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4.1《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伽利略的研究结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惯性,什么是力。

2.过程方法目标:实验与思考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惯性概念。

三、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验证。

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四、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学生动手呈献事实,观察。

思考。

教师讲解。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练习。

五、教学器材电脑投影一些个小物体桌面大小两个钢球六、教学设计(一)从亚里斯多德到伽利略1.介绍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Greek: Ἀ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élēs) (384 BC - 322 BC)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介绍伽利略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

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的非凡勇气,不断地追求真理。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教?学?活?动(一)引入教师活动:指出在力学中只研究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研究运动合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678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动力学奠基之作。

牛顿运动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进入新课1、引出错误观点——历史的回顾教师活动:马路上有一辆车,发动机坏了,这么让它运动起来?(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车运动起来后,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车会怎么样?继续设问:车会不会立刻停下来?教师引导:施加了力车运动起来,停止施力,车要停止;于是可得结论,要让车运动起来,就必须施加力给车,换言之: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所推理出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课件展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力确实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同学们意见不一教师引导:人类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道路中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请问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有那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活动:回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活动:幻灯片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设疑:?他们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8-69内容,并思考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所运用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总结,得出这几位科学家各自的观点和运用的科学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启发思考: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状态是指什么?
总结归纳: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介绍: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
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速度。
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l、伽利略的观点: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③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课堂
小结
针对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做小结。
鼓励学生自我发言,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适当予以指导!





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启发综合: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那么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多媒体播放:介绍理想实验
(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2023最新-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是整理的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行合理的推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含义。

2、做好演示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力,同学们能不能举这样几个例子:①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的例子。

②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的例子。

③物体运动方向改变的例子。

由上面的例子可见:物体受力后,改变了物体的什么?(运动状态)那物体不受外力呢?同学们猜一猜,运动状态会怎样呢?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会不会自己运动起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会不会自己停下来?(学生讨论猜想)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呢?我们下面就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Ⅰ、演示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带斜面的长木板、小车、毛巾、棉布。

2、实验过程:Ⅰ在木板上铺一块毛巾,让小车从斜面上最高的一点,从静止开始滑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在毛巾面上的运动情况。

(请学生描述小车在毛巾面上的运动情况)问:小车为什么运动地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讲述:由于阻力,小车由运动变为了静止。

(小车停住后,在其尾部位置插一小旗。

)问:能让小车运动得远一些吗?(减小阻力,用棉布)Ⅰ将木板上的毛巾换为棉布,仍让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就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是的速度相同,这样就可以保证了其他条件都不变,而只是减小了阻力。

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在棉布表面的运动情况。

现象:小车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但运动距离比上次远。

(小车停住后,在其尾部位置插一小旗)问:小车运动距离为什么比上次远?(受到的阻力比上次小)问:能让小车运动的更远些吗?Ⅰ撤去棉布,使用木板面。

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2.doc

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2.doc

§4.1牛顿第一定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和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2.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

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不同的物体运动情况为什么会不同呢?这个问题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实际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它的受力情况决定的,有怎样的受力情况,就有怎样的运动状态。

这一章,我们就要来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物理学中,把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论,称作动力学。

一、历史上人类对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认识[学生讨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描述运动的方法,也学过了力的基本知识,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力和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讲解] 在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凭直觉认为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哲学家、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

这种错误的判断维持了近两千年。

直至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才用实验否定了这种判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学生活动]阅读 P72伽利略实验的过程,说一说伽利略如何用实验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的,伽利略的结论是什么?[讲解]伽利略用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即维持物体的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大家要注意,这里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是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主观臆想的。

4.1 牛顿第一定律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

4.1 牛顿第一定律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

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通过对笛卡儿的推论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器材】1、多媒体课件2、纸、质量较大的铁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撕纸游戏(情景创设,引入新课)猜一猜:1.一张纸已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

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2.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同学生一起先预测结果然后做撕纸实验。

学生尝试后得出结论:没有夹子撕成2截。

有夹子撕成3截。

【思考与讨论】问题:1.怎样解释撕纸游戏呢?2.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自己的结论。

(但很多同学的观点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同。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展示一、历史回顾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观察图片马拉车、人推车和踢球。

思考: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呢?矿工的体验:“你不推了它还不停吗?要想让物体运动,一定要用力推着它才行!”最早提出运动和力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亚里士多德。

根据生活经验猜想:“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观点持续了两千年。

设问我们知道他的观点是错的。

那么他的贡献是什么?有的同学记得:他虽然观点是错的,但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青铜峡高级中学李荣英【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

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

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⑵学习在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到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

