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第1节的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等内容。
课标要求:“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阐述机体细胞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本章是《稳态与调节》的第1章,是后几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本节又是第1章第1节,是本书的基础内容,有利于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
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描述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及酸碱度三个主要理化性质。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模型。
3.通过分析人体对O2的利用和CO2排出过程,构建人体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分析组织发烧等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教学难点:(1)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梳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_______。
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_______体液________ 血液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血细胞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________等_______约占1/3)2.内环境: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_________。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高二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1)
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科学思维: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并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学习重点: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学习难点: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4完成下列内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______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通过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需要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参与。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及组成:(1)概念: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4)请用箭头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1)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3)作用之一:是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液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淋巴液、血浆④血细胞d.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问题探究】1.我们身上的各种细胞能否像草履虫一样从外界水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呢?2.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三者有怎样的关系?运输了哪种物质?3.不同细胞的内环境只有一个吗?4.胃壁细胞、小肠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不是也是两个呢?【典例自测】1.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4.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情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行:被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第五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第六行:总结:细胞生活环境是细胞生存和功能的基础,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关键。
-学生可能对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技能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的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生活的环境的相关知识。
2.掌握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活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原理,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细胞生活环境的角度思考生物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阅读理解,有的喜欢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细胞生活环境的概念理解不清,难以理解细胞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学生可能对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理解不深,难以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活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可能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方式理解不清晰,难以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总体来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内容逻辑关系
①重点知识点:细胞生活环境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生物同步备课系列》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主要内容包括:1. 细胞外液的组成和功能;2.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及作用;3. 细胞外液与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4. 细胞外液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细胞外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细胞外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同时,通过分析细胞外液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等;- 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 学生已经接触过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物圈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生物学概念;-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和讨论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细胞外液的概念和组成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学生可能对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缺乏直观的认识,难以理解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学生可能对细胞外液与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关系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4)请用箭头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观看视频:人体内细胞生活的体液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组成①血液是由全身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系统中循环运动。
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这是因为血液中除了液体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血浆中约90%为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约1%),_____________(7%~9%),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组织液(tissue fuid)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②它主要由血浆通过_______________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____________回血浆。
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险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示: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假如将你身体的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拿到体外,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会死亡。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重要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生命观念)2.以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废物为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生命观念(生命观念)3.通过对血浆成分表分析,对血浆和细胞外液本质有初步了解(科学思维)4.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了基础性了解,但学习间隔时间长,记忆较为有模糊。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用图片等搭建桥梁帮学生回顾。
其次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教师可以搭建一些供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
四、教学过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资料分析】红细胞在体外必须特定溶液中才能保持活性,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教师引导分析:什么是渗透压?渗透压大小与什么物质有关?除温度和渗透压外,内环境还有什么理化性质?介绍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正常范围和影响因素【资料分析】展示运动前后,血浆PH变化情况。
分析:正常人血浆的PH范围,PH值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联系生活】解释生活实例:如输液时为什么用生理盐水?营养不良时人容易浮肿?腹泻时要补充淡盐水?【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6思考题教师总结,重点分析:以动画形式展示营养物质、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如何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同时辅助以人体系统结构模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完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式图。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归纳完成物质交换模式图。
人教版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1.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二、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①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
②—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和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②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
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1、主要成分(1)血浆(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2.本质是一种,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和。
2、酸碱度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五、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2)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的开篇第一节课,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了解到体内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特点以及细胞外液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将内环境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建立联系,最终为建立“稳态与平衡观”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为教学情境,围绕情境提出了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串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事实性知识,建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关系”和“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两大概念模型,初步形成“稳态与平衡观“,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刚刚步入高二的学生,他们经过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但是对于“稳态与平衡观”还了解甚少。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也掌握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进出细胞的方式,对于本节课所设置的教学情境——“抽血”也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学生对于“内环境”等名词相对陌生,对于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也不了解。
同时,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些贴近生活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因此,本节课主要围绕课程标准中“1.1内环境为机体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重要概念展开,为学生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与“稳态与平衡观”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重难点1. 教学重点:① 归纳细胞外液的组成及关系;② 阐述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 教学难点:① 举例说明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开放性教学环境:智慧课堂平台、小组讨论教学五、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解读课程标准,同时基于学生的学情状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机体内不同细胞的生活环境,说出内环境的概念,认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命观念)2. 通过肌肉细胞对O2 和葡萄糖的利用及对代谢废物的排出过程分析,初步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科学思维)3. 通过抽血、输液和献血等具体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媒介。
