为材料的定型技术,这个技术可以应用于很多穿戴以外的领域,除了服装和家纺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要拓宽,包括航空航天、建筑、交通运输几十个方面,都是未来大纺织的应用方向;从原材料方面来讲,也不仅仅局限于化纤、棉麻毛丝等传统的纤维原料,凡是纤维结构的原料都可以;我们学校不仅有服装学院和纺织学院,“大纺织”不仅仅是学科目录里面的纺织专业和纺织学科,所有的专业都有所涉及,纺织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这就与机械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息息相关。
今天的签约项目牛仔服装智能快速与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光靠纺织学院和服装学院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需要计算机学院,机械学院的通力配合才能实现。
记者:均安镇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有何创新举措?
陈有环:问题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不断飙升,以及用工成本的攀升,首先,随着国家中西部开发的逐步推进,很多来广东打工的外地人都更倾向于少挣钱在家乡工作,现在均安工厂里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接近4000元,还很难招到工人。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一线工作,宁愿收入少做文职也不愿意做工人。
再次,人民币汇率的持续攀升,对均安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我们的外贸份额占到
了80%,汇率的提升对我们出口盈利很不利。
国外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现在东盟几个国家的工人月工资只有70美元左右,而且他们在发展很快,现在的生产工艺和水平与我们产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很多大订单也都流向了他们。
鉴于此,我们均安镇有几点创新,第一体现在营销方面,像签约的爱斯达就跳出了电子营销的概念,为了顺应现在年轻人个性化的特质,开始专注于个人服饰的网络订制。
第二是均安很多企业面对招工难的问题,开始投入资金引进自动化流水线,像吊挂系统,就可以将生产率提高30%左右。
产量提高,员工的工资也有了相应的增长,有一部分离职的员工开始回流。
最后,加强了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政府也在积极的开拓新兴市场,提倡“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鼓励均安牛仔企业参加展会和服装博览会,像3月份的北京国际时装博览会,均安牛仔就组团参加,同时也反应良好。
而且今年11月份的牛仔服装博览会也在积极的筹划中,我们希望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实现均安牛仔的持续发展。
记者:围绕着牛仔特色产业,均安镇是如何“筑巢引凤”吸引行业专家和专业院校的到来?
陈有环:以前由于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导致了我们企业内的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不容易留住人才。
主要原因是我们均安镇处在顺德镇的边缘,员工的业余生活比较单一。
最近镇政府非常重视关怀员工的业余生活,工业园区的公交车也已经通车,方便了员工的外出和生活。
5月份为园区工人修建的电影院也会正式营业,购物中心都在建设之中。
我们积极的与纺织商会联合,将会逐步开展在企业间的员工交流活动,为解决员工业余生活丰富努力。
记者:均安镇和武汉纺大的合作模式有哪几种,对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效益?
陈有环:去年在顺德区的支持下,均安镇和武汉纺织大学组建了广东均安牛仔研究院,帮助向均安牛仔输送中高层管理人才,极大的提高了均安牛仔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我们在研究院的基础上会成立了武汉纺织大学同学会,有了这个同学会的平台,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能找到有经验,有知识的人才,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
同时,研究院在积极争取国家级牛仔服装检验资格,由于现在均安企业的产品检测要拿到广州或者深圳去检验,不仅耗时久,而且成本较高,如果研究院拿到资质,就能大幅的减少时间,还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
记者:均安牛仔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有环:均安牛仔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集中爆发的几个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均安牛仔的发展。
未来,我们要逐步降低出口率,抢占中国国内市场,目标是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用均安牛仔的区域名牌带动均安企业里面的独立品牌,实现均安牛仔由出口向内销的逐步过渡。
科达现代学徒项目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陶城报2013-05-04)
来源:陶城报2013-05-04
近日,“科达机电公司现代学徒制度项目”签约仪式在科达机电(以下简称“科达”)新厂办公大楼会议中心举行。
广东省教育厅中职与高中教育处处长邵子铀、副主任郑霭娴,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赵银生、副总督学姜蕙,科达总裁吴木海、副总裁许建清、行政总监张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
来自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各级教育局领导、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师生代表以及科达机电员工200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吴木海表示,公司将以项目启动为起点,培养符合科达企业需求的一线技术工人,辐射周边企业与学
校,推动顺德区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顺德区机械装备行业的用工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产业工人,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邵子铀和赵银生分别在仪式上原文转载于华夏陶瓷网讲话,对科达机电与陈村职校现代学徒制度项目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创技能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企业现代用工制度改革,将项目打造成为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示范单位。
科达机电现代学徒制度项目,是在佛山市教育局、顺德区教育局的指导下,由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双方经过协商与努力,共同发起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下,以全新的教育合作模式,双方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政策、师资、技术、实训基地、教学信息、技能鉴定等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资源共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科达机电与陈村职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共同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与培养,共同进行学生考核与评价。
在招生、就业、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企业人才培养的双赢互惠。
陈村职校启动佛山首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南方日报2013-04-19)
来源:南方日报2013-04-19
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成为一名学徒。
近日,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下称陈村职校)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达机电”)正式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启动佛山市首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试图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的模式,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
学生所学已落后于企业需求
据介绍,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它吸收了传统学徒制度“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虚席优势和学校制度“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优势,力求在解决理论和实践分离、学习与就业脱节的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
“校企合作办学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之路。
