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过程;3.理解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过程。
三、教学难点1.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细胞培养皿、生理盐水等;3.教学实验设计方案。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结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约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详细解释每个结构的功能。
3.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过程(约20分钟)讲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讲解过程中,结合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4.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约20分钟)讲解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对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让学生感受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实验设计与操作(约4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实验设计包括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不同pH值下的细胞活性等。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了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培养了实验技能和观察力,提高了对细胞生活环境的认识。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2. 理解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3. 掌握细胞生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生活的环境;2. 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3. 细胞生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到了什么内容?2. 引导思考:我们知道,人类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那么细胞也是如此吗?B. 提出问题(10分钟)1. 提问:细胞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正常生存?2.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下来。
3. 整理讨论结果,列出关键点。
C. 学习新知(20分钟)1. 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水分等因素。
2. 分析不同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3. 讲解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D. 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1:探究温度对细胞的影响。
a. 实验步骤:将细胞培养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b. 实验结果:记录下不同温度下的细胞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2. 实验2:探究pH值对细胞的影响。
a. 实验步骤:将细胞培养在不同pH值的培养液中,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b. 实验结果:记录下不同pH值下的细胞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E.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分组讨论,探究其他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如氧气浓度、营养物质等;2. 讨论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F. 总结归纳(5分钟)1. 综合讲解各种环境因素对细胞和人体健康的影响;2. 强调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描述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2. 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细胞和人体健康的影响;3. 学生能够正确提出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对其功能的影响;3. 探索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生活的环境条件;3. 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细胞结构模型或图片;3. 实验材料:玻璃片、显微镜、盐水溶液、葡萄糖溶液、酒精溶液等;4.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那么细胞是如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适应的呢?2. 激发学生思考:请学生回答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解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细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分别取一块玻璃片,涂抹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葡萄糖溶液和酒精溶液,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和适应情况。
3.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原因。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结果和知识讲解,探讨细胞在其他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与全班分享。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细胞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的小论文,包括实验结果和讨论。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细胞在特殊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且能够探索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实验探究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和学生分享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面。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掌握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2.认识细胞的生活环境,了解其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在细胞内的利用;3.理解细胞生活环境对细胞生长、分裂、修复等生命活动的影响;4.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讨论、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细胞的分类;3.细胞生活环境的物质组成和特征;4.细胞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逐一解释讲解,使学生了解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分类,以及所需的营养物质等;2.案例研讨法:通过分析实际学习案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生命活动;3.讨论法: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发地参与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生命活动和生活环境的关系;4.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要素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投影法介绍细胞及其组成结构;2)比较不同类型的细胞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研究不同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4)探究细胞内的物质传递过程。
2.细胞的分类1)根据形态、单细胞和多细胞等特征分类;2)探究不同类型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程度。
3.细胞生活环境的物质组成和特征1)分析细胞生活环境中的物质(水、营养物、氧气、二氧化碳等)及其特征;2)研究不同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土壤等)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
4.细胞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借助案例分析,探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生长、分裂、修复)的特征和要素;2)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估1.通过日常练习、课程作业、考试等评估方式,检测学生掌握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分类,以及细胞的生活环境和生命活动。
2.分别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报告等方式,观察学生在探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时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案(含答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1)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成分:(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3)内环境各种成分示意图(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①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②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2、内环境(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2)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和。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巩固练习】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 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血液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3.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4.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5.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C.Na+ D.Ca2+6.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7.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10.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1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胆固醇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2.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O2、血红蛋白、H+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葡糖糖、氨基酸、HPO42-13.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物理性质2.理解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3.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二.过程与方法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探讨: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2.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草履虫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对于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吗?资料:成年男性体内的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刚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总结:其实,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血浆:是血液中除血细胞以外的液体。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绝大部分组织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淋巴:也叫淋巴液,是毛细淋巴管中无色透明的液体,内含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后形成的。