高一物理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 )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二 ) 过程与方法4. 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5. 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6. 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8.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学重点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 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了物体的一些运动规律,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一个物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据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组探讨一下运动和力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是不是有力物体就能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

给物体一初速度,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滑动,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的运动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样吗?以抛粉笔为例3、物体的运动仅由力决定吗?抛粉笔为例4、物体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以抛粉笔为例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什么情况下加速?什么情况下减速?以抛粉笔为例。

【牢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时物体也能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无必然联系;当速度与力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与力不在同一直线时,曲线运动;同一直线时,力与速度同向,加速;力与速度反向,减速。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牛顿第必须律所讲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

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容易从日常经验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教材特点:①牛顿第必须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梦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梦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梦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明白梦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教材的重点、难点①重点:运用实验手段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本事。

②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伽利略的梦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明白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必须律的资料及意义.3.明白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经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必须律的理解.3.理解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一样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提高的不竭动力.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设计经过实验引入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该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进一步提出问题:思考“运动必须需要力来维持吗”.经过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引导:相同条件下空中飞行的足球比地滚球运动的距离要长很多,地滚球为什么运动一会儿就停止呢学生有的能回答出受阻力。

人教版必修1 4.1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4.1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教学设计
(5)这一结论的意义是什么?
4、活动五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1、介绍牛顿贡献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理解
【练习】
1、飞机投弹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才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吗?为什么?
2、地球在从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以后,为什么还落到原地,而不是落到原地的西边?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鸡蛋相撞引入力与运动又怎样的关系?
【新课教学】:
1、通过活动二:了解亚里斯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2、活动三观察小球在斜面的运动性质?
3、活动四理想斜面实验
(1)伽利略的猜想
(2)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
(3)理想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4)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教学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在前三章学习中,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以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会不断地使用它所阐述的规律。所以当学生再次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时,使他们保持新鲜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设悬念、讲授、讨论交流、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定律的内容,定性的实验推理过程,尤其是关于惯性的学习和用其对实际现象的分析解释等。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其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对本定律的理解,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一个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4.1《牛顿第一定律》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4.1《牛顿第一定律》名师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南昌二中·刘振北【设计思想】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本节课本着新课改的思想,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注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反馈渠道。

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培养勇于探索,不畏艰险,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构成了牛顿经典力学的核心。

而本节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教材把本节安排在必修第一册第四章首节,前面三章的内容分别是运动学和力学知识,这样安排就把学生由表面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运动的思考中来,且符合高一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度阶段。

本节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大量的文字陈述,没有涉及到数学计算,着重物理学史的教育和理想化实验思想、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但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处于进一步的拓展阶段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核心素养】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2)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日常生活中惯性的现象;
2.科学思维
(1)经历对惯性的体验,探究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念能力;
2、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特色。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从定性到定量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3、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本节课所需器材简单,仅需要斜面、小车、碎纸等,且易于观测,能够帮助学生定量理解概念,掌握重难点。
4、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也可以使用本节课的器材,不受限于地理与经济条件。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了描述了运动的物理量。
(2)学生对“惯性”理解不深,容易将惯性直接理解为力的作用。
2.思维基础
(1)对物理充满好奇心、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具有认识兴趣和认知兴趣。
(2)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希望能过自己解决一定的问题。
3.能力基础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惯性的概念。
(3)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之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和假设。
(1)让同学们在探究力与运动关系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2023最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

2023最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教学要点分析】1.本节教材重点是围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议题的辨论。

人类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样也要克服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介绍历史回顾,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虽节省时间,但对消除学生由直觉产生的类似错误不利。

所以,教学一开始应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切实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宜采用思维点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惯性是重要概念,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是困难的。

应该在今后教学中,结合相关材料,有针对性地一一纠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平台、气垫导轨滑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实例讨论引入》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㈠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

(教师一边演示,也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焦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例1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小车原先静止,手推小车施了推力,迫使小车改变了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手离开了小车,推力撤去,但小车在摩擦阻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是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

㈡让足球在兰球场上、足球草地上以同样初速前进,在哪种场地上滚得更远?为什么?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又当怎样?通过例2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摩擦阻力越小,足球滚得越远,滚的时间越长。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必定律》教课方案【教材剖析】“牛顿第必定律”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依据物体所受的力确立物体的地点||,懂得了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建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中心内容||,本节课的教课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第一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首||,侧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优秀贡献||,尔后叙述了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

【设计理念】总的思路是环绕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的议题来辨论||,人类认识这个问题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学生应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相同也要战胜平时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 ||,介绍历史回首 ||,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 ||,虽节俭时间 ||,但对除去学生由直觉产生的近似错误不利||。

因此 ||,教课一开始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议论 ||,让学生充足思考 ||,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确实理解牛顿第必定律内容||。