1、以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答复下面的问题。
课堂练习〔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a表示__________;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
〔2〕以上b、c、d合称__________,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
【答案】(1)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细胞外液内环境【解析】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血管内血细胞生活的环境为血浆,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淋巴液,三者合称为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为内环境。
依据图示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淋巴液。
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图中①②③④是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分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C.②中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①D.体液中细胞外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①为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为淋巴液,内环境是有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分在于蛋白质含量不同,B错误;②为血浆,其中的物质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即②→③→①,C正确;体液中,细胞内液占三分之二,细胞外液占三分之一,D错误。
应选C。
3. 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C.HCO3-D.肝细胞、甲、乙三个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是淋巴液,A正确;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穿过肝细胞膜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血浆中含有HCO3-等缓冲物质,可以调整血浆中的PH,使其稳定在7.35~7.45,C正确;CO2是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废物,故刚细胞中浓度最大,D错误,应选D。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2. 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3.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体液吗?____________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c液减少
B.结构2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3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D.A液中O
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2
选做题:尝试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二、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
三、内环境的成分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九、教学活动建议
设计问题:展示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和毛细血管图片,通过问题串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的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借助动画“各种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引导学生构建细胞外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巧妙设疑:假如将动物身体的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拿到体外,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会死亡,而在内环境中体细胞却能正常地生活。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以此引出细胞外液的成分。
十、教学反思。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考虑到我所教授的是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细胞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应该能够回忆起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模型或图像来理解细胞结构,通过实验来验证生物学现象,以及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不高,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投入到讨论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设计更多的互动式活动和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促进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随堂测试中的表现不太理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增加更多的复习和练习机会,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我也会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来自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基础学习】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以 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组成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 主要场所)组织液细胞外液 血浆淋巴液等(2)组织液主要来源:血浆通过 动脉端渗出到细胞间隙。
去向: 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 。
少部分进入 和细胞内液。
功能: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血浆主要来源:消化道内吸收; 中吸收; 汇入 去向:渗入 功能:血细胞生活的环境 (4)淋巴液:来源:其末端(盲端)允许 流入毛细淋巴管,不允许倒流 去路:通过淋巴循环汇入 功能: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图:注意:①内环境属于人和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
②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H2O2酶等);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蛋白、受体);一切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唾液、汗液;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内环境中不发生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与外界环境相通的场所中的反应。
③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
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④淋巴循环可以回收非正常情况下渗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并通过淋巴循环带回血浆。
⑤淋巴循环一般是单向的:取决于毛细淋巴管的结构。
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液循环的补充。
淋巴管有瓣膜,可阻止淋巴倒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在初中的生物学课上,你曾观察过多种动物细胞的装片。
右侧的两幅图片你一定还有印象。
思考讨论给出的问题,引入本节的学习。
【问题探讨】: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阅读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年级高二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第1节内容《细胞生活的环境》,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17(2020修订)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同时,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推理、分析、概括,发现生物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学会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1的学习,对细胞的结构,生命历程等有了一定的掌握,细胞又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能自然接受到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
本节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
本课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血细胞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1 第 1 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二课时)。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本课时内容旨在构建大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下的重要概念1,即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了构建重要概念,需要以下次位概念为依托(图1)。
图1 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网络图本课时知识内容包括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实例,总结内环境理化性质以及通过探讨肌肉细胞的物质交换,构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概念模型。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有了基本的认识;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接触到渗透压的概念。
此外化学课程中的浓度、酸碱度等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
因此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但是由于时间久远,部分学生可能对知识产生遗忘,课上还需进行相应的复习。
同时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自主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关系结构图并归纳内环境化学成分,为本节课学生学习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从初步认识内环境,到了解内环境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到最后构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概念模型,层层递进,在逻辑上是顺承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衔接。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物质交换,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等概念模型进一步深化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概念模型,有利于发展学生建模思维。
设置具体情境实例,总结内环境理化性质有利于发展学生分类、分析等思维方法。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③主动运输:指细胞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将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的过程。
④胞吞和胞吐:细胞通过形成囊泡,将废物包裹起来,然后将囊泡运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为葡萄糖等有机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以支持各种生命活动。
4.题目:请举例说明细胞如何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排出废物。
答案:细胞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排出废物,例如:
(1)胞吞:细胞通过形成囊泡,将废物包裹起来,然后将囊泡运送到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2)胞吐:细胞通过形成囊泡,将废物包裹起来,然后将囊泡运送到细胞膜,将废物排出细胞外。
5.题目:请简述细胞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
-学生可以参与生物学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实验室实验等,亲身体验生物学研究的魅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1.1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挑战。首先,我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方式,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回答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启发。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展示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细胞生活的环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细胞生活环境的理解,并能够分析环境变化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2. 当堂检测
- 选择题:判断题和选择题,测试学生对细胞生活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 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描述细胞膜的功能和环境因素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细胞受到环境影响的例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奥秘。
- 讲授:用于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细胞生活环境的理解,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细胞生活环境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与环境的关系。
- 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探究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解答:细胞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此外,细胞膜还能通过细胞外基质与周围细胞进行相互作用。
5. 例题五:环境保护与细胞生活
题目:为什么环境保护对细胞生活至关重要?