2.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述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动脉中的血浆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期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养料和氧气,同时,细胞的代谢废物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中。
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
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环。
淋巴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对于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生活的环境。
问:下图中的a、b、c各代表什么?学生回答:问:1.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环境是什么?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使用模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调节机制。
2. 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讲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调节机制。
利用模型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4.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绘制内环境稳态的模型图,加深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其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 利用模型图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概念和调节机制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内环境稳态模型图。
2. 相关实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指导手册。
九、教学拓展1.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内环境稳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2.掌握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3.掌握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2.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教学难点】1.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理及其重要性2.如何在实验中观察细胞所处环境【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教学内容】一.概念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外环境,对细胞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环境: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态环境,细胞核内包含染色体等遗传物质。
细胞外环境:包括细胞外质,细胞在外部介质中生存。
二.细胞内环境1.细胞质①水:细胞质中水占80%~90% ,水的重要性是整个细胞环境最基础的质量基础。
②溶酶体:细胞内一种包含多种酶的空泡,可以吞噬和分解有害物质。
③核糖体:细胞内一种质体,它对细胞的物质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线粒体:细胞内生命活动重要场所之一,被视为细胞“发电站”。
2.细胞核细胞核内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细胞外环境1.细胞外液珠:由于各细胞膜的存在,细胞外液环境被分成细胞外液珠和负电位珠。
2.细胞外负电位环境:由于细胞负离子的存在,细胞外环境呈现出负电位环境。
3.细胞间隙液:成为细胞体积的一半或以上,与细胞外液珠、细胞外负电位环境隔开。
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条件。
其中,物质的进出通过细胞膜进行。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①扩散作用:分为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扩散。
②特殊通道作用:由膜蛋白质通道介导。
③渗透作用:利用溶剂通过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运动。
2.物质进出的重要性物质进出细胞膜是细胞的专门活动方式,能够满足细胞对外界条件的不断调整和改变的不断适应。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与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作用观察课件图片或实物,并尝试回答问题知识讲授介绍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讲授解析,提出提问倾听,做笔记并尝试回答教师提问重点突出重点介绍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讲授解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倾听,做笔记,并尽量理解教师的讲解实验部分利用实验观察细胞所处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跟着教师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板书设计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环境: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外环境:细胞外液珠、细胞外负电位环境、细胞间隙液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渗透作用、扩散作用、特殊通道作用物质进出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本课时重点介绍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作用,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以及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及其重要性。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特点,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教学难点: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人在高温、低温环境中的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的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新课教学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通过多媒体展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内环境的组成特点。
(2)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等。
(3)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理解内环境对细胞的重要性。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1)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在高温、低氧环境中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1)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
(2)引导学生思考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各种调节方式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小结与练习1.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内容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二、教学目标1. 学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与细胞的关系。
2. 学习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 掌握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物适应。
4.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2. 环境因素影响细胞生存条件。
3. 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四、教学难点1. 细胞对环境的适应。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介绍环境与细胞之间互动的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理解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 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生物适应环境的案例,学习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六、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5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因素,经常接触到哪些环境。
2. 知识讲解(25分钟)(1)介绍生物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生活的基本情况。
(2)讲解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引入适应性变化的讲解,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形态。
3. 讨论互动(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讲述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4. 案例教学(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内容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对环境影响很大的行为,以此加深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让学生了解了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并研究了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通过案例教学,还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应该注意科学性、启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问题探讨引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接着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如何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使学生形成对内环境的初步认识;然后深人分析细胞外液成分并说明其理化性质,以加深学生对内环境的微观认识;最后说明细胞如何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加深学生对内环境媒介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的编写思路,不仅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也符合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内环境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知道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在细胞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同生命的系统观和稳态与平衡观,并以此指导分析生命现象。
基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物质交换的理解,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
2.科学思维:本节教材的科学思维训练主要体现在“问题探讨”“思考•讨论”以及相关习题中。
通过比较草履虫与血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的实例体现了比较、分类、分析等思维方法。
绘制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模式图,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等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建模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问题探讨”“思考•讨论”等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分别说出细胞的名称。