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采纳思想点拨方法指引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有益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虑的能力和习惯||。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 ||,认识伽利略以事实实验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联合的思想方法 ||。

(2)知道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3)掌握牛顿第必定律 ||。

2、过程与方法(1)针对学生对运动的片面认识“物体运动一定有力的作用”推行先破后立的方法||。

(2)学生亲自领会以实质实验为基础 ||,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联合得出结论(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的思想方法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4.1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4.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初中教材中也有简单介绍,不少老师都是利用十几分钟时间简简单单讲解一下就结束本节课教学。

结果,学生不重视,效果较差。

鉴此,本人采用实验教学法,通过三组实验,环环相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使整节课更为丰满。

三组实验如下:一、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水平面摩擦阻力不同对小车速度的影响有何不同?二、利用自制教具演示伽利略斜面实验,让学生加深对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理解。

三、利用气垫导轨实验演示在阻力几乎为零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次验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以便后面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另外,本人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从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物体的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会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学习伽利略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逻辑推理过程。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伽利略斜面演示实验、气垫导轨演示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通过思考讨论、举例分析,明确物体的惯性只跟质量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

(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播放相关视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回顾历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教学难点:物体的惯性跟速度无关,只跟质量有关。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分组实验器材15套(斜面、水平木板、毛巾、小车)、伽利略斜面实验演示仪(自制教具)、气垫导轨(含光电门、滑块、遮光板、数字计数器)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前面三章的内容,第一第二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第三章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而我们即将学习的第四章研究的是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4.1 牛顿第一定律5-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4.1 牛顿第一定律5-人教版
课堂设计意图与反思
让学生经历从实例分析抽取同一类物体共性,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活动2
二、情景引入,明晰概念
1.视频:伽利略理想实验视频。
2.通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理想实验的认识,暴露学生认识上的不足,激发学习欲望。
教学活动3
三、新知探究,建立规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用一系列图片。写出静止的物体,找出共同特征;写出运动的物体,找出共同特征。总结牛顿第一定律
二、惯性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牛顿第一定律(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的内容,新课标人教社教材)
科 目
物理
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
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可能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应当多给学生多提供多媒体等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引导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正确阐述运动的描述是本节的重点。
2.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课件、视频
2.教学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教学活动1
1.教师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教学:【精品教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4.1《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

教学:【精品教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4.1《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教材分析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不只要明白定律本身说的是什么,还要了解人类进行探究的历史,本书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这种处理源于本书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宜采用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小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五、教学方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六、课前准备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七、课时安排1个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首先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材分析
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不只要明白定律本身说的是什么,还要了解人类进行探究的历史,本书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这种处理源于本书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宜采用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小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五、教学方法
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六、课前准备
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
七、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首先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师活动: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
我说的。

是这样吗?
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
学生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

做实验: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撤去毛巾,让小车在桌面上,推一下小车,小车运动一段才停下来。

教师活动: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讨论,比如:自行车蹬一段时间后停止蹬车,自行车会滑行一段距离;溜冰;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

等等。

点评: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
学生活动:用小球做对比实验
A、使斜槽和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标出滚动距离。

B、在桌面
上放玻璃板,使斜槽和玻璃板吻合,让小球从同样的高度滚下,标出滚动的
距离。

对比发现,接触面越光滑,滚动距离越远。

[总结得出]小球运动停下来的原因是摩擦力。

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小球会
永不停止。

点评:1、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2、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并板书)
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

如果没
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
利略。

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教师活动: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

(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点评:通过观察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启发学生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大胆的设想和科学的推理都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l、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第一定律。

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2、笛卡儿: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

教师活动: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
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是指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教师活动: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不能。

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时。

比如:冰面上的滑动的冰块。

冰壶球。

教师活动: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指什么?
你又怎样理解这种性质呢?举例说明。

因为这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刚接受可能不是很好理解。

举例说明人站在匀速
行使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会落到原地。

这都是惯性。

再让学生举例,学生就必然入门了。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再进一步理解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举例。

教师活动:进一步总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理解时可认为不受力和合力为零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某个方向不受力,那么在这个方
向物体也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当力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的“本领”。

这个本领与什么有关
呢?比如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运动得需要一段时间,是空车好启动还是满
载时?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来?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
比如骑自行车,单人时和带人时的感觉相比。

从实例可看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点评: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例1 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
例2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乒乓球惯性较小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小,受到的外力越小,惯性越大
拓展:①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
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力,使他随与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有由于时间很短,不明显而已
D.从人跳起后仍落到回车上原处,这是由于人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
十、教学反思
从人类的直觉入手,以实验来说明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