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5 我为什么活着4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说课稿新人教版
2.课文内容梳理(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情感表达。
过程:
讲解课文的开篇,包括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的概述。
详细介绍课文中的三个主要生活理由:爱、美和希望,使用课文中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
3.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课文对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的启示。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的梳理、深入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强调课文对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课文中的思想。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分析其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及时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难点内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教学挂图、课文文本。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微信群。
3.信息化资源:课文相关视频资料、PPT课件、在线词典、参考文献。
课文内容深入浅出,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语文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案例
2.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创作动机,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讲解散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分析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4.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如何将作者的观点应用于实际,激发学生的思考。
1.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作为开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作者将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人生意义相关的图片,如志愿者服务、支教活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2.学会通过阅读、分析和品味,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波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5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4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5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4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 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 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 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9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 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 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 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 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 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 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 的梦:关爱人类,博爱精神。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
①周国平:“人 是唯一追寻自身 存在意义的动 物。”
②1955年2月中, 《罗素―爱因斯 坦宣言》
2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

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

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 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
你的人生追求?
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 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 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37
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 他不是说自己很失败、很痛苦吗?
㈠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 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 欣慰。
㈡他须要爱,他热爱知识,他要努力帮 助苦难中的人们。
7
释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很古老的哲 学命题。人生的三大问题,即㈠我是谁, 从哪里来?㈡我为什么活着?㈢我将要 到哪里去?
内容:《我为什么而活着》(又译为
《我的人生追求》/《我为何而生》),
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新人教版
-多媒体教学设备
-投影仪
-电脑
-课堂音响系统
2.软件资源:
-课文朗读音频
-相关文学作品集
-教学PPT
-写作指导资料
3.课程平台:
-在线教学管理系统
-课堂互动平台
4.信息化资源:
-电子白板
-教学APP(如用于阅读和写作的辅助工具)
-电子图书资源
5.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讨论
-创意写作
-对比阅读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知行合一。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作者简介
-穆旦: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课文结构
1.引子:提出问题
2.正文:回答问题
-为爱情而活
-为知识而活
-为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而活
3.结尾:总结
三、修辞手法
1.比喻
2.拟人
3.排比
-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出《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3.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难点:
1.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2.识别并创造性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修辞赏析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修辞赏析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我为什么而活着》修辞赏析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妙用多种修辞,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对比
个体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

“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拟人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这个句子使用拟人修辞,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对生命的热爱。

比喻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中学资料 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汇报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中心观点。

(知识与能力)2、反复揣摩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合作探讨为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课堂热身小练习“谁丢了”爸爸丢了妹妹妈妈哥哥很着急二、初读感知,理解“为什么”1、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什么”具体指什么?要求:初读自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跳读、不回读。

2、指定同学朗读第一段。

指导:注意重音“纯洁”“强烈”“飓风”“肆意”“濒临绝望”等引导学生分析偏正短语:“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从而分析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什么”是指:渴望、追求、同情(心)三、再读思考,分析“为什么”1、阅读第二段,思考爱情对于作者罗素来说有什么魅力?用词或短语来回答。

明确: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2、你怎样看待关于爱情的这三个魅力?明确:短暂、不理智、真实、让人兴奋、具有创造力……爱情不是男男女女的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3、罗素还“为什么”而活着?明确:追求:人、自然、思想【个体层面】同情心:孤寂、贫困、痛苦(整个世界)【集体层面】4、这三个层次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可否从文中找出来一个句子回答?明确:第四段第一句,作用过渡句。

突出他对前二者的追求都是源于第三者。

是个体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

5、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了一段话,能否找出期中的关键词?明确:值得、乐意6、总结:文章结构:总——分——总课文体裁:哲理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课文特点:结构清晰、说理明晰、情感透析。

四、朗读谈论,体会“为什么”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2、学生自由分组,续写下面两句话:假如生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人名)活着是为了(可填诗文、名言、主要事迹等)五、作业布置:总结思考,口语练习“我为什么而努力”知识整理,完成学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分析文章中罗素对生活、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描述,如“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等,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2)分析文本语言特色: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举例:分析文章中“生活不是为了忍受,而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空虚,而是为了充实”等句子,理解对比、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罗素的人生观,学习了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生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举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讨论,提高讨论效果。
(4)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可能缺乏经验和技巧。
举例:教师可以提供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如从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生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_4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_4

《我为什么而活》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图片,思考:图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而活?“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看看一代才子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自主探究学习(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正音正字,初步感知。

要求:注意把握节奏、语速和情感,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简练生动含蓄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

并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而活?2、概括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3、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从作者的追求者可以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人?(二)自主研读课文,探讨问题: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明确:A、追求爱情:B、追求知识:C、同情苦难: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明确: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笔记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笔记一、文章概述《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无尽的热爱和追求。