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的细胞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①通过提问:血液是体液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氧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和细胞之间不是紧密相连的,其间充斥着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之间直接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探究二: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探究三: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其他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人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1.1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教学设计一、课题:细胞生活的环境二、课时:两课时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细胞的生活环境方面概述体液由1/3的细胞外液和2/3的细胞内液构成。
2.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掌握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是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
3.并且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对照,经过观察--探究--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等过程,学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关目标知道了不管是男还是女,体内都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并且男生的体液占比多于女生。
打破了“只有女人是水做的”的传统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1.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关系。
●教学难点1.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交流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在初中生物学的课本上,大家学习过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观察过多种单细胞生物的标本。
相信大家还有映像。
【讨论】图一所示各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试着说出他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并给讲解该问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无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转化那么细胞外液含有哪些化学成分呢?下面我们以血浆为例来探讨一下吧!P4【提问】血浆的化学组成?请小组交流讨论。
总结学生们给出的看法,并根据图示讲解。
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表意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使用更直观的数据,能够更加利于学生的接收。
10-15分钟课堂总结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且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
且细胞内液可以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少量回流,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汇入淋巴,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血浆可以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相互回流。
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架构知识网络。
3--5分钟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优点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知道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
2. 理解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细胞适应内环境的方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及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细胞适应内环境的方式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生活环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细胞的生活环境相关图片、视频及案例。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 讲授新课1. 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讲解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并通过示例说明内环境的作用。
2.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细胞如何与内环境相互作用,举例说明细胞适应内环境的方式。
3.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介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细胞是如何适应内环境变化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生活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内环境稳态。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内环境的组成示意图。
2. 举例说明细胞是如何适应内环境的变化的。
3. 查阅资料,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六、教学内容1.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渗透压2.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2.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维持稳态的调节过程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3.掌握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温度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有很大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细胞造成伤害。
pH值是指环境的酸碱程度,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也有很大影响。
营养物质是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基础,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导致细胞生长受阻或死亡。
3. 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细胞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生存,一些真菌可以在酸性环境下生长,一些植物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这些适应能力是细胞进化的结果,也是细胞生存的重要保障。
4.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不同pH值的培养液,分别为pH 4、pH 7和pH 10;2.取三个培养皿,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培养液;3.取三个细胞培养物,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培养皿中;4.在恒温箱中培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然后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接着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环境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生活的环境以及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的理解程度;2.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3.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讨论和实验分析,检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等。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2.细胞外液的成分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渗透压的概念2.渗透压的调节3.酸碱度的概念4.酸碱度的调节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内环境的概念2.内环境的组成3.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解析】1.体液的组成:体液是指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
其中,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中含有水、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而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2.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它包括组织液和淋巴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和血液组成的环境,它的组成包括水、电解质、蛋白质等物质。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通过物质的交换来维持人体内部的稳态。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探讨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2.讲解:首先讲解体液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和血液的组成。
接着,讲解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包括组织液和淋巴液。
最后,讲解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通过物质的交换来维持人体内部的稳态。
3.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一些与内环境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4.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液的组成、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和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或已有知识,给学生想象的依据及空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对于细胞外液的成分和与内环境稳态间的联系还存在一定的不清楚,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强化。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这个细胞外液主要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生活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环境教案1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策略1.关于章节引入的设计任何一堂课,引言的设计都至关重要。
好的开头不仅使学生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奠定基础。
“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题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
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由于本章内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也可以考虑从人类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入手来引入。
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若有条件,可以出示装有血液(离心后)和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代替图片,这样的情景更为直观和真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有关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血浆实物,或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做过的观察活动;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案【篇一: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者:蔡生娟一、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