解答:环境保护对细胞生活至关重要,因为环境污染和破坏会直接影响细胞的生存和功能。例如,水污染会导致细胞内水分失衡,空气污染会影响细胞的氧气供应,土壤污染会影响细胞的营养吸收等。环境保护措施能够减少这些有害因素对细胞的影响,保护细胞的正常功能。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细胞膜透过性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涵盖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2. 设计一道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并给出解答。
3. 评价学生总结的适应性变化实例是否具有代表性,探讨是否深入。针对学生的总结,给出拓展性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作业反馈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2. 作业反馈要及时,确保学生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3. 注重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信心。
3. 请学生总结细胞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变化的实例,并探讨这些变化对生物体生存的意义。
作业反馈:
1. 在批改学生的论文时,关注学生对细胞膜透过性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论述是否清晰,举例是否恰当。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2. 检查学生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思考性,分析是否深入,解答是否合理。对于学生分析不足的地方,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科普文章:收集关于细胞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变化的科普文章,如“细胞分化之谜”、“癌变细胞的特性”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拓展建议
-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加深对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 组织学生观看科普视频,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 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图片,如细胞在酸碱度变化、温度变化等环境中的反应。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细胞外液与人体健康》书籍:介绍了细胞外液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合深入阅读和拓展知识。
-《生理学实验》教材:提供了关于细胞外液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有助于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细胞外液的性质。
-《细胞生物学》书籍:系统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细胞外液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外液的重要性。
-通过《生理学实验》教材,进行细胞外液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如制作细胞外液的显微镜图像、观察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等,加深对细胞外液的理解。
-阅读《细胞生物学》书籍,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细胞外液的关系,如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外液对细胞信号传递的作用等。
-学习《人体生理学》书籍,全面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外液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对细胞生活的影响,如渗透压、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外液的成分、理化性质以及其对细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准备一些细胞外液成分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外液的组成;可以准备一些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外液对细胞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细胞外液的成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细胞外液在人体中的作用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细胞外液的成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举一些实例,说明细胞外液中的不同成分在人体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科学思维、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学习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外液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现象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再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细胞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最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关注生命现象、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此外,我还将注重课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1.细胞的外部环境:细胞外基质、体液
2.细胞的内部环境: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1.复习教材第二章“细胞与细胞生命”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内容。
学生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细胞的内部环境
(1)展示图片: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细胞内部环境。这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图像。
(2)提问:细胞内部这些结构有什么功能?它们如何保证细胞正常生活?(学生思考并回答)
(3)讲解:细胞膜负责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细胞核则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内部环境,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学会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分析细胞内外环境对细胞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2.生命观念:形成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念,理解细胞内外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3.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细胞与环境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2020年8月20日
〖基础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2、(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渗出到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
C.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
A.定义: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
B.生成:由一部分经进入而形成的。
C.回流:经由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汇入中。
3、三者之间的关系
4、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练一练〗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a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②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③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持。
〖合作探究一〗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②尿素③呼吸酶④消化酶⑤血红蛋白⑥胰岛素
2.尽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Cl-,其原因是什么?
3.试分析为什么静脉注射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合作探究二〗.识图填空:
(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系统、系统和系统。
(2)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
(3)⑤为等代谢废物。
(4)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与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课堂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4.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 3 8. 5 C. 6 D. 10
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课后作业】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2.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
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7.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
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
为。
④若表示毛细淋巴管,其内液体称
为。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和,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练一练】答案①—d②—a③—b④—e⑤—c
〖合作探究一〗答案答案:
1.③④⑤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也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单位体积中Na+、Cl-的微粒数量远高于蛋白质
3.因为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合作探究二〗答案
(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2)养料和氧气。
(3)CO2、H2O、无机盐、尿素(4)内环境。
【课堂练习】答案1-6 A A B D A A
【课后作业】答案1-6 C B C C C A
7.(1)组织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
(2)温度 PH 渗透压(3)PH (4)氧气和养料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