文章通过阐述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二、重点字词1.注音:无2.词词义:无三、重点句子1.我的左右两边分别是轻柔的空气和暗黑的夜空。

身下的缆车摇摇晃晃,缆绳在嗦嗦作响。

2.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人的痛苦,要是我能办得到,我愿意拯救世界上所有不幸的人。

3.每当一片雪花飘落到屋顶或地面上,它就溶化,从一滴闪亮的水珠中宣告生命的终结。

4.每当一个人死去,尤其是无辜的人惨遭横祸,至少会在我们中间投下一道惊心动魄的阴影。

5.那些目睹过死亡的人,无论他们相信灵魂在死后复生,还是深信天堂为亡灵永存的乐园,他们的脸上都会出现冷酷麻木的神色。

6.大多数人是善良的。

真善美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尽忠的对象和创造的原动力。

7.爱情可以消除孤独。

孤独要求人们结合在一起。

不管他们志同道合,息息相关还是同病相怜。

8.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

9.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10.我寻求三种东西是因为这三种东西看来对我是伟大之中最伟大的东西。

别人也许把这当作一种痴愚的热情来看待。

11.我一生中只要有机会,我从不放过去见证人的诞生、成长、相爱和死亡。

12.我的任何热情都让我去做以上的见证,只要这样做不会损害我的同伴。

13.只要条件许可的话。

现在我有机会去听评议会日日夜夜连续审讯了。

我还参与了各国的战争。

四、文章结构第一段:总起全文,阐述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及追求。

第二-三段:阐述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对人生的感悟。

第四-六段:阐述作者对爱情的看法及追求。

第七-九段:阐述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第十-十一:阐述作者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

第十二-十三段:总结全文,强调作者对于生命的热爱及追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讲义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讲义新人教版
•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 3.作者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又具体体 现在哪些方面,你们看出来了吗?
• 4、这三种追求,哪一个让他更执着、更痛苦 呢?从文章的哪块可以看出?
• 5.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是怎样的 人?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一生著书71种,论文 几千篇,涉及哲学、 数学、科学、政治、 宗教等诸方面,享有 “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之称。
•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 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 论”。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 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 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 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 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 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 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 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


什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 从这三方面可以看出罗素的博学,他的 知识面非常广,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 文几千篇,在哲学、数学、政治、历史、 宗教、社会学等方面,78岁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 写作,知识的力量在他的身上体现的尤 为明显。
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摆脱孤寂


活 着
体会美好 人生境界
• 古今中外,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我们 的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追求一直都是一个 永恒的话题,大家能不能举例子来说一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5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5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对人生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2.文学素养与审美鉴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3.价值观念与人文素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自己在讲解课文主旨和修辞手法时,可能没有讲得足够清晰易懂。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次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发现案例分析这一部分学生们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观的传递。这也让我意识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c.对于修辞手法的讲解,可以挑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举例:
a.在深入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讨论和分析。
b.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从而锻炼思维。
c.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可以设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修辞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本文是作者对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它对我们认识世界、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课文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自己的经历来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这一思考如何影响他的生活。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8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8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为什么而活着》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两篇》中的一篇自读课文。

这是作家罗素的一篇思想随笔,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清晰。

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合作探究,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鉴赏,来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更是来体会罗素包含哲理与激情的语言风格。

课堂上主要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激活课堂。

【学情分析】初二(8)班的学生学习比较积极,能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能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学习氛围相对浓烈,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工具】PPT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永久的生命》,在严文井先生的带领下理解了永久生命的内涵。