”陈村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彭志斌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提倡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但在现实中,这些校企合作的形式都有其明显不足,那就是办学主体是学校,学校主动,企业不主动,学校去调研,学校自己搞课改,都是学校向企业靠拢,往往是“剃头刀子一头热”。
作为用工企业,科达机电对职业技术工人培养深有感触。
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窦庆红说,科达机电每年都需要新招收一两百个技术工人,此前与不少学校进行合作,尝试订单式培养,但总的来说,由于教学和企业实践仍有较大脱节,学生到工厂上岗仍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
“学生似乎每样技能都会一点,但每一样都不是很精。
”
彭志斌也表示,学校教育教的都是一些已经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技能,无论是教材还是设备都落后于现在企业的实践。
“企业作为生产者,引进的都是最新的设备,因此学生毕业时就已经落后于企业要求。
”
熟手技工回流倒逼企业探索新用工形式
对此,早在2006年,陈村职校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成为广东省“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试点学校,
全国百所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之一。
期间。
该校逐步形成“八个共同”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即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学生评价。
去年12月,该校又牵头成立“顺德陈村职教校企联盟”,与45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长期联盟关系。
与此同时,科达机电也越来越感到一线技能人才难觅,加上珠三角出现熟手外地技工返乡潮,迫使企业探索新的用工模式。
于是,在市教育局的牵线下,陈村职校与科达机电进行接触,明确在“现代学徒制”上进行合作。
窦庆红告诉记者,这种形式实际在长三角地区已经较为常见,科达机电本身就有用工需求,同时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项目还能辐射到本地企业,满足产业用人需求。
“选择与科达机电合作,首先看重该公司的实力。
”彭志斌说,科达机电作为高科技上市公司,其产品附加值高,同时形成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
他说,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高科技企业员工需要两年以上的培训才能到一线工作。
优质企业提前介入培养人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而不是沦为廉价劳动力。
另外,科达机电与陈村职校相距不远,学生可以相对便捷地到企业学习,也是促进两家单位合作的一个原因。
企业与学校共享职教资源
根据协议,陈村职校和可达机电将通过联合办学、交流合作等手段,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其中括共享职业教育政策、师资、技术、实训基地、教学信息、技能鉴定、培训等。
记者了解到,新生入学后,陈村职校将通过学生与科达的双向选择,确定部分学生进入该项目学习计划,成为“科达班”。
科达班一年级学生在陈村职校与普通学生接受理论学习为主,适当增加与科达产品和生产流程相关的课程。
从二年级开始,项目学生就将进入科达实训,由科达选派熟练技工师傅指导,进入科达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操学习,该阶段以技能操作学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学习合格,出师的学生,可直接上岗,开始顶岗学习。
“三年级学生,将全部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继续在师傅指导下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彭志斌说,最后,科达班学生毕业时,由校企双方按考核大纲共同考核,合格者顺利进入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窦庆红表示,在厂区学习期间,学生将穿制服上课,参与企业活动,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记者了解到,项目将在今年9月正式实施,首批90名学生将从目前机电班一年级的学生遴选产生。
“目前正准备对学生进行测试。
”窦庆红说。
■焦点问答
校企联合双师培养风险共担
南方日报: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和订单式培养有何不同?
答:陈村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彭志斌说,与以往相比,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通常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它是古代职业教育的遗产。
而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培训制度,是学校教育与企业职工培训相结合的新型育人方式,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创新和发展,是国外成功职业教育体系普遍采用的一种教产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彭志斌表示,与以往相比,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联合、双师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长”。
一是主体上,以企业或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双方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
其次在对象与师资上,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接受两类教师的教育,即在校是正式学生,由学校派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在企业是正式员工或准员工,由企业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在企业岗位上进行相关技能方面的培养培训。
第三是在学习方式与时间上,以“学校课堂教育+岗位师带徒技能培训”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既继续发挥传统学徒制带师傅带徒弟的手把手、一对一的优点,又充分发挥教育课堂班级授课的长处,进行集体授课。
第四在学习内容上,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的完全对接和融合,并将职业技术与职业精神贯穿于人全过程,促进学生在岗位上学习,切实提高学徒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适应现代化规模大生产的需要,培养既有较强的文化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又能较高技能水平的实用人才。
企业已经成立培训学院
南方日报:合作企业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企业如何保证师资?
答:彭志斌说,实施项目的企业必须是能够担当“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企业,它必须是经营管理规范、有较大规模,有足够资本包括资金和人力的企业,同时它还必须是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有敢于进取与创新的精神。
这种硬件和软件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真正践行“现代学徒制”项目,走出一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科达机电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窦庆红则表示,该公司已经在内部成立了培训学院,并设立了评审会,对讲师的资格进行认定,根据讲师讲课的情况评定为金牌、银牌讲师,同时该公司还拥有100名各种技师,可为学生提供各种培训。
学生可自由择业
南方日报:学生毕业后是否一定得在合作企业工作?
答:彭志斌说,与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提供熟悉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但不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
如果学生愿意留在企业,企业也同意,那么就可以直接上岗,如果学生有其他选择,也不受影响。
窦庆红也表示,现代学徒项目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但学生的就业还是自主双向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张培发
“校企双制”合作办学量体裁衣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佛山日报
2013-04-15)
来源:佛山日报2013-04-15
佛山日报讯记者罗丽鸥报道:近日,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与我市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在南海区狮山举行“校企双制合作办学”签约仪式,量体裁衣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各种急需的技能人才。
“校企双制”是指依据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学院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院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学院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