该节内容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
如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概念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图表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设计归纳图、多媒体图像等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果学习时间跨度大,很多知识可能已经淡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提示多引导。
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学生领会。
三、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②.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③.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通过内环境组成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事物间区别与联系的观点 2、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稳态与环境》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内容。
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我只选择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讲解。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由浅入深,在“问题探讨”中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对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可帮助学生认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体液中细胞外液是重点掌握知识,内环境是本节核心内容,包括概念、组成及其三者间的动态联系,但要在掌握细胞外液概念基础上。
二、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处于心态转变时期,相对高一开始更注重学习,但还注重课堂的生动性、逻辑性。
人体内环境知识较抽象,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或已有知识,给学生想象的依据及空间,对延伸和拓展知识要准确、趣味、生活化。
前概念调查反映90%的学生不知道细胞外液的成分,对细胞生活的环境,只知道有血浆,不清楚一些生命现象与内环境稳态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说明体液的组成●描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解释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的组成●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教学难点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自我介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李净.【节导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草履虫生活在水中。
直接与外界水进行物质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虽与水一样都是液体,但并非外界环境。
大家知道,我们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细胞对环境要求苛刻,如pH、T、渗透压等,如红细胞放水里就会涨破而死,那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板书〕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新课导入】师:贾宝玉一语成名,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那我们看书左下角的小信息生:看材料师: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才50%,这样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
它其实表明,人体内含水量特别多。
因此我们把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即体内的水及溶于水的物质,主要为离子和化合物。
比如每天吃的盐中的Na离子,或吃的蛋白质或体内产生的尿素等化合物。
师:体液在体内以细胞为界,可分为哪2个部分呀生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师:回答得很好。
我们画一个体内的细胞(无细胞壁的吧)。
体液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如细胞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
细胞外液 1/3占体液的2|3,占得多;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占1|3,在这要提醒一点,泪腺、汗腺、消化道等结构与外界相通,因此泪液、汗液、尿液等不属于体液。
【板书】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师:重点来学习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分3个部分,先来把图补充完整。
我们多画几个组织细胞,周围流动的是组织液吧。
组织细胞周围有血管,里边充斥着血细胞,当然周围流动的是血浆。
体内还有淋巴管,一端是盲端,里边有淋巴细胞。
同学们有了直观的印象后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细胞外液的三个组成部分血浆、组织液、淋巴。
先学习血浆,首先大家要清楚一点,说道体液,大家首先会想到血液。
但要注意,体液落脚点是液体。
而血液不仅含液体血浆,还含有不溶性的血细胞,血浆并不等于血液,因此血浆是体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而非血液。
再谈组织液,即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女生们经常爱穿高跟鞋逛街,脚会起水泡,水泡中的液体就组织液。
当然绝大多数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接下来说淋巴,也叫淋巴液。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比如参与免疫反应的效应B 、T 细胞及吞噬细胞。
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是他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板书】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 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泪腺细胞外液 1/3 淋巴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师:好学到这,同学们看思考与讨论第一题,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刚才老师已经详细讲解了吧。
找同学回答一下生2:〔思考与讨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师: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那血浆、组织液、淋巴间是如何动态联系的呢?看黑板上的图,在认清楚各个结构基础上来学习三者间的联系。
生:仔细看图师: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葡萄糖、无机盐、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画箭头方向)另外细胞经过代谢,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这是组织液大部分又可经毛细血管壁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到此大家看到思考与讨论第三题没,自己要再过一遍。
生:思考与讨论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细胞内液 2/3血浆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 组织液 血细胞 绝大多数细胞效应B 、T 细胞,吞噬细胞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师:为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人体内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
再次说一点,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外界环境提出的,细胞外液是相对于细胞内液提出的。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要能描述出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重点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三者间关系的三角关系图。
六、教学详细过程:草履虫生活在水中。
直接与外界水进行物质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虽与水一样都是液体,但并非外界环境。
大家知道,我们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细胞对环境要求苛刻,如pH、T、渗透压等,如红细胞放水里就会涨破而死,那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我们看书左下角的小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才50%, 这样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
它其实表明,人体内含水量特别多。
因此我们把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即体内的水及溶于水的物质,主要为离子和化合物。
比如每天吃的盐中的Na离子,或吃的蛋白质或体内产生的尿素等化合物。
重点来学习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分3个部分,先来把图补充完整。
我们多画几个组织细胞,周围流动的是组织液吧。
组织细胞周围有血管,里边充斥着血细胞,当然周围流动的是血浆。
体内还有淋巴管,一端是盲端,里边有淋巴细胞。
同学们有了直观的印象后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细胞外液的三个组成部分血浆、组织液、淋巴。
先学习血浆,首先大家要清楚一点,说道体液,大家首先会想到血液。
但要注意,体液落脚点是液体。
而血液不仅含液体血浆,还含有不溶性的血细胞,血浆并不等于血液,因此血浆是体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而非血液。
再谈组织液,即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女生们经常爱穿高跟鞋逛街,脚会起水泡,水泡中的液体就组织液。
当然绝大多数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接下来说淋巴,也叫淋巴液。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比如参与免疫反应的效应B、T细胞及吞噬细胞。
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是他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那血浆、组织液、淋巴间是如何动态联系的呢?看黑板上的图,在认清楚各个结构基础上来学习三者间的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葡萄糖、无机盐、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画箭头方向)另外细胞经过代谢,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这是组织液大部分又可经毛细血管壁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到此大家看到思考与讨论第三题没,自己要再过一遍。
为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人体内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
再次说一点,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外界环境提出的,细胞外液是相对于细胞内液提出的。
〔思考与讨论〕回答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七、课后作业:1、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2、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3.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4.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5、图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八、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或联系已有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发现性学习方面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