今天,我们将继续有关人生话题的讨论:“我为什么而活着?”。

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未及思考就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同学们,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讲授新课(一)介绍作者罗素:(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在政治上始终主张和平主义。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原理》、《心的分析》、《论教育》、《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二)研读文本自由朗读并思考: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提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莫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人教部编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教部编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2.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明确: (爱情、知识、同情心)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自己的三种追 求——爱情、知识、同情心。 思考:为什么罗素说这三种激情像飓风一样,在深 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他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 的边缘? 明确:“飓风”形象地说明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追 求过程中的原动力,而“苦海”和“绝望”则表明 这些激情在给他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和痛 苦。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更不可能一帆风顺,当 追求过程中遇到挫折,或面对更深的生命奥秘时, 人的确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甚至绝望。
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 怀的大思想家。
哪一种激情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呢?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
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
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
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
未来。
----郎费罗
表达技巧分析
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周密; 感情真挚; 直抒胸臆; 语言优美流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给人 以鲜明的印象,从而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谢谢
17
谢谢 !
18
三 个 法 五 幅 文 人 画 有 5 个 特 和 屈 辱 感 他 前 往 瑞 典 发 送 的 发 送 到 法 国 俄 国 个 儿 而 后 七 日 后 教 屠 夫 汉 文 条 件 虽 然 公 司 的 营 业 日 的 分 公 司 问 题 与 入 口 化 工 集 团 具 体 如 何 退 还 退 伙 公 司 股 份 的 七 月 五 日 合 同 公 司 软 腭 为 人 体 热 饭 围 绕 捍 卫 条 约 人 体 也 日 夜 人 因 为 沿 途 统 一 欧 哟 与 体 育 体 育 人 体 也 有 体 育 课 接 过 槐 金 金 葵 花 进 口 货 更 好 的 回 答 让 他 觉 得 他 于 一 九 一 九 到 海 地 工 人 华 人 特 他 太 太 和 任 何 人 提 及 然 而 他 二 句 土 语 竟 如 同 人 体 二 条 儿 童 却 如 同 去 幼 儿 园 为 特 区 哦 他 [ 去 推 敲 人 提 起 瑞 特 辟 哦 却 人 推 入 桃 花 片 热 体 哦 聘 请 人 体 期 间 提 起 人 体 哦 聘 请 热 键 提 起 如 哦 行 业 我 日 夜 [ 区 近 日 哦 电 话 费 计 亏 损 的 分 公 牛 三 顿 饭 机 构 和 人 员 和 计 划 ; 色 后 哦 提 起 无 讹 体 哦 却 要 闻 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 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 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 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 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 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 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 的梦:关爱人类,博爱精神。
渴望爱情
保卫和平的战士
1954年12月,因美国试验了第一颗氢弹,罗素在英国 广播公司发表了《人类面临的危险》讲话。1955年, 他发起了有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签 名运动,并筹备了世界各国科学家讨论废除核武器问 题的会议。 1958年,他组织了核裁军运动。 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的罗素偕 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静坐示威,结果被判处两个月的 监禁。 1964年,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 他作为一名国际和平战士,成了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 生和群众中的一面旗帜。
饥饿的侵袭
饥饿中的孩子
我好饿
尼日尔饥荒
孤独、惊恐的儿童
父亲被杀后的伊拉克女孩
孤 苦 无 依 的 老 人
除夕之夜,睡在深圳街头的老人
死 于 流 弹 的 平 民
和平的使者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 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 了六个月牢。(在狱中写成了《数理哲 学导论》)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 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 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 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这三种感情“单纯”而“强烈”,“吹拂
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表明它们是作 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名人的人生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 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 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 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 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 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解 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 为 什 么 活 着
被压迫被折磨 者 3同情苦难
孤苦无依的老 人 全球性的孤独、 贫穷和痛苦
关于罗素的爱情: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 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变 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他说: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 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 们,我的心将褊狭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闪电照耀一 瞬间,而爱情却照耀一生。”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 于1925年以前,他能 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 思 、 列宁主义的态 度,预料到中国可能 会发生的抗日战争, 预料到没有外 国人奴 役的、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 的诞生!
知识的挖掘者
1、作为数学家,他发表了《数学原理》,提出了 “罗 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2、作为哲学家,他发表了《西方哲学史》。此外,还 有《人类知识的范围与界限》、《怀疑论》、《权威与 个人》、《我的哲学思想的发展》。1950年由于他“多 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3、作为文学家,他的小说集《郊外的撒旦》和《伟大 人物的梦魇》被评价为具有18世纪讽刺作品的格调。 1967年至1969年间,罗素先后出版了三大卷自传。 4、此外,他还写下了众多著作,如《社会重建原 理》、《神秘主义与逻辑》、《心的分析》、《婚姻与 道德》、《教育与社会秩序》。
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
①周国平:“人
是唯一追寻自身 存在意义的动 物。”
②1955年2月中,
《罗素―爱因斯 坦宣言》
罗 素 简 介
伯特兰· 罗素(1872—1970),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 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 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 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 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 予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1921年,他来到中国讲学, 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东西方 文明比较》。孙中山先生称他是 “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释题
“我为什么活着”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
命题。人生的三大问题,即㈠我是谁, 从哪里来?㈡我为什么活着?㈢我将要 到哪里去? 内容:《我为什么活着》(又译为 《我的人生追求》/《我为何而生》), 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前 言,表达了他对挚爱与知识的执著追求, 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其 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博爱精神熠熠生辉, 令人肃然起敬。
我 为 什 么 活 着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 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关于三个追求:在罗素的三个追求中,占主 导地位的是人类苦难的同情,因为“爱情与 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 界”;从罗素一生所从事的政治、社会运动 来看,也能证明这一点。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 “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 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 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 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 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 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 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 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 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 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 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研读课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罗素说他一生有哪几方面 的追求?
我 为 什 么 活 着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1渴望爱情
体会美好人生 境界(爱的结 合能见到天堂 的缩影)
我 为 什 么 活 着
了解人类的心 灵(人类)
2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 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 斯的力量(社 会)
饥饿中的孩子
追求知识(罗素的学术成就)
罗素可谓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他把自己 所有智慧、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 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 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 “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有人对罗素的作品作过统计, 他每天要写3000多字才能完成